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

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

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
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专业历史学

作者姓名

学号

单位

指导教师

2014 年4月

教务处编

目录

前言 (5)

一、西方传教士开反缠足之风气 (5)

二、农民阶级的积极尝试与实践 (7)

三、资产阶级的努力 (8)

(一)维新派 (8)

(二)革命派 (10)

(三)激进派 (11)

(四)大地主大买办——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例 (12)

四、无产阶级对缠足的终结 (13)

(一)1949年以前 (1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5)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缠足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近千年的陋习,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给妇女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缠足史可以说是妇女的一部血泪史。进入近代社会,随着鸦片战争将国门打开,民族危机的加深,各阶级逐渐意识到妇女的地位的重要性,为此,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反缠足运动,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即从清末反缠足思想的诞生到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缠足的彻底消亡。它对解放妇女,提高妇女地位有重要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本文从推动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着手,进行探析。纵观历史进程,在推动因素中尤以西方传教士、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代表。最终,在各个阶级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绘制出一幅近代反缠足运动的长画。

关键词:反缠足;推动因素;传教士;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Foot binding was lasted for nearly one thousand years of feudal society in China customs,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ave brought serious harm to women, women's a frequent foot-binding that would become. Will open doors into the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opium war, the national crisis deepened, each class i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women's status, for this reason, Chinese society was a large scale and long campaign against foot-binding, has achieved considerable success, that is, from the foot bind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ought birth to the en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nonexistence of foot-binding. It to the women's liberation, improve the status of wome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also 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s campaign against foot binding factor,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hroughout history, especially in the western missionaries in the driving factor, represented the peasant class, bourgeoisie and proletariat. Finally, in every class forces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draw a picture of a recent campaign against foot-binding long painting.

Key words:The foot binding;Driving factor;The preacher;The peasant class;The bourgeoisie;The proletariat

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

前言

俗话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①这正是对中国古代妇女缠足的真实写照。对于女子来说缠足是种有百弊而无一利的酷刑,自宋代以后的千余年间,为了缠成三寸金莲,女子不知到遭受了多少折磨,骨折筋挛,缠成所谓的三寸金莲无非是一双令人毛骨悚然的畸形。而正是这样的畸形使女子气血不和、体弱多病;举步维艰、工作困难,甚至让她们自卑自残、自暴自弃。这样一双畸形无疑让社会增加了大量残疾人,加重了社会的负担,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到了近代,随着鸦片战争将中国大门打开,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人们渐渐觉悟,于是出现了反缠足的声音,出现了崇尚天足的运动。纵观历史进程,在推动因素中尤以西方传教士、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代表。

一、西方传教士开反缠足之风气

早在在鸦片战争之前,就有许多有识之士对女子缠足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和抨击,但由于缠足陋习沿袭久远,难以祛除。进入近代,外来的西方传教士不仅对缠足陋习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且开展了一系列反缠足运动,着实起到了开通风气的作用。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不平等条约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与日俱增。刚刚来到中国,他们对中国女子缠足行为非常不理解,大多数人持以嘲笑、嘲讽和批评。时间一久,传教士对女子缠足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但也不尽相同。有的传教士认为无所谓,表示缠足完全是长久以来的习俗,并不影响人们信仰上帝;有的则表示缠足这一陋习在中国沿袭长达千年,难以破除,再加上本来基督教的传播本来就阻力重重,所以很担心反对缠足会招来人们对基督教更多的不满。但是大部分传教士很快发现,缠足戕害身体,不仅相悖于基督教教义,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女子走进教堂接受上帝的“福音”,从而也大大妨碍了传教士在中国的发展。再者,缠足对

①冯骥才《三寸金莲》,新星出版社 2005.9 12页

妇女危害极大,引起了传教士的同情。因此,越来越多的传教士对缠足陋习表示坚决反对。

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传教士除了用教规、教义教育和束缚教徒缠足外,对非教徒妇女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起初,他们反缠足的办法就是进行大力的舆论宣传。他们把缠足看作是一种残害妇女的旧俗恶习,对其危害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和揭露,力图让广大妇女认识到缠足的危害,使妇女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放足。以上是反缠足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种比较务实的态度。西方传教士大规模宣传不缠足始于19世纪70年代。初期宣传手段主要有:发传单和小册子、在教会创办的报纸上发表反对缠足的文章、在传播基督教义的同时宣传不缠足的主张。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上海书局石印出版的《劝放足图说》就是最早出版的专门劝导放足的图书,由“长老会后学”史子武编著。至于传教士在他们所创办的刊物上鼓吹反缠足就更早了。英、美传教士所创办的汉文刊物《万国公报》,在1875年4月24日就发表了《褒足伤仁》一文,此后几年又陆续发表了《革裹足弊俗论》、《裹足论》、《劝解缠足》等文。①后来传教士又组织不缠足会,直接参与天足运动的实践活动。先是在教会内部设立天足会,凡是入教者不许缠足,加之宣传。由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最早反缠足团体是1877年(光绪三年)厦门的“戒缠足会”,该组织是由在厦门传教的英国教士约翰?迈克高望牧师建立的。另外,从1900年5月出版的《中西教会报》“教会记事”栏《天足会广求论说》中可知道,那时基督教人士在天津设有天足会,当时该组织还向“西方教内外各友”广泛征求戒缠足论的文章。②不过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天足会。此天足会于1895年由在沪的十几位外籍妇女发起成立,耶稣会教士立德夫人(又作李德夫人、李德乐夫人)为会长。该会成立后,推出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出版各种通俗读物,并通过广学会的发行渠道分发到各地。

除了大力宣传、组织反缠足会,传教士还采取举行演讲、游说、示范;教徒之间相互监督、督促等方法,使反缠足的声音遍及全国。但是仔细分析传教士的反缠足活动后,我们不难看出,传教士的所有行动全都是为其传教活动服务,是整个传教政策的“副产品”,而并不是要刻意改变中国的社会陋习。传教士在中国

①高洪兴《缠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4 227-228页

②高洪兴《缠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4 228页

强行宣传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的西方宗教,引起了无数冲突,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

二、农民阶级的积极尝试与实践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是中国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的先行者,更把中国农民阶级反帝运动推向高潮。他们先后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在洪秀全和洪仁玕的带领下进行政权建设和巩固。文件对反缠足进行了相关规定,并在实际中进行具体实践,从而推动反缠足运动的进程。

太平天国事起于广西,其基本力量与领导核心是两广客家人。客家妇女本来就不缠足。初期就有很多天足女子参加起义,后来妇女人数增多, 由客家妇女为主体组成的女军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不缠足的好处,因此太平军便采取“强迫放足”的措施,定都天京后,“令妇女不准缠足”①,“夜间女百长逐一查看,有未去脚缠者,轻则责打,重则斩脚”②,规定不可谓不严厉。太平军每到一地,就动员妇女放足。

太平军进入南京以后,更是下令“妇女不准缠足,违者斩首”。这样做确实收到一定的成效。呤唎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说到:“太平天国已经废除了妇女缠足的恶俗……太平军起义后出生的女孩全都是天足”③,书中还摘录了传教士缪维廉1861年在南京看到的景象:“许多妇女骑马,也有许多妇女步行,大多数就是步行”。④太平军如此严禁缠足, 是一种解放女性特别是未成年的女性的良药, 使她们免除了缠足之苦。不过“违者斩首”虽然表明了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决心,但未免急于求成,过于严厉,且几近暴虐。据说进入南京后为了提倡天足,竟然逼迫缠足妇女赤脚挑水,这让妇女们感到非常羞愧,甚至有的妇女直接选择了跳井自杀,数量近一千人。又有记载说,为了强迫妇女放足,“每掠得纤足者,必实在裭其行缠,剖羊腹纳足热血中,足趾暴伸,顷刻新月即变莲船,惟血热于沸汤,

①张德坚《太平天国(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316页

②汪堃《盾鼻随闻录》《太平天国(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395页

③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40页.385页

④高洪兴《缠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4. 227-228页

痛彻骨髓,惨莫参与此矣”。①另外,以上做法虽然表明天朝领导人反对缠足的决心,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明确的解放妇女的意识,他们更多的是因为军事斗争和女子工作的实际需要而考虑放足的:“悉迫令解足,任荷砖开沟,浚濠运土诸役”,“命妇女悉将两足裹带除去……后仍责运砖。”②显然,放足和劳动是密切关联的,它仅仅是急需妇女参加劳动时所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事实上, 浓厚的封建思想仍然充斥着天国领袖们骨髓,如他们将“姿色端丽”的幼童“阉解”,“俱令裹脚”,“有一童子不肯,即斩脚示众”,“裹脚幼童俱作女装”,在“天朝王宫里使唤”③。也正由于他们被封建思想严重的束缚着,所以他们没有也不可能从文化革命的深度去倡导和宣传天足运动。

一些太平天国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这种过火做法的错误。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对于一些人们日常生活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包括缠足在内,要以劝说、教化的方式逐渐予以矫正,使其“不刑而自化,不禁而自弥”,因为形势恶劣,《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施。另外,所谓不缠足之举,仅在天京等少数城市实施,其他地方都没能推行。但它着实猛烈地冲击了束缚广大妇女近千年的传统观念。这种冲击,是戒缠足思潮产生的必要前提。

三、资产阶级的努力

在近代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下,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也提出反缠足主张,并把反缠足上升到民族富强的高度。

(一)维新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带领下开展了反缠足运动,并使之成为维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康梁看来,废除缠足陋习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严重危害缠足女性的健康。梁启超在《戒缠足会叙》中讲到:“彼方毁人肢体,溃人血肉,一以人为废疾,一以人为刑戮,以快其一己之耳目玩好。……顾

①《中国近代史丛刊??太平天国》第三册

②佚名.《时闻丛录》.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63. 231页

③抱拙子.《劝戒缠足》.上海万国公报(第15年710卷)1光绪八年九月

乃以骨肉之爱,天性之亲,徇彼俗情,为此荼毒。呜呼!可不谓愚人哉。”①世人以缠足为美,但事实上,缠足作为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一种陋习,毫无美感可言;其次,缠足削弱了国人对外国侵略势力抵抗力。一方面,因缠足不便行动而使女性丧失了抵抗能力,所以从整体上削弱了国家的抵御能力;另一方面,女性原本也是“健全”的人,但缠足使女性“并臼操作弗克任,水火盗贼不能防”,而且还增加了丈夫的后顾之忧。“脚小难行抱头哭,哭声未歇贼已临,百般奇辱堪寒心,不辱死,辱也死,寸步难行始至此。牵连反累丈夫子……争爱女儿缠足小,待得贼来百事了。”②

维新派人士一方面猛烈地批判缠足陋习,另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反缠足实践活动。1883年康有为回到家乡后,着手成立不缠足会,但因保守势力较强大,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抵挡,所以他联合邻乡友人即曾经游历美洲的士绅区谔良,共创“不裹足会”。然而此会议又未成功。1895年,身在广东的康有为、康广仁再度提倡不缠足,成立“粤中不缠足会”。他的两个女儿康同薇、康同壁带头不缠足,使得“粤风大移”。 1897年4月,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在《时务报》上发起组织不缠足会的运动。接下来的两个月,粱启超、汪康年等在上海成立“不缠足会”。同年,天津也出现了“立天足会”,国内其他几个城市也相继出现“不缠足会”。

在康、梁等反缠足思想的影响下,一些维新派的官吏也积极参与到反缠足运动中。第一个报名参加梁启超组织的不缠足会的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亲自拟写告示,明令禁止缠足。使反对缠足的人越来越多,反缠足风气遍布全国。1978年的“百日维新”使反缠足运动达到高潮。在变法中,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提倡妇女不缠足,要求禁止缠足“奏为请禁妇女裹足,一方今万国交通,改俗互校,稍有失败,辄生讥经,非复一统闭关之时矣。吾中国蓬草此户,蓝屡相望,加复鸦片熏缠,乞丐接道,外人拍景传笑,讥为野蛮久矣。而最骇笑取辱者,莫如妇女裹足一事,臣窃深耻之。”③8月,光绪帝发布上谕禁止妇女缠足,震动全国,把不缠足运动推向高潮。

①梁启超.《戒缠足会叙》.时务报,1897.10.16版.

②林纾.《小脚妇》.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第4册.神州国光出版社,1955.347页

③胡绳武.《戊戌维新运动史论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132页

但从一开始就受到封建顽固势力强烈反对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包括反缠足运动,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也夭折了。

(二)革命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扫除千年陋习更新气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条件。

革命派从一开始就有移风易俗的意识,并且处于主动地位。清光绪年间,宣扬妇女从事革命的金一在《女界钟》一书中对缠足下了及其沉痛的警语:“从古灭种亡国,皆由于自造,而非人所能为。今我中国吸烟缠足,男女分途,皆日趋于禽门鬼道,自速其丧魂亡魂而断绝宗嗣也”。①秋瑾,清末女革命家。幼年时也曾缠足,1904年她赴日本留学,但赴日前她决然放足,并作《有怀》一诗感叹:“日月无光天地昏,沉沉女界有谁援?钗环典质浮沧海,骨肉分离出玉门。放足前出千载毒,热心唤起百花魂。可怜一幅鲛绡帕,半是血恨半泪痕!”另外,在弹词《精卫石》中更是痛斥了缠足这一最不平等、最不自由、束缚女子、重男轻女的恶俗。②

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出现了破除陋俗的新高潮,禁止缠足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孙中山于1912年3月发布命令,令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令文指出,妇女缠足“恶习流传,历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缠足“残毁肢体,阻淤血脉,害虽加于一人,病实施于子姓”。广大妇女“因缠足之故,动作竭蹶,深入浅出,教育莫施,世事罔闻”。“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图国民体力之发达”。“当此除旧布新之际,此等恶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国本”。③令文要求:“速行通饬各省一律劝禁。其有故违禁令者,予其家属以相当之罚”。内务部奉令,于3月22日发布咨各省都督禁止缠足文,强调缠足恶俗“断难容其再存”。指出:“然积习已深,革除非易,操之太促,既恐难于推行,持之不恶,又恐流于玩忽。”要求“劝谕之方法,惩罚之轻重,必使闾阎无骚动之扰,草野

①金天翮. 《女界钟》. 上海爱国女校发行.1903.8.

②高洪兴.《缠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4. 229页

③康志勇《近现代山东地方史文集》,济南,黄河出版社,2012.12. 428页

有风行之象”。具体做法,“或加入演说团,剀切开导,或另设天足会,实力引放。已缠者,令其必放,未缠者,勿许再缠。倘乡僻愚民,仍执迷不悟,则或编为另户,以激其羞恶之心,或削其公权,以生气向隅之感”。①该指令得到了各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响应,先在大城市得到普及,之后逐渐扩散到农村,天足风行一时,成为女孩追求时尚的新目标。这种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禁止缠足活动,是前所未有的,它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破除陈规陋习方面的勇气和决心。

当然,改变风俗习惯不容易,也决非是一蹴而就的。况且辛亥革命仅是昙花一现,缠足之风又一次卷土而来。然而,反缠足运动毕竟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进一步激发了中国女性的觉醒。民国初年,夏津一带流传:“缠足苦,缠足苦,一步挪不了二寸五。赶到碰着灾荒年,一命交天不自主。”“天足强,天足强,走道自由又大方,血脉流通身体壮,多加饭食无病恙。”②仅仅几句民谣,不仅唱出了乡亲们对天足的认同和向往,更唱出了乡亲们对缠足的反省。

(三)激进派

激进派因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而得名,他们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缠足属于旧俗恶习,所以缠足陋习理所当然被列在破除的范围之内。

新文化运动继承和发展了由戊戌维新时期开始产生的妇女解放思想,并对缠足展开全面批判。很多人在这个时期已经逐渐认识到解放妇女是解放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破除“纲常礼教”,才能彻底解放妇女,但是如果没有政治上的保障根本就谈不上解放。廖仲凯提出女子解放就是国家、社会、男子解放的主张,“要是靠着这未解放的国家、未解放的社会、未解放的男子来说,人类上女子本身的解放,这就叫做楚囚对泣,不晓得什么时候才有解放的那一天”。所以他强调女子要进行自我解放。陈独秀较早地认识到社会制度与妇女解放的关系,他说:

①康志勇《近现代山东地方史文集》,济南,黄河出版社,2012.12. 428页

②《夏津县续志:卷5》. 民国23 年

“讨论女子问题,首要与社会主义有所联络,否则离开了社会主义,女子问题断不会解决的”。胡适则认为“女子问题可以分为两部分:女子改造与女子解放。解放有与束缚相对的意思,是对外的要求,是消极的,而改造是研究如何女子成为人,用何种方式使女子自由发展,是积极的。”①这里所说的“对外要求”实质是破除封建制度对女性的身心束缚。并且他还提出“要实行女子解放,必须先实现女子形体的解放。如果我们不能实行天足运动,我们就不配说女子解放。”②

反缠足运动发展到新文化运动期间,缠足陋俗出现了被根除的趋势,国内大部分省份的女子基本上废除了缠足。在浙江等较前沿的省份,不仅政府严禁缠足,在青年学生中反缠足的热情更为高涨,呼声更高。总之,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缠足陋习在中国渐趋消亡。

(四)大地主大买办——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例

在1928—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间内,中央政府至少12次在全国范围内颁布禁止妇女缠足的相关命令。可以说禁止妇女缠足的运动贯穿在国民政府统治的整个时期。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禁止妇女缠足条例》并要求各省遵办,各省都根据内政部所颁布的条例制定了各自的单行章则,实则内容并无太大差异;1929年,根据部分省区呈至内政部的文件,不难看出“各处热心劝导、确实查禁者固不乏人。而视为具文、奉行不力者亦所在多有”的现象,所以再次下令各省市政府切实查禁,同年十一月份,又制定了《风俗调查纲要》,要求各省民政厅查实,其中,“社会习尚”部分即有“女子是否完全放足一项”③;1932年8月,为了彻底掌握全国各地的缠足情况,出台《办理禁止妇女缠足调查表》,要求各省“切实查填,汇呈来部,以凭考核”;1934年内政部又下达“再令各省,厉行取缔留辫及缨足”的命令,限30岁以下的缠足妇女在3月内就放,未放者绝对禁止,否则处罚家长;1939年拟定《禁止妇女缠足办法草案》,特别强调“制裁力量,即在

①胡适,《胡适思想录6:容忍与自由》,中国城市出版社,2013.1. 67页

②欧阳哲生《胡适文集12》,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80页

③林秋敏《近代中国的不缠足运动》,"国立"政治大学硕士论文,1990. 52、60-61页.

罚钱一项”。①在抗日战争进行的最艰苦的40时代,甚至以后,南京中央政府还多次在全国范围内颁布禁缠令,说明当时缠足现象存在的程度让主政者认为仍有必要采取严禁措施,而并非乐观地认为已有的天足妇女能够把小脚妇女同化。

政府的一次次禁令,固然说明政府对此事的重视,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后一次的禁令即是对前一次禁令成效的部分否定,实则显示出反缠足运动的进行确实步履维艰。就各省而言,自从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制定《禁止妇女缠足条例》并要求各省遵办起,除了东北三省因为被日军占领而不了解情形之外,关内各省几乎都程度不同、或先或后地采取了禁止缠足的措施,相当多的省份在南京政府的相关训令下持续的进行着反缠足的努力。这样一个由各级政府直接掌控的持续性“妇女解放”运动,其进行却如此艰难,恰恰提示着我们过去对民国缠足现象和反缠足运动的认知仍然不足。

在这场全国性的运动之中,还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反缠足的方式与清末民初明显不同。早期的晚清不缠足运动主要是以“劝”为主的运动,民间和官方都是如此。随着官方力量在民间的呈请下不断加入后,在清朝最后两三年,不缠足的方式开始向劝禁并行的方式转变,但最终因清朝的灭亡而未及实施。民国以后,在晚清以基本确立的劝禁并行的方式因政治的变动,又成了需重新讨论的问题。北京政府一直主张劝导的方式,屡屡驳回士绅提出的严禁之请。不过,在一些拥有较大自主权军阀所控制的地区,劝、禁的方式已经开始实行。国民政府成立以后,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令各省禁止缠足以后,劝、禁的方式最终在中央确立,并在各省推行。终于从以劝导为主、劝禁并行发展到以禁罚为主。

四、无产阶级对缠足的终结

(一)1949年以前

国共两党联合开展反缠足运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国共分裂之后,双方政见虽然歧异,但在反缠足这一问题上“不谋而合”。当然,随着

①杨兴梅《身体之争;J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历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 152页、155页、161页

国共合作的分道扬镳,两党合作时期难以厘清的反缠足主张,也逐渐清晰起来。在南京政府禁止缠足的同时,共产党也在自己统辖的区域内积极地开展反缠足运动。从苏维埃地区到陕甘宁边区,再到华北各根据地,中共都展开了放足运动。

在中央根据地共产党采取政府与妇女组织相结合的方法。国共合作失败后,共产党转入农村,建立苏维埃政权。这时的中共认识到了在国共合作时期对广大劳动妇女的疏忽,指出“党在乡村中的任务是吸收劳动妇女群众到到革命方面来”,①继而推行了新的妇女运动政策。中共除了在政府内部设有妇女工作委员会专门领导妇女工作外,还于1932年后在各级政府下设立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工会等群众团体中也设立了女工部或妇女部,并逐渐统一到作为政府机构组成部分的妇女组织内。②苏维埃时期的放足运动便在这些妇女组织及苏维埃政府的主导下进行。

在陕甘宁边区采取妇女组织配合政府的方法。中共到达陕北时,发现“陕北妇女大多数是小脚或半大的脚”,“小足妇女占多数现象限制妇女运动的开展”③,为此,陕甘苏区政府于1937年7月颁布了禁止缠足的布告,要求自禁缠足实施起,如果有定要缠的或不愿意放的,政府定会处罚其丈夫或父母。禁令将劝导的责任放在妇女组织身上,勉励“先进的妇女同志应出来劝导”,解除妇女身上的“锁链”。

在华北根据地则采取政府配合妇女组织的措施。在华北的晋察冀地区,政权成立初期即掀起了放足运动。1938年春,禁止缠足出现在边区政府改善人民生活的法令中,法令要求“30岁以下的妇女,已缠者在3个月内必须放清,未缠者一律不得再裹,如有违法,依家庭经济状况罚洋1-4元”④。不过,政府似乎并未冷落过这一法令。这一时期的反缠足运动主要是在边区妇救会的主导下进行的。

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反缠足运动继承了晚清以来劝、禁结合的方式,在根据地政权和妇女组织的配合下开展放足运动。大体上,晚清开创的将反缠足政治

①《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27—1937)》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编.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16页

②张雪英《中共苏区妇女运动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9. 69—70页

③六金《妇女同志到生产战线上来》,《红色中华》1936.2.6第一版

④亚苏《二三妇女工作意见谈》,《中国妇女》第一卷第三期,1939. 2页

化的思路仍得到延续。此前一直高唱的反缠足弱国弱中的说法虽已少有提及,但北伐时期国共倡导的革命、反封建的意义继续得以呈现,解放生产力等格式内涵也被重新赋予。“群众运动”这个共产党的法宝,在反缠足运动中更得到充分的凸显。自晚清反缠足起就扮演重要角色的女学生、教师、士绅名流等群体,在运动中继续受到重视。新兴的角色则是模范人物和基层干部;甚至儿童也被动员到反缠足运动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尽管如此,反缠足“运动”也难逃运动的规律,带有“突击”色彩——运动来临时,掀起热潮;运动一退,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而且,这是中共以武装夺取政权的时期,这些地区也都要在相对安宁时才能真正开展反缠足的群众运动。结果,共产党的反缠足运动尽管取得了不少成效,却仍未达到其所期许的效果。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7月下达了关于妇女缠足的法令,“查我们尚有一部分妇女仍存在有缠足的现象,这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且有害于妇女的健康,妨碍妇女参加生产,必须加以禁止。”①此后又经数年的贯彻落实与努力,缠足才告消亡。

说1950年禁缠令颁布以后又经数年努力才彻底禁绝缠足,是以云南通海县六一村为依据的。六一村有现存世界上最后一个小脚村落,这里缠足陋习的消除可以说是最晚的了,六一村最后一批缠足妇女缠足的时间,基本上也就反映了中国妇女缠足风俗的最终消亡的时间。②

结语

妇女缠足这一习俗经历了大致从五代时期出现,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到清末反缠足思想的出现,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缠足陋习的彻底消亡的历程,在中国历史上是有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自近代反缠足运动兴起后,缠足与反缠足之争,双方此消彼长,互为进退,关系纠葛缠绕、不易梳理,历时更是长达

①高洪兴《缠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4. 224—225页

②高洪兴《缠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4. 243页

半个多世纪。从以缠足为美,追求三寸金莲,到以缠足为耻,崇尚天足,在西方传教士、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努力推动下,当然其中封建势力、民间的有识之士以及广大妇女同志也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最终解放天足,彻底摒除了这一恶习。这其中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的变化令人深思,启人深省。或许生活在当代的女同志们应该为自己出生在这个时代而感到庆幸。

参考文献

[1]高洪兴《缠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4

[2] 冯骥才《三寸金莲》新星出版社 2005.9

[3] 张德坚《太平天国(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4] 汪堃《盾鼻随闻录》、《太平天国(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5] 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 林纾《小脚妇》.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第4册.上海:神州国光出版社.1955.

[7]胡绳武《戊戌维新运动史论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8] 金天翮《女界钟》. 上海爱国女校发行.1903.08

[9]康志勇《近现代山东地方史文集》,济南,黄河出版社,2012.12

[10] 刘志琴《缠放足的波澜》载于《炎黄春秋》,2004

[11] 胡适《胡适思想录6:容忍与自由》,中国城市出版社,2013.1

[12] 欧阳哲生《胡适文集12》,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3]杨兴梅《身体之争;J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历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

[14]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编《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27—1937)》.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15]张雪英《中共苏区妇女运动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9

[16] 六金《妇女同志到生产战线上来》载于《红色中华》1936.2.6第一版

[17]林秋敏《近代中国的不缠足运动》,"国立"政治大学硕士论文,1990

[18] 杨剑利《近代中国社会的放足运动》载于《河北学刊》2007.5

[19] 王青《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论述》载于《东方论坛》2006.3

[20] 朱升芹《浅谈近代中国妇女反缠足运动》,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12

[21]王海鹏、刘金凤《传教士与近代山东的不缠足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论文,2005.2

[22] 陈文联《轮近代中国的戒缠足思想》载于《南昌大学学报》2001.4

[23]胡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载于《民主》2009.5

论中国近、现代体育史

论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及未来 摘要: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是由1840鸦片战争开始至今,伴随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也进入了近代体育发展史。主要由于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外国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发展构成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基本内容。而中国现代体育的发展是由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到现在已经经历了60余年,这段时间的体育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由最初的体育弱国成长为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榜首这样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还有就是中国体育以后的发展道路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近代体育现代体育体育发展体育科学化体育社会化学校体育 正文:一、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中国近代体育,一般指从1840—1949年,这一时期内中国流行和实施的体育。这一时期中国体育的主要特征是:西方近代体育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不同的渠道与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了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体育的主流位置。为中国体育的的主要内容和模式,伴随这一过程中国体育与当时的世界体育的发展主流模式逐渐融合一致,成为近代体育国际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为中国现代体育的形成奠定基础。【1】 1、中国近代体育的发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以后,清朝政府统治集团中产生了“洋务派”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近代体育的某些内容被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而首先引进中国从1862年起,清朝政府开始对部分军队实行西式编练当时的“兵操”俗称“洋操”实际上是西方仅是军队以列队的训练和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军事体操。 创办军事学堂,设置体操课程。19世纪后叶洋务派引进西方科技,培养人才。先后兴办了一些新式军事工业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较早创办的新式学校大多仿照外国同类学校设置课程。一般都开有体操课程,并聘用欧洲人担任教习。以得、日两国居多。派遣留学生学习近代体育为了培养军事工业人才及军官。洋务派曾选送不少学生赴英、法、德、美、日等国留学。这些学生回国后带回了一些西方近代体育,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近代体育知识。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近代体育表现以下特点:

与谢野晶子与中国妇女解放_牛水莲

702010·4 摘要: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在西方人的解放、个性解放思想潮流影响推动下,日本与中国的女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用她们手中的笔唱出女性的悲欢哀乐。日本女作家与谢野晶子的表现女性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恋爱与婚姻的自由,批判旧的道德和家族制度等等思想的论文与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五四新文化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与谢野晶子贞操观男女平等女子教育经济独立中国妇女解放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革命勃然兴起,成为报刊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旧道德最大的受害者是广大妇女,妇女问题自然地成为思想文化界关注的重心。这些杂志的主编大多数热心于妇女问题,大量介绍国外的妇女解放思想,积极地发表文章讨论妇女问题,为国人打开眼界、拓展思维提供了契机,从而提高了国人的认识,促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日本女作家与谢野晶子有关妇女解放的思想言论,20世纪初期(1918—1926)被先后翻译发表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报刊上,如《新青年》、《妇女杂志》、《妇女周报》等,并于1926年2月结集出版了《与谢野晶子论文集》一书,与谢野晶子的思想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并对中国的妇女解放产生了影响。 与谢野晶子有关妇女问题的评论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是1918年周作人翻译的《贞操论》,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周作人向中国的读者介绍说:与谢野晶子是“现今日本第一女流批评家;极进步,极自由,极真实,极平正的大妇人。不是那一班女界中顽固老辈和浮躁后生,可以企及,就是比那些滑稽学者们,见识也胜过几倍。” 并且还认为“中日的国情,差不多完全相像,其中尤其如家族制度, 重男轻女等等,几乎在同一的模型中。所以我们虽然说这集中所收的论文,是特别为我们———————————————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08BWX009 。 与谢野晶子著,张娴译:《与谢野晶子论文集·序》第i 页,上海开明书店刊印1926年版。 牛水莲 与谢野晶子与中国妇女解放※

缠足

究竟缠足起于何时,许多人有过考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引张邦基《墨庄漫录》说,《南史》齐东昏侯为潘贵妃用金子凿成莲花让她在上面走,叫“步步生莲花”,但没有讲她的脚小。《古乐府》、《玉台新咏》都是六朝词人的艳词,它们写女人容色的姝丽,妆饰的奢华,还写到眉目唇口腰肢手指之类,却从未写到缠足。唐代如杜牧之、李白、李商隐等的诗,包括好些写闺帏的诗,也没能找到缠足的描写。一直到南唐李后主时有一位宫嫔娘,是漂亮的小个子,又特别善舞。李煜作金莲,高六尺,饰以宝物,细带缨络,金莲中作品色瑞莲,让娘用布缠脚,把脚缠得小而且弓起来成新月状,穿上素袜,在莲中跳舞。唐镐有诗“莲中花更好,云里影长断”句,描写的就是娘。经她一宣传,闺秀们纷纷学习,脚以纤细成弓形为妙,遂成为时髦,就像现在姑娘们时兴烫发穿高跟鞋乃至隆胸那样,一直传了下来。但也有缠足始于汉一说。此说见于《古今笔记精华》(卷二《事原》)。作者既承认“陶宗仪之说未为无见”,同时又据汉《杂事秘辛》中“保林吴女句奏言,乘氏忠侯梁商女,足长八寸,跗丰妍,底平指敛,约缣迫袜,收束微于禁中”这段话判断说,“汉尺小,八寸合五寸余,妇人缠足始此其来尚矣”。据随大流的观点看来,同三寸金莲比,半尺长能称小脚,《古今笔记精华》说似嫌牵强,缠足的发明权恐怕得归李后主。 果然,从宋代开始,就不难读到写缠足的句子,如“但知勒四支,不知裹两足”(徐积)就是。苏东坡有一阙《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临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也讲到裹足。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宣和末好鞋底尖,以二色合成,名错到底。”到了明朝,小说笔记之类也写到缠足了。张岱《陶庵梦录·扬州瘦马》记当时挑选妓女标准之一是检查她们脚的大小:“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门裙幅先响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金瓶梅》写西门庆去相孟玉楼时也有看脚的描写。女仆宋惠莲被西门庆玩弄,西门庆夸她的脚比潘金莲的小,她很自豪,说潘金莲的鞋子大得正好能套着她的鞋,这一来,惹得偷听的潘金莲更加妒火中烧,终于设计陷害了宋惠莲和她丈夫。 宋惠莲因夸耀自己脚小而被害,也有因嘲人脚大而遭殃的。朱元璋原本是个放牛娃小和尚,参加农民起义军后讨了个老婆马氏,即是后来的马皇后,是穷苦农家女,当然没有条件缠足。相传“露马脚”一词的典故就是出于坐在轿子里的马皇后,因刮风掀起轿帘而被人发现了她的大脚。于是,好用隐语开玩笑的南京人,在某年元宵节挂出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位女人赤着大脚,怀里抱着一个大西瓜,引起全市轰动。朱元璋微服出行,也看见了。他马上就看出漫画的恶毒用意:“怀(淮)西(瓜)妇女好大脚”,矛头直指马皇后。十足的现行反革命!一时查不出作者是谁,朱元璋干脆降旨把那条街的人全杀掉。事见徐祯卿《翦胜野闻》,他大概不敢造谣。

近代中外女权运动

微专题7、近代中外女权运动 【知识梳理】 一、近代中国的女权运动 1.背景 (1)中国传统妇女观是以小农经济形态和宗法家庭的父系统治为社会基础。妇女没有财产继承权,在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创造极少的财富,她们几乎丧失了经济地位。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及贞操节烈观念的禁锢下,妇女完全成为男人的私有财产。 (2)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入及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2.中国女性意识的萌芽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主张男女平等,开创了解放女性之先河。他在《天朝田亩制度》里规定男女一样可以均分土地;还主张女子不缠足,曾颁发妇女禁裹足布告。 3.中国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维新变法期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维新变法的出现,主张女权者纷纷显现,如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先后发文倡导并组建了不裹足会,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了女权运动的按钮。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上《请禁妇女裹足折》并获准施行。 (2)辛亥革命期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顺应女权运动和广大民众的要求,颁布了《令内务部通各省权禁裹足文》。 (3)20世纪初:1901年之后,不裹足会和天足会等组织在中国城乡竞相出现;20世纪之初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新生活的新女性崭露头角;女子已开始有了上学堂甚至出国留洋的机会。 (4)五四运动后: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随着民主革命的进程不断发展。女子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留学及其走向社会、从事职业的权利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以往前所未闻的争取女子参政权、财产继承权、婚姻自主权、再婚自由权乃至禁止男子重婚等,不仅获得社会承认,更被明确载入1930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次年5月起施行的《中华民国民法》。 (5)中共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 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为妇女解放做了以下工作: ①建立妇女团体和妇女组织,促进妇女解放的实现。在党中央,中国共产党早在建立初期就成立妇女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党外,大革命时期,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 ②创办女校,培养妇女运动骨干。党在建立初期,就积极鼓励先进知识女性赴法、俄勤工俭学,使她们回国后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 ③创办刊物,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在创办女校培养妇运人才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积极通过创办女性刊物来扩大宣传,专门探讨妇女解放和妇女问题。

近代中国体育发展

体育运动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思想的进步,而思想的进步又依赖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下,中国人被迫学习西方人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体育就此诞生。本文把重点放在探索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上,从民国体育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特点和各阶层的体育代表人物入手,通过分析使我们更深刻理解以往和当前的体育现象,把握体育发展的脉络,更好的研究体育发展进程,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近代体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发展表明:中国传统民族形式的体育思想在自然延续演变过程中,逐步退出了主导地位,进而转入民间;欧美近代体育思想随着在中国的不断传播和扩大,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近代体育运动的主流。 一、近代体育开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可以从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开始算起,其间经历了两次鸦片 战争,后通过变法、起义,建立过资产阶级当权的中华民国,最后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画上圆满句号。人们谈起中国近代史,总归为百年的屈辱史,但是世人却忽略了在这硝烟弥漫的历史时期,中国人仍旧铸就了不朽的历史篇章,中国近代体育以其惊人的发展态势为世人所瞩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至此,中国开始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清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士,看到中国古老的弓箭、刀矛并不能抵御西方列强诸如轮船、大炮的先进武器装备,因而决定开始向西方学习,他们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一系列口号,从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二、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 1.先进人物的体育思想。民国初年,随着新思想的传入,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也受到极大影响而有所转变。国人开始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和看待问题,并大力倡导新的体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这一时期涌现出大 批先进人物,他们的 体育思想,甚至影响 了整个国民体育的 形成,笔者在此重点 介绍严复和蔡元培二人。严复是近代资产阶 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是第一 位在我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德、智、体三育 并重教育的维新主义者。他的体育思想,以 增强人民体质为重,还提出“今日要政,统于 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 德”的“三育”救国思想。这之中的“鼓民力” 就是说人民要有强健的身体。他在《原强》 (修订稿)中写道:身体“逸则弱,劳则强”;“劳 心劳力之事,均非体气强健者不为功”;“论 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 基”。这不仅强调了身体对人活动的重要性, 还指出身体也是国家富足的基础。我国近代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 “有健全的身体,始有健全的精神”,相比之 下,他重视体育教育,认为体育发展对民族 和国家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1912 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了 “五育”教育,这体现了他的资产阶级全面教 育思想,他始终把体育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 部分。1917年,他在爱国女校的演说中还提 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观点。 2.运动和革命中的思想。洋务运动是在 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教育思想上,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洋务派为了 镇压人民的反抗,从国外聘请军官和技师, 废弃传统的骑射、刀剑等,改练洋枪、洋炮、 洋操,训练新式的陆海军。洋务派开办的新 式学堂,开始把西方的体育引进我国,在洋 务运动失败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瓜 分活动。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具有资本主义 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另一场新的改良运 动。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进行变 法维新,被称为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 是最早接受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 的代表,他们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从教育 的观点来论述和倡导体育,使中国近代体育 思想初步形成。早期维新派引进了新的军国 民体育思想,主张以军事训练代替体育,全 民皆兵,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体育 思想一度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1912年,国 民党政府颁布的教育宗旨中,还规定“以军 国民教育辅之”。辛亥革命以后,虽然推翻了 封建专制制度,但却出现了一些复古思潮。 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体育观念又有了新变 化,那就是“国粹体育的出现”。国粹派认为, 武术是我国主要的传统体育活动,不仅能够 强健身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抵抗侵略,具有 不可磨灭的意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武 术被视为中国的“国术”,我国的武术大家和 很多主张体育军事化者,更加推崇武术,认 为应该把武术列为学校体育的主要部分。 五四运动中,“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提 出,促使了体育新观念的出现。美国在20世 纪初出现的自然体育思想在中国被广泛传 播,并逐渐被人们接受,最终成为民国时期 的主导体育思想。自然体育思想主要强调体 育的文化教育目的,注重在人性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符合自然生长规律、兴趣、心理 和生理需要的科学体育活动指导,以便更好 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1.教会学校教育。西方列强打开我国国 门之时,一大批传教士也相继来到中国,他 们进行传教,兼办教育,开办教会学校等活 动,这需要雄厚的资金和较为完善的设备支 持,因此教会学校中以美国开办居多。据不 完全统计,在1890年,共开办有1032所初 等教会学校,学生16310人。可见教会学生 人数众多,教会思想及内容影响广泛。教会 在课外还开展田径、球类等活动。例如足球、 棒球、网球、篮球、排球、墙球等,都是那一时 期传入中国的。1898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 把篮球传入中国,天津青年会的会员对篮球 十分感兴趣,在开展运动的过程中,参与者 越来越多,后来渐渐成为大众运动。西方教 会学校在中国的开办,为民国体育运动注入 了新的内容,并对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教育产 生一定积极影响。 2.体育学校教育。随着近代体育变化发 展的要求,民国时期的体育教育也逐渐丰富 完善起来。除了初期建立的各种师资机构 外,又创办了一些新的体育系学校,例如: 1917年创设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 科;1915年创办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在 1916年增加开设了体育科,于1927年更名 为国立中央大学。这一时期,我国体育教育 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创办学校上,在体育教育 理念上,也有了新突破。自然体育思想逐渐 引入教学,开始重视体育对人全面教育的作 用,学校中还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民国 初年周诒春在清华担任校长的时候,积极筹 dang'an档案chunqiu 春秋 □刘伟俊 浅析近代中国体育发展 27 兰台世界2012·10月上旬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性别社会学分析

张光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掀起了一场解放妇女的运动,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维权等领域的地位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女性地位又出现了边缘化弱势化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概述,试图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意义,男女能否平等,如何平等的问题做一个性别社会学视角的分析,以求引起学界对男女平等的问题的更大程度上的讨论。 关键词: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D4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057-02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长时间处于被压迫地位的中国妇女,开始了他们获得平等的历程。大跃进时期,妇女成为国家建设当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被称为社会主义的“半边天”;改革开放时期,妇女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维权等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政治上表现为政治参与和民主参与的程度较高,经济上表现为妇女就业数量增加、就业领域扩宽、创业能力增强,文化教育方面表现为男女两性在入学率、在学率和升学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国家更是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利进行可行的保障。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市场经济的深化,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意义开始被质疑,出现了“女工回家”的呼声。可以说,中国的社会转型、市场机制的建立以及国家干预的退缩给妇女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妇女在市场面前与男性相比处于不利的地位[1],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失业率的增加、两性收入差距扩大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表现,女性被市场经济的浪潮再一次拍打至弱势化和边缘化的岸边。因此,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妇女解放历程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反思与讨论,本文试图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与梳理,并尝试从性别社会学的角度对妇女解放历程的意义、男女能否平等,如何平等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有关妇女解放的研究 国内学者在妇女解放领域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 郑也夫从男性的视角出发,认为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生物性与社会权力夺取的之间的一致性,力量和金钱在权力夺取中越重要,男性社会地位就越高,智力和知识在权力夺取中越重要,女性社会地位就也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专横而缺乏理性的男性意识形态,即将男女的差异评判为一种对立的二元划分,男性的特征被认为是优越的,男性的统治被认为是无可厚非的。据此,他认为,我国在智力与经济对权力与生产的决定作用上,在社会物质财富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妇女的解放是动用行政力量造就的,是一种非自然的结果,是超前的,而这种超前的运动的后果便是“使中国社会失去了男子汉,也失去了自己的女性”。而市场经济使得女性重新被排挤出市场,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是遵循合理高效原则的结果[2]。 刘伯红则站在完全相对的立场上,对郑也夫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她认为,新中国的妇女解放历程并不完全是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更大程度上是女性意识的苏醒,是商品经济发展赋予人主体意识和妇女接受教育、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的产物,这种趋势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外,她认为,市场经济并不是自由公平的,而是建立在社会性别分工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是强固社会公允,克服社会不平等,补偿因市场而造成的失衡,是保证女性在就业市场中的“机会公平”[3]。 孙立平在解决中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中,提出减少妇女就业的数量的建议,他认为,我国正处于一种后工业化阶段,一方面,家务劳动没有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又要求男人全心全意的在外面工作,妇女的普遍就业实质上是打乱了社会中的角色分工,结果是造成社会功能的紊乱以及其他种种问题[4]。这种观点同样体现了当代中国男性知识分子重建社会性别等

对世界近代史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对世界近代史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康德、霍布斯、洛克等。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主要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②法律应当体现理性(代表著作如《论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等)。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是启蒙运动的杰出领袖。他的主要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②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③认为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猛烈抨击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自由和信仰上帝。 卢梭的主要思想: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②社会契约说(著作有《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③革命合法性。④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⑤理性是不可靠的。 启蒙运动的影响:1、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2、为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专制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3、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4、激励了中日等亚洲国家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5、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6、促进近代科技进步。 7、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启蒙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也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影响,如鼓励了中国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戊戌变法受启蒙运动影响最大的君主立宪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试卷(无答案)

高一历史 一. 单选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2、司马迁说:“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倾,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工程在秦统一中的作用( )。 A.都江堰B.郑国渠 C.坎儿井 D.大运河 3、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载。“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A.我国古代对牛等动物的崇拜 B.牛耕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并推广 C.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 D.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4、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 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C. 抑制土地兼并 D.百姓赋税过重 5、据《农业经济史研究》记载: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称之为富民,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着佃的客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的佃耕制。以下关于佃耕制的解读错误的是( ) A.佃耕制阻碍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产生 B.商品经济发展是佃耕制产生的重要条件 C.佃耕制侧面反映出门阀士族的衰落 D.土地私有制是富民阶层形成的根本原因 6、下列货币按产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 7、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加上一个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该观点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落后性B.具有再生性 C.具有脆弱性D.具有分散性 8、下列两幅示意图反映了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浅谈20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

浅谈20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 04级历史王慧1053404099 【摘要】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激荡,在辛亥革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特别是在西方妇女解放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的妇女进入了一个近代化的新时期。伟大的中国女性在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话剧,显示了中国妇女独特的魅力和巨大力量。本文试从政治、教育、婚姻、服饰等方面出发简单论述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 【关键词】政治、教育、婚姻、服饰 中国的女子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地位及其的低下,常常被一些封建的伦理和思想紧紧的束缚喘不过气来,只是男子的附属品,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当时的女子就是这样依靠男子来生活,小时靠父亲,大了靠丈夫,老了靠儿子,根本没有政治,婚姻自由等任何权利。然而斗转星移,在辛亥革命历史背景和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中国妇女的女性意识萌发,伴随着欧美风雨的催化下,解放慢慢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发展道路。 一、政治思想: 传统道德要求妇女不问国事,恪守妇道,而这一时期的妇女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是对政治角色的追逐了。清朝末年,面对强国对本国的觊觎,本国皇室的腐朽衰落,救国成了不仅是男性的光荣任务,也成为了妇女们的崇高理想和实践的最高角色目标,此时的中国妇女对于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对于政治的参与热情空前的高涨起来。 当时的《女子世界》杂志大力宣传救国存亡的爱国思想,指出当时中国已到了最危急的紧要关头,“什么俄罗斯、英吉利、德意志等国,个个都似出林之虎,张牙伸爪,扑将过来,将千年昏醉的睡狮乱咬,弄得鲜血直淋……气息只存一线”1号召妇女们担负起国民应尽的责任。这些宣传政治性强,具有鲜明的反帝色彩,对妇女投身到政治爱国救亡的运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20世纪初的拒俄运动,反美拒约运动,保路运动,救蒙运动等救国运动中,先进的巾帼英雄们怀抱大志,现身救国,毫不退却。1901年,中国爆发了反抗沙俄妄图霸占我国东北的拒俄运动,上海爱国人士在张国集会,力主拒俄。青年女子,薛锦琴慨然提出“今日救急之法,当上下合为一气,以国家事为己身之事,并要求撤换谈判大臣。”1905年4月反美拒约运动逐步在全国展开,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一些女性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中,发挥着自己最大的余热。1905年7月,上海女性上百人聚集起来,商讨反美办法。先进的女性不仅投身于反帝运动中,还积极参与资产级革命派领导的反清运动中。1905年后,女界又活跃于各地的保路运动中,为反清政府变相出卖路权的行径,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两省女界展开集会演讲,集资认股,组织团体,通电请愿等一系列活动。1907年11月,上海女界保路会和女国民拒款工会宣布成立,带领江浙女界进行“拒绝外款,为保主权”的斗争。但是激进的革命妇女大多以同盟门会或光复会为依托,从事反清活动。据统计,参加 1《女子世界》,1904。

世界近代史人物类归纳

世界历史上册人物类归纳 1.但丁: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长诗《神曲》。 2.达?芬奇: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大师,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代表作《蒙娜丽 莎》《最后的晚餐》。 3.莎士比亚: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文学巨匠。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 和社会陋习。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4.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1492到达今天的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发现美洲大陆。 5.麦哲伦: 1519年-1522年,率领船队首次完成环航旅行。 6.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位新贵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率领议会军 打败国王军队。共和国时期,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评价: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7.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并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颁布1787年美国宪法,领导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体。评价: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8.罗伯斯庇尔: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代表人物。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9.拿破仑:法国人。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 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的很多地区。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利,1814年,拿破仑呗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战争狂人)。 10.哈格里夫斯:英国发明家。18世纪60年代发明了“珍妮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 11.瓦特:英国机械师,1785年以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成为工业 革命的标志发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2.史蒂芬孙:英国工程师,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被称为“旅行者号”在英国试 车成功。 13.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 14.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和会,他们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世界共 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15.欧仁?鲍狄埃:公社失败后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 16.狄盖特:为《国际歌》谱曲。 17.林肯:美国总统。领导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发表了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为美国统一而战。 18.亚历山大二世:俄国沙皇。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19.明治天皇:推翻幕府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称明治维新。 20.爱迪生:美国科学家。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 21.卡尔?本茨:德国人,19世纪80年代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22.莱特兄弟:美国人。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不缠足运动

不缠足运动 编辑锁定 “不缠足运动”指的是女子为摆脱封建束缚,抵制缠足的行动。缠足,又称裹足,粤语俗称紥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对女子自幼儿期时以布紧缠双足,使足骨变形足形尖小,行路只能以足跟勉强行走的做法。古时以女子小脚为美,但自清朝末期起,民众开始普遍认为是对妇女的一种压制手段,此习俗逐渐消失。 中文名 不缠足运动 基本背景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德至上 定义 成为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 道德的理由 被认为是一个良家妇女的表 目录 1. 1 历史背景 2. 2 宏观因素 3. 3 缠脚悲剧 4. 4 缠足的起源 5. 5 民间传说 1. 6 进一步发展 2. 7 缠足的兴盛 3. 8 缠足的方式 4. 9 社会文化背景 5. ?概述 6. ?审美的理由 1. ?道德的理由 2. ?婚姻 3. 10 为何称金莲 4. 11 团体的创立者 5. 12 彻底禁绝 历史背景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德至上,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可见,儒家思想是强调秩序和塑造权威的思想,是维护皇权与男权的思想,这正切合了当时政权的需要,所以统治者极端的推崇儒家学说,并在统治中深刻地贯彻、严格地执行、极力地发展儒家思想。男权与皇权都属于极权和威权的范畴,都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它们一脉相承。随着皇权的权威被进一步神化,男

子相对于女子强势地位就被进一步增强,而男子的强与女子的弱是相对的,即这种更加强势的地位必定是建立在进一步降低和弱化女子的地位的基础上的 宏观因素 在这里有一点应该被提到,宋朝的男性是比较压抑的,他们在对外族的战争中基本都是失败的,这里面除了国力军事等宏观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古代战场当战法水平接近时,士兵的力量与野性至关重要,宋朝军队在用兵方面与北方少数民族相比水平相近,但由于士兵基本上是汉人,而且多来自江南,在力量与野性方面相对明显欠缺,在战场上的失败就不奇怪了,但由此而来的巨大的挫败感对宋朝的男性是沉重的心理上的折磨。在宋朝这样一个男权社会里,男子对自己的强大有着与生俱来的自负,但当他们的这种自负被自己的保家卫国的无能所重创时,必然从本能上必然去寻找出路以承载破碎的尊严。很显然,女性是最合适的对象。汉代才女班昭在她的著名的《女诫》中曾提到:“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男性的刚强在本质上就是以女性的柔弱为衬托的,所以,必然的,当时的男性潜意识的迫使女性走向更弱势的地位,从而为自己在战场上丢失的自尊寻找平衡。女性在缠了小脚之后,因行走不便只得轻抬步微扭腰(所谓的莲步姗姗)而尽显柔弱,因不能轻松随便走动只得好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做一个娴静的贤妻良母,这与宋王朝政权渴望的秩序是相符的,更是当时逐渐走向极端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境界,而且还暗暗迎合了当时男性当中普遍的一种心理需求。因此,女子缠小脚的行为在宋朝走向泛滥是由当时社会极其不正常的宏观的社会形势和文化氛围所决定的。 缠脚悲剧 缠小脚的陋俗竟然能从宋朝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宋朝以降,极端的儒家思想,也就是将禁锢人性的礼发挥到极至的程朱理学一直在社会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是,社会这种宏观的思想的代代传承具体到微观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所实现的,程朱理学的延续不衰说到底是一代代的一个个有灵性的人所作出的选择的综合的结果,这是一个多么大人为的悲剧。 缠足的起源 据考证:这是由南唐后主李煜引起来的.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这位儒弱无能的皇帝,复国无望,成天在那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天与妃子宫女混在一起,等着灭亡的到来.宫中妃子,争相向皇帝献媚.其中有一位妃子,别出心裁地把自己的脚用布缠起来,缠得很紧,一双脚看上去似三寸金莲,走起路来一摇三摆,因为疼痛,又紧皱双眉,见了皇帝,又相勉强笑一笑,那李煜见了,真是又疼又怜,于是就特别地宠爱这位妃子,后来竟让她当了皇后.这事一出来,宫中所有的女子,全都学着她的样,也裹起小脚来.后来,凡寻找民间美女,均要看脚是不是小的.这样就造成了当时一种时尚,凡大脚女人就是难看的妇人.全国的女子,不得不也全裹起小脚来. 但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770-476年的战国时期,缠小脚就已出现了,或许更早还可追索到商代。从宋朝(公元960——1234)开始,儒家文人乃至于农家男人开始痴迷的追捧女子的“三寸金莲”。缠足被认为最初先在妓女之间开始流行,之后逐渐影响到中上阶层的妇女。

反思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

--反思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开始初具规模保护种族和救国救民的目的。无疑,现代女权主义的出现,开了先例,在中国妇女解放的理论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对妇女解放之后。但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有一些陷阱或现代女权主义的误解,这是不利于实现妇女的权利,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以至于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它的存在。因此,它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反映了现代女性主义,揭开本义妇女权利和妇女权利的人权,为了使妇女的权利继续发展。 1。中国现代女性主义的表达框架内保存的中国种族和拯救中国民族 在中国,这是改革派的男性组,这是第一次出来与妇女解放的想法。这是由女性加入改革派的女性群体和女性知识分子在20世纪出现。他们去形成现代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全貌。将内容物非常复杂。但它们可以被概括为以下: 首先,现代女权主义来时,在一般情况下,中国的民族和国家,对濒临灭绝时,国家的独立和富强成为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回顾谈妇女解放,人们可能会发现,妇女的缠足,教育,甚至婚姻都与维护中国的比赛,使国强的目标。为什么解除绑定脚?“为了挽救国家,挽救中国的比赛是必不可少的;拯救中国的比赛,这是必须做的做法是有害的比赛做的做法损害了比赛,没有什么是更重要的不是解脱脚。“为什么妇女的教育?“由于妇女教育涉及的兴衰,国家的生存和死亡。”为什么婚姻自由?因为自由的女性的婚姻加上教育使国强?总之,妇女解放的目的是不是对女性自身,而是为了民族和国家。形成整个外边框的女权主义,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女权主义这个边界内,有其独特的属性和中国属性。 其次,维护种族和国强的框架下,中国的女权主义主张平等责任和平等的权利。维护种族和国强的实现需要妇女的参与。为什么呢?逻辑很简单。妇女的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贡献与职责关联。因此,这是必然的逻辑要求女性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也有不同的女权主义思想之间的差异尽可能责任关注细微的差别。设计的女性角色为“好妻子和好母亲”,然后“母亲的女性公民。”女子组第一组男性追求的形象设计的男性,后来就发展成“女国民”显然,在差异存在“男性至上主义”和“性别平等”的形象“的好妻子和好母亲”和“母亲承担了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男性至上主义的女国民”之间的较量?而女性国民的形象?展示了寻求性别平等的理想。尽管差异的树荫下,问责的国家是一样的。正如金毅强调,“爱国主义和拯救世界的是妇女的责任。”女性组给予全力支持这个想法,他说:“女国民”作为男性公民,应当承担同样的义务。他们提出了明确的口号:“每一个女人都是她的国家负责,”在寻求平等权利和平等责任的过程中,出现在所有方面享受平等的更为极端的想法。秋瑾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很感兴趣,在男性的服装......在中国,女性被压抑的想法,男人是强和妇女是弱的,我真正想要的是作为一个男人强。为了这个目的,我真的想让自己像一个人,然后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的心。“ 第三,维护种族和国强的框架下,中国的女权运动特别强调对女性的独立和能力。所有的人,尤其是女性群体,在当时举行,这将是非常困难的妇女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如果他们不知道如何读取和写入,艰难的生活没有知识或技能,或者他们经济不是独立的,有没有相关的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妇女不应该急于寻求权利,而是他们应该寻求改变自己,所以,他们应该有能力获得的权利。在这方面,最典型的是1911年革命后,引起广泛关注妇女参与国家事务的认识和判断。欧林佩芬曾经说过:“什么是中国女性缺乏野心,但独立性,不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但学习如何参与。”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收购妇女权利的,应事先由提高自己的能力。 2。反映了现代中国女性妇女权利的陷阱:

学校体育发展史复习题讲课教案

学校体育发展史复习 题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成均和庠)的出现,为中国古代学校体育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 基础。 2、从公元前720年开始,斯巴达人在140年间,一直在奥林匹克祭神竞技会上保持优势,便是(体育训练制度)带来的结果。 3、巴泽多(JohonnBasedow,1724—1790),德国18世纪泛爱主义教育家。巴泽多受卢梭的影响极力推崇自然主义教育,于1744年在德绍创办了一所(私人学校)。 4、菲特(GerhardAntonVieth,1763—1836)于1794年至1795年间相继出版了(《体育百科全书》)1~3卷。 5、(古茨穆斯)(JohannChristophFriedrichGutsMuths,1759—l839),德国体育教育家,从1786年起担任司尼芬撤尔泛爱学校的体育教师,任教长达50年。 6、中国: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在该章程中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都设“体操科”(体育课)。 7、学校体育以体操为主要手段,主要有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而(英国 学校体育)却以户外运动和游戏为主要手段,形成了近代体育教学内容的三大 基本体系。 8、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 —1778)的巨作(《爱弥儿》)讲的是一个按照全新的教育原则,使 用全新的教育方法,将一个贵族子弟培养成自食其力、身强体壮、勇敢刚毅、 心地善良、能独立思考的人的故事。

9、健美性体操的鼻祖是曾经当过演员的法国人(戴尔萨特)(FrancoisDelsarte,1811—1871)。他的第三代后继者———邓肯家族把该流派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10、(篮球)是春田专科学校(SpringfieldCollege)的一位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Naismith)为了安排冬季的室内活动,于1891年的深秋发明的。 二、选择题(单选或者多选) 1、古奥运会最初的时间是(一天)。 ①一天②三天③五天④七天 2、在国际赛场使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来的是(吴传玉)。 ①郑凤荣②吴传玉③容国团④陈镜开 3、下列运动项目源于美国的有(篮球排球棒球)。 ①篮球②排球③网球④棒球 4、古代奥运会是从(前776年)年正式开始的。 ①前576年②前676年③前776年④前876年 5、属于我国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有(礼御书)。 ①礼②御③诗④书 6、我国的《体育锻炼标准》,是模仿(苏联)的体育制度。 ①瑞典②苏联③德国④日本

从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

从“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 (2008-12-23 13:58:41) 朱安和张幼仪两张不同命运的比 较 摘要: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一个从“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过程。解放妇女思想运动是由男性提出发动的,缺乏女性的主体意识,因而具有明显的“男权”特征,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朱安和张幼仪不同命运的比较,在回顾了中国妇女解放思想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指出了向妇女“我要解放”转变的必然性,以及对当代妇女解放思想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解放妇女、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思想 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等不仅仅是一场发生在民族危难时期的救国图强的革命运动,更是中国的有志之士在封建王朝统治下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思想运动不仅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更是对统治中国人民千余年的封建思想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这些冲击和挑战中对女性价值的认识,尤其是在承认女性家庭价值的前提下,对女

性社会价值的明确和高扬,以及由此引发的男女平等、女性学校教育的开展、女性的“出走”等一系列实践,更是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讨论和思想混乱,解放妇女的运动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女性史研究或者说社会性别史研究在这时期也达到了高潮。 从女性史研究发展过程来看,近代以来的女性史研究历程可以将其简单概括为“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过程。也就是说中国近代以来的女性史其实就是一部“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史。当然这样概括从历史学的角度讲,难免犯以偏概全的学术上的错误。但是从中国女性争取自由、平等和社会地位、权利的历史过程来看,中国女性的解放和自身的发展以及妇女自我意识的提高的确经历了这样一种转变。那么这种转变对于女性群体的发展,尤其是女性群体的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当前的女性研究或者说社会性别研究有哪些影响社会又该创造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性别文化环境来促进这种转变、迎合这种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当前男女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家庭关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女性在当前的家庭和社会上到底有着一种什么的地位,她们自己又是如何给自己的这种地位以定位的以及当代女性在自身解放和争取权利的道路上出现了哪些问题和思想误区等。本文试图从朱安和张幼仪的不同命运比较中来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