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及其鉴别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及其鉴别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及其鉴别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及其鉴别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及其鉴别诊断

来源: 疼痛医学网发布时间: 2010-09-03 21:23 239 次浏览大小: 16px 14px 12px 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及其鉴别诊断

一、定义:由于脊髓神经细胞在缺血的条件下逐渐发生的细胞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上神经运动元损伤的一组临床症状。

缺血原因多见与下列疾病有关:①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②局灶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③椎间盘的退变、椎管内组织的炎性增厚。

二、病理特征:是一种自然恶化性疾病,病程慢长从发病到临床症状出现约5年,从症状出现到恶化10~15年时间。其中原因是脊神经细胞的慢性缺血,而引起脊神经细胞的缺血、水肿、细胞核的裂解和细胞的坏死。

三、临床特征:由于脊髓是个圆柱体,脊髓细胞受损害的时间、程度、与部位不同,临床分为三种类型:①周围行(周围向中心扩展)②中枢型(从中心向外周扩展)③周围于中枢同时发病。周围型与中枢型的区别点在于胸腹部的束带感。临床主要鉴别点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四期。

Ⅰ期:(前Ⅰ期):双膝关节发软(偶发打软腿,病理反射(+)生理反射消失或减弱)主要表现在坐位变立位时打软。

Ⅰ期-:两腿常疲乏无力同时病理反射(+)生理反射消失。

Ⅰ期(+):病人行走间歇性休息双膝无力,或走一段路后极度下肢无力,病理反射(+)腹壁反射消失。

Ⅱ期:足底有增厚或踏棉感,病理反射(+)生理反射消失。

Ⅲ期(-):站立不稳,行走腿有颤抖感无力感明显。

Ⅲ期:除Ⅲ期(-)症状以外肢体出现折刀感。说明躯体屈肌和伸肌调节不平衡。

Ⅲ期(+):除行走或站立发颤及折刀感以外,出现髌阵挛踝阵挛,反射亢进,病理反射(+)腹壁反射消失。

Ⅳ期:行走或站立均不能超过5分钟,行走困难。硬瘫出现病理反射(+)腹壁反射消失。

四、特殊类型的脊髓性颈椎病

1、颈腰型:当腰椎有损害时,特别是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或腰段脊神经根损害时能掩盖脊髓性颈椎病症状,表现特点:病人上肢表现和颈部症状明显,下肢无力明显但临床体征不明显。当治疗腰部后下肢的体症逐渐明显。

2、脊髓空洞症型:空洞症有损害区域皮肤痛温觉障碍,而脊髓型颈椎病则没有痛温觉障碍,遇到有躯体与四肢感觉温觉障碍的病历注意合并有脊髓空洞症。

五、定向药透的有效治疗规律:

1、两腿发软治疗8天就好转。

2、足底踏棉感治疗需半年。

3、行走腿发颤治疗按年算。

六、治疗安排:

1、脊髓型颈椎病首次治疗持续治疗达全身无力的症状到极限停治疗15天左右。

2、第二疗程继续治疗病人极度疲乏停治疗休息15天。

3、以后改为治疗20天休息15天,治疗到生理反射恢复病理反射消失后。再改为治疗10天休20天,巩固3个疗程。

七、注意:

1、在治疗当中治疗达到极限的意义可以缩短治疗时间。

2、快病人康复的时间。

3、预防截瘫出现。

4、如合并疼痛麻木要求隔天针刺,针刺部位棘突。

八、疗效:Ⅰ期达96%一般治疗2个大疗程。巩固2个疗程。

Ⅱ期:达92.3% 治疗2个疗程病理反射消失,生理反射出现。

Ⅲ期:82%对中枢型

九、临床观察要点:

1、主观感觉的症状减轻程度。

2、病理反射消失的时间。

3、生理反射出现的时间。

4、髌阵挛、踝阵挛及折刀状消失时间。

5、颈生理屈度恢复到正常区域状态。

十、抓好随访:

1、对医院较近的患者给病人规定复诊时间。

2、对医院较远在治疗期间病人,回家治疗前不但教会病人家属治疗的方法,还要教会病人家属作生理病理的反射方法,通过电话或信件了解患者病情,观察病人的病理与生理反射情况,以便调整和安排治疗方案及时治好病。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名称:项痹 西医名称:颈椎病 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 (1)颈肩痛 (2)颈部活动受限 (3)手指麻木 (4)头晕、恶心 (5)瘫痪 三.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 四.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保守治疗 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 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露 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 【编者按】颈椎病作为中老年最常见的疾患,对其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本期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该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原则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便读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与术式。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要素 袁文(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200003上海市) 手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通过数十年对疾病的治疗、总结,对于单节段颈椎病的治疗目前已达成共识。但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仍有争议,手术治疗可能存在减压不彻底、影响颈椎活动性、植骨不融合等问题。 决定手术方案的要素包括:如何彻底减压,融合率,术后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并发症以及患者的花费。而这些问题最终集中体现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由于颈椎手术的特点,手术入路的选择决定了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方式。前路或后路手术具有各自优缺点,但近年的研究和临床趋势更多倾向于采用前路手术。 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支持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文献均有[1-3。支持后路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后路手术风险相对较低,且术后植骨塌陷、不融合的比例较低。但后路手术最主要的缺点在于其为间接减压,长期疗效较差;还存在并发症较多(如轴性痛、后凸畸形、减压槽边缘继发压迫、C5神经根病)等问题。前路手术的突出优点是直接减压,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其他优点还包括: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减少轴性疼痛。临床对照研究表明,前、后路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无显著性差异,合并OPLL时前路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后路;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后路轴性痛比例高于前路。文献中总结的前路手术缺点主要包括:手术风险大、多节段椎体次全切术后植骨不融合比例高(前路3节段植骨不融合比例可达50%-70%)以及颈椎活动受限。随着颈椎手术器械和技术的不断精细,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良,前路手术的风险在降低。 根据颈椎病的病理改变(椎间盘突出、骨赘增生等)主要集中于椎间隙的特点,我们改良了传统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在术中保留部分椎体后壁4-6。这一方法可在脊髓前方提供坚强保护,避免术中医源性损伤和术后植骨块、钛网后移进入椎管;同时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保留椎体后壁还可减少出血和提供植骨融合面;较之椎间隙减压有更好的手术视野,可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针对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植骨不融合比例高的情况,我们设计了分节段减压的手术方式7。多节段颈椎病退变严重,经椎间隙减压常较困难且易导致医源性损伤;而连续多个椎体次全切除对颈椎完整性影响大,术后易发生植骨不融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选择对椎间隙明显狭窄、椎体后缘巨大骨赘的节段实施椎体次全切除,而在相对较轻的节段经椎间隙减压。这样既可充分减压,又尽可能多地减少了对颈椎正常结构的破坏,可以有效提高植骨融合率。 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切实植骨和应用可靠内固定可以有效减少颈椎前路手术的缺点而充分发挥其减压彻底的优点。对于一个充分掌握前路手术指征和方法的医师,多数多节段颈椎病都能够通过前路手术获得较好的疗效。此外,前路手术中还需考虑或注意的问题包括: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特殊患者(高龄、吸烟、骨质疏

(推荐)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颈椎病的证型很多。目前比较一致的中医辨证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其中以落枕型及痹证型最为多见。 1.落枕型颈椎病 中年以后体质渐弱,肝肾之气渐失旺盛,如兼气血亏虚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则可导致关节囊松弛、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颈背疼痛反复发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症状发作时颈项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个别合并有眩晕或偏头痛者,每次发作三五天后,可有一段时间缓解。 2.痹证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风寒及劳累可加重症状。症状以一侧肩臂疼痛、麻木或肌肉萎缩为多,间有两臂麻痛者。从主诉及症状的轻重不同,又可分为疼痛型、麻木型和萎缩型三种。 (1)疼痛型:发病较急,颈、肩、臂、手均觉疼痛、酸胀,肌力和肌张力也有所减弱,大多系一侧发病,患者头部微偏向患侧,以减轻症状。咳嗽可有震动痛,夜间症状加重,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如侧卧时患侧在上等。 (2)麻木型:发病较慢,肩臂和上胸背麻木不仁,或兼有轻度疼痛,麻木以前臂及手为主,夜间症状较为明显,白天可无症状,皮肤痛温觉减退,肌力和肌张力均正常。 (3)萎缩型:患侧上肢肌力减弱,大小鱼际肌萎缩松弛,肌力明显减退时影响劳动,但无疼痛、酸麻感觉。 3.痿证型颈椎病 肝肾久虚,筋骨痿弱,渐觉肢体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温,肌肉痿细。如兼气血不足,经脉空虚,筋骨失养,宗筋弛纵,则症状逐步加重,可兼有二便失控。 4.眩晕型颈椎病 肾水亏损,肝阳上亢,致头目眩晕,尤以位置眩晕为特点,还可见头痛,急躁易怒,偶有肾气亏损、气血俱弱而突然晕厥、跌倒者,但较为少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比较多见的是眩晕时作,头重脚轻,走路欠稳,或同时有偏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5.五官型颈椎病 较少见,症状多不典型。或眼睑无力,眼胀痛,易流泪;或耳鸣,听力下降;或感咽部

什么是脊髓型颈椎病

什么是脊髓型颈椎病 *导读:什么是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椎体后缘骨刺,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椎体滑移等原因对脊髓的直接压迫,或者由于交感神经的刺激,导致脊髓血管痉挛等因素造成脊髓变性坏死,并由此引起的以肢体功能障碍为特点的症候群。…… 什么是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椎体后缘骨刺,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椎体滑移等原因对脊髓的直接压迫,或者由于交感神经的刺激,导致脊髓血管痉挛等因素造成脊髓变性坏死,并由此引起的以肢体功能障碍为特点的症候群。 *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方法 1.中年以上男性多见,发病缓慢或继发于外伤后。 2.开始多见双下肢无力、发软、行动缓慢易摔倒或伴双手麻木、行动不灵活。病情逐渐加重,出现不能站立,生活不能自理,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3.体征:常见锥体束征,四肢生理反射亢进。 4.影像学检查异常。 5.X线表现:劲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等。 6.MPI:观察到颈髓受压部位、范围及压迫情况。 7.CT:可了解颈椎骨质增生改变,后纵韧带骨化、椎管变形

情况等,较MRI看得更清楚。 *脊髓型颈椎病治疗 *1.非手术疗法 仍为本型的基本疗法尤其是在早期的中央型(上肢型)及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患者约近半数病例可获得较明显的疗效,但在进行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切忌任何粗暴的操作及手法,一旦病情加剧应及早施术以防引起脊髓变性。 *2.手术疗法 ①急性进行性颈脊髓受压症状明显,经临床检查或其他特种检查(MRICT检查等)者;②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加重而又诊断明确者;③脊髓受压症状虽为中度或轻度,但经非手术疗法治疗1~2个疗程以上无改善而又影响工作者都应尽快手术。

颈椎病的护理查房

颈椎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7.25 地点:外一科护士站 主持人:冯护士长 责任护士:周明艳 参加人员: 冯护士长:最近我们收治了一位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病的病人,并成功做了手术,我 们就这位病人进行护理查房,一起学习一下颈椎病人的护理,下面先由责任护士汇报一下病情。 周明艳护师:32床,张希远,男,66岁,住院号;24872,住院诊断:颈椎间盘突出伴 脊髓病患者因“右上肢,右下肢静息疼痛,行走困难1年”于2015.7.14收入院,首测T36.3℃,P72次/分,R16次/分,BP141/81mmg右上臂上肢皮肤痛觉迟钝,右手拇指、食指、皮肤感觉减退,右上臂牵拉实验弱阳性,颈椎加压试验阳性,右侧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左手握力较对侧降低;右下肢踝上5厘米以远部位皮肤深、浅感觉迟钝,膝反射减退,行走时不太不稳,肱四头肌肌力减退,肌张力正常。完善术前准备于2015.7.15.15:00在全麻下行椎板开门减压+顶板内固定术,术毕,于20:10安返病房,患者神志清,术区辅料整洁,引流管通畅在位,引出血性液体,给予一级护理,心电监护,持续吸氧2L/分,给予抗炎、消肿、对症支持治疗,于2015.7.17患者翻身时将引流感自接口处斯脱,故提前将引流管拔除,留置导尿管期间未发生尿路感染。 冯护士长:患者的大体情况就是这样,下面我们就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功能锻炼,出院指导做简单的介绍,请大家踊跃发言。 张婷婷主管护师:我来说一下颈椎病的概念及临床表现吧。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 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外邪加重退变,导致颈部软组织和椎体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脱出(或膨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肌肉、神经根、脊髓、血管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本病属于中医“项强”、“颈肩痛”、“痹证”“痉证”、“痿证”、“痰饮”、“眩晕”等范畴?临床表现 ?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五?种,每种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都不一样,下面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 1.颈型颈椎病引起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 ? 2.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神经刺激或者受压迫引起。主要会产生颈部僵硬疼痛、病情长期发展会造成局部感觉退化,肌肉萎缩。

脊髓型颈椎病护理常规

脊髓型颈椎病 一病例汇报 (一)一般情况 患者男,71岁,因“右上肢乏力疼痛6月余,加重1月。”以脊髓型颈椎病收入院。入院时查体:T : 36、2℃,P : 62次/min,R : 18次/min,BP : 140/80mmHg。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蹒跚步态,颈椎生理弯曲变直。颈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功能轻度受限。颈椎棘突轻度压痛,无放射痛。无既往史,自述“磺胺类”药物过敏史。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 (二)患者自理能力55分,中度依赖。VTE评分2分,中危。压疮22分。跌倒坠床0分。疼痛评分2分,轻度疼痛。非计划拔管0风险。 (三)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与完善检查,并定于次日行颈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神志清,安全返回病房。刀口敷料清洁干燥,无异常渗液,体温不高,血压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患者自述上肢症状较术前减轻,常规脱水、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术后三天,嘱病人床上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卧床并发症,观察刀口情况,拔除引流管。术后第六天,嘱病人可带颈托保护逐渐下地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卧床并发症,观察刀口情况,定期换药,继续术后对症治疗。 术后再次常规五种评估: 自理能力45分(中度依赖),VTE评分3分,压疮评分19分,跌倒坠床25分,疼痛评分2分,非计划拔管低风险。 二、针对治疗经过(特殊检查、特殊用药、5种评分中得高危项目、中间出现得病情波动等),提出护理问题 (一)体位 变换体位。根据病人12小时翻身一次,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 翻身得注意事项: 掌握正确得翻身方法:颈椎病得病人注意头、颈、肩一条直线,防止脊柱扭曲,加重脊髓损伤;行颅骨牵引者还要注意保持牵引效能,防止牵引弓脱落;胸椎骨折得病人要注意肩、胸、腰一条直线;腰椎得病人要注意胸、腰、臀一条直线

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方案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体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痹证”、“痿证”、“眩晕”等范畴。 【诊断依据】 1、实验室检查 1.1、颈椎X线平片检查正位片可见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环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环枢椎融合等;侧位片可见椎间隙变狭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狡窄,后韧带钙化,生理前凸消失,关节突肥大,椎体半脱位;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形、狭窄、椎间关节及钩椎关节增生或肥大等。上述X线平片所见尚不能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1.2、脊髓造影(MRI、DSA)对疑有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应作空气或碘油造影,如有条件最好作MRI检查,能清晰的显示椎管狭窄或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围;对疑有椎动脉型的患者,可作椎动脉造影,如有条件可作DSA。 1.3、颈椎CT 能显示颈椎骨赘部位、范围大小,以及椎管周围软组织改变等。 1.4、其他还可作心电图、血管B超、脑血流图、头颅CT、MRI等排除心脏、脑干、小脑等部位的病变 2.诊断要点 2.1、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2.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它疾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2.3、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 3.各型颈椎病诊断原则: 除上述原则外,各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分别为: 3.1、颈型: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一、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 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跟、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为颈椎病。 二、一般原则 1、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它疾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3、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 各型颈椎病诊断原则: 除上述原则外,各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分别为: 1、颈型:

(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线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3)应除外颈部其它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它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2、神经根型: (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 此试验)。(5)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

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症、肘管综合症、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 (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 (2)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3)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05a26、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椎动脉型:

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型眩晕。(2)旋颈试验阳性。(3)X 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症状。(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6)除外颈动脉Ⅰ段(进入颈、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7)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

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作者:孙振辉杜文君,江汉,冯世庆,王沛 摘要: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30例行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余6例采用保守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10个月~2年(平均18个月),36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术组30例术后所有患者根性症状明显缓解,根据姜宏等提出的根性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进行疗效分析发现,手术前后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保守组6例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手术组和保守组疗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校正χ2 检验,P<0.05)。结论对于诊断明确的3个节段以内的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该手术能够彻底解除脊髓压迫、缓解症状、稳定颈椎并有效避免该病复发。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脊髓型颈椎病 Treatment of FergusonⅡTyp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ith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on Fer-guson

Ⅱtyp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diseases.Methods 36patients were enrolled,retrospectively,from July1989through December2005.All thes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late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derived cervi-cal radiculopathy,30patients took the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while the other6selected conservative treatment.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rom10months to2years,the radiculopathy syn-dromes of surgery group30patients were released enormously.According to the score system raised by Jiang Hong etc,all the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alleviated the syndroms after surgery(P<0.05);While the other6patients who treated conservatively had not alleviated the symptoms at all,and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after the therapy(P>0.05).Conclusion It wa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the FergusonⅡtyp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diseases by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plate internal fixation,especially when it was incisively diagnosed and the related levels were less than3. Key words:anterior decompression;bone transport and fusion;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脊髓型颈椎病

一、症状 1、锥体束征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特点,其产生机制是由于致压物对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的直接压迫或局部血供减少所致。临床上多先从下肢无力、双腿发紧(如缚绑腿)及抬步沉重感等开始,渐而出现足踏棉花、抬步打漂、跛行、易跪倒(或跌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及束胸感等症状。检查时可发现反射亢进、踝阵挛、髌阵挛及肌肉萎缩等典型的锥体束症状。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大多减退或消失,手部持物易坠落(表示锥体束深部已受累)。最后呈现为痉挛性瘫痪。 锥体束在髓内的排列顺序,从内及外依序为颈、上肢、胸、腰、下肢及骶部的神经纤维,视其受累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中央型(上肢型):是锥体束深部先被累及,因该神经纤维束靠近中央管处,故又称为中央型。症状先从上肢开始,之后方波及下肢。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沟动脉受压或遭受刺激所致,如一侧受压,表现为一侧症状;双侧受压,则出现双侧症状。 (2)周围型(下肢型):指压力先作用于锥体束表面,使下肢先出现症状。当压力持续增加波及深部纤维时,则症状延及上肢,但其程度仍以下肢为重。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椎管前方骨赘或脱出的髓核对硬膜囊前壁直接压迫的结果。 (3)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即上、下肢同时发病者,主要是由于脊髓前中央动脉受累所引起,通过影响该血管的支配区造成脊髓前部缺血而产生症状。本型的特点是患病快,经治疗痊愈亦快;非手术疗法有效。 以上三种类型又可根据症状的轻重不同而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指症状出现早期,虽有症状,但尚可坚持工作;中度指已失去工作能力,但个人生活仍可自理;如已卧床休息、不能下地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则属重度。一般重度者如能及早除去致压物,仍有恢复的希望。但如继续发展至脊髓出现变性甚至空洞形成时,则脊髓功能难以获得逆转。 2、肢体麻木主要是由于脊髓丘脑束同时受累所致。该束纤维排列顺序与前者相似,自内向外为颈、上肢、胸、腰、下肢和骶部的神经纤维。因此,其出现症状的部位及分型与前者相一致。 在脊髓丘脑束内的痛、温觉纤维与触觉纤维分布不同,因而受压迫的程度亦有所差异,即痛、温觉障碍明显,而触觉可能完全正常。此种分离性感觉障碍,易与脊髓空洞症相混淆,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二、反射障碍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颈痛 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 编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颈型颈椎病具有颈痛症状及颈部压痛点。2.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问孔挤压试验或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4.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5.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颈性眩晕,猝倒或四肢无力运动不灵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下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细。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而红日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日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二、治疗方案:根据颈椎病的分型来选择如下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 基本手法: (2) 通调督脉法: (3) 间歇拔伸法: (4) 牵引揉捻法: (5) 拔伸推按法:2.整复类手法 (1) 旋提手法: (2) 定位旋转扳法: (3) 旋转法: (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 (二)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微波针、梅花针,电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脊髓型颈椎病

如何确诊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在人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可是好像很多人都无法确诊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那么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应该怎么确诊呢?下面就由专家来为我们介绍下,希望阅读完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医生看病,首先是问诊,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可以不只是手足麻痹、行走困难,也会有排便排尿障碍等直肠膀胱功能损害。 问诊结束以后就是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专科医生通常使用一个小锤子——叩诊锤,用来检查“腱反射”。叩击膝盖下面,膝关节一下子会伸直,脊髓一受到压迫,膝腱反射表现为亢进。同时还要检查手指的病理反射、足底的病理反射以及脚踝部位的腱反射。 在神经学检查中,还有一个“10秒试验”,检查患者手指在10秒钟时间内能够快速伸屈的次数。20次以上属于正常,一般健康人可以达到25—26次左右。20次以下就怀疑脊髓损害,存在脊髓损害的人手指的伸屈会变慢,这也能检查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 下一步是进行影像学诊断,这能确诊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单纯X线片观察颈椎椎间隙狭窄、有无骨刺和椎管狭窄等;CT用来观察椎管横断面,一般正常的是椭圆形,颈椎病时就变成三角形了;MRI用来观察脊髓的受压状态,是诊断颈椎病信息量最大的一种检查。需要强调的是,这三种检查各有侧重,不能替代。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问诊和神经学检查。有些人即使MRI上显示脊髓存在压迫,但是没有任何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所以,医生一定要亲自诊查病人以后,才能下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引起四肢麻痹、手指运动不灵、行走困难等症状,如果不引起重视或误诊误治,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生活,或者只能瘫痪在床。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颈椎病的症状为大家作出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助您解答问题。通过上文专家想告诉大家的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惯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颈椎病的护理查房(干货)

颈椎病的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记录本 日期地点主持 人 职称主讲人职称 2013。05.14 护士办 公室 护师护师 病人姓名性别床号年龄诊断:颈椎病 女3床66岁 参加人员: 查房内容:(业务、疑难、教学)颈椎病 (护士长):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颈椎病病人的一些相关知识,下面请 该病员的管床护士来介绍一下病员的病情。 (护师):我科自成立以来,不仅学习和掌握内分泌的专业知识,我科疾病的多样 性,和病种的复杂性,也进一步要求我们掌握更多疾病的诊疗及护理,不断提高我科 护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今天我们要来一起学习一下关于颈椎病人的相关护理知

识,请我们主管护士介绍一下病人病情. (护师)病员,女,66岁,因“眩晕8+小时"于2013年4月23日11:08分入院 院前8+小时,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头痛腹痛,无 耳鸣,无耳闭,无畏寒发热,无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无昏迷抽搐,无咳嗽及咳痰, 经休息后感眩晕症状稍缓解,故患者未症治,但今晨起床时上诉症状再次发作,伴恶 心,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先后3次,量约200ml,不含咖啡样物质及胆汁,尤以转 颈时症状加重伴四肢乏力,症状持续不缓解,遂入院。入院前7年,患者无明显诱因 出现头昏、头痛,血压最高180/?,多次测量后均高,诊断为高血压。查体:T:36.3度, P:66次/分,R:20次/分。BP:150/70mmhg。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随 血糖7。8mmol/L。MRI提示:颈椎退行性变,颈3/4,6/7椎间盘膨出,颈4/5,5/6椎间 盘突出。彩超提示:左房增大,三尖瓣少量返流;左侧颈内动脉斑块形成,双侧椎动 脉阻力指数增高。入院后予以吸氧,遵医嘱予以改善循环、抑酸护胃等对症治疗. (护士长):什么是颈椎病?其分型有哪些? (护师):以颈椎间盘退变为病理基础,包括相邻椎节的退变增生,造成脊髓、神 经根、血管等受压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称之颈椎病。其中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 颈椎病的基本原因。根据受影响的部位和病理改变分为:1神经根型2脊髓型3椎动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退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有增多趋势,由于该病呈进行性加重过程,一旦诊断明确,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近年来治疗技术也有了发展,本文对国外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方法选择进行综述。 1.病因和自然发展过程 颈椎病常在中年开始发病,伴有颈椎间盘进行性退变性改变,这种退变会导致顶部运动异常、椎间盘高度丧失、钩椎关节和小关节病。钩椎关节病和椎间盘退变形成的骨胬,会引起从前向后压迫脊髓,小关节病与黄韧带肥厚,会引起从后向前压迫脊髓。这种对脊髓所形成的环形压迫会导致颈椎管狭窄,称为静力性脊髓受压。由于颈椎伸展引起黄韧带打折与屈曲引起椎间盘膨隆产生脊髓受压,称为动力性脊髓受压。尸体解剖研究表明:椎管内径在屈曲位比伸展位大。颈椎的屈伸活动和不稳定,可引起脊髓前方软骨与骨性骨胬和后方增生的小关节与肥厚的韧带对脊髓产生钳夹形压迫。其他病因还有:椎板内陷、齿状突肥大以及后纵韧带增生。 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发展过程表明:75%的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过程,20%缓慢加重后又形成相对稳定期,5%突然加重后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功能不全期,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是:①病变到中期;②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但目前对颈椎病自然发展结局的研究资料,对其进展和减轻尚无可靠指标。 2.手术指征与禁忌证 主要的手术指征是经体检与影像学诊断证实有脊髓型颈椎病。成功的治疗取决于临床诊断与病例选择,当确定手术时,手术重点应在引起症状的部位,同时应防止医源性损伤。还必须根据患者的基础功能、症状、体征来综合考虑。对体征中等至严重的患者,不可能发生明显的自然改善。 由于脊髓型颈椎病未治疗者病情有进行性加重趋势,确切的发病原因仍未明了,在治疗上还有争议。但较为一致的意见是:手术治疗可改善或至少可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我们体会,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采用保守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经长期随访疗效肯定。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术对一或二平面无椎体后缘改变的颈椎病是最佳选择。椎板成形术适用于:①三平面或三平面以上脊髓型颈椎病,并且颈椎处于中立位或前位;②无后凸畸形的颈椎管狭窄症;③颈椎退变性节段不稳且无后凸畸形,节段性不稳可同时行侧块融合术;④前路减压与植骨融合术后发生假关节,但无颈椎后凸畸形。颈椎有后凸畸形是后路手术的禁忌证;颈部疼痛是椎板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同时行侧块融合术,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该并发症,同时联合前路减压与融合,也可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但为了保证最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有明显的颈部疼痛,不宜采用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Rushton等提出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指征:①超过三平面广泛减压;②多平面颈椎病与先天性颈椎管狭窄;③多平面顶椎病伴退变性后凸畸形;④椎板切除术后发生颈椎后凸畸形;⑤伤性后凸畸形。情况许可应Ⅰ期手术,分期手术时,可先做前路也可先做后路。 3.手术方式 3.1前路手术当决定行颈椎前路手术时,应先确定病变类型,脊髓型还是神经根型,或两者并存。要确定减压范围,有神经根受压症状的一侧与相应平面,Rushton等主张应常规行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对椎体后缘骨刺,采用骨刺切除术、椎间孔切开与椎体间融合是较好的术式。优点是:①植骨撑开了狭窄的椎间隙;②扩大了椎间孔;③较直接的神经组织减压;④重建了颈椎的稳定性;⑤防止骨胬继续形成。 对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软性压迫,采用前路与后路术式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长期临床随访结果表明,前路切除椎间盘后行三面皮质自体骼骨植骨是最佳选择。脊髓受压伴颈椎后凸畸形时,采用前路减压支撑植骨治疗,可同时矫正后凸畸形。

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发表者:汤宇(访问人次:336) 中医疗法 痿证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主症,为突出或脱出的髓核或者骨赘压迫脊髓所致,亦可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混合出现。 1、湿热浸淫 (1)邪热伏于筋骨 (方药)当归拈痛汤化裁 当归9克生黄柏9克知母9克茵陈9克薏苡仁24克木瓜12克苍术6克羌活9克防己9克赤芍9克牡丹皮9克银花藤15克姜黄9克杜仲12克怀牛膝12克。若口干舌燥,疼痛剧烈,夜晚尤甚,可酌加生地15克玄参9克麦冬15克黄连6克秦艽9克 (功效和适应证)治颈椎病四肢萎软无力,甚则功能丧失;或颈、肩、背及上肢肿痛,肢体沉重,口干但不想饮水。 (2)湿热蕴结 (方药)加味二妙散+露明颈通颗粒 黄柏9克苍术9克萆薢12克防己12克木瓜12克薏苡仁24克当归9克怀牛膝12克晚蚕沙12克木通9克。若下肢无力肿胀者,可加茯苓12克、泽泻9克;若心烦口干、舌红少津,可去苍术,加生地12克、麦冬12克、龟甲9-12克。 (功效和适应证)治脊髓型颈椎病四肢萎软无力,甚则功能丧失,肢体沉重、麻木及发热等。 2、脾胃虚弱 (方药)健脾养胃汤 党参10克黄芪12克怀山药9克归身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白芍9克泽泻12克小香6克陈皮6克。 (功效与主治)治颈椎损伤后期颈项、背、肩及上肢隐隐作痛,或时有眩晕,四肢无力,动则加重,腹痛腹泻等。 3、肝肾不足 (方药)虎潜丸化裁 黄柏9克知母9克龟甲12-18克熟地24克白芍9-12克锁阳12克狗骨24-36克陈皮6克牛膝12克当归9克。热甚者,可去锁阳、干姜;气血不足者可加黄芪12-30克、党参12克、鸡血藤12-18克,以补益气血。 (功效和适应证)见于颈、背、肩及四肢萎软无力,甚至功能丧失,疼痛隐隐,肌肉萎缩等。 (制法与用法)共研为末,和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1丸,淡盐水送服。 颈锥病的饮食 由于颈椎病是椎体增生、骨质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颈椎病患者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为主。其中钙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鱼、猪尾

中医综合治疗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综合治疗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11-20T16:51:07.8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作者:翁岳嵩刘振东高肖波 [导读] 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应予重视。 翁岳嵩刘振东高肖波 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 317000 摘要: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脊髓型颈椎病56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28例采用西医治疗,入组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方法为中医综合治疗,共28例。观察两组效果,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差异显著。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应予重视。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效果 脊髓型颈椎病发病隐匿,为骨科常见病,个体差异大,受损表现多样、复杂。现阶段,此病发病率逐步升高,发病趋于年轻化,且病情逐渐严重,对患者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有很大影响,危害较大,引起关注。现搜集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脊髓型颈椎病56例,总结性分析中医综合治疗的方法与效果,并回顾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脊髓型颈椎病56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病史均为(20.54±6.87)个月,病史范围10-35个月,共28例,均龄(58.66±7.64)岁,最大年龄82岁,最小35岁,女患者与男患者分别12例、16例。实验组病史均为(20.32±6.33)个月,病史范围10-36个月,共28例,均龄(58.42±7.61)岁,最大年龄81岁,最小36岁,女患者与男患者分别11例、17例。对照组与实验组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入组;实验组治疗方法为中医综合治疗。 1.2.1 药物方剂选择“补阳还五汤”,成分有杜仲15g,生黄芪45g,桃仁10g,地龙15g,鹿角胶15g,木瓜15g,鹿衔草15g,红花 10g,丹参25g,当归10g,赤芍10g,菟丝子15g,淮山药10g,威灵仙15g,熟地15g,每日1剂,水煎服,共21d。 1.2.2 牵引给予患者枕颌带头套,重量约4-5kg,每日1次,每次时长15-20min,以患者自我感觉舒适为宜。 1.2.3 手法给予患者推拿,每次时长20min,弹拨、理筋竖脊肌、乳突肌、斜方肌,按揉大椎穴、阿是穴、腧穴、风池穴及肩井穴等,对压痛点进行揉、捻、按。 1.2.4 针灸选择夹脊穴,将毫针刺入,毫针长约2寸,刺入1.5寸,待患者有电击样感觉或四肢麻木时,出针;若患者上肢症状比较严重,则穴位选择手三里、外关、天宗、曲池等;若患者下肢症状比较严重,则穴位选择三阴交、行间、环跳、阳陵泉、风市等。 观察两组症状较治疗之前改善情况,评定疗效,并对比。 1.3 疗效标准无效:症状较治疗之前无改善;好转:症状较治疗之前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消失。好转+有效=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无效5例,好转与有效分别13例、10例,治疗有效率82.14%。实验组治疗无效2例,好转与有效分别12例、14例,治疗有效率92.86%。组间对比,实验组高(P<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主要有排便、感觉、反射、运动功能障碍,发病早期患者双腿发紧,下肢无力,抬步有沉重感,随病情发展出现跛行、足踏棉花、易跪倒、步态笨拙等症状;脊髓丘脑束受累引起肢体麻木,温觉及痛觉障碍明显[1];病初患者膀胱排空不良、便秘、尿急、尿频,继而出现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等。临床治疗此病时,西医主张手术治疗,通过髓核摘除术、植骨融合术、人工椎间盘置入术等改善症状,但治疗难度大,操作创伤较大,患者接受困难,远期疗效不佳;中医则主张给予患者药物、牵引、手法、针灸等非手术治疗[2]。中医认为,此病属于“眩晕”、“痹证”范畴,脊髓为主要病位,髓为水谷精微及肾之精气化生而成,因此,脊髓生理功能及其形成与先天、后天因素有较大关系,先天因素主要为肾气,后天因素为脾胃之气。研究显示,寒湿之邪在内部瘀阻、肝肾不足、气血瘀滞为此病主要病因,治疗应以通经活络、益气养血、补益肝肾为主。现代医学表明,此病与炎症关系、微循环障碍等关系密切,可从两方面予以治疗。常用方为补阳还五汤,成分有杜仲、生黄芪、桃仁、地龙、鹿角胶、木瓜、鹿衔草、红花、丹参、当归、赤芍、菟丝子、淮山药、威灵仙、熟地,起到通络除痹,补气活血功效[3]。本研究中,实验组经中医综合治疗后,治疗有效率92.86%,而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有效率为82.14%,实验组明显较高,说明中医综合治疗效果较佳。 综上分析,中医综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满意、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超明,韦世杰,覃智勇.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02):209-210. [2]高军伟,周临东.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3,33(03):239-240. [3]李俊杰,赵宝力,白罡,王红东,蔡军,刘克新,叶向宇,卢克俭.脊髓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2):77-82.

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及其鉴别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及其鉴别诊断 来源: 疼痛医学网发布时间: 2010-09-03 21:23 239 次浏览大小: 16px 14px 12px 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及其鉴别诊断 一、定义:由于脊髓神经细胞在缺血的条件下逐渐发生的细胞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上神经运动元损伤的一组临床症状。 缺血原因多见与下列疾病有关:①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②局灶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③椎间盘的退变、椎管内组织的炎性增厚。 二、病理特征:是一种自然恶化性疾病,病程慢长从发病到临床症状出现约5年,从症状出现到恶化10~15年时间。其中原因是脊神经细胞的慢性缺血,而引起脊神经细胞的缺血、水肿、细胞核的裂解和细胞的坏死。 三、临床特征:由于脊髓是个圆柱体,脊髓细胞受损害的时间、程度、与部位不同,临床分为三种类型:①周围行(周围向中心扩展)②中枢型(从中心向外周扩展)③周围于中枢同时发病。周围型与中枢型的区别点在于胸腹部的束带感。临床主要鉴别点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四期。 Ⅰ期:(前Ⅰ期):双膝关节发软(偶发打软腿,病理反射(+)生理反射消失或减弱)主要表现在坐位变立位时打软。 Ⅰ期-:两腿常疲乏无力同时病理反射(+)生理反射消失。 Ⅰ期(+):病人行走间歇性休息双膝无力,或走一段路后极度下肢无力,病理反射(+)腹壁反射消失。 Ⅱ期:足底有增厚或踏棉感,病理反射(+)生理反射消失。 Ⅲ期(-):站立不稳,行走腿有颤抖感无力感明显。 Ⅲ期:除Ⅲ期(-)症状以外肢体出现折刀感。说明躯体屈肌和伸肌调节不平衡。

Ⅲ期(+):除行走或站立发颤及折刀感以外,出现髌阵挛踝阵挛,反射亢进,病理反射(+)腹壁反射消失。 Ⅳ期:行走或站立均不能超过5分钟,行走困难。硬瘫出现病理反射(+)腹壁反射消失。 四、特殊类型的脊髓性颈椎病 1、颈腰型:当腰椎有损害时,特别是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或腰段脊神经根损害时能掩盖脊髓性颈椎病症状,表现特点:病人上肢表现和颈部症状明显,下肢无力明显但临床体征不明显。当治疗腰部后下肢的体症逐渐明显。 2、脊髓空洞症型:空洞症有损害区域皮肤痛温觉障碍,而脊髓型颈椎病则没有痛温觉障碍,遇到有躯体与四肢感觉温觉障碍的病历注意合并有脊髓空洞症。 五、定向药透的有效治疗规律: 1、两腿发软治疗8天就好转。 2、足底踏棉感治疗需半年。 3、行走腿发颤治疗按年算。 六、治疗安排: 1、脊髓型颈椎病首次治疗持续治疗达全身无力的症状到极限停治疗15天左右。 2、第二疗程继续治疗病人极度疲乏停治疗休息15天。 3、以后改为治疗20天休息15天,治疗到生理反射恢复病理反射消失后。再改为治疗10天休20天,巩固3个疗程。 七、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