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2物理层

2.1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

四个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的数目和排列、固定的所

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条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

模拟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表示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单向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不允许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不允许同时发送或接收

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接收消息

基带信号——来自源的信号

调制——基带信号含有信道不能传输的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基带调制(编码)——仅仅变换波形,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调制,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到较高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通过信道)

基本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码间串扰——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的现象

奈式准则——在任何信道中,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

重的码间串扰,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成为不可能

数据的传输速率(比特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即二进制数字(0或1),单位bit/s、b/s、bps 码元传输率(波特率)——每秒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 B

传信率(比特率)与传码率(波特率)的关系——(N为码元的进制数)

比特率=n*波特率(n为每个码元的比特,二进制时带1比特,三进制时带2比特,八进制带3bit) 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为S/N,单位分贝(dB)

信噪比(dB)=10log10(S/N)(dB) 如当S/N为10时信噪比10,S/N为1000为30 香农公式——信道极限信息传输率 C = W log2(1+S/N) b/s

W信道带宽(单位Hz)、S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高斯噪声功率

奈氏准则公式——C=2WRb=2WRBlog2N

即每赫带宽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率是每秒2个码元

2.4通道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FDM)——用户在分配到一定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频率带宽

时分复用(TDM)——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用户

在每一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间隙。(信道利用率不高)

统计时分复用(STDM)——前提是假定各用户都是间歇地工作,每个时隙要有用户地址信息

波分复用(WDM)——光的频分复用,因光载波频率很高,习惯上用波长表示使用的光载波

8路2.5Gb/s光载波经光的调制,在一根光纤上的总速率为20Gb/s

100根2.5Gb/s光纤的光缆,采用16倍密集波分复用,得一根4Tb/s\

码分复用CDM ——将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m个短的码片

(码分地址CDMA) 给每个站点分配码片序列,不同站点的码片序列正交

当发送码片1时就发送该站点码片序列,比特0时发送反码

当S站点向T站点发送数据时,T站点接收的是所有站点发送的序列和

T站点用S站点的码片序列与接收的序列和做内积运算

非S站点的序列得0,,S站发送的比特0得-1、比特1得1

规格化内积公式——各项相乘之和除以项数量

脉冲调制PCM体制——北美24路PCM标准T1速率为 1.544Mb/s

欧洲30路PCM标准E1速率为 2.048Mb/s

同步光纤网SONET—第一级同步传送信号STS-1传输速率51.84Mb/s(第一级光载波OC-1) 同步数字系列SDH——基本速率(第一级同步传递模块STM-1)为155.52Mb/s(OC-3)

3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

点对点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广播通信——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

链路——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中间没有其他交换结点。

链路只是一条路径的组成部分

数据链路——除了这些物理线路,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如果把实现这些协

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帧——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单元

IP数据报——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

数据链路层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验

封装成帧——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

帧定界——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

最大传送单元(MTU)——链路层协议规定的所能传送的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

帧定界符——当数据是由可打印的ASCII码组成的文本文件时,帧定界可使用帧定界符SOH——帧开始符,十六进制编码01,二进制编码00000001,Start Of Header

EOT——帧结束符,十六进制编码04,二进制编码00000100,End Of Transmission

透明传输——无论什么样的比特组合的数据都能通过这个数据链路层

字节填充——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前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

在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把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插入的转义字符

ESC——转义字符,十六进制编码1B,二进制编码00011011,Byte Stuffing

差错检测:

比特差错——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1变成0,0变成 1

误码率BER——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例,Bit Error Rate 信噪比越大,误码率越小

循环冗余检验CRC——把数据分为每组k个比特

在待传送的一组数据M后添加n位冗余码

冗余码的计算方法——在M后加上n个0得到(2^n)M

除以事先选定好的(n+1)位除数P得到商Q和n位余数R

(用竖式做除法,商右移补0至位数与除数相等,相异得1,相同得0)

余数R作为冗余码接在M后发送出去

循环冗余检验CRC——把收到的每一帧除以P,检查得到的余数R’

若R’=0,则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就接受

若R’!=0,则判定有差错,就丢弃

帧件检验序列FCS——在数据后面添加冗余码,Frame Check Sequence

而CRC是一种常见的检错方法

FCS可以用CRC这种方法得出,但CRC并非获得FCS的唯一方法

在数据链路层使用CRC检验,能实现无比特差错传输,但这还不是可靠传输,只能做到无差错接收,要做到可

靠传输,必须加上确认和重传机制。

点对点协议PPP——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使用的链路层协议(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PPP协议应满足的需求——简单——这是首要的要求

封装成帧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链路差错检测

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

PPP协议不需要的功能——纠错流量控制序号多点线路半双工或单工链路

PPP协议三个组成部分——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链路控制协议LPC(Link Control Protocol)

网络控制协议NPC(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PPP用同步传输链路,采用硬件完成比特填充;异步传输时使用字符填充法P75

零比特填充——PPP协议在使用SONET/SDH链路时,是使用同步传输的,此时采用零比特填充实现透明传输;发送端:5个连续1填一个0,接收端删除。

媒体共享技术——静态划分信道: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动态媒体接入控制:随机接入、受控接入

世界第一个局域网产品(以太网)规约——DIX Ethernet V2

IEEE的802.3标准——与DIX Ethernet V2差别很小,可以简称为“以太网”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

局域网的主要优点——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的访问全网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适配器——连接计算机与外部局域网,嵌在计算机主板上

适配器的主要功能——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对数据进行缓存

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实现以太网协议

计算机硬件地址在适配器的ROM中,计算机软件地址—IP地址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以太网采取的两种措施——无连接的工作方式,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可靠交付

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

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只能进行半双工通信)

多点接入——总线型网络,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在发送数据前检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子在发送数据

碰撞检测——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

电磁波在1km电缆的传播时延——5μs

争用期2τ——以太网端到端往返时延,具体争用期时间为51.2μs

对于10Mb/s的以太网,在争用期可发送512bit,即64字节

退避算法——确定基本退避时间,一般取争用期2τ

定义重传次数k=Min[已经重传的次数,10]

从[0,1,...,2^k-1]中随机抽取数r

重传推后时间为r倍争用期

重传达16次仍不成功,抛弃该帧

最短有效帧长——争用期是512比特时间时,发生冲突一定在前64字节内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64字节,小于64字节的都是无效帧

强化碰撞——当发现碰撞时,停止发送数据,再继续发送若干比特人为干扰信号

帧间最小间隔——9.6μs,即96比特时间

CSMA/CD——从网络层获得一个分组,加上首尾组成以太帧,放入适配器缓存准备发送

检测到信道96比特时间内保持空闲,就发送这个帧

若检测到碰撞,则中止数据的发送,并发送人为干扰信号

发送完干扰信号后适配器执行退避算法,等待r倍512比特时间,返回步骤 2 CSMA/CD十六字方针:先听先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随机重发

双绞线以太网采用星状拓补在星形的中心增加集线器(星形网10BASE-T 的标准是802.3i)定义参数a=τ/To ——a的值越小信道利用率越高

极限信道利用率Smax=To/(To+τ)=1/(1+a)——只有a远小于1才能得到尽可能高的Smax

I/G位——IEEE规定地址字段第一个字节最低位,0表示单个地址,1表示组地址

G/L位——地址字段第一个字节最低第二位,0表示全球管理,1表示本地管理

三种帧——单播,广播,多播

常用以太网MAC帧格式两种标准——DIX Ethernet V2标准

IEEE的802.3标准

IEEE802.3规定无效的帧——帧长度不是整数字节

用收到的帧检验序列FCS查出有差错

收到数据字段长度不在46到1500字节之间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主机使用光纤和一对光纤调制解调器连接到集线器

用集线器扩展局域网的优点——使计算机能够跨碰撞域通信

扩大了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缺点——碰撞域增大了,吞吐量并未提高

不同数据率的碰撞域无法互联

网桥——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网桥依靠转发表来转发帧。

网桥的好处——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

提高可靠性

扩大物理范围

可以连接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不同数据率的局域网网桥的缺点——存储转发增加了时延

MAC子层没有流量控制功能左图数字的单位是字节(byte)

只适合用户不太多和通信量不太大的局域网

网桥和集线器的不同——网桥是按存储转发方式工作的,一定是先把整个帧收下来子啊处理

但集线器(或转发器)是逐比特转发。

网桥丢弃CRC检验有差错以及无效的帧

网桥在转发帧前必须执行CSMA/CD算法

集线器在转发帧时,不对传输媒体进行检测、

透明网桥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

透明网桥——自学习和转发帧

在网桥的转发表中记录地址、接口和时间

生成树算法——为了避免转发帧在网络上不断的兜圈子

源路由网桥——源路由网桥在发送帧时将详细的路由信息放在帧首部

该网桥对主机是不透明的

以太网交换机——实际上就是一个多接口网桥,工作在链路层

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一般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些由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它只是局域网给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不是一种新型的局域网

VLAN的优点——限制了接收广播信息的工作站数

使网络不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引起性能恶化

虚拟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最大帧长由1518变为1522字节):

高速以太网——速率超过100Mb/s的以太网

快速以太网——100BAST-T

(争用期是 5.12μs,帧最小间隔是0.96μs,最短仍是64字节)

吉比特以太网标准IEEE802.3z的特点:

允许在1Gb/s下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方式工作;在半双工方式下使用CSMA/CD协议;

使用率IEEE802.3协议规定的帧格式;与10BAST-T和100BASET-T技术向后兼容。

吉比特以太网在半双工方式小采用“载波延伸”和发“分组突发”的方法,在全双工下不用。

10吉比特以太网——与10Mb/s以太网帧格式完全相同,保留了802.3规定的最大(小)帧长,

只在全双工方式下工作,因此不存在争用问题,也使用CSMA/CD协议。以太网是——可扩展的、灵活的、易于安装、稳健性好

补充PPP帧格式:

网络层采用分组交换方式传输数据

分组交换有两种形式——数据报、虚电路

因特网的设计思路——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传输的可靠性不是由网络而是由端系统完成的

网络互连的层次及设备——物理层:使用中继站(如HUB)在不同电缆段之间复制位信号

链路层:使用网桥(或交换机)在局域网之间存储转发数据帧

网络层:使用路由器在不同网络间存储转发分组

传输层及以上:使用协议转换器(网关)提供更高层次的接口

虚拟互连网络(IP网)——逻辑互连网络(互联网可以由很多异构网络组成)

(主机协议五层,路由协议只有下三层)

网际协议IP——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

解决因特网互连问题

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R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

IGMP

IP 地址——给因特网上的每个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

分配一个全网唯一的32bit 的标识符;

由因特网名字和数字分配机构ICANN 进行分配

采用点分十进制法表示

IP 地址的编址方法——分类的

IP 地址、子网的划分、无分类编址

(构成超网)

IP 地址的组成——网络号:标志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整个因特网范围内唯一)

主机号:标志该主机或路友器(在网络号指明的网络范围内唯一)

IP 地址分级的好处——方便IP 地址的管理、节省路由空

间并提高

路由表查找速度

IP 地址与硬件地址作用层次IP 地址与

硬件地址理解

ARP 协议的用途——从网络层使用的IP 地址解析出数据链路层使用的物理地址ARP 高速缓存——含有最近使用过的

IP 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列表

(本局域网上主机,路由)

APR 请求和答应方都把对方的地址映射存储在

APR 高速缓存中

ARP 运行过程——当主机

A 向本局域网上主机

B 发送IP 数据报时,没有在

ARP 高速缓存

中找到主机

B 的IP 项目,主机

A 就自动运行

ARP

(1)ARP 进程在本局域网上广播一个ARP 请求分组

(2)该局域网上所有主机运行的

APR 进程都收到这个

ARP 请求分组

(3)主机B 的IP 地址与ARP 请求分组要查询的IP 地址一致,就收下这个

ARP 请求分组,

并向A 发送ARP 响应分组,其中写入自己的硬件地址,并在自己的ARP 高速缓存中写入主机

A

的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

(4)主机A 收到B 的ARP 响应分组,就在自己的ARP 高速缓存中写入主机B 的IP 地址到硬

件地址的映射。

生存时间——ARP 把保存在高速缓存中的映射地址项目都设置生存时间

凡超过这个生存时间的项目就从高速缓存中删除掉

注意——ARP 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

的主机或路由器

IP 地址和硬件地址映射问题的

(不同局域网则通过中间路由器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

从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解析是自动进行的,主机用户不知道这一过程

IP 数据报格式:IP 首部检验:

早期IP 地址设计不合理——

IP 地址空间利用率有时很低

给每个物理网络分配一个网络号使路由表变大网络性能变差

两级IP 地址不够灵活

划分子网的原因——有效利用地址空间;便于管理;隔离广播和通信,减少网络阻塞;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划分子网的方法——将IP 地址的主机号部分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标识子网,一部

分仍作为主机号。IP 地址结构由两级变为三级。

划分子网增加了灵活性,却减少了能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数。

不同的子网掩码可能得出相同的网络地址,但是不同的掩码效果是不同的。

划分子网的缺点——浪费了一些IP 地址;使路由表项目增长

A 类地址中:

IP 地址中网络字段全0是保留地址,表示本网络;网络号127(01111111)留作为本地软件环回测试

主机字段全0表示本机;主机字段全

1表示该网络上所有主机。

所以它们可指派的网络数均要减 1

首部长度:4byte 一个单位

0101~1111(20字节~60字节)

总长度:单位byte (最大2^16-1)

首部和数据之和(首部和分片数据和)

超过MTU (以太网是1500字节)分片

标识:每产生一个数据报,计数器就加 1

相同标识字段分片得以重组

标志:MF ——more fragment

MF=1还有分片,MF=0最后一个分片

DF ——don ’t fragment

DF=1不能分片,DF=0允许分片

片偏移:8byte 一个单位

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相对于数据段的起点,该片从何处开始

生存时间TTL :经过路由器减

1,跳数0丢弃

无分类编址CIDR

使用二叉线索查找路由表

网络控制报文协议ICMP

ICMP差错报告文:终点不可达、源点抑制、时间超过、参数问题、改变路由(重定向)

不应发送ICMP差错报告文的情况:ICMP差错报告文、后续分片、多播数据报、特殊地址

ICMP询问报告文:回送请求和回答、时间戳请求和回答

路由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如RIP和OSPF协议等)

外部网关协议EGP(如BGP)

路由信息协议RIP——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标准协议,简单

最多包含15个路由器(距离16),只适合小型互联网

RIP协议特点——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交换的是路由表(即所有信息);

按固定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使用用户层数据报UDP传送)

路由表更新原则——找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

距离向量算法——将原来没有的目的网络加入,下一跳改为R1,距离加 1

(R1给R2) 将原表中所有下一跳是R1的都按照收到的表更新,距离加 1

若目的网络相同,但但下一跳不是R1,比较它们的距离,选择短的留下

RIP优缺点——RIP限制了网络规模;坏消息传播得慢;随着网络规模扩大,开销也增加。

实现简单,开销较小。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用IP数据报传送)

OSPF特点——向本自治系统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范洪法)

发送的是与相邻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部分信息:相邻的路由器及其度量)

只有当链路状态改变时才向所有路由器用范宏法发送此信息

OSPF的五种分组类型—问候、数据库描述、链路状态请求、链路状态更新、链路状态确认

OSPF协议对多点接入的局域网采用了制定指定的路由器的方法

边界网关协议BGP——采用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使用BGP的原因——因特网规模太大,使得AS之间的路由选择非常困难

AS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

BGP-4的四种报文——OPEN、UPDATE、KEEPALIVE、NOTIFICATION

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

其任务是转发分组

路由器的两大部分——路由选择部分和分组转发部分

分组转发的三个部分——交换结构、一组输入端口、一组输出端口

交换结构的作用——根据转发表对分组进行处理

将某个输入端口进入的分组从一个合适的输出端口转发出去

交换结构常用的交换方法——通过存储器、通过总线、通过互连网络

IP多播—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使用IP数据报传递报文,是网际协议IP的一个组成部分IP多播—多播路由选择协议:找出以源主机为根节点的多播转发树

多播路由选择协议在转发多播数据报的方法:泛洪与剪除、隧道技术、基于核心发现技术

第五章:运输层

端到端通信——应用进程间的通信

运输层重要功能——复用和分用

网络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运输层主要功能——为进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验

需要两种运输协议:面向连接的TCP、无连接的UDP

端口号的分类——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熟知端口号和登记端口号

客户端使用端口号

UDP在IP数据报服务之上增加的功能:复用分用功能和差错检测功能

UDP特点——无连接、尽最大努力交付、面向报文、无拥塞控制、首部开销小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交互通信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

TCP主要特点——TCP是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

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

TCP提供可靠交付服务

TCP提供全双工通信

TCP是面向字节流的

TCP连接的端点——套接字socket(IP地址:端口号)

停止等待协议:自动重传请求ARQ(优点简单、缺点信道利用率低)

连续ARQ协议:优点容易实现。

缺点不能向发送方反映出接收方已经正确收到的所有分组信息

UDP检验和计算:伪首部+首部+数据部分

TCP首部——序号: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确认号: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的第一个数据字节序号

确认ACK:ACK=1确认号字段有效,ACK=0无效

同步SYN:SYN=1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

窗口:允许对方发送的数据量(以字节为单位)

终止FIN:用来释放一个连接,FIN=1表示此报文发送方数据发送完毕,要求释放运输连接

检验和:伪首部+首部+数据

选择确认SACK:指明一个边界要4个字节,最多指明4个字节块,另还需2字节

RTT:报文段往返时间RTTs:加权平均往返时间

新RRTs=(1-a)旧RTTs+a(新RTT样本)

RTO:超时重传时间RTTD:RTT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

RTO=RTTs+4RTTD RTTD=(1-b)旧RTTD+b|RTTs-新RTT样本|

流量控制——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拥塞——对网络中某一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网络性能就要变坏

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的区别:

拥塞控制——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

所前提要做的都有一个前提,就是网络能够承受现在所有的网络负荷

是一个全局性过程

流量控制——往往指点对点通信量控制,是个端到端的问题

所要做的就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提供的负载——单位时间内输入给网络的分组数目(输入负载、网络负载)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网络输出的分组数目

拥塞控制大方面分为两种方法:开环控制、闭环控制

拥塞控制的具体四种算法: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慢开始算法——由小到大逐渐增大发送窗口

每经过一个往返时间RTT,发送方拥塞窗口cwnd就加倍

慢开始门限——cwnd

cwnd=ssthrest时,既可使用慢开始算法,也可用拥塞避免算法

cwnd>ssthrest时,使用拥塞避免算法

拥塞避免算法——没经过一个往返时间RTT,cwnd就加1

无哪种阶段,只要发送方判断网络出现拥塞(没有按时收到确认),就把慢开始门限ssthrest 设置为出现拥塞时

的发送方窗口值得一半,拥塞窗口cwnd 重新设置为

1,执行慢开始算法。

AIMD 算法——加法增大乘法减小

快重传——接收方每收到一个失序的报文段后就立即发出重复确认

发送方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确认就应当立即重传对方尚未收到的报文段

快恢复——当发送方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确认时,执行乘法减小算法,把慢开始门限减半

发送方不执行慢开始算法,而是把拥塞窗口

cwnd 设置为慢开始门限减半后的数值,进行拥塞避免算

法。随机早期检验

RED ——为了避免发生网络中的全局同步现象,路由器采用的措施

TCP 运输连接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连接释放TCP 连接建立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

主动发起连接建立的应用进程叫客户,被动等待的叫服务器

第一章:概述

网络是指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两个重要功能——连通性、共享(指资源共享)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因特网——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因特网发展三个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

逐渐形成多层次ISP 结构的因特网(主干ISP 、地区ISP 、本地ISP) ISOC ——IAB ——IETF 、IRTF

因特网正式标准经过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

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

(用户直接使用)

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

)

因特网边缘部分——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主机网络边缘端系统的通信方式——客户

-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

路由器——在因特网的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

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三个步骤

面向连接、线路传输效率低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报文分组、经路由转发、在目的地合并

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网络类别——按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WAN 、城域网MAN 、局域网LAN 、个人区域网

PAN 、按使用者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性能指标——速率:单位比特

(bit),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数据的的速率

(数据率或比特率

)

带宽:单位比特每秒

(b/s),通信线路传输数据的能力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时延:数据从网络的的一段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发送速率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处理分组的时间

排队时延:分组进入路由器后在输入列队排队等待处理的时间

SYN 报文段不携带数据,但要消耗掉一个序号,

所以A 发送初始序号seq=x ,则B 发送的确认报文

的ack 为x+1,而B 发送的SYN 报文初始序号seq=y ,

A 随后发送的确认报文中ack 为y+1。A 在收到

B 确认报文后还要发给B 确认的原因:

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又突然传送到了B ,因而产生错误。

A 连接释放报文段首部终止控制位FIN 置1

FIN 不携带数据,但消耗一个序号MSL 最长报文段寿命A 等待两个MSL 的原因:为保证A 发送的最后一个ACK 报文段能够到达B ;防止上一节提到的“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出现在本连接中

TCP 连接释放过程是第四次握手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往返时间RTT:发送方从发送数据到收到对方确认经历的时间

利用率:信道利用率D: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

网络利用率U:全网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D=D0/(1-U) D0:网络空闲时的时延

计算机网络非性能特征:

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维护和管理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分层的好处——各层间相互独立、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

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各层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和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建所因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OSI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四层协议: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应用层

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 期末 知识点 总结

目录 第一章 (2)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数据交换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3) 协议的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 (3)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4) OSI七层模型和TCP/IP 。 (4) 第二章 (4) 物理层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特性。 (4) 奈奎斯特准则和香农公式的具体内容、参数及其含义。 (5) 奈氏准则 (5) 香农公式 (5)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 (6)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及其原理。 (6) 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 (6) 第三章 (7) 数据链路层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 循环冗余检验码的计算。 (7) 局域网的工作层次及特点。 (7) 网卡的作用及工作层次。 (8)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及含义。 (8) 扩展以太网的方法及特点。 (8) 高速以太网的标准名称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9) 第四章 (9) 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服务的优缺点(区别)。 (9)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关系。 (10) 分类IP地址的分类标准。 (10) 子网IP地址的原理及划分和表示方法。 (10) 子网掩码的概念,A、B、C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计算,子网地址的计算。 (10) CIDR地址的概念及CIDR地址块。 (11) IP数据报的基本构成。 (11) RIP、OSPF、BGP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12) 第五章 (12) 运输层的作用。 (12) TCP/IP体系的运输层的两个协议的名称及特点。 (12) TCP可靠传输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12) TCP的流量控制。 (13) TCP拥塞控制的实现方法。 (13) 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机制。 (13) 第六章 (13) 域名系统DNS的作用。 (13)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及顶级域名的构成情况。 (14) 中国的顶级域名及二级域名的设置情况。 (14) 电子邮件系统的构成及所使用的协议。 (15)

计算机网络总结

计算机网络总结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1. 网络层次划分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

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尤为珍贵;信息即为财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 计算机逐渐的代替了传统的书本、去做为一个信息的载体。为了保护好信息的安全性,所以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重要。 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可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涉辖范围和互联距离、网络数据传输和网络系统的拥有者、不同的服务对象等不同标准进行种类划分。一般按网络范围划分为:(1)局域网(LAN);(2)城域网(MAN);(3)广域网(W AN)。局域网的地理范围一般在10千米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一组群体组建的小范围网,例如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等。广域网涉辖范围大,一般从几十千米至几万千米,例如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洲际网络,此时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和介质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城域网介于LAN和W AN之间,其范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距离从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计算机网络由一组结点和链络组成。网络中的结点有两类:转接

结点和访问结点。通信处理机、集中器和终端控制器等属于转接结点,它们在网络中转接和交换传送信息。主计算机和终端等是访问结点,它们是信息传送的源结点和目标结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的发展。 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重要,进入大学以来,我们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我们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学习、操作,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觉得每个大学生都应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计算机网络-(第5版)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结

《计算机网络》_(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总结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A 是服务器。 注意: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 1. 网络层次划分 ?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 3. IP地址 ? 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 ? 5. ARP/RARP协议 ? 6. 路由选择协议 ?7. TCP/IP协议 ?8. UDP协议 ?9. DNS协议 ?10. NAT协议 ?11. DHCP协议 ?12. HTTP协议 ?13. 一个举例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 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 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网络层知识点总结

网络层 一、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虚电路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数据报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二、网际协议IP 1、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2、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3、互联网可以由许多异构网络互联组成 4、分类的IP 地址 IP 地址定义: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 位的标识符。 5、IP 地址的编址方法 分类的IP 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 两级的IP 地址:IP 地址::= { <网络号>, <主机号>} 分类的IP 地址:A类,B类,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 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保留 实际上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Ip地址不仅可以指明一个主机,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 点分十进制记法:192.168.1.1 一些特殊的ip地址:保留地址0.0.0.0 本地软件环回测试地址127.0.0.1 不指派地址128.0.0.0 192.0.0.0 6、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硬件地址放在MAC帧首部,在网络层及网络层以上使用IP地址,在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7、解析协议ARP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这个映射表还经常动态更新。 ARP 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 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8、如何知道同一个局域网内其他主机的mac地址? A在局域网内广播arp请求分组,其他主机接收分组,IP地址与报文中一致的主机收下分组,并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A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并发送arp响应报文,A 收到响应报文后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B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9、生存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10、若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arp映射表怎样建立?交给连接不同网络的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实习的工作总结

计算机网络实习的工作总结 我实习的单位是某学院,这是一所由市教委,(集团)公司与德国基金会合作的一所探索,实践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我在学校里主要是负责校园内的管理,其涉及到校园站的正常登陆和访问,校园内各系部主机是否正常互联,有无被病毒感染,传播。使得校园内的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做好校园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从学生到实习工程师,短短几个月的工作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是在专业知识方面,最主要是在为人处事方面。社会在加速度地发生变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作为一名IT从业者,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单位里,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都需要一个人独立完成。可以说,近3个月的工作使我成长了不少,从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要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第一天去络中心实习,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老师怎么样,应该去怎么做啊,要去干些什么呢等等吧!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老师早”,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老师同事对朋友的尊重关心,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老师们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们交流沟通学习,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得了老师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指导我,愿意分配给我任务 第二是沟通:要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络中心,老师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学习能力,不清楚你会做那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的知识,所以跟老师很好的沟通是很必要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可缺少的钥匙。通过沟通了解,老师我我有了大体了解,边有针对性的教我一些知识,我对络部线,电脑硬件安装,络故障排除,工作原理应用比叫感兴趣,所以老师就让我独立的完成校内大小部门的络检修与电脑故障排除工作。如秘书处的办公室内局域的组件,中心服务机房的服务器监测等,直接或间接保证了校园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在这方面的工作中,真正学到了计算机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李立 (电子商务与经济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与通信系以及电子商务与经济系均开设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能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而且对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要求及培养目标不同,因而选择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应不一样。 1. 电子商务与经济系《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教学改革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及课程的基本状态。与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相比,我系各专业的教学对象、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据资料分析,近几年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入学成绩都在400分左右,大大低于同类公立学校,如电子商务专业2006年入学成绩在400分以下的,文科考生占82.2%,理科考生占63.7%。同一指标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分别是78.4%和57.9%;物流管理专业分别是85.1%和60.4%。由于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所以加大了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难度。 (2)学生来源构成较复杂。电子商务与经济系的学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其中文科考生占有较大的比重,如2006级学生中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分别占74.4%、11.3%和14.3%;在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中,分别占74.7%、12.3%和13%;物流专业分别是69.2%、21.2%和9.6%。这三部分学生基础教育的重点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也就有所差别:文科学生数理知识偏弱,导致对本课程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来自于职高的学生,他们在入学前已学习过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该课程的要求往往又高于其他学生。教学对象层次的多样性决定了在本课程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并且在辅导中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3)教学目的要求与计算机专业不完全相同。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以加强学生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深层次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要点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用通信设备及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共享资源包括:(1).硬件资源(CPU,内存、磁盘、磁带机、打印机、绘图仪……)(2).软件资源(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工具软件、应用程序……) (3).数据资源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通信技术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实质上是以主机为中心星型网。 第二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分组交换技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主机和终端构成用户资源子网,1969年12月,美国第一个使用分组交换技术的ARPANET (Internet前身) 第三代:以“开放系统互联参模型(OSI/RM)”为标准框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公布OSI/RM,80年代中期Internet出现(TCP/IP)第四代: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信息高速公路阶段;高速性、交互性,广域性。 3.计算机网络包含的三个主要部分:(1).若干个主机(2).一个通信子网(3).一系列的 协议(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 4.透明性:用户在访问网络时,只要知道结果,无需知道是怎么访问以及所访问的资源的 地理位置。 5.计算机网络构成:网络结点,连接这些网络结点的通信链路(按拓扑结构分) 用户资源子网,通信子网(按逻辑功能分) 网络硬件系统,网络软件系统(按系统组成分) 6.网络结点(网络单元):(1)访问结点(端结点):用户机和终端设备,起信源和信宿作 用。 (2)转接结点(中间结点):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起数据 交换和转换作用。 (3).混合结点(全功能结点):既作为(1)也可作为(2) 7.通信链路:物理链路,逻辑链路(真正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 8.通信子网(负责数据通信):数据的传输、交换及通信控制,(网络结点,通信链路) (用户)资源子网:访问网络、处理数据(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终端) 9.网络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终端、通信设备 主机系统:服务器(文件、数据库、邮件、打印机服务器);工作站(客户机):无盘; 带盘(具有本地处理能力) 终端:不具有本地处理能力(图形终端、显示终端、打印机终端) 网络接入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 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 10.网络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NOS),网络通信协议,各种网络应用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网络用户管理、网络资源管理、网络运行状况统计、网络安全建立、网络信息通信 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多任务多用户(windows NT,windows 2000 sever,Linux,Uinx,Netware,Windows Sever 2003)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资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1. 网络层次划分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3. IP地址 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 5. ARP/RARP协议 6. 路由选择协议 7. TCP/IP协议 8. UDP协议 9. DNS协议 10. NAT协议 11. DHCP协议 12. HTTP协议 13. 一个举例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1. 网络层次划分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TCP/IP协议毫无疑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不管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IP 的四层、五层模型,每一层中都要自己的专属协议,完成自己相应的工作以及与上下层级之间进行沟通。由于OSI七层模型为网络的标准层次划分,所以我们以OSI七层模型为例从下向上进行一一介绍。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概述 1. “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 3. 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4.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5. 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6.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7.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逐步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8. 因特网拓扑结构从其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9.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10.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1.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12.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面向连接的) 13.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面向无连接。 14.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15. 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16. 分组交换的优点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17. 数据传送阶段的主要特点: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原点到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

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如今已经是信息时代,作为主流信息工具的网络越来越重要,因此我选择了这门选修课程。我个人对于电脑和网络是很感兴趣的,但由于学习的东西不多,经常是在玩游戏,真正运用到网络的技术性的东西实在少到可怜。象做博客,我只是会一般的做法,也能把它搞得与众不同,但我全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象代码之类的东西,我以前只是耳闻,半点也不懂。学了这门课程后,虽然懂的不是很多,但已经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了,简单得运用一些代码还是会的,这也就行了。我并不要求学得很精深,毕竟我将来并不是干这行的。而制作网页的知识,学了一点,也会做一些简单的网页了,其实我觉得这就够了,我还没有想做自己的网页发布到网上的念头。但我不是说不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反,我们学地越精深越好,我的观点只能代表我个人的想法,毕竟这个时代学得越多,活得更好的可能性就越大。只不过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学到你能承受的地步。如果精力旺盛,足够学一切技术,自然也没人反对。网络之中目前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做博客,时不时写些自己的感悟或者转载些别人的好文章,上传一些漂亮的图片和朋友们分享,这让人感觉到难得的愉悦。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有意思。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设施、软件系统及数据处理能力为一体的,能够实

现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综合服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1.硬件系统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硬件系统有计算机、通信设备、连接设备及辅助设备组成,如图1.6.4所示。硬件系统中设备的组合形式决定了计算机网络的类型。下面介绍几种网络中常用的硬件设备。⑴服务器服务器是一台速度快,存储量大的计算机,它是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网络资源管理和用户服务。服务器可分为文件服务器、远程访问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是一台专用或多用途的计算机。在互联网中,服务器之间互通信息,相互提供服务,每台服务器的地位是同等的。服务器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以保证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⑵工作站工作站是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计算机,它是用户向服务器申请服务的终端设备。用户可以在工作站上处理日常工作,并随时向服务器索取各种信息及数据,请求服务器提供各种服务(如传输文件,打印文件等等)。⑶网卡网卡又称为网络适配器,它是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直接或间接传输介质互相通信的接口,它插在计算机的扩展槽中。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服务器还是工作站都应安装网卡。网卡的作用是将计算机与通信设施相连接,将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通信线路能够传送的电子信号或电磁信号。网卡是物理通信的瓶颈,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一、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机终端网络(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组成一样,都是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四大部分组成的。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例如:共享外围设备、共享数据、共享应用程序、使用电子邮件等。(软件、硬件、数据、通信信道) 3、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来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和管理的,而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用户只能把网络看做是若干个功能不同 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集合,为了访问这些资源,用户需要自行确定其所在的位置,然后才能调用。因此,计算机网络不只是计算机系统的简单连接,还必须有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 4、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应用的最高形式,从功能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可以看成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的;从用户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则是一个透明的传输机构。 5、计算机网络具有多种分类方法。按通信距离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形网、树形网、环形网和总线网等;按通信介质可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和卫星网;按传输带宽可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按信息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综合交换网。 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其分布范围广,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 输网络(例如电话)来实现。广域网的布局不规则,使用权限和网络的通信控制比较复杂,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控制当局所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规程,传输率低,误码率高。 城域网(MAN)规模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其大小通常覆盖一个城市。传输介质主要是光纤。 对于局域网(LAN),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局部地区网络标准委员会曾提出如下定义:“局部地区网络通信一般被限制在中等规模的地理区域内,是专用的,由单一组织机构 所使用。局域网大多采用总线及环形拓扑结构。 ”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

计算机网络内容总结 第一章网络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性(填) 二、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填) 1、主机A和主机B通信,实质上是主机A的某个进程同主机B的某个进程通信。 2、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对等方式(P2P) 3、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 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选) 三、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填) 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电话交换机是电路交换,“建 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电路交换的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 一个结点。 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 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存储转发技术,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 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选)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地域(中英文名称):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 网(LAN)、个人区域网(PAN)(填) 五、(简答)时延:时延的4个组成部分、计算。 六、协议(定义、三要素及其含义):定义: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 准或约定称为协议。三要素及其含义:(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填选) 七、 5层体系结构各层及功能:(填) 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为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输层(transportlayer)为主机中进程间通信提供服务 网络层(networklayer)为主机间通信提供服务 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相邻结点间的无错传输 物理层(physicallayer)透明地传输原始的比特流 第二章物理层 一、关于信道(通信方式三种):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填) 1、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 2、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对讲机 3、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选) 二、常用的导向性传输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填) 三、常用的非导向传输媒体:短波;微波:地面接力、卫星(填) 四、信道复用:FDM、TDM、STDM、WDM(名称、复用方法、特点):(填选选) FDM:频分复用,复用方法:整个带宽划分为多个频段,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频段。特 点:所有用户在通信过程中占用不同的频带宽度。 TDM:时分复用,复用方法: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TDM 帧划分为N个时隙。每一个用户在一个TDM帧中占用一个固定时隙。特点:所有用户在不 同的时间占用整个频带宽度。 1

2020年计算机网络总结报告

计算机网络总结报告 这次测验,总的来看,还不错,最高分91分,有1/2的同学得了60分以上,但我们说了,只要参加了考试,就都是及格,本来就及格的同学,当然可以得更高的分。有的同学答的还不错,说明,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基本上掌握了。也可以看出,这些同学是认真学习,刻苦专研的,这样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的同学,可以看出来,平时是下工夫的,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认真做作业,刻苦读书,还有的同学,在考试前,认真做准备,比如上网(《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捶教材网站)查参考习题解答。但有个别同学,考的比较差。有的考试前,都没有认真看书,没有上网查答案,甚至连课后习题都没有做过。如果这样下去,如何能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如何能学好专业课,如何能掌握本领,为将来就业和工作打好基础? 值得表扬的是,有的同学,完全是自己做的,没有和别的同学商量,没有传条子,虽然成绩不高,但成绩是真实的,比那些总是企图从别的同学那探听点消息的要强。这些同学,相信他们,只有下一步努力,就一定能够学习好这门课程。 一、有几道题说明,我们同学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还没有学懂 比如: 1.第()代计算机网络是国际标准化网络。这属于计算机网络历史发展的问题,比较简单,一共就那么3代,标准化的当然是最高的代数。

3.x.25的链路层要对帧进行路由选择。链路层在2个结点间传输数据,还有必要路由么? 4.中间结点组成了资源子网。要么是通信子网,要么是资源子网,中间结点,应该在网络核心、中间,负责通信任务,这不是很自然的问题么? 3.()属于通信子网设备。要么是通信设备,要么是计算机设备,主机和终端是负责通信的,还是负责计算的? a.服务器 b.分组交换机 c.终端 d.主机 6.网络层pdu被称为()。链路层传输帧,网络层传输分组,传输层传输报文段,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应该会的。 a.帧 b.分组 c.报文 d.报文段 8.下面不正确的顺序是()。如果这样的顺序都弄不明白,那对于协议的知识就是基本上没有掌握好。这个问题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问题,几乎属于常识。 a.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 b.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c.网络层、传输层、链路层 d.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 二、有些题是靠常识就应该会的 比如: 3.()属于通信子网设备。主机与终端属于通信子网设备?那交换机是什么设备?这是一目了然的问题,说明我们做题不动脑子。 a.服务器 b.分组交换机 c.终端 d.主机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总16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计算机网络 1.TCP/IP的五层结构图: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2.请你详细地解释一下IP协议的定义,在哪个层上面主要有什么作用TCP与UDP呢 答: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简称,是网络层的主要协议,作用是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TCP是Transmi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的缩写,在运输层,TCP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UDP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的缩写,在运输层,UDP提供不可靠的传输数据服务。 3.请问交换机和路由器各自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分别在哪个层次上面实现的 答:交换机属于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设备。它根据MAC地址寻址,通过站表选择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维护由交换机自动进行。路由器属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设备,它根据IP地址进行寻址,通过路由表路由协议产生。交换机最大的好处是快速,路由器最大的好处是控制能力强。 4.交换和路由的区别是什么VLAN有什么特点 交换是指转发和过滤帧,是交换机的工作,它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而路由是指网络线路当中非直连的链路,它是路由器的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交换和路由的区别很多。首先,交换是不需要IP的,而路由需要,因为IP就是第三层的协议,第二层需要的是MAC地址;再有,第二层的技术和第三层不一样,第二层可以做VLAN、端口捆绑等,第三层可以做NAT、ACL、QOS 等。 VLAN是虚拟局域网的英文缩写,它是一个纯二层的技术,它的特点有三:控制广播,安全,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5.什么是SNMP协议它有什么特点SNMP协议需要专门的连接么 答: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r Protocol)即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它为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底层网络管理的框架。SNMP的特点是:SNMP易于实现;SNMP 协议是开放的免费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