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教案

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教案

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教案
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教案

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优秀教案(第三章概

率)】

高一数学备课优秀教案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课题: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目标:

1.通过在抛硬币等试验获取数据,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通过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通过数学活动,即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概率的概念,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

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故事略)

在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那种结果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随机现象是我们研究概率的基础,为此我们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 二、新课讲解:

1、提出问题

(1)什么是必然事件?请举例说明. (2)什么是不可能事件?请举例说明. (3)什么是确定事件?请举例说明. 注:以上3问初中已经学习了.

(4)什么是随机事件?请举例说明.

(5)什么是事件a的频数与频率?什么是事件a的概率?(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观察:

(1)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2)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3)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这三个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或者发生或不一定发生的,是模棱两可的. 2、活动

做抛掷一枚硬币的试验,观察它落地时哪一个面朝上.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试验,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随机性中的规律性”.通过试验,观察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可以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然后再给出概率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重视了掌握知识的过程,体现了试验、观察、探究、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步每个人各取一枚硬币,做10次掷硬币试验,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和比例,填在下表:

思考:

试验结果与其他同学比较,你的结果和他们一致吗?为什么?第二步由组长把本小组同学的试验结果统计一下,填入下表.

与其他小组试验结果比较,正面朝上的比例一致吗?为什么?

通过学生的实验,比较他们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每个人实验的结果、组与组之间实验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从而说明实验结果的随机性,但组与组之间的差别会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小,小组的结果一般会比学生的结果更接近0.5.

第三步用横轴为实验结果,仅取两个值:1(正面)和0(反面),纵轴为实验结果出现的频率,画出你个人和所在小组的条形图,并进行比较,发现什么?

第四步把全班实验结果收集起来,也用条形图表示. 思考:

这个条形图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在每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一般情况下,班级的结果应比多数小组的结果更接近0.5,从而让学生体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0.5附近.并把实验结果用条形图表示,这样既直观易懂,又可以与第二章统计的内容相呼应,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第五步请同学们找出掷硬币时“正面朝上”这个事件发生的规律性. 思考:

如果同学们重复一次上面的实验,全班汇总结果与这一次汇总结果一致吗?为什么?

出现正面朝上的规律性: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 由特殊事件转到一般事件,得出下面一般化的结论:随机

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实验后,随着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上.从而得出频率、概率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关系.

3、讨论结果:(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 event),简称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random event),简称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用a,b,c,?表示.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

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frequency);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

nan

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relative frequency);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

nan

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

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在实际问题中,通常事件的概率未知,常用频率作为它的估计值.

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同样次数的重复实验得到事件的频率会不同. 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比如,一个硬币是质地均匀的,则掷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就是0.5,与做多少次实验无关. 三、课堂练习:

教材113页练习:1、2、3 四、课堂小结:

本节研究的是那些在相同条件下,可以进行大量重复试验的随机事件,它们都具有频率稳定性,即随机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

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区间[0,1]内的某个常数上(即事件a的概率),这个

常数越接近于1,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越大,也就是事件a发生的可能

性就越大.反之,概率越接近于0,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说,

概率就是用来度量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 五、课后作业:

全优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备课优秀教案

课题:3.1.2 概率的意义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

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

学方法.

3.通过对概率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体会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

的辩证唯物主义观,进而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概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天气预报说昨天降水概率为90%,结果根本一点雨都没下,天气预报也太不准确了.”这是真的吗?

为此我们必须学习概率的意义. 二、新课讲解:1、提出问题:(1)有人说,既然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那么连续抛掷

一枚硬币两次,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你认为这种想法正

确吗?(2)如果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为

11000

,那么买1 000张彩票一定能中奖吗?

(3)在乒乓球比赛中,裁判员有时也用数名运动员伸出手指数的和

的单数与双数来决定谁先发球,其具体规则是:让两名运动员背对背

站立,规定一名运动员得单数胜,另一名运动员得双数胜,然后裁判员让

两名运动员同时伸出一只手的手指,两个人的手指数的和为单数,则指

定单数的运动员得到先发球权,若两个人的手指数的和为双数,则指定

双数胜的运动员得到先发球权,你认为这个规则公平吗?(4)“天气预报说昨天降水概率为90%,结果根本一点雨都没下,天气预报也太不准确了.”学了概率后,你能给出解释吗?

(5)阅读课本的内容了解孟德尔与遗传学.

(6)如果连续10次掷一枚骰子,结果都是出现1点.你认为这枚骰子的质地均匀吗?为什么? 2、讨论结果:

(1)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通过具体的试验可以发现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两次正面朝上”“两次反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而且其概率分别为0.25,0.25,0.5.

(2)不一定能中奖,因为买1 000张彩票相当于做1 000次试验,因为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即每张彩票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因此,1 000张彩票中可能没有一张中奖,也可能有一张、两张乃至多张中奖.

(3)规则是公平的.

(4)天气预报的“降水”是一个随机事件,因此,“昨天没有下雨”并不说明“昨天的降水概率为90%”的天气预报是错误的.

(5)奥地利遗传学家(g.mendel,1822—1884)用豌豆进行杂交试验,下表为试验结果(其中f1为第一子代,f2为第二子代):

孟德尔发现第一子代对于一种性状为必然事件,其可能性为100%,另一种性状的可能性为0,而第二子代对于前一种性状的可能性约为75%,后一种性状的可能性约为25%,通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实际上,孟德尔是从某种性状发生的频率作出估计的.

(6)利用刚学过的概率知识我们可以进行推断,如果它是均匀的,通过试验和观察,可以发现出现各个面的可能性都应该是

16

16

,从而连续10次出现1点的概率为()≈0.000 000 001

10

653 8,这在一次试验(即连续10次投掷一枚骰子)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而当骰子不均匀时,特别是当6点的那面比较重时(例如灌了铅或水银),会使出现1点的概率最大,更有可能连续10次出现1点.

现在我们面临两种可能的决策:一种是这枚骰子的质地均匀,另一种是这枚骰子的质地不均匀.当连续10次投掷这枚骰子,结果都是出现1点,这时我们更愿意接受第二种情况:这枚骰子靠近6点的那面比较重.原因是在第二种假设下,更有可能出现10个1点.

如果我们面临的是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么“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为决策的准则,例如对上述思考题所作的推断.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极大似然法.极大似然法是统计中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之一.

如果我们的判断结论能够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那么判断正确的可能性也最大.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似然法.似然法是统计中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之一.

三、例题讲解:

例1 为了估计水库中的鱼的尾数,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先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2 000尾,给每尾鱼作上记号,不影响其存活,然后放回水库.经过适当的时间,让其和水库中其余的鱼充分混合,再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500尾,查看其中有记号的鱼,设有40尾.

试根据上述数据,估计水库内鱼的尾数.

分析:学生先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教师指导,这实际上是概率问题,即2 000尾鱼在水库中占所有鱼的百分比,特别是500尾中带记号的有40尾,就说明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中带记号的概率为

40500

,问题可解.

2000n

解:设水库中鱼的尾数为n,a={带有记号的鱼},则有p(a)=因p(a)≈ 40500

. ①

,②

【篇二: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讲义(全)xue】

必修3第一章

算法初步

一、基础精析

要点1:算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1)算法的概念:算法通常是指按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2)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

(3)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4)算法的描述方式有: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程序语言.

练习1:看下面的四段话,其中不是解决问题的算法的是()

a.从济南到北京旅游,先坐火车,再坐飞机抵达

b.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c.方程x2-1=0有两个实根

d.求1+2+3+4+5的值,先计算1+2=3,再由于3+3=6,6+4=10,

10+5=15,最终结果为15

练习2:算法的有穷性是指()

a.算法必须包含输出

b.算法中每个步骤都是可执行的

c.算法的步骤必须有限

d.以上说法均不对

练习3:下面对算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算法只能用自然语言来描述 b.算法只能用流程图来表示

c.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d.同一问题不同的算法会得到不

同的结果

例题1: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a 4=mm=-m c

b=a=3d x+y=0

要点2: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练习4:算法共有三种逻辑结构,即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算法只能含有一种逻辑结构

b. 一个算法最多可以包含两种逻辑结构

c.一个算法必须含有上述三种逻辑结构

d.一个算法可以含有上述三种逻辑结构的任意组合

要点3:算法的基本语句

(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格式与功能

(2)条件语句

①if—then格式

②if—then—else格式

(3)循环语句

①until语句

②while语句

例题2:如图给出的是求1111+++???+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

24620

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i10?

b.i10?

c.i20?

d.i20?

练习5

:下列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输出的结果是?

要点4: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

(1)辗转相除法:对于给定的两个正整数,用大数除以小数,若余数不为0,则将小数和余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除法,反复执行此步骤,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则这时较小的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对于给定的两个正整数,若它们都是偶数,则将它们反复除以2(假设进行了k次),直到它们至少有一个不是偶数后,将大数减小数,然后将差和较小的数构成一对新数,继续上面的减法,反复执行此步骤,直到差和较小的数相等,此时相等的数或这个数与约简的数的乘积即为所求两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3:分别用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求三个数72,120,168的最大公约数.

解法1:用辗转相除法

先求120,168的最大公约数,

因为168=120?1+48,120=48?2+24,48=24?2

所以120,168的最大公约数是24.

再求72,24的最大公约数,

因为72=24?3,所以72,24的最大公约数为24,

即72,120,168的最大公约数为24.

解法2:用更相减损术

先求120,168的最大公约数,

168-120=48,120-48=72,72-48=24,48-24=24

所以120,168的最大公约数为24.

再求72,24的最大公约数,

72-24=48,48-24=24

72,24的最大公约数为24,

即72,120,168的最大公约数为24.

【篇三: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优秀教案(第三章概

率)】

高一数学备课优秀教案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课题: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目标:

1.通过在抛硬币等试验获取数据,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

事件的概念.

2.通过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

的频率的意义,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通过数学活动,即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概率的概念,明

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

联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

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

预知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

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那种结

果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随机现象是我们研究概

率的基础,为此我们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 二、新课讲解: 1、提出问

(1)什么是必然事件?请举例说明. (2)什么是不可能事件?请举例说明. (3)什么是确定事件?请举例说明. 注:以上3问初中已经

学习了. (4)什么是随机事件?请举例说明.

(5)什么是事件a的频数与频率?什么是事件a的概率?(6)频

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观察:

(1)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2)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3)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这三个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或者发生或不一定发生的,是模棱

两可的. 2、活动

做抛掷一枚硬币的试验,观察它落地时哪一个面朝上.通过学生亲自动

手试验,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随机性中的

规律性”.通过试验,观察随机事件发生

的频率,可以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然后

再给出概率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重视了掌握知识的过程,体现了试验、观察、探究、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步每个人各取一枚硬币,做10次掷硬币试验,记录正面向上的次

数和比例,填在下

思考:

试验结果与其他同学比较,你的结果和他们一致吗?为什么?

思考:

与其他小组试验结果比较,正面朝上的比例一致吗?为什么?

通过学生的实验,比较他们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每个人实验的结果、

组与组之间实验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从而说明实验结果的随机性,但组

与组之间的差别会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小,小组的结果一般会比

学生的结果更接近0.5.

第三步用横轴为实验结果,仅取两个值:1(正面)和0(反面),纵

轴为实验结果出现的频率,画出你个人和所在小组的条形图,并进行比较,发现什么?第四步把全班实验结果收集起来,也用条形图表示.

思考:

这个条形图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在每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一般情况下,

班级的结果应比多数小组的结果更接近0.5,从而让学生体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0.5附近.并把实验结果用条形图表示,这样

既直观易懂,又可以与第二章统计的内容相呼应,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第五步请同学们找出掷硬币时“正面朝上”这个事件发生的规律性.

思考:

如果同学们重复一次上面的实验,全班汇总结果与这一次汇总结果一

致吗?为什么?

出现正面朝上的规律性: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稳定

在0.5附近. 由特殊事件转到一般事件,得出下面一般化的结论:随机

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实验后,

随着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

个常数上.从而得出频率、概率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关系. 3、讨论结果:(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

然事件(certain event),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

s的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 event),简称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

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random event),简称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和

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用a,b,c,?表示.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frequency);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

na

n

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relative frequency);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

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

na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

断增多,这n

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事件的概率未知,常用频率作为它的估计值.

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同样次数的重复实验得到事件的频率会不同.

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比如,一个硬币是质地均匀的,则掷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就是0.5,与做多少次实验无关. 三、课堂练习:

教材113页练习:1、2、3 四、课堂小结:

本节研究的是那些在相同条件下,可以进行大量重复试验的随机事件,它们都具有频率稳定性,即随机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区间[0,1]内的某个常数上(即事件a的概率),这个常数越接近于1,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越大,也就是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概率越接近于0,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说,概率就是用来度量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

五、课后作业:全优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备课优秀教案

课题:3.1.2 概率的意义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通过对概率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体会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进而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概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天气预报说昨天降水概率为90%,结果根本一点雨都没下,天气预报也太不准确了.”这是真的吗?为此我们必须学习概率的意义. 二、新课讲解: 1、提出问题:(1)有人说,既然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那么连续抛掷一枚硬币两次,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你认为这种想法正确吗?(2)如果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为

1

,那么买1 000张彩票一定能中奖吗? 1000

(3)在乒乓球比赛中,裁判员有时也用数名运动员伸出手指数的和的单数与双数来决定谁先发球,其具体规则是:让两名运动员背对背站立,规定一名运动员得单数胜,另一名运动员得双数胜,然后裁判员让两名运动员同时伸出一只手的手指,两个人的手指数的和为单数,则指定单数的运动员得到先发球权,若两个人的手指数的和为双数,则指定双数胜的运动员得到先发球权,你认为这个规则公平吗?

(4)“天气预报说昨天降水概率为90%,结果根本一点雨都没下,天气预报也太不准确了.”学了概率后,你能给出解释吗?

(5)阅读课本的内容了解孟德尔与遗传学.

(6)如果连续10次掷一枚骰子,结果都是出现1点.你认为这枚骰子的质地均匀吗?为什么? 2、讨论结果:

(1)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通过具体的试验可以发现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两次正面朝上”“两次反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而且其概率分别为0.25,0.25,0.5.

(2)不一定能中奖,因为买1 000张彩票相当于做1 000次试验,因为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即每张彩票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因此,1 000张彩票中可能没有一张中奖,也可能有一张、两张乃至多张中奖. (3)规则是公平的.

(4)天气预报的“降水”是一个随机事件,因此,“昨天没有下雨”并不说明“昨天的降水概率为90%”的天气预报是错误的.

(5)奥地利遗传学家(g.mendel,1822—1884)用豌豆进行杂交试验,下表为试验结果(其

12 孟德尔发现第一子代对于一种性状为必然事件,其可能性为100%,另一种性状的可能性为0,而第二子代对于前一种性状的可能性约为75%,后一种性状的可能性约为25%,通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实际上,孟德尔是从某种性状发生的频率作出估计的.

(6)利用刚学过的概率知识我们可以进行推断,如果它是均匀的,通过试验和观察,可以发现出现各个面的可能性都应该是

1110

,从而连续10次出现1点的概率为()≈0.000 000 001 66

653 8,这在一次试验(即连续10次投掷一枚骰子)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而当骰子不均匀时,

特别是当6点的那面比较重时(例如灌了铅或水银),会使出现1点的概率最大,更有可能连续10次出现1点.

现在我们面临两种可能的决策:一种是这枚骰子的质地均匀,另一种是这枚骰子的质地不均匀.当连续10次投掷这枚骰子,结果都是出现1点,这时我们更愿意接受第二种情况:这枚骰子靠近6点的那面比较重.原因是在第二种假设下,更有可能出现10个1点.

如果我们面临的是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么“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为决策的准则,例如对上述思考题所作的推断.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极大似然法.极大似然法是统计中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之一.

如果我们的判断结论能够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那么判断正确的可能性也最大.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似然法.似然法是统计中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之一.

三、例题讲解:

例1 为了估计水库中的鱼的尾数,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先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2 000尾,给每尾鱼作上记号,不影响其存活,然后放回水库.经过适当的时间,让其和水库中其余的鱼充分混合,再从

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500尾,查看其中有记号的鱼,设有40尾.

试根据上述数据,估计水库内鱼的尾数. 分析:学生先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教师指导,这实际上是概率问题,即2 000尾鱼在水库中占所有鱼的百分比,特别是500尾中带记号的有40尾,就说明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中带记号的概率为

40

,问题可解. 500

2000

. ① n

解:设水库中鱼的尾数为n,a={带有记号的鱼},则有p(a)=因p(a)≈ 40

,② 500200040

由①②得,解得n≈25 000.

n500

所以估计水库中约有鱼25 000尾.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一、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 22sin cos ααα =222)cos (sin cos sin 2cos sin 2sin 1ααααααα±=±+=±? ⑵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 αααα=-=-=- ?2 2 1cos 2cos 1cos 2sin 2 2 α α αα+=-=, ?2 cos 21cos 2 αα+= ,2 1cos 2sin 2αα-=. ⑶22tan tan 21tan α αα =-. 三、辅助角公式: () 22sin cos sin α+=++a x b x a b x , 2 2 2 2 cos sin a b a b a b ???= = ++其中由,决定

四、三角变换方法: (1)角的变换:在三角化简,求值,证明中,表达式中往往出现较多的 相异角,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的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使问题获解,对角的变形如: ①α2是α的二倍;α4是α2的二倍;α是2α的二倍;2α是4 α的二倍; ②2 304560304515o o o o o o =-=-=; ③()ααββ=+-;④ ()4 24 π π π αα+= --; ⑤2()()()()44 ππ ααβαβαα=++-=+--;等等 (2)函数名称变换:三角变形中,常常需要变函数名称为同名函数。如 在三角函数中正余弦是基础,通常化切为弦,变异名为同名。 (3)“1”的代换:在三角函数运算,求值,证明中,有时需要将常数转 化为三角函数值,例如常数“1”的代换变形有: 221sin cos sin90tan45o o αα=+== (4)幂的变换:降幂是三角变换时常用方法,对次数较高的三角函数式, 一般采用降幂处理的方法。降幂并非绝对,有时需要升幂,如对无理式αcos 1+常用升幂化为有理式。 (5)三角函数式的变换通常从:“角、名、形、幂”四方面入手; 基本原则是:见切化弦,异角化同角,倍角化单角,异名化同名, 高次降低次,特殊值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互化等。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和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和练习题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教案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 ; (2)不可能事件: ; (3)确定事件: ; (4)随机事件: ; (5)频数与频率:在 下重复 试验,观察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 ;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 n 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稳定在 ,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 。 (6)似然法与极大似然法: 例1 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抛一石块,下落”. (2)“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 (3)“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4)“如果a >b ,那么a -b >0”; (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 (6)“导体通电后,发热”; (7)“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 (8)“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收到2次呼叫”;(9)“没有水份,种子能发芽”; (10)“在常温下,焊锡熔化”. 例2 某射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结果如下表所示: (1)填写表中击中靶心的频率; (2)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什么? 例3 某人进行打靶练习,共射击10次,其中有2次中10环,有3次环中9环,有4次中8环,有1次未中靶,试计算此人中靶的概率,假设此人射击1次,试问中靶的概率约为多大?中10环的概率约为多大? 课堂练习 1.将一枚硬币向上抛掷10次,其中正面向上恰有5次是( ) A .必然事件 B .随机事件 C .不可能事件 D .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一事件的概率总在(0.1)内 B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不一定为0 C .必然事件的概率一定为1 D .以上均不对 3.下列事件中随机事件的个数为 ( ) (1)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2) 方程2 230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1.三角恒等变换中角的变换的技巧 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因此三角恒等变换离不开角之间的变换.观察条件及目标式中角度间联系,立足消除角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改变角的表达形式以便更好地沟通条件与结论使之统一,或有利于公式的运用,化角是三角恒等变换的一种常用技巧. 一、利用条件中的角表示目标中的角 例1.已知cos ? ????π6+α=33,求cos ? ??? ?5π6-α的值. 分析.将π6+α看作一个整体,观察π6+α与5π 6 -α的关系. 解.∵? ????π6+α+? ?? ? ?5π6-α=π, ∴ 5π6-α=π-? ?? ??π6 +α. ∴cos ? ????5π6-α=cos ???? ? ?π-? ????π6+α =-cos ? ????π6+α=-33,即cos ? ?? ??5π 6-α =-33. 二、利用目标中的角表示条件中的角 例 2.设 α 为第四象限角,若sin 3α sin α =13 5 ,则tan 2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要求tan 2α的值,注意到sin 3α=sin(2α+α)=sin 2αcos α+cos 2αsin α,代入到sin 3αsin α=13 5中,首先求出cos 2α的值后,再由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求出tan 2α. 解析.由sin 3αsin α=sin (2α+α)sin α=sin 2αcos α+cos 2αsin α sin α =2cos 2 α+cos 2α=135 . ∵2cos 2 α+cos 2α=1+2cos 2α=135.∴cos 2α=45. ∵α为第四象限角,∴2k π+3π 2<α<2k π+2π(k ∈Z ), ∴4k π+3π<2α<4k π+4π(k ∈Z ),

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

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数学必修三教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第一课时 1.1.1 算法的概念 教学要求: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根的算法. 教学重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几个典型的的算法设计. 教学难点:算法的含义、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我们古代的计算工具?近代计算手段?(算筹与算盘→计算器与计算机,见章头图) 2. 提问:①小学四则运算的规则?(先乘除,后加减) ②初中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消元法) ③高中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给定精度ε,二分法求方程根近似值步骤如下: A .确定区间[,]a b ,验证()()0f a f b < ,给定精度ε;B. 求区间(,)a b 的中点1x ; C. 计算1()f x : 若1()0f x =,则1x 就是函数的零点; 若1()()0f a f x < ,则令1b x =(此时零点 01(,)x a x ∈); 若1()()0f x f b < ,则令1a x =(此时零点01(,)x x b ∈); D. 判断是否达到精度ε;即若||a b ε-<,则得到零点零点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算法的含义: ① 出示例:写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2(1) 24(2)x y x y -=??+=? 的具体步骤. 先具体解方程组,学生说解答,教师写解法 → 针对解答过程分析具体步骤,构成其算法 第一步:②-①×2,得5y =0 ③; 第二步:解③得y =0; 第三步:将y =0代入①,得x =2. ② 理解算法: 12世纪时,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 现代意义上的算法是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程序和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且能在有限步完成. 广义的算法是指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 算法特点:确定性;有限性;顺序性;正确性;普遍性. 举例生活中的算法: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渡河问题. ③ 练习:写出解方程组()11112212 22(1) 0(2)a x b y c a b a b a x b y c +=?-≠?+=?的算法. 2. 教学几个典型的算法: ① 出示例1: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 ,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 是否为质数做出判断. 提问:什么叫质数?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质数? → 写出算法. 分析:此算法是用自然语言的形式描述的. 设计算法要求: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 ② 出示例2: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方程230x -=的近似根的算法. 提问:二分法的思想及步骤?如何求方程近似解 →写出算法. ③ 练习:举例更多的算法例子; → 对比一般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算法的主要特征. 3. 小结:算法含义与特征;两类算法问题(数值型、非数值型);算法的自然语言表示. 三、巩固练习:1. 写出下列算法:解方程x 2 -2x -3=0;求1×3×5×7×9×11的值 2. 有蓝和黑两个墨水瓶,但现在却错把蓝墨水装在了黑墨水瓶中,黑墨水错装在了蓝墨水瓶中,要求将其互换,请你设计算法解决这一问题. 3. 根据教材P6 的框图表示,使用程序框表示以上算法. 4. 作业:教材P4 1、2题.

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综合训练B组及答案

(数学4必修)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综合训练B 组] 一、选择题 1. 设212tan13cos66,,21tan 13a b c ===+ 则有( ) A . a b c >> B . a b c << C . a c b << D . b c a << 2. 函数221tan 21tan 2x y 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 4π B . 2 π C . π D . 2π 3. s i n 163s i n 223s i n 253s i n + = ( ) A . 12- B . 12 C . D . 4. 已知3sin(),45 x π-=则sin 2x 的值为( ) A . 1925 B . 1625 C . 1425 D . 725 5. 若(0,)απ∈,且1cos sin 3αα+=-,则cos 2α=( ) A . 917 B . C . D . 317 6. 函数x x y 24cos sin +=的最小正周期为( ) A . 4π B . 2 π C . π D . 2π 二、填空题 1. 已知在ABC ?中,3sin 4cos 6,4sin 3cos 1,A B B A +=+=则角C 的大小为 . 2. 计算:o o o o o o 80 cos 15cos 25sin 10sin 15sin 65sin -+的值为_______. 3. 函数22sin cos()336 x x y π=++的图象中相邻两对称轴的距离是 .

4. 函数)(2cos 21cos )(R x x x x f ∈- =的最大值等于 . 5. 已知)sin()(?ω+=x A x f 在同一个周期内,当3π=x 时,)(x f 取得最大值为2,当 0=x 时,)(x f 取得最小值为2-,则函数)(x f 的一个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 求值:(1)0 00078sin 66sin 42sin 6sin ; (2)00020250cos 20sin 50cos 20sin ++. 2. 已知4A B π+= ,求证:(1tan )(1tan )2A B ++= 3. 求值:94cos log 92cos log 9cos log 222πππ++. 4. 已知函数2()(cos sin cos )f x a x x x b =++ (1)当0a >时,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2)当0a <且[0, ]2x π∈时,()f x 的值域是[3,4],求,a b 的值.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育精品资料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 第二步: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 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四、知识应用 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 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设计一个算法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所有因数. 解:根据因数的定义,可设计出下面的一个算法: 第一步:输入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套经典教案第一套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套教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课标要求: 1、本章的课标要求包括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教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2、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需要算法,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也都有算法,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计算机的算法,计算机可以解决多类信息处理问题,但人们必须事先用计算机熟悉的语言,也就是计算能够理解的语言(即程序设计语言)来详细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即首先设计程序,对稍复杂一些的问题,直接写出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要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3、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理解并掌握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本章的重点是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过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解决问题的过程。点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结合熟悉的算法,把握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 2、通过模仿、操作和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通过实际问题的学习,了解构造算法的基本程序。 4、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5、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从熟知的问题出发,体会算法的程序化思想,而不是简单呈现一些算法。 2) 变量和赋值是算法学习的重点之一,因为设置恰当的变量,学习给变量赋值,是构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1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 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教案: 第三章概率1.1

第三章概率 本章教材分析 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论就是研究客观世界中随机现象规律的科学,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生活中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概率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概率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应付变化和不确定事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以随机的观点来认识世界的意识,是每一个未来公民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常识,也是其进一步学习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概率成为高中必修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 教科书首先通过学生掷图钉的活动以及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然后,通过活动让学生澄清生活中的一些对概率的错误认识,进一步体会频率的稳定性和随机的思想,随机思想贯穿始终.其次,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及其概率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了解可以建立不同的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和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以及它们在古典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最后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实际应用,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能够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数学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和互相促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注意联系实际,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从而建立随机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随机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随机现象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学习概率知识的必要性及概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建立随机观念,让学生认识到随机事件的概率确实是存在的,概率就在我们身边. 2.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思考交流”“动手实践”等栏目提供的问题情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思考交流”“动手实践”等栏目,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实践,并适时给予引导.教学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让学生活动形同虚设,而应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注重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提高. 3.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关注建立概率模型的思想及模拟方法的应用,注意控制难度.古典概率计算的教学,应让学生在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并会用列举法计算出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教学的重点不要放在“如何计数”上,这也是把排列组合安排为选修内容的原因之一.古典概率的计算可提倡一题多解,但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建立不同的概率模型来解决,一般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建立概率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教科书在练习和习题中配有一些可建立不同的模型来解决的题目,教师应结合这些题的讲解,突出建模的思想.此外,教学时应重点强调对古典概型基本特征的理解及用画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列举出所有可能结果,同时应让学生注意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及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的运用. 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模拟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时难度控制在例题和习题的水平即可,不要补充太多太难的题.由于我国很多地方还没有普及计算机(甚至还没有普及计算器),教科书在用随机数进行模拟时仅要求用随机数表产生随机数,而用计算机(计算器)产生随机数则作为了解.但随着信息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套)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6)会应用Scilab求解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骤,从而得到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各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如:判断一个整数n(n>1)是否为质数;求任意一个方程的近似解;……),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如:让计算机计算1×2×3×4×5是可以做到的,但让计算机去执行“倒一杯水”“替我理发”等则是做不到的。 教学用具:电脑,计算器,图形计算器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 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算法,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算法等。因此,算法其实是重要的数学对象。 2、探索研究 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是指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教案肖海生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3、例题分析: 例1 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抛一石块,下落”. (2)“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 (3)“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4)“如果a>b,那么a-b>0”; (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 (6)“导体通电后,发热”; (7)“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 (8)“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收到2次呼叫”; (9)“没有水份,种子能发芽”; (10)“在常温下,焊锡熔化”. 答:根据定义,事件(1)、(4)、(6)是必然事件;事件(2)、(9)、(10)是不可能事件;事件(3)、(5)、(7)、(8)是随机事件. (2)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什么? 分析:事件A出现的频数n A与试验次数n的比值即为事件A的频率,当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时,这个常数即为事件A的概率。 解:(1)表中依次填入的数据为:0.80,0.95,0.88,0.92,0.89,0.91. (2)由于频率稳定在常数0.89,所以这个射手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0.89。 5、自我评价与课堂练习: 1.将一枚硬币向上抛掷10次,其中正面向上恰有5次是() A.必然事件B.随机事件 C.不可能事件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一事件的概率总在(0.1)内 B.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不一定为0 C.必然事件的概率一定为1 D.以上均不对 (2)该油菜子发芽的概率约是多少?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单元检测试题

静二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 1.如果输入3 n=,那么执行右图中算法的结果是(). A.输出3B.输出4 C.输出5 D.程序出错,输不出任何结果 2.算法:此算法的功能是(). A.输出a,b,c中的最大值 B.输出a,b,c中的最小值 C.将a,b,c由小到大排序 D.将a,b,c由大到小排序 3.右图执行的程序的功能是(). A.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B.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值 C.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值 D.求圆周率的不足近似值 4.下列程序: INPUT“A=”;1 A=A*2 A=A*3 A=A*4 A=A*5 PRINT A END 输出的结果A是(). A.5 B.6 C.15 D.120 5.下面程序输出结果是(). A.1,1 B.2,1 C.1,2 D.2,2 第一步,m = a. 第二步,b<m,则m = b. 第三步,若c<m,则m = c. 第四步,输出m. 第一步,输入n. 第二步,n=n+1. 第三步,n=n+1. 第四步,输出n. (第1题) (第3题) (第5题) 开始 a =2,i=1 i≥2 1 1 a a =- i=i+1 结束 输出a 是 否 (第7 (第2题)

6.把88化为五进制数是( ). A .324(5) B .323(5) C .233(5) D .332(5) 7.已知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执行该程序后输出的结果是( ). A .1- B .1 C .2 D . 12 9.执行右图中的程序,如果输出的结果是4,那么输入的只可能是( ). A .-4 B .2 C .2±或者-4 D .2或者-4 10.按照程序框图(如右图)执行,第3个输出的数是( ). A .3 B .4 C .5 D .6 二、填空题 11.960与1 632的最大公约数为 . 12.如图是某个函数求值的程序框图,则满足该程序的函数解析式为 _________. (第13题) 13.执行下图所示的程序,输出的结果为48,则判断框中应填入的条件为 . (第9题) (第12题) 开始输入实数x x <0f (x )=2x -3输出f (x ) 结束 是f (x )=5-4x 否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册精美教案(全套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册精美教案 (全套完整版) 目录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1算法的概念 (5) 1.1.2程序框图(第二、三课时) (13) 1.2.1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第一课时) (25) 1.2.2-1.2.3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第2、3课时) (35) 1.3算法案例第1、2课时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47) 第3、4课时秦九韶算法与排序 (53) 第5课时进位制 (59) 算法初步复习课 (65) 第二章统计初步 (73) 2.1.1简单随机抽样 (73) 2.1.2系统抽样 (79) 2.1.3分层抽样 (83)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2课时) (89)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2课时) (97) 第三章概率 (103)

3.1随机事件的概率3.1.1—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第一、二课时) (103)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第三课时) (109) 3.2古典概型(第四、五课时)3.2.1—3.2.2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115) 3.3几何概型3.3.1—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123)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课标要求: 1、本章的课标要求包括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教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2、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需要算法,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也都有算法,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计算机的算法,计算机可以解决多类信息处理问题,但人们必须事先用计算机熟悉的语言,也就是计算能够理解的语言(即程序设计语言)来详细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即首先设计程序,对稍复杂一些的问题,直接写出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要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3、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理解并掌握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本章的重点是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过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解决问题的过程。点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

数学必修4第三章

数学必修四第三章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已知4cos()5αβ+= ,4 cos()5αβ-=-,则cos cos αβ的值为( ) A.0 B.45 C.0或45 D.0或45 ± 2. 如果 sin()sin()m n αβαβ+=-,那么tan tan βα等于( ) A.m n m n -+ B. m n m n +- C.n m n m -+ D.n m n m +- 3.sin163°sin223°+sin253°sin313°等于( )A .-12 B.12 C .-32 D.3 2 4.ππcos sin 44ππcos sin 44x x x x ???? +-+ ? ????????? +++ ? ????? 的值为( )A.tan 2x B.tan 2x C.tan x - D.cot x 5.在△ABC 中,如果sinA =2sinCcosB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6.若β∈(0,2π),且1-cos 2β+1-sin 2β=sinβ-cosβ,则β的取值范围是( ) A .[0,π2] B .[π2,π] C .[π,3π2] D .[π 2,2π] 7.若A B ,为锐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则tan tan A B 的值( ) A.不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大于1 8.已知θ为第四象限角,sinθ=- 3 2,则tanθ等于( )A.33 B .-33 C .±33 D .- 3 9.已知sinα+sinβ+sinγ=0,cosα+cosβ-cosγ=0,则cos(α-β)的值是( ) A .-1 B .1 C .-12 D.1 2 10.已知sin(α-β)= 1010,α-β是第一象限角,tanβ=1 2 ,β是第三象限角,则cosα的值等于( ) A.7210 B .-7210 C.22 D .-2 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若0<α<π2,0<β <π2且tanα=17,tanβ=3 4,则α+β的值是________. 12.已知函数f(x)=(sinx -cosx)sinx ,x ∈R ,则f(x)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 13.若π3 sin 25 α??+= ???,则cos2α=______. 14. 函数]),0[)(26 sin( 2ππ ∈-=x x y 为增函数的区间是 。 15.把函数4cos()3 y x π =+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所得的图象对应的函数为偶函数,则?的最小正值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