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子政务综合应用支撑平台技术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综合应用支撑平台技术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综合应用支撑平台

技术方案

目录

第1 章概述 (1)

1.1总体目标 (1)

1.2项目意义 (1)

第2 章需求分析 (1)

2.1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 (1)

2.2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建设任务 (2)

2.3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业务需求 (2)

2.4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功能需求 (3)

2.4.1信息交换的内容和形式 (4)

2.4.2流程控制功能 (4)

2.4.3传输数据格式要求 (4)

2.4.4安全验证机制 (4)

2.4.5处理过程跟踪 (4)

2.4.6二次开发能力 (5)

2.4.7性能要求 (5)

2.4.8简单的定义、管理、维护界面 (5)

第3 章业务活动的基本模型 (5)

3.1信息交换 (5)

3.2资源共享 (6)

3.3业务流程协同 (7)

第4 章平台设计 (8)

4.1架构模型 (8)

4.2架构设计 (9)

4.2.1中心系统结构设计 (10)

4.2.2前置系统结构 (10)

4.3部署设计 (11)

4.4功能划分 (12)

第5 章技术实现 (13)

5.1平台系统划分 (13)

5.1.1信息交换系统 (14)

5.1.2信息共享系统 (22)

5.1.3安全管理系统 (25)

5.1.4目录管理系统 (26)

5.1.5数据库管理系统 (26)

5.1.6平台管理系统 (26)

5.1.7应用支撑系统 (26)

5.2平台拓扑结构 (28)

5.3平台应用部署设计 (28)

5.4平台实施和集成 (29)

第6 章应用支撑 (30)

6.1数据交换功能实现 (30)

6.1.1网络断开和物理隔离情况下的操作流程 (30)

6.1.2物理隔离下的交换前置机 (30)

6.1.3逻辑隔离情况下的操作流程 (31)

6.1.4逻辑隔离下的交换前置机 (32)

6.2业务流程功能实现 (32)

6.2.1启动审批流程 (33)

6.2.2调用前置审批 (34)

6.2.3并联审批的实现 (35)

6.2.4审批状态反馈 (36)

6.2.5调度委办局工作流 (37)

6.2.6审批时限的控制和督办 (39)

第7 章产品及开发清单 (39)

7.1软件产品清单 (39)

7.2软件开发清单 (40)

第1章概述

1.1总体目标

通过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对各委办局的分散的异构信息资源和分布的应用服务实现可导航、可连接、可访问、可交换、可共享、可整合和可联动,为各委办局、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公务员提供个性化、可视化、集成化的服务,支持网上办公、办事、学习、交流,辅助领导管理决策和指挥调度,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改善政府决策质量和透明度,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更好地为民服务,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1.2项目意义

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支撑平台已成为电子政务的全局性的一项关键任务,其作用和效益主要体现在:

(1)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通过统一支撑平台,能够实现多个跨部门、跨系统、综合性应用共享全市统一的空间地理、法人单位和人口的基础信息和其它共享的专题信息以及目录服务等基础性功能服务。

(2)提高系统建设质量。将统一支撑平台从各项应用中分离出来进行规划和建设,能够保证平台的建设质量,从而进一步确保在此之上建设的各个应用系统的质量。特别是,电子政务后续各个大型应用项目都有很高的复杂性。统一支撑平台的设计目的就是集中解决复杂性,降低各项应用的建设难度。

(3)缩短应用建设周期。基于电子政务统一支撑平台,可以大大缩短各项大型复杂应用的建设周期,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产生的时候,能够迅速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在短时间内搭建起急需的应用系统。

(4)节省总体建设投资。电子政务统一支撑平台的建设可以避免各个项目在建设和运营环节的重复投资,从而降低总体投资。

第2章需求分析

2.1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

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包括数据集成整合和业务流程管理两大部分,这两部分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统一。平台实施完成后,将完全消除信息孤岛,

各类应用(包括委办局的业务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可以通过平台方便、快捷、实时地实现数据同步、共享及更新;各种业务流程通过平台实现在部门之间的业务协作及统一管理,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平台的总体建设目标概况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保护原有投资,采用符合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的、标准的、国际先进的、跨平台的信息技术,构建安全、高效、稳定的信息资源整合基础平台,为实现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实现各个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和业务协同打下基础。

2.2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建设任务

根据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建设目标,平台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1)根据实际的业务需要,选择基础软件产品,构建平台基础运行环境(2)制定相关的信息交换和流程协同标准

(3)对各个部门的资源进行调查,确定各个部门对外共享数据的内容和方式,理顺各个部门之间协同业务的流程

(4)数据建模,根据各部门数据共享指标,建立中心基础数据库模型

(5)根据具体的信息交换需求,逐步开展信息交换系统建设,即在事先建立的统一的平台基础上,配置应用适配器,连接不同应用系统,构成具体的信息交换系统

2.3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业务需求

总体业务需求如下:

(1)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作为支撑电子政务应用的基础平台,以各类信息交换为核心,以跨部门的流程协同为基础,通过建立底层结构来联系横贯整个政府机构内外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库资源。

(2)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应支持不同处理业务、不同软硬平台对不同结构数据交互的要求,满足其他异构应用系统之间无缝地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要。

(3)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能够实现各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集成,实现原有各业务系统在数据级集成,保证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4)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还应具有可视化的监控管理功能,提供可视化的系统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控、系统管理、日志管理等管理功能。

(5)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应该保证数据的可靠安全的传输。

(6)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应该提供业务流程管理的功能,能够实现联合审批、公文交换等跨部门业务流程协同的应用。

2.4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功能需求

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往往同时涉及到多个应用系统,因此要求这些系统能够协同,但接口、架构的不统一使得这些本应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于是,与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技术相类似的政务应用集成(GAI)技术应运而生,它可以通过中间件作为粘合剂来连接政府部门内外各种业务相关的异构系统、应用以及数据源,从而满足内外门户、OA、数据库、业务应用系统等重要系统之间无缝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要。GAI 涉及技术广泛,实施复杂,因此,对任何一个GAI 项目都必须从业务需求、应用系统构成、集成平台技术选型及系统开发维

护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合适的集成方案。

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应包含以下五个层面的内容:

(1)用户交互:实现应用用户界面统一的接入与安全机制,利用门户技术进行构建。

(2)信息集成:实现数据集成,在异构的数据源之间实现数据层的直接整合。

(3)应用连接:通过HUB-SPOKE 、BUS 架构,实现应用与应用之间的连接,完成相关的数据路由与数据格式转换。

(4)业务流程整合:实现业务流程管理,包括工作流管理和自动化流程两个方面。

(5)构建整合:这个层面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构建与现有应用兼容的新应用,另一部分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用以适应新环境的需要。

其中的信息集成、应用连接及业务流程整合是目前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建设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三个层面。

平台应具有流量控制、优先级别控制、断点续传、独立队列处理、交换任务和管理任务分离、同步/异步传输机制、并发/串行处理功能、支持大规模并发处理、支持多级交换模式及多级交换中心的应用模式、核心交换功能基于XML

和中间件技术实现、提供推和拉的处理模式等功能。应提供数据填充、过滤、转换、路由等多种数据加工能力。

2.4.1信息交换的内容和形式

对于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各业务系统和应用系统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消费者、接收者。信息的发布与接收,应该能够实现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换方式;交换的数据既可以是标准文本,也可以是数据块形式;交换内容既可以是动态实时的,也可以是分时异步的。

2.4.2流程控制功能

(1)允许用户根据需求进行业务流程的设置

(2)提供流程必须的判断、分支、循环功能

(3)提供事务控制功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4)定义信息交换触发的机制

(5)流程控制和消息的有机分离

(6)可以设置自动化任务

2.4.3传输数据格式要求

政务应用集成平台能够支持多种数据格式。

(1)支持各种主流和非主流的数据库

(2)支持各种主流和非主流的格式文件

(3)支持各类的国际标准(XML 等)

2.4.4安全验证机制

(1)提供安全机制和开放接口,可以与其他安全系统配合使用

(2)提供权限控制

2.4.5处理过程跟踪

(1)提供实时监控功能,能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况

(2)提供中央监控管理界面

(3)提供事后审计功能

(4)处理(交换)错误实时警报,并有详细日志

2.4.6二次开发能力

(1)提供简单、强大的二次开发工具

(2)提供完整的二次开发资料

2.4.7性能要求

(1)处理大数据量交换的能力

(2)实时高频率信息交换的能力

(3)流量分析能力

(4)QoS 能力

2.4.8简单的定义、管理、维护界面

系统提供简单易用的界面,便于定义、管理、维护。

第3章业务活动的基本模型

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所要解决的信息交换应用模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交换

(2)资源共享

(3)业务流程协同

3.1信息交换

信息交换是指按照一定规则,将数据从数据源发送到指定的目的地,经过数据转换,在数据目的地进行存储。

信息交换方式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周期性的。

政务信息交换包括两种形式:数据集中和对等式信息交换。

(1)数据集中模型

数据集中是指建立数据交换平台,从相关部门采集共享信息在信息交换中心建立统一的共享数据库,并基于共享数据库建设相关应用系统。例如,企业基础信息交换、人口基础信息交换、企业征信等系统属于这种应用模式。

图3-1 数据集中应用模式示意图

(2)对等信息交换模型

对等信息交换是指不建立集中式数据库,通过信息交换平台,部门之间按照交换流程相互交换信息的应用模式。如公文交换系统属于这种应用模式。

图3-2 对等信息交换应用模式示意图

3.2资源共享

各个委办局的业务系统和办公系统保存了大量的政务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中,除了上述的基础信息外,还有一些海量的业务数据,例如,税务部门中的企业纳税情况明细信息等。这类信息一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共享,并且按照各个职能部门条块管理的规范,不能全部交换到数据中心或其他委办局,可以提供数据共享的接口,供外部查询、检索。这就是资源共享的模式。

资源共享模式实现的方式一般是在信息交换中心,建立统一的资源目录体系,将各个委办局能够对外共享的信息资源按级别描述,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访问接口,供用户或外部应用系统查询检索。目前,业界正在逐步推广的信息集成(Information Integration,简称II)就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应用模式。

图3-3 资源共享应用模式示意图

3.3业务流程协同

业务流程是政府和企业管理的根本,它是政府和企业资源如人力、物力、资金、系统和合作伙伴等资源的具体表现,政府和企业不同的信息系统负责管理不同的资源。

业务流程协同是将这些不同的资源管理,依据组织内的作业流程的需求,无缝地连接在一起,实现政府和企业的一体化流程管理,其目的在于确立组织内的主要商业规则并将其一致地应用在管理流程和商业流程中。

业务流程协同还包括,政府和企业如何与其合作伙伴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以及通过图形化工具的模拟、设计和监控政府和企业的业务流程、信息交换、工作协调和交易的发生;对政府内部的各种资源(信息系统、业务人员、材料等)、外部业务伙伴及其业务系统和流程等活动进行协调和优化,使信息无障碍地在政府部门内外流动起来。整合范围包括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易流程、信息分享流程及合作流程。

联合审批、应急联动指挥等应用系统属于这种应用模型。

图3-4 部门间业务流程协同应用模式示意图

电子政务应用综合支撑平台应能够支持上述不同应用模式的信息交换共享应用模式。

第4章平台设计

4.1架构模型

图4-1 平台整体架构模型

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的整体架构如上图所示,对下连接各类已有的政务资源系统,包括数据系统、服务资源(如API 或WEB 服务等)及非结构化的文档资源等;利用平台提供的交换与共享功能,为搭建于平台之上的跨部门应用提供应用支撑,包括政务资源的获取服务及其他的基础支撑。

4.2架构设计

基于架构模型,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的构件组成图如下所示:

图4-2 架构设计

平台整体架构采用三层体系设计,底层为数据层,提供平台所使用的各类数据的存储,包括交换数据、核心数据及应用数据;中间层为应用层,根据需求,划分为五大系统,分别为中心交换系统、共享系统、安全系统、管理系统与应用支撑系统,分别实现需求中涉及的功能要求;最上层为客户层,主要为与各个已有业务系统相联接的部分,称为前置系统,实现平台与部委业务系统的安全隔离,保证政务信息的安全利用。

由于本平台涉及多个部门不同地域,为了保证系统的扩展性与安全性,本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涉及,分为中心系统与前置系统,如下所述:

4.2.1中心系统结构设计

中心系统为平台的核心,完成平台的主要功能,并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应用支撑;同时与前置系统相连接,封装已有政务资源,通过交换与共享方式提供上层应用使用。

图4-3 中心系统结构

4.2.2前置系统结构

前置系统为平台的接入点,实现与业务系统的安全隔离,并实现与中心系统的连接。为了保障业务系统数据的安全,采用前置交换区的方式,将需要交换共享的数据首先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导入到前置交换区,经过中心系统的整理后,在放回到前置交换区,业务系统再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导入到自身业务系统中,保证了业务系统数据的独立性。

图4-4 前置系统结构

4.3部署设计

应用基础支撑平台涉及到多个部门、多类业务应用,必然需要部署到不同地点。本方案采用前置机方式,实现平台系统与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隔离;平台内部包括了数据交换共享服务器实现平台的交换共享、安全与管理功能,资源存储服务器实现数据库存储与目录系统的部署,应用支撑服务器实现应用支撑系统的部署,为平台之上搭建的新应用提供资源支撑。部署图如下所示:

图4-5 部署设计

4.4功能划分

图4-6 功能划分

第5章技术实现

5.1平台系统划分

图5-1 平台系统划分

由平台设计中分析可以看出,整个平台由多个层次支撑,具体的技术实现,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系统,分别建设完成。包括:

信息交换系统:实现与已有的各类信息资源的连接,并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交换;

信息共享系统: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利用目录系统实现资源的发布、查询与获取服务;

目录管理系统:管理各类基础资源的描述信息,包括用户、数据、服务与应用四类资源的管理;

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由信息交换系统沉淀形成的基础数据;

应用支撑系统:封装平台中各个系统的服务接口,适应上层应用的需求,开放服务接口形式;

安全管理系统:利用信息交换与共享业务流程管理引擎,集成各部委的安全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成熟产品实现安全集中管理控制;

平台管理系统:集成各个系统提供的管理功能,实现统一的监管控制。5.1.1信息交换系统

5.1.1.1信息交换系统拓扑结构

信息交换系统是本项目建设的重点之一,它是一个实时的、在线的交换系统,它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通、实现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的基础。交换系统既融合各部门在系统业务纵向的建设投入,又满足在市一级横向信息互连互通的要求。各业务部门在纵向的系统建设投入后,无须重复建设类似的系统平台,只需对系统进行软件环境的修改,在中心配上相同的管理服务。

图5-2 信息交换系统拓扑结构图

5.1.1.2信息交换系统应用结构

信息交换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业务系统业务数据、基础信息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在有限范围内的、在确定内容情况下的、在有前提条件下的、互惠互利的传递和交换。整个系统由数据接口、数据转换、数据传输、数据路由、安全管理、调度监控、日志管理、系统管理等软件模块构成。

图5-3 信息交换系统应用架构图

信息交换系统各软硬件模块的功能划分如下:

?系统网络:基于TCP/IP 协议的交换网络,连接各联建单位的前置系统与数据中心,由网络链路、网络路由器、网络交换机、前置机、

中心服务器、加密机、防火墙等构成;

?数据接口模块:支持多种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网络协议,提供各类数据库、文件系统等交换接口,提供各类应用API 接口,负责数

据库访问处理;

?数据传输模块:基于XML 协议的数据表达标准实现实时传输,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传递,不重复不丢失;

?数据转换模块:基于数据内容的智能数据格式实现转换,有从源数据转化成标准格式的传输数据,也有从传输格式转化成接收格式。

?数据路由模块:根据动态路由定义,实现基于数据内容的智能数据分发,与数据转换模块一起实现“将正确的数据以正确的数据格式

发送给正确的数据接收者”的数据分发功能;

?数据安全管理模块:实现数据交换双方的双向认证,实现数据交换的加解密,可以链路硬加密、数据包软加密等方式实现,或者两者

都用,必要时提供数据压缩功能;

?调度监控模块:实时对数据交换任务进行调度、监控与管理,提供并发控制、流量控制、性能调整(tuning),出现网络传输和数据库

访问拥塞时控制交换任务;

?日志管理模块:记录所有管理、业务数据交换、实时访问行为,将纪录分成INFO/WARN /ERROR 等级,供日后追踪与分析。并提供查

询/搜寻日志而进一步做分析。

?系统管理模块:对新增交换业务、新增交换端口进行定义和配置,对用户、用户组和用户权限管理。

5.1.1.3数据交换总体流程

信息交换系统基于消息中间件实现中心与各个联建单位之间的政务信息的交换。使用消息中间件可以实现数据集成和转换、业务过程协调、大范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可以确保中心到各业务部门政务信息的同步实时交换和更新。各联建单位业务数据发送到交换前置机之后,由交换中间件负责把交换数据发送到市信息中心的交换前置机,市信息中心经过比对处理之后,生成信息共享数据库,并通过交换中间件把比对结果发送给个联建单位的交换前置机。各联建单位需要比对结果时,只需访问本部门的交换前置机。

图5-4 数据交换总体流程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