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西方文化概论考点式笔记

中西方文化概论考点式笔记

中西方文化概论考点式笔记
中西方文化概论考点式笔记

中西方文化概论笔记

一、诗经文化 (2)

二、琴瑟文化 (3)

三、婚礼文化 (5)

四、文与化 (5)

五、汉服文化 (6)

六、西方服饰文化 (6)

七、神话文化 (6)

八、数字文化 (8)

九、中国的宗教文化(P书99页) (8)

十、儒家文化P书92 (8)

十一、道家文化 (9)

十二、佛教文化P书102 (10)

十三、基督教文化P181 (10)

十四、书画文化 (11)

十五、戏曲文化 (11)

十六、园林文化 (12)

十七、饮食文化 (12)

一、诗经文化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奠基之作,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有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其作品一部分是贵族文人所做,另一部分则是采自民间经乐官加工而成,采诗说可信,由孔子编订,《诗经》记述社会生活与历史现实,合乐而歌。

2.孔子“兴观群怨说”

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愤,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

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感情,加强团结的作用;

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是诗乐合一、可以演唱的“乐歌”

3.诗与诗三百

《诗经》共305篇,成书于春秋时期,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4.风、雅、颂

《诗经》在当时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带有各诸侯国地方色彩的乐歌,其中大部分是民歌,是《诗经》的精华。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雅是朝廷正声,即周朝京畿地区的乐歌,大雅中多为朝廷燕享时的乐歌,其中五篇周民族的史诗,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小雅则多为下层官吏的怨刺之作,也有一部分是民歌

颂,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乐歌,内容多褒美失实,可以说是庙堂文学之祖,

5.赋比兴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在《诗经》中,赋是最基本、使用频率最高的表现手法,用于叙述写景,则铺叙直陈,用于抒情,则直抒胸臆。如《豳风七月》铺叙了农夫一年到头劳动和生活的情况,抒发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不满。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比的手法可以使作品的形象鲜明生动,如《魏风硕鼠》以“硕鼠”比喻重敛于民的奴隶主,可以使读者想象出他“贪而畏人”的丑。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兴的手法一般用于全诗的开头或某一章的开头,可以起

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作用如《周南关雎》、《周南逃夭》

6.关雎(爱情、赏析)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江汉一带的南方乐曲,《诗经》的第一篇。《诗序》说是歌颂“后妃之德”有认为是庆祝新婚的乐章,现认为是一位青年对一位美貌女子的爱慕与追求,是我国最早的爱情诗,反映人伦关系,夫妇关系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求之不得,孔子在《论语》中评价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不是没有节制,悲伤却不至于过于悲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诗人看到河边洲上的雎鸠鸟成双成对,鸣声互和,因而触景生情,想到下面两句爱恋求偶的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诗经特色

有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有现实主义精神,

基本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直率表达思想。

有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四言为主,重章跌句,回环复沓

二、琴瑟文化

1.古琴(古琴之形)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中国古琴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在诸多琴学文献记载都认为,琴是由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顺等圣贤所创制。传说炎帝在沁源景凤羊头山下“黍定黄钟”,发现了音乐,炎帝神农氏又“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古籍记载琴的创制与中华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琴操》载:"伏羲作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岳山、雁足、龙池、凤沼、微位

2古瑟

瑟,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另指古水名,指今河南省罗山县的小黄河。瑟又有含义指洁净鲜明的样子。

3.古琴谱(神奇秘谱)

现存最早的大型古琴曲集:明初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1425)。

4.古琴的演变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战国时期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儒学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推崇

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又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焦尾琴"。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期间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谱,南朝隐士丘明有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四川雷氏家族所斫的"九霄环佩"为传世名琴,唐琴在历代都被视为稀世之宝。唐代减字谱逐渐成熟,成为了记录琴音乐主要谱式。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明清时期,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现存第一部减字谱《神奇秘谱》保存了众多古曲1920年代在苏州、上海一带成立的今虞琴社以及编印的《今虞》琴刊是当时惟一的盛事。

5.知名琴瑟之音

广陵散,高山流水(唐后分为《高山》和《流水》二曲),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阳春白雪,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醉渔唱晚,关山月,离骚,凤求凰,秋江夜泊

6.古琴古瑟与成语

琴瑟合鸣、以琴会友、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之

7.斫琴师

斫琴师:在制作古琴方面有较深造诣的人。其中"斫"字是用刀、斧砍的意思。一个优秀的斫琴师在琴学研究以及传统文化方面都应该有一定的造诣。

据传最早的斫琴者、古琴的创始人为神农氏,舜也参与了斫琴的研究。唐代的斫琴师中以雷、郭、张、沈四家最为有名。以雷、张两家最为突出。四家中"雷"指雷氏。雷氏有三代共九位斫琴大家,号称"蜀中九雷"。雷家世代造琴,其中以雷威最为著名,《琅寰记》记载:"雷威斫琴不必皆桐,每于大风雪中独往峨嵋,择松杉之优者伐而斫琴,妙过于桐。"雷氏对于古琴选材已不拘泥于桐木,而喜欢用杉木。雷氏用杉木斫琴之后,至今斫琴师们仍然喜欢用杉木。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唐代雷琴"九霄环佩"、"大圣遗音"等。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分别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8.古琴的分类

传世名琴唐代

九霄环佩琴·伏羲式,春雷琴·伏羲式,大圣遗音琴·伏羲式,大圣遗音琴·灵机式,太古遗音琴·师旷式

9.无弦琴

没有弦的琴。出自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陶渊明不解音律,却放置了一张无弦的不加装饰的琴,每逢饮酒聚会,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情趣。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

10.琴瑟文化与《诗经》

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周朝时,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盛兴于民间,《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我有

嘉宾,鼓瑟鼓琴";《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琴瑟文化从《诗经》发端,有着广泛的审美功能和丰富的内涵,从国家政治到生活起居,从宗庙祭祀到抒情咏歌从儒家乐教到娱乐享乐,琴瑟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据记载,伏羲发明琴瑟,琴与瑟均由梧桐树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初为五弦,后为七弦,瑟25弦,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

三、婚礼文化

1.中国古代的及荓礼

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2.中国古代的行冠礼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

3.中国古代婚姻六礼

婚姻六礼,中国传统嫁娶的礼仪。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起源于周代。纳采: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方订婚。纳征:又称纳币,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请期:男方携礼至女方家商定婚期,迎亲: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纳征迎亲最重要

4.婚礼文化与《诗经》

《诗经》中有许多婚恋诗《郑风》“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四、文与化

1.文化的定义及引深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内在含义

文的本意指各种交错的纹理;化的本意指易改、生成、变化。

文的深意指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

3.文化的广义与狭义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生产、制度、教育思想等

狭义的文化,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从逻辑上从属于广义的文化

五、汉服文化

1.汉服的定义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承自秦朝,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

汉服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

2.汉服的起源与发展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完善春秋战国时期,衣服的款式空前丰富,主要表现在深衣和胡服上,秦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各项制度,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此外贵族女子头上还插步摇、花钗作装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特点

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纨绔子弟)赵武灵王为强化本国军队,在中原地区首先采取胡服作为戎装。由此,穿着胡服一时相沿成风。

4.汉服的分类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圆领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5著名汉服(凤冠霞帔)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庆典,如婚礼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6.裳与华服裳是指(夫君、君长穿着的)裙。引申义是指男女穿着的下衣。通常指代"衣服"

7.汉服男女装

8.汉服特点汉服中的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和长带。所有的带子都是用制作衣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带子有两对

9.中国服饰

明朝蟒服飞燕服清朝旗袍

六、西方服饰文化

1.西方服饰种类

2.西方服饰特点亚麻布,围腰圆领紧身。古希腊,克拉米斯式长袍。古罗马图加长袍18世纪法国服饰,洛可可风格,长袍,裙撑,三角胸衣现代,燕尾服,吸烟装

3.西方束腰文化旧时欧洲女性为了追求细腰而过分束腰,严重者身体畸形,更有甚者因此丧命。

七、神话文化

1.古希腊神话

1)神谱关系图

旧神谱

在希腊神话中,一切皆从混沌开始......(P书142页)

卡俄斯混沌之神宇宙之初,只有卡俄斯,他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随后诞生了大地女神盖亚。地狱深渊神塔尔塔洛斯。黑暗神厄瑞波斯没黑夜女神尼克斯。爱神厄洛斯。世界由此开始。

盖亚。大地女神用玻璃弄的报复的,但是他和他的两个儿子生了许多神。和乌拉诺斯生了12个提坦巨神,分别代表了世界最初的一些事物。众神之母,奥林匹斯神的始祖。

乌拉诺斯。天神,第一任神王。

克诺洛斯。12提坦巨神中最年幼者,天空间神。第二任神王。瑞亚。12提坦巨神之一,时光女神。第二任神后。

普罗米修斯最有智慧的神之一,被称为先知者。

厄毗米修斯。罗米修斯的兄弟,最笨的神之一,被称为后知者,接收了宙斯的礼物潘多拉为妻。新神谱

奥林匹斯众神

宙斯克洛诺斯之子。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希腊神话中的至高神,掌握雷电被称为雷神。第三代神王。性格极为好色。

赫拉,克洛诺斯之女。宙斯的姐姐和妻子,主管婚姻和生育,妇女的保护神。对伴侣忠贞不渝。不愧天后地位。善妒。

阿佛洛狄忒,爱与美之神

阿波罗。太阳神,十二大神中最俊美的男神。

维纳斯爱神,美神掌管生育。象征美丽。最美女神。

厄啊斯,小爱神,丘比特,爱神,维纳斯的儿子。

2)《荷马史诗》(P书152页)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

3)古希腊神话的意义

2.中西方创世神话

1)盘古开天

盘古生在黑暗团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渐使天空高远,大地辽阔。

2)上帝创世说

3.中西方始祖神话

1)女娲造人、女娲伏羲图《伏羲女娲图》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描绘的是伏羲女娲相拥交媾的景象,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的形象、以及未知的宗教含义。一个西方人发现了这张图上蛇尾的交缠,是双螺旋线的结构方式,也是生物的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结构。

2)亚当夏娃

4洪水神话和战争神话

1)大禹治水

2)蚩尤大战

5.中国古代神话

1)《山海经》

2)《淮南子》

伏羲八卦、华胥氏踩雷神脚印,感而有孕

6.神话的定义

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在幻象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7、中西方神话的差异与关联

差异:西方神强调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身上有七情六欲,有人性的影子,反映神的智慧和创造力,人神可以婚配,缺乏纲常伦理,神谱较完善

中国神关注大局,强调集体主义精神,无七情六欲,强调人神相融,神爱民。为人们解决困难,人神不可婚配,神的地位不可僭越,重视纲常伦理

相似:宇宙起源归结于神,以神来解释谜题,人们敬畏神,有主帝之神,宇宙主宰者,众神之首。神比较多,各司其职,神划分等级,都有神造人之说

八、数字文化

1.数字的文化含义

1 2 3 4 5 6 7 8 9 13 100 万 7749 9981

3.数字与地理

一里井,二里街,三孝口,四牌楼,五里墩,六家畈,七里塘,八蜡祠,九狮菀,十字街百花井

4.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七在西方为好数字。6 4 13

4.数字与民俗(数九文化)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广泛流传的"九九消寒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中国的宗教文化(P书99页)

1.宗教的起源

2.正统宗教的产生

3.中国古代宗教的特点

十、儒家文化P书92

1.儒家的产生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2.儒家的发展历史

3.儒家的宗教色彩

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君权神授。谶纬神学。

4.儒家的哲学思想

儒家核心思想是仁,儒家有五常,仁义礼信智。侧隐,恭敬,是非,羞恶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敬鬼神而远之。宋明理学。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心学程颐,程颢。朱熹。

5.儒家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

儒家经典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孟子,荀子,礼记中庸大学

6.儒家对教育

儒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重视教育,并且创造“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注意个性差异

(2)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

(3)思想上善于辨证思维,重视自然的农业,重视经验,以农为本

(4)提倡以“礼”治国,“仁政思想

(5)忠君思想

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1)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三纲五常,家长专制,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

(2)主张经验理性,不利农业知识的传授,科技发展落后

(3)过分强调集体主义,愚忠愚孝

十一、道家文化

1.道家的起源

老子《道德经》道德天尊。

2.道家的哲学思想

无为清净,忘我的审美心态,鼓盆而歌,返璞归真,相对主义,崇尚自然辩证法,发展观,量变质变豁达乐观对待生死。

3.道家的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

庄子。庄子。逍遥游。绝对自由。相对论。华南真人。庄子鼓盆而歌。

4.道教文化

1)道教的起源

原始巫术和宗教,神仙传说和方士方术,阴阳五行学说和汉代谶纬神学道家哲学,黄老之学,核心清静无为,黄帝,老子方仙道黄老道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3)民间俗神文化(巫术文化)

4)道教的分类及代表人物

张道陵的五斗米教天师道,以《道德经》为经典,奉老子为教主,尊称太上老君

张角的太平教

5)道教的教义、生死观及基本信仰

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6)道教的发展及经典著作

全盛时期,隋唐五代

东晋茅山道人葛洪《抱朴子》神仙方药上士,中士,下士,

北魏嵩山道士寇之谦创立北天师道,奠定《道藏》基础陶弘景南北朝重要人物庐山陆修静全真教(丹鼎派)正一派(符篆派)丘处机尹志平三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7)道教与中国文化(医学、艺术、建筑、文学、民俗)

修身养性看风水。堪舆学

8)道教的太极八卦文化(阴阳五行)

《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一”和“--”符号,每卦由三爻组成;以“一”为阳,以“--”为阴。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是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所发明,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

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水-坎坎为水(月亮),火-离离为火(太阳),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十二、佛教文化P书102

1,佛教的起源

公元前60几至公元前五世纪,源自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创立,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摩尼。

2.佛教的哲学思想

3.佛教的基本教义:缘起论和四圣谛。

缘起论。诸法因缘而起。缘起论是佛教最基本的教义。

无造物主。无我。无常和因果相续。强调四大皆空。强调修养论。转世为人。强调慈悲为怀,珍重生命,善待自然。

四圣谛包括苦集灭道

4.佛教的苦行文化

佛家五戒:不杀生,不饮酒,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

6.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佛陀、比丘、沙弥、禅宗)

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魏晋时期与玄学融合。

信仰者。20岁以上男子称比丘,女子称比尼,男子烧戒疤。20岁以下男子称沙弥,女子称沙弥尼

禅宗,禅宗为中国佛教所独创。为佛教的中国化成为中国禅。禅宗强调吉星吉福。主张顿悟。主张即是修行不主张苦修经义

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

7.佛教的分化(大乘、小乘、密教)

大乘佛教中国大陆。

初祖,菩提达摩。二组。慧可,三组。僧璨六组。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8.佛教与建筑书画图腾文学卍

9.佛教代表著作《金刚经》。大藏经。

十三、基督教文化P181

1.基督教的起源

发源于公元一世纪哈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脱胎于犹太教。并继承希伯来文《圣经》为基督教。《旧约全书》。耶和华。上帝救世主。耶稣。弥赛亚。玛利亚。应圣灵感孕。生了。耶稣。

2.基督教的教义

上帝创世说、原罪赎就说、天堂地狱说。

3.基督教的发展

1)宗教改革

基督教新教教派: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派

2)基督教的分化

犹太教。-犹太教。

-基督教。-东正教。东正教十字架下多一个斜杠。

-天主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伊斯兰教。

三者都相信耶和华是唯一真神,耶稣是唯一救世,主要相信人罪论相信。基督为世人赎罪。《圣经》为经典。我国习惯上称基新教为基督教。

3)宗教禁欲文化

4.基督教对建筑、教育的影响

5.基督教与《圣经》

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

《圣经》分为新约和旧约。

十四、书画文化

1.中国书画文化

1)中国书画的特点(P书62页)中国书画(水墨)一般是在“宣纸”和“绢”等丝织品上,运用毛笔以墨和国画颜料作成。从绘画方面来讲,国画分为写意和工笔两种。

2)中国书画的分类

3)中国著名书画

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吴道子,被后世尊称为"画圣"有《天王送子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书法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最为出色。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欧阳询是唐代人,受晋代王羲之的影响,他吸收了北朝碑刻和其他唐代书法家的长处,形成了"险劲"而"平稳"的书法风格。

颜真卿也是唐代人,书法刚健有力,气势雄伟,富于创新。柳公权是唐代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作品受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影响较大,风格清瘦、秀丽。

苏轼是宋代大文学家,学问渊博,书法苍劲、豪放。他不固守于前代书法家的章法,主张"书无常法",同时还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才能使书法有长进

张旭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称他为“草圣”。怀素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1.西方书画文化

达芬奇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

3.中西方书画的不同

西方以油画著名,重视画人物画。中国书画强调意境,多花鸟画、山水画

十五、戏曲文化

1.中国戏曲的分类

京剧元曲。昆曲。

2.中国经典戏曲作品

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张君瑞和崔莺莺。

汤显祖。《牡丹亭》。临川四梦。杜丽娘。柳梦梅。

孔尚任。《桃花扇》。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十六、园林文化

1.中国著名园林

苏州园林。

十七、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的文化现象包括三个层次。物质层次包括饮食结构和饮食器具,行为层次包括空入境器具制作工具,食物保藏运输方法等。精神层次包括平时观念,饮食习俗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思想,民族特性,文化内涵。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五谷。稻、黍、稷、麦、菽;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

五菜,葵、韭、藿、薤、葱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提及中华民族漫长5000年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莫非中国近代那风云变幻的60十年,即1840年—1919年这段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大地上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文化领域哦的变革都在风起云涌,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引发的量变叠加产生了质变。这关键的60年不仅本身十分重要,更是对以后直至今天的中国历史都起着决定性影响。这短短的60年中,中华民族带给世人无数次叹息和惊喜。 龚书铎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便是用客观而冷静的口吻,细致地记录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为中国进步在文化上所做的种种努力,看似平静的文字下,暗藏着这几十年中华民族的挣扎以及斗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大致了解一百年前中国知识分子的事迹以及中国近代文化各个方面的具体特征,给自己以前对这段时期不够完备的历史知识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同时,这本书也给了我许多思考。 首先在宏观方面,该书很好地向我展示了一个研究历史以及其他学科的角度。该书在前言中就提到,研究和撰述文化史的两个问题。第一是如何定义文化,因为广义文化的概念几乎无所不包,作者选择按照狭义文化来撰写。事实上,无论是何方面的历史研究,都需要事先为自己的研究核心下好定义。马克思·韦伯说过,研究不是停留在自在之物本身,而是我们去赋予其意义。社会科学如是,人文科学更应该如此。为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赋予准确阐释应该是研究的第一步。第二个问题是用什么体例来撰写该书。在面对整体综合和具体领域分门别类两种体例的选择时,作者选择了将它们结合起来。因为文化与社会政治和经济互相作用,文化自身各个具体领域也是互相影响渗透,需要有宏观的宗论,也需要具体领域的阐述来展示各个方面的特点。这样的布局,让读者既可以整体把握,又能深入各个不同层面,条理清晰。 同时,作者将文化史放在社会整个政治经济大背景下论述,接着再对文化各个细分领域各个击破,有学者评价其“宏观不空,微观不琐”。这也给我提供了一种研究新闻传播演变的思路。众所周知,新闻学,特别是传播学,都不是简单的可以独立研究的学科,它和其他各个学科的融合性很强,其中许多理论也是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学科借鉴或演化而来,因此,研究新闻传播的演变,必须要将其跟社会大背景,以及其他领域的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其次,这本书的几乎每一部分内容分析都一遍遍向我强调了,评价历史事实和人物需要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

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 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 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2.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的起源、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恺撒与奥古斯都,理解罗马帝国的衰亡过程与原因。 第五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文化的特征 习题要点:希腊人与罗马人,罗马英雄主义,罗马的宗教,罗马法,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罗马世风的腐化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联系与差异。2.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联系与差异,理解与掌握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第六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的早期发展 习题要点:基督教的“两希”传统,基督教与希腊哲学,基督教与罗马帝国,苦难的历程,基督教的合法化与国教化,基督教与异教文化,修道运动,基督教与日耳曼族,罗马帝国时期的日耳曼人,蛮族 大入侵,蛮族的皈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基督教的“两希”文化渊源。2.基督教对日耳曼蛮族的教化。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基督教的“两希”传统,理解与掌握基督教对日耳曼蛮族的教化(基督教与日耳曼族)等要点。 第七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 习题要点:封建制与庄园经济,修道院经济,西欧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格局,“神圣” 与“世俗”,十字军东征,“阿维农之囚”与罗马教会的衰落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中世纪教俗之争的发展历程。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与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与中世纪教俗之争的发展历程。 第八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文化概况 习题要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教会与大学,中世纪的哲学,骑士精神与骑士文学,基督教唯灵主义与哥特式建筑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基督教信仰对于中世纪西欧精神生活的重要影响。2.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精神特征。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基督教信仰对于中世纪西欧精神生活的重要影响。掌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精神特征。 第九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 习题要点:信仰的衰落与道德的沦丧,教会的堕落,宗教裁判所,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等的具体内容。本单元重点、难点:1.中世纪赎罪方式的形式化和虚假化。2.基督教的本质精神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尖锐矛盾。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中世纪信仰的衰落与道德的沦丧,中世纪赎罪方式的形式化和虚假化,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基督教的本质精神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尖锐矛盾。 第十章西方近现代文化: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习题要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改革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的不同背景和目标。2.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客观影响。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理解与掌握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的不同背景和目标,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客观影响,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的基本情况。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

中国文化概论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文化现象) 2、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文化) 3.“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说苑?指武》) 4.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文化现象) 5、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东方文化) 6、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7、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8、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9、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稳定性) 10、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东方文化) 1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文化传统) 12.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文化内涵) 二、名词解释 1、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文化思潮。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团(民族或阶级)在长期历史的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系。 3、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4、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5、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6、.狭义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计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7、广义文化: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8、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成为文化事象。 9、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文化观念。 10、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1、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12.民族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普及的;也有昌盛、发达、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三、简答题 1、文化被划分成哪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 答:①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②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第一章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2014.10)真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2014年10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 1. 百家争鸣中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有() A.邓析 B.邹衍 C.惠施 D.墨瞿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重要几家的代表人物;各家思想特征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邹衍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其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都有深刻影响。 统计 刷题次数 : 1530 错误率 : 60% 2.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士大夫阶层的养成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变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两汉时期。统计 刷题次数 : 2295 错误率 : 51% 3.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B.玄学 C.般若学 D.涅槃学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玄学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玄学,玄风大畅是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晏、王弼,不过他们的贵无尚虚的取向基本在调和儒道,关心理想帝王人格问题,大体仍不离济世之道。 统计 刷题次数 : 2037 错误率 : 51% 4. 两税法得名因为征税在()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两税法的作用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内容核心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 统计 刷题次数 : 1683 错误率 : 42% 5. 中唐以后兴旺起来的白话小说之祖是()

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

四中国哲学 1 中国哲学的主要概念 (1)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哲学,西方文化的中心是宗教。 哲学是人类思想的总结,是对人类自身和大自然关系的思考。 (2)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A. 天和人的关系是相通而统一的。 (西周)“天命论” (春秋)子产“天人相通” (战国)孟子“天人同流” (汉)董仲舒“天人感应” (北宋)张戴“天人合一” B. 人道与天道即人世的道德原则和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C. 人们行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必须注意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必须在道德上对得起客观世界。 [内圣外王]:人与社会的关系 A. 概念: “内圣”指人的修养成就。 “外王”指在社会上的功用。 “内圣外王”指在精神修炼,道德修养方面获得最高成就的人最有资格为王。 B. 途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C. 被中国历代社会所推崇的理想人物几乎都按这种格式加以塑造。 2.诸子百家 (1)概念 诸子百家--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 诸子--前秦至汉初,建立独立思想,树立专门学说的代表人物。 百家--各个学派,在古代常常是混杂统称的。 根据司马迁的解释,诸子百家的出现,表明社会各阶层,各群体都在思考社会,自然界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现象,都在找寻天下太平,人类生存的最好方式,立身之责,强国之策。 据《汉书.艺文志》载,号称“诸子百家”,实际上有代表性的是十家: 儒/ 道/ 墨/ 法/ 阴阳/ 农/ 名/ 兵/ 纵横/ 杂家 (2)儒家代表人及其主张: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主张 治国以礼:礼乐治国,以求国家大同小康 道德归仁:以仁,义教导民众;以仁爱思想统治国家。 述圣传文:继承发扬传统。 孔子 正名:具体的事物要符合为其限定的含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达”。 孔子认为,正名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功用 他在解释什么是为政之道时说,“政”来资“正”字,政就是要人们走正路。所以管理国家必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爱:(核心)《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 仁的主要意思是“爱”。《论语》中提出“道德上的君子和地位上的君子。”(五常:仁义礼智信) 天命:“天命”指天或上帝的命令。 “天”是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 “天”有时可以作为有意志的能赏罚的人格神存在,也有自然含义,即不断运行的自然界。 “命”是支配社会生活的盲目的异己力量。 孔子尊天,但怀疑鬼神,他认为,因为祭神,所以神存在。对鬼神的最好办法是“敬而远之” 中庸:最高的道德。 “中”是“执两用中”,“中立不倚”。度量以取中,无过无不及。 “庸”指“不易”。 “中庸”与“和”有联系。容忍种种特殊成分,建立和谐秩序。和谐而不极端。 (辅导班教授特别指出:建立和谐社会自四中全会提出,经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两次升温,已在国人中取得广泛共识。说明新的领导班子已开始注重传统儒学在当代中国国情的结合。) 孟子 性善:(孟子的根本观念,一切议论的出发点) 人与生俱来的“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的开端。

西方文化概论 期末试题

填空题 1.古罗马的最美的主管爱情的女神维纳斯源于希腊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 2.公元前450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个成文法,它是平民反 对贵族斗争取得的成果。 3.罗克起家的克马前三头同盟指靠镇压斯巴达克拉苏、凭借剿灭海盗和胜利 结束米特里达提战争的庞培和野心勃勃的没落贵族恺撒。 4.在临终之际,君士坦丁接受了基督教洗礼,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基督教 皇帝。 5.公元313年,罗马皇帝颁布了《米兰赦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获 得了合法地位。 6.公元476年,摇摇欲坠了三个世纪的西罗马帝国终于在日耳曼族的冲击之 下彻底瓦解。 7.1054年在东西教会的大分裂和1071年塞尔柱突阙人对耶路撒冷的占领, 而它们的结果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东征。 8.中世纪臭名昭著却又令人谈虎色变的宗教裁判所是基督教不宽容的暴虐态 度的“杰作”。 9.阿维农之囚是教会在中世纪所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和最难堪的耻辱,那段 时间教廷几乎沦为法国的一个行政机构。 10.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最终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而结束,这个和 约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欧洲人的宗教生活。 11.1618—1648的战争结束后,随着人们对教义纷争和宗派冲突的兴趣日益 淡薄,宗教宽容开始逐渐成为新的时代特征。

12.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从而证明整个世界,至少 是南半球,在海洋上是相通的。 13.古罗马执政官屋大维使罗马进行了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 14.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亚历山大里亚的科学家托勒密在其著作《天文学 大成》提出“地心说”理论。 15.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被称为西方中世纪文化和近代文化之间 的历史分水岭。 16.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第二次工业/产业革命而走向强 盛,英国垄断世界市场的霸主时代结束了。 17.16世纪,葡糖帝萄牙建立了强大的贸易帝国,主要包括南大西洋的蔗国和 印度洋的香料帝国。 18.重商主义是18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 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顺差所获得的财富。 19.公元18世纪后,势力均衡的国际政治格局使得罗马时代的恺撒帝国在近 代西方完全失去了再生的土壤。 20.“看不见的手”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著作《国富 论》提出的。 21.古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记》,以文学形式重新塑造了罗马 的历史,将罗马的起源与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英雄联系在一起。 22.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1000年时间里,基督教作为一种唯一的意识形态, 对塑造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起到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23.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元是“小而全”的庄园。

西方文化概论期末复习完整版

1.西方最早的文明形态:神话。 2.西方最早最早的文明: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文明)。∵创造线形文字。 3.最早的希腊人:阿卡亚人。∵建立的迈锡尼文明滋养了整个希腊。 爱琴文明简表: 前26c—前15c 优雅精巧的米诺斯文明(克里特人) 前16c—前12c 粗犷豪迈的迈锡尼文明(阿卡亚人) 前12c—前8c 黑暗时代(多利亚人) 前8c—前4c 希腊城邦时代 4.英雄: 半人半神,神与人所生,神是理想化的人,因此英雄是理想化的人。在古希腊,人与自身区分而成为英雄,具有节制、正义、勇敢的美德。 5.希腊文明兴起的原因: 腓尼基字母传入; 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 新兴家族的崛起,农业上以血缘为核心,商业上以契约为核心。 6.用公民和城邦相互解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公民——城邦里享有一定政治权利并要尽一定政治责任和义务的组织者。 城邦——享有一定权利同时要尽一定责任的一定数量的公民共同体。 7.希腊城邦文化的中心:雅典。希腊化的中心:亚历山大里亚。 8.斯巴达采用的国家制度: 政治上:建立元老院,是最高权力中心。 经济上:定期分配土地。 生活上:原始共产主义制度。 9.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 前8c—前6c: 君主制:一个人统治,世袭制度,导致独裁、专政。 僭主制:利用民众的力量夺取政权。 民主制:民众协商的方式。 10.贝壳投票法:雅典。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 11.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的意义: 希腊人自己有了记录时间的方法,有了纪元,从而有了编年史;表明了希腊人对美的崇尚;是希腊城邦文明的标志。 12.《神谱》作者:赫西俄德通过吟唱。 13.三代神王:乌兰诺斯、克洛诺斯、宙斯。 14.诸神居住地:奥林匹斯山。 诸神南下在伯罗奔尼撒平原的奥林匹克祭祀。奥尔弗斯神秘祭。 《神谱》的文化意义: 第一,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例如:从原始的神“混沌”到宙斯,绝大多数神都象征着某种自然现象(海神、死神、天神等),这种自然的分化和演进过程一直延续。到宙斯这里,神才脱离了自然性而获得了社会性(农业女神、文艺女神、智慧女神等)。 第二,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希腊神王的更迭是通过自我否定的暴力方式实现的,以此来展现自身的“命运”。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笔记9(365)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笔记(9) 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第一节语言文字及其特征 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现代中国境内使用的语言种类至少有80多种。 语系: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语系之下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再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等不同层次。 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 我国多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汉语使用的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 汉语的特点:(1)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靠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关系;(2)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3)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多个词(语素)。 汉字的特点:(1)就汉字的表意方式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2)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3)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主要的汉字造字方法:汉字在造字之初,以象形、指事、会意为手段,后来随着汉语词汇的扩大,逐渐发展出形声的造字方法。 汉字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 对汉语共同语的不同叫法: (1)存在方言的同时,也一直存在着共同语,汉语共同语一直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共同语的书面语一直以先秦作品为典范。 (2)春秋时代,共同语被称为“雅言”;汉代把共同语称为“通语”;元代称为“天下通语”;明清称为“官话”;辛亥革命以后称为“国语”;现在称为“普通话”。 “域外方言”: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 朝鲜、日本、越南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日本借用汉字作为音符,书写日语,形成了日语音节字母;朝鲜创制了谚文;越南创造了字喃。 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汉语文字为各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进程中,汉语一直发挥着统一工具的作用。对中华文化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

最新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 2018 年 10 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 文化产品 B. 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 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 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 ) A. 羌 B. 吐蕃 C.鲜卑 D. 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 A. 中原文化 B. 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 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 A. 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 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 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 ) A. 社会生活 B. 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 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A. 七百年 B. 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 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 A. 政治观念 B. 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 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A. 夏朝时期 B. 商周时期 1

C.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9. 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 A. 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 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 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 《神农本草经》 B. 《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 《本草纲目》 11. 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 公元 2 世纪 B. 公元 6 世纪 C.公元 8 世纪 D. 公元 12 世纪 12. 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 A. 宗族 B. 家庭 C.什伍里甲 D. 个人 13. 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A. 明代 B. 宋代 C.汉代 D. 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 表现的一项制度是 ( ) A. 分封制 B. 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 九品中正制 15. 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 《周易》 B. 《管子》 C.《商君书》 D. 《韩非子》 16. 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程颐 C.王阳明 D. 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 应 ( ) A. 止于至善 B. 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 德育和智育并重 2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或总结概括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一、写作思路 (一)基本内容: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在历史上的发展。对传统社会的文化结晶给予高度赞扬的同时,也冷静客观的批判了阻碍进步的思想。全书分为十一章节,一、二章介绍文化的定义、特征,三至十章各选择了文化的一个领域进行介绍,十一章总结并畅想文化的发展,附录中介绍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二)核心观点: 1、学习文化,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必须先从传统遗留下来最习惯的价值判断的态度中跳出来。其次要把...偏见,...好恶之情,一一暂时抛开。然后再进一步去学习逻辑的思考方式,...这样才可能逐渐培养出了解文化的客观态度。”韦政通先生也正是以这样客观的态度描述了中国文化在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败兴衰,并分析了传统文化的问题所在。 2、儒释道贯穿全书始终。 韦政通先生在第三章重点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宗教。从对帝、天的崇拜,到祖先崇拜,再到儒家、道教、佛教,介绍了宗教的历史演变过程。特别是在介绍儒家时,他指出,儒家也是一种宗教。因为儒家在内涵上不止有一套哲学,还有一套伦理,其次,儒家的影响范围

之广早已超越了学派,因此,从这反映出了儒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是学派式的。 儒家重“礼”,道教求“道”,佛教尚“涅槃”。儒释道三教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本书,也可看到,在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无一不见儒释道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宗教对国人思想心态的养成影响很大。轻超越重现世以及人而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中国人重主体、重直觉,天人合一,追求境界形态的哲学观念。而这些哲学观念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山水田园诗文的创作。“这类文学,读来令人悠然意远,有空灵自在之美,并富有一种宗教性的解脱精神”。同时也由于中国文化所秉持的这种哲学观念,使得中国先哲们在对待知识问题上不重视逻辑技巧的运用,没有思辨的能力;在对待宇宙问题上敬畏,却无法认知自然;在对待人生问题上向善、寡欲。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哲学里有科学精神却没能继续发展的原因,从此亦可窥一斑。科学本身便是对自然的改造于利用,敬畏自然、缺乏思辨、没有改变的欲望,这些都对科学的出现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经济上,儒家经济观占据了重要地位。无论是孔子《论语》中 求均、先富后教、不重视劳力技术、谋道不某食的主张,还是《孟子》轻视商人、有恒产则有恒心、劳心劳力之分,以及《礼记》中德为本、财为末、务本节用、为富不仁、庶民安则财用足、反聚财、量入为出的观点都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方文化概论试题

“西方文化概论”试题汇编 一、填空: 1、绚丽多姿的希腊神话是不同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其中主要是( )世界神话与北方印欧语世界神话融合的结果。 2、希腊神话中的三代神王分别是( )。 3.关于希腊神话与传说的最著名的史诗是荷马的( )和 ( )。 4、而对众神的源流谱系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则是赫西俄德的( )。 5.、在希腊神话中,真正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决定性力量是潜藏在诸神背后的( )。 6、.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典型地表现在( 俄狄浦斯王 )杀父娶母的悲剧故事中。 7、希腊宗教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直观的自然崇拜和明朗的感觉主义,而整个希腊文化 的个性特征就是( )。 8、与奥林匹斯神话相对立的希腊民间神秘祭叫做( )。 9、西方的历史之父是( ),悲剧之父是( ),哲学之父是( )。 10、在希腊城邦时期因其思想的超越性而殉道、并且成为后来整个西方文化的“圣人”的 是( ); 11、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12、希腊哲学和科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 13、在罗马的早期扩张中,罗马与它在地中海地区的头号劲敌(. )进行了三次艰苦的战争,这些战争被称为( )战争。 14、罗马共和国末期,骑士集团结成了反对罗马元老院的“前三头同盟”,该同盟的缔结者是( )、( )和( ); 15、罗马历史上的“后三头同盟”是指( )、( )和 ( )之间的同盟。 16、公元313年,罗马皇帝( )颁布了《米兰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取得了合法地位。325年,在他的主持下召开了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会议,即( )。 17、.基督教虽然脱胎于犹太教,但是二者在文化特点上却迥然而异,一般说来,犹太教拘泥于外在的( ),而基督教更侧重内在的( )。

2019年4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重农主义 周人极度重视农耕生产。赋予它以某种“政道”含义。在《无逸》篇中,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含义: (1)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周家“王业”之所起。

(2)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 “重农主义”可以在西周的农耕政道中,找到它最早的根芽。 2. 血缘九族制 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3. 行业组织 是手工业者自发组成的同行业组织。其职能是互相共济,保护行业利益,也叫同业公会。(行会的管理方式主要有:祖师崇拜、师徒传承、行业禁忌。 四、简答题 1. 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①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 ②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 ③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化现实。 ④“心性之学”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 2. 历代农书所包含的思想及生产知识 汉崔寔《四民月令》、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唐陆龟蒙《耒耜经》、宋陈敷《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清张履祥《补农书》等。包含了官方生产管理和地方生产知识两部分的内容,并概括了一些基本的理论思想和操作方法,表现了很高的文化意识。 3. 儿童启蒙读物的特点 传统识字读物的特点: ①知名的知识分子很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 ②儿童教材流行的时间长、范围广;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洪映萱 审核人:彭怡玢 编撰日期:2008年11月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西方文化概论》课内学时数为36学时,共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的是“西方文化”从起源到发展,所经历的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西方文化”的发展里程。在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只有学习、了解、掌握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鉴别精华和糟粕,更有助于我们吸收其精华,屏弃其糟粕,而不是全盘照搬。对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作用日趋加强,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参照、吸收和互补的过程。另外,也可以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它们的发生、发展、成就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本课程所介绍的文化,主要指实物形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如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科学理论等成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补充相关的知识,作更进一步的阐述。 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欧洲文学史”、“西方哲学”、“西方美学”、“西方艺术史”、“科学发展史” 、“宗教学”有密切的关联,与“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也有一定的交叉。 四、教材及媒体使用说明 文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6年版方汉文著《西方文化概论》 可观看有关多媒体资料,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的测量和评价。《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 (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检查,它涵盖了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由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方式考核两部分构成。

西方文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西方文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古希腊文化的特征主要有五方面: (1)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2) 人文主义。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 . (3) 理性主义. 希腊人是奔放的理性色彩还是比较突出的 (4) 悲剧性。自身的追求与命运的矛盾,就形成悲剧。 (5) 雄伟性.这点是上面一点的延续。悲剧不是侧重写悲,而是写悲壮雄伟。希腊的史诗戏剧大多体现英雄主义色彩,抒情性较强。语言高亢,句式短促。 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原因) (4)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直接原因) 宗教改革的出现的主要派别:路德教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第一,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发展. 第三,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形成新教派,出现新的宗教分布格局.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和禁欲主义;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主要精神实质:人性的解放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8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①将世界市场连接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即世界市场联系之路;②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震撼;③世界各大洲的孤立状态被打破,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同时也带来罪恶殖民掠夺,加速西欧原始积累,而导致亚非拉的贫困落后,最终落后于西方,血与火的争夺。客观上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历史意义:对欧洲: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冲击封建统治及其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政权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充分准备。 对世界: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成为精神武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局限性:启蒙主义者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机械唯物主义,其社会史观也没跳出唯心主义的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绪论 一、知识题 1、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二、名词解释: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妯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4、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7、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8、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三、问答题 1、“文化”名称的来源? 答:A“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与“武功”相对。B“化”的本义是改易。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2、文化的古代意义、现代意义? 答: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2)基于汉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culture对译。culture的原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由于物质创造包含人的智慧,与精神文明难以截然划分开。 3、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答:1)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应把握三要点:A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 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应把握三要点:A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B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C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所以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4、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及其特点? 答:1)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反之,在社会学领域里,民族也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其特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2)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其特点是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5、传统文化和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 答:1)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2)错误认识: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6、文化传统及其性质? 答: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其性质是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7、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 答:关于文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四分法(物质、制度、风俗、思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言)。以及更多的分类法(例如,有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等)本课程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8《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 答:中国文化史是以中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树立传统文化的历史观念。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知识题 1、灾荒主要指旱、涝、蝗、风、雹等 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江南地区。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3、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重要观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4、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的,还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牧马场地的广布。 5、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开凿运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魏国都有运河的修建,如邗沟、鸿沟等;吴国的运河已经与黄河、济水相接。秦汉至南北朝,也多有运河的开凿。秦汉时有连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长江漕运的漕渠、阳渠,纵贯河北平原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等等,还改造了先秦旧有的各种水运沟渠。魏晋南北朝连接江、淮、河、海的运河网已经形成。另外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漕四渠。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州。 6、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长江、黄河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的重农思想有关。 二名词解释 1、三个大自然区: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2、古代的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冀州(西河以东,东河以西)、兖州(古济水、黄河之间)、青州(渤海、泰山之间)、徐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扬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荆州(荆山以南、衡山以北)、豫州(荆山以北、黄河以南)、梁州(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雍州(西河以西、黑水以东)。[《尚书》之《禹贡》篇] 3、方志时期: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以,竺可桢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方志时期又称寒冷时期。 4、仪器观测期:因为自1900年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所以,竺可桢把此一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5、地缘:此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6、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三、问答题 1、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分重要。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地还有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沃野千里,山河表里。而且此地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所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晋北地区坐落在山西高原上,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据说尧舜时期就在谷地的偏南地区建立过都城。而晋北地区又与蒙古高原相连接,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再加上太行山脉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就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总之,正因为关中及晋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不仅使大量的人群聚集在这里,而且又使便利的交通让各地域之间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中国地形地势特点? 答: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一个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个阶梯是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个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50米。 3、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答: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