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

目录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5 附录1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11 附录 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3 附录 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15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7)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8)

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19)

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0)

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20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 21 头孢菌素类................................................................................................................................ 22 头霉素类.................................................................................................................................... 2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 碳青霉烯类................................................................................................................................ 25 青霉烯类.................................................................................................................................... 26 单环β-内酰胺类....................................................................................................................... 26 氧头孢烯类................................................................................................................................ 26 氨

基糖苷类................................................................................................................................ 27 四环素类 (28)

甘氨酰环素类 (29)

氯霉素 (29)

大环内酯类 (30)

林可酰胺类 (31)

利福霉素类 (31)

糖肽类 (32)

多黏菌素类 (33)

环脂肽类 (34)

噁唑烷酮类 (35)

磷霉素 (36)

喹诺酮类 (36)

磺胺类 (37)

呋喃类 (38)

硝基咪唑类 (39)

抗分枝杆菌药 (39)

抗真菌药 (42)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48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55 细菌性前列腺炎...........................................................................................................................57 急性感染性腹泻........................................................................................................................ 59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60 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62 腹腔感染.................................................................................................................................... 66 骨、关节感染. (68)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69)

口腔、颌面部感染 (72)

眼部感染 (73)

阴道感染 (75)

宫颈炎 (76)

盆腔炎 (76)

性传播疾病 (77)

侵袭性真菌病 (77)

分枝杆菌感染 (80)

白喉 (81)

百日咳 (82)

猩红热 (82)

鼠疫 (82)

炭疽 (83)

破伤风 (83)

气性坏疽 (84)

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84)

布鲁菌病 (84)

钩端螺旋体病 (85)

回归热 (85)

莱姆病 (85)

立克次体病 (86)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87)

1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动学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证据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治疗者可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2 (二)给药剂量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三)给药途径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选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品种,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①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如吞咽困难者);②患者存在明显可能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③所选药物有合适抗菌谱,但无口服剂型;

④需在感染组织或体液中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达杀菌作用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⑤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如血流感染、重症

肺炎患者等);⑥患者对口服治疗的依从性差。肌内注射给药时难以使用较大剂量,其吸收也受药动学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只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轻、中度感染者,不宜用于重症感染者。接受注射用药的感染患者经初始注射治疗病情好转并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易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①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时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如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等);②眼部及耳部感染的局部用药等;③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过敏反应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较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发挥最大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 小时,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但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B 组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侵袭性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减少或防止复发。(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及 2 种以上复数菌感染, 3 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 3.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某些侵袭性真菌病;或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应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

4.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但需有临床资料证明其同样有效。如两性霉素B 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 2 种药物联合,3 种及3 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亦可能增多。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预防用药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

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三)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见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此外,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 0.1×109/L)持续时间超过7 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

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多复杂因素,其预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二)预防用药原则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

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4.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表1-1 手术切口类别切口类别定义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Ⅲ类切口(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注:1.本指导原则均采用以上分类。而目前我国在病案首页中将手术切口分为Ⅰ、Ⅱ、Ⅲ类,其Ⅰ类与本指导原则中Ⅰ类同,Ⅱ类相当于本指导原则中Ⅱ、Ⅲ类,Ⅲ类相当于本指导原则中Ⅳ类。参考本指导原则时应注意两种分类的区别。 2.病案首页0 类系指体表无切口或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操作以及经皮腔镜操作,其预防用药参考附录3。(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1.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2.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5 3.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如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药物。 4.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5.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若术前发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的可能或者该机构MRSA 发生率高,可选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 6.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7.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见附录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四)给药方案 1.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 小时内或

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 小时开始给药。 2.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 2 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 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 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 小时。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 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随着放射介入和内镜诊疗等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国亟待规范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国际有关指南推荐和国内专家的意见,对部分常见特殊诊疗操作的预防用药提出了建议,见附录3: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表1-2)(一)基本原则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排出,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肾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如下:1.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严密监测肾功能情况。6 2.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较低的抗菌药物。 3.使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须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清除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二)抗菌药物的选用及给药方案调整根据抗菌药物体内过程特点及其肾毒性,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用于肾功能减退者,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

2.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肾功能减退者可应用,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调整给药方案。

3.肾毒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宜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

4.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应根据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对药物的清除情况调整给药方案。二、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表1-3)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及剂量调整需要考虑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程度,以及肝功能减退时该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由于药物在肝脏代谢过程复杂,不少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尚未完全阐明,根据现有资料,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如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二)药物主要由肝脏清除,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属于此类。(三)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伴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经肾、肝两途径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均属此种情况。(四)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氨基糖苷类、糖肽类抗菌药物等属此类。三、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下降,一旦罹患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一)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可导致药物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可按轻度肾功能减退减量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7 (二)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

菌作用的抗菌药物,无用药禁忌者可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具有肾、耳毒性,应尽可能避免应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药物应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慎用,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四、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新生儿期一些重要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此期间其生长发育随日龄增加而迅速变化,因此新生儿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一)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代谢酶的产生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等。确有应用指征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以使治疗安全有效。(二)新生儿期避免应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表1-4)。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应避免应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应避免应用。(三)新生儿期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四)新生儿的组织器官日益成熟,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动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五、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小儿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氨基糖苷类: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结果个体化给药。(二)糖肽类:该类药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三)四环素类: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 岁以下小儿。(四)喹诺酮类: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 岁以下未成年人。六、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一)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1.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利巴韦林,妊娠期禁用。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但在有明确应用指征,经权衡利弊,用药时患者的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也可在严密观察下慎用。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有条件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3.药物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8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按照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为A、B、C、D 及X 类,可供药物选用时参考(表1-5)。(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某些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含量低。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氯霉素可致乳儿骨髓抑制,磺胺甲噁唑等可致核黄疸和溶血性贫血,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表1-2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肾功能减退时的应用抗菌药物按原治疗剂量应用阿奇霉素头孢哌酮利福喷丁卡泊芬净替硝唑多西环素头孢曲松利福布汀米卡芬净乙胺嘧啶米诺环素莫西沙星利福昔明伏立康唑口服制剂克林霉素利奈唑胺伊曲康唑口服液氯霉素替加环素酮康唑萘夫西林轻、中度肾功能减退时按原治疗剂量,重度肾功能减退时减量应用红霉素美洛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1] 环丙沙星利福平克拉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 甲硝唑乙胺丁醇苯唑西林哌拉西林/他

唑巴坦[1] 达托霉素[1] 吡嗪酰胺氨苄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1] 氟康唑[1] 氟胞嘧啶[1] 阿莫西林轻、中、重度肾功能减退时均需减量应用青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唑肟亚胺培南磺胺甲噁唑羧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噻肟美罗培南甲氧苄啶替卡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厄他培南阿洛西林头孢孟多拉氧头孢氧氟沙星头孢噻吩头孢西丁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头孢他啶氨曲南加替沙星避免应用,确有指征应用时需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或按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庆大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2] 妥布霉素其他氨基糖苷类去甲万古霉素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液[2,3] 奈替米星替考拉宁伏立康唑静脉注射液[4] 阿米卡星多黏菌素 B 卡那霉素多黏菌素E 不宜应用四环素呋喃妥因萘啶酸注:[1]轻度肾功能减退时按原治疗量,只有严重肾功能减退者需减量。[2]该药有明显肾毒性,虽肾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但可加重肾损害。9 [3]非肾毒性药,因静脉制剂中赋形剂(环糊精)蓄积,当内生肌酐清除率(Ccr)<30ml/min 时避免应用或改口服。[4]非肾毒性药,因静脉制剂中赋形剂(环糊精)蓄积,当内生肌酐清除率(Ccr)<50ml/min 时避免应用或改口服。表1-3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肝功能减退时的应用抗菌药物按原治疗量应用青霉素G 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氧氟沙星米卡芬净头孢唑啉妥布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多黏菌素类诺氟沙星其他氨基糖苷类达托霉素[1] 利奈唑胺[1] 严重肝病时减量慎用哌拉西林头孢噻吩替加环素环丙沙星伊曲康唑阿洛西林头孢噻肟甲硝唑氟罗沙星伏立康唑[1] 美洛西林头孢曲松卡泊芬净[1] 羧苄西林头孢哌酮肝病时减量慎用红霉素培氟沙星异烟肼[2]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肝病时避免应用红霉素酯化物两性霉素B 磺胺药四环素氯霉素酮康唑咪康唑利福平注:[1]在严重肝功能不全者中的应用目前尚无资料。[2]活动性肝病时避免应用。表1-4 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氯霉素灰婴综合征肝酶不足,氯霉素与其结合减少,肾排泄功能差,使血游离氯霉素浓度升高磺胺药脑性核黄疸磺胺药替代胆红素与蛋白的结合位置喹诺酮类软骨损害(动物)不明四环素类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药物与钙络合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肾清除能力差,有遗传因素、药物浓度等个体差异大万古霉素肾、耳毒性同氨基糖苷类磺胺药及呋喃类溶血性贫血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10 表1-5 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FDA 分类抗微生物药A. 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B. 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青霉素类红霉素两性霉素B 甲硝唑扎那米韦头孢菌素类阿奇霉素特比萘芬呋喃妥因阿昔洛韦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林霉素利福布丁吡喹酮乏昔洛韦氨曲南磷霉素去羟肌苷美罗培南达托霉素奈非那韦厄他培南替比夫定替诺福韦 C. 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氟康唑SMZ/TMP 乙胺嘧啶金刚烷胺恩替卡韦氯霉素伊曲康唑替硝唑阿苯达唑金刚乙胺齐多夫定克拉霉素酮康唑氟喹诺酮类甲苯达唑奥塞米韦扎西他滨万古霉素泊沙康唑利奈唑胺氯喹更昔洛韦司他夫定特拉万星氟胞嘧啶利福平甲氟喹膦甲酸阿巴卡韦多黏菌素E 卡泊芬净利福昔明喷他脒西多福韦奈韦拉平阿尼芬净异烟肼伊维菌素拉米夫定地拉韦定米卡芬净吡嗪酰胺蒿甲醚/本芴醇阿德福韦茚地那韦卷曲霉素阿托伐醌氨苯砜氯胍 D. 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仍可能受益多氨基糖苷类伏立康唑四环素类替加环素X. 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益奎宁沙利度胺利巴韦林注:1.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权衡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可能的风险决定。A 类: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B 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C 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D 类: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X 类:禁用。 2.妊娠期患者接受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药、氟胞嘧啶

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3.下列药物未分类,注明为:夫西地酸无发生问题的报道,乙胺丁醇“安全”,氯法齐明/环丝氨酸“避免用”,乙硫异烟胺“不使用”。11 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1] 预防感染种类预防用药对象抗菌药物选择风湿热复发①风湿性心脏病儿童患者②经常发生链球菌咽峡炎或风湿热的儿童及成人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膜炎高危患者[2],在接受牙科或口腔操作前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青霉素过敏者用克林霉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时①托儿所、部队、学校中的密切接触者,②患者家庭中的儿童利福平(孕妇不用)环丙沙星(限成人)头孢曲松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①患者家庭中未经免疫接种的≤4 岁儿童②有发病者的幼托机构中≤2 岁未经免疫的儿童③幼托机构在60 天内发生2 例以上患者,且入托对象未接种疫苗时,应对入托对象和全部工作人员预防用药利福平(孕妇不用)脾切除后/功能无脾者菌血症①脾切除后儿童定期接种肺炎链球菌、B 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和四价脑膜炎奈瑟菌疫苗5 岁以下儿童:每日阿莫西林或青霉素V 口服,直到满5 岁5 岁以上儿童:每日青霉素口服,至少1 年②患镰状细胞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儿童(属于功能无脾)根据年龄定期接种上述疫苗5 岁以下儿童:每日青霉素V 口服,直到满5 岁 5 岁以上儿童:每日青霉素口服,有人建议至少用药至18 岁出现发热时可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呋辛青霉素过敏者可予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SMZ/TMP)或克拉霉素新生儿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眼炎每例新生儿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药水滴眼肺孢菌病①艾滋病患者CD4细胞计数<200/mm3者②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实体器官移植受者SMZ/TMP 百日咳主要为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的幼儿和年老体弱者红霉素新生儿B 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①孕妇有GBS 菌尿症②妊娠35~37 周阴道和肛拭培养筛查有GBS 寄殖③孕妇有以下情况之一者:<37 周早产;羊膜早破≥18 小时;围产期发热,体温38℃以上者;以往出生的新生儿有该菌感染史者青霉素G 氨苄西林青霉素过敏但发生过敏性休克危险性小者:头孢唑啉青霉素过敏,有发生过敏性休克危险性者:克林霉素或红霉素实验室相关感染实验室工作者不慎暴露于布鲁菌12 预防感染种类预防用药对象抗菌药物选择高危者(接触量多)多西环素+利福平低危者(接触量少)每周2 次血清试验,转阳时开始用药,方案同上妊娠妇女SMZ/TMP±利福平实验室工作者暴露于鼠疫耶尔森菌多西环素或SMZ/TMP 注:[1]疟疾、甲型流感、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或HIV 患者血或其他体液组织的职业暴露等寄生虫或病毒感染时亦有预防用药指征,未包括在本表内。[2]高危患者:进行任何损伤牙龈组织、牙周区域或口腔黏膜操作伴有以下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1)人工瓣膜;(2)既往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3)心脏移植术后发生的瓣膜病变;(4)先天性心脏疾病合并以下情况:未纠正的发绀型先心病(包括姑息分流术),通过导管或手术途径植入异物或装置的先心手术后的前6 个月,先心缺损修补术植入补片后仍有残留缺损及分流。13 附录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2] 手术名称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抗菌药物选择脑外科手术(清洁,无植入物)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脑外科手术(经鼻窦、鼻腔、口咽部手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5]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脑脊液分流术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脊髓手术I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眼科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或角膜移植、泪囊手术、眼穿通伤)Ⅰ、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局部应用妥布霉素或左氧氟沙星等头颈部手术(恶性肿瘤,不经口咽部黏膜)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头颈部手术(经口咽部黏膜)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

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5]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颌面外科(下颌骨折切开复位或内固定,面部整形术有移植物手术,正颌手术)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耳鼻喉科(复杂性鼻中隔鼻成形术,包括移植)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乳腺手术(乳腺癌、乳房成形术,有植入物如乳房重建术)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心血管手术(腹主动脉重建、下肢手术切口涉及腹股沟、任何血管手术植入人工假体或异物,心脏手术、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肝、胆系统及胰腺手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3]± [5]甲硝唑,或头霉素类胃、十二指肠、小肠手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头霉素类结肠、直肠、阑尾手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5]甲硝唑,或头霉素类,或头孢曲松± [5]甲硝唑14 经直肠前列腺活检Ⅱ革兰阴性杆菌氟喹诺酮类[4] 泌尿外科手术:进入泌尿道或经阴道的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或前列腺切除术、异体植入及取出,切开造口、支架的植入及取出)及经皮肾镜手术Ⅱ革兰阴性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氟喹诺酮类[4] 泌尿外科手术:涉及肠道的手术Ⅱ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氨基糖苷类+ 甲硝唑有假体植入的泌尿系统手术Ⅱ葡萄球菌属,革兰阴性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氨基糖苷类,或万古霉素经阴道或经腹腔子宫切除术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 组链球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经阴道手术加用甲硝唑)[3],或头霉素类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使用举宫器)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 组链球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5]甲硝唑,或头霉素类羊膜早破或剖宫产术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 组链球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5]甲硝唑人工流产-刮宫术引产术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链球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5]甲硝唑,或多西环素会阴撕裂修补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5]甲硝唑皮瓣转移术(游离或带蒂)或植皮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关节置换成形术、截骨、骨内固定术、腔隙植骨术、脊柱术(应用或不用植入物、内固定物)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外固定架植入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截肢术Ⅰ、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5]甲硝唑开放骨折内固定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5]甲硝唑注:[1]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特定指征时使用。[2]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Ⅱ或Ⅲ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素霉+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3]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15 附录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诊疗操作名称预防用药建议推荐药物血管(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及导管内溶栓术不推荐常规预防用药。对于7 天内再次行血管介入手术者、需要留置导管或导管鞘超过24 小时者,则应预防用药第一代头孢

菌素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高危患者建议使用1 次第一代头孢菌素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不推荐预防用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建议使用 1 次第一代头孢菌素心脏射频消融术建议使用1 次第一代头孢菌素血管畸形、动脉瘤、血管栓塞术通常不推荐,除非存在皮肤坏死第一代头孢菌素脾动脉、肾动脉栓塞术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4 小时第一代头孢菌素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4 小时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肾、肺或其他(除肝外)肿瘤化疗栓塞不推荐预防用药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不推荐预防用药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4 小时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菌素过敏患者可考虑氟喹诺酮类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4 小时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肿瘤的物理消融术(包括射频、微波和冷冻等)不推荐预防用药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及臭氧、激光消融术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建议使用 1 次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或支架植入术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霉素类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一般不推荐预防用药;如为感染高危切除(大面积切除,术中穿孔等)建议用药时间不超过24 小时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经皮内镜胃造瘘置管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4 小时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输尿管镜和膀胱镜检查,尿动术前尿液检查无菌者,通常不需预防氟喹诺酮类,或SMZ/TMP,16 诊疗操作名称预防用药建议推荐药物力学检查;震波碎石术用药。但对于高龄、免疫缺陷状态、存在解剖异常等高危因素者,可予预防用药或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苷类腹膜透析管植入术建议使用1 次第一代头孢菌素隧道式血管导管或药盒置入术不推荐预防用药淋巴管造影术建议使用1 次第一代头孢菌素注:1.操作前半小时静脉给药。 2.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用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3.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应严加限制。17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宗旨,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和遏制细菌耐药,安全、有效、经济地治疗患者。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制定符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制度应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责任,并将其作为医院评审、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的考核指标,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得到有效的行政支持。(一)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医疗机构应由医务、感染、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合作,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并明确管理工作的牵头单位。(二)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药学(尤其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与邻近医院合作,通过聘请兼职感染科医师、临床药师,共享微生物诊断平台等措施,弥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三)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医疗机构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品规数量。抗菌药物购用品种遴选应以“优化结构、确保临床合理需要”为目标,保证抗菌药物类别多元化,在同类产品中择优选择抗菌活性强、药动学特性好、不良反应少、性价比优、循证医学证据多和权威指南推荐的品种。同时应建立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定期评估、调整制度,及时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频发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临时采购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之外品种应有充分理由,并按相关制度和程序备案。(四)制订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根

据本《指导原则》,各临床科室应结合本地区、本医疗机构病原构成及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制定或选用适合本机构感染性疾病诊治与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并定期更新,科学引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应每月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项目包括:(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2)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使用疗程合理率;(3)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5)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18 送检率;(6)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抗菌药物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7)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8)其他反映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指标;(9)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2.医疗机构应按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技术方案,定期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本机构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信息。(六)信息化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信息化管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各类临床指南、监测数据等相关信息的发布。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的网络培训与考核。3.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管理。4.对处方者提供科学的实时更新的药品信息。 5.通过实施电子处方系统,整合患者病史、临床微生物检查报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药物处方信息和临床诊治指南等形成电子化抗菌药物处方系统,根据条件自动过滤出不合理使用的处方、医嘱;辅助药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处方、医嘱的审核,促进合理用药。 6.加强医嘱管理,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全过程控制。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时机和疗程等,做到抗菌药物处方开具和执行的动态监测。7.实现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等指标信息化手段实时统计、分析、评估和预警。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是抗菌药物管理的核心策略,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过度使用,降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延缓细菌耐药性上升趋势。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按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的分级原则,明确各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征,落实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2.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的制定由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疾病谱、细菌耐药性的差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时,应结合本地区实际状况,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上应有所区别。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的情况,根据省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19 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三)处方权限与临床应用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二级以上医院按年度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按专业技术职称授予医师相应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2.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

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按程序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应由医疗机构内部授权,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抗菌药物等相关专业临床药师担任。(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3)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①感染病情严重者;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③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使用时间限定在24 小时之内,其后需要补办审办手续并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手续。三、病原微生物检测(一)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医师应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微生物标本尤其无菌部位标本的送检率和标本合格率,重视临床微生物(科)室规范化建设,提高病原学诊断的能力、效率和准确性。促进目标治疗、减少经验治疗,以达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目的。符合质量管理标准的临床微生物(科)室,应具备以下条件:(1)检测项目涵盖细菌、真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寄生虫等;(2)配备相应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3)制定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规范;(4)正确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学检查、分离、培养、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先进技术,做好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和鉴定工作,及时报告结果并加以正确解释;(5)定期参加国家或省、市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微生物室间质控;(6)符合生物安全管理有关规定。(二)细菌耐药监测医疗机构、地区和全国性的细菌耐药监测有助于掌握临床重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抗感染经验治疗、耐药菌感染防控、新药开发以及抗菌药物的遴选提供依据。医疗机构的临床微生物(科)室应对本医疗机构常见病原微生物(重点为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在机构内定期公布监测数据并检测数据,定期报送地区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临床微生物(科)室应按照所在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设定重点监测耐药菌,定期向临床科室发布耐药警示信息,并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协作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抗菌药物临20 床应用管理工作组应根据本机构监测结果提出各类病原菌感染治疗的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建议,优化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影响抗菌药物过度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增长恶性循环的重要因素。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密切合作,制定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各类医院感染的预防制度,纠正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理念和医疗行为。通过加强全院控制感染的环节管理,如手卫生管理、加强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和耐药菌防控、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控制基础疾病、纠正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控制患者术中血糖水平、重视手术中患者保温等综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抗菌药物过度的预防应用。五、培训、评估和督查(一)加强各级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培训医疗机构应强化对医师、药师等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倡遵循本《指导原则》和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尤其联合应用的适应证,争取目标治疗,减少经验治疗,确保抗菌药物应用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对患者是适宜的。(二)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1.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及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医院和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2.重视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的专项点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组织感染、临床微生物、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点评小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设定点评目标,重点关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尤其是Ⅰ类切口手术)的预防用药以及重症医学科、感染科、血液科、外科、呼吸科等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三)反馈与干预根据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的突出问题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对责任人进行告知,对问题频发的责任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罚。 1.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根据处方点评结果,研究制定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等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予以落实。 2.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对存在问题的相关科室、个人进行重点监测以跟踪其改进情况,通过监测-反馈-干预-追踪模式,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持续改进。(四)加强监督检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定级、评审、评价的重要指标。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公布和诫勉谈话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向本行政区域进行社会公布,并报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使用量、使用率等情况进行监控,并予以公示。21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可分为:(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青霉素,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等。(3)广谱青霉素,包括: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适应证】 1.青霉素:青霉素适用于 A 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感染,包括血流感染、脑膜炎、肺炎、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等,也可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心内膜炎,以及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李斯特菌病、鼠咬热、梅毒、淋病、雅司、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奋森咽峡炎、放线菌病等。青霉素尚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某些操作或手术时,预防心内膜炎发生。普鲁卡因青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G 基本相同,供肌内注射,对敏感细菌的有效浓度可持续24 小时。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轻症感染。苄星青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G 相仿,为长效制剂,肌内注射120 万单位后血中低浓度可维持4 周。本药用于治疗A 组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及扁桃体炎,预防A 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本药亦可用于治疗梅毒。青霉素V 对酸稳定,可口服。抗菌作用较青霉素G 为差,适用于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轻症感染。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本类药物抗菌谱与青霉素G 相仿,但抗菌作用较差,对青霉素酶稳定;因产酶而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敏感,但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耐药。主要适用于产青霉素酶的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感染,如血流感染、心内膜炎、肺炎、脑膜炎、骨髓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肺炎链球菌、A 组溶血性链球菌或青霉素敏感葡萄球菌感染则不宜采用。3.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的抗菌谱较青霉素G 为广,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与青霉素G 相仿,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亦具抗菌活性。本类药物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血流感染、心内膜炎等。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李斯特菌感染的首选用药。哌拉西林、阿洛西林和美洛西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谱较氨苄西林为广,抗菌作用也较强。除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注意事项】1.对青霉素G 或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过敏者禁用本品。 2.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22 3.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4.青霉素可安全地应用于孕妇;少量本品可经乳汁排出,哺乳期妇女应用青霉素时应停止哺乳。 5.老年人肾功能呈轻度减退,本品主要经肾脏排出,故治疗老年患者感染时宜适当减量应用。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根据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目前分为四代。第一代头

孢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仅对少数革兰阴性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常用的注射剂有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口服制剂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和头孢羟氨苄等。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注射剂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口服制剂有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和头孢丙烯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除肠杆菌科细菌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亦具较强抗菌活性;注射品种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口服品种有头孢克肟和头孢泊肟酯等,口服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无作用。第四代头孢菌素常用者为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大致相仿,其中对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柠檬酸菌属等部分菌株作用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仿,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较第三代头孢菌素略强。【适应证】 1.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代表品种为头孢唑啉。主要适用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A 组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流感染,心内膜炎,骨、关节感染及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亦可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敏感株所致的尿路感染以及肺炎等。头孢唑啉常作为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口服制剂的抗菌作用较头孢唑啉为差,主要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轻症病例。2.第二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代表品种为头孢呋辛。主要用于治疗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等中的敏感株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骨关节感染和腹腔、盆腔感染。用于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时需与抗厌氧菌药合用。头孢呋辛也是常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物。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头孢丙烯等口服制剂,主要适用于上述感染中的轻症病例。 3.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品种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适用于敏感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如下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腹腔感染、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盆腔炎性疾病、骨关节感染、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治疗腹腔、盆腔感染时需与抗厌氧菌药(如甲硝唑)合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尚可用于 A 组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尚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各种感染。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轻、中度感染,也可用于经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23 剂治疗后的序贯治疗;但需注意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均不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和其它非发酵菌的感染。4.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和临床适应证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可用于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对其敏感的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沙雷菌属等细菌所致感染,亦可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经验治疗。所有头孢菌素类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肠球菌属抗菌作用均差,故不宜选用于治疗上述细菌所致感染。【注意事项】1.禁用于对任何一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有过敏史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2.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有否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的过敏史。有青霉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及其他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应谨慎使用本类药物。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过敏反应,须立即停药。如发生过敏性休克,须立即就地抢救并予以肾上腺素等相关治疗。3.本类药物多数主要经肾脏排泄,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适当调整剂量。中度以上肝功能减退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可能需要调整剂量。4.氨基糖苷类和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合用可能加重前者的肾毒性,应注意监测肾功能。5.头孢哌酮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合用维生素K 可预防出血;本药亦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72 小时内应戒酒或避免摄入含酒精饮料。头霉素类头霉素类品种包括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等。其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仿,但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抗菌作用较头孢菌素类强。头霉素类对大多数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稳定,但其治疗产ESBLs 的细菌所致感染的疗效未

经证实。【适应证】1.肺炎链球菌及其它链球菌属、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拟杆菌属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骨、关节感染,以及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2.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 3.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引起的腹腔感染。 4.大肠埃希菌、淋病奈瑟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以及B 组链球菌所致的盆腔感染,疑有沙眼衣原体感染者应合用抗衣原体药。 5.也可用于胃肠道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经腹腔子宫切除或剖宫产等手术前的预防用药。【注意事项】1.禁用于对头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有过敏史者。2.有青霉素类过敏史患者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充分权衡利弊后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如以往曾24 发生青霉素休克的患者,则不宜再选用本品。3.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特别是结肠炎患者应慎用本品。4.不推荐头孢西丁用于<3 月的婴儿。5.使用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发生戒酒硫样反应。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品种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脆弱拟杆菌、梭杆菌属等厌氧菌具良好抗菌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拟杆菌属等厌氧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不动杆菌属具有抗菌活性。头孢哌酮/ 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亦具抗菌活性。【适应证】1.本类药物适用于因产β-内酰胺酶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细菌感染,但不推荐用于对复方制剂中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感染和非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感染。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制剂适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所致鼻窦炎、中耳炎和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所致的尿路、生殖系统感染;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所致皮肤及软组织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注射剂除上述适应证的较重病例外,还可用于上述细菌所致腹腔感染,血流感染和骨、关节感染。3.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株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血流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和骨、关节感染。 4.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尚可用于不动杆菌属所致感染。5.舒巴坦可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属所致感染。【注意事项】1.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前必须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或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禁用。对以上复合制剂中任一成分过敏者亦禁用该复合制剂。2.有头孢菌素类或舒巴坦过敏史者禁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有青霉素类过敏史的患者确有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指征时,必须在严密观察下慎用,但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不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3.应用本类药物时如发生过敏反应,须立即停药;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就地抢救,并给予25 吸氧及注射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 4.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剂量。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分为具有抗非发酵菌和不具有抗非发酵菌两组,前者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西司他丁具有抑制亚胺培南在肾内被水解作用)、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倍他米隆具有减少帕尼培南在肾内蓄积中毒作用)、比阿培南和多立培南;后者为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等对各种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多数厌氧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但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抗菌作用差。厄他培南与其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两个重要差异:血半衰期较长,可一天一

次给药;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抗菌作用差。近年来非发酵菌尤其是不动杆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迅速上升,肠杆菌科细菌中亦出现部分碳青霉烯类耐药,严重威胁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必须合理应用这类抗菌药物,加强对耐药菌传播的防控。【适应证】1.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柠檬酸菌属、粘质沙雷菌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细菌所致血流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等;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时,需注意在疗程中某些菌株可出现耐药。厄他培南尚被批准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2.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 3.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 4.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则除上述适应证外,尚可用于年龄在 3 个月以上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注意事项】1.禁用于对本类药物及其配伍成分过敏的患者。

2.本类药物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更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3.本类药物所致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多发生在原本患有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肾功能减退患者未减量用药者,因此在上述基础疾病患者应慎用本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不宜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有指征可应用美罗培南或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时,仍需严密观察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

4.肾功能不全者及老年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时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用药。

5.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丙戊酸或双丙戊酸联合应用,可能导致后两者血药浓度低于治疗浓度,增加癫痫发作风险,因此不推荐本品与丙戊酸或双丙戊酸联合应用。26 青霉烯类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目前临床应用仅有口服品种法罗培南。法罗培南对链球菌属、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等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对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差,对拟杆菌属等厌氧菌亦有良好抗菌活性。法罗培南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等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适应证】适用于敏感链球菌属、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所致的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支急性细菌性感染加重、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单纯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注意事项】禁用于对青霉烯类药物过敏者。单环β-内酰胺类单环β-内酰胺类对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对需氧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无抗菌活性。该类药物具有肾毒性低、免疫原性弱以及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交叉过敏少等特点。现有品种为氨曲南。【适应证】适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菌所致尿路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用于治疗腹腔和盆腔感染时需与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合用,用于病原菌未查明患者的经验治疗时宜联合抗革兰阳性菌药物。本品尚可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产金属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感染,但应注意细菌可能同时产水解氨曲南的β-内酰胺酶。可用于替代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肾功能损害患者的需氧革兰阴性菌感染;并可在密切观察情况下用于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过敏的患者。【注意事项】禁用于对氨曲南过敏的患者。氧头孢烯类氧头孢烯类对肠杆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链球菌属、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较弱。现有品种为拉氧头孢和氟氧头孢。【适应证】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血流感染、细菌性脑膜炎、下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和尿路感染。拉氧头孢有N-甲基四氮唑侧链,可导致凝血酶原缺乏、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而引起出血,并可出现戒酒硫样反应,很大程度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氟氧头孢无N-甲基四氮唑侧链,未发现致凝血27 功能障碍和戒酒硫样反应。【注意事项】本类药物禁用于对氧头孢烯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慎用。应用拉氧头孢期间应每日补充维生素K 以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并应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1 周内禁酒。氨基糖苷类临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主要有:(1)对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但对铜绿假单

胞菌无作用者,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其中链霉素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作用差,但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作用。(2)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属亦有良好作用者,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小诺米星、依替米星。(3)抗菌谱与卡那霉素相似,由于毒性较大,现仅供口服或局部应用者有新霉素与巴龙霉素,后者对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有较好作用。此外尚有大观霉素,用于单纯性淋病的治疗。所有氨基糖苷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A 组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均差。本类药物为浓度依赖性杀菌剂。【适应证】 1.中、重度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2.中、重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此类感染常需与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内酰胺类或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3.治疗严重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或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联合用药之一(非首选)。 4.链霉素或庆大霉素亦可用于土拉菌病、鼠疫及布鲁菌病,后者的治疗需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5.链霉素、阿米卡星和卡那霉素可用于结核病联合疗法。6.口服新霉素可用于结肠手术前准备,或局部用药。7.巴龙霉素可用于肠道隐孢子虫病。8.大观霉素仅适用于单纯性淋病。【注意事项】1.对氨基糖苷类过敏的患者禁用。 2.氨基糖苷类的任何品种均具肾毒性、耳毒性(耳蜗、前庭)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因此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尿常规、血尿素氮、血肌酐),严密观察患者听力及前庭功能,注意观察神经肌肉阻滞症状。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先兆时,须及时停药。需注意局部用药时亦有可能发生上述不良反应。3.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社区获得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A 组溶血性链球菌抗菌作用差,又有明显的耳、肾毒性,因此对门急诊中常见的上、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不宜选用本类药物治疗。由于其耳、肾毒性反应,本类药物也不宜用于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初发病例的28 治疗。 4.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时,需根据其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给药,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5.新生儿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案。婴幼儿、老年患者应慎用该类药物,如确有应用指征,有条件亦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6.妊娠期患者应避免使用。哺乳期患者应避免使用或用药期间停止哺乳。7.本类药物不宜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耳毒性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或强利尿剂同用。与注射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合用时可能增加肾毒性。8.本类药物不可用于眼内或结膜下给药,因可能引起黄斑坏死。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包括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及半合成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和米诺环素。四环素类具广谱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具有抗菌活性,且对布鲁菌属具有良好抗菌活性。【适应证】1.四环素类作为首选或可选药物用于下列疾病的治疗:(1)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洛矶山热、恙虫病、柯氏立克次体肺炎和Q 热;(2)支原体感染如支原体肺炎、解脲脲原体所致的尿道炎等;(3)衣原体属感染,包括肺炎衣原体肺炎、鹦鹉热、性病淋巴肉芽肿、宫颈炎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等;(4)回归热螺旋体所致的回归热;(5)布鲁菌病(需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6)霍乱;(7)土拉弗朗西斯杆菌所致的兔热病;(8)鼠疫耶尔森菌所致的鼠疫。2.四环素类亦可用于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过敏患者的破伤风、气性坏疽、雅司、梅毒、淋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3.也可用于炎症反应显著的痤疮治疗。 4.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的耐药性高,治疗困难,米诺环素可作为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联合用药之一。【注意事项】 1.禁用于对四环素类过敏的患者。2.牙齿发育期患者(胚胎期至8岁)使用四环素类可产生牙齿着色及牙釉质发育不良,故妊娠期和8岁以下患者不可使用该类药物。3.哺乳期患者应避免应用或用药期间暂停哺乳。 4.四环素类可加重氮质血症,已有肾功能损害者应避免应用四环素,但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仍可谨慎应用。5.四环素类可致肝损害,肝病患者不宜应用,确有指征使用者减少剂量。29 甘氨酰环素类替加环素为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替加环素对葡萄球菌属(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药株)、糖肽类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链球菌属具高度抗菌活性。棒状杆菌、乳酸杆菌、明串珠菌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其它革兰阳性菌也对替加环素敏感。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具抗菌活性,但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属对其耐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动杆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对于拟杆菌属、产气荚膜梭菌以及微小消化链球菌等厌氧菌有较好作用。对支原体属、快速生长分枝杆菌亦具良好抗菌活性。【适应证】本品适用于18 岁以上患者由敏感菌所致各类感染的治疗。1.肠杆菌科细菌、粪肠球菌(仅限于万古霉素敏感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咽颊炎链球菌族、拟杆菌属、产气荚膜梭菌和微小消化链球菌等所致复杂性腹腔感染。 2.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仅限于万古霉素敏感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B 组链球菌、咽颊炎链球菌族、A 组溶血性链球菌以及脆弱拟杆菌所致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3.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包括合并菌血症者)、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阴性株)以及嗜肺军团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注意事项】1.对替加环素过敏者禁用,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过敏的患者慎用。 2.轻至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替加环素,必须使用时首剂剂量不变,维持剂量减半,并密切监测肝功能。3.使用替加环素后怀疑引发胰腺炎者应停药。 4.本品属美国FDA 妊娠期用药 D 类,孕妇患者避免应用。 5.18 岁以下患者不推荐使用本品。 6.替加环素能轻度降低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可能使华法林血药浓度增高,导致口服避孕药作用降低。氯霉素近年来由于常见病原菌对氯霉素的耐药性增加及其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氯霉素在国内外的应用普遍减少。但氯霉素具良好组织体液穿透性,易透过血-脑、血-眼屏障,并对伤寒沙门菌、立克次体等细胞内病原菌有效,仍有一定临床应用指征。【适应证】1.细菌性脑膜炎和脑脓肿:氯霉素可用于氨苄西林耐药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及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脑膜炎。青霉素与氯霉素合用可用于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耳源性脑脓肿。 2.伤寒:成人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治疗以氟喹诺酮类为首选,氯霉素仍可用于敏感伤寒沙门菌所30 致伤寒的治疗。 3.厌氧菌感染:氯霉素对脆弱拟杆菌具较强抗菌活性,可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于需氧菌与厌氧菌所致的腹腔和盆腔感染。4.其他:氯霉素对Q 热等立克次体感染的疗效与四环素相仿。【注意事项】1.对氯霉素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本药。2.用药期间定期监测周围血象,如外周血细胞显著降低,应及时停药,并作相应处理。避免长疗程用药。3.禁止与其他骨髓抑制药物合用。4.妊娠期患者避免应用。哺乳期患者避免应用或用药期间暂停哺乳。5.早产儿、新生儿应用本药后可发生“灰婴综合征”,应避免使用氯霉素。婴幼儿患者必须应用本药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6.肝功能减退患者避免应用本药。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柱晶白霉素等沿用大环内酯类和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新大环内酯类。该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及衣原体等具抗菌活性。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等的抗微生物活性增强、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给药剂量减小、不良反应亦较少、临床适应证有所扩大。【适应证】1.红霉素(含琥乙红霉素、依托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等沿用大环内酯类(1)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用于以下感染:①A 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敏感株所致的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及轻、中度肺炎;②敏感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猩红热及蜂窝织炎;③白喉及白喉带菌者;④气性坏疽;⑤梅毒、李斯特菌病;⑥心脏病及风湿热患者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风湿热。(2)军团菌病。(3)衣原体属、支原体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4)其他:口腔感染、空肠弯曲菌肠炎、百日咳等。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及交沙霉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所致呼吸道、皮肤及软组织、眼耳鼻喉及口腔等感

染的轻症患者。 2.新大环内酯类:除上述适应证外,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尚可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所致的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于鸟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的治疗及预防。克拉霉素与其他药物联合,可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注意事项】31 1.禁用于对红霉素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过敏的患者。2.红霉素及克拉霉素禁止与特非那丁合用,以免引起心脏不良反应。 3.肝功能损害患者如有指征应用时,需适当减量并定期复查肝功能。4.肝病患者和妊娠期患者不宜应用红霉素酯化物。5.妊娠期患者有明确指征用克拉霉素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采用。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

6.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使用时必须首先以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药物浓度不宜超过0.1%~0.5%,缓慢静脉滴注。林可酰胺类林可酰胺类有林可霉素及克林霉素,克林霉素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林可霉素,临床使用克林霉素明显多于林可霉素。该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具良好抗菌活性,目前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对其耐药性高。【适应证】克林霉素及林可霉素适用于敏感厌氧菌及需氧菌(肺炎链球菌、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的下列感染:①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脓胸及肺脓肿;②皮肤及软组织感染;③ 妇产科感染如子宫内膜炎、非淋球菌性卵巢—输卵管脓肿、盆腔炎、阴道侧切术后感染;④腹腔感染如腹膜炎、腹腔脓肿,妇产科及腹腔感染需同时与抗需氧革兰阴性菌药物联合应用;⑤静脉制剂可用于上述感染中的较重症患者,也可用于血流感染及骨髓炎。【注意事项】1.禁用于对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过敏患者。2.使用本类药物时,应注意抗生素相关腹泻和假膜性肠炎的发生,如有可疑应及时停药。 3.本类药物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应避免与其他神经肌肉阻滞剂合用。 4.前列腺增生老年男性患者使用剂量较大时,偶可出现尿潴留。5.不推荐用于新生儿。6.妊娠期患者确有指征时慎用。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

7.肝功能损害患者尽量避免使用该类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宜减量应用。

8.肾功能损害患者,林可霉素需减量;严重肾功能损害时,克林霉素也需调整剂量。

9.静脉制剂应缓慢滴注,不可静脉推注。利福霉素类利福霉素类有利福平、利福霉素SV、利福喷汀及利福布汀。该类药物抗菌谱广,对分枝杆菌属、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不典型病原体有效。【适应证】1.结核病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利福平与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是各型肺结核短32 程疗法的基石。利福喷汀也可替代利福平作为联合用药之一。利福布汀可用于合并HIV 患者的抗分枝杆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2.麻风:利福平为麻风联合化疗中的主要药物之一。3.预防用药:利福平可用于脑膜炎奈瑟菌咽部慢性带菌者或与该菌所致脑膜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预防用药;但不宜用于治疗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因细菌可能迅速产生耐药性。4.其他:在个别情况下对MRSA、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所致的严重感染,可以考虑采用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治疗。【注意事项】1.禁用于对本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和曾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2.妊娠3个月内患者应避免用利福平,妊娠3个月以上的患者有明确指征使用利福平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采用。3.肝功能不全、胆管梗阻、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应用利福平时应适当减量。 4.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糖肽类糖肽类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所有的糖肽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有活性,包括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JK 棒状杆菌、肠球菌属、李斯特菌属、链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等。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及抗菌谱与万古霉素相仿。本类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杀菌剂,但其PK/PD 评价参数为AUC/MIC。目前国内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等糖肽类的耐药率<5%,尚无对万古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的报道。【适应证】1.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包括MRSA 或MRCNS、氨苄西林耐药肠球菌属及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也可用于对青霉素类过敏患者的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替考拉宁不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粒细胞缺乏症并高度怀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 3.万古霉素尚可用于脑膜炎败血黄杆菌感染治疗。 4.口服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可用于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动学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考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 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A.20% B.30% C.40% D.50% 2、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3、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4、预防用抗菌药物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A.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D.以上都是 5、二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种。 A. 40 B. 35 C. 50 D. 60 6、具有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A. 初级 B. 中级 C. 高级 D. 初中高均可 7、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天用量。 A. 1天 B. 2天 C. 4天 D. 7天 8、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A. 2次 B. 4次 C. 5次 D. 3次 9、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A. 头孢唑啉 B . 庆大霉素 C .青霉素G D. 甲硝唑 1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不超过 A.20% B.40% C.60% D.80% 11、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包括 A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 . 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 .合并病毒感染者 D. 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12、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A .24h B . 48h C .72~96h D. 96h 13、清洁手术的下列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 A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 .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容易造成严重后果者

2015年四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估报告

2015年四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估报告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 38号)、师卫发[2011]37号文《关于做好兵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及《***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规定》的要求,药剂科对2015年四季度出院患者及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价,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不符合规定,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改善。现将具体情况汇总如下: 一、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

四季度采购抗菌药物目录的品种数为35种,实际使用33种,不同规格及剂型共48种,将莫西沙星纳入采购目录,本季度临时采购利奈唑胺注射液1人次,符合卫生部的规定(35)种。明细如下: 抗菌药物使用排名表(数量)

二、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 根据《***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规定(第五次修订)》中的抗菌药物分级表,头孢呋辛钠的大面积使用,耐药率明显升高,这值得警惕。其次克林霉素耐药率明显,已不适应预防用药,如β内酰胺类过敏,药物选择困难,应适当增加糖肽类品种遴选。 抗菌药物使用排名表(DDDS) 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四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达到国家标准(<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值)为39,达到国家标准(<40)。四季度抗菌药物的控制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长缩短,内科无适应症用药及治疗剂量偏大和时间偏长现象有所改善,导致四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规定。

四、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三季度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5%,达到卫生部规定要求(不超过30%),四季度控制得尤佳。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2小时,符合卫生部规定标准(24小时)。介入手术使用率为0,控制较好。根据分析我院控制骨科大手术例数较多,平均用药时间出现延长,为以后工作的重点。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试题

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试题 2015、10、11 一、填空题:(在括号里填入正确答案)共40分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2、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 4、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5、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6、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动学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7、抗菌药物品种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治疗者可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页脚内容1

8、预防用药的目的是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 9、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72-96小时)。 10、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过度延长用药时间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结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二、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共30分 1、治疗重症感染(如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2、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3、给药途径: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选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品种,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4、接受注射用药的感染患者经初始注射治疗病情好转并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用药。(√) 5、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6、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无用药禁忌者可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7、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老人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B---胺类的大多数品种)时,可按轻度肾功能减退减量给药。(√) 页脚内容2

解读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2015年8月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器材局联合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以下简称新版《指导原则》。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以下简称旧版《指导原则》同时废止。新版《指导原则》同旧版《指导原则》一样分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4部分内容,变化主要在第一、二部分。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在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方面,新版《指导原则》中经验治疗从旧版第二条中单独分离出来,并增加“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治疗方案上,新版《指导原则》变化主要为①提出品种选择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②给药途径中,增加了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并列出了可先给予注射给药的6种情况;③给药次数中,删除了旧版中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的“重症感染者例外”这个注释;词汇“消除半衰期短者”被“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替代。详见表1。 表1 新旧《指导原则》在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的区别项目新版《指导原则》旧版《指导原则》 使用抗菌药物指 征新增“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 诊断为细菌感染方有指征应用抗 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 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 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 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 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015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部分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 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1-1 手术切口类别 切口类别定义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 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Ⅲ类切口(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 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 心脏按压者 Ⅳ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注:1.本指导原则均采用以上分类。而目前我国在病案首页中将手术切口分为Ⅰ、Ⅱ、Ⅲ类,其Ⅰ类与本指导原则中Ⅰ类同,Ⅱ类相当于本指导原则中Ⅱ、Ⅲ类,Ⅲ类相当于本指导原则中Ⅳ类。参考本指导原则时应注意两种分类的区别。 2.病案首页0类系指体表无切口或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操作以及经皮腔镜操作,其预防用药参考附录3。 (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1. 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2. 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

2015年抗菌药物试卷

阿拉善盟中心医院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考试试卷(2015年度) 姓名:科室:职称: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A.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 以上都不是 2、清洁手术,仅在下列哪些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 C异物植入手术 D以上都是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围手术期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可选() A. 克林霉素 B. 氨曲南 C. 环丙沙星 D. 阿奇霉素 4、围手术期给药时,当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 A. 克林霉素 B. 氨曲南 C. 环丙沙星 D. 阿奇霉素 5、头孢呋辛预防性使用时常用的单次使用剂量为:( ) A. 0.5g B.1g C. 1.5g D. 2g 6、根据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阑尾手术预防用药宜选用的抗菌药物为(): A. 第二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B. 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C. 两者均不是 D. 两者均是 7、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A. 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8、根据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乳腺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如有高危因素确需使用时宜选:() A. 氟喹诺酮类 B. 一代头孢菌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二代头孢菌素类

9、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症:( ) A. 昏迷 B. 中毒 C. 上呼吸道感染 D. 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10、根据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围手术期妇科手术宜选用的药物为() A. 第一代头孢菌素 B. 第二代头孢菌素 C. 头孢噻肟 D. 以上均是 11、根据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以下 A. 40DDDs B . 50DDDs C. 60DDDs D. 70DDDs 12、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规定:应严格控制()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A. 头孢菌素类 B. 氨基糖苷类 C. 氟喹诺酮类 D. 大环内酯类 13、根据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一般骨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宜选() A. 一代头孢菌素类 B. 氨基糖苷类 C. 氟喹诺酮类 D. 二代头孢菌素类 14、甲状腺手术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如需用药应选() A. 一代头孢菌素类 B. 氨基糖苷类 C. 氟喹诺酮类 D. 硝基咪唑类 15、根据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肝胆系统手术有反复感染史者围术期预防用药可选:() A. 头孢曲松 B. 头孢哌酮 C. 头孢哌酮/舒巴坦 D. 以上均是 16、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规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以下哪种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A.人工心脏瓣膜置换 B.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C .开颅手术 D. 心脏大血管手术 17、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 A. 头孢拉定 B. 头孢唑啉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8、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的要求,当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时应:() A.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B.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C.慎重经验用药 D.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19、结、直肠手术预防用药宜选用的抗菌药:() A.头孢曲松,可加用甲硝唑 B. 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试题及答案)

2017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 ? A.抗击耐药:今天行动,明天有效 ? B.克服耐药:今天不行动,明天无药物 ? C.抗击耐药: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 D.控制耐药:今天耐药,明天无药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以下关于血培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热时采血进行培养 ? B.即时送检 ? C.每次采血量至少10-15ml ? D.应双瓶双抽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以下药物属于广谱青霉素的是() ? A.苯唑西林

? B.阿莫西林 ? C.氟氯西林 ? D.美西林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是()? A.细菌靶位变异 ? B.产生β-内酰胺酶 ? C.膜通透性改变 ? D.细菌对抗菌药物主动外排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不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有() ? A.头孢氨苄 ? B.阿莫西林 ? C.庆大霉素 ? D.红霉素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按照PK/PD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T>MIC需要超过70%,喹诺酮类AUC0-24/MIC必须高于125,氨基糖苷类Cmax/MIC最好在10以上 ? B.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T>MIC需要超过40%,喹诺酮类AUC0-24/MIC必须高于225,氨基糖苷类Cmax/MIC最好在10以上 ? C.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T>MIC需要超过40%,喹诺酮类AUC0-24/MIC必须高于125,氨基糖苷类Cmax/MIC最好在10以上 ? D.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T>MIC需要超过40%,喹诺酮类AUC0-24/MIC必须高于125,氨基糖苷类Cmax/MIC最好在5以上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以下不是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药效学结果的是() ? A.相加 ? B.协同 ? C.重叠 ? D.无关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以下哪类细菌无抗菌作用() ? A.肺炎链球菌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趋势讲解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分析报告 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安排,对照等级医院复审条款细则要求,医院加强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通过一直以来的管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达到要求,虽略有波动,但总体使用基本合理,无严重不合理用药现象。现将医院开展等级评审工作以来抗菌药物的管理情况作以总结自评。 、2014年****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统计数据 1

抗菌药物使用前十名(DDDs) 抗菌药物使用排名表(DDDS)时间:2014 年12 月01 日00:00:00 至2015 年11 月30 日23:59:59 、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各项指标变化趋势图 1、抗菌药物品种变化 抗苗多芍沟酉己务占吾不中遼 2

我院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符合抗菌药物管理办法 之规定。 实现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 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1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 药物口服剂型5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2个品种。我院能够将抗菌药物采购目录要向核发其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2015年清退2种药物(磷霉素和头孢氨苄),增加了2两个品种(莫西沙星和美罗培南)。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每有增加。 我院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没有超过5例次。仅 采购利奈唑胺注射液1次。 1抗菌药物品种数和门急诊儿科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变化趋势图 3

2015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考核试题科室: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4分,总计60分) 1、诊断为(a )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A.细菌 B.病毒 C.寄生虫 D.以上都对 2、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正确的给药时间为(b ) A.手术开始前24小时 B.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C.手术开始后2小时 D.术后2小时 3、可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情况是:手术时间超过(b),手术中出血量超过() A.2小时,1000毫升 B. 3小时,1500毫升 C. 3小时,1000毫升 D. 2小时,1500毫升 4、外科手术总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a ) A.24小时 B.48小时 C.72小时 D.用至患者出院 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a ) A.20% B.30% C.40% D.70% 6、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b ) A.30% B.40% C.60% D.70% 7、(c )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由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或医嘱 A.非限制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特殊使用级 D.经验

使用 8、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a )使用 A.门诊 B.住院处 C.专科医院 D.以上都是 9、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首选的抗菌药物是(b) A.头孢氨苄 B.青霉素 C.罗红霉素 D.头孢克洛 10、属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是(c )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 C.喹诺酮类 D.伊曲康唑 11、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证不包括( c ) A.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合并病毒感染者 D.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12、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是(b ) A.氨基糖苷类 B.头孢菌素类 C.喹诺酮类 D.两性霉素B 13、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c )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A.24h B.48h C.72-96h D.96h 14、医师出现的以下情形,医疗机构应取消其处方权不包括(a) A.抗药物考核合格的 B.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 C.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考试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年版》培训试卷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20*2=40 1、根据患者的、、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 诊断为、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应根据试验的结果而定。 3、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应尽可能选择、、、的抗菌药物。 4、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分钟至小时, 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小时。 5、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种。 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目的主要是。 7、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二、单项选择题(14*3=42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 、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 3项 2、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A. 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3、下列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A 、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 、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4、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 A. 是否存在感染 B. 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 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 以上都对 5、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A 、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口服不吸收药物可以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 B.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根据 PK /PD 特点,等时分次给药 C. 所有青霉素类、头胞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抗菌作用 D. 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 应考虑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7、接受清洁 -污染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预防用时间应为:( A. 12-24小时 B. 24-48小时 C. 48-72小时 D. 2小时以上 8、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 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A.24h B.48h C.72~96h D.96h 9、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A 、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 、抗菌药合理使用的管理有尽有 D、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试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培训试题 科别姓名考试时间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A. 氟喹诺酮类 B. 氨基糖苷类 C. β—内酰胺类 D. 氯霉素类 2.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类抗生素。 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 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4.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 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5.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6.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A. 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7.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A. 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8.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A.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 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C.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D. 以上都是 9.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A.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 以上都不是 10.下列可一天一次给药的抗菌药物是() A. 头孢曲松 B. 厄他培南 C. 左氧氟沙星 D. 以上都是 二.判断题(20分) 1.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3.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3 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 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4.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中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的要求,是I类切口手术前0.5—2小时给药率达100%。()

2015年抗菌药物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5年抗菌药物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 分) 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物是,最安全的品种是()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怜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2、引起医院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D支原体 3、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尿路感染 B.术后伤口感染 C.肺部感染 D.皮肤感染 4、万古霉素对以下哪些微生物敏感()。 A、葡萄球菌、链球菌 B、支原体、衣原体 C、军团菌、螺旋体

D、真菌、病毒 5、以下属于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的是()。 A、妥布霉素 B、环丙沙星 C、替卡西林 D、万古霉素 6、喹诺酮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A、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和光毒性 B、骨关节损害和跟腱炎 C、心脏的损害和肝毒性 D、以上皆是 7 、对绿脓杆菌有效的头孢菌素是()。 A、头孢唑啉 B、头孢他啶 C、头孢氨苄 D、头孢拉定 8、在头孢菌素中,抗阳性菌活性最强的是() A、第一代头孢菌素 B、第二代头孢菌素 C、第三代头孢菌素

D、第四代头孢菌素 9、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的正常代谢。 A、氽碱 B、胰岛素 C、血钠 D、血钾 10、对于(),红霉素可作为首选药。 A、流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 C、大肠埃希菌、志贺菌 D、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 11、诺氟沙星的禁忌证包括() A、对喹诺酮类药过敏者 B、糖尿病患者 C、18 岁以下患者 D、以上都是 12、妊娠期可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A、庆大霉素 B、环丙沙星 C、克拉霉素D哌拉西林 13、对产生超广谱(3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抗生

2015年抗菌药物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5年抗菌药物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 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物是,最安全的品种是( )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 B -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2、 引起医院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 )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 支原体 3、 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 )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尿路感染 B.术后伤口感染 C.肺部感染 D.皮肤感染 4、 万古霉素对以下哪些微生物敏感 ( )。 A 、葡萄球菌、链球菌 B 、支原体、衣原体 真菌、病毒 5、 以下属于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的是 ( )。 A 、妥布霉素 B 、环丙沙星 C 、替卡西林 6、 喹诺酮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 A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和光毒性 C 、心脏的损害和肝毒性 7、 对绿脓杆菌有效的头孢菌素是 ( )。 A 、头抱唑啉 B 、头抱他啶 C 、头抱氨苄 8、 在头孢菌素中,抗阳性菌活性最强的是 ( )。 A 、第一代头抱菌素 B 、第二代头抱菌素 C 、第三代头抱菌素 D 、第四 代头抱菌素 9、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 )的正常代谢。 A 、茶碱 B 、胰岛素 C 、血钠 D 、血钾 10、 对于( ),红霉素可作为首选药。 A 、流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 C 、大肠埃希菌、志贺菌 D 、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 11、 诺氟沙星的禁忌证包括( ) A 、对喹诺酮类药过敏者 B 、糖尿病患者 C 、18岁以下患者 D 、以 上都是 12、 妊娠期可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A 、庆大霉素 B 、环丙沙星 C 、克拉霉素 D 哌拉西林 13、 对产生超广谱B-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抗生素。 () 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14、 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 ) A 氯霉素 B 庆大霉素 C 红霉素酯化物 D 利福平 15、 男性, 40 岁,嗜酒,因胆囊炎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恰朋友来探望,小酌 后有明显的恶心、 呕吐、面部潮红, 头痛,血压降低,这种现象和那种药物有关: () A 四环素 B 氨苄西林 C 青霉素 D 头抱孟多 二、填空题(每题 2分,共 20分) 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 ( )。 2、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 C 、军团菌、螺旋体 D 、 D 、万古霉素 B 、骨关节损害和跟腱炎 D 、以上皆是 D 、头抱拉定

2015版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一)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 (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 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三)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 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见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此外,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持续时间超过7 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多复杂因素,其预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一)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1-1手术切口类别

2015年抗菌药物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5年抗菌药物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物是,最安全的品种是()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2、引起医院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D支原体 3、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尿路感染 B.术后伤口感染 C.肺部感染 D.皮肤感染 4、万古霉素对以下哪些微生物敏感( )。 A、葡萄球菌、链球菌 B、支原体、衣原体 C、军团菌、螺旋体 D、真菌、病毒 5、以下属于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的是( )。 A、妥布霉素 B、环丙沙星 C、替卡西林 D、万古霉素 6、喹诺酮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A、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和光毒性 B、骨关节损害和跟腱炎 C、心脏的损害和肝毒性 D、以上皆是 7、对绿脓杆菌有效的头孢菌素是( )。 A、头孢唑啉 B、头孢他啶 C、头孢氨苄 D、头孢拉定 8、在头孢菌素中,抗阳性菌活性最强的是( )。 A、第一代头孢菌素 B、第二代头孢菌素 C、第三代头孢菌素 D、第四代头孢菌素 9、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的正常代谢。 A、茶碱 B、胰岛素 C、血钠 D、血钾 10、对于(),红霉素可作为首选药。 A、流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 C、大肠埃希菌、志贺菌 D、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 11、诺氟沙星的禁忌证包括() A、对喹诺酮类药过敏者 B、糖尿病患者 C、18岁以下患者 D、以上都是 12、妊娠期可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A、庆大霉素 B、环丙沙星 C、克拉霉素D哌拉西林 13、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抗生素。() 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14、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 A氯霉素B庆大霉素C红霉素酯化物D利福平 15、男性,40岁,嗜酒,因胆囊炎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恰朋友来探望,小酌后有明显的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头痛,血压降低,这种现象和那种药物有关:() A四环素B氨苄西林C青霉素D头孢孟多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培训试题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 版)》培训试题 科别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20 分) 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C ): A. 氟喹诺酮类 B. 氨基糖苷类 C. β—内酰胺类 D. 氯霉素类 2.对产生超广谱 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 治疗 时宜首选( A )类 抗生素 。 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3.引起 医院 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B ): A. 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4.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 C )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 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5.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 合理 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 合理 使用 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D ): 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6.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D ) A. 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放性 骨折 清创内固定术 7.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 MRSA )的治疗应选用( D ): A. 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8.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 (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 )的是( D ) A.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 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C.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D. 以上都是 9.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 A )。 A.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 以上都不是 10. 下列可一天一次给药的抗菌药物是( D )。 A. 头孢曲松 B. 厄他培南 C. 左氧氟沙星 D. 以上都是 二.判断题( 20 分) 1.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word版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附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 年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 组长: 钟南山 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

目录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5) 附录1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11) 附录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 (13) 附录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 (15)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7)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8) 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19) 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0) 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20)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青霉素类 (21) 头孢菌素类 (22) 头霉素类 (2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 碳青霉烯类 (25) 青霉烯类 (26) 单环β-内酰胺类 (26) 氧头孢烯类 (26) 氨基糖苷类 (27) 四环素类 (28) 甘氨酰环素类 (29) 氯霉素 (29) 大环内酯类 (30) 林可酰胺类 (31) 利福霉素类 (31) 糖肽类 (32) 多黏菌素类 (33) 环脂肽类 (34) 噁唑烷酮类 (35) 磷霉素 (36) 喹诺酮类 (36) 磺胺类 (37) 呋喃类 (38) 硝基咪唑类 (39) 抗分枝杆菌药 (39) 抗真菌药 (42)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