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2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2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2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2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英文名称:Control Fundament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51510502

学时/学分:36/2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可选)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械电子工程及相近专业方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是在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力学、电学等相关知识,介绍机械工程类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工程控制论。这门学科既是一门广义的系统动力学,又是一种合乎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论和方法论,对启迪与发展人们的思维与智力有很大的作用。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将自动控制理论应用于机械工程实际,基本要求是在阐明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建立和变换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和频率特性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具备讨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系统分析和校正、系统辨识等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以辩证方法冲破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推动这一领域的生产与学科向前发展。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当从先修课程中获得动力学分析、电路分析的能力,了解微分方程求解知识和复变函数的概念,初步掌握积分变换及其逆变换的基本方法。

学习本课程之后,学生还应当注意结合其它机械工程学的知识,将控制理论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首先阐述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控制工程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和系统、模型等知识,深刻理解反馈和反馈控制,接下来对控制理论的发展进行简单介绍。

教学重点和难点:1.系统及其模型

2.反馈和反馈控制

3.系统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注意举例和采用启发式教学,配合适当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1.1 控制工程概述

1.2 系统的分类

1.3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4 控制工程的发展

1.5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复习与作业要求:结合学习进度,适当安排思考题,习题量适中或较少为宜。

考核知识点:系统;反馈和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辅助教学活动:无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微分方程的列写方法及相关知识,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和特点,熟悉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熟练掌握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理解相似系统。

教学重点和难点:1.传递函数

2.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3.相似系统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本章重点部分应详解精讲,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配合适当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2.2 拉氏变换及拉氏反变换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

2.4 系统的方框图及其简化

2.5 相似系统

复习与作业要求:结合学习进度,适当安排思考题和练习题,习题量宜适中。

考核知识点:传递函数;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相似原理辅助教学活动:无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时间响应及其组成,深刻理解一阶、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熟练掌握和应用一阶、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计算,了解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了解

并基本掌握系统误差分析与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时间响应及其组成

2.一阶、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

3、二阶系统响应的性能指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本章重点部分应详解精讲,注意举例和采用启发式教学,配合适当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3.1 时间响应及典型输入信号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4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5 系统误差分析

复习与作业要求:结合学习进度安排练习题,习题量可适当加大。

考核知识点:一阶、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单位阶跃响应;一阶、二阶系统响应的性能指标

辅助教学活动:无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频率特性及相关概念,熟练掌握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了解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了解频域性能指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1.频率特性的概念

2.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本章重点部分应详解精讲,注意举例和采用启发式教学,配合适当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4.1 频率特性概述

4.2 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4.3 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

4.4 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复习与作业要求:结合学习进度,适当安排练习题,习题量宜适中。

考核知识点:频率特性的概念;频率特性的求法;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典型环节的Bode图;绘制系统Bode图的步骤

辅助教学活动:无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稳定性的定义和条件,了解系统稳定性的初步概念和相关提法,

熟练掌握和应用Routh稳定判据,了解Nyquist稳定判据和Bode稳定判据,并进而了解系统相对稳定性的概念的求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系统稳定性的初步概念

2.Routh稳定判据

3.Nyquist稳定判据

4.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注意举例和采用启发式教学,配合适当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5.1 稳定性的初步概念

5.2 稳定性判据

5.3 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复习与作业要求:结合学习进度,适当安排练习题,习题量适中或较少为宜。

考核知识点:稳定的定义和条件;关于稳定性的一些提法;Routh稳定判据;相对稳定性

辅助教学活动:无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地了解系统校正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系统的性能指标

2.系统校正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注意实例教学,配合适当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6.1 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6.2 系统的串联校正

6.3 系统的PID校正

6.4 系统的并联校正

复习与作业要求:结合学习进度,适当安排思考题和练习题,习题量适中或较少为宜。考核知识点: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校正的概念和分类

辅助教学活动:无

第七章离散控制系统和现代控制理论简介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分别对离散控制系统和现代控制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学生能够对离散控制和现代控制理论建立初步的认识,了解离散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状态空间分析法的基本思想,理解这些理论和方法在计算机控制方面的应用前景,并为以后深入学习现代控制理论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1.离散控制系统

2.现代控制理论简介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简要介绍为主,可少量安排或不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7.1 离散控制系统

7.2 现代控制理论简介

复习与作业要求:可少量安排或不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考核知识点: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

辅助教学活动:无

三、课程教学的特色说明

1.本教学大纲定位于普通大学机械类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的要求,不求理论全而深,要求学生在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较好地分析系统,解决实际问题。本大纲适用于30~42学时《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使用。按照减少学时、降低重心、拓宽面向、精选内容、更新知识的原则,力求做到针对性强,适应性强,讲解清晰。

2.如教学学时不足,第6 章、第7章以及其它章部分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

3.课内建议安排习题课4~6学时,建议第2至5章各约1学时,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或结合使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经典控制理论。在介绍了如何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介绍时域分析方法和频域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校正等问题进行讨论,如时间宽裕,最后还可简要介绍离散控制系统和现代控制理论。

四、考试大纲

1.考试的目的与作用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对其学习水平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复习考试,可以巩固学生对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认识和理解。考察学生对建立和变换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方法,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和频率特性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具备讨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系统分析和校正、系统辨识等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考试可以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找出共性问题;另外,通过考试还可以检查教学效果,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考试内容主要针对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建立和变换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控制系统进行时间响应分析和频率特性分析的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讨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系统分析和校正、系统辨识等问题。

3.主要参考书

⑴.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田勇,陈大立.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⑵.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五版).杨叔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7

4.课程考试内容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考试内容与教材基本一致,教材内容较多,部分章节在本考试中不涉及或较少涉及,具体情况参见教学大纲。

5.分章节的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⑴.识记:系统的分类;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⑵.理解:系统;反馈和反馈控制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⑴.识记: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⑵.理解:拉氏变换及拉氏反变换;传递函数;相似系统

⑶.应用:列写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系统的方框图及其简化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⑴.识记:时间响应及其组成;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⑵.理解:一阶、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单位阶跃响应

⑶.应用:一阶、二阶系统响应的性能指标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⑴.识记: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典型环节的Bode图;

⑵.理解:频率响应与频率特性;频率特性的求法

⑶.应用:绘制系统Bode图的步骤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⑴.识记:稳定性的初步概念;相对稳定性

⑵.理解:稳定的定义和条件

⑶.应用:稳定性判据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⑴.识记: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校正的概念和分类

第七章离散控制系统和现代控制理论简介

⑴.识记: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

6.题目类型与考核方式

题目类型一般可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正误、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作图题、证明题等,也可采用其它题型。考核方法建议采用闭卷考试,也可采用开卷考试。

7.成绩评定办法

一般考试试卷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平时成绩一般依据课堂出勤、提问、作业及平时表现等进行评定,所占比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修改。

五、学时分配

六、课程主要参考书

⑴.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田勇,陈大立.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4

⑵.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五版).杨叔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7

修订人:陈大立审核人:薛东彬批准人:马晓录

修订时间:2012年12月审核时间:2012年12月批准时间:2012年12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六版)公式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六版)公式 1.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以及拉氏变换的性质 22222 1 111[1];[()]1;[];[]![sin ];[cos ];[]at n n L L t L t L e S S S a w S n L wt L wt L t S w S W S δ+= ===-===++ ①延迟性质:[()].()as L f t a e F S --= ②复数域的位移性质:[()]()at L e f t F S a -=+ ③相似定理:1[()]()S L f at F a a = ④微分性质:()12'(1)[()][](0)(0)(0)n n n n n L f t S F S S f S f f -+-+-+=---- 当初始条件为零时:()[()][]n n L f t S F S = ⑤积分性质:(1)()1[()](0)F S L f t dt f S S -+= +? 初始条件为零时:() [()]F S L f t dt S =? ⑥初值定理:0 (0)lim ()lim ()s t f f t SF S + + →+∞ →==;⑦终值定理:0 lim ()lim ()t s f t SF S →+∞ →= 2.传递函数的典型环节及公式 ①比例环节K ;②积分环节 1S ;③微分环节S ;④惯性环节11TS +;⑤一阶微分环节1TS + ⑥振荡环节 22 121 T S TS ζ++;⑦二阶微分环节2221T S TS ζ++;⑧延时环节S e τ- ⑨开环传递函数()()H S G S ; 其中G(S)为向前通道传递函数,()H S 为反馈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 ()1()() G S G S H S G S = +闭 ⑩梅逊公式n n n t T ∑?= ? ; 1231i j k i j k L L L ?=-∑+∑-∑+ 其中:T ——总传递函数 n t ——第n 条前向通路得传递函数; ?——信号流图的特征式 3.系统的瞬态响应及误差分析 ①一阶系统传递函数的标准式()1 K G S TS = +, K 一般取1 ②二阶系统传递函数的标准式222 1 ().2n n n w G S k S w S w ζ=++; K 一般取1 ③2 1d n w w ζ=-;其中ζ为阻尼比,n w 为无阻尼自然频率,d w 为阻尼自然频率

(完整版)新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编号:044100139 学时:30 学分:2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等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 开课系部:商学系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日

一、课程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在该专业的整个培养计划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管理类以及外语类专业的选修课程,有助于培养管理类专业以及外语类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形势。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研究国际商品、服务以及技术流动模式及具体贸易流程的课程,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流程以及国际商务磋商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和世界对外贸易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熟练掌握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各个流程及国际商务合同洽谈及签订的必要事项,从而为培养对外贸易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研究与外贸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知识,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学生的认真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政策以及国际协调的主要规则,了解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能够准确把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主要条款及其内容;熟悉商品跨越国界进行交换的具体操作过程;并通过相应的出口仿真模拟的实践教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业务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

四、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国际贸易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概念及术语。 3.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贸易相关概念 4.教学建议: 建议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课后案例分组讨论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后思考题。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自由贸易政策 第三节保护贸易政策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掌握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了解自由贸易政策以及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历程。 3.教学重点难点: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4.教学建议: 建议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课后案例分组讨论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后思考题。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简答题答案(1)

1.何谓控制系统,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有哪些区别? 答: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能按照要求的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开环系统构造简单,不存在不稳定问题、输出量不用测量;闭环系统有反馈、控制精度高、结构复杂、设计时需要校核稳定性。 2.什么叫相位裕量?什么叫幅值裕量? 答:相位裕量是指在乃奎斯特图上,从原点到乃奎斯特图与单位圆的交点连一直线,该直线与负实轴的夹角。幅值裕量是指在乃奎斯特图上,乃奎斯特图与负实轴交点处幅值的倒数。 3.试写出PI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答:G C(s)=K P+K Ds+K I/s 4,什么叫校正(或补偿)? 答:所谓校正(或称补偿),就是指在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或改变某些参数,以改善系统性能的方法。 5.请简述顺馈校正的特点 答:顺馈校正的特点是在干扰引起误差之前就对它进行近似补偿,以便及时消除干扰的影响。6.传函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1)传递函数反映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只与本身参数和结构有关,与外界输入无关;(2)对于物理可实现系统,传递函数分母中s的阶数必不少于分子中s的阶数;(3)传递函数不说明系统的物理结构,不同的物理结构系统,只要他们的动态特性相同,其传递函数相同。 7.设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4s4+6s3+5s2+3s+6=0,试判断系统系统的稳定性。 答:各项系数为正,且不为零,满足稳定的必要条件。列出劳斯数列: s4 4 s3 6 3 s2 3 6 s1 -25/3 s0 6 所以第一列有符号变化,该系统不稳定。 8.机械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是什 么? 答:(1)当系统已定,并且输入知道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并通过输出来研究系统本身的有关问题,即系统分析。(2)当系统已定,且系统的输出也已给定,要确定系统的输入应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即系统的最佳控制。(3)当输入已知,且输出也是给定时,确定系统应使得输出金肯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此即最优设计。(4)当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均已知时,求出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此即系统识别或系统辨识。(5)当系统已定,输出已知时,以识别输入或输入中得有关信息,此即滤液与预测。 9,在系统校正中,常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1)在系统校正中,常用的性能指标按其类型可分为:(1)时域性能指标,它包括瞬态性能指标(即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调整时间等)和稳态性能指标(即稳态误差)。(2)频域性能指标,它包括相位裕量、幅值裕量、频宽等。 10.求拉氏反变换的方法有哪些? 答:(1)查表法;(2)有理函数法;(3)部分分式法。 11.简述二阶欠阻尼系数a,w n与性能指标M p(超调量)、t s(调整时间)的关系。 答:二阶欠阻尼系统若a不变,增大或减小w(n),则超调量t(p)不变,调整时间t(s)减小(或增大);若t(n)不变,增大(或减小)a,则超调量M(p)减小(或增大),调整时间t(s)减小(增大) 12.简述串联超前校正环节的作用。 答:串联超前校正环节的作用是:串联超前校正环节增大了相位裕量,加大了宽带,这就意味着提高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使过度过程得到显著改善。但由于系统的增益和型次都未变化,所以稳态精度变化不大。13.传递函数的典型环节主要有哪几种? 答:(1)比例环节K;(2)积分环节1/s(3)微分环节s(4)惯性环节1/(Ts+1)(5)一阶微分环节Ts+1(6)震荡环节1/(T2s2+2aTs+1)(7)二阶微分环节T2s2+2aTs+1(8)延时环节e-ts 14.终值定理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若函数f(t)及其一阶导数都是可拉氏变换的,并且除在原点处唯一的极点外,sF(s)在包括含jw轴的右半s平面内是解析的,这就意味着 当t趋近与无穷时f(t)趋于一个确定的值,则 函数f(t)的终值为limf(t)=limF(s)。 15.什么叫系统分析? 答:当系统已定,并且输入知道时,求出系统的 输出(响应),并且通过输出来研究系统本身的有 关问题,即系统分析。 16.对数坐标图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答:(1)可以将幅值相乘转化为幅值相加,便于 绘制多个环节串联组成的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 图。(2)可采用渐近线近似的作用方法绘制对数 幅频图,简单方便,尤其是在控制系统设计、校 正及系统辨识等方面,优点更为突出。(3)对数 分度有效地扩展了频率范围,尤其是低频段的扩 展,对工程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7.简述拉氏反变换中部分分式法的步骤。 答:部分分式法是通过代数运算,先将一个复杂 的象限函数化为数个简单的部分分式之和,再分 别求出各个分式的原函数,总的原函数即可求得。 18.请写出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如果将它 用于串联校正,可以改善系统什么性能? 答:G c(s)=1/a乘aTs+1/(Ts+1),a>1可增加相位 裕量,调整频带宽度。 19.影响系统稳态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系统稳态误差的因素有系统的类型、开 环增益和输入信号。 20.已知系统的调节器为 G c(s)=(T1s+1)(T2s+1)/s,其中T1、T2>0,问是否 可以称其为PID调节器,请说明理由。 答:可以称其为PID调节器。 G c(s)=(T1+T2)+T1T2S+1/S .G c(s)由比例部分 (T1+T2) 、微分部分T1T2s及积分部分1/s相加而 成。 21.什么叫机械系统的动柔度和动刚度? 答:若机械系统的输入为力,输出为位移(变形), 则机械系统的频率特性就是机械系统的动柔度; 机械系统的频率特性的倒数就是机械系统的动刚 度。 22.什么叫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 答: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系统的稳定性、响 应的快速性和响应的准确性等,其中系统的稳定 性是控制系统工作的首要条件。在参数已知的情 况下分析和评定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23.设开环传递函数Gs=100/s+10s+50,试说明开 环系统频率特性极坐标图的起点和终点。 答:G(s)=0.2/(0.1s+1)(0.02s+1) G(jw)=0.2/(j0.1w+1)(j0.02w+1) G(jw)极坐标图起点:(0.2.j0) G(jw)极坐标图终点(0,j0) 29.什么是数学模型? 答:数学模型是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建 立数学模型是分析、研究一个动态特性的前提。 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应以最简化的形式,准确地 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30.线性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若系统的数学模型表达式是线性的,则这种 系统就是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可 以运用叠加原理。所谓叠加原理,就是系统在几 个外加作用下所产生的响应,等于各个外加作用 单独作用的响应之和。 31.简述系统时间响应的概念。 答:机械工程系统在外加作用激励下,其输出量 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称之为系统的时间响应, 通过时间响应的分析可以揭示系统本事的动态特 性。 32.在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方法中,常用的方法 有哪几种? 答:(1)对数坐标图或称伯德图(2)极坐标图或 称乃奎斯特图(3)对数幅-相图。 33.判断定常系统是否稳定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劳斯判据;胡尔维茨判据;乃奎斯特稳定性 判据;根轨迹法。 34.反馈校正与串联校正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哪些? 答:反馈校正比串联校正更有其突出的优点:利 用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被包围环节的动态结构参 数,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能用反馈校正完全取代包 围环节,从而大大减弱这部分环节由于特性参数 变化及各种干扰给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 35.什么是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答:所谓信息的反馈,就是把一个系统的输出信 号不断直接地或经过中间变换后全部或部分地返 回,再输入到系统中去。如果反馈回去的讯号(或 作用)与原系统的输入讯号(或作用)的方向相 反(或相位相差180度)则称之为“负反馈”;如 果方向或相位相同,则称之为“正反馈”。 36.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的根据是什么? 答:利用特征方程式的根与系统的代数关系,由 特征方程中的已知系数间接判断出方程的根是否 具有负实部,从而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37.采用何种方式可以同时减少或消除控制输入 和干扰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答:在干扰作用点至系统输入口的前通道中,提 高增益和设置积分环节。 38.简述拉氏变换的线性性质。 答:拉氏变换是一个线性变换,若有常数KK,函 数f(t1),f(t2),则 L[K1f1(t)+K2f2(t)]=K1L[f1(t)]+K2L[f2(t)]=K1F1(s )+K2F2(s) 39.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相位裕量、幅值裕量、截止裕量及频宽、谐 振频率及谐振峰值。 40.频率特性和传递函数的关系是什么? 答: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则相应系统的 频率特性为G(jw),即将传递函数中得s用jw 代替 40.请写出滞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如果将它 用于串联校正,可以改善系统什么性能? 答:G(s)=Ts+1/9aTs+1),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 41.什么是系统频率特性的截止频率? 答:是指系统闭环频率特性的幅值下降到其零频 率幅值以下3dB时的频率。 42.典型二阶系统(当0或=1时)在 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的特性是 什么? 答:00或=1时,为非 周期过程。 43.系统时间响应的瞬态响应反映哪方面的性 能?而稳态响应反映哪方面的性能? 答:瞬态响应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的快速 性等方面的性能,而稳态响应反映了系统响应的 准确性。 44.当系统的阻尼比满足什么条件时,二阶系统 特征方程的根为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答:二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s2+2aw n s+w n2=0特征根为s=-aw+-√a2+1,要使根具 为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必须满足-aw n<0;A2-1>0; a>1 45.请简述拉氏变换的卷积定理。 答:若Fs=Lft,Gs=Lgt则有L∫ft-b 46.已知零初始条件下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能否求出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若可以,如何 求? 答:可以。将零初始条件下单位脉冲响应求拉氏 变换即为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47.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定义是什么? 答:稳定性的定义为:系统在受到外界扰动作用 时,其被控制量将偏离平衡位置,当这个扰动作 用去除后,若系统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恢复到其 原来的平衡状态或者趋于一个给定的新的平衡状 态,则该系统是稳定的。 48.判定系统是否稳定? 答: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大于零,则系统是稳定 的,若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为零,则系统为临界 稳定,其他为系统不稳定。 49.试从控制的观点分析反馈校正的特点。 答:反馈校正能有效地改变被包围环节的动态结 构参数,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能用反馈校正完全取 代包围环节,从而大大减弱这部分环节由于特性 参数变化及各种干扰给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 50.实现校正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串联校正、并联校正和PID校正。 51.什么是主导极点? 答:主导极点是指系统所有闭环极点中距离虚轴 最近,且周围没有其他闭环零点的那些闭环极点。 主导极点对系统的响应起主导作用。 52.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频率 特性有何异同? 答:最小相位与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 相同,两者对数相频特性不同,非最小相位系统 的相角变化绝对值比最小相位系统相角变化绝对 值大。

2012年度保定市青少年宫爵士鼓教学大纲

2012年度保定市青少年宫爵士鼓教学大纲 一、初级教程(半年至一年) 1、认识爵士鼓 2、坐姿与握槌 3、鼓槌的挥动及鼓槌的控制( Down、Up、Tap、Full ) 4、节拍训练 5、基础音符学习 6、基础打击训练(单击、双击) 7、四肢协调性开发初级训练 8、培养学员在学习中对架子鼓的热爱 9、休止符学习 10、基础节奏型学习 11、基础填充训练(加花) 12、乐句及乐段训练 13、爵士鼓在音乐中的应用 14、乐曲演奏(4-6首) 15、力度记号训练 16、重音训练 17、学完《全国小军鼓、爵士鼓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一套)》一至二级内容 18、独奏(SOLO)训练 二、中级教程 1、基本功训练 2、音符学习 3、槌法训练( 双跳) 4、学习完《全国小军鼓、爵士鼓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一套)》三至五级内容 5、熟练掌握(复合跳及重音训练、三连音、十六分音符的重音训练、六连音、前半拍三连音、后半拍三连音训练) 6、音符的发展训练 7、四肢协调性开发中级训练 8、节奏型训练 9、即兴演奏(和其它乐器配合)

10、双踩初级训练 11、填充发展训练 12、装饰音(倚音)学习 13、综合技巧应用 14、掌握一些音乐风格的节奏 15、独奏(SOLO)训练 16、演奏乐曲(4-6首) 三、高级教程 1、四肢独立训练 2、基本功结合应用训练 3、滚奏技巧训练及高级应用 4、多点组合移位训练 5、复合跳移位训练 6、装饰音(倚音)拓展训练 7、独奏(SOLO)高级研究 8、多节奏对位训练(2对3、3对4、4对5等) 9、奇数节奏分析(5拍节奏、7拍节奏、9拍节奏等) 10、音乐曲风分析 11、各种音乐风格学习及节奏的运用(Rock、Funk、Latin 、Reggae、Jazz)等 12、节奏的创作,形成个性化演奏特点 13、个性音乐风格建立 四、月度教学计划

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约48学时)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说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器件的变革和系统结构的改进。今天,在器件潜力几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尤为重要。 本课程是从外部来研究计算机系统, 即使用者所看到的物理计算机的抽象;编写出能够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了解到的计算机的属性;软硬件功能分配及分界面的确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生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系统结构的分析能力,掌握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如何最合理地利用新器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设计并构成综合性能指标最佳的计算机系统。 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本科)高年级课程,需要综合几乎所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相关的前继专业课程知识。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本课程的新内容为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线程级并行、多核处理器、多处理器系统及其并行计算等。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知识结构图如图1所示。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 1.教学内容 2.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分类; 3.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评价标准和定量原理; 5.软件、器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 6.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定义,计算机组成定义,计算 机实现定义,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的三者关系,透明性,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原理),MIPS定义,MFLOPS 定义。 2.掌握内容: 弗林分类法,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演变,软件、器 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模拟与仿真。 3.了解内容: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2.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 原理); 3.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 4.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难点: 1.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 第二部分计算机指令系统 1. 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 2.寻址技术; 3.指令系统的设计; 4.指令系统的改进。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数据表示和数据结构,自定义数据表示,大端存储和小端存储,寻址 方式,指令格式的优化(Huffman编码法、扩展编码法),RISC的定义与特点,减少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方法。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汇总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 ●控制论的中心思想:它抓住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所共有的特点,站在一个更概括的理论高度揭示了它们的共同本质,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和反馈来进行控制。 机械工程控制论:是研究机械工程技术为对象的控制论问题。(研究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的动态关系)。 机械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1)当系统已定,并且输入知道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并通过输出来研究系统本身的有关问题,即系统分析。(2)当系统已定,且系统的输出也已给定,要确定系统的输入应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即系统的最佳控制。(3)当输入已知,且输出也是给定时,确定系统应使得输出金肯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此即●最优设计。(4)当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均已知时,求出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此即系统识别或系统辨识。(5)当系统已定,输出已知时,以识别输入或输入中得有关信息,此即滤液与预测。 ●信息:一切能表达一定含义的信号、密码、情报和消息。 信息传递/转换:是指信息在系统及过程中以某种关系动态地传递。 信息的反馈:是把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不断直接地或经过中间变换后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再输入到系统中去。如果反馈回去的讯号(或作用)与原系统的输入讯号(或作用)的方向相反(或相位相差180度)则称之为“负反馈”;如果方向或相位相同,则称之为“正反馈”。 ●系统:是指完成一定任务的一些部件的组合。 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能按照要求的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 开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无反馈回路的。闭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存在反馈的回路。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模拟卷 一、选择题 1. 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之一是( D ) A 、系统已定,输入不确定,求系统的输出 B 、系统已定,输入已知,求系统的输出(响应) C 、系统已定,规定系统的输入 D 、系统不定,输入已知,求系统的输出(响应) 2. 已知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为,44)(2++= s s s G 则系统的阻尼比、增益和放大系数是(B )。 A. 0.25, 1, 1 B. 0.5,4,1 C. 0.25,4,4 D. 0.5,1,4 3.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ms 2+cs+k ),则系统的无阻固有频率ωn 为(A ) A m k B k m C m c D c m 4. 对于定常控制系统来说(A ) A 、 表达系统的微分方程各项系数不随时间改变 B 、 微分方程的各阶微分项的幂为1 C 、 不能用微分方程表示 D 、 系统总是稳定的 5.微分环节反映了输入的变化趋势,可以应用于( A )。 A. 增加系统阻尼 B. 减小系统阻尼 C. 减弱噪声的作用 D. 减小稳态误差 6. 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其开环传递函数G k (S)是(A ) A 5S/(3S+1) B (3S+1)/5S C 1/[5S(3S+1)] D 5/[S(3S+1)] 7.系统的输出误差为e(t),其稳态误差为:( A ) A )(lim 10s sE s → B )(lim 0s E s →

C ) ( lim s E s∞ →D ) ( lim 1 s sE s∞ → 8. 比例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一条(A )。 A.水平线 B.垂直线 C.斜率为-20db/dec的直线 D.斜率为-10db/dec的直线 9. 所谓校正(又称补偿)是指(B ) A、加入PID校正器 B、在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或改变某些参数 C、使系统稳定 D、使用劳斯判据 10. PI校正属于下面哪种校正方法:(B ) A相位超前校正 B 相位滞后校正 C相位滞后超前校正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设计控制系统基于以下几个要求:稳定性、精准性和快速性。 2. 传递函数可定义为:在外界输入作用前,输入、输出的初始条件为零时,线性定常系统的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3. 当阻尼比ξ大于0小于1时,系统称为欠阴尼系统,当阻尼比ξ=0时,系统称为无阻尼系统,当阻尼比ξ=1时,系统称为临介阻尼系统,当阻尼比ξ大于1时系统称为过阻尼系统。 三、计算题 1. 列出如右图所示的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推出传递函数。

2012.4.20经管专业教学大纲(李锦秀发)2012420123222120124201603551

《工程识图》教学大纲 ( 64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市政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市政工程的基本构造以及市政施工图的识读方法,掌握相应的规范、标准和制图原理,认识实际图样,为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学习投影法的基本理论,理解工程识图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2.了解市政工程施工图的基本图例。 3.掌握阅读市政工程图样及标准图册。 4.熟悉市政工程施工图的基本内容。 5.具有识读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图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 绪论 了解图样在生产中的用途,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以及工程制图的发展概况。 2. 制图标准 (1) 课程内容: 1)图纸规格:图纸幅面、图框线、标题栏、会签栏; 2)图线:图线种类、图线交接的画法; 3)字体:长仿宋体字、数字和拼音字母书写方法; 4) 比例: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制图中常用的比例及表示方法; 5) 尺寸注法:尺寸标注的基本原则,标注方法。坡度、斜度的标注。 (2)教学要求: 1) 了解图纸的幅面的大小、图框线、标题栏; 2)掌握图线的种类和用途; 3)了解所用字体和比例的用法; 4)掌握各种图形尺寸标注的方法; 3. 识图的基本知识 (1) 课程内容: 1)投影的基本知识; 2)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4)理解画三面投影图。 (2)教学要求: 1)了解投影的形成,投影法的概念,投影的分类; 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3)掌握形体的三面投影图的画法。 4.立体的投影 (1) 课程内容: 1)基本体的投影:平面立体(棱柱、棱锥、)的三面投影,曲面体(圆柱、圆锥、)的三面投影图; 2)组合体的投影: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方法和读图。 (2)教学要求: 1)掌握基本体三面投影图的绘制;了解画基本体三面投影图的方法。 2)掌握组合体三面投影图的绘制及阅读形体三面投影图。了解组合体画图和读图的方法。 5.轴测投影: (1) 课程内容: 1)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轴测投影的形成、种类及特点,轴向缩短系数及 轴间角。 2)正等测图的画法。 3)正面斜轴测,水平斜轴测的画法。 4)轴测投影类型的选择;圆的轴测投影画法。 (2)教学要求: 1)理解轴测投影的形成、种类及特点,轴向缩短系数及轴间角。 2)掌握正等测图的绘制; 3)掌握正面斜轴测,水平斜轴测的画法; 4)了解轴测投影类型的选择;圆的轴测投影画法。 6.剖面图与断面图: (1) 课程内容: 1)剖面图:剖面图的画法及标注,剖面图的剖切方法及种类; 2)断面图:断面图与剖面图的区别,断面图的种类及画法。 (2)教学要求: 1)掌握剖面图的画法及标注,剖面图的剖切方法及种类; 2)理解断面图与剖面图的区别,掌握断面图的种类及画法。 7.道路工程图 (1)课程内容: 1) 道路工程图的内容与特点; 2) 城市道路路线工程图的图示内容和阅读方法; 3)公路路线工程图的图示内容和阅读方法。 (2)教学要求: 1)了解道路工程图的内容与特点; 2)掌握城市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和各图的阅读; 3)掌握公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和阅读 8.桥梁和涵洞工程图 (1)课程内容: 1)桥梁工程图的特点、组成; 2)桥梁工程图的图示内容和阅读方法; 3)钢筋混凝土构件结构图的特点和组成;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Cybernetics Foundation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学时:40 二、授课对象 机械类各专业 三、先修课程 复变函数、积分变换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侧重原理,其内容密切结合工程实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机械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广义系统动力学;同时,它又是一种方法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以动力学的观点而不是静态观点去看待一个机械工程系统;从整体的而不是分离的角度,从整个系统中的信息之传递、转换和反馈等角度来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能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经典控制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其中的问题。这包括两个方面:①对机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以控制论的观点和思维方法进行科学分析,以找出问题的本质和有效的解决方法;②如何控制一个机电系统,使之按预定的规律运动,以达到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为实现最佳控制打下基础。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于建立机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关数学工具(如Laplace变换等)的应用,传递函数与方框图的求取、简化与演算等,应有清楚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 2.对于典型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应有清楚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 3.掌握判别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判据。 4.对于线性系统的性能指标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并掌握系统的综合与校正的常用方法。 5.了解线性离散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方法。 6.对系统辩识问题应建立基本概念。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授课学时为40学时,实验8学时;复习、做习题、写实验报告等课外学时为50学时以上。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整合

第一章绪论 1、控制论的中心思想、三要素和研究对象。 中心思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和反馈来进行控制。 三要素:信息、反馈与控制。 研究对象:研究控制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2、反馈、偏差及反馈控制原理。 反馈:系统的输出信号部分或全部地返回到输入端并共同作用于系统的过程称为反馈。 偏差:输出信号与反馈信号之差。 反馈控制原理:检测偏差,并纠正偏差的原理。 3、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部分:给定环节、比较环节、放大运算环节、执行环节、反馈(测量)环节 被控对象 基本变量:被控制量、给定量(希望值)、控制量、扰动量(干扰) 4、控制系统的分类 1)按反馈的情况分类 a、开环控制系统:当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没有控制作用,即系统没有反馈回路时,该系 统称开环控制系统。 特点:结构简单,不存在稳定性问题,抗干扰性能差,控制精度低。 b、闭环控制系统:当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时,即系统存在反馈回路时,该系 统称闭环控制系统。 特点:抗干扰性能强,控制精度高,存在稳定性问题,设计和构建较困难,成本高。 2)按输出的变化规律分类 自动调节系统 随动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3)其他分类 线性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 非线性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 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系统的稳定性:首要条件 是指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能够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2)系统响应的快速性 是指当系统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出量之间产生偏差时,消除这种偏差的能力。 3)系统响应的准确性(静态精度) 是指在调整过程结束后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入量之间的偏差大小。

第二章系统的数学模型 1、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时域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时域描述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复数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复数域描述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频域的数学模型:频率特性;频域描述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2、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可以用线性方程描述的系统。 重要特性是具有叠加原理。 3、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4、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 5、传递函数的概念: 1)定义:初始状态为零时,输出的拉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即 G(s) =Y(s)/X(s) 2)特点: (a)传递函数反映系统固有特性,与外界无关。 (b)传递函数的量纲取决于输入输出的性质,同性质的物理量无量纲;不同性质的物理量有量纲,为两者的比值。 (c)不同的物理系统可以有相似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不反映系统的真实的物理结构。(d)传递函数的分母为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令分母等于零为系统的特征方程,其解为特征根。 (e)传递函数与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互为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的关系。

张杰写作教学大纲2012年122

《秘书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32200030; 132200070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文秘专业专科 学时学分:第一学期32学时2学分;第二学期40学时2.5学分 所需先修课: 编写单位:中文系 编写人:张杰 审定人:强月霞 编写时间:2012年8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秘书写作是中文系文秘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融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训练为一体,是高师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人文学科之一。 本课程包括十七章涉及到基础知识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商务文书四大模块,主要讲授应用文书的写作要素、表达方式等基础知识以及行政机关、事务、商务文书的基础知识及各具体文种的实训案例、写作格式及写作要求。 2.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应用文体书面语表达能力,使其在掌握各体文种知识的同时,获得实用文写作技能技巧,达到三级秘书(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写作水平。 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具备较好的写作基本功和文体感,以适应信息社会对秘书“办文”能力的需求。 3.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学期教学重点是应用文书的要素、表达方式以及事务文书、新闻等文种的基础知识和写法要求;教学难点则是对写作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与运用。第二学期教学重点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和商务文书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教学难点是这些文体的写作技巧在写作实践中的应用。 4、考核方式

本课程第一学期是考试课,考试形式为闭卷,平时成绩按30﹪,期末成绩按70﹪计入总评成绩。第二学期是考查课,平时成绩按30﹪,期末成绩按70﹪计入总评成绩。 5、学时分配表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第一学期 表2 课程学时分配表第二学期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 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学 时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 进程管理12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 存储管理12第五章 设备管理10第六章 文件管理8第七章 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 UNIX 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 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 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 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