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学院校学生工作的加强与创新

医学院校学生工作的加强与创新

医学院校学生工作的加强与创新
医学院校学生工作的加强与创新

医学院校学生工作的加强与创新摘要:文章基于高校体制改革、国内外的新形势、学生价值观的变化等因素,分析当下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新形势,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发,提出医学院校学生工作的对策和建议,为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理念,探求新的出路。

关键词:医学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革和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高校学生工作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拟为新形势下的医学院校学生工作提供事实依据,对未来学生工作机制研究也有借鉴意义[1—

3]。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2012年5月,组织调研组对湘雅医学院、南华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湘南学院、益阳医专、永州职院、邵阳医专等10余所医学院校的学生工作进行实地调研。

2.方法:①文献研究法: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对学生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查阅和分析。②问卷调查法: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和访问高校有关的学生管理人员,对相关数据采用spss1

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③归纳分析法:利用比较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前言: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多,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教育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我国教育行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几点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式,供从事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参考。 引言:随着劳动人口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减缓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学生比例在逐年增加,這些学校的学生相比较本科学生具备的是对专业技术的掌握,高职院校教育属于我国教育的新类型,应当肩负起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责任。 一、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的模式上有缺陷 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是自上而下发展的,由政府带动各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只是一个发展的形式。例如,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都是在就业的基础上,很少有学校对如何创业开展教育,在某种层面上把创业当成是少数人的才能进行的事业,没有引导学生树立人人都能创业的意识。在知识教育中更是没有将创业与之相融合,一般高职院校进行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都只是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活动,忽略了创业教育的灵活性。 (二)创业课程的实践体系不够科学 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发展模式,从小学教育一直渗透到研究生教育,而国内的创业教育主要在全日制本科学校实行,近几年逐渐发展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中。例如,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课程实践体系中,都是创业指导教师根据课本知识点的讲解,随后创业指导教师或是辅导员布置相关的创业任务,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最后写一份实践报告作为期末成绩。这样的创业课程实践方式并不能为创业带来多大的启发和实践性的教育,只是完成了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形式。 (三)大学生创业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风险,导致一些大学生可能有很好的创业想法和理念,但是在创业的种种困难面前放弃了,而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是减少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有效保障,但是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并不够完善。例如,缺乏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支持,是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表现形式之一,没有建立大学生创业的投资机制,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形式单一,尽管可以申请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 高职教育的人才定位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 应用型创新人才,它的创新是建立在生产建设中的创新、产业服务中的 创新和生产一线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因此,研究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与途径,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根据高职院的人才培养 目标和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规律来看,高职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为 知识、能力和素质兼俱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讲,知识是基 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 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素质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讲,包 含着知识和能力,这里的素质已不是知识和能力的本身,而是知 识和能力有效发展的前提。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本着以下 三个原则:(1)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一般意义上讲,通 才教育是当代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但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仍 然处在“专才教育”阶段,高职教育的专业特性不可能改变,社 会各行各业所迫切需要的仍是数以百万计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因此,确立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并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 力所能及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 合。 (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我国高职教育在“专 才教育”模式下,突出的弊端就是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 学教育分离。以致有许多人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却没 有健全的人格。现代社会的发展呼唤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 一,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的一代新人。 (3)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职 教学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是高职院 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应以 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导,把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 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1)切实转变观念,树立起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高职院校 应围绕“以职业素质为本、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使知识、 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中,切实转变观念,以观念的转变为先导,大胆进行教育创新。 (2)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要素。具体地讲,高 职院中知识、能力和素质兼俱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体现 在组成它的诸要素之中。在教学目标上,树立职业导向的课程目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的研究与探索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的研究与探索 发表时间:2012-03-06T10:00:25.730Z 来源:《赤子》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陈志佳 [导读] 结束语: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陈志佳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新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未来,高职院校需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研究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高新技术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往、学习和工作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知识经济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过去高职院校旧的教育模式、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不强。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往往仅满足于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或是考取专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在大学阶段,他们几乎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课本知识,完全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了对自己创新能力的锻炼。(2)创新思维和创新经验不足。由于大学生知识面较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即便想创新,也不知道如何去创新,他们的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3)创新技术和创新灵感不够。学生们缺少创新的技能,部分学生即使有创新意识,却又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往往不能把握本专业最新发展的动态,他们也不去向知识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不重视相关学科的知识迁移,这些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受制约的因素 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适应。。当前,一些院校的领导、教师由于自身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致使在教学内容上仍坚持以知识学习作为主要内容,缺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缺乏新意。在这种教学状态中,学生的学习缺少主动性,积极性不高。(2)专业范围狭窄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不适应。目前,高职专业设置,对培养专门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知识面的狭窄也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活动大多是在本专业范围内展开,没有时间和条件学习相邻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3)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不适应。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高职教育中,教师操纵、控制着学生的学习,决定着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这种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挥;同时,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察方式单一,习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数量作为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没有考虑到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是一味地以学生考试取得分数的高低论成败,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没有把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创新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的研究与探索 主动积极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需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的研究与探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高职教育工作应该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从垂直、直线的管理体制向复杂的网络化方向发展。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可以实行学习过程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允许未毕业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为他们保留一定时间的学籍,激励那些敢于创新的学生脱颖而出,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当代教育思想,内容要新颖、有趣。针对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通过组织分级教学和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培养创新精神。(2)设置创新情景,培养创新技能。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尽可能设置创新情景,并且这个环境尽力与社会现实保持一致,这样有利于学生日后顺利地进入角色,开展创新活动。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给学生多说的权力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动机,使学生自己提出疑难、设计假设、进行推断,形成“面临的实际→提出问题→分析、寻求解决途径→提出解决方案→验证、修正”系列创造过程;让学生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发展他们运用各种理论、规律、原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3)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采取自主控制的个别化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它把学习的控制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使用信息,选择自己的认知环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学术和教学民主观念,倡导创造和谐的教学和学术探讨气氛。(4)强化技能训练。丰富多彩的技能训练,不仅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使高职学生技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高职教育就是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必须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和知识,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设必要的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实验、实习、实践环节的力度,把职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潜移默化地融为一体。这样既缩短教与学、学与用的距离,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5)突出创新能力的考查内容。建立新的考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更要突出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考试方式上,学校可以进行适量的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学生带课本、笔记等资料,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那些有创造性见解的答卷要给予鼓励,力争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来。在考试内容上,应尽量减少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

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总结

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总结 ××职业技术学院建于20××年,20××年开始举办高职教育,20××成为安徽省首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20××年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验收,同年获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单位,20××年再获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一、创新创业工作政策支持 学校经过省级示范院校和国家骨干院校两轮建设,在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上实现全面提升,形成以“工科为主干,以农学为基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特色。为了更好的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学校转变观念,强化质量,围绕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作为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方向,充分发挥现有实训设备的效能和师资优势。学校多次召开创新创业动员会和专题研讨会,在政策层面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充分保障和倾斜,为双创工作不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制订《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暂行办法》,出台七项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对成绩显著的自主创业优秀学生团队给予资金上的扶持与自主。为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贷款担保、贴息补助和融资服务等。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建设大学生创

业园、创客基地,并逐步将双创工作由校内拓展至校外,与企业、与市场接轨,形成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和育人新机制。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和成效 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逐步建立专业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机制。通过出台《××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制度。2012年学校成为全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定点培训机构。利用学校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基地的资源优势,学校广泛开展与专业实训相结合的SYB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学校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让竞赛成为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在技能竞赛中累计获奖83项,其中国家级22项,省级一等奖8项,省级二等奖37项。20××年在安徽省“双百双创”大赛中参赛作品《西游奇遇记》取得高职院校参赛作品最高名次,20××年在第二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省赛铜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着力点

开卷有议 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11期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人民脱贫奔康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乃至社会发展之源,是我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强有力支撑,也是影响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承担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是大批工匠的“生产车间”,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在社会上普遍被认为是“差生教育”,学历层次、薪资待遇、录取分数都比普通本科教育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为高职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实现被认同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还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社会就业矛盾的需要。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力武器。通过推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有技术、有产品、有创业梦想的人参与到创业中来,以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不仅可以解决高职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就业矛盾。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系列的突出问题。由于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普遍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培养定位模糊、培养体系不健全、保障制度不完善、学生参与度不高、项目成活率低等诸多问题。而找准着力点是高职院校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首要任务。 首先,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应以树立职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效能力、造就创业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技术技能创新为突破,立足小行业、深挖行业和地方特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引导高职学生在工艺改进、创新增效等方面做创新实践,不应过多地追求成果转化和创业企业的数量。 第二,健全体系。建立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制度,充分考虑高职院校所在区域特点、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实践体系建设等方面争取支持,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从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创新创业培育直至项目孵化实现全程指导,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建立机制保障。充分发挥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社会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和实践提供项目、资金、经验等方面的支持。构建由高职院校领导任负责人的领导小组,整合学校和企业各方资源,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合力。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整合政府创新创业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各行业专家、各企业负责人、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共同组成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第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氛围。重点支持优秀项目成果转化,助推项目加速成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各类创新创业论坛及讲座,树立创新创业典型,多元化地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通过上述措施,最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树立一种理念、形成一套体系、举办一批活动、营造一种氛围、培育一批成果、培养一批学生,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简介:周勇,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着力点 周勇 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措施 发表时间:2012-06-27T11:25:27.967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5月中旬刊供稿作者:王丽芳[导读] 如何加强项目实践,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 王丽芳广东省岭南职业技术学院510663 摘要:创新型人才,首先是成“人”,其次是成“才”。学校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积极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至关重要。在分析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供实践平台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措施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1.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低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导致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缺乏养成自主创新的习惯。虽然当代大学生具有创新潜能,但表现出创新意识、创新欲望与创新能力的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社会的信息化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影视等传播激发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学生带着相当敏捷思维去思考、参与创新各项科研创新活动,但是往往缺乏正确的引导就很难全面性、灵活性和深层次去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 3.学生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能力较国外学生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却远远弱于外国学生。 4.学生的创新能力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的协作精神很大程度影响着创造潜力的发挥。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6+1”家庭出来的孩子,其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主动与他人合作、分享,缺乏团队协助精神;缺乏吃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缺乏冒险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根据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找准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研究制定相应的培养措施 1.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如何合理、全面地把各科知识的结构进行整合,发挥他们网络状的思维方式。同时还需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强调不同领域知识的沉淀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厚积薄发,也是理论知识、技能技巧指导实践的体现。 2.现阶段高职院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及其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创新的困难,特别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3.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清原因的主次,寻找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所在,研究相应的对策,为建立新的培养模式找准切入点,突出培养的实效性。 4.结合当代高职学生特点和学校教学模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效性研究。转变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更为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传统的知识传授向重点培养创新能力的转变。 5.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利弊,研究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造成的影响。以专业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借助这样的渠道,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各同年级,各专业方向的教学重心,在理论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建立系统的创新意识。 6.在专业教学、实践应用、学习考核、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目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7.如何加强项目实践,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以社会实践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这一类校外活动,学校组织、教师指导至关重要,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投入社会实践,老师在学生撰写方案和实施过程中给予指导,活动的目标、活动的方案、活动的实施等都由学生亲自去设计和参与到其中,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并利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亲身实践进行解决遇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社会价值。 8.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实现教育改革的实施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实训基地的完善有密切的联系。加大教师专业系统的培训,实现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有效对接;要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除了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之外,学校还需要为教师们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机会,积极鼓励新教师参与各类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 9.重视课程的建设。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建设精品课程,高职院校逐步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随着高职系列的专门教材相继出版。例如: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1世纪高职系列专门教材的出版等,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部分实践课程,寻求更加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特点的课程模式。现在有部分学校也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自编教材,根据不同专业类别,制定教学大纲,针对学生的接受知识的水平,这样既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J].求是,2007(21):10。 [2]湖南省“十一五”规划2008年课题《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接的二维体系研究》的子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XJK08CZC046。 [3]詹振权研究性学习:高职教学改革中的新亮点[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4]董瑜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2,(2):37。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感想(陈振岗)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感想通过学院众创空间建设的亲身经历和外出培训,最直接的感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全国范围参与度之热,参与阶层之广,前所未有,各高校均成立了双创机构,人员分工明确。 下面我将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育人工作的一些浅显想法汇报如下,汇报中如有不周之处,请领导、各位同事批评指正。 一.“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背景 国家层面,在新常态经济发展和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全社会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内涵发展,双创教育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势在必行。自 2015 年开始,河北省积极推动教育部“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举办,到 2018年成功举办4届,吸引了省内各高校和投资企业界的关注。 二.“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简单介绍 2015年,李克强总理亲自提议举办“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基础上,按照组委会配额择优遴选项目进入全国决赛。目前大赛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高职专科、初高中,是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也成为高职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的一次大检阅。 大赛评审机制严格,项目对接市场。“互联网 + ”大赛从省赛到国赛,均聘请社会投资人做项目评审,打破了教育圈内同质化评判的规则;

由于评委更注重参赛项目的经济价值和市场转化,为项目团队做出更客观更接近创业实战的指导和评判。“互联网 + ”大赛是一场社会评判、由市场说了算的竞技,突显了推动学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理念。同时,严格的赛规赛制也考验着指导教师与学生团队的综合能力。从前四届获奖项目看,参与项目均是立足高校专业优势,寻找行业痛点。 三.“互联网+”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概念的引入,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新载体,所具有的影响力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在“互联网+”时代和创新创业浪潮下,应如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如何使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我们应重新认识“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影响,需要重新定义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打造“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实践”“互联网+大众”的人才培养途径,建立全新的“生、师、校、企、社”多维交互的共享资源新平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人才、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具备“互联网+”时代精神的专业技能能力。 四.构建创新创业竞赛与育人协同体系 在学院党委提出的“课程+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课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让创新创业竞赛成为链接我院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各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创新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创新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创新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高校的学生工作苦、难、工作缺乏亮点,往往是学工人的第一感受,但这一又难又苦的工作恰恰又是高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工作方面的创新性措施为依据,分析其路径,阐述了其在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基础上,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建筑教育特色的学生工作新路子,形成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成才体系,同时也为其它兄弟院校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学校的立校之本在于学生,而学生则是校园的主体。学校的教育、发展都必然围绕学生来进行。因此,学生工作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也必然占用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工作的质量,学生工作水平的高低,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培育质量与综合治校水平的高低。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基础性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保证。 1.工作思路的创新 “以人为本”的灵魂就是科学发展观。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社会大环境下,践行以人为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就应该着眼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全方位需求。学生,是每一位学工人教育、工作的立足点与出发点。①摒弃传统天地君亲师的师道尊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观与学生观,学生工作系统教师由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大伙伴、教导者、交流者三位一体的学习导师、生活导师、成长导师。让教师充分意识到以学生为本的内涵建设,重视学生在学习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而主动放下自己“说教者”、“管理者”的身段,充分理解学生的权利和意见,通过相互尊敬、平等对话指导学生从而实现育人为本的功能。 以四川建院为例,其办学理念就是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以此来作为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依据。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巩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并着力于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并与时俱进的完善与调整学生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多元学生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学生工作方式,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工作理念,更新工作方式,破解学生工作瓶颈来培育学生。 四川建院在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切实解决学生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修订学生手册的时候,设身处地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除了要考量到学工系统教师的意见外,其修订草案必须交由各系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事务发展委员会审阅。还通过院长接待日,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与院领导面对面交流。重点围绕学风建设、后勤服务、宿舍管理、校园安全文明等方面,倾听学生诉求,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如果因客观因素不能现场解决的,会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2016.9.30)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参考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

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维的阻碍,指出创新的来源。作为提升创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课程设置了模块二详细介绍如何去创新。模块二:创新技法。包含四项任务,介绍观察分析、创意激发、跨界整合、组织执行。模块三:认识创业。包括三项任务,创业的概念及创业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模块四:创业素养的提升。包括三个任务,创业精

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思考

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 【摘要】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 同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举步维艰,在对其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职院校如何培养适应社 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进行思思考,并提出初步的建议, 让创新精神和理念真正融入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 abstract:intellectual economy times is the times of innov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process in struggling.on the reaso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 to cultivate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o think about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liminary suggestion, let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concept truly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raining;innovative talents 面对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党中央明确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职教育作为培

浅析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e17098206.html, 浅析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作者:罗辉徐凤刘秭岑 来源:《成长》2020年第02期 摘要:本文旨在对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各专业通过创新培养环境、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学生在创新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我系创新培养现状为出发点,为今后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指明方向。力争探索建立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培养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能力;现状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现开设有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和工业机器人专业四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专业已建设成为四川省示范专业。在相关政策文件的号召和指引下,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系部及各专业教研室在学生的创新培养中均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各专业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差异较大,本文将从培养环境、师资、课程和学生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1 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综合实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为大力开展创新培养,从国家层面到各级主管部门均针对创新培养下发了政策文件。因此,积极响应,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将技术技能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应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工作目标。 2 当前机械工程系各专业的创新培养教育现状 2.1 学院和系部创新培养环境方面的现状 为有序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首先,自2016年起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创培养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双创”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其次,为参赛学生提供了专门的经费支持,解决学生的经费顾虑;再次,为获奖学生在评优评先方面适当倾斜,激发学生兴趣;最后,为指导获奖的“双创”指导教师在职 称评定、年度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教师热情。 机械工程系也开展包括培养双创导师、建设创新创业理实一体教室、成立发明创新部、系部举办创新发明类比赛等大量工作。据统计,自2012年来,我系学生在“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9.30)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参考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

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录 第一部分:摘要 (3) 第二部分:引言 (4) 第三部分:正文 (5) 一:论创新精神 (5) (一):重视高职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

(二):立全面的教育价值观 (5) (三):营造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5) 二:基本要求 (6) (一):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 (二):改进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 (6) (三):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参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 (四):励学生质疑 (6) 三:基本方法 (7) (一):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 (7) (二):究的事物要有怀疑态度 (7) (三):究的事物要追求创新的欲望 (7) (四): 研究的事物要有冒险精神 (8) 四:结论 (8) 第四部分:参考文献 (9) 摘要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涵。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人才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树立全新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创造教育 ,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

条件 ,营造科技文化氛围 ,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经济涵、管理模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践表明,创新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乃至命运,创新是当前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继续蓬勃发展的核心和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涵。能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也已成为评价一所高职院校地位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人才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培养创业型人才,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方案

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计划的意见》(陕教高〔2016〕4号)文件精神,培养我院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做人做事先做人,德能并重德为先”的育人思想和“认知、养成、技术、技能”的育人重点,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基本要求 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十三五”期间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着力解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改革任务、细化改革措施、加强经费和制度保障,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 (三)总体目标 2016年9月起全面深化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逐步建立健全融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创业平台、经费与制度保障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完善文化引领和指导帮扶,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涌现一批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二、组织机构 成立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及各系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日常事务。 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局性工作,负责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系开展相关工作。在学院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协作,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