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良之心,久久相依当时我没有意识到,是爸爸帮我保持平衡奥古斯塔斯? J ?布洛克
1 随着我渐渐长大,当别人看见我和爸爸在一起,我会觉得很尴尬。他身材矮小,走起路来跛得很厉害。我们一起走时,他要把手搭在我的肩上才能保持平衡,人们就会盯着我们看。对这种不必要的注意我觉得非常难堪。他也许曾注意到,或着觉得烦恼,但他从来没有流露出来。
2 要协调我们的步伐并不容易,他(的步子)一瘸一拐的,我(走起来)则缺乏耐心。因此,我们走路的时候并不怎么说话。但出发时,他总是说:“你定步伐,我会尽量跟上。”
3 我们通常在家和地铁之间来往,这是他上班的必由之路。不论生病还是碰到恶劣的天气他都去上班,几乎没有旷过一天工。即使别人无法上班,他也要去办公室。对他来说这是一种自豪。
4 当地上有冰或雪的时候,即使有人帮忙他也无法走路。这时,我或者我的姐妹就用孩子玩的雪撬拉着他,穿过纽约布鲁克林的街道,直到地铁的入口处。一到那儿,他就能紧紧抓住扶手一直走下去, 地铁道里比较暖和,下面的楼梯不结冰。曼哈顿的地铁站正好是他办公楼的地下室,因此除了从布鲁克林我们去接他的地方到回家为止,他都不用再出去。
5 一个成年男子要有多少勇气才能承受这种屈辱和压力,我现在想来惊讶不已。他从没有痛苦或抱怨,他是怎么做到这一步的我感到不可思议。
6 他从不把自己当作同情的对象,也从不对更幸运的或更能干的人表示任何嫉妒。他在别人身上所寻找的是一颗“善心”。如果他找到了一颗善心,那么有这么颗心的人对他来说就是一位大好人了。
7 由于年龄的增长,我相信那是一种用来判断人的恰当的标准,尽管我还不能精确地知道什么是一颗“善心”。但是,当我自己没有的时候,我是知道的。
8 尽管很多活动我爸爸不能参加,但他还是尽量用某种方式参与。当本地的一支棒球队发现缺经理的时候,他使它维持下去。他是一个很懂行的棒球迷,经常带我去埃贝茨球场看布鲁克林的道奇队打球。他喜欢参加舞会和聚会,就是坐在一旁观看,也很开心。
9 有一件事我至今难忘。一次沙滩聚会上,人们打了起来,每个人都在推推搡搡,拳头你来我往。于是他无法袖手旁观,但没有人帮忙,在松软的沙滩上他站不起来。困窘之际,他开始大叫:“谁坐到我这儿来,我就跟他打!谁坐到我这儿来,我就跟他打!”10 没人坐下和他打。但是第二天,人们都和他开玩笑说,拳击尚未开始,对手就故意认输了,这还是第一次。11 我现在才明白,有些事他是通过我,他唯一的儿子,间接参与的。当我打球(打得很糟糕)的时候,他也在“打”。我加入海军,他也“加入”。当我休假回家的时候,他总要我去他的办公室。在介绍我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说:“这是我的儿子,但也是我。如果不是这种情形的话,我也能做这些。”可是这些话从没有说出来。12 父亲已去世多年。但我还是经常想起他。不知道他当时是否感觉到了我曾不愿意别人看见我和他走在一起。如果他感觉到了,我很遗憾我从没有告诉过他后来我感到多么难过,多么渺小,多么后悔。每当我为琐事抱怨的时候,每当我嫉妒别人好运的时候,每当我没有一颗“善心”的时候,就想起了他。13 在这种时候,我就把手放在他的手臂上,来重新获得平衡,并说:“你定步伐,我会尽量跟上。”
二说着不同的语言===1 当火星人和金星人最初相聚时,也遇到了我们目前存在的许多人际关系问题。他们之所以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认识到相互之间的差异。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良好的交流沟通。2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交流沟通的成功却是因为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就去找翻译帮助。众所周知,他们每个人都清楚火星人和金星人语言不同,因此,一旦遇到冲突,他们并不去评论是非或争斗,相反,他们会掏出自己的短语词典,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对方。如果这样无效的话,他们就去找翻译帮助。3 你明白吗?你知道,火星语和金星语用的词相同,但是所表达的含义却不同,这要根据词的用法来决定。两种语言的措词尽管相似,但是措辞的内涵却不同,所侧重的情感也不同。相互之间很容易误解。因此,当交谈出现问题时,他们推断这只不过是一个误解而已,是预料中的,只要得到些许帮助他们就必定能够彼此理解。他们体验到的是一种相互间的信任和认同,这是我们今天很少能体验到的。4 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需要翻译。男人和女人即便用词相同,他们所表达的含义也很少相同。例如:当女人说:“我觉得你从不听我说话,”她希望对方不要从字面上理解“从不”这个词。使用“从不”这个词只不过是用来表达她此时此刻感到非常失望。不要把它当作真实的意思来理解。5 为了充分表达她们的感受,女人们往往会把事实夸大一点以引起注意,并使用各种最高级,隐喻以及推论。男人错误地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些用语。他们误解了女人想要表达的意思,便常常以不赞同的态度,来回答她们。下面列有十句女人的抱怨话,这些都是很容易被男人误解的,同时也列出了男人以不赞同的态度可能做出的回答。容易被男人误解十种抱怨==女人这样说:男人这样回答:==“我们从不一起出去。” “不对,我们上周还出去过。”==“所有人都不理睬我。” “我敢肯定有人关注你。”==“我太累了,我什么也干不了了。” “要是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就辞职。” ==“我讨厌所有的一切。” “我没觉得有什么让你讨厌的。”==“家里总是乱七八糟。” “并不总是这么乱。”==“再也没人听我说话了。” “我不正在听你说嘛。”==“没有一样东西管用。”“你是说这都是我的错?”==“你不再爱我了。”
“当然爱你,要不我干嘛还在这儿。”==“我们老是处于匆忙状态。”“没有,周五我们刚轻松过。”==“我需要更多的爱情。”“你是说我不够多情?”6 可以看出,习惯于把语言用作传达事实和信息手段的男人们,从“字面”上去理解女人的话是怎样易于产生误解的。也可以看出,男人的回答又是怎样引起争吵的。含糊的、缺乏爱心的交流沟通是男女之间的最大问题。女人们在交往中的第一大抱怨是“我觉得没人听见我说的话。”7 即使这种抱怨也会
被误解和曲解。8 男人从字面上去理解“我觉得没人听见我说的话”,这使他漠然地对待该抱怨。他认为只要他能重复说出她的话就表明他听到她所说的话了。对于女人所说的“我觉得没人听我说话”的正确理解是:“我觉得好像你没有完全理解我真正想说的话,或者你不关心我的感受。你能不能表示一下你对我非说不可的话感兴趣呢?”9 如果男人能真正理解她的抱怨,那么他就会少些争吵,就能更积极地做出反应。当男人和女人到了要争吵的地步时,他们往往是误解了对方的意思。这时候,重新考虑和解释自己所听到的话是很重要的。
三花钱的心理=1 你是花钱成瘾,还是尽可能守着钱不花?你专爱买便宜货吗?你是愿意使用信用(赊欠)账户还是支付现金?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反映出你的个性。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我们每个人的花钱习惯,不仅体现我们的信仰、价值观,而且还跟过去存在的问题有关。2 心理学家相信对许多人来说,钱是力量和支配力的重要象征。丈夫抱怨妻子的花钱习惯,可能就是因为害怕失去自己在婚姻中的权威。反过来,妻子可能会因为生丈夫的气而大笔大笔地乱花钱。此外,许多人把钱看成是爱的象征。他们把钱花在家人、朋友身上以表达对他们的爱,或者为自己购买昂贵的礼物,因为自己也需要爱。3 人们可能会痴迷于不同的事物――例如,烈酒、毒品,某些食物,甚至电视节目。有这些癖好的人就是上了瘾,也就是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他们认为这种需求必须得到满足。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许多人购物成癖,他们觉得自己必须把钱花出去。跟其他癖好相似,这种欲望是非理性的——不可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对那些赊账购物成癖的人而言,信用账户比现金更为刺激。换句话说,购物成癖的人认为,借助赊账,他们可以无所不为。他们从大笔花钱时体验到的乐趣,实在是比从所购物品中获得的乐趣大得多。4 甚至还有四处搜寻便宜货的特殊心理。当然,要省钱多数人会去光顾大甩卖、廉价物和折扣商品。然而,购买便宜货成癖的人经常仅仅因为价廉而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他们愿意相信这是在给自己省钱,但事实上他们是在玩一场很刺激的游戏:当他们能买到比别人便宜的东西时,他们觉得自己是赢家。专家断言,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行为都有两种解释:一个是他们行事的正当理由,另一个是真正原因。5 当然,不只是科学家了解消费习惯方面的心理因素,商人也了解。商店、公司和广告商都利用心理因素来增加营业额:他们在广告宣传和决定产品的推销方法时会考虑,人们对于爱、权力或支配力的需求,人们的基本价值观、信仰和观点。6 心理学家常常用一种被称为“行为疗法”的手段来帮助个人解决其性格上的问题。用这种方法,他们能帮助那些感到自己在花钱方面存在问题的人,他们会给这些人“布置任务”。例如,如果一个人每到一个商店都要买点什么,治疗专家就会教他这样来约束自己:在治疗的第一天,他必须去一家商店,呆五分钟再离开。第二天,他要呆上十分钟,并试试某种商品。第三天,他要呆上十五分钟,向售货员问个问题,但什么都不买。不久,他就会发现什么都不买,对自己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样,他就能改掉购物成癖的毛病了。
如何消除排队的怒火===1 如果这个假期你在机场或车站排长队,你是去分析一下到底是排队的什么方面使你恼火呢?还是只会冲着身边的管理人员发脾气?2 理查德·拉森教授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电气工程师,他也讨厌排队。但是他并未因此而怒发冲冠,相反地他决定要研究这个课题。他的第一个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恼怒的程度与等待时间的长短并不直接相关,这也验证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早期研究。他引用休斯顿机场的实验为例。在休斯顿机场,乘客们下飞机之后走到行李提取处得用一分钟,然后再等七分钟才能领到行李。对此旅客怨声不断,尤其是那些等候领取行李的乘客,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只带着手提行李的旅客可以马上走出机场,而自己却要等上七分钟。
3 机场当局决定加长乘客下飞机后的步行距离,这样,走到行李提取处需要六分钟,而不再是快速行走一分钟就能到达。等他们最终来到行李提取处,只需要等待两分钟。那些只带着手提行李的乘客为此却多耽误了五分钟,可是旅客们的抱怨几乎下降为零。
4 原因是什么?拉森指出,这一切都与他称之为“社会公正”的现象有关。人们看到别人抄近路,就会觉得自己的等待难以忍受。因此,对于机场来说,让每个人都耽误一下的做法是可取的。
5 拉森研究的另一个侧面是,他观察到:如果不告知人们发生了什么,他们就会变得更加不满。那些知道会耽搁半小时的乘客会比那些莫名其妙等候二十分钟的乘客情绪要好一些。
6 但是即使知道了我们得等多长时间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还必须相信人们正在采取一切措施来减少耽误的时间。拉森引用了美国两家相邻的银行为例。一家高度计算机化,为每个顾客服务的时间平均为30秒。另一家自动化程度比较低,为顾客服务需要两倍的时间。但是因为第二家银行的出纳员看起来非常忙碌,顾客们以为它的服务更快,而且许多人把账户转到了这家效率低的银行。最终,第一家银行不得不引进费时但看起来却更具活力的工作方法。
四你做梦吗?===1 梦,我们为什么会做梦?梦有意义吗?真的有梦中所见的事成为现实这种事吗?几千年来这些问题一直让人们感兴趣。过去几十年的科学发展对睡眠的自然过程有了较多的认识,然而对于与梦有关的诸多问题依然没有提供最终的答案,这些问题还要继续困惑我们。2 人人都做梦——只不过有些人不记得做过梦罢了。人类脑电波的记录显示我们所有人入睡后就进入梦境。整个夜晚的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做梦,但只有当我们处在REM (眼睛迅速转动) 睡眠阶段时醒来,才会记住所做的梦。眼睛迅速转动阶段便是我们做梦的时候。每晚我们有四、五个REM睡眠阶段,第一次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左右。此后,梦期每90分钟复现一次,每次持续15到45分钟,持续时间随着夜晚的深入逐渐增长。3 睡眠的主要目的(除让我们休息外)也许就是让我们做梦——让我
们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回顾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忧虑和希望,以及在潜意识中观察自我,把不再需要的资料从记忆中剔除。4 有些梦可能是由简单的生理原因引起的。例如,梦到在灼热的煤块上行走很可能是因为睡眠时脚太靠近取暖器。而梦到想跑但两腿却动弹不了这种令人沮丧的境况,也许是被子裹得太紧的缘故。闹铃响了而依然熟睡的人则很可能会梦到门铃或电话铃响。所有这些都是潜意识和意识共同引导和启示我们的简单例子。5 不过这些从生理的角度进行的解释尚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我们会做梦。有些人认为梦纯粹是无稽之谈,仅仅是人脑中电脉冲无的放矢的结果,然而,有些人则认为最简单的梦都具有重要的含义。6 有些梦反映的内心忧虑是立即可以识别的。梦见失去工作或者没了房子,也许是反映了真实的忧虑,即便这些忧虑只是潜意识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梦见过必须参加一门很难的课程的期末考试,也许是一门从未修过的,或许是学得很糟的课程。7 但是,有一些梦并没有这样明显的含义,这是怎么回事呢?多个世纪以来,男男女女都从所谓的解梦字典中寻找答案,这类字典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根据这些字典,梦见喝酒意味着短命,而梦见喝水则预示长寿。8 一直到公元200年,解梦字典受欢迎的程度仍丝毫未减。当时,古希腊的阿尔米多鲁斯写了一部长达五卷的书,解析了3000多个梦,列举了一系列的象征,诸如右手(表示父亲),左手(表示母亲),以及海豚(表示好兆头)。9 如今,图书馆和书店里有无数的书籍为梦做解析。对于那些热衷于探讨梦的人来说,它们依然深受欢迎。然而,多数专家警告说,读这些书时要非常谨慎。心理分析家兼作家肯尼思·桑德斯解释说:“梦与每个人的思维密切相关,因此分析往往容易出现错误和偏差。我认为,只有当你了解了做梦的人时,才能发现梦的真正含义。”
饮食与文化===1 对于什么样的食物好吃,我们都有自己的主见。对于什么样的食物不好吃,我们也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某种文化背景的人常常会觉得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吃的食物难以忍受或者令人作呕。比如,在著名的拳击手穆罕默德·阿里访问非洲时,团里的一名成员看到有人抓起一只蝴蝶就吃了下去时便恶心得想呕吐。许多人会发觉吃老鼠肉令人恶心,但世界上有42种不同文化的人认为鼠肉是合适的食物。2 在非洲有些人认为非洲白蚁可以做成美餐。对于许多其他人来说,如果非吃(白蚁)不可的话,他们很可能会呕吐。但是,如果拿100克的白蚁和100克制作好的汉堡包相比,前者所含的热量是后者的两倍多,其所含的蛋白质也几乎是后者的两倍。3 不过,对食物的好恶似乎并不一定与营养有关。例如,花椰菜在营养最丰富的常见蔬菜中排名第一,但它在美国人最喜欢的蔬菜中仅名列第二十一位。西红柿在营养最丰富的蔬菜中排名十六,但它在美国人最喜欢的蔬菜中却名列榜首。
4 但不喜欢并不是某些文化(中人们)不吃某种食物的唯一原因。在有些文化中,有些食物是禁忌。“禁忌”一
词来源于斐济群岛的语言, 用来表示禁止做的事。有些食物在某些宗教中被列为禁忌,但也有一些饮食禁忌与宗教无关。通常我们不去考虑为什么在我们的文化中有些东西是禁忌。我们也许甚至不知道它们为什么是禁忌。人类学家试图发现禁忌背后隐藏的原因。例如,印度“圣牛”为人们所熟知。牛可以在印度的大街上到处走,它们可以吃街上食品摊主所供应的食物中任何它们想吃的东西。结果,牛就成了问题。可是,在印度没人会去杀牛或吃牛肉。杀牛或吃牛肉是禁忌。这种习俗在其他人看起来似乎很奇怪,但人类学家相信这自有其原因。首先,牛是很宝贵的,因为农民需要它们帮助犁地。其次,牛粪可作地里的肥料。在印度,许多农民买不起肥料。还有,牛粪弄干后可用来烧火做饭。因此,杀牛食肉的农民很快发现他们无法犁地,无法给庄稼施肥,或者无燃料做饭。5 再比如,美国人不吃狗肉, 尽管其他一些文化背景的人视狗肉为佳肴。在美国,狗作为宠物对人们极为重要。通常它们被视为家庭的一部分,有时甚至还把狗当成自己的孩子。此外,狗的价值还在于防范罪犯。盗贼一般不进入有狗的住宅,因为狗会吠叫,而且可能会袭击试图进入屋子的陌生人。显而易见,狗在社会中作为伙伴及防范罪犯的卫士的角色使吃狗肉成为禁忌。6 不止一种文化忌食猪肉。有迹象表明一些古埃及人不吃猪肉。古代以色列人也视猪肉为禁忌。对禁食猪肉的一种解释是,未被煮透的猪肉可能会传播一种疾病,叫旋毛虫病。但大多数人不再认为这能很好地解释禁食猪肉的原因。另一种解释是以色列人原属游牧民族——他们总是居无定所。要养猪,人们就得在某地定居下来。从前以色列人不愿在一个地方定居,因为他们不想改变自己的文化。正因如此,他们便不食猪肉。7 人类学家相信,对食物的好恶大多是不同人不同生活方式的结果。有些人生活在既有大型动物又有许多昆虫的地区。他们杀死大型动物有困难,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对他们来说,以昆虫为食要容易些,因为捕捉昆虫既不困难又不需花太大的力气。四处流动、过游牧生活的人不愿意为吃肉而养猪。人们也不吃像狗那样的宠物。美国人牛肉吃得很多,因为有大量的土地可用来养牛,而且牛肉可以通过铁路以低廉的价格进行长途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