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 For Research & Development District Of Songshan Lake SCI.&TECH.Industry Park,Dongguan

说明书·图集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目录

前言

1. 项目背景分析

2. 现状概况分析

3.功能目标定位

4.规划理念与技术路线

5.规划总则

6.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7.道路交通规划

8.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引导

9.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10.配套设施规划

11. 总平面布置

12.竖向规划

13.市政工程规划

14.分期建设规划与实施建议

15.投资估算分析

前言

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把松山湖建设成为东莞科技中心”和松山湖新一轮的发展切入点就在“发展科技”的指示精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9月对松山湖研发区进行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咨询邀标工作,评审会后,确定了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与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共同合作完成下一步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项目组重新对规划用地进行现场踏勘、方案比较等方面工作,在结合松山湖意见的基础上综合东南院与东莞院两方案各自的优点,形成了修改方案,于2005年11月23日向管委会领导汇报并得到认同,再根据会议具体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整、深化,并多次与松山湖规划建设局有关领导互相交流,形成确认方案。

由于松山湖管委会相关领导对研发区发展思路有调整,项目组于2006年1月结合管委会意见形成了本次调整方案并得到管委会认同。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松山湖管委会、松山湖规划建设局相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项目背景分析

松山湖在东莞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松山湖是东莞“三为一体”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莞新城,是东莞的科技经济中心,是东莞产业结构升级的龙头,是东莞产业支援服务业中心,是东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载体。松山湖的发展目标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研发、教育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集聚中心、研发服务中心和人才教育中心。

市委、市政府根据新阶段的新要求,审时度势,决定在全市实施“科技东莞”、“商贸东莞”、“平安东莞”、“创业东莞”四项工程,以此为抓手和动力,深入推进“一城三创五争先”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的实施,提出了“加快把松山湖建设成为东莞科技中心”和松山湖新一轮的发展切入点就在“发展科技”。

松山湖管委会提出对研发区进行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咨询后委托了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旨在通过对现状生产力促进基地和研发区资源的整合,围绕研发功能的配套和延伸,为研发区的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为研发企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2.现状概况分析

2.1园区现状

经过近四年高效和高标准的建设,松山湖新城已经实现新城生态环境、新城市文化和现代新城目标的良好基础。目前园区主要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已基本建成,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已经和即将竣工,东莞理工学院和广东医学院两所大学已经开学,北部工业城已经有13家即将投产,留学生创业园已经有30多家研发企业进驻。同时,独具特色松山湖滨湖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控制,滨湖景区已形成良好的风貌,松山湖品牌已经初步建立。

2.1规划区现状

研发区用地位于园区中心区内,北至新城大道,东邻莞深高速

公路,南至沁园路,西侧北部至红棉路,西侧南部与生产力促进

基地相邻。总用地面积约68.81公顷。

基地处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门户区域,周边已形成良好

的形象。西侧红棉路与北侧新城大道为重要的形象交通道路并已

建成;红棉路西侧为中心公园;紧邻西侧南部为陆续建成的生产

力基地、五星级酒店和管理中心;南面通过沁园路为松山湖主湖

区;东南角处为在建的酒店宿舍。

基地地形呈典型的浅丘陵地形,地形起伏变化较多,但相对高

差变化不大,基地现状高程主要在27米~47米范围内变化,坡度均

小于20%,其中坡度小于10%地形占规划用地73.24%。因此,基地

范围内用地均适合于城市建设开发,但建设必须是有条件的建设,

生态开发建设。规划范围内有一现状为菜地的河沟穿越,具有良好

的景观价值,对研发区后期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基础。同

时园区早期启动建设的新竹路已施工完成。

3.功能目标定位

松山湖研发区是“科技东莞”的集中体现,是松山湖“研发服务中心、人才教育中心、企业总部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完善高效的科技成果孵化体系,增强松山湖对科技企业和科技资源的“引进、培育、整合”功能,加快建设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内容。

4.规划理念与技术路线

4.1规划理念

通过对松山湖研发区特有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的认识及借鉴国内外同类型较发达地区经验,本次规划提出了四大规划理念:

◆“花园中工作和生活”的理念

世界上成功的高技术园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在“花园中

工作和生活”的理想。对于研发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我们也努力

实现这种追求,力求使现代企业研发总部决策营造一个独立的、生

态的、互动的、信息化的良好环境。

◆复合规划理念

设计师的责任不是画漂亮的的图纸,设计师应创造一个“便于

人们工作及生活、休闲的有活力的空间”园区除了研发办公空间外,

应复合居住中心、商业中心、科技服务中心、金融中心、资讯中心、

体育文化设施等。

◆适宜的开发强度

结合松山湖特殊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周边建成区的开发特点,规

划推敲出了适宜的开发强度,以求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环境催生建筑”的理念

什么样的环境“长出”什么样的建筑,当一座房子落在山坡上,

首先研究的是脚,而不是脸,当原由的一片树林生长在这里,首先

研究的是先生的树木,而不是后生的建筑,这样才能使建筑成为自

然之果、生命之实。

4.2 技术路线

◆路线一:功能定位研究

研究实施“科技东莞”的特点和要求,同时借鉴同类发达地区

的开发建设经验,结合松山湖现状发展条件,进一步落实松山湖研

发区具体的发展目标及基本功能定位。

◆路线二:空间结构研究

研究松山湖以生物制药类、电子类、机械精密制造三大产业的产业特点、类型,确定基本的功能结构,合理安排各种研发办公区,提出适宜的物质空间发展功能模式。

◆路线三:交通结构研究

针对研发区的交通方式、特点进行研发区的整体交通组织研究。

◆路线四:景观结构研究

针对松山湖中心研发区整体空间环境及规划范围特殊的地形地貌,提出规划区特有的景观结构体系。

◆路线五:分期建设研究

主要针对实施过程中的建设需要、城市的后期经营管理,规划必须予以的空间和建设时序的弹性及基本保障。

5.规划总则

5.1规划依据

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4)《中国。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5)《松山湖市政详细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6)《松山湖中心区及中部地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7)《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7)松山湖管委会的规划建设思路

8)其他相关法规、规范及资料

5.2规划原则

1)特色化、个性化、生态化并重的“三化”原则。

2)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环境景观价值“三值”原则。

3)保护原有地形、原有植被、原有水系“三原”原则。

4)有利于分期建设实施、有利于空间形态的形成、有利于办公生活的组织“三利的原则。

5.3规划区发展规模

5.3.1用地规模

研发区总用地面积为68.81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3.47万平方米,容积率0.86 ,建筑密度21.57%,平均层数层4.

5.3.2人口规模

研发区人口主要为在区内就业的研发办公人员。

根据相关地区经验值及东莞调查数据研发办公区取15-25 平方米/人计算,区内总研发办公用地为39.04公顷,总建筑面积为得到总就业人口为11000—18000人,根据松山湖定位目标,规划最终取区内总人口为15000人(不含现状生产力促进基地就业人口数量)。

6.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6.1规划结构

规划考虑研发区与现状的生产力促进基地组成的“研发服务

区”看作为大地机体和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的一个活细胞:一个

可持续的环境滋育着一个创新的系统,一个生命的网络体系。因

此,规划结合了生产力促进基地、外围道路以及场地本身沟谷和

小山丘等多种因素,形成“一河两岸,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河”:规划将东西向穿越基地中部的河谷整治为自然景

观水体为主的滨水景观控制区,为规划区空间结构主轴线。

“两岸”:以河谷为界线形成了南北两岸区域,南岸主要为

现状的生产力促进基地的延伸,为研发区近期建设的重点之一;

北岸主要为各主题的研发办公区,包括企业孵化器、集成创新研

究院、总部基地等等。结合现状的生产力促进基地使整个研发服

务区形成了“办公—休闲—办公”的结构关系。

“多组团”:南北两岸区域分别安排各种功能组团,每个组

团有以不同类型的研发办公组成各个不同主题的功能组团,包括

了企业孵化器、集成创新研究院、总部基地等等。

6.2用地布局

研发区规划用地功能相对简单,主要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高新科技产业用地,本次规划的主要内容是落实科研办公用地基础上,对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绿地、市政基础设施用地做出具体的安排。

研发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面积(万㎡) 比例(%)

1 M1 研发用地 39.04 56.74

2 U 市政设施用地 0.35 0.51

3 E 水域 9.66 14.04

4 G 公共绿地 6.53 9.49

5 S1 道路绿化用地 5.08 7.38

道路用地 8.15 11.84

6 总用地 68.81 100.00

7.道路交通规划

7.1规划原则

1、充分结合地形地貌

2、合理划分各功能组团,形成便捷、高效、顺畅的交通网络体系

3、有利于南北两岸之间的联系

4、强调区内步行交通系统性

7.2路网结构

研发区通过区内主干道、次干道形成了较自由的方格网状关系,再通过新竹路、科技路与外部形成4个主要出入口,其中新城大道北出入口以货运交通为主。

轨道交通线路经过研发区中部穿过,但轨道线路在松山湖全线地下,对轨道通道暂无控制要求,因此对研发区建设影响不大.

7.3道路断面设计

考虑研发区交通结构的特性及结合现状生产力促进基地的

道路红线断面形式,规划区内道路主要以15M宽为主,断面形式

如右图。

7.4步行系统

鉴于研发区发展思路的调整,早期规划所提出的“步行+自行车”健康上班的概念已不存在,现区内主要步行系统为围绕沟谷滨水景观控制区形成的休闲、娱乐步行系统,强调了原生产力促进基地步行轴线的延伸外,同时增强了各组团之间与滨水景观区的联系。

7.5停车设施规划

区内停车设施主要为地面停车场,结合周边绿化,形成生态停车场。停车方式主要以地块配建停车场为主,配建标准须符合《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要求。

8.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引导

规划区景观结构是以“点”、“线”、“面”等要素组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其中包括:“滨水景观控制区、入口景观区、生态景观轴、主要步行景观轴、主要人工景观控制界面、主要景观节点、主要视线通廊”等。

“滨水景观控制区”:规划考虑将现状的沟谷整治为滨水景观水体的景观区域,为规划区主要景观控制区。

“入口景观区”:区内出入口有4处,其中2处为主要入口区,分别为东、西入口区,入口区为研发区门户地带,标志性、形象性的地方,规划考虑入口节点主要以自然景观元素为主,配以适当人工手法,以取得松山湖整体的自然生态效果。

“生态景观轴”:科技路景观轴线,为“北岸”办公区的主要的景观轴线,蜿蜒曲折与自然生态环境中,表现了强烈的生态景观的特点。

“主要步行景观轴”:主要以步行尺度为准则的景观轴线,其中最重要的是片区步行空间景观轴,从南到北贯穿了生产力促进基地、滨水景观区及北岸研发办公区。

“主要人工景观控制界面”:主要为“北岸”办公区沿新城大道、新竹路侧形成的人工建筑韵律景观控制界面。

“主要景观节点”:主要景观节点包括各功能组团的中心绿地及区内视线的聚焦点。

“主要视线通廊:”规划区主要控制了2条视线通廊。分别为生态景观灯塔与入口区节点以及生态景观灯塔与生产力促进大厦形成的视线关系。

9.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研发区的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设计应符合研发区的特点,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并满足研发区办公人员的需要。所以本次规划的绿化与水系景观系统必须具有品质与特征,应该是能触动灵感,适于思考与交流合作的,充满美感的,时尚的和轻松休闲的环境,因此,在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中,根本任务是要找到充分满足高科技研发环境所需要的景观关系与场所品质,建成属于研发区的景观环境,并与生产力促进基地的绿地系统产生联系,使园区内每个人,每栋建筑都能最大限度地、平等地共享自然。

9.1绿地系统规划

山体是整个景观的背景和依托。规划区为浅丘陵地形,山体保存较完好,规划尊重与保护山体植被的原始面貌,顺应原有的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则,只对局部空间进行适量改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国·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The Songshan Lake Hi-tech Industrial Park Plan of Dongguan in China 说明书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年8月

目录 一、项目提出·现状概况 1.项目提出 2.现状概况 二、科技产业·生态 1.科技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包容性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科技产业园 三、现状·未来 1.东莞产业发展概况 2.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 3.从“人”字到“个”字—市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4.东莞主城区“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及职能分工 5.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典型范例 四、选址·定位 1.优越性 2.前瞻性 3.目标与定位 4.综合生态新城基本条件 5.产业发展特征 五、构思·设计 1.规划原则 2.总体构思 3.发展规模 4.形态与结构 5.生态功能布局 6.用地功能分区 7.用地规划 8.景观设计 9.交通体系 10.绿地系统 11.配套设施 12.形象策划 六、安全体系 1.环境保护 2.生态安全 3.综合防灾 4.环卫规划 七、信息化规划 八、市政工程专项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2.污水工程规划 3.雨水防洪工程规划 4.电力工程规划 5.电信工程规划 九、分期开发指引 十、近期建设规划 十一、开发模式 1.开发指引 2.分期开发 3.管理模式 4.融资渠道 5.开发模式 十二、附件 附件1: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函[2001]444号)“关于同意扩大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附件2: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环境影响的评价大纲环评结论及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纲要评审意见

松山湖区域概况

区域概况: 1.东莞市概况 优越的地理位置,珠三角的几何中心。 2.松山湖概况 1)地理位置:地处东莞市的腹地,广深的后花园 2)便利交通:从松山湖出发到深圳,广州,香港都十分的便捷。 3)投资环境:松山湖北部是高科技产业带,东部是台湾高科技园,滨湖区,也就是我们所处的松山湖高新产业园,是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国际总部研发区。 近三年来,松山湖的GDP年均增长11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0%,预计到2013年工业总产值能达到1000亿元。 松山湖的世界知名度也随着参展世博会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就在10年11月,松山湖园区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更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大批世界级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南部的创新企业基地。 松山湖的房地产业从05年起步到现在的7年时间中,价格一再攀升,洋房已由当初的8000元达到现在的2万元左右,别墅更是由当初的1万多达到现在的三四万,其价格增长之快令人惊叹。 松山湖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300亿元,其中用于绿化设施40亿。

4)生态环境:园区区域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原生态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原生态绿地,它的绿化覆盖率超过60%,在松山湖,负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1万个。 项目概况及产品业态 我们松山会馆项目就位于松山湖中心区北部,新城路与研发中三路交汇处,总占地面积212亩,共59栋,总建筑面积 18.21万平米,绿化率50%,建筑密度仅为18.88%,容积率1.36.项目东面紧靠松山湖中心公园,北临状元笔公园,南邻松山湖中心小学和广东医学院,距离国家级景区松湖烟雨和五星级酒店凯悦酒店仅几分钟车程。项目由著名的世界级建筑设计师事务所DCM担纲设计,其整体建筑风格简约时尚,这一栋被命名为未来塔的独特建筑,将成为松山湖标志性建筑,松山湖的新地标。(配张未来塔的图片) 设计独特的建筑群,创新建筑的内部空间充分考虑作为企业总部中心使用,可以自由分割出员工办公区,总裁办公,休息,会客,展示等多种功能组合。小区配套有餐厅、商务吧等商业服务,满足于企业形象展示,办公、高管居住等低密度生态型总部办公区。别墅级的商务群,实现企业总部集群发展,总部独立展示,打造城市生态豪宅办公的综合体产品。 项目的建筑设计还融入了多种新建筑理念,如新风系统,低碳,绿色环保等多种高科技的运用,使其本身成为创新技术运用的样本,

世界科技园四个案例——广州中新知识城、东莞松山湖

世界科技园四个案例——广州中新知识城、东莞松山湖 一、东莞松山湖 概况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2001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段,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松山湖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生态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区域。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已成为东莞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将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区的示范新城。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人。 发展定位 根据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开发的基础背景及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结合其选址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土地容量,综合研究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性质为:具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强烈科技创新能力的以先进工业、高新科技产业和大学园区为主的综合性生态新城,与东莞、同沙组团共同构成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功能定位体现如下特点:?成为东莞市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建设的示范新城;?成为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技术中心;?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卫星城镇,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松山湖组团与莞城、同沙共同构成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 规划构思 生态型新城是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主题,它既是以产业为核心的产学研集聚区,更是具有一定规模和中心职能的城市功能区。因而规划将城市的生长过

程:“生息环境—劳动发育—城市繁荣”与产业链生长过程:“产—学—研”置于松山湖特定资源环境下,将人工空间有机融入自然空间,创造生态型新城。遵循?自然生态核心—把握原始生态的脉络,以松山湖为中心,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的生态型城市;?自由富于秩序—融于自然的人工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与规划的城市空间的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滚动开发模式—落实时序推进的空间。采用多组团、系统化布局模式适应项目引进与滚动开发;?弹性布局原则—赋予整体统一的主线。简洁的交通体系与组团式的结构模式便于弹性开发。 空间布局 1.北部区:高科技产业带 十平方公里的北部区,是承接高新科技企业、研发中心与企业总部的重要载体。 以松山湖大道为界,北边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目前已聚集华为、易事特、生益等52家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 松山湖大道以南的区域重点引进研发中心、总部,正在建设IT研发园、创意设计园、生态文化创意谷等一批专业园,已引进产品质量检测基地、万科住宅研发基地等27家研发、总部企业。 月荷湖周边区域是创意生活区,已全面启动超市、住宅、餐饮、学校、医院、邮政、体育等配套设施。 2.中心区:教育研发区 是松山湖的城市核心区,集行政、商务、教育、研发、商住、旅游等多项功能。 行政服务:是园区管委会及市直部门分支机构的办公场所,为企业提供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

松山湖生物医药情况介绍

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东莞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制造业名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十二位、地级城市第一位,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日俱增。进入新世纪,东莞致力于实现发展模式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顺势而生,承载着东莞科技强市的伟大使命。自2001年开发建设以来,松山湖各项事业快速推进,择商选资、招才引智成效显著,产业聚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已发展成为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强大引擎。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今日之松山湖,新城与产业齐飞,科技共山水一色。这里,自然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研发机构荟萃,科技精英云集。这里,崇尚创新,崇尚竞争,崇尚包容。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东莞自主创新的旗帜、转型升级的先锋;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前景无限的科技投资沃土、财智聚集高地;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创新创业者展现身手、追求成功、实现梦想的乐园。 中国最美的国家级高新区优质配套助推产业升级 松山湖既是产业形态上的高新区,更是发展形态上的科技生态新城,园区各项配套齐备,配备了完善的商业金融、餐饮购物、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休闲旅游、邮电通讯等城市服务设施,为推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成130多公里高标准道路以及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 公共设施:建成医院、学校、图书馆、银行等公共设施,总建筑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 交通设施:莞深、虎岗、南环三条高速公路和东莞城市轻轨R1、R3线经过园区,园区至市内的10多条公交线路以及区内免费公交全面开通。 生活设施:中心区建成万科、锦绣山河、长城地产、和堂等一批高品质商品住宅。北部区建成面积18万平方米的创意生活城,超市、商务酒店、文体中心、学校、银行、电信、邮政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松山湖中国生物科技产业新的增长极 生物经济是21世纪的主导产业,是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谁占领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高点,就将在下一轮发展中走在前面。松山湖结合自身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积极推动大型生物医药研发平台项目发展,打造东莞及周边城市生物技术创新链,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生物科技产业新的增长极。 生物科技发展方向 松山湖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定位不局限于某个单一领域,我们的目标是在东莞乃至更大范围内打造一条完整的生物科技产业链。着重发展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医药服务产业 重点打造三大技术服务平台—— 1、专业技术类平台,如新药筛选、安全评价、模式动物实验研究等; 2、技术支撑类平台,包括实验动物中心、药品检测中心、专业孵化器、公共实验室; 3、专业咨询和代理服务平台,如合同研发外包服务机构(CRO)、医药咨询和信息服务公司,可依托体外检测、生物芯片及其他先进诊断技术提供研发服务和技术支持。

松山湖产业园案例

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到产业地产 ——松山湖国家高新产业园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以产业聚集为特征的园区开发获得了长足发展。作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相对于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产业地产更具时代意义。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穗深港”黄金走廊中段,地处东莞几何中心的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园区开发,就经历了从住宅地产到商业地产再到产业地产的发展历程。 一、开发住宅地产,完成园区基建 松山湖产业园2001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成立之初,园区发展主要模式是政府出让土地给开发商建住宅,开发商则为整个园区修建高水准的市政道路。这段时期,松山湖产业园完成了基本的基建,一幢幢高端商品房小区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连接南北。这一时期的主要开发商代表是东莞本地的光大地产,代表作品有锦绣山河、山河语岸、山河印象等大型高端商品房小区,以及由松山湖控股公司开发的主要居住对象为政府公务员的松湖花园、和堂等普通住宅、别墅小区。 这一时期开发商的作品,基本都是管委会批地、开发商盖楼兼修建周边市政道路。因为风景优美、环境好,当时房价都在万元以上,但因为人烟稀少,商业配套基本没有,楼盘入住率一直在10%以内。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东莞致力于实现发展模式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升级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山湖产业园地理位置优越,经历了住宅地产开发的第一阶段,松山湖园区周边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发达,香港、深圳、广州、惠州、珠海、中山均在松山湖一小时经济圈范围。除了地理位置的优越,松山湖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园区拥有8 平方公里淡水湖,14 平方公里原生态绿地,位于园区内的松湖烟雨景点位列东莞八景之首,年均游客数量达450 万人次。

东莞松山湖科技园规划

023 基于知识经济的科技园规划实践 —— 以东莞松山湖为例 ■ 倪有为 [摘 要] 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战略,科技园作为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迎来了新的机遇。东莞松山湖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园,将基于知识经济特征重新审视自身价值定位,强调空间资源整合和空间秩序再生,探索新时期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松山湖 可持续 为了应对知识经济背景下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推动科技园的建设,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三大聚集地。但综合审视我国当前科技园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创新产业链不完整、创新环境要素不完善等症结,需要基于知识经济关于产业布局、区域创新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对科技园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索。 一、 知识经济概念及特征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被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 结合科技园的发展特点,知识经济主要包括以下特征: (1)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知识经济的增长是高度集约、知识密集型的增长方式,主要依托知识的创新—— 既包括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也涵盖对科学技术的新应用,更强调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科技创新向产业链其他环节延伸,即“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以高新技术为产业支撑。科学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推动了新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更积极与传统产业结合,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带动传统专业升级。 (3)可持续发展模式。知识经济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知识能重复利用的特点以及其溢散效应,使传统工业经济中经常出现的边际递减效益不再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而知识经济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方式的转变,也极大降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冲突,使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可能。 二、 科技园发展趋势研究 1. 核心动力—— 科技创新 科技园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良性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企业将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借助市场力量形成完整的创新产业链。 美国硅谷、法国安蒂波利斯等成功的科技园区,都是围绕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园区提供智力支持,吸引大量技术和服务人才,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学的支持和参与不仅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智力资源,更形成了 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从而形成了智力、资本的聚集效应。 2. 竞争优势—— 生态环境 科技园以知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为主要支柱,由于科研条件、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条件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要求较高,而对传统产业发展所依赖的地形条件要求相对较小。因此,科技园的选址更倾向于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既可以降低高新技术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生产环境维护费用,又可以通过高质量的环境吸引技术和服务人才。此外,良好的环境也能激发人才的创新效率,促进创新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3. 发展基础—— 公共服务 纵观国内外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由园区向城区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从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条,以及高标准、高品质的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都是吸引技术和服务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保障。生产、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的产城一体化,成为了科技园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 三、 松山湖的发展路径探索 过去十年,东莞松山湖科技园一直坚持着“科技与山水一色、发展与生态兼容”的独特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惯性,并渐生秩序,成为了一种鲜明的城市化品牌,是珠三角地区迅速崛起的科技园区。 但是在经历快速成长阶段后,日益强化的生态系统保育需求、区域间方兴未艾的产业转移升级等外部条件变化,使得松山湖不再一枝独秀。剩余有限土地和已开发土地显现的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城市影响力以及未来的演变等一系列内部判断,都促使松山湖适时进行策略性检讨,并以再度前瞻的规划标准去发掘自身的价值。 1. 主体功能整合 科技园的主体功能主要包括生产、生活和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生产功能的核心是科教、研发,生活功能包括居住及配套,服务功能包括生产性服务(金融、信息、物流等)和生活性服务(文化、娱乐、餐饮等)。 松山湖在过去的十年间依托东莞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发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环湖居住板块也初具规模,但在服务功能板块存在缺失。同时,三大板块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手段,尤其是房地产带动的住宅区建设,与生产功能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之间并不匹配。在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的同时,也造成园区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等弊端。 面对平衡生产、生活、服务三大功能的新需求,一方面要补全服务短板,结合园区自身价值定位,以及园区和周边镇区在产业和配套上的相关性,强 化以产业链管理和服务为主的智慧松山湖特色中心。另一方面,继续引进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通过华为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创新土壤,带动创新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最后,还要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向具有创新价值的环节倾斜。通过将居住用地出让与科技研发、产业用地捆绑等有效的管理手段,扭转住宅用地供应与生产功能脱节的难题。 2. 空间结构重组 围绕科技城的生产、生活、服务三大功能板块,构建新的多中心城市结构——“一条环湖公共服务带、三大产业集群区、多个公共服务中心”。 结合环湖生态核心,构建由综合服务中心、科研创新中心及金多港休闲服务中心等多个以生产性服务功能为主的环湖公共服务带,打造具有松山湖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使环湖地区成为园区最具活力的场所。 图1 松山湖空间结构重组示意图 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形成高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三大产业集聚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主要引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电子高科技企业和研发平台;生物技术集聚区以生物医药研发为核心,发展医疗器械和健康服务业,完善从教育、科研、中试到生产、销售完整的产业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 (下转第025页) 万方数据

东莞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东莞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 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的申报、认定、考核及相关管理工作,引导和促进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结合园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以下简称文创园)是指集聚了一定数量具备自主创意研发能力的文化创意企业,能够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技术及服务平台,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第三条东莞松山湖宣传文体局(以下简称宣传文体局)是松山湖的文化产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文创园的认定、审批、考核及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四条本办法实施前已获得“东莞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称号的,应根据本办法重新申请认定。申请认定文创园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是法人单位;

(二)具有合法、完备的立项审批手续; (三)主导产业及行业门类符合东莞市、松山湖的文化产业政策重点扶持方向和产业布局规划,文化产业占比60%以上; (四)有合理规范的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能够有效组织开展文创园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不低于60%; (五)有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及文明氛围良好;有完善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能为入园企业提供企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研发、交易推广以及融资等公共服务; (六)文创园实际投资额应达5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且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已入驻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包括企业、社会团体、设计室、工作室等)15家及以上,且使用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 (七)文创园的场地属自有物业的,要求产权清晰,在5年内不得变更用途;属租用物业的,要求租用合同期不少于5年,在租用期内不得变更用途; (八)规范运营一年以上。 第五条经国家有关部委办局认定的文化产业类园区(基地),或经广东省文改办认定的“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省文化厅认定的“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或经市文化产业主管部门认定的“东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东莞市文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

发帖人: keynes 点击率: 3275 东莞市位于经济快速增长的珠三角地区。由于这一地区的经济正面临结构性改变,各种经济力量的分化与组合,为本地区发展带来众多机会。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东莞市将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国际制造业 的中心城市。 针对东莞不完备的城市功能和不明确的发展格局,2001年6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松山湖(原松木山水库)附近建设以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为主题的产业园,并同步开始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全面规划和 设计工作。 围绕松山湖的整个城市设计任务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投标) 2、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中部地区城市设计 3、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规划及总平面设计 项目一: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投标) 项目规模:用地约2.5平方公里,研究影响范围约30平方公里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将成为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器,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未来东莞的形象代表。”在城市发展决策的推动下,松山湖总体规划和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同步展开。 松山湖地区拥有优美的环湖丘陵地貌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加上东莞市雄厚的经济积累和发展特点,对于松山湖建设标准的定位成为城 市设计的关键。

一、设计构思 1.城市设计首先从地区发展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全面分析松山湖的战略意义。松山湖地区所负载的并不是一个单纯产业园的内涵,它的建设将对东莞不完备的城市功能和不明确的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座以地区创新为目标,以产业服务为主体的新城。 2.城市设计引入了城市经营的思考方式,充分认识不可确定的发展需求,判断城市预期的获利方式。松山湖新城只有在竞争的城市发展环境中以活跃的媒体身份出现,才能真正成为东莞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新城的设计主题表达为一个为变换的需求提供不变场所的概念: 城市的舞台。 3.以灵活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城市设计为可确定的需求提供充足 的发展空间,对不确定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 近期,新城将成为东莞工业城镇的服务枢纽。 远期,将以其先进的城市文化形成地区性的新生活基地。 二、设计特色 1.城市设计在深入研究松山湖城市使命的基础上,与总体规划互动思考,自上而下、全面创造新城在“舞台”环境上的供给优势,进而 提供可操作的中心区城市设计策略。 (1)城市功能选择—“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松山湖新城不是一个孤立的城市发展计划,它是构造东莞市“三位一体”的整体发展框架的重要一环。莞城强调核心性,新城更强调外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 For Research & Development District Of Songshan Lake SCI.&TECH.Industry Park,Dongguan 说明书·图集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目录 前言 1. 项目背景分析 2. 现状概况分析 3.功能目标定位 4.规划理念与技术路线 5.规划总则 6.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7.道路交通规划 8.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引导 9.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10.配套设施规划 11. 总平面布置 12.竖向规划 13.市政工程规划 14.分期建设规划与实施建议 15.投资估算分析

前言 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把松山湖建设成为东莞科技中心”和松山湖新一轮的发展切入点就在“发展科技”的指示精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9月对松山湖研发区进行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咨询邀标工作,评审会后,确定了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与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共同合作完成下一步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项目组重新对规划用地进行现场踏勘、方案比较等方面工作,在结合松山湖意见的基础上综合东南院与东莞院两方案各自的优点,形成了修改方案,于2005年11月23日向管委会领导汇报并得到认同,再根据会议具体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整、深化,并多次与松山湖规划建设局有关领导互相交流,形成确认方案。 由于松山湖管委会相关领导对研发区发展思路有调整,项目组于2006年1月结合管委会意见形成了本次调整方案并得到管委会认同。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松山湖管委会、松山湖规划建设局相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 For Research & Development District Of Songshan Lake SCI.&TECH.Industry Park,Dongguan 说明书·图集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目录 前言 1. 项目背景分析 2. 现状概况分析 3.功能目标定位 4.规划理念与技术路线 5.规划总则 6.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7.道路交通规划 8.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引导 9.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10.配套设施规划 11. 总平面布置 12.竖向规划 13.市政工程规划 14.分期建设规划与实施建议 15.投资估算分析

前言 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把松山湖建设成为东莞科技中心”和松山湖新一轮的发展切入点就在“发展科技”的指示精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9月对松山湖研发区进行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咨询邀标工作,评审会后,确定了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与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共同合作完成下一步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项目组重新对规划用地进行现场踏勘、方案比较等方面工作,在结合松山湖意见的基础上综合东南院与东莞院两方案各自的优点,形成了修改方案,于2005年11月23日向管委会领导汇报并得到认同,再根据会议具体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整、深化,并多次与松山湖规划建设局有关领导互相交流,形成确认方案。 由于松山湖管委会相关领导对研发区发展思路有调整,项目组于2006年1月结合管委会意见形成了本次调整方案并得到管委会认同。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松山湖管委会、松山湖规划建设局相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松山湖园区简介

松山湖园区简介 东莞致力于发展模式创新, 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 松山湖高新区因此顺势而生。自2001年开发建设以来, 松山湖按照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的发展目标, 各项事业快速推进,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成效显著, 产业聚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逐步发挥出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 已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强大引擎。 作为东莞“四位一体”主城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月正式获国务院授牌。坐落于“广深港”黄金走廊腹地,地处东莞几何中心,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松山湖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新城。 2005年以来,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0倍,年均增长率达81%,税收增长20多倍,年均增长率达120%。连续被授予“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国际企业创新园”、“中国青年留学人员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2008年,松山湖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布局,将园区土地等优势资源更多地集中到核心功能开发上,进一步扩大研发和总部功能区范围,集聚大批研发机构和企业总部,突显松山湖作为科技中心的形象和功能。

北部区:高科技产业带 以松山湖大道为界,北部区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目前已聚集华为、易事特、生益等52家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 松山湖大道以南的区域重点引进研发中心、总部,正在建设IT研发园、创意设计园、生态文化创意谷等一批专业园,已引进产品质量检测基地、万科住宅研发基地等27家研发、总部企业。 月荷湖周边区域是创意生活区,已全面启动超市、住宅、餐饮、学校、医院、邮政、体育等配套设施。 中心区:教育研发区 是松山湖的城市核心区,集行政、商务、教育、研发、商住、旅游等多项功能。 研发: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园、虚拟大学园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聚集中小创业企业130多家;引进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华南工业设计院等一批大型科研机构。

东莞大朗松山湖大岭山知名企业

伟创力(东莞)高薪招聘员工 发布时间:2011-6-27 9:45 所在地: 职位性质:全职 公司名称:伟创力(东莞) 伟创力公司总部设在新加坡(新加坡注册登记号码:5),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EMS),专注于电脑制造业、工业、电信业基础设施、医疗器械制造业、移动通信及电子消费类产品,为这五大主要市场领域的客户提供创新性设计与制造服务。 伟创力(东莞)工业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石大公路,2002年8月正式加入伟创力(Flextronics)的行列,园区面积100,000平方米,园区内有:东莞伟创力实业,东莞佳汇电子厂等。内有整洁无尘的空调生产制造车间和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产品为:Dell/ HP/Apple/Rim等电源产品。工业园内设有两个标准篮球场、四个羽毛球场;并设有图书室、网吧、中国银行自动柜员机、百货商店等,生活设施非常齐全。公司提供免费交通车往返深圳市区及东莞市区。员工宿舍内还设有广播室、乒乓球室、舞蹈室、游戏机室、电视机房等,并定期为员工放露天电影、举行舞会、体育竞赛,年度聚餐/纪念日等。公司还组建了“阳光之家”,举办娱乐活动和社区活动,通过提供援助给有紧急需要的个别员工,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对某些有益事件进行资金支助;安全日运动;环境日集会;城市清洁等,欢迎有志人士加入伟创力大家庭 一.招工要求 1.年龄16周岁以上,有本人真实的身份证; 2.初中以上学历优先 3.有电子厂工作经验,或者能识别电子原件者优先 二.面试要求: 1.员工面试时需要提供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两张一寸彩色近照; 2.公司统一进行面试,合格者,并由公司派车,由医生陪同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 3.体检合格后,须带一张两寸红底照片,一张身份证复印件按规定时间到公司报到;

松山湖近期建设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1 -第二章发展目标谋划 ........................................................................................... - 2 -第一节近期建设目标.. (2) 第二节近期建设策略 (2) 第三节近期空间框架 (2) 第三章园镇统筹对接 ........................................................................................... - 4 -第四章园区近期行动 ........................................................................................... - 5 -第一节产业提效行动.. (5) 第二节服务完善行动 (5) 第三节交通提升行动 (7) 第四节环湖提质行动 (8) 第五节市政巩固提升行动 (8) 第五章重点地区指引 ......................................................................................... - 10 -第一节松山湖北站地区.. (10) 第二节南湖地区 (10) 第六章2017年度建设计划 ............................................................................... - 11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 - 12 -第一节用地保障.. (12) 第二节规划机制 (12) 第三节实施指引 (13) 第四节政策保障..................................................................................................... -13-附表......................................................................................................................... - 15 -附表1:近期城市建设指标一览表 (15) 附表2:空间管制要素一览表 (16) 附表3:城乡建设用地汇总表 (17) 附表4: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17) 附表5:近期各板块重点建设产业项目一览表 (19) 附表6:服务完善行动项目一览表 (19) 附表7:交通提升行动项目一览表 (23) 附表8:环湖提质行动项目一览表 (28) 附表9:市政巩固提升行动项目一览表 (29) 图纸目录 ................................................................................................................. - 32 -

东莞松山湖公司统计表

松山湖公司统计表: 东莞市泰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留学生创业园11号楼首层 玮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中小科技企业园五栋 东莞市漫步者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工业东路2号 东莞市一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创新科技园11号楼四楼401B 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科技九路二号 广东雨林木风计算机科技有限公 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17号楼 司 东莞市中科教育有限公司 广东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东莞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北部工业区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园13栋大船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广东东莞东莞市松山湖北部工业城工业西路4号 瀚森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东莞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九路六号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广东东莞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北部工业区西二路 宏川集团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松科苑1栋 西迪士质量检测技术服务(上海)有限 广东东莞松山湖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园 公司东莞分公司 广东东莞常平麦元管理区&东莞松山湖北部工业园 东莞安美时电子有限公司&天弘(东莞) 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迪凯精密管材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松科苑8栋1楼 东莞市光谷华科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东莞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科技九路1号 一胜百模具(东莞)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北部工业园 管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留学人员创业园区11号楼 新能源(香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 产业园区北部工业区 东莞市盈通光电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创意生活城A栋 东莞市普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松山湖微电子科技大厦 东莞市网络文化协会广东东莞广东省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科苑17号楼 广东洛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科苑19号 东莞市天域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工业北一路5号 东莞市成长教育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松山湖留创园7栋315 东莞圣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英迈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科苑7号楼520室 东莞哈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科苑博士生创业园8栋205室 东莞市普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园普赛特科技大厦 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园有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科苑路6号 限公司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

编制时间:2001.1-2002.8 获奖情况:2003年度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项目三等奖 项目负责人:范钟铭、余晓东 主要参加人:张文、王广鹏、 徐建杰、梁峥、郭启华、陈郊 项目简介: 一、项目概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莞城市发展逐步出现转型的需求,为实现其从出口加工基地型城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转变,与广州、深圳和惠州协调发展,共同构筑珠三角组合城市群的目标,东莞市提出了“建设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应对空间发展策略,提出了把位于东莞市中部大郎、寮步和大岭山三镇镇区围合的松山湖区域,总面积59.43平方公里,建设成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实现东莞市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莞城、松山湖、同沙生态区“三位一体”主城区空间格局的发展战略。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面临着两大任务,之一是提升城市产业结构。通过激发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的集聚与稳定;之二是建立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形成中心城区的极化功能,拉动城市化向高质量提升。 本次《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需要从发展战略提升到具有法定意义的总体规划,在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建立新的规划支撑体系。规划首先协助完成了规划选址意见书和选址的环境保护评价;其次,研究论证了松山湖科技产业 园在市域产业布局和主城区的地 位,确定了市域产业核心和城市“三 位一体”主城区的发展定位;再次, 分析了国内外高新园区和新城的实 践经验和设计理念,结合松山湖的 实际情况编制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总体规划,含盖了发展策略、总体 规划及实施建设等内容。 二、技术路线 规划的技术路线设计为:以区 域分析为基础,以城市空间整合为 目的,以资源合理利用为宗旨,以 产业布局为主线;理论演绎与实证 研究互动,纵横对比与定性定量互 补。工作方法上强调以下几点:① 从东莞市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 战略高度分析入手,提出在现有资 源条件下,集聚和扩张地域经济活 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制造 业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动力;②在全 市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特 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新 园区和新城建设的实践经验和设计 理念,围绕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合理 配置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地景资 源和自然资源,确定松山湖科技产 业园的发展定位、开发时序、首期 启动、建设模式等;③进行土地利 用、生态保育、景观设计、城市形 象等多方面的空间布局规划以及土 地利用规划基础上的空间管制和政 策引导;④强调可实施的基础设施 的近远期安排。 三、主要规划内容 1、园区定位 根据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开发的 基础背景及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的前景分析,结合其选址区域得 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土 地容量,综合研究松山湖科技产业 园的性质为:具独立自主知识产权 和强烈科技创新能力的以先进工 业、高新科技产业和大学园区为主 的综合性生态新城,与东莞、同沙 组团共同构成东莞市“三位一体” 的主城区。功能定位体现如下特点: ①成为东莞市未来经济发展、产业 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②成为 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建 设的示范新城;③成为东莞市高新 技术产业中心和技术中心;④形成 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 卫星城镇,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⑤松山湖组团与莞城、同沙共同构 成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 2、规划构思 生态型新城是松山湖科技产业 园的主题,它既是以产业为核心的 产学研集聚区,更是具有一定规模 和中心职能的城市功能区。因而规 划将城市的生长过程: “生息环境— 劳动发育—城市繁荣”与产业链生 长过程:“产—学—研”置于松山湖 特定资源环境下,将人工空间有机 融入自然空间,创造生态型新城。 遵循①自然生态核心—把握原始生 态的脉络,以松山湖为中心,自然 生态环境为背景的生态型城市;② 自由富于秩序—融于自然的人工环 境。自然生态环境与规划的城市空 间的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③ 滚动开发模式—落实时序推进的空 间。采用多组团、系统化布局模式 适应项目引进与滚动开发;④弹性 布局原则—赋予整体统一的主线。 简洁的交通体系与组团式的结构模 式便于弹性开发。 3、空间布局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是一个以生 态为核心的城市,其城市形态将是 围绕生态核心逐步向外生长的城 市,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 相互渗透,且递级增长,由内到外, 自然环境效果逐步削弱,相反城市 环境逐步加强,城市形成一个内疏 外密、内核式的圈层结构形式,规 划以松山湖为核心按三个圈层进行 空间布局:①生态核心区:生态核 心绿地及水源保护区;②内圈层: 中心区、科教研发区、居住区、休 闲娱乐区;③外圈层:高新技术产 业区,属生态影响区。 针对这种形态与结构,园区三 条类环状的主要城市干道更加强化 了这种结构形式,环路内侧基本为

+++世界科技园四个案例——广州中新知识重点城、东莞松山湖

一、东莞松山湖 概况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2001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段,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松山湖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生态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区域。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已成为东莞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将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区的示范新城。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人。 发展定位 根据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开发的基础背景及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结合其选址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土地容量,综合研究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性质为:具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强烈科技创新能力的以先进工业、高新科技产业和大学园区为主的综合性生态新城,与东莞、同沙组团共同构成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功能定位体现如下特点:①成为东莞市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②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建设的示范新城;③成为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技术中心;④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卫星城镇,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⑤松山湖组团与莞城、同沙共同构成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 规划构思 生态型新城是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主题,它既是以产业为核心的产学研集聚区,更是具有一定规模和中心职能的城市功能区。因而规划将城市的生长过程:“生息环境—劳动发育—城市繁荣”与产业链生长过程:“产—学—研”置于松山湖特定资源环境下,将人工空间有机融入自然空间,创造生态型新城。遵循①自然生态核心—把握原始生态的脉络,以松山湖为中心,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的生态型城市;②自由富于秩序—融于自然的人工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与规划的城市空间的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③滚动开发模式—落实时序推进的空间。采用多组团、系统化布局模式适应项目引进与滚动开发;④弹性布局原则—赋予整体统一的主线。简洁的交通体系与组团式的结构模式便于弹性开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