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可编辑修改word版)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可编辑修改word版)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可编辑修改word版)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可编辑修改word版)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

1、相似相溶规则

这是人们在长期研究小分子物质溶解时总结出来的规律,对高分子溶液也适用。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可以互溶,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例如聚丙烯腈能溶于二甲基甲酰胺等极性溶剂,聚乙烯醇能溶于水,有机玻璃能溶于丙酮、及自身单体,而不溶于汽油和苯中。非极性聚合物溶于非极性溶剂中,例如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能溶于汽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聚苯乙烯可溶于非极性的苯及乙苯中,也可以溶于弱极性的丁酮等溶剂。

2、内聚能密度或溶度参数(δ)相近规则

高分子溶液是热力学的平衡体系,可用热力学方法来研究。在恒温恒压下,溶解过程自发进行的必要条件是Gibbs 混合自由能ΔG M<0,Gibbs 混合自由能是溶解过程的动力,即

ΔG M=ΔH M-TΔS M

式中:T——溶解时的温度;ΔH M——混合热;ΔS M——混合焓。

ΔH 由溶解时的热效应来确定,如果溶解时放热则ΔH 是负值,有利

于溶解的进行。溶解过程中存在三种不同的分子间作用能,即溶剂分子间的作用能、聚合物大分子间的作用能和聚合物—溶剂分子间的作用能。前两种作用均阻止溶解过程的进行,只有聚合物—溶剂分子间的作用能大于前者时,其混合热ΔH 才能为负值。

若高分子和溶剂间存在相互作用,如氢键等力的作用,则发生强的溶剂化作用而放热,ΔH<0,则有利于溶解。但当聚合物和溶剂为非极性时,其溶解过程一般是吸热的ΔH>0,例如聚苯乙烯的苯溶液,两者之间仅有色散力的作用,高分子和溶剂之间的作用能小,在这种情况下要使ΔG M为负值必须满足∣ΔH M∣<TΔS M,其混合热ΔH M可以借用小分子的溶度公式来计算,按照Hildebrand 理论,溶质和溶剂的混合热正比于它们溶解度参数差的平方,即

ΔH M=V(δ1一δ2)2φ1φ2

式中:V——溶液的总体积;φ1和φ2——溶剂和聚合物的体积分数;溶解度参数δ 为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因为内聚能密度是分子间力强度的标志,溶解时必须克服溶质分子间和溶剂分子间引力,故可用内聚能密度来预测溶解性。

δ=(ΔE/V)0.5

聚合物的内聚能密度就是单位体积的摩尔蒸发能。混合热总是正值,溶解过程中ΔS M增大,所以溶解过程发生的条件是混合热ΔH M尽可能小,即溶剂和溶质的内聚能密度或溶解度参数应相近或相等。

一般地说,当聚合物的溶度参数δ2和溶剂的溶度参数δ1差值δ1一δ2 小于±1.5 时,两种物质可以互溶。聚合物和溶剂的溶度参数δ1和δ2列于表1 和表2。

30.5

表2 各类溶剂25℃时的溶度参数(J/cm3

0.5

在选择聚合物的溶剂时,除了使用单一溶剂外,还经常使用混合溶剂。混合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往往比使用单一溶剂时为好。甚至两种非溶剂的混合物也会对某种聚合物有很好的溶解能力。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占可由纯溶

剂的溶度参数δ 可由纯溶剂的溶度参数δ1、δ2及体积分数φ1、φ2的线性

加和计算。

δ=δ1十δ2

例如聚苯乙烯的δ=8.6,我们可以选用一定组成的丁酮(δ=9.04)和正己烷(δ=7.24)的混合溶剂,使其溶度参数与聚苯乙烯接近,从而具有良好的溶

解性能。

3、溶剂化规则

所谓溶剂化规则就是极性定向和氢键规则,此规则表明含有极性基团的聚合物和溶剂之间的溶解性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溶剂有极性大小之分,并且极性又有正负偶极,溶度参数相近的两物质,正负极性相吸是有利于互溶的。

如果聚合物分子链上(主链或侧基)含有某种极性基团,则可按基团性质把聚合物也分成如表:I 类为弱亲电子性聚合物,包括聚烯烃及含氯聚合物(例如聚氯乙烯)等;Ⅱ类为给电子性聚合物,包括聚醚、聚酯、聚酰胺等;Ⅲ 类为强亲电子性及氢键聚合物,包括聚乙烯醇、聚丙烯腈及含COOH、SO3H 基团的聚合物。溶剂化规则为:

(1)聚合物作为溶质与溶度参数相近的溶剂接触时,凡属亲电子性

的I、Ⅲ类溶剂能和给电子性的Ⅱ类聚合物进行溶剂化作用而有利于溶解;溶剂和聚合物基团之间能生成氢键时,也有利于溶解。

(2)给电子性的Ⅱ类溶剂,能和亲电子性的I、Ⅲ类聚合物进行溶剂化作用而有利于溶解。

(3)亲(给)电子性相同,都属亲电子或都属给电子的溶剂与聚合物不能进行溶剂化作用,故不利于互溶。换言之,即使溶度参数相接近,I 类极性溶剂不易溶解I 类极性聚合物;Ⅱ类溶剂也不易溶解Ⅱ类聚合物。

总之,第(1)规则是定性的,第(2)规则是半定量的,但溶度参数值判断聚合物溶解性的可能性只适用于非极性分子混合时无热或吸热的体系,对于分子极性较强、生成氢键或混合时放热的体系则不适用,所以第(3)规则是第(2)规则的补充。

以上讨论的是溶剂的溶解能力,它是选择溶剂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还要考虑溶剂必须是化学惰性的,不和聚合物起作用,难燃、毒性腐蚀性小、容易回收以及资源供应、挥发性等问题。

重结晶溶剂的选择

一、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 1、常用溶剂:DMF、氯苯、二甲苯、甲苯、乙腈、乙醇、THF、氯仿、乙酸乙酯、环己烷、丁酮、丙酮、石油醚。 2、比较常用溶剂:DMSO、六甲基磷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苯、环己酮、丁酮、环己酮、二氯苯、吡啶、乙酸、二氧六环、乙二醇单甲醚、1,2-二氯乙烷、乙醚、正辛烷。 3、一个好的溶剂在沸点附近对待结晶物质溶解度高而在低温下溶解度又很小。DMF、苯、二氧六环、环己烷在低温下接近凝固点,溶解能力很差,是理想溶剂。乙腈、氯苯、二甲苯、甲苯、丁酮、乙醇也是理想溶剂。 4、溶剂的沸点最好比被结晶物质的熔点低50℃。否则易产生溶质液化分层现象。 4、溶剂的沸点越高,沸腾时溶解力越强,对于高熔点物质,最好选高沸点溶剂。 5、含有羟基、氨基而且熔点不太高的物质尽量不选择含氧溶剂。因为溶质与溶剂形成分子间氢键后很难析出。 6、含有氧、氮的物质尽量不选择醇做溶剂,原因同上。[2, 3 7、溶质和溶剂极性不要相差太悬殊。水>甲酸>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乙腈>DMSO>DMF>丙酮>HMPA>CH2Cl2>吡啶>氯仿>氯苯>THF>二氧六环>乙醚>苯>甲苯>CCl4>正辛烷>环己烷>石油醚。 二、重结晶操作 1、筛选溶剂: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麦粒大小)待结晶物,加入0.5 mL根据上述规律所选择溶剂,加热沸腾几分钟,看溶质是否溶解。若溶解,用自来水冲试管外测,看是否有晶体析出。初学者常把不溶杂质当成待结晶物!如果长时间加热仍有不溶物,可以静置试管片刻并用冷水冷却试管(勿摇动)。如果有物质在上层清液中析出,表示还可以增加一些溶解。若稍微浑浊,表示溶剂溶解度太小;若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不溶的固体是一种东西,已溶物质又非常易溶,不易析出。[2] 2、常规操作: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加入溶质和一定溶剂,装上球冷,加热10分钟,若仍有不溶物,继续从冷凝管上口补加溶剂至完全溶解再补加过量30%溶剂。用折叠滤纸(折叠滤纸和三角漏斗要提前预热)趁热过滤入锥形瓶。滤液自然冷却后用布氏漏斗抽滤(用滤液反过来冲洗锥形瓶!)。如果物质在室温溶解度很小,滤饼可以用少量冷的溶剂淋洗(先撤掉减压,加少量溶剂[4] 润湿滤饼,再减压抽干。注意:用玻璃塞把滤饼压实有助于除掉更多溶剂!)。如果所用溶剂不易挥发,可以在常压下加入少量易挥发溶剂淋洗滤饼,如DMF 可用乙醇洗,二氯苯、氯苯、二甲苯、环己酮可以用甲苯洗。初学者常遇到问题:大量结晶在滤纸上析出,原因是漏斗和滤纸预热不好、溶剂过量太少、过滤时间太长。如产品贵重,可将三角漏斗和滤纸置于锥形瓶上用蒸气预热,边过滤边用已经过滤的滤液蒸气保温,但上述操作比较危险,甲苯、醚类、石油醚、环己烷等易燃溶剂慎用此法。注意:用热的重结晶母液淋洗滤纸和所有黏附溶质器具并冷却可减少结晶损失。 3、反常规操作热抽滤:吸滤瓶不能预热,布氏漏斗和滤纸放在溶解溶质的锥形瓶上面利用上升蒸气润湿,放在吸滤瓶上立即趁热抽滤。注意抽气压力不能太大以防止吸滤瓶中母液爆沸!初学者常犯错误:滤纸没有贴紧(可用双层的)、动作迟缓导致结晶在布氏漏斗中析出、抽气压力太大导致滤液被吸入泵中、过滤完毕没有立即卸压导致大量溶剂被抽进泵中。 总之,与“相似相溶“背道而驰就对了,大极性的东西,用中等极性的溶剂结晶;小极性的东西,用大极性的溶剂。这样,有一半以上的情况是适合的。

化学反应中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教学文稿

化学反应中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

一、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 1、常用溶剂: DMF、氯苯、二甲苯、甲苯、乙腈、乙醇、THF、氯仿、乙酸乙酯、环己烷、丁酮、丙酮、石油醚。 2、比较常用溶剂:DMSO、六甲基磷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苯、环己酮、丁酮、环己酮、二氯苯、吡啶、乙酸、二氧六环、乙二醇单甲醚、1,2-二氯乙烷、乙醚、正辛烷。 3、一个好的溶剂在沸点附近对待结晶物质溶解度高而在低温下溶解度又很小。DMF、苯、二氧六环、环己烷在低温下接近凝固点,溶解能力很差,是理想溶剂。乙腈、氯苯、二甲苯、甲苯、丁酮、乙醇也是理想溶剂。 4、溶剂的沸点最好比被结晶物质的熔点低50℃。否则易产生溶质液化分层现象。 4、溶剂的沸点越高,沸腾时溶解力越强,对于高熔点物质,最好选高沸点溶剂。 5、含有羟基、氨基而且熔点不太高的物质尽量不选择含氧溶剂。因为溶质与溶剂形成分子间氢键后很难析出。 6、含有氧、氮的物质尽量不选择醇做溶剂,原因同上。 7、溶质和溶剂极性不要相差太悬殊。水>甲酸>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乙腈>DMSO>DMF>丙酮>HMPA>CH2Cl2>吡啶>氯仿>氯苯>THF>二氧六环>乙醚>苯>甲苯>CCl4>正辛烷>环己烷>石油醚。 二、重结晶操作

1、筛选溶剂: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麦粒大小)待结晶物,加入0.5 mL根据上述规律所选择溶剂,加热沸腾几分钟,看溶质是否溶解。若溶解,用自来水冲试管外测,看是否有晶体析出。初学者常把不溶杂质当成待结晶物!如果长时间加热仍有不溶物,可以静置试管片刻并用冷水冷却试管(勿摇动)。如果有物质在上层清液中析出,表示还可以增加一些溶解。若稍微浑浊,表示溶剂溶解度太小;若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不溶的固体是一种东西,已溶物质又非常易溶,不易析出。 2、常规操作: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加入溶质和一定溶剂,装上球冷,加热10分钟,若仍有不溶物,继续从冷凝管上口补加溶剂至完全溶解再补加过量30%溶剂。用折叠滤纸(折叠滤纸和三角漏斗要提前预热)趁热过滤入锥形瓶。滤液自然冷却后用布氏漏斗抽滤(用滤液反过来冲洗锥形瓶!)。如果物质在室温溶解度很小,滤饼可以用少量冷的溶剂淋洗(先撤掉减压,加少量溶剂润湿滤饼,再减压抽干。注意:用玻璃塞把滤饼压实有助于除掉更多溶剂!)。如果所用溶剂不易挥发,可以在常压下加入少量易挥发溶剂淋洗滤饼,如DMF可用乙醇洗,二氯苯、氯苯、二甲苯、环己酮可以用甲苯洗。初学者常遇到问题:大量结晶在滤纸上析出,原因是漏斗和滤纸预热不好、溶剂过量太少、过滤时间太长。如产品贵重,可将三角漏斗和滤纸置于锥形瓶上用蒸气预热,边过滤边用已经过滤的滤液蒸气保温,但上述操作比较危险,甲苯、醚类、石

聚合物溶解性质

7.1 聚合物的溶液性质 高分子溶液在高分子工业和科学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将浓度低于5%的称为稀溶液。如用于测定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溶液、高分子絮凝剂、高分子减阻剂等都是稀溶液;而纺丝用的溶液(>15%)、涂料与胶粘剂(>60%)等都是浓溶液。对于稀溶液,人们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已能定量或半定量地描述其性质;但对浓溶液,限于它的复杂性,人们的研究着重于应用方面,至今还没有很成熟的理论。 7.1.1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溶度参数 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实质上是溶剂分子进入聚合物,拆散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称为溶剂化)并将其拉入溶剂中的过程。聚合物分子间、溶剂分子间以及聚合物与溶剂分子间这三种分子间作用力的相对大小是影响溶解过程的关键的内在因素。所以首先要讨论这些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力,前三者又称为范德华力。取向力是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之间的引力,诱导力是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与它在其他分子上引起的诱导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色散力是分子瞬间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氢键力是极性很强的原子上的氢原子(带正电性),与另一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上的孤对电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一种键,例如: 范德华力对一切分子都存在,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作用力约比化学键小1~2个数量级。氢键力则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键能虽也比化学键小,但比范德华力大,因而氢键力的存在对于高分子的性质起很大的作用。以尼龙为例,当氨基酸单元为奇数碳时,每个酰胺基都能形成氢键;当氨基酸单元为偶数时,只有一半酰胺基可以形成氢键。因而奇数尼龙的熔点高于偶数尼龙,呈现所谓“奇偶规律”(图7-1)。 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可以用内聚能的大小来衡量。内聚能定义为消除1mol物质全部分子间作用力时内能的增加。对于小分子,它相当于汽化热(或升华热),然而高分子不能汽化,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测定。单位体积内的内聚能称为内聚能密度CED,它可用于比较不同种高分子内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从表7-1可见,一般来说橡胶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因为

展开剂的选择以及常用溶剂极性表

展开剂的选择以及常用溶剂极性表 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Petroleumether/Ethylacetate,petroleumether/Acetone,Petroleumether/Ether, Petroleumether/CH2Cl2, ethylacetate/MeOH,CHCl3/ethylacetate 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展开剂的选择条件:①对的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②可使成分间分开;③待测组分的Rf在~之间,定量测定在~之间;④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⑦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一般来说,弱极性溶剂体系的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水组成,再根据需要加入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以达到好的分离效果,适合于生物碱、黄酮、萜类等的分离;中等极性的溶剂体系由氯仿和水基本两相组成,由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蒽醌、香豆素,以及一些极性较大的木脂素和萜类的分离;强极性溶剂,由正丁醇和水组成,也靠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极性很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 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在实验中,为了实现一个配体与其他杂质有效分离,曾经尝试了很多种的溶剂组合,最后才找到石油醚—EtOAc—HCOOH(::)混合溶剂。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或者加入第三种溶剂),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斑点较“拖”),最好是换溶剂。对于在硅胶中这种酸性物质上易分解的物质,在展开剂里往往加一点点三乙胺,氨水,吡啶等碱性物质来中和硅胶的酸性。(选择所添加的碱性物质,还必须考虑容易从产品中除去,氨水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分离效果的好坏和所用硅胶和溶剂的质量很有关系: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可能含水量以及颗粒的粗细程度,酸性强弱不同,从而导致产品在某个厂家的硅胶中分离效果很好,但在另一个厂家的就不行。溶剂的含水量和杂质含量对分离效果都有明显的影响。温度,湿度对分离效果影响也很明显,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有时同一展开条件,上下午的Rf截然不同 展开剂的选择主要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素来考虑 在进行薄层层析时,首先应该知道未知化学成分的类型,其极性的大致归属,从提取液或从色谱柱的流动相极性可知,另外某样品里含多种化学成分先按极性不同大致分,然后细分,对于分离未知的化学物质,展开剂的选择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不应该仅仅从展开剂考虑,多因素综合衡量! 溶剂:层析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对组分分离关系极大。在柱层析时所用的溶剂(单一剂或混合溶剂)习惯上称洗脱剂,用于薄层或纸层析时常称展开剂。洗脱剂的选择,须根据被分离物质与所选用的吸附剂性质这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在用极性吸附剂进行层析时,当被分离物质为弱极性物质,一般选用弱极性溶剂为洗脱剂;被分离物质为强极性成分,则须选用极性溶剂为洗脱剂。如果对某一极性物质用吸附性较弱的吸附剂(如以硅藻土或滑石粉代替硅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 1、相似相溶规则 这是人们在长期研究小分子物质溶解时总结出来的规律,对高分子溶液也适用。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可以互溶,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例如聚丙烯腈能溶于二甲基甲酰胺等极性溶剂,聚乙烯醇能溶于水,有机玻璃能溶于丙酮、及自身单体,而不溶于汽油和苯中。非极性聚合物溶于非极性溶剂中,例如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能溶于汽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聚苯乙烯可溶于非极性的苯及乙苯中,也可以溶于弱极性的丁酮等溶剂。 2、内聚能密度或溶度参数(δ)相近规则 高分子溶液是热力学的平衡体系,可用热力学方法来研究。在恒温恒压下,溶解过程自发进行的必要条件是Gibbs混合自由能ΔG M<0,Gibbs混合自由能是溶解过程的动力,即 ΔG M=ΔH M-TΔS M 式中:T——溶解时的温度;ΔH M——混合热;ΔS M——混合焓。 ΔH由溶解时的热效应来确定,如果溶解时放热则ΔH是负值,有利于溶解的进行。溶解过程中存在三种不同的分子间作用能,即溶剂分子间的作用能、聚合物大分子间的作用能和聚合物—溶剂分子间的作用能。前两种作用均阻止溶解过程的进行,只有聚合物—溶剂分子间的作用能大于前者时,其混合热ΔH才能为负值。 若高分子和溶剂间存在相互作用,如氢键等力的作用,则发生强的溶剂化作用而放热,ΔH<0,则有利于溶解。但当聚合物和溶剂为非极性时,其溶解过程一般是吸热的ΔH>0,例如聚苯乙烯的苯溶液,两者之间仅有色散力的作用,高分子和溶剂之间的作用能小,在这种情况下要使ΔG M为负值必须满足∣ΔH M∣<TΔS M,其混合热ΔH M可以借用小分子的溶度公式来计算,按照Hildebrand理论,溶质和溶剂的混合热正比于它们溶解度参数差的平方,即 ΔH M=V(δ1一δ2)2φ1φ2 式中:V——溶液的总体积;φ1和φ2——溶剂和聚合物的体积分数;溶解度参数δ为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因为内聚能密度是分子间力强度的标志,溶解时必须克服溶质分子间和溶剂分子间引力,故可用内聚能密度来预测溶解性。 δ=(ΔE/V)0.5 聚合物的内聚能密度就是单位体积的摩尔蒸发能。混合热总是正值,溶解过程中ΔS M增大,所以溶解过程发生的条件是混合热ΔH M尽可能小,即溶剂和溶质的内聚能密度或溶解度参数应相近或相等。 一般地说,当聚合物的溶度参数δ2和溶剂的溶度参数δ1差值δ1一δ2小于±1.5时,两种物质可以互溶。聚合物和溶剂的溶度参数δ1和δ2列于表1和表2。 30.5

配制溶剂型建筑防水涂料时溶剂选择原则

配制溶剂型建筑防水涂料时溶剂选择原则 溶剂是涂料的挥发物部分,主要作用是控制溶剂型涂料的黏度,提高施工应用性能。由于溶剂会从涂膜中蒸发,所以它在控制和改善涂膜干燥速度及流动特性方面均有显著作用,溶剂可使成膜树脂分散或溶解,制成液态漆料以便于使用,合理地选择溶剂或混合溶剂,可以控制涂料配方的成本,保证配方符合有关环境污染、安全防火和工业卫生法规的要求。 配制溶剂型建筑防水涂料选择溶剂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判断溶剂对树脂溶解力的强弱 判断溶剂对树脂溶解力的强弱,一般可以从形成一定浓度溶液的溶解速度、黏度以及此溶液对非溶剂的稀释比值等几个方面来决定,溶解力越强,溶解速度越快,溶液的黏度一般也越低。利用测定溶剂稀释比值的方法,即溶剂可以容忍非溶剂的加入量越多,则其溶解力也越强,一般溶解力强的溶剂所配制的涂料,在贮存中不会析出不溶物,也不分层,而且黏度变化也甚微,也可用“极性相似原则”和“溶解度参原则”来判断溶剂的溶解性。 2.选用挥发率适中的溶剂 溶剂挥发的速率对涂膜干燥快慢、涂膜外观及质量有重要的关系,如挥发率太小,则涂膜干燥慢,影响施工进度,同时涂膜在未干燥硬化之前易被雨水冲掉或表面沾污;如挥发率太大,则涂膜干燥快,影响涂膜的流平性、光泽,表面会产生橘皮状或泛白,因此应选用挥发率适中的溶剂或挥发率大小不等的混合溶剂来改善涂膜的性质。 3.使用混合溶剂要考虑溶剂间的平衡 混合溶剂的使用比单一溶剂复杂,它的溶解力和挥发速度会随溶剂的挥发而变动,因挥发出来的组分不同于混合溶剂的原始组成,故残留在尚未固化的防水涂膜内的溶剂组成比就随着溶剂的挥发而改变着,在改变的过中,如溶剂在组成比中逐渐减少,那么溶解能力将逐渐减弱,使湿涂膜处在不良的溶解状态或甚至不溶,这就势必影响成膜的质量。为了使在混合溶剂的挥发过程中,残留在尚未固化的防水涂膜(湿膜)内的溶剂能始终处于良好的溶解状态,就必须在配方设计时要考虑到溶剂间的平衡。对于混合溶剂的平衡可采用“共沸物”来处理。共沸物就是将混合溶剂的组成配制成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在环境温度下的挥发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挥发后残留在尚未固化的防水涂膜(湿膜)中的混合溶剂的组成就不会随着挥发而改变,就似单一溶剂了。 4.选用低表面张力值的溶剂 在平衡各项因素的前提下,在选择溶剂时,应当尽量选用低表面张力值的溶剂,这是因为高分子聚合物的表面张力较高,采用低表面张力的溶剂溶解树脂,可获得低表面张力的树脂溶液,低表面张力的树脂溶液有利于对颜料的湿润,以利于颜料在涂料中的分散,以利于色浆的稳定。采用低表面张力的溶剂配制成的涂料可获得比较低的表面张力,这有利于涂膜对基层的润湿,有利于涂膜的流平,有利于涂膜对基层的附着力。 5.对溶剂的安全性要加以考虑

高分子溶液习题

1.用于分级的高分子溶液应选择( ) A.θ溶液B.稀溶液C.浓溶液D.理想溶液 2.高分子-溶剂体系的x1为时,稀溶液中的高分子() A.沉淀析出 B.处于无扰状态 C.没有沉淀析出 D.无法预测3.下列高聚物中,哪些在室温下可以溶解() A.尼龙—66 B.涤纶 C.高密度PE D.聚醋酸乙烯酯 4.下列参数中,哪些可作为选择溶剂的依据() A.均方末端距 B.模量E和模量G C.溶度参数δ D.相互作用参数x1 E.第二维利系数A2 F.特性粘度 5.在良溶剂中,线型聚合物能够()交联聚合物不能溶解,只能()A.溶解 B.溶胀 6.通常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的在(加热)下溶解,而非晶态聚合物的溶解对(温度)要求不高。 A.加热 B.温度 C.降温 D.压力 7.欲用乙醚(δ=)和乙腈(δ=)溶解氯醋共聚物(δ=),最佳比乙醚占(B)%、乙腈占()%。 A. B. A. B. 8.下列在室温下有溶剂的高聚物是() A.PE B.PA-66 C.PS D.PMMA E.硫化橡胶 F.PP G.酚醛塑料 H.定向聚合PS I.聚乙酸乙烯酯 9.下列在室温下无溶剂的高聚物是()

A .PE B .PA-66 C .PS D .PMMA E .硫化橡胶 F .PP G .酚醛塑料 H .定向聚合PS I .聚乙酸乙烯酯 10.反映高分子在溶液中形态的参数有( ) A .212,,,,x A a αh B . 11.选择溶剂的原则是( ) A .相似相溶观则 B .内聚内密度或溶度δ C.相似规则溶剂化规则 12.交联高聚物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越大,则交联度( )溶胀度( ) A .小 B .大δ C.相等 13.高分子一溶剂体系的x 1为时,稀溶液中的高分子( ) A .沉淀析出 B .处于无扰状态 C .没有沉淀析出 D .无法预测 二、计算题 1. 磷酸-苯酯(δ1=)是聚氯乙烯(δ=)的增塑剂,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相溶 性,需加入一种稀释剂((3.16'1=δ,分子量为350),求其加入的最佳量。 解:设加入稀释剂的体积分数为1φ,重量为1W ,由溶剂混合法则: )1(111'1φδφδδ-+=P 113.16)1(6.194.19φφ+-= 解出06.01=φ,94.0112=-=φφ,若取磷酸三苯酯100份,其分子量=326, 350 /326/100350/06.011W W += 85.61=∴W (份)

溶剂的选择

第四章溶剂选择 I.介绍 选择适当的溶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的可重复性和操作的便利性,并且能够确保目标产物的质量和产率。另外,从减少浪费以及溶剂的有效回收和重复使用上来说,溶剂的选择也是相当重要的。以上这些都对合成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研发的早期阶段,以任何方式提供的原料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溶剂的正确选择是为了能够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在难度最小化的条件下得到目标产物。 对于溶剂的分类,溶剂化,以及重要的物理参数的简单讨论如下,更多细节请参阅Reichardt关于溶剂的文章[1]。 I.A. 溶解性和主要溶剂的性质 溶剂的许多性质取决于其官能团。溶剂的类别包括 ?质子性溶剂,或氢键供体的溶剂(HBD,路易斯酸),例如,H2O,NH3,CH3OH和AcOH; ?氢键受体的溶剂(HBA,路易斯碱),比如,H2O,Et3N,EtOAc,THF,NMP(N-甲基吡咯烷酮)和丙酮; ?极性非质子溶剂,或称为“非羟基溶剂”,例如,DMSO和DMF; ?氯代烷烃和氟代烷烃溶剂; ?饱和烃类和不饱和烃类溶剂[1]。 当溶质被分散在溶剂中,它们就叫做被溶解。溶解,即每一个被分散的分子或者离子的周围都被溶剂分子紧密约束着。被分散在水中的分子或者离子叫做被水合。溶解可以是一个吸热的过程,也可以是放热的过程;类似的,结晶也可以是吸热或者放热的过程。(实验室中的结晶过程的放热现象可能不易被注意到,但是在放大生产时,结晶过程中反应釜的温度升高1-2℃是很普遍的)。溶剂化的程度随着离子电荷的增大和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大。不同溶剂的离子溶剂化值(包围一个溶质分子的溶剂分子数)不同。例如,Li+在环丁砜中的离子溶剂化值为1.4,在甲醇中上升至7,在乙腈中为9,在水中达到21[1]。溶剂化程度能够影响反应性。在相转移催化剂下产生裸露的阴离子只能最低限度的在有机溶剂中溶剂化,其反应性比高溶剂化的离子要大得多。极性非羟基溶剂,例如DMSO,能够将阳离子溶剂化,但C-H键不能被极化成为明显的溶剂化阴离子。因此,DMSO作为溶剂能够使NaCN以及其他亲核试剂的反应加快[2]。“相似相溶”仍然是选择溶剂过程中的着手点。有时混合溶剂对某种化合物的溶解性比单一溶剂要好得多(见图4.8)。不同的溶剂可以分别将分子的各个部分溶剂化。 提示:利用从混合溶剂体系到优势体系溶解度的差别。假设一个化合物能够溶解在丙酮-水体系中,但在水中不溶。重结晶时可以将其溶解在丙酮-水中,丙酮挥发之后可以结晶出固体。 在定量和预测溶剂溶解分子的能力方面已经作出了许多的努力。介电常数εr是一个用来衡量溶剂极性的参数,即“衡量一种物质放入电容器极板之间后使电势降低的能力” [3]。具有强极化能力的溶剂导电性好且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是相对于真空测量的(真空的介电常数为1.0),常用溶剂的介电常数在2(环己烷)-80(水)的范围内。也发现了一些高介电常数的化合物,例如,N-甲基甲酰胺的介电常数位182.4,甲酰胺的介电常数为111;但是,这些化合物的反应性将限制其作为溶剂应用于有机反应中.

有机溶剂作业个人防护用品选择示范文本

有机溶剂作业个人防护用品选择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有机溶剂作业个人防护用品选择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有机溶剂的种类很多,在化学工业等方面应用非常广 泛,作业者若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会出现慢性中毒等危 害。那么,如何防止有机溶剂度对人体的危害呢?铤和安 全防护专家指出:防止有机溶剂对人的危害,最根本的手 段就是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及个 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直接接触有机溶剂的机会;还对 工人应开展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凡有职业禁忌证的,不 应从事该工作。另外,应定期对有机溶剂工作场所开展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对接触者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病损,及早预防。有机溶剂作业,如何选择 个人防护用品?安全防护专家指出:有机溶剂侵入人

体的主要途径为呼吸道和皮肤,因此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应重点考虑呼吸防护用品和皮肤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主要有过滤式防毒面具(包括DH20168自吸式长管呼吸器、半面罩和长管式动力送风过滤式头罩或面罩)和隔绝式空气呼吸器(包括供气式和携气式)。根据作业者接触的有机溶剂的种类、场所,选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在储槽或通风不良的室内作业场所,临时性从事有机溶剂作业时,或在有通风的室内作业场所从事有机溶剂作业,且每日作业时间在1小时以内时,可选择佩戴 DH000812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在曾经装储有机溶剂或其混合物且仍存在危害的储槽作业时,或在未设置局部排风、全面通风装置,有机溶剂整齐发生源未被密闭的储槽内或通风不良的室内作业场所从事有机溶剂作业时,可选择佩戴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另外,针对皮肤防护,

浅谈凹版印刷油墨中常用溶剂的选择

浅谈凹版印刷油墨中常用溶剂的选择 在凹版油墨中,溶剂不仅溶解各种成膜聚合物,调整粘度及流变性,以适应印刷,而且对成膜质量有重要影响。凹版油墨配方中,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选择合适的溶剂。以下就对溶剂的特性及其如何选择、定量作详细阐述: 一、常用溶剂分类 1、醇类 常用的醇类溶剂有乙醇(酒精)、异丙醇、正丁醇等。乙醇和正丁醇一般用作助溶剂,然而乙醇吸潮性较高,对某些树脂的溶解性好,对染料溶解尤佳,乙醇的溶解力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其挥发极快,用量不宜过多。异丙醇能与水、乙醇、甲苯混溶。 2、酯类 常用酯类溶剂有醋酸乙酯(乙酸乙酯)、醋酸丁酯(乙酸丁酯),溶解力强,具有强烈的水果香气味,缺点是价格太高。常用于溶剂凹版油墨中。 3、苯类 常用的苯类溶剂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等。苯挥发快,价格便宜,但其毒性大;甲苯在稀释比值和挥发速度方面较理想,其于凹版油墨中用得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二甲苯之挥发速度比甲苯慢,也是凹版油墨中最常用的溶剂之一。 4、酮类 常用酮类溶剂主要有:丁酮(甲乙酮、MEK)、环已酮等。酮类是溶解力很强的溶剂,特别是适用于高固体份的凹版油墨,其还有助于改善高固体凹版油墨的流动性和流平性,但其气味较难闻。

二、常用溶剂的性质 1、溶解力 溶剂对树脂的实际溶解力,这是能否使用的首要条件。溶解力可用溶解参数δ来衡量。溶解参数δ定义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 δ=(△E/Vm)1/2 式中:△E内聚能,指液体或固体的汽化热(cal),Vm为摩尔体积(cm3)。 混合溶剂的溶解参数公式: X1V1δ1+X2V2δ2+X3V3δ3+……+XiViδi δ混合= X1V1+X2V2+X3V3+……+XiVi 式中:X1V1分别是混合溶剂的摩尔分数和摩尔体积。 溶解参数对理解溶剂与树脂、颜料、溶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修证和改善凹版油墨配方提供了逻辑体系。 2、挥发速度 溶剂的挥发类似于湿衣服中水份的挥发,其主要受到温度、蒸汽压、表面积/体积比以及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影响,其是决定墨膜干燥速度的重要因素,影响墨膜的形式并进而影响墨膜的最终质量,它是选择溶剂配方的第二个考虑重要条件。 混合溶剂的挥发速度由下式计算:

测定紫外光谱时溶剂的选择常用的溶剂的波长极限

. 测定紫外光谱时溶剂的选择(常用的溶剂的波长极限) 由于溶剂对电子光谱图的影响很大,因此在吸收光谱图上或数据表中必须注明所用溶剂;对已知化合物作紫外光谱比较时,也应注意所用溶剂是否相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如何正确选择溶剂? 溶剂极性除了对最大吸收峰波长有影响外,还影响吸收光谱的精细结构。当物质处于蒸气状态时,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到最低程度,电子光谱的精细结构(振转光谱)清晰可见;当物质处于非极性溶剂中时,由于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使精细结构部分消失;当物质处于极性溶剂中时,由于溶剂化作用,限制了分子的振动和转动,使精细结构完全消失,分子的电子光谱只呈现宽的谱线包封。测定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时选择溶剂的原则是: (1)样品在溶剂中溶解良好,能达到必要的浓度以得到吸光度适中的吸收曲线; (2)溶剂不影响样品的吸收光谱,因此在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溶剂应当是紫外透明的,即溶解本身没有吸收。透明范围的最短波长称为透明界限,测试时应根据溶剂的透明界限选择合适的溶剂; (3)为了降低溶剂与溶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少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应尽量采用低极性溶剂; 1 / 3 . (4)溶剂挥发性小、不易燃、无毒性、价格便宜;

(5)所选用的溶剂应与待测组分不发生化学反应。 常用溶剂的波长极限(nm) 溶剂极限波长溶剂极限波长 正戊烷戊基氯190225 二烷基硫酸钠柠檬酸钠,10 mM 225190 四氢呋喃乙腈230190 碳酸氢铵10 mM 乙酸,1% 190 230 甲酸钠,10 mM 二氯乙烯200230 环戊烷二氯甲烷200 235 环己烷1% 三乙胺,200235 醋酸铵,10 mM 三氯甲烷205 245 异丙乙酸甲2026甲四氯化20265 1 氯化钠二乙20275 石油21280 乙甲2128 乙二甲2129 乙二二乙2129 丁2133 二氧杂环己丙2133 2 / 3 . 3 / 3

怎样选择安全的溶剂

怎样选择安全的溶剂 多年来,涂料工业界一直努力减少溶剂的使用。为了加强环境保护,也为了创造更为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产品品质,有必要对溶剂的总体风险进行评估。“蒸气危害比率”(VHR)是一种新型的加强健康与环境保护的专业评估方法。 为减少溶剂含量,制造可以安全使用的产品,业界采取了不同的方法。“高固体含量”与水兴体系以及粉末涂料都是可供选择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减少溶剂的使用。这些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未来将继续在它们能够发挥优势的领域应用。但是,溶剂对于涂料、清洗和脱漆等应用仍然十分重要,因而筛选溶剂的方法是必要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装饰工人仍然使用传统的二氯甲烷脱漆剂,而没有考虑工作环境的安全。二氯甲烷是一种高挥发性氯化碳氢化合物(CIIC),它挥发迅速,进入空气中,是健康有害的成份。 10年多来,德国技术规范(TRGS)第612条一直限制二氯甲烷脱漆剂的使用,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工作危险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及奥地利禁止这类脱漆剂在市场上销售。然而这种脱漆剂仍然在没有必要的许可及人身保护的情况下在欧洲地区广为使用。其结果是经常造成严重事故,有时会带来致命后果。最近一次事故发生在2002年4月,伦敦的一名装饰工人成为受害者,事故起因是一桶5公升的二氯甲烷倾洒

出来。德国法定事故、保险与预防协会常常遇到类似事件。 使用低危险性脱漆剂的另一个优势是劳动保护成本。使用二氯甲烷时的强制性劳动保护费用比其他脱漆剂要高得多。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人们对传统的含卤脱漆剂如二氯甲烷脱漆剂的使用越来越少。此外,根据1997/13/EC号法令(VOC法令),产业界尽量减少使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该法令按要求应于2001年4月之前转为国家法律。而67/548/EEC号危险品法令的通过则影响到关于二氯甲烷、全氯乙烯、氯仿或四氯化碳含量超过百分之一的产品标签的R40号说明。现在的说明是:“有限证据表明具有致癌效果”,而三氯乙烯则被划为2类致癌物质,标有骷髅标记(有毒)。 蒸气危害比率 诸如OEL、AEL、MAK、TLV或BEL一类的暴露限度并非是一种溶剂与另一种溶剂进行比较的公共标准,它们的制定是为了防止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比如,一种化学品的暴露限度可能是根据致癌性设定的,而另一种则可能是根据过敏性或刺激性设定的。暴露限度指一种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但是为了理解在某此特定条件下在空气中的浓度,必须要考虑蒸气浓度或饱和浓度。一种溶剂的高暴露限度给人一种安全的印象,尽管事实上该溶剂具有较低的沸点和高度的挥发性。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低暴露限度的溶剂可能是安全的,因为在特定条件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

两种相反的倾向相互抵消时,便达到了溶胀平衡。 三、药品与溶剂 药品: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硫化天然橡胶、聚乙烯醇、ABS树脂溶剂:水、乙醇、四氢呋喃、环己烷、甲苯、丙酮 四、实验步骤 选择洁净的试剂瓶,加入少许实验药品,自行选择不同的溶剂或混合溶剂,在静止和振动的情况下,不同时间时观察聚合物的溶解过程。 五、实验记录

药品溶剂 实验记录 时间 (min) 现象 聚甲基 丙烯酸甲酯丙酮 静止:无明显现象 振荡:无明显现象 10 静止:无明显现象 振荡:样品开始溶解,粘在锥形瓶底部 20 静止:样品表面有类似絮状的溶解胶 振荡:样品粘在锥形瓶底部 30 静止:样品表面有更多类似絮状的溶解胶,体积缩小了1/3 振荡:样品粘在锥形瓶底部 40 静止:样品表面有类似絮状的溶解胶,体积缩小了一半 振荡:样品表面类似絮状的溶解胶脱落,样品粘在锥形瓶底部 60 静止:样品完全溶解 药品溶剂 实验记录 时间 (min) 现象 聚苯乙烯丙酮 静止:样品放进去瞬间溶解剩下薄薄一层 振荡:现象与静止时基本一致 10 静止:完全溶解 药品溶剂 实验记录 时间 (min) 现象 聚氯乙烯四氢呋喃0 静止:样品加入溶剂后瞬间大部分溶解 振荡:振荡后,样品约在1min后完全溶解 药品溶剂 实验记录 时间 (min) 现象

聚丙烯环己烷0 静止:无明显现象 振荡:无明显现象 10 静止:样品体积膨胀,开始溶胀 振荡:无明显现象 20 静止:样品体积变得更大了一些 振荡:无明显现象 30 静止:体积无明显变化 振荡:无明显现象 40 静止:体积无明显变化 振荡:无明显现象 60 静止:体积无明显变化 振荡:无明显现象 经查阅资料,环己烷不能溶解聚丙烯,只能溶胀 药品溶剂 实验记录 时间 (min) 现象 ABS树脂丙酮 静止:样品开始溶解,边缘从黄色变成浅黄色,溶剂开始变浑浊,样品 粘在锥形瓶底部 振荡:变色边缘开始溶胀,体积增大 10 静止:黄色颗粒完全变成浅黄色,溶胀变大,溶液较之前更加浑浊 振荡:边缘部分溶解成粉末散于溶液中 20 静止:样品从颗粒状溶成一团浅黄色物质粘锥形瓶底部 振荡:再有部分浅黄色物质溶解于溶液中,溶液愈加浑浊 30 静止:成团的浅黄色物质体积较之前减少 振荡:振荡后边缘部分溶解于溶液中,体积再减少 40 静止:成团的浅黄色物质变成白色粉末聚集体,体积减少 振荡:约一半变成粉末溶于溶液中 60 静止:剩下一点点白色物质粘在容器底部 振荡:振荡后白色物质完全溶解,溶液呈乳白色

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

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 一、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 1、常用溶剂: DMF、氯苯、二甲苯、甲苯、乙腈、乙醇、THF、氯仿、乙酸乙酯、环己烷、丁酮、丙酮、石油醚。 2、比较常用溶剂:DMSO、六甲基磷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苯、环己酮、丁酮、环己酮、二氯苯、吡啶、乙酸、二氧六环、乙二醇单甲醚、1,2-二氯乙烷、乙醚、正辛烷。 3、一个好的溶剂在沸点四周对待结晶物质溶解度高而在低温下溶解度又很小。DMF、苯、二氧六环、环己烷在低温下接近凝固点,溶解能力很差,是理想溶剂。乙腈、氯苯、二甲苯、甲苯、丁酮、乙醇也是理想溶剂。 4、溶剂的沸点最比如被结晶物质的熔点低50℃。否则易产生溶质液化分层现象。溶剂的沸点越高,沸腾时溶解力越强,对于高熔点物质,最好选高沸点溶剂。 5、含有羟基、氨基而且熔点不太高的物质尽量不选择含氧溶剂。由于溶质与溶剂形成分子间氢键后很难析出。 6、含有氧、氮的物质尽量不选择醇做溶剂,原因同上。 7、溶质和溶剂极性不要相差太悬殊。水>甲酸>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乙腈>DMSO>DMF>丙酮>HMPA>CH2Cl2>吡啶>氯仿>氯苯>THF>二氧六环>乙醚>苯>甲苯>CCl4>正辛烷>环己烷>石油醚。 二、操纵 1、筛选溶剂:在试管中加进少量(麦粒大小)待结晶物,加进0.5 mL根据上述规律所选择溶剂,加热沸腾几分钟,看溶质是否溶解。若溶解,用自来水冲试管外测,看是否有晶体析出。初学者常把不溶杂质当成待结晶物!假如长时间加热仍有不溶物,可以静置试管片刻并用冷水冷却试管(勿摇动)。假如有物质在上层清液中析出,表示还可以增加一些溶解。若稍微浑浊,表示溶剂溶解度太小;若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不溶的固体是一种东西,已溶物质又非常易溶,不易析出。 2、常规操纵: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加进溶质和一定溶剂,装上球冷,加热10分钟,若仍有不溶物,继续从冷凝管上口补加溶剂至完全溶解再补加过量30%溶剂。用折叠滤纸(折叠 滤纸和三角漏斗要提前预热)趁热过滤进锥形瓶。滤液自然冷却后用布氏漏斗抽滤(用滤液反过来冲洗锥形瓶!)。假如物质在室温溶解度很小,滤饼可以用少量冷的溶剂淋洗(先撤掉减压,加少量溶剂润湿滤饼,再减压抽干。留意:用玻璃塞把滤饼压实有助于除掉更多溶剂!)。假如所用溶剂不易挥发,可以在常压下加进少量易挥发溶剂淋洗滤饼,如DMF可用乙醇洗,二氯苯、氯苯、二甲苯、环己酮可以用甲苯洗。初学者常碰到题目:大量结晶在滤纸上析出,原因是漏斗和滤纸预热不好、溶剂过量太少、过滤时间太长。如产品珍贵,可将三角漏斗和滤纸置于锥形瓶上用蒸气预热,边过滤边用已经过滤的滤液蒸气保温,但上述操纵比较危险,甲苯、

高分子溶液习题

一.选择 1.用于分级的高分子溶液应选择( ) A.θ溶液B.稀溶液C.浓溶液D.理想溶液 2.高分子-溶剂体系的x1为0.5时,稀溶液中的高分子() A.沉淀析出B.处于无扰状态C.没有沉淀析出D.无法预测 3.下列高聚物中,哪些在室温下可以溶解() A.尼龙—66 B.涤纶C.高密度PE D.聚醋酸乙烯酯4.下列参数中,哪些可作为选择溶剂的依据() A.均方末端距B.模量E和模量G C.溶度参数δ D.相互作用参数x1E.第二维利系数A2F.特性粘度 5.在良溶剂中,线型聚合物能够()交联聚合物不能溶解,只能()A.溶解B.溶胀 6.通常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的在(加热)下溶解,而非晶态聚合物的溶解对(温度)要求不高。 A.加热B.温度C.降温D.压力 7.欲用乙醚(δ=7.4)和乙腈(δ=11.9)溶解氯醋共聚物(δ=10.45),最佳比乙醚占(B)%、乙腈占()%。 A.67.8 B.32.3 A.42.3 B.23.4 8.下列在室温下有溶剂的高聚物是() A.PE B.PA-66 C.PS D.PMMA E.硫化橡胶F.PP G.酚醛塑料H.定向聚合PS I.聚乙酸乙烯酯 9.下列在室温下无溶剂的高聚物是()

A .PE B .PA-66 C .PS D .PMMA E .硫化橡胶 F .PP G .酚醛塑料 H .定向聚合PS I .聚乙酸乙烯酯 10.反映高分子在溶液中形态的参数有( ) A .212,,,,x A a αh B . 11.选择溶剂的原则是( ) A .相似相溶观则 B .内聚内密度或溶度δ C .相似规则溶剂化规则 12.交联高聚物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C M - 越大,则交联度( )溶胀度( ) A .小 B .大δ C .相等 13.高分子一溶剂体系的x 1为0.5时,稀溶液中的高分子( ) A .沉淀析出 B .处于无扰状态 C .没有沉淀析出 D .无法预测 二、计算题 1. 磷酸-苯酯(δ1=19.6)是聚氯乙烯(δ=19.4)的增塑剂,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 相溶性,需加入一种稀释剂((3.16'1=δ,分子量为350),求其加入的最佳量。 解:设加入稀释剂的体积分数为1φ,重量为1W ,由溶剂混合法则: )1(111'1φδφδδ-+=P 113.16)1(6.194.19φφ+-= 解出06.01=φ,94.0112=-=φφ,若取磷酸三苯酯100份,其分子量=326, 350 /326/100350/06.011W W += 85.61=∴W (份)

溶剂的选择

溶剂的选择 (一)聚氨酯涂料对溶剂的要求 在聚氨酯涂料生产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十分重要,选择溶剂应考虑以下几点:溶解力;挥发速率;不能含有能够与NCO反应的物质;对NCO反应性的影响。 3、4点是异氰酸酯生产的涂料应特别给予重视的。聚氨酯涂料生产过程中应使用杂质含量少,可供漆用的 “氨酯级溶剂”。 可以用“异氰酸酯当量”衡量是不是 氨酯级溶剂。一般“异氰酸酯当量”低于2500者不宜作聚氨酯涂料溶剂。“异氰酸酯当量”是指消耗1摩尔异氰酸酯基所需溶剂的克数,一般以苯异氰酸酯的消耗量来衡量。异氰酸酯当量越大,说明溶剂中含可 与-NCO反应的物质越少。“异氰酸酯当量”大于2500可称氨酯级。 (二)聚氨酯常用溶剂:酯类: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酮类:甲基异丁基酮、甲基戊基酮、环已酮。后者在国内颇多,虽溶解力强,但臭味较大。二丙酮醇可用于乙组分(羟基组分)中。烃类溶剂:溶解力低,常与上面的酯类、酮类溶剂拼用,降低成本。 (三)溶剂对-NCO反应性的影响 异氰酸酯反应有非常强的溶剂效应,极性低的溶剂有利于异氰酸酯和羟基的反应: 庚烷>甲苯>乙酸乙酯>乙二醇二甲醚 极性大的溶剂与-OH形成氢键缔合力强,使反应变慢。 第二节聚氨酯涂料制备 聚氨酯涂料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氨酯油 氨酯油是先将干性油与多元醇进行酯交换,再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加入钴、铅、锰等催干剂,以油脂的不 饱和双键在空气中干燥的涂料。 一般投料NCO/OH 比例在0.9~1.0之间,太高则成品不稳定,太低则残留羟基多,抗水性差。 氨酯油比醇酸树脂快干、硬度高,耐磨性好、抗水、抗弱碱性好,这主要是因为氨酯键之间可形成氢键, 所以结膜快而硬。而醇酸的酯键间不能形成氢键,分子间的内聚力较低。 N-C-O-R O H N-C-O-R O H 氨酯油漆膜的性能不及含NCO 基的双组分或单组分潮气固化聚氨酯漆 单组分 双组分 氨酯油 潮气固化型 封闭型 羟基固化型 催化剂催化固化型

北化聚合物制备考试-填空选择

1、一般而言聚合物的生产过程由原料的制备或精制、催化剂体系的准备与精制、聚合过程、分离过程、处理过程(脱水干燥)、回收过程组成。 2、停留时间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阶跃示踪法和脉冲示踪法分别测定停留时间分布 函数F(t)和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两者的关系是。 3、石油化学工业上的三烯、三苯是指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 4、间歇反应器的设计方程、平推流反应器的设计方程 ,单级理想反应器的设计方程是 。 5、连锁聚合常用的实施方法包括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溶液聚合。逐步聚合常用的实施方法包括熔融缩聚、溶液缩聚、界面缩聚、固相缩聚。 6、在工业生产中镍系顺丁橡胶的催化剂包括环烷酸镍,三异丁基铝,三氟化硼 乙醚络合物。采用铝镍陈化,稀硼单加的加入方式。 7、在工业生产中可采用界面缩聚、熔融缩聚等实施方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 8、PET的主要工业技术路线是直接法和酯交换法,其主要实施方法是熔融缩聚 和固相缩聚。 9、ACR乳液聚合中主要成粒机理是胶束成粒, PMMA乳液聚合中主要成粒机理是 胶束成粒,PMMA悬浮聚合成粒机理是珠状成粒,PVC悬浮聚合中主要成粒机理是 粉状成粒。 10、乳液聚合中可能的成粒机理包括:胶束成粒(主要)、低聚物成粒、单体液 滴成粒。 11、聚合物工业中的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2、PVC(种子聚合公艺)工业生产通过温度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和颗粒分布;乳 液丁苯ESBR(连续聚合工艺)工业生产通过硫醇(链转移剂)调节聚合物分子量; 聚烯烃工业生产通过氢气控制聚合物分子量。 13、E-SBR控制共聚组成:转化率;ACM(半连续)控制共聚组成:半连续聚合 工艺; 14、PA66生产控制反应物等摩尔比是通过制备己二酸己二胺(66盐)实现。PET 生产控制反应物等摩尔比是通过制备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及其低聚物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