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二、文学作品的基本题材:

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2.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浓缩的反应现实生活,集中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3.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

5.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三、文本: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文学言语层面特点: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有:

(1)文学言语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2)文学言语心理蕴含性

(3)文学言语阻拒性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

四、文学意蕴三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艺术至境三美神:文学典型、文学意象、文学意境

五、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六、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王昌龄在诗格中最早提出了意境。

八、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虚境);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九、意境的分类:

刘熙载的艺概中分四类:明丽鲜艳的美热情崇高的美

悲凉凄清的美和平静穆的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分为两类:无我之境有我之境。

十、叙事: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全过程。

十一、故事和情节的区别: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十二、如何呈现人物的两重性:行动元与角色

行动元的意识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要素。

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十三、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文本时间”也可称为“叙事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

后关系。

十四、视角: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十五、零聚焦叙述内聚焦叙述外聚焦叙述 p250

抒情: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文学类型。有古希腊中的“七弦琴”演变而来。十六、文学抒情与叙事的区别: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地表现情感,叙事则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十七、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1比喻与象征、2倒装与歧义、

3夸张与对比、4借代与用典

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十八、风格的观念与思路:1独特地言语形式2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3.主体与对象相契合的特色。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十九、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区别: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世俗生活往往为世俗功利所困扰,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精神的想象活动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日常个性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另外源自后天环境中的习得,而创作个性则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现在作品中的个性特征。

二十一、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简分法和繁分法 P289

二十二、文学消费:泛指文学阅读活动。 P299

二十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1)文学生产规定着消费:1文学生产为消费提供消费对象(文学产品);2文学生产规定文学消费的方式;3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生产的需要。(2)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1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

实现,2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3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二十四、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既是一种商品消费,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文学消费的二重性)1、一般物质产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2、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严格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而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往往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态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而与其中寓含的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3、一般物质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纯粹的价值消耗,其使用价值随着消费中的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有一个必然被淘汰的过程,然而文学产品却具有超时代性。4、文学产品消费具有在创造的性质,需要消费者积极参与。

二十五、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二十六、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

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

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二十七、文学接受为审美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答:孤立的自在的文学作品需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成为自为的。作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文本,因为文学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必须经过读者的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形象。文学作品主要使用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文学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随着读者在文学符号基础上展开的想象才能进行。

二十八、形象异变:读者以自身的经验还原形象时会发生改变。

情感异变:读者从作者赋予的同一种情感中体会出不尽相同的情感。二十九、异变与读者的期待视野:1某些政治观念会导致异变

2某些预定文化观念会导致异变3文化视野会导致异变

4个人经验会导致异变5文学欣赏能力会导致异变

三十、共鸣:在阅读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灵感应状态。

共鸣现象产生的原因:1作品本身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染力

2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必须含有与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见解与情感体验。

共鸣产生的原因:1思想观念相通2情感经验相似3意志愿望相近

净化: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派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领悟:潜思默想、东西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态与过程。余味:继共鸣、净化和领悟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三十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首先,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1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审美作品,因而应当用美学的观点加以审视和评价,一切作品又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经济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要有历史观点;2微观的艺术解析,具体的思想评价及切中肯綮的高下得失的判断,只能在美学的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才可能达到应有的准确尺度,发挥批评应有的效能;3美学和历史的观点制约着各种具体批评中的价值取向和方法原则。其次,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有其基本内涵并相互联系的。就美学观点而言,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最重要的是看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就史学观点而言,一方面是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作品,要看其是否描写了某一历史的客观真实面貌,是否反映了历史过程的进步要求,是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涵和趋势。另一方面作为评判主体的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应该具有所处历史时代的先进的历史视野和科学的历史眼光,才能对作品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确定他在历史中的价值地位和在现实中的意义与作用

三十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思想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较为突出的体现了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有三个基本点:一是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二是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三是从作品影响人们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艺术标准是用来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问题构成的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明性、意蕴表现的深刻性,是它的基本内涵。

艺术标准怎样评价作品艺术性:1文体的评价2艺术形象的评价3意蕴批评

三十三、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

传统批评模式: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

现代批评模式: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

心理学批评: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