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

随着现代都市的高速运行,建筑与景观的发展空间日益拓展。虽然,景观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对自然模拟,建筑也不再视景观为配角,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建筑与周围的环境依然无法达到如自身体系般的完整性,景观仍然无法摆脱表层修饰的命运。此外,建筑形态越来越标新立异,而景观仍然处于硬地花草拼贴的层面,往往忽略垂直性视域里的建筑因素。

一、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

当代建筑设计不仅要完成自身主体设计,对环境、景观的理解和把握更应先于建筑设计。而目前的设计程序中景观设计往往滞后,环境和景观被作为城市设计或者建筑设计的附属产品,导致城市中景观形态的支离破碎。如果把场地的景观环境作为建筑设计的限制性前提性条件,使建筑成为景观设计的一个因素,那设计就可以成为有机的整体。就此而言,建筑设计是否应该树立景观规划为先的设计观念,在建筑设计的始终,是否贯穿对景观的参照、理解、协调与统一,成为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1.整体设计思想。广义上说,整体设计是把城市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一个局部和另一个局部是相互依存而发挥作用的。狭义上,建筑整体设计思想是一个新概念,其特点是全面地考虑与建筑相关的各个元素-外部环境、建筑构造技术装备等协同关系。城市中的建筑不只是其本身构筑的主体,也是城市单元的一部分,从时间上说它是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断面。因此,建筑设计应注重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考虑对所处地块有影响的城市景观要素,如面宽、轮廓线、相邻建筑造型等,不可因过分强调自我表现而与景观相冲突,保持建筑与景观的有机整合。

2.建筑完善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建筑存在于环境之中,相对成为环境中的主角,它决定了环境的表情、控制着景观中的重音。建筑应从被动地单方面追求环境和谐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以积极的策略向环境延伸,寻找与景观的结合点。

(1)建筑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导则。当代建筑师有责任在深入建筑单体设计的同时,对整体的建筑环境提出设计导则。摒弃个人的、极端的单体形态的创作模式,分析基址环境周边环境视域环境等因素,并且提出系统的设计导则。导则内容应该包括具体的风格、主色调、环境铺装景观设施等设计建议,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并确保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联系。

(2)建筑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原则。在既有环境中嵌入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实践中提出改造与实施的原则,可将变被动地适应环境转变为主动地调整建筑与环境问的关系。新建或改建单体的加入,势必对环境产生影响,如同景观的“缝合”理论,因此我们应该寻找适合的元素并进行适度调整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意向。

3.建筑景观化的趋势与导向。无论是新锐建筑师的实验建筑,还是建筑大师的设计作品,无论是在欧洲传统城镇还是在亚洲现代都市,我们均能发现这种倾向-都市建筑景观化。这类建筑的共同特点,都是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设计要素-或是材料、或是形态、或环境效应等,将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并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特别是在地标建筑、实验建筑、文化会展建筑设计中,建筑景观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西方国家建筑设计关注的视角已经从表象的整体协调深入到研究主体与客体的互为渗透上。

4.细部设计与景观的'协调手法。细部设计是从整体出发,对细部进行精加工的过程。细部是整体的一部分,而且是需要特殊考虑的一部分。建筑细部设计应符合建筑的整体意向,体现整体风格,使各个细部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为整体服务。以景观意识来看建筑的细部设计,目的在于将细部与人的尺度紧密联系。好的建筑设计,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尺度的意象整合到小尺度的细部呼应,每个级别都体现着设计师的精细考量。如果建筑与景观的细部协调地组织在一起,共同处于一种稳定的有机系统中,那么就可称为完整的作品。

二、景观设计中建筑意识的植入

与建筑设计不同,景观设计是随着建筑使用的展开而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看成一种生命过程,其维护需要系统化的思想及理性的态度。

1.以科学的理性控制景观生成过程。景观生成过程是对景观设计的科学性进行论证与实施的过程,是景观理性途径的应用。科学的景观生成过程应是对功能、经济、生态、效应、技术等因素进行严谨的逻辑分析及推理;对景观场地内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生物、地下埋藏物等进行“干层饼”模式的垂直分析;对区域内的“斑块-廊道-基质”进行水平式的分析;对场地适应性、区域功能进行定位;以上论证得出的结论作为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依据,给景观设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然而。在中国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抒发个人美学情怀的传统造园作品仍然存在,不考虑客观存在的主观设计比比皆是。西方的景观意识仅仅作为舶来品。让大多数人学会皮毛,而真正隐含的深层科学理性却无人借鉴。

2.运用建筑理念挖掘景观设计深度。我国景观设计的实践还处于初步阶段,学科发展不够系统完善,理念还停留在表层美化的层面。设计水准良莠不齐,盲目抄袭现象严重。以建筑的理念对待景观设计问题,或许可以成为目前阶段可取的方式,它使得景观设计不再是花花草草的粉饰、平面化的硬地延伸、对漏洞的简单的遮盖,而是用建筑分析、决策、设计的方法来造就景观美学。运用建筑的思维创造出每个层面不同的功能,以科学的方式将广场与周围的建筑、公共设施结合成为系统化的环境。

3.以建筑手段实现造景创意。在景观创造的过程中,复杂性与技术性往往制约着造景创意,现代城市中视觉景致的实现同样依靠建筑的支撑以及技术的辅助。

(1)以建筑技术拓展景观空间。景观的畅想空间似乎大于建筑。但同样会面对如何实现的问题。与传统植物造景的风景意象不同,现代的城市景观更关注用技术来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此,技术手段成为景观实现的关键。伦敦西部帕丁顿地区的卷曲步行桥,在技术的支撑下成为可动的景观。桥体是而是收起的圆,时而是打开的弧,时而是放下的直线跨越水面,让人们领略了技术的魅力。现代技术手段拓展了景观的想象空间,为景观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

(2)用建筑的思维解决景观限制的问题。城市中的建筑与景观往往要面对许多制约,包括场地的限制、经济的限制,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建筑的思维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限制性问题,比如城市中的夹缝地带,无法实现模式化的城市造景:或不具备植物条件,或无法实现硬地,但又存在功能性的要求的空间中,可以借鉴建筑思维中分析研究的方法,选择最经济适用的原则,来解决景观设计中的限制性问题与复杂棘手的难题。比如,在城市建筑高密度的狭窄区域,以彩色喷涂地面的方式划分出进出的道路以及人行与车行的路线,既满足了道路的功能要求,同时也为高层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对象。这种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也是源于建筑思维。

三、总结

总的说来,没有成功的建筑设计,再好的景观设计也是一个没有实用性空壳,而没有与之融合的景观设计,再好的建筑设计也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所以寻找各种途径,达到两者的完美融合则是当今乃至以后的一个目标。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2015年6月

前言--------------------------------------------------------------------------------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 (一)中西园林差异......................................................................... ................... (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 . 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2.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 .....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 (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 1.西方园林的人工美......................................................................... ........... 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 3.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 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关于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的研究

关于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2T16:46:09.923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3期作者:李海平 [导读] 建筑设计作品不仅仅具有较高实用性,更应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使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层面得到最大的享受。 中恒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的设计,没有景观的融合,就是没有灵魂的死气沉沉的钢筋水泥;而只有景观没有建筑的设计,其实用性也只能满足于观赏,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建筑设计作品不仅仅具有较高实用性,更应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使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层面得到最大的享受。在设计中,只有将这两种设计意识相结合,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才能更具特色。中国华夏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园林景观设计更是鬼斧神工,近5000年的沉淀,为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提供了优质的参考案例。景观一直作为建筑的附属品而存在,但同时建筑也作为园林中的景观而存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分别对功能性和观赏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关系到建筑的功能是否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以及建筑景观对建筑的观赏性产生多少影响,故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相融合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融合;研究 引言 如今建筑和景观已不再是两个孤立存在的个体,它们均存在于我们这个环境社会之中,相互依存,相互照应,为寻求两者更好的共生,应在理念和实际上找到最佳的契机,应将景观设计的审美需求和视觉享受贯彻实施到建筑设计当中,同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把景观设计作为其必须存在的一部分纳入设计中,求同存异,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最大程度的促进两者的融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生。正文 一、背景 1.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在过去,作为建筑设计附属品的景观设计,并没有真正得到充分的认识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整体规划布局中得到了重新定位。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应考虑到实用性、文化、自然与美学等多方面的因素,但这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职能所独立完成的,这需要建筑师、景观师、规划师共同协调,相互合作。 提高景观设计的地位,是实现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相融合的重要途径。在修建计划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景观在规划中的价值和必不可少的作用,为了建造更高水平的建筑,建筑和景观的融合势在必行。建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景观和建筑的融合不只是在使用功能上的兼容,更在视觉上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各个时代多种因素的融合。社会、历史、经济、空间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建筑。 在当前建筑设计中,景观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师们不可忽视的因素,重视景观设计也是提升建筑设计的重要的环节,可以充分表现建筑的时代性和功能性,体现人们在审美和精神上的需求被赋予了更高的层次。另一方面,在原有古建物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时代性,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将本民族特有的建筑技艺和设计观念与时俱进,使原本只具有单一的使用功能变得更加丰富,从而为功能和形式的发展开拓新的道路。 2.社会开始关注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矛盾 中国古典园林中一直提倡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但由于它的私密性和封闭性,不能适应现代人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我们没有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一味地追求西方,造成景观设计平面化,设计思想追求形式美,没有考虑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使景观成为建筑的附属品,同时景观行业的出现也较晚,不能及时与建筑设计保持同步。我们应当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与现代景观结合,营造更好的人居环境,用景观来提升建筑品质。 随着设计的“西化”,我们抛弃了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布置大量的混凝土路面,大面积的铺装,景观也变得形式化和轴线化,将其作为建筑的配景;后来我们认识到中国园林的精髓,设计开始回归,开始提倡中国园林的意境美,开始建筑与园林的相互融合。纵观西方的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从误解和对立到相互理解,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持建筑为主导设计观点的人们认为,建筑设计是正道,而景观设计充其量只是建筑的点缀而已,人的使用需求才是人的本性;持景观为主导设计观点的人们认为,景观设计是从全局出发,自然、文化、美学都是景观设计所必须考虑的,是设计的根本,而人的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也是不能忽略的。实践和历史证明,每一件优秀的建筑、景观设计作品都不能独立存在,只有良好的融合和积极的参与才是唯一出路。景观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本职不同,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景观设计师考虑的和接触的更多的是人文与自然,理性加之感性的思维方式的碰撞,可以解决很多建筑设计师所不能涉及到的问题,反之亦然,建筑与景观可以协调解决一些问题。 二、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辩证关系 1.建筑与景观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之间的对立统一。如果仅仅把目光投放于建筑设计,而忽略了景观设计,这样会使建筑功能只具有实用性,而缺乏了建筑的观赏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只着重于景观设计,而缺乏了对建筑设计的关注,那样的设计带来的只是样式美观的壳子。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要把景观意识牢记于心,同时,建筑意识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也不能被忽略。在设计中,兼顾以上两点便可将建筑的功能性和观赏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2.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分析 景观带给人们最直接的便是视觉上的冲击,它体现在环境中的方方面面,城市、乡间无一不在诉说着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我们应与时俱进,吸收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景观设计灌输新的灵感和血液,推动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现代建筑具有舒适、便利、安全等使用功能,同时也兼具视觉审美和寄托情感的精神需求,功能不再单一,建筑被赋予更多职能。主体建筑设计的初期,我们必须首先对其周围的环境和景观进行适当的调查,通过了解周边情况,才能确保将建筑和景观设计进行良好的融合。(1)整体设计思想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具有整体的设计理念,要考虑到建筑主体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将目光只关注于建筑本身的设计。

中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差异

摘要:景观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从中西方的园林发展史中来观望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不同点,主要从园林的文化、建筑、布局以及中西方在游览园林过程中的审美差异来突显出中西方园林各自的特点。 关键字:园林景观差异发展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那么,什么是园林呢?园林是经过人力加工过的自然场景,是运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创建的人类生活的境域,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艺术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摘自《风景园林设计》) 然而,中西方园林景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差异。现就以下几方面阐述。 一、中西方园林景观文化的差异 1、世界观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 2、自然观的差异 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易传》提出天人协调,其《象传》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虽然一方面是基于人性的尺度,但与崇尚自然的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 二、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

2020-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元素融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元素融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元素融合 当前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对于生存、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总体上分为两类,一是以北方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二是以南方为代表的的私家园林,二者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上成就非常高,且在古典园林中对美学的运用达到了巅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美学造诣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富养料。孙筱祥教授编著的《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一书融合美学元素详细地阐述了园林景观的艺术理论、艺术特征和设计实践,该书已于2011年6月由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该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详细地介绍了园艺理论基础、园林的艺术特征、布局的基本规则、静态空间布局和静态序列布局,以及包括了园林色彩的布局;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了植物方面的种植设计,其中讲解了园林草地和复地植物,在植物的种植形态上详细地阐述了规则式种植和自然式种植设计;第三部分以空间的功能应用进行分类设计,其中包括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的实际设计理论。《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一书中,美学思想贯穿整个设计理念,同时该书以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通读全书,有以下三点特色。 一、以美学元素融合园林艺术理论 园林在我国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在《周礼》曾出现“园”和“圃”的概念,在此以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园林景观,其中以皇家园林为主,晋隋以后私家园林相继出现,在明清时期我国园林艺术达到了顶峰,形成了以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两种形式。在国外,园林艺术最早出现在《圣经》中,它用来描述《圣经》中所罗门皇城的绝美景色。西方的景观艺术有别于中国的园林艺术,它蕴含着异域风情文化,与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不同的美感,但美在人心中是无差别的,是没有国界的。孙筱祥教授在《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中详细地论述了园林的艺术特征,它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统一结合,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是美与园林的有机统一。通过空间布局进行美的表现,使得静态美感与动态美感相结合,同时搭配色彩理论进行实践设计,以达到在园林设计中对美的追求。 二、以植物运用阐述园林艺术特征 植物是园林造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既可以体现自身的绿化作用,又可以进行艺术造景,同时对空间进行分割。在园林设计中根据不同的用途和植物的特性,可将植物大致分为灌木、乔木、花卉、地被。孙筱祥教授在书中阐述了两种园林种植设计,一种是规则式种植设计,另一种是自然式种植设计。在西方的园林设计中多采用的是规则式种植,讲究排列对称,其表现形式多为几何图形,这样的种植设计会产生一种阵列感和几何图案美。我国的园林种植多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这与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息息相关,追求以小见大、移步换景的美感,讲究自然美和意境美,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节奏、韵律、对比达到统一,并通过设计配置使植物自身的色彩在不同季节中均有美的展现。 三、以功能分类进行园林设计实践 根据现代人对活动空间的需求,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园林形式,该书列举了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的实际设计理论。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活动必不可少的场所,书中指出要使美感贯穿整个设计之中,同时不仅要科学的进行功能分区,还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孙筱祥教授认为动物园、植物园是科普教育单位和科学研究单位,但也

比较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

比较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历史上,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英美各国园林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 共同的特定: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 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 环境。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地的世界园林的发展与特点。 在中国的园林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地 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两大派系,它们各具特色。皇 家园林主要分布于北方,规模宏伟,富丽堂皇,不脱严谨庄重的皇家风范;私 家园林分为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两个分支,江南园林自由小巧,古朴淡雅,具 有尘虑顿消的精神境界;岭南园林布局紧凑,装修壮美,追求赏心悦目的世俗 情趣。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体系中的一大分支,都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自然风景园,都富于东方情调。这个造园系统中风貌各异的两大派系,都表 现了中国园林参差天趣,丰富多彩的美。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追求宏大的气派和“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意志,形成 了“园中园”的格局。所有皇家园林内部几十甚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对某些江 南袖珍小园的仿制和对佛道寺观的包容,同时,出于对整体宏伟大气势的考虑,必需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及组合丰富的建筑群落,这样一来也往往比 较明确的轴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轴线关系带入到本来就强调因山就势,巧若 天成的造园理法中。 (2)私家园林。 ①江南园林:江南园林大多数是宅园一体的园林,将自然山水浓缩于住宅之中,在城市里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它是可居、可赏、可游的城市 园林,是人类的理想家园。 江南园林的叠山、石料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做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以散置,或倚墙彻壁山等等,更有以假山作为 园林主景的叠山技艺手法高超,称盛时,苏州环绣山庄的假山堪称个中佳作。 ②岭南园林:岭南园林亦以宅园为主,一般都做成庭园的形式,叠山多因姿态 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很有水云流畅的形象,沿海也有用珊瑚石堆叠假 山的,建筑物通透开敞,以装饰的细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画风长。由于气候温暖,观赏植物的品种繁多,园林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阴葱郁。 西方园林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18、19世纪的西方园林可以说 是勒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这两大主流并行发展,互为消长,当然也产生出许多 混合型的实体,下面我们就几个典型的园林国家来看一下其园林的特色。

景观设计的中西融合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景观设计的中西融合——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作者:* ** * 学号:2008********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系部:艺术系 指导老师:* * *

——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摘要 中国现代景观的形式较传统园林有了很大改变,但转型并不意味着割裂,只有传承,基于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于此同时,我们也要在发展中积极借鉴相对成熟的西方现代景观中优秀的设计方法。对于景观设计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既要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气质,既要与周围建筑取得协调,又要融入周边环境,从而达到环境与景观的有机结合。由此,本文以苏州博物馆新馆景观设计为例,从总体布局、空间营造、布局构图等方面对其景观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与融合西方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方面的成功之处。从整体系统入手,考虑人、建筑、环境的综合利用,分别从立意——引申建筑概念,布局——延续建筑肌理,细部——提炼建筑语言等方面阐述公建周边景观融合建筑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现代景观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融合与创新建筑

Abstract The form of Chinese modern landscape than traditional garden had the very big change, but does not mean that separate the transformation, the only inheritance, based on history, they can better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want to in developing positive reference relatively mature western modern landscape of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go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is concerned, its biggest characteristic is both showed his unique temperament, and to achieve harmony and architecture, but also can harmony with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achiev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and landscap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n suzhou the new museum landscape design as an example, the overall layout, space construction, layout composition of the landscape, and discuss its in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technique and the fusion wester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echnique aspects of the successful place. From the whole system of consider people,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espectively from the conception, the architectural language to refine the aspects of surrounding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integration design method. Keywords:modern landscap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technique Fusion and innovation Architecture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 随着现代都市的高速运行,建筑与景观的发展空间日益拓展。虽然,景观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对自然模拟,建筑也不再视景观为配角,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建筑与周围的环境依然无法达到如自身体系般的完整性,景观仍然无法摆脱表层修饰的命运。此外,建筑形态越来越标新立异,而景观仍然处于硬地花草拼贴的层面,往往忽略垂直性视域里的建筑因素。 一、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 当代建筑设计不仅要完成自身主体设计,对环境、景观的理解和把握更应先于建筑设计。而目前的设计程序中景观设计往往滞后,环境和景观被作为城市设计或者建筑设计的附属产品,导致城市中景观形态的支离破碎。如果把场地的景观环境作为建筑设计的限制性前提性条件,使建筑成为景观设计的一个因素,那设计就可以成为有机的整体。就此而言,建筑设计是否应该树立景观规划为先的设计观念,在建筑设计的始终,是否贯穿对景观的参照、理解、协调与统一,成为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1.整体设计思想。广义上说,整体设计是把城市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一个局部和另一个局部是相互依存而发挥作用的。狭义上,建筑整体设计思想是一个新概念,其特点是全面地考虑与建筑相关的各个元素-外部环境、建筑构造技术装备等协同关系。城市中的建筑不只是其本身构筑的主体,也是城市单元的一部分,从时间上说它是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断面。因此,建筑设计应注重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考虑对所处地块有影响的城市景观要素,如面宽、轮廓线、相邻建筑造型等,不可因过分强调自我表现而与景观相冲突,保持建筑与景观的有机整合。 2.建筑完善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建筑存在于环境之中,相对成为环境中的主角,它决定了环境的表情、控制着景观中的重音。建筑应从被动地单方面追求环境和谐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以积极的策略向环境延伸,寻找与景观的结合点。 (1)建筑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导则。当代建筑师有责任在深入建筑单体设计的同时,对整体的建筑环境提出设计导则。摒弃个人的、极端的单体形态的创作模式,分析基址环境周边环境视域环境等因素,并且提出系统的设计导则。导则内容应该包括具体的风格、主色调、环境铺装景观设施等设计建议,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并确保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联系。 (2)建筑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原则。在既有环境中嵌入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实践中提出改造与实施的原则,可将变被动地适应环境转变为主动地调整建筑与环境问的关系。新建或改建单体的加入,势必对环境产生影响,如同景观的“缝合”理论,因此我们应该寻找适合的元素并进行适度调整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意向。 3.建筑景观化的趋势与导向。无论是新锐建筑师的实验建筑,还是建筑大师的设计作品,无论是在欧洲传统城镇还是在亚洲现代都市,我们均能发现这种倾向-都市建筑景观化。这类建筑的共同特点,都是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设计要素-或是材料、或是形态、或环境效应等,将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并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特别是在地标建筑、实验建筑、文化会展建筑设计中,建筑景观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西方国家建筑设计关注的视角已经从表象的整体协调深入到研究主体与客体的互为渗透上。 4.细部设计与景观的'协调手法。细部设计是从整体出发,对细部进行精加工的过程。细部是整体的一部分,而且是需要特殊考虑的一部分。建筑细部设计应符合建筑的整体意向,体现整体风格,使各个细部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为整体服务。以景观意识来看建筑的细部设计,目的在于将细部与人的尺度紧密联系。好的建筑设计,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尺度的意象整合到小尺度的细部呼应,每个级别都体现着设计师的精细考量。如果建筑与景观的细部协调地组织在一起,共同处于一种稳定的有机系统中,那么就可称为完整的作品。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东西方文化观的融合

极简主义景观将景观简洁得形式与复杂得内涵结合在一起,个性鲜明,体现出强烈得现代化、工业化特征,追求极度简化、客观、抽象,以很少得设计元素控制大尺度得空间。对极简主义景观历史得研究发现东方文化对极简主义景观得内涵塑造起到潜移默化得作用,西方文化则对极简主义景观得外显特征有着直接得影响。在不同文化体系下得古代东方与西方艺术中,极简主义景观处曾经以不同得方式体现出对极简得追求。而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穿越时空与地域得差异最终走向融合得状态。极简主义景观作为继承发扬传统得一个优秀范例,不就是纯粹地对既往风格得延续、传统符号得卖弄,应该立足当代,回顾传统,放眼未来,深层挖掘,寻找当时当地最恰当得表达方式,对极简主义景观中东西方文化得关联性研究,可以给我们带来些许多得思考与启示,对当前得现代城 市景观设计也具有积极得意义。 一、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得东方文化意蕴 “极简”就是将物体形态得通俗表象,提升凝练成为一种高度概括得抽象形式,它摈弃陈俗与浮华,直至本原。现代极简主义景观运用简洁得形式表达深远得意境,创造出一种明净平与得神秘感,这些与中国传统道家与禅宗得思想内涵显然有着相似之处。在中国园林中,往往采用抽象得手法,把自然景物中最能引导思想情感得要素提取出来,经过抽象以象征性得题材与洗炼得手法反映出来,有限中见无限得意境营造使观赏得人既感到自然气息,又发人深思、强调了感情得抽象力。 1、道家思想得影响 道家美学思想源于春秋时代一些避世舍身得隐者。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主张“因性任物”“无用贤至”“弃知舍己”“舍与就是非”。庄 子强调“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游乎尘埃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在《庄子·天地》中对繁复与简约有独到得论述:“且夫性有五:一日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日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日五臭熏鼻,困慢中颡;四日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日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这种理论与老子追求与造化同工得大巧,追求“致虚极,守静笃”得境界一脉 相承。其中 “道”就是道家哲家思想得核心,要在精神上与道为一体形成“道

浅析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浅析中西方古典园林景观差异 摘要:园林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形式存在差别。从宏观角度看,可以分为东方的自然式园林和西方的几何规则式园林。这两大类园林系统由于自身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格,通过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各自的审美特征、提高鉴赏水平。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审美文化美学思想 中西方古典园林产生渊源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是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形成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 1.1西方园林的渊源 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最初的西方园林是将院落以围墙围起,中央设水池,四周设建筑,并使用了草地、花圃、藤类植物及各色成排的树种等园林因素。西方古典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这类规则式园林风格,即使到了中世纪、文艺复兴也未改变。1.2中国园林的产生渊源 中国的园林在历史上曾深刻地影响了朝鲜和日本,共同构成了东方园林体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园林总体风格即是东方园林体系的总体风格。 中国园林产生历史久远,《史记》中有纣王沙丘苑台的记载,说明早在商王朝就已开始修筑帝苑。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谓是最早的皇家园林。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园林各基本要素已初步具备。园林的功能由早期的狩猎、求仙,逐渐发展为游憩、观赏。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使得自然山水为主的园林意识增强,并在以后发展演变中逐渐扎根。

中西结合的中国现代园林艺术特色

中西结合的中国现代园林艺术特色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以风格时代服务对象的不同,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本源局限性,中国古典园林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以其形式和内涵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任何单独的应用都已不能适应现代园林的发展,所以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要提炼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潜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有必要研究两种园林的优势性和局限性。取两种园林的优势性,去其局限性,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现代园林适应现代园林的融合。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西方古典园林; 人性化;中国现代园林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由各具不同艺术风格,其中风格最具典型的两种园林: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他们都有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对从古到今的造园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两种园林的典型还适合现代园林吗?答案是否定的,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局限性。 因此,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片面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园林效法自然,凿池开山,栽种花木,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风景,常以假山、漏窗为屏障分割视线,有移步换景之妙,成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式山水风光。 二、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 三、人性化现代园林的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两个不同源的园林在现代园林的需求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把这两种类型的园林进行优化重组,最终达到人性化现代园林的融合。 西方园林的过于人工雕琢且营地铺装占有很大面积,而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这一点中国园林可以给与很好的修正和完善。可以把中国园林中师法自然,多以植物造景为主运用到现代的大广场式的西方园林中去,应该切实地把人性需求落到实处,真正的做到使人可停,可赏,可游,可憩的自然舒适环境。西方园林不仅要在设计中运用中国园林的自然手法,在实际工程的场地改造中也应注意因地制宜。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事实上由于人们无限制地开垦、开采、修建工程,现在的城市及郊区已经很少保存着原有的自然地形了。所以西方园林还应注意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

传统民俗景观和现代景观设计融合

现代景观设计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产物,现代景观设计涉及面广泛,内容丰富,包含了环境学科、美学、生态学科、材料学科和建筑学科等。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因为任何一种审美和设计都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上的。随着新技术、新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也将以与时俱进的方式演绎出来,创造了日新月异的环境景观。无论是在现代景观设计还是景观建筑方面,都有很多创新和应用。 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城市景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在人们对生活环境有着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如何巧妙合理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同时兼顾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大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元素是我们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也是人类文明象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历史的积淀也孕育出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这种传统文化元素艺术表现形式让中国的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通过不断了解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设计材料,使之适合我国现代景观文化环境,本文就此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探索出现代景观发展的方向。既继承传统文化的元素又将这些元素与中国本土地域景观相结合。 1、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 中国传统元素集科学、艺术、文化于一身,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用巨大而丰富的教科书来形容它并不为过。运用现代的审美法则和艺术手段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元素加入到环境空间中的创造之中,不仅能使现代景观更具有艺术性,而且更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舒适性和欣赏性。现代景观设计是设计人员用自己的智慧有目的地进行策划活动,他们把自身的审美理念和实践通过对文字与图形等各种元素的有机结合传达给人们,以期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和艺术审美体验。 1.1 图形、传统文字等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般的现代景观设计常用的图像是一些代表着吉祥如意的远古图腾元素,如龙凤翱翔九天、舞狮图腾、牡丹、梅花以及莲花等传统图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被赋予深远意义的民俗民风图像,常见的有“五谷丰登”“龙腾虎跃”以及“花开富贵”等。而在一些对意蕴比较讲究的现代景观的设计中,更常出现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图案。除了图形之外,中国汉字也经常出现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之中。中国汉字的演变已经历经了几千年,经历了从甲骨文到象形文字再到现代方块字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中国的标志性元素。甲骨文因其形体上的特殊性及文化上的象征性,被众多现代景观设计者应用到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从而给人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视觉元素。比较典型的是奥运会的景观标志,其巧妙地融合了甲骨文这一传统汉字元素,既让人记忆深刻,又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中国馆的设计,中国馆建筑在形态用了传统的“斗冠”造型,色彩上则应用了中国传统颜色“红色”,另一传统汉字元素“叠篆”呈水平之势在外墙的表面展开,既有中国特色又极具艺术冲击力。

对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融合的相关研究

对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融合的相关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23T13:39:40.9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作者:刘彤谢爱军焦燕 [导读] 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之美,有机地将环境和情感融为一体。 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7 摘要:建筑设计中,除了要保证建筑的功能性和安全性以外,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艺术观赏性要求越来越高。景观设计是人们表达视觉美感追求和心理艺术追求的表现形式。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能够使建筑和景观融为一体,提升建筑的艺术美感价值。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之美,有机地将环境和情感融为一体。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融合 1 什么是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在实际的开工之前,设计者要按照相关的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将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全面和充分的设想,从而列举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图纸和文件等将相关的内容加以呈现表达。这样就能够为施工队伍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工作协调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对施工的造价、质量和进度给予有效的控制。建筑涉及的主要工作内容涵盖诸多方面,其中主要包括建筑学、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防火、自动化管理以及建筑热工学、工程预算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协调,从而有利于实现用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以及更少的成本和时间来达到以上各个方面的标准要求,从而保证建筑物的使用、经济和美观。 2 什么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将规划林、生态学原理以及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将科学发展的思想、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进行结合,通过景观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实际的生活中,房屋建筑已经不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居住和避难的地方,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相关的建筑学和材料工程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支持,房屋建筑已经不在是传统的以木材和石头的为主体的建筑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建筑领领域的设计内容也在逐渐丰富。因此,如何能够将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的设计给予完善,促进建筑行业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设计者和景观设计者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景观设计主要涉及的工作包括:日常的会展设计、空间设计以及人们常见的节目气氛环境的设计。人们通过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工艺品。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是景观设计不是人们任意的行为,而是需要专业人员来对大自然进行精心改造的,需要专业人员通过科学的分析,利用多种专业性的知识,并且对当地的环境进行充分的考察,从而才能够实现的设计。 3 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进行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3.1 在建筑设计规划中重视景观设计的作用 景观设计能够提升建筑物的观赏感和艺术性,提升建筑的价值。建筑物自身设计的雄伟壮阔与景观的艺术美感是相辅相成的。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良好应用能够使建筑物更加完美,从而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因此,在各个建筑工程部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重视利用景观的设计。将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进行融合,提升建筑设计人员的景观设计意识。加强对建设设计的自然美感设计和人文艺术设计,提升建筑物的艺术价值。 3.2 促进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有效协调 在实际的建筑规划的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一个这样的问题,很多人虽然有景观设计的意识,将景观设计的主体性给予突出,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仅仅是单纯的提高景观设计,而不能够将建筑设计中的资金问题、技术问题以及人员素质等都充分考虑进来,造成了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互矛盾的一面。相关的人员应该对这些矛盾给予有效的处理,从而提高建筑的质量。而且,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建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其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发展,将历史的点点滴滴进行了渗透和反映,才能发展到今天的阶段。因此,在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中,相关的人员要能够以传统的思想为基础,有选择性的将现代人们的心理需求进行结合,从而再逐步的对相关建筑物的空间给予有效的调整,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物与社会的发展进程相协调。通过加强建筑物与景观设计的有效的协调,才能保证建筑物在实际建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从而实现对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有效融合,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去完善对建筑物的设计,能够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美观要求给予融合,也将建筑的设计中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能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更好的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3.3 完善景观设计中建筑美学应用 景观设计中的建筑美学应用,是实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融合关键措施。建筑的设计中首先要清楚环境中哪些方面最容易引起人们心理世界的变化,那些景观设计能真正反映出建筑美学。下文将以景观设计中的建筑色彩和材质的设计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1)建筑色彩设计。色彩表现建筑气氛与基调色有很大关系。基调色反映色彩表达的基本倾向,建筑色彩表现气氛,很大程度上是由基调色的感染力形成的。一般的规律是:暖色调表达温暖、热烈;冷色調表达清爽,整洁。比如游泳馆和汗蒸浴场的设计,游泳馆通常采用冷色调进行装修设计,能够使人感到夏日海边的清爽感,与之相反,汗蒸浴场多数采用暖色调进行装修设计,这样更够让人有温暖沐浴的感觉。这些感觉是色彩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错觉,实际所处温度根不发生变化。 (2)建筑材质设计。材质的选用对于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材质的正确运用能够使建筑美感达到极为理想效果,不同的材质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其表现方面也十分广泛,而且在视觉上,触觉上以及心灵上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个事物采用不同的材质也会出现不同的感官体验和效果。 a.板材的使用:一般建筑设计都不能离开木材,木材一般易于加工,应用广泛,而且在环境设计中,木材体现出古老质朴的环境气氛,温润柔和的色调又体现自然温暖的情怀,经过精心制作的板材,在进行装饰时,能够增加环境的可塑性,而且木质材料能够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增添一种原始的色彩。 b.石材:石质的建筑能够给人带来厚重感,一些石质的建筑和木质建筑具有相同的一个效果就是能够促使人们对大自然产生情感,而且具有很好的耐久性。石材可以很容易的加工成毛面,火烧面,自然面,荔枝面等。不同质地的表面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取得不中的装

中西方园林融合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西方园林的融合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以风格时代服务对象的不同,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本源局限性,任何单独的应用都已不能适应现代园林的发展,有必要研究两种园林的优势性和局限性。取两种园林的优势性,去其局限性,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现代园林适应现代园林的融合。 关键字:古典园林;西方园林;人性化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由各具不同艺术风格,其中风格最具典型的两种园林: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他们都有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对从古到今的造园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两种园林的典型还适合现代园林吗?答案是否定的,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局限性。 中国古典园林的局限性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从而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而独辟蹊径,先后对日本园林,欧洲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园林之母。但近些年来,在中国大地产生了效仿西方园林的众多实例,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都是由高高的围墙封闭,供少数人游玩居住的。都是私人园子的范畴,一般的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这便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封闭性和私密性。而现代社会的园林的服务的主要人群便是普通的人民大众,这便要求现代的园林具有开敞性和大众性。古典园林与现实的大众需求产生了矛盾,而这一需求恰能被开放几何形划分的西方园林所满足,从而造成近现代营造西方园林的狂潮。中国古典园林的服务人群和内向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现代西方园林的局限性 与追求自然美的中国园林不同,西方古典园林以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正正,一切为人工创造为特点。现代西方园林虽不再有修剪整齐的树木,但还是保持了古典园林中的以大几何图案划分地域,重在人工创造的特点。现代的西方园林大的几何图形的广场形式确实可以满足普通人民的健身娱乐要求,但在中国很多地方以机械效仿,生搬硬套,这种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而且西方园林设计过于平面化,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夏日的骄阳下,人们穿越广场匆匆行走,根本无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设计思想过于苍白,一味追求形式美,抛弃了实用功能和延承历史文脉的本质要素,只能是苍白而无生命的。 人性化现代园林的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两个不同源的园林在现代园林的需求中都具 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把这两种类型的园林进行优化重组,最终达到人性化现代园林的融合。 西方园林的过于人工雕琢且营地铺装占有很大面积,而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从老庄崇尚自然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这一点中国园林可以给与很好的修正和完善。可以把中国园林中师法自然,多以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