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

1-2 与其它自动控制相比,过程控制有哪些优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

过程控制的特点是与其它自动控制系统相比较而言的。

一、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连续控制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其被控量需定量控制,而且应是连续可调的。若控制动作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如采用控制系统等),但是其被控量需定量控制,也归入过程控制。

二、过程控制系统由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

过程控制是通过各种检测仪表、控制仪表和电子计算机等自动化技术工具,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检测、自动监督和自动控制。一个过程控制系统是由被控过程和检测控制仪表两部分组成。

三、被控过程是多种多样的、非电量的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过程日趋复杂,工艺要求各异,产品多种多样;动态特性具有大惯性、大滞后、非线性特性。有些过程的机理(如发酵等)复杂,很难用目前过程辨识方法建立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因此设计能适应各种过程的控制系统并非易事。

四、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而且多半为参量控制

因为大惯性、大滞后等特性,决定了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在一些特殊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一些物理量和化学量来表征其生产过程状况,故需要对过程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所以过程控制多半为参量控制。

五、过程控制方案十分丰富

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以被控过程的特性为依据的。

过程特性:多变量、分布参数、大惯性、大滞后和非线性等。

单变量控制系统、多变量控制系统;仪表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满足特定要求的控制系统。

六、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常用方式

过程控制的目的:消除或减小外界干扰对被控量的影响,使被控量能稳定控制在给定值上,使工业生产能实现优质、高产和低耗能的目标。

1-3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其基本分类方法有哪些?

过程控制系统: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粘度、湿度和pH等这样一些过程变量的系统。

1、按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分

1)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系统被控量的偏差进行工作,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最后达到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

2)前馈控制系统:直接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工作,扰动是控制的依据。

3、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充分结合两者的有点,大大提高控制质量。

2、按给定值信号的特点来分类

定值控制系统:是指系统被控量的给定值保持在规定值不变,或在小范围附近不变。

2、程序控制系统:是被控量的给定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变化工作,目的是使系统被控量按工艺要求规定的程序自动变化。加热升温或逐次降温等。

3、随动控制系统:是一种被控量的给定值随时间任意变化的控制系统,主要作用是克服一切扰动,使控量快速跟随给定值而变化。空气量与燃料量的关系。

1-5 试说明图1-2b供氧量控制系统框图中被控“过程”包含哪些管道设备以及图中各符号的含义。

过程:节流装置到氧气流量调节阀之间的管道设备。

x(t)代表设定值;e(t)表示偏差信号;u(t)表示控制器控制作用信号;q(t)表示调节阀的流量信号;f(t)表示过程受到的干扰信号;y(t)表示过程的输出信号;z(t)表示测量信号。

1-6 在过程控制中,为什么要由系统控制流程图画出其框图。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控制系统各环节的组成、特性和相互间的信号联系,这样也便于其他人的理解。

2-1 何为被控过程及其数学模型,模型一般可分为哪几类,它与过程控制有何关系?

被控过程是指正在运行中的多种多样的被控制的生产工艺设备。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指过程在各输入量作用下,其相应的输出量变化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过程数学模型的两种描述形式:

非参量形式:即用曲线或数据表格来表示(形象、直观,但对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综合不方便)。参量形式:即用数学方程来表示(方便,描述形式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差分方程、脉冲响应函数、状态方程等)。

2-2 什么是过程通道?什么是过程的控制通道和扰动通道?它们的数学模型是否相同?为

什么?

过程通道: 输入量与输出量间的信号联系。

扰动通道: 扰动作用与被控量间的信号联系。

控制通道:控制作用与被控量间的信号联系。

不同,因为同一个系统,通道不同,输入输出关系不同,其数学模型亦不一样。

2-3 从阶跃响应曲线看,大多数被控过程有何特点?

绝大部分工业过程的动态特性具有自衡能力,因此其模型可以近似为以下几类:近似地以一阶、二阶、一阶加滞后、二阶加滞后特性之一来描述。

2-4 试述研究过程建模的主要目的及其建模方法?

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和整定调节器参数。

2.进行仿真试验研究。

3.指导生产工艺设备的设计。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机理法:又称数学分析法或者理论建模法,根据过程的内在机理,通过静态与动态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等关系用数学推导的方法求取过程的数学模型。

试验法: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根据过程的输入、输出的实验数据来获得过程的数学模型。

2-5 什么是机理分析法建模?该方法有何特点?它一般可应用在何种场合?什么是自衡过

程和非自衡过程?什么是单容过程和多容过程?

机理建模:是根据过程的内部机理(运动规律),运用一些已知的定律、原理,如生物学定律、化学动力学原理、物料平衡方程、能量平衡方程、传热传质原理等,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特点:机理分析法建模的最大特点是当生产设备还处于设计阶段就能建立其数学模型。另外,对于不允许进行试验的场合,该方法是唯一可取的。

应用场合:简单的被控过程建模。

具有自衡平衡力的过程称为自衡过程。反之,不存在固有反馈作用且自身无法恢复平衡的过程称为非自衡过程。

所谓自衡单容过程,是指只有一个贮量的又具有自平衡能力的过程。在工业生产中,被控过程往往由多个容积和阻力构成,这种过程称为多容过程。

2-6图示液位控制过程的输入量为q1,流出量为q2、q3 ,液位h 为被控变量,C 为容量系

数,并设R 1、R 2、R3均为线性液阻。要求: 1) 列出液位过程的微分方程组; 2) 画出液位控制过程框图; 3) 求取液位过程的传递函数。

q1

12 3 d q d h q q C

t --=,123d d h

q q q C t

??-?-?=22

h q R ??=,33h q R ??=

Q 123

()1

11

()H s Q s Cs R R =

++

2-13 已知某液位过程的阶跃相应数值

t/s 0 10 20 40 60 80 100 140 180 250 300 400 500 600 h/mm 0 0 0.2 0.8 2.0 3.6 5.4 8.8 11.8 14.4 16.6 18.4 19.2 19.6 当其阶跃扰动量为20%时要求: 画出液位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 用一阶加滞后环节近似描述

020

=

=1000.2

K , t=[0 10 20 40 60 80 100 140 180 250 300 400 500 600]; h=[0 0 0.2 0.8 2.0 3.6 5.4 8.8 11.8 14.4 16.6 18.4 19.2 19.6]; hstar=h/20;

spline(hstar(2:14),t(2:14),0.39) 得1128.9t = spline(hstar(2:14),t(2:14),0.63) 得2200.5t =

021=2()T t t -=143.2

12=2t t τ-=57.3

spline(t,hstar, 57.3) 得0.09 较小接近0;

当400.8171.9t T τ=+= spline(t,hstar,171.9) 得0.564 与0.55较接近; 当502343.7t T τ=+= spline(t,hstar,343.7) 得0.889 与0.865较接近; 该过程可用一阶加滞后环节近似描述。

3-3 请归纳一下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控制方案的设计:系统设计的核心,包括合理选择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信息的获取和变送、调节阀的选择、调节器控制规律及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等。

工程设计: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包括仪表选型、控制室和仪表盘设计、仪表供电供气系统设计、信号及联锁保护系统设计等。

工程安装和仪表调校: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安装完毕后要对每台仪表进行单校和对各个回路联校等。

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3-4 通常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步骤应包括哪些?结合控制原理请说明静态、动态特性分析计算时应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步骤:<1>建立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2>选择控制方案;<3>控制设备选型;<4>实验(和仿真);

静态特性分析:扰动通道静态放大系数Kf;控制通道静态放大系数K0;调节参数Kc;注意K0和Kc要远远大于Kf。

动态特性分析:扰动通道时间常数Tf、时延Cf以及扰动作用点;控制通道的时间滞后Cf以及时间常数分配的影响。

3-5什么叫单回路系统?其方案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怎样理解方案设计是系统设计的核心?

只有一个闭环回路的简单控制系统叫单回路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工程安装和仪表调校,调节器参数整定四个主要内容;控制方案是系统设计得核心,若控制方案不正确,则无论如何选用何种先进的过程控制仪表或计算机系统,无论其安装如何细心,都不可能是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控制作用,甚至系统不能运行。

3-6 什么是直接参数与间接参数?这两者有何关系?选择被控参数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直接参数:直接反应生产过程产品产量和质量,以及安全运行的参数。

间接参数: 能间接反应产品质量和产量又与直接参数有单值对应关系的、易于测量的参数作为被控参数。

直接参数与间接参数有单值对应关系。

归纳起来:

1)选择对产品和质量、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等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可直接测量的工艺参数2)当不能用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时,应该选择一个与直接参数有单值函数关系的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

3)被控参数必须有足够的灵敏度

4)被控参数的选取考虑工艺过程的合理性和所用仪表的性能。

3-7 选择控制参数时,为什么要从分析过程特性入手?为什么选过程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K0要适当大一些,时间常数T0要小一些,而扰动通道Kf要尽可能小一些,Tf要大?

问题一: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有几个参数可作为控制参数,选择不同的控制参数,就相当于选择不同的过程特性,而过程的动态、静态特性直接影响着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动态性能和暂态性能。问题二:控制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K0越大,表示控制作用越灵敏,克服扰动的能力越强,控制效果越显著。时间常数T0的大小反映了控制作用的强弱,反映了控制器的校正作用克服扰动对被控参数影响的快慢。若控制通道时间常数T0太大,则控制作用太弱,被控参数变化缓慢,控制不能及时,系统过渡过程时间长,控制质量下降,所以希望T0要小一些。扰动通道Kf越大则系统的稳态误差也越大,这表示在相同的阶跃扰动作用下,稳态下被控参数将偏离给定值越大,这样显著地降低控制质量,所以选择Kf要尽可能小一些。时间常数Tf的增大,扰动作用于控制回路的过渡时间加长,但是由于过渡过程乘上一个1/Tf的数值,使整个过渡过程的幅值减小Tf倍,从而使其超调量随着Tf的增大而减小,因而Tf要大。

3-8 为什么选择控制参数时,对于几个一阶环节组成的过程尽量设法把几个时间常数错开?如果不错开又会怎样?

减小过程中最大的时间常数T1,反而引起控制质量下降;相反增大最大时间常数T1,有助于提高控制指标;而减小T2或T3都能提高控制性能指标,若同时减小T2、T3,则提高性能指标的效果更好;减小中间的时间常数,可提高系统的工作频率,减小过渡过程时间和最大偏差等,改善控制质量

3-14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分别增加:1适当的积分作用;2适当的微分作用。试问:(1)这两种情况对系统的稳定性,最大动态偏差、余差分别有何影响?(2)为了得到相同的系统稳定性,应如何调整调节器的比例度delta,并说明理由。

问题一: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积分作用,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增大了最大动态偏差,动态性能指标变差,消除了余差。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适当的微分作用,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了最大动态偏差,动态性能指标变好,余差有所减小但是不为零。问题二:为了得到相同的系统稳定性,在增加了积分作用的情况下,delta的值要增大,以弥补积分作用引起的稳定性下降;在增加微分作用的情况下,delta的值要减小,因为微分作用的引入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变好。

4-1 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是由两个控制器的串接组成,一个控制器的输出做为另一个控制器的设定值,两个控制器有各自独立的测量输入,有一个控制器的给定由外部设定。

串级控制系统结构可用下图表示:

4-2 与单回路系统相比,串级控制系统有哪些主要特点? 1、改善了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2、大大增强了二次扰动的克服能力 3、一次扰动有较好的克服能力 4、副路参数变化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4-3 与单回路相比,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存在一个副回路而具有较强的抑制扰动的能力?

1、大大增强了对二次扰动的克服能力

212

2()()c c c D c

Q s K K Q s K =,12c c c K K K ?意味着串级副回路的存在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二次扰动、

大大减小了二次扰动的影响,提高了控制质量。 2、对一次扰动有较好的克服能力

11022()1

()()()()

c D v m Q s Q s W s W s W s ≈,022()()()1v m W s W s W s <意味着串级控制系统的抗一次扰动的能力要比单回路控制系统略强一些。

4-4 串级控制系统在副参数的选择和副回路的设计中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

运筹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线性规划具有唯一最优解就是指 A.最优表中存在常数项为零 B.最优表中非基变量检验数全部非零 C.最优表中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零 D.可行解集合有界 2.设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为 则基本可行解为 A.(0, 0, 4, 3) B.(3, 4, 0, 0) C.(2, 0, 1, 0) D.(3, 0, 4, 0) 3.则 A.无可行解 B.有唯一最优解medn C.有多重最优解 D.有无界解 4.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 对任意可行解X 与Y,存在关系 A.Z > W B.Z = W C.Z≥W D.Z≤W 5.有6 个产地4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有10个变量24个约束

B.有24个变量10个约束 C.有24个变量9个约束 D.有9个基变量10个非基变量 6、下例错误的说法就是 A.标准型的目标函数就是求最大值 B.标准型的目标函数就是求最小值 C.标准型的常数项非正 D.标准型的变量一定要非负 7、m+n-1个变量构成一组基变量的充要条件就是 A.m+n-1个变量恰好构成一个闭回路 B.m+n-1个变量不包含任何闭回路 C.m+n-1个变量中部分变量构成一个闭回路 D.m+n-1个变量对应的系数列向量线性相关 8.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存在关系 A.原问题无可行解,对偶问题也无可行解 B.对偶问题有可行解,原问题可能无可行解 C.若最优解存在,则最优解相同 D.一个问题无可行解,则另一个问题具有无界解 9、有m个产地n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有mn个变量m+n个约束…m+n-1个基变量 B.有m+n个变量mn个约束 C.有mn个变量m+n-1约束 D.有m+n-1个基变量,mn-m-n-1个非基变量 10.要求不超过第一目标值、恰好完成第二目标值,目标函数就是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西安小升初考试中的热点题型,纵观近几年试题,基本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火车、流水、钟表、平均速度、发车间隔、环形跑道、猎狗追兔等题型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上述类型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的汇总整理,有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我。 例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用了4个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了1/7,问:回来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答: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设汽车去时的速度为v千米/时,全程为s千米,则:去时,有s÷v=s/v=4,则 回来时的时间为:,即回来时用了3.5小时。评注: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题,其中任一项固定,另外两项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正比或反比)。 例2: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 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例3: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 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轮船顺水速度为231÷11=21(千米/时),轮船逆水速度为21-10=11(千米/时),逆水比顺水多需要的时间为:21-11=10(小时) 答: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10小时。

运筹学习题精选

运筹学习题精选

运筹学习题精选 第一章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 选择 1.在线性规划模型中,没有非负约束的变量称为……………………………………………………( C ) A.多余变量 B.松弛变量 C.自由变量 D.人工变量 2.约束条件为0 AX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 b ,≥ =X 是………………………………………( B ) A.补集 B.凸集 C.交集 D.凹集 3.线性规划问题若有最优解,则一定可以在可行域的( C)上达到。 A.内点 B.外点 C.顶点 D.几何点 4.线性规划标准型中bi(i=1,2,……m)必须是…………………………………………………( B) A.正数 B.非负数 C.无约束 D.非零的 5.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可行解X对应于可行域D 的………………………………………………( D) A.外点 B.所有点 C.内点 D.极点 6.基本可行解中的非零变量的个数小于约束条件数时,该问题可求得……………………………( B ) A.基本解 B.退化解 C.多重解 D.无解 7.满足线性规划问题全部约束条件的解称为…………………………………………………( C ) A.最优解 B.基本解 C.可行解 D.多重解 8.线性规划一般模型中,自由变量可以用两个非负变量的(B )代换。 A.和 B.差 C.积 D.商 9.当满足最优检验,且检验数为零的变量的个数大于基变量的个数时,可求得………………………( A ) 第 2 页共 30 页

第 3 页 共 30 页 A .多重解 B .无解 C .正则解 D .退化解 10.若线性规划问题有最优解,则必定存在一个( D )是最优解。 A .无穷多解 B. 基解 C. 可行解 D. 基可行解 填空 计算 1. 某厂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已知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求使该厂获利最大的生产计划。 2. 目标函数为max Z =28x4+x5+2x6,约束形式为“≤”,且x1,x2,x3为松弛变量, 表中的解代入目标函数中得Z=14,求出a~g 的值,并判断→j c 0 0 0 28 1 2 B C 基 b 1x 2x 3x 4x 5x 6x 2 6x A 3 0 -14/3 0 1 1 0 2x 5 6 D 2 0 5/2 0 28 4x 0 0 E F 1 0 0 j j z c - B C 0 0 -1 G

土力学考题与答案

1、在自然状态下,土是由固体颗粒、和组成; 2、若土的粒径级配曲线较陡,则表示土的颗粒级配;反之,粒径级配曲线平缓,则表示土的颗粒级配; 3、土的三个基本指标、、; 4、粘性土的液性指数的表达式为; 5﹑土中应力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和; 6、土的压缩系数 a 越大,土的压缩性越,土的压缩指数C C越 大,土的压缩性越; 7、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常采用法和法; 8、根据固结比 OCR 的值可将天然土层划分为、、和超固结土; 9、根据土体抗剪强度的库伦定律,当土中任意点在某一方向的平面上所 受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就称该点处于状态; 10、按挡土结构相对墙后土体的位移方向(平动或转动),可将土压力分为、、; 二、判断题 1、级配良好的土,较粗颗粒间的孔隙被较细的颗粒所填充,因而土的 密实度较好。() 2、粘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指土体的粘聚力 c 和内摩擦角φ。() 3、在计算土的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采用土的饱和重度。() 4、在基底附加应力P0作用下,基础中心点所在直线上附加应力随深度Z 的增大而减小, Z 的起算点为地基表面。() 5、深度相同时,随着离基础中心点距离的增大,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曲 线增大。() 6、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这将使建筑物地基的沉 降减小。() 7、三种土压力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E p < E < E a。()

8、土中某点发生剪切破坏,剪破面上剪应力就是该点的最大剪应力,剪破面与大主应力面的夹角为 45°+φ/2 。( ) 9、墙背和填土之间存在的摩擦力将使主动土压力减小、 被动土压力增大。( ) 10、进行粘性土坡稳定分析时,常采用条分法。 ( ) 三、选择题 1、孔隙比的定义表达式是( )。 A 、 e=V /V s B 、 e=V /V C 、e=V /V D 、e=V /V v V V w v s 2、不同状态下同一种土的重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sat >γ >d γ>γ ' B. γsat >γ '> γd >γ A . γ D. γd >γ '> γsat >γ C. d >γ >sat γ>γ' γ 3、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增大而发生的变化为 :( ) A 、折线减小 B 、折线增大 C 、斜线减小 D 、斜线增大 4、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 ( ) A 、基础底面 B 、天然地面 C 、地基表面 D 、室外设计地面 5、某场地表层为 4m 厚的粉质黏土,天然重度 γ=18kN/m3,其下为饱和 重度 γsat 4m 处,经计算 =19 kN/m3 的很厚的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下 地表以下 2m 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为( )。 A 、 72kPa B 、36kPa C 、 16kPa D 、 38kPa 6、当摩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线相离时,土体处于的状态是: ( ) A 、破坏状态 B 、安全状态 C 、极限平衡状态 D 、主动极限平衡状态 7、计算时间因数 时,若土层为单面排水,则式中的 H 取土层厚度的 ( )。 A 、一半 B 、1 倍 C 、2 倍 D 、4 倍 8、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适用条件之一是( )。 A 、墙后填土干燥 B 、墙背粗糙 C 、墙背垂直、光滑 D 、墙 背倾 9、土体积的压缩主要是由于( )引起的。 A. 孔隙水的压缩 B.土颗粒的压缩

运筹学典型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计算题(60分) 1、已知线性规划(20分) MaxZ=3X1+4X2 X1+X2≤5 2X1+4X2≤12 3X1+2X2≤8 X1,X2≥0 其最优解为: 基变量X1X2X3X4X5 X33/2 0 0 1 -1/8 -1/4 X25/2 0 1 0 3/8 -1/4 X1 1 1 0 0 -1/4 1/2 σj 0 0 0 -3/4 -1/2 1)写出该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 2)若C2从4变成5,最优解是否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3)若b2的量从12上升到15,最优解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4)如果增加一种产品X6,其P6=(2,3,1)T,C6=4该产品是否应该投产?为什么?解: 1)对偶问题为 Minw=5y1+12y2+8y3 y1+2y2+3y3≥3 y1+4y2+2y3≥4 y1,y2≥0 2)当C2从4变成5时, σ4=-9/8 σ5=-1/4 由于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仍然都是小于0的,所以最优解不变。 3)当若b2的量从12上升到15 X=9/8 29/8 1/4 由于基变量的值仍然都是大于0的,所以最优解的基变量不会发生变化。 4)如果增加一种新的产品,则 P6’=(11/8,7/8,-1/4)T σ6=3/8>0 所以对最优解有影响,该种产品应该生产 2、已知运输问题的调运和运价表如下,求最优调运方案和最小总费用。(共15分)。 B1B2B3产量销地 产地 A1 5 9 2 15 A2 3 1 7 11 A3 6 2 8 20 销量18 12 16 解:初始解为

计算检验数 由于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小于0,所以不是最优解,需调整 调整为: 重新计算检验数 所有的检验数都大于等于0,所以得到最优解 3、某公司要把4个有关能源工程项目承包给4个互不相关的外商投标者,规定每个承包商只能且必须承包一个项目,试在总费用最小的条件下确定各个项目的承包者,总费用为多少?各承包商对工程的报价如表2所示: (15分) 项目 投标者 A B C D 甲 15 18 21 24 乙 19 23 22 18 丙 26 17 16 19 丁 19 21 23 17 答最优解为: X= 0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总费用为50 4. 考虑如下线性规划问题(24分)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15 15 A 2 11 11 A 3 18 1 1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5 13 0 15 A 2 -2 0 0 11 A 3 0 0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15 15 A 2 11 11 A 3 7 12 1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5 13 0 15 A 2 0 2 2 11 A 3 0 0 0 20 销量/t 18 12 16

五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行程问题(一) 专题简析: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 32×2÷(56-48)=8(小时) (56+48)×8=832(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练习一 》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 [ (40×3-25×2-7)÷3=21(千米) 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 例3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二人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5×2=30(千米),说明二人已行30÷6=5(小时),上午8时至中午12时是4小时,所以甲的速度是15÷(5-4)=15(千米/小时)。 因此,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5×(5-1)=60(千米)

运筹学试题

运筹学试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运筹学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线性规划闯题中,如果在约束条件中出现等式约束,我们通常用增加___的方法来产生初始可行基。 2.线性规划模型有三种参数,其名称分别为价值系数、___和___。 3.原问题的第1个约束方程是“=”型,则对偶问题相应的变量是___变量。 4.求最小生成树问题,常用的方法有:避圈法和 ___。 5.排队模型M/M/2中的M,M,2分别表示到达时间为___分布,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和服务台数为2。 6.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决策自然条件,但决策人无法估计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那么这种决策类型称为____型决策。 7.在风险型决策问题中,我们一般采用___来反映每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8.目标规划总是求目标函数的___信,且目标函数中没有线性规划中的价值系数,而是在各偏差变量前加上级别不同的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无分。 9.使用人工变量法求解极大化线性规划问题时,当所有的检验数在基变量中仍含有非零的人工变量,表明该线性规划问题【】 A.有唯一的最优解 B.有无穷多最优解 C.为无界解 D.无可行解 10.对偶单纯形法解最大化线性规划问题时,每次迭代要求单纯形表中【】 A.b列元素不小于零 B.检验数都大于零 C.检验数都不小于零 D.检验数都不大于零

11.已知某个含10个结点的树图,其中9个结点的次为1,1,3,1,1,1,3,1,3,则另一个结点的次为【】 A.3 B.2 C.1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2.如果要使目标规划实际实现值不超过目标值。则相应的偏离变量应满足【】 13.在运输方案中出现退化现象,是指数字格的数目【】 A.等于 m+n B.等于m+n-1 C.小于m+n-1 D.大于m+n-1 14.关于矩阵对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矩阵对策的解可以不是唯一的 C.矩阵对策中,当局势达到均衡时,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都将意味着自己更少的赢得和更大的损失 D.矩阵对策的对策值,相当于进行若干次对策后,局中人I的平均赢得或局中人Ⅱ的平均损失值 【】 A.2 8.—l C.—3 D.1 16.关于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对偶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原问题为元界解,则对偶问题也为无界解

土力学例题与习题.doc

例题分析 1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 1.1 某完全饱和粘性土的含水量为40%ω=,土粒的相对密度s 2.7d =,试按定义求土体的 孔隙比e 和干密度d ρ。 解:设土粒的体积3s 1cm V =,则由下图所示的三相指标换算图可以得到: 土粒的质量 s s w 2.7g m d ρ== 水的质量 w s 0.4 2.7 1.08g m m ω==?= 孔隙的体积 3w v w w 1.08cm m V V ρ=== 孔隙比 v s 1.08 1.081V e V = ==; 干密度 3 s s d v s 2.7 1.3g cm 1 1.08 m m V V V ρ====++. 1.2 试证明下式 () s w 1r n S n ωγγ-= 解:从基本指标的基本定义出发,w s m m ω= ,s s w s m V γγ=,v V n V =,将这些基本指标的定义式代入到上面等式的右边,可以得到:()w s v s s s w w r v w w v v w (1) 1m m V g n m V V m V S V n V V V ωγγργ???--====? 1.3 某砂土试样,通过试验测定土粒的相对密度s 2.7d =,含水量9.43%ω=,天然密度 31.66g cm ρ=,已知砂样处于最密实状态时干密度3dmax 1.62g cm ρ=,处于最疏松状态时干 密度3 dmin 1.45g cm ρ=。试求此砂样的相对密实度r D ,并判断砂土所处的密实状态。 解:设土粒的体积3s 1cm V =,则通过三相图可以计算 土粒的质量:s s w 2.7g m d ρ==;水的质量:w s 0.0943 2.70.255g m m ω==?=; 土样的质量:s w 2.955g m m m =+= ; 天然状态下砂样体积:32.955 1.78cm 1.66 m V ρ= = =; 天然状态下砂样的孔隙比:v s s s 0.78 0.781 V V V e V V -====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3)若问题中 x2 列的系数变为(3,2)T,问最优解是否有变化; 4)c2 由 1 变为 2,是否影响最优解,如有影响,将新的解求出。 Cj CB 0 0 Cj-Zj 0 4 Cj-Zj 3 4 Cj-Zj 最优解为 X1=1/3,X3=7/5,Z=33/5 2对偶问题为Minw=9y1+8y2 6y1+3y2≥3 3y1+4y2≥1 5y1+5y2≥4 y1,y2≥0 对偶问题最优解为 y1=1/5,y2=3/5 3 若问题中 x2 列的系数变为(3,2)T 则P2’=(1/3,1/5σ2=-4/5<0 所以对最优解没有影响 4)c2 由 1 变为2 σ2=-1<0 所以对最优解没有影响 7. 求如图所示的网络的最大流和最小截集(割集,每弧旁的数字是(cij , fij )。(10 分) V1 (9,5 (4,4 V3 (6,3 T 3 XB X4 X5 b 9 8 X1 6 3 3 X4 X3 1 8/5 3 3/5 3/5 X1 X3 1/3 7/5 1 0 0 1 X2 3 4 1 -1 4/5 -11/5 -1/3 1 - 2 4 X 3 5 5 4 0 1 0 0 1 0 0 X4 1 0 0 1 0 0 1/3 -1/ 5 -1/5 0 X5 0 1 0 -1 1/5 -4/5 -1/3 2/5 -3/5 VS (3,1 (3,0 (4,1 Vt (5,3 V2 解: (5,4 (7,5 V4 V1 (9,7 (4,4 V3 (6,4 (3,2 Vs (5,4 (4,0 Vt (7,7 6/9 V2 最大流=11 (5,5 V4 8. 某厂Ⅰ、Ⅱ、Ⅲ三种产品分别经过 A、B、C 三种设备加工。已知生产单位各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设备的现有加工能力及每件产品的预期利润见表:ⅠⅡⅢ设备能力(台.h A 1 1 1 100 B 10 4 5 600 C 2 2 6 300 单

七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第十讲: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主讲:何老师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 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 甲车共 行使了 xh ,则乙车行使了h x )(60 25-.(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60 25-x =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 ,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 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425 57525575.=-++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 就应返回. 解法二: 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运筹学例题

某昼夜服务的公交线路 解:设x i 表示第i班次时开始上班的司机和乘务人员数,这样我们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目标函数:Min x1 + x2 + x3 + x4 + x5 + x6 s.t. x1 + x6≥60 x1 + x2≥70 x2 + x3≥60 x3 + x4≥50 x4 + x5≥20 x5 + x6≥30 x1,x2,x3,x4,x5,x6 ≥0 解得50,20,50,0,20,10(x1到x6)一共需要150人 一家中型的百货商场 解:设x i ( i = 1,2,…,7)表示星期一至日开始休息的人数,这样我们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目标函数:Min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s.t. x1 + x2 + x3 + x4 + x5 ≥28 x2 + x3 + x4 + x5 + x6≥15 x3 + x4 + x5 + x6 + x7≥24 x4 + x5 + x6 + x7 + x1≥25 x5 + x6 + x7 + x1 + x2≥19 x6 + x7 + x1 + x2 + x3≥31 x7 + x1 + x2 + x3 + x4≥28 x1,x2,x3,x4,x5,x6,x7 ≥0 解得12.0.11.5.0.8.0(x1到x7) 最小值36 某工厂要做100套钢架 设x1,x2,x3,x4,x5 分别为5 种方案下料的原材料根数。这样我们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 目标函数:Min x1 + x2 + x3 + x4 + x5 s.t. x1 + 2x2 +x4≥100 2x3+2x4 +x5≥100 3x1+x2+2x3+3x5≥100 x1,x2,x3,x4,x5≥0 解得30,10,0,50,0 只需要90根原料造100钢架某工厂要用三种原料1、2、3 设设x ij 表示第i 种(甲、乙、丙)产品中原料j 的含量。 目标函数:Max z = -15x11+25x12+15x13-30x21+10x22-40x31-10x33 s.t. 0.5 x11-0.5 x12 -0.5 x13≥0 -0.25x11+0.75x12 -0.25x13≤0 0.75x21-0.25x22 -0.25x23≥0 -0.5 x21+0.5 x22 -0.5 x23≤0 x11+x21 +x31≤100 x12+x22 +x32≤100 x13+x23+x33≤60 x ij≥0 , i = 1,2,3; j = 1,2,3 解得x11=100,x12=50,x13=50原料分别为第1种100 第2种50 第3种50 资源分配 解:将问题按工厂分为三个阶段,甲、乙、丙三个厂分别编号为1、2、3厂。设sk= 分配给第k个厂至第3个厂的设备台数(k=1、2、3)。xk=分配给第k个工厂的设备台数。 已知s1=5, 并有S2=T1(s1,x1)=s1-x1,S3=T2(s2,x2)=s2-x2从Sk与Xk的定义,可知s3=x3 以下我们从第三阶段开始计算。Maxr3(s3,x3)=r3(s3,x3)即F3(s3)= Maxr3(s3,x3)=r3(s3,x3). 第二阶段F2(s2)=max[r2(s2,x2)+f3(s3)]第一阶段当s1=5时最大盈利为f1(5)=max[r1(5,x1)+f2(5-x1)] 得出2个方案⑴分配给甲0台乙0台丙3台⑵分配甲2台乙2台丙1台,他们的总盈利值都是21. 背包 设Sk=分配给第k种咨询项目到第四种咨询项目的所有客户的总工作日Xk=在第k种咨询项目中处理客户的数量已知s1=10,有S2=T1(s1,x1)=s1-x1. S3=T2(s2,x2)=s2-3x2. S4=T3(s3,x3)=s3-4x3,第四阶段F4(s4)=maxr4(s4,x4)=r4(s4,[s4/7])第三阶段F3(s3)=max[r3(s3,x3)+f4(s3-4x3)]第二阶段F2(s2)=max[r2(s2,x2)+f3(s2-3x2)]第一阶段已知s1=10,又因s2=s1-x1有F1(10)=max[r1(10,x1)+f2(10-x1)] 综上当x1*=0,x2*=1,x3*=0,x4*=1,最大盈利为28 京城畜产品 解:设:0--1变量xi = 1 (Ai 点被选用)或0 (Ai 点没被选用)。这样我们可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Max z =36x1+40x2+50x3+22x4+20x5+30x6+25x7+48x8+58x9+61x10 s.t. 100x1+120x2+150x3+80x4+70x5+90x6+80x7+140x8+160x9+180x10 ≤720 x1 + x2 + x3 ≤2 x4 + x5 ≥1 x6 + x7 ≥1 x8 + x9 + x10 ≥2 xi≥0 且xi为0--1变量,i = 1,2,3,……,10 函数值245 最优解1,1,0,0,1,1,0,0,1,1(x1到x10的解) 高压容器公司

最新土力学试题库完整

第一章土的组成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曲线? 1.【答】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粒度成分)。根据颗分试验成果绘制的曲线(采用对数坐标表示,横坐标为粒径,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重(累计百分)含量)称为颗粒级配曲线,它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均匀程度或级配是否良好。 2.土中水按性质可以分为哪几类? 2. 【答】 5. 不均匀系数Cu、曲率系数Cc 的表达式为Cu=d60 / d10、Cc=d230 / (d60×d10)。 7. 土是岩石分化的产物,是各种矿物颗粒的集合体。土与其它连续固体介质相区别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它的散粒性和多相性。 三、选择题 1.在毛细带围,土颗粒会受到一个附加应力。这种附加应力性质主要表现为( C ) (A)浮力; (B)力; (C)压力。 2.对粘性土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中的(C )。 (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 (C)自由水; (D)毛细水。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一、简答题 3.什么是塑限、液限和缩限?什么是液性指数、塑性指数? 3. 【答】(1)液限L:液限定义为流动状态与塑性状态之间的界限含水量。(2)塑限p: 塑限定义为土样从塑性进入半坚硬状态的界限含水量。(3)缩限s: 缩限是土样从半坚硬进入坚硬状态的界限 含水量。(4)塑性指数I P 定义为土样的液限和塑限之差:I P= w L-w P(5)液性指数: 9. 简述用孔隙比e、相对密实度D r判别砂土密实度的优缺点。9. 【答】 (1)用e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的优点:应用方便,同一种土,密实砂土的空隙比一定比松散砂土的小;缺点:无法反映土的粒径级配因素。

五年级行程问题典型练习题

行程问题(一) 【知识分析】 相遇是行程问题的基本类型,在相遇问题中可以这样求全程:速度和×时间=路程,今天,我们学校这类问题。 【例题解读】 例1客车和货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8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相遇时距全程中点8千米,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两车相遇时货车行了全程的一半-8千米,客车行了全程的一半+8千米,也就是说客车比货车多行了8×2=16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90-85=5千米。那么我们先求客车和货车两车经过多少小时在途中相遇,然后再求出总路程。 (1)两车经过几小时相遇?8×2÷(90-85)=3.2小时 (2)两地相距多少千米?(90+85)×3.2=560(千米) 例2小明和小丽两个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8小时可以相遇,如果两人每小时多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相遇,两地 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两人每小时多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相遇,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行8小时,这时两个人要比原来少行1.5×2×8=24(千米)这24千米两人还需行10-8=2(小时),那么减速后的速度和是24÷2=12(千米)容易求出两地的距离 1.5×2×8÷(10-8)×=120千米 【经典题型练习】

1、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2.5小时相遇,如果两车 每小时都比原来多行10千米,则2小时就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2、在一圆形的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反方向而行,8 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6分钟甲到b点,又过10分钟两人再次相遇,则甲环形一周需多少分钟?

【知识分析】 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合起来走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走了几个全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类问题 【例题解读】 例 a、b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甲地9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行驶,分别到达对方站点后立即返回,在离乙地55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a、b两车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合走了一个全程,当两年合走了一个全程时,a车行了95千米 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两车一共行了三个全程,a车应该行了95×3=285(千米)通过观察,可以知道a车行了一个全程还多55千米,用285千米减去55千米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距离 95×3—55=230千米 【经典题型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75千米相 遇,相遇后两辆车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45千米处,求a、b两地的距离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在距乙站 80千米的地方,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前进,在到达对方站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两车又在距乙站8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运筹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思考题 (1)微分学求极值的方法为什么不适用于线性规划的求解? (2)线性规划的标准形有哪些限制?如何把一般的线性规划化为标准形式? (3)图解法主要步骤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线性规划最优解有那些特点? (4)什么是线性规划的可行解,基本解,基可行解?引入基本解和基可行解有什么作用? (5)对于任意基可行解,为什么必须把目标函数用非基变量表示出来?什么是检验数?它有什么作用?如何计算检验数? (6)确定换出变量的法则是什么?违背这一法则,会发生什么问题? (7)如何进行换基迭代运算? (8)大M法与两阶段法的要点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区别? (9)松弛变量与人工变量有什么区别?试从定义和处理方式两方面分析。 (10)如何判定线性规划有唯一最优解,无穷多最优解和无最优解?为什么? 2.建立下列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 (1)某厂生产A,B,C三种产品,每件产品消耗的原料和设备台时如表1-18所示: 润最大的模型。 (2)某公司打算利用具有下列成分(见表1-19)的合金配制一种新型合金100公斤,新合金含铅,锌,锡的比例为3:2:5。 如何安排配方,使成本最低? (3)某医院每天各时间段至少需要配备护理人员数量见表1-20。

表1-20 假定每人上班后连续工作8小时,试建立使总人数最少的计划安排模型。能否利用初等数学的视察法,求出它的最优解? (4)某工地需要30套三角架,其结构尺寸如图1-6所示。仓库现有长6.5米的钢材。如何下料,使消耗的钢材最少? 图1-6 3. 用图解法求下列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 ?≥≤+-≥+≥++=0 ,425.134 1 2 64 min )1(21212 12121x x x x x x x x x x z ?????? ?≥≤+≥+-≤++=0 ,82 5 1032 44 max )2(21212 12121x x x x x x x x x x z ????? ????≥≤≤-≤+-≤++=0 ,6 054 4 22232 96 max )3(2122 1212121x x x x x x x x x x x z ??? ??≥≤+-≥+ +=0,1 12 34 3 max )4(2 12 12121x x x x x x x x z

运筹学例题解析

(一)线性规划建模与求解 B.样题:活力公司准备在5小时内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1 单位分别消耗2小时、1小时。又根据市场需求信息,乙产品的产量应该至少是甲产品产量的3倍。已知甲、乙两种产品每销售1单位的利润分别为3百元和1百元。请问:在5小时内,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单位,才能够使得总销售利润最大 要求:1、建立该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 2、用图解法求出最优解和最大销售利润值,并写出解的判断依据。如果不存在最优解,也请说明理由。 解:1、(1)设定决策变量: 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 1 、x 2 单位 。 (2)目标函数: max z=2 x 1+x 2 (3)约束条件如下:1221 12 25..3,0+≤??≥??≥?x x s t x x x x 2、该问题中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和顶点见图1所示,其中可行域用阴影部分标记,不等式约束条件及变量约束要标出成立的方向,目标函数只须画出其中一条等值线, 结论:本题解的情形是: 无穷多最优解 ,理由: 目标函数等值线 z=2 x 1+x 2与约 束条件2 x 1+x 2≤5的边界平行 。甲、乙两种产品的最优产量分别为 (5,0)或(1,3)单位;最大销售利润值等于 5 百元。 (二)图论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样题 A.正考样题(最短路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清华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第三版267-268页例 13)某企业使用一台设备,每年年初,企业都要做出决定,如果继续使用旧的,要付维修费;若购买一台新设备,要付购买费。但是变卖旧设备可以获得残值收入,连续使用1年、2年、3年、4年以上卖掉的设备残值分别为8万元、6万元、3万元和0万元。试制定一个5年的更新计划,使总支出最少。已知设备在各年的购买费与维修费如表2所示。要求:(1)建立某种图论模型;(2)求出最少总支出金额。

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8.如图3-1,甲和乙两人分别从一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 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 相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 【分析与解】 注意观察图形,当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 12圈的路程,当甲、乙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1+12=32 圈的路程. 所以从开始到第一、二次相遇所需的时间比为1:3,因而第二次相遇时乙行走的总路 程为第一次相遇时行走的总路程的3倍,即100×3=300米. 有甲、乙第二次相遇时,共行走(1圈-60)+300,为 32 圈,所以此圆形场地的周长为480米. 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欧阳庆红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 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 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 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 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 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甲车共行使了xh,则乙车行使了h x) ( 60 25 -.(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 ( 60 25 - x=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 4 25 575 25 575 . = - + + 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返回. 解法二: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575+25)t=600×2.2=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返回. 说明:飞机顺风与逆风的平均速度是575km/h,则有6 4 575 2 . = x ,解得x=1322.5.错误原因在于飞机平均速度不是575km/h,而是) / (h km v v v v v x v x x 574 550 600 550 600 2 2 2 ≈ + ? ? = + ? = +逆 顺 逆 顺 逆 顺 例3:甲、乙两人在一环城公路上骑自行车,环形公路长为42km,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21 km/h、14 km/h. (1)如果两人从公路的同一地点同时反向出发,那么经几小时后,两人首次相遇? (2)如果两人从公路的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那么出发后经几小时两人第二次相遇? 分析:这是环形跑道的行程问题. 解答:(1)设经过xh两人首次相遇. 依题意,得(21+14)x=42, 解得:x=1.2. 因此,经过1.2小时两人首次相遇. (3)设经过xh两人第二次相遇. 依题意,得21x-14x=42×2, 图1

《运筹学》题库

运筹学习题库 数学建模题(5) 1、某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均需要A 、B 、C 三种资源,每种产品的资源消耗量及单位产品销售后所能获得的利润值以及这三种资源的储备如下表所示: 试建立使得该厂能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计划的线性规划模型,不求解。 解:设甲、乙产品的生产数量应为x1、x2,则x1、x2≥0,设z 是产品售后的总利润,则 max z =70x 1+120x 2 s.t. ????? ??≥≤+≤ +≤+0 300103200643604921212121x x x x x x x x , 2建立使利润最大的生产计划的数学模型,不求解。 解:设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数量为x 1、x 2, 设z 为产品售后总利润,则max z= 4x 1+3x 2 s.t. ???????≥≤≤+≤+ ,50040005.253000222112121x x x x x x x 3、一家工厂制造甲、乙、丙三种产品,需要三种资源——技术服务、劳动力和行政管理。每种产品的资源消耗量、单位产品销售后所能获得的利润值以及这三种资源的储备量如下表所示:

建立使得该厂能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计划的线性规划模型,不求解。 解: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设甲、乙、丙三种产品的生产数量应为x 1、x 2、x 3,则x 1、x 2、x 3≥0,设z 是产品售后的总利润,则 max z =10x 1+6x 2+4x 3 s.t. ???????≥≤++≤++≤++0 3006226005410100321321321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4、一个登山队员,他需要携带的物品有:食品、氧气、冰镐、绳索、帐篷、照相器材、通 信器材等。每种物品的重量合重要性系数如表所示。设登山队员可携带的最大重量为25kg,试建立队员所能携带物品最大量的线性规划模型,不求解。 解:引入0—1变量x i , x i =1表示应携带物品i ,,x i =0表示不应携带物品I ?? ?==≤++++++++++++=7 ,...,2,1,10254212625510481418152076543217654321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naxz i 或 5、工厂每月生产A 、B 、C 三种产品,单件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设备台时的消耗量、资源根据市场需求,预测三种产品最低月需求量分别是150、260、120,最高需求量是250、310、130,试建立该问题数学模型,使每月利润最大,为求解。 解:设每月生产A 、B 、C 数量为321,,x x x 。 321121410x x x MaxZ ++= 250042.15.321≤++x x 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