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2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2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2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2

课堂案例分析2

参照视频内容,经小组讨论,就该课堂的教学背景方面从视频中的课堂内容及授课方式可以推出以下几点:

一、教学总体流程概述

1.课堂引入

在本堂课上课前,教师提醒学生这次的课堂需要录像,希望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大声一点,并且与学生讨论了录像的原因及使用方法。由对话过程可以看出教师与同学之间互动良好,加之教师对录像的原因解释为传播中国文化,对学生的问题回答的角度也从较为轻松的一面出发,让同学们放下录像的紧张感,使得之后的课堂氛围也较为轻松,没有刻意准备、不自然的痕迹存在。

教师开始上课,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安静下来,而是提高声调与同学们问好,“同学好!”学生条件反射性地回答“老师好!”很自然地就让学生安静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接着,教师提问个别学生,“Tom,你好吗?”“你忙吗?”“她是谁?”“她来自哪里”“你喝咖啡吗?”等典型问句,继续吸引同学注意的同时也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包括见面问好、询问国籍等,而且这些内容和本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有内在的衔接之处,对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起到了热身作用。

教师接着对学生介绍了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声母、三个韵母、如何礼貌地询问对方的姓名及如何请求某人的允许的表达法,是典型的功能型教学法的范例。

2.语音教学

教师重视语音教学,在课堂引入之后开始重点练习本节课的语音教学重点:j q x、ia ian iang这几个声母、韵母。教学步骤为:三个声母的教学→发音示范和跟读(每个声母、韵母滚动式领读10~15遍)→个别朗读和纠正读音→齐读→重复声母、韵母的发音;强调易错、易混音素“ian/iang”。教学主要采用板书、发音示范、口形展示几种结合的方式。经过三轮的发音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三个声母和韵母的发音。

方法。在汉语初级学习阶段,听音是最基础的部分之一,所以教师正确的示范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教师的示范,学生是根本学不会语音的。尤其是在入门阶段,教师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做好跟读模仿的练习。教师在训练韵母“ian/iang”过程中,适当夸张地把嘴巴的开口度、嘴唇的收拢等活动尽可能清楚地展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对发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入门阶段,教师适当地夸张口形,延长发音时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住发音要领。有些字母的发音,在其他语言里没有相对应或相类似的发音。所以教师可提醒学生自己观察教师的口形变化,然后去模仿,去揣摩不断在对比中进步。

进行个别纠音。在语音教学及纠正读音过程中都不涉及发音理论或是英汉发音的比较。这样做也许是为了降低学生初级学习阶段的难度,但这种方法是否能最大程度的达到教学目标还值得考究。例如,针对学生一直将“q”发成“t”这一问题上,教师直接解释舌位一个在下不动,而一个在上且伴有爆破,学生也许能有更为直观的理解,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这部分的语音教学总共耗时6分钟。关于本堂课语音部分的具体教学技巧及细节评价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会详细描述。

3.课文讲解教学

在教授完本课的声母及韵母之后,教师开始正式进入课文的教授环节。教师先用汉语说一遍“请打开书本。”再说一遍“Please open your book.”之后又重复了一遍汉语,并用英语再解释了一遍英文义,以此来刺激学生听觉,加深学生对汉语的熟悉度,也逐渐培养一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固定课堂用语默契,一旦学生听得多了再下一次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增加了学生的汉语知识的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省去了许多麻烦。而且效果也很明显,有学生已经对这句老师重复了两遍的话感兴趣了,并且在下边跟着开始学习这种表达法。

教师先朗读了一遍课文,让学生多了一次熟悉课文的机会。接着开始逐字逐句地解释分析,在这里说几个老师讲解课文的重点及讲课的细节。

1、教师讲解课文的特点之一是逐字逐句地对每一句话进行中英文对照的翻译,对词汇句子进行语素拆分教学:可以进来吗?教师的解释为:可以means CAN or MAY,进来means come in. So this is to say, May I come in?这种教学方法我们推测可能是和教材的设计有内在的联系,因为这本《新实用汉语课本》在这最前几课的课后注释中都是没有用到任何汉字,而是直接标拼音然后用英语直接翻译在后边的,因此推测,教师遵循这种英汉准确结合的方法,将课文中每一句话都准确地翻译为英语,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加快课堂效率。而且,从教师准确的翻译中可以看出教师拥有多年海外生活及教学背景,双语的功力深厚,例如:您贵姓?教师翻译为:What’s your honorable third name?将语体的翻译也贯穿在其中了。但是逐字逐句地用英文解释是否真的是最为行之有效,是否偶尔穿插一些简单汉语对学生的听觉进行刺激能更加有效地实现二语习得还值得商榷。

2、教师的讲解很有主次轻重之分,对于课文中有关语体的问题,虽然是重点但是不属于学生理解中的难点,教师的教授就点到即止,学生也能很快地接受。在这篇课文中涉及语体的重点词有诸如“请”或“您”。在“请”字的教学上,教师将“请”这一较难写的汉字写在了黑板上,并且进行适当的拓展来说明其语用特征,如:请进、请喝水/咖啡、请坐。而在讲解“您”时教师直接讲解说杨老师地位或威望较之陆雨平高,所以陆雨平为了表示尊敬要称呼杨老师为“您”,而杨老师可以直接称呼陆雨平“你”,这样的解释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不用过多的赘述。

3、教师在讲解中也有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当讲解到“他是记者。”这一句时,有学生对记者的发音存在疑虑,教师立刻做出反应,提示学生“记”字的声母即刚学到的j,在教师读了几遍之后学生还是有疑虑,教师就将记者一词的拼音标在了黑板上,败笔是“者”的拼音标错了,但这不是太严重的问题。

由此,我们还发现教师比较习惯于先在黑板上写汉字再标上拼音,但这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也许会加大他们学习的难度,首先在初级阶段他们并没有认识多少汉字,其次从教材的设计上来看这个阶段是认拼音的阶段,所以借助先写拼音板书再加上汉字辅助的方法应该能更好地推动同学的汉语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的设计中“记者”这一词的选定也不是随便选的,因为本课的声母教学中有j,而上节课的声母教学中有zh,因此“记者”这一词语可以很好地辅助学生的声母掌握,我们推测也许正是因此,在学生针对这一词语提出问题时,教师很重视,不仅做

了板书,还重复朗读了几遍以加深学生印象。

4、教师的综合课教学中最大的亮点是将中华文化的教学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讲解过程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此以“您贵姓?”这句话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教师的教学思路为:姓(third/family name)→贵姓(a very polite way to ask one’s family name;honorable)→中国人重视姓多过名,因此,当第一次认识一个中国人时应当先问他的姓:您贵姓?→历史原因:中国人会将历史上拥有一个姓的人认为是一个家族的,宗族观念很强。→现实原因:中国人喜欢男孩多过女孩,认为男孩才是真正传人,因为男孩能继承家族的姓氏而女孩儿则不行。→这句话的回答应该为:我姓X。

以上的这些部分就已经大体上教会了学生这样问的原因及回答方法,学生掌握起来也较快。

接着,教师开始针对学生的提问开始对姓名这一语言点进行文化上的更宽的扩张,加深同学的印象,同时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中国人的姓在前名在后,与英语作对比,解除学生的疑惑,同时解释了汉语中的family name, full name分别是哪部分。

在晚些时候的教学中,教师对“您贵姓?”这一句子的回答句做了扩展,贵姓前只能用你或您提问,不能用我或他。接着教师教授“免贵,姓丁。”这一回答法,教师由此又联系到英汉文化中对他人夸赞的不同反应,英美国家直接表示感谢而中国人则较为谦虚、迂回。

5、教师注重语音的教学,因此注重课文的带读和学生的朗读,每句话至少朗读3遍,朗读过程中同时还注重纠音。如陆先生中sheng的轻声读法教师举例让学生反复地进行了朗读练习。在之后还对重点的句式进行了反复的朗读,还让班级同学分角色、互换角色、齐声朗读。

4.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的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回去朗读课文和背诵本课的有用短语句子,紧紧围绕着汉语初级学习阶段对语音的掌握这一重点,同时也重视学生对汉语的实际交际和使用能力,是对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作用。

二、课程整体评价

从教师方面来说,可以推测该教师在海外多年,且具有深厚的双语能力,对中西方文化都有一定的理解。教学经验丰富,对教材十分熟悉,并且可能不是第一次教授这本教材。推断依据:教师英语流利、口音较为纯正、教态良好,与学生的互动恰到好处。另外,由教师对“您贵姓?”这一句子的教授及文化的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十分深刻,一般没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可能会从语体方面来解释“贵”这一词的用法,从说话者的身份上来解释为什么用“贵”,而且这篇课文从表面上来看主要是强调礼貌的用语,这种从语用上来分析的思维至少也算中规中矩,不会出差错。但是,这位教师另辟蹊径,从文化方面来解释“贵”,认为中国人从历史上、现实原因上都十分重视姓,所以才用“贵”来提问,很自然地引入了文化的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中国的了解,也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课堂的安排十分完整,内容饱满,目的十分明确,课堂的教学重点、同学互相练习的内容、课后的作业等都直指掌握声母、韵母及请求允许、提问姓名这几个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也不错。

从教学法方面来说,教师主要采取的还是功能型教学法,即在上课初就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明确学习任务,并且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让学生切实地学到一些实用的东西。就像上文中提到的,按照教学计划,从课堂的开始就紧紧围绕声母、韵母的教学,询问姓名的方式及请求允许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讲解、操练,流程明确,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对“可以进来吗?”“您贵姓?”“认识您很高兴。”这几个句子初步掌握了,再辅助课后的作业,朗读课文、背诵句子,教学目的的完成就不在话下了。

在文化教学上,该教师层层深入,逐渐拓展知识点外延的方法同样很值得借鉴。

此外,教师在词汇及句子教学上采取了语素分开教学的方法,对句子的语素进行单独

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了解每个重点词的意义,也许在学生汉语水平再高一点之后就不需要再如此详细地分开教学,但初级阶段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词语的选择及句子的语用环境的更好理解。

习及音调的加入练习;这种做法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上来说有一定的可取性,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由音素开始进行单项训练,打好基础,当然非常重要。而且声母、韵母的拼合在初级阶段并不是掌握的最重点之处,应该把重点落在学生单独对它们的辨认及读音上,一旦这些基础打牢了,对今后的拼合组合会自然地融会贯通,再加上教师对朗读练习的重视,实际上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就已经逐渐地对拼音组合读音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汉语初级学习阶段还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它忽略了语音表义的功能性,对初学者来会说可能枯燥无味而且不易巩固。

因此我们小组提出,是否可以在拼音教学环节中,以音素带音节,以音节巩固音素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其实就是说,在语音教学过程中仍然还是以音素为基础,不能忽视对其的机械式训练,在滚动示范-跟读-纠音环节之后,可以加入音节的训练(以案例为例,就是在教授训练完声母和韵母之后,对其进行拼读练习)。我们知道,汉语的基本语音感知单位是音节,在初级阶段,语音教学的基本手段就是模仿,单独的声母韵母难以直接把握,只有把他们拼合成音节才是能够直接感知的基本单位。而且在拼读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四声的训练,也就是把声、韵、调作为整体进行训练,在整体中体会部分,这种方法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发音比较自然准确,克服了单个声母或韵母发音准确而组合成音节有“接缝”的弊端。而且,根据案例中教师的课堂安排,语音训练之后就是进入课文,加入音节拼合的环节也可以使中间的过度更加符合学习者的习得顺序(音素-音节-词语-句子)。

以下提出我们小组对本节课三个声母j q x的发音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想法:

首先是j\q\x发音方法:

(1)发音时,舌面抬起与硬腭构成阻碍。具体来说,发j\q\x时,舌尖向前伸下垂,抵住下门齿背,保持不动,舌面前部向上,和硬腭前部紧贴,然后突然放松一

点儿,行程窄缝,让气流很微弱地由窄缝中透出,气流激动阻碍点,口腔发生

共鸣而成声。发音过程中药注意舌尖贴住下齿背不动,同时上下齿要对紧。

(2)j 属于不送气音;q 属于送气音。发音时,送气音的气流较强,持续时间较长;

不送气音的气流较弱,持续时间较短。

其次是关于舌面音:j q x的教学方法:

由于英语中没有舌面音,却有舌叶音,所以很容易混淆,而关键就是发音方法和部位。因此,老师在教授这类音素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发音部位图、利用图表或是动画展示,让学生可以有意识的纠正自己的发音部位。这个步骤可以根据老师的课堂设计和学生的水平放入在语音教学或是纠正读音环节中,比如对“q”的发音缺陷只是个别现象而非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在个别纠音时,通过一些手势(比如双手模拟发音器官)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另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舌面音j、q、x的发音可能较为困难,常常会跟z、c、s 混淆在一起,尤其是将x 发成s。我们在案例中就可以充分看出来这一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语音的音节练习即拼合练习让学生体会发音要领,也可以减少单纯音素练习造成的枯燥感。例如:

j-j jìjiē(季节), jiǎnjia(简介), jiěju?(解决);

q-q qǐnɡqiú(请求), qíquán (齐全), qīnqi (亲戚);

x-x xu?xí(学习),xu?xiào (学校),xiūxi (休息);

j-q jiānqiánɡ (坚强),jiàqī(假期),jìqiǎo (技巧);

j-x jiàoxu?(教学),jìnxínɡ(进行),jǔxínɡ (举行);

q-j qiánjìn (前进),qínɡjǐnɡ(情景),qíjì(奇迹);

q-x qíxīn (齐心),qìxiànɡ(气象),qīnɡxǐnɡ(清醒);

x-j xiānɡjiāo (香蕉),xìjù(戏剧),xiāojí(消极);

x-q xìnɡqù(兴趣),xīqí(稀奇),xiānɡqīn (乡亲)

不足之处细节补充:教师的板书可以先写拼音再写汉字或者直接用拼音,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拼音学习,降低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中可以适当地多使用汉语,刺激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汉语语感,全部使用母语教学不一定能完全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质;

加入过多的文化知识是否合适也值得商榷,因为“免贵,姓X”在中国人中使用也不是太过频繁,对学生进行这种文化教学是不是应该从实用性及难度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呢。

教师声母“x”的发音不标准,发音有点像英文字母“c”,这也许和教师多年的海外生活有关系,从发音方法上来分析主要是由于舌位位置关系。

周随堂练习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班级:2011级对外汉语班 姓名:杨语佳 学号:20111032132 一、案例分析: 某位本土汉语教师在教案日志中记录了如下情况: “今天教了五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有一个学生写他的姓是瘳。我问他你是不是姓廖?他说是。我说你写错了后面的两个点应该没有。他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还大声地跟我说:我以前也这样写,我妈妈也这样写,我的老师也这样写。然后我给他看一本词典,但是我恰巧带的是一本小的词典,里面没有廖这个词。这个学生跟我说,你自己也看词典嘛!我跟他说我想给你看你写错了。他还不服说,‘你不相信就问我妈妈,问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从中国来的。’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 问题: 1.面对学生的质疑,你认为该本土汉语教师的处理 方式是否得当?如果是你,你怎么处理? 2.从这份教案日志,不难看出该本土教师在汉语教 案课堂中,遇到了除“质疑”以外的“问题”, 由此,给予了你什么启示?

3.在汉语教案课堂中,教师常会面临学生的“质 疑”,请结合自己的教案经历,列举自己曾经遇 到过的“质疑” 答:1.如果是我会先上完准备的内容后再依靠词典等工具书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告诉学生老师的观点不一定全正确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2.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暴露出很多问题,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第一,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本体知识的掌握必须过硬,否则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只会误人子弟。如案例中的事件,就是由中国的汉语老师教错了汉字才引发的。该案例中,中国老师之所以教错,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就认为“廖”字就应该有后面的两个点,由此可见该教师对汉字的掌握并不过硬,最起码对“廖”和“瘳”两个字的区别并不清楚。把错的东西当成正确的教给学生,自然会出现问题。 第二,在教授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确定的字词或知识点,一定要查阅、确认之后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或猜测来应付学生。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案例中,如果该生之前的老师能负责地查阅词典、确认之后再教给学生“廖”字的正确写法,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发生教错的事,其一可能是如第一条中所述,老师本身对知识的掌握有问题;其二,则是老师也不知道正确答案,而随意地拿自己也不确定的答案来应付学生,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失败的课堂管理案例 一、背景介绍 此案例来自我个人的教学经历。2016年3月,某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培训中心的老师将一个校区的汉语课堂教学工作交付给我。当时我就读的是英语专业,由于我个人对于本科毕业后的学习发展计划偏向第二语言教学,所以平时在学校经常一对一地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2015年11月我在学校汉语培训中心实习了一个月,实习内容为跟随老师听课、协助办公室面试前来应聘的汉语老师,实习结束时试讲了一节复习课,所以对汉语教学有了一点实践上的了解。我所负责的班有两个,一个为本科生班,一个为硕士博士混合的班,此案例来自硕博混合的这个课堂。该班有30人,5个学生是博士生,其他为硕士生。他们已经有了34个课时的学习,教材为《汉语会话361句》。学生有半数来自巴基斯坦,其他学生来自北非、东南亚和中东;学生年龄都偏大,有的甚至都有好几个孩子了。学生上课很守纪律,有个别会经常迟到,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眼里的“懂事”和“听话”的学生。课后师生交流也比较频繁。但是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老师是一个本科还未毕业的小女孩,尤其是对于巴基斯坦的学生来说,学校让一个任何学位都没有拿到的小女孩来给他们上课,来自传统文化的他们心里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二、案例 一般上课我都会按照教案和PPT的顺序讲解语法点和操练,学生很配合,偶尔碰到有学生问题比较多的语法点我会停下来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学生都是理工科专业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一旦有一个地方不“通顺”,学生是会主动发问直到理解为止,但是他们理解得都很快。一次,上课上到一半时,我正在讲解一个语法点,班里最活跃的一个男生突然“钻牛角尖”般地追着这个语法点问问题,他的思维是发散的,从一个问题跳到另外一个问题,而问题的内容越来越偏离这节课的内容。我明白课堂内容已经偏离正轨了,所以我心里非常不情愿去接着回答问题,因为这样问下去我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当时为了答疑解惑,我还是耐着性子仔细地给他解释下去。但是真正的问题出来了,他问题问得越深,我越无法解释,毕竟超出了我的对外汉语知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 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 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 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 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 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房间里只有 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 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晓 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她问自己 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 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 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 动的招呼。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 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有一次她 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1)

课堂案例分析5 参照视频内容,经小组讨论,就该课堂的教学背景方面从视频中的课堂内容及授课方式可以推出以下几点: 教 学 背 景 定位依据 课 程类别展示加练习课 教师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草莓、苹果、香蕉这三个词语的语音与实 物对应的训练目的,通过图片的展示并结合多轮游戏来强化学生 的识物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兴趣 学生群体汉语零基础水平 教师的教学用语几乎都为简单汉语并辅助了各种数字比划及夸张 动作、手型,但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反应; 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汉字、拼音没有任何的认识,教 师的教学也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而是借助语音的刺激性教学 及词语的形象化(图示、画图法)来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学生没有说任何汉语,都是以泰语进行交谈 三四十岁左右成 年人 外型及着装; 教师短期在泰国进行 汉语培训教学的 大陆教师 教师中文表达较为流利,但完全不会泰语的听说(到泰国的时间 很短),在课堂语言上也全部使用汉语; 当课堂上学生用泰语做出反应或者提问时教师显得茫然、尴尬, 不能很流畅地操控课堂流程; 课堂中使用简体字教学; 青年教师外型及着装; 和学生相处融洽,互动轻松自然,课堂活泼 教具图画、板书 主要使用图画来让学生对教学实物有一个认识,并作为之后游戏 的工具; 在板书上书写汉字及画图,辅助学生理解词义 课 堂环境较不规范、非常 活跃 课堂较为嘈杂,教师和学生关系良好,教师能很好地控制课堂节 奏及实施教学计划; 学生愿意提出问题,积极与老师互动玩游戏; 课堂中,学生有起身接听手机、随意走动的;

在教室一角的长沙发上有两个人没有参与课堂互动,而是似乎在观察课堂并做一些记录 小讲堂/会议室教室里有类似会议室或小讲堂的幕布,上边贴着一些类似横幅标语的纸条; 教室内的课桌摆放相对随意,用桌子拼接而成,几个学员共用一张桌子,呈小组式坐法; 教室内为讲堂或大会议室的布置方式,配有演讲台及电视等教学配备,还有长沙发,因此可能为泰国某学校的小讲堂或会议室而非教室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借助 多轮游戏帮助学 生记忆掌握 整个教学过程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程度,最大程度地引入游戏来 辅助教学,通过变化游戏的方式反复操练草莓、香蕉、苹果的读 音及与实物的对应; 教师单方面的输入,而无学生的输出,学生之一跟随着教师的指 示来做出反应,没有涉及拼音、汉字甚至水果读音的练习 由于对本视频的教学目的及背景不是太确定,如此一来很难很好地界定教师教学目的实施的效果,因此我们小组针对本课的学生及教师背景及教学目的进行了多方大胆的猜测,并分别依照达到各种目的所使用的手段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目的(推测)教学手段评价 培训在泰国教师的教 学技巧,但学员非汉 语教师,因为他们没 有掌握任何的汉语知 识通过图示法,展示水果外 形,结合多轮辨识水果外 形与名称的游戏,让学生 在游戏中接受听力及视觉 的双重反复刺激达到记忆 的效果; 进行替换练习,扩展其他 物体的语音知识本堂课针对教学技巧的培训仅仅教授了图示法和几种简单的做游戏的方法,在视频的最后教师让学生可以用小猫、小狗来替换水果,由此判断,如果是针对教师技巧的培训,教学效果则一般,因为手段片面、单一 在泰国的汉语初级班学生通过教师教学认识水果如果教学目的仅仅是认识草莓、香蕉、苹果这三种水果,而不要求汉字拼音及写法的掌握,那么由游戏中学生的反应看来,学生大部分成功地认识了这三种水果并掌握了读音 中国的汉语培训机构 通过在泰国办汉语兴趣班的形式,培养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吸引学员来中国学习汉语教学课堂活泼,游戏多样,老师和学生的互动频繁,学生能够享受课堂并从中学到教学内容,因此从培养汉语兴趣这个目的来看,课堂目的达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课堂案例分析2 参照视频内容,经小组讨论,就该课堂的教学背景方面从视频中的课堂内容及授课方式可以推出以下几点:

一、教学总体流程概述 1.课堂引入 在本堂课上课前,教师提醒学生这次的课堂需要录像,希望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大声一点,并且与学生讨论了录像的原因及使用方法。由对话过程可以看出教师与同学之间互动良好,加之教师对录像的原因解释为传播中国文化,对学生的问题回答的角度也从较为轻松的一面出发,让同学们放下录像的紧张感,使得之后的课堂氛围也较为轻松,没有刻意准备、不自然的痕迹存在。 教师开始上课,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安静下来,而是提高声调与同学们问好,“同学好!”学生条件反射性地回答“老师好!”很自然地就让学生安静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接着,教师提问个别学生,“Tom,你好吗?”“你忙吗?”“她是谁?”“她来自哪里”“你喝咖啡吗?”等典型问句,继续吸引同学注意的同时也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包括见面问好、询问国籍等,而且这些内容和本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有内在的衔接之处,对学生在课

堂上积极思考起到了热身作用。 教师接着对学生介绍了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声母、三个韵母、如何礼貌地询问对方的姓名及如何请求某人的允许的表达法,是典型的功能型教学法的范例。 2. 3.课文讲解教学 在教授完本课的声母及韵母之后,教师开始正式进入课文的教授环节。教师先用汉语说一遍“请打开书本。”再说一遍“Please open your book.”之后又重复了一遍汉语,并用英语再解释了一遍英文义,以此来刺激学生听觉,加深学生对汉语的熟悉度,也逐渐培养一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固定课堂用语默契,一旦学生听得多了再下一次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增加了学生的汉语知识的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省去了许多麻烦。而且效果也很明显,有学生已经对这句老师重复了两遍的话感兴趣了,并且在下边跟着开始学习这种表达法。 教师先朗读了一遍课文,让学生多了一次熟悉课文的机会。接着开始逐字逐句地解释分析,在这里说几个老师讲解课文的重点及讲课的细节。 1、教师讲解课文的特点之一是逐字逐句地对每一句话进行中英文对照的翻译,对词汇句子进行语素拆分教学:可以进来吗?教师的解释为:可以means CAN or MAY,进来means come in. So this is to say, May I come in?这种教学方法我们推测可能是和教材的设计有内在的联系,因为这本《新实用汉语课本》在这最前几课的课后注释中都是没有用到任何汉字,而是直接标拼音然后用英语直接翻译在后边的,因此推测,教师遵循这种英汉准确结合的方法,将课文中每一句话都准确地翻译为英语,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加快课堂效率。而且,从教师准确的翻译中可以看出教师拥有多年海外生活及教学背景,双语的功力深厚,例如:您贵姓?教师翻译为:What’s your honorable third name?将语体的翻译也贯穿在其中了。但是逐字逐句地用英文解释是否真的是最为行之有效,是否偶尔穿插一些简单汉语对学生的听觉进行刺激能更加有效地实现二语习得还值得商榷。 2、教师的讲解很有主次轻重之分,对于课文中有关语体的问题,虽然是重点但是不属于学生理解中的难点,教师的教授就点到即止,学生也能很快地接受。在这篇课文中涉及语体的重点词有诸如“请”或“您”。在“请”字的教学上,教师将“请”这一较难写的汉字写在了黑板上,并且进行适当的拓展来说明其语用特征,如:请进、请喝水/咖啡、请坐。而在讲解“您”时教师直接讲解说杨老师地位或威望较之陆雨平高,所以陆雨平为了表示尊敬要称呼杨老师为“您”,而杨老师可以直接称呼陆雨平“你”,这样的解释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不用过多的赘述。 3、教师在讲解中也有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当讲解到“他是记者。”这一句时,有学生对记者的发音存在疑虑,教师立刻做出反应,提示学生“记”字的声母即刚学到的j,在教师读了几遍之后学生还是有疑虑,教师就将记者一词的拼音标在了黑板上,败笔是“者”的拼音标错了,但这不是太严重的问题。 由此,我们还发现教师比较习惯于先在黑板上写汉字再标上拼音,但这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也许会加大他们学习的难度,首先在初级阶段他们并没有认识多少汉字,其次从教材的设计上来看这个阶段是认拼音的阶段,所以借助先写拼音板书再加上汉字辅助的方法应该能更好地推动同学的汉语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的设计中“记者”这一词的选定也不是随便选的,因为本课的声母教学中有j,而上节课的声母教学中有zh,因此“记者”这一词语可以很好地辅助学生的声母掌握,我们推测也许正是因此,在学生针对这一词语提出问题时,教师很重视,不仅做了板书,还重复朗读了几遍以加深学生印象。 4、教师的综合课教学中最大的亮点是将中华文化的教学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讲解过程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此以“您贵姓?”这句话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教师的教学思路为:姓(third/family name)→贵姓(a very polite way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 一、简要介绍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核心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两部分。 其中,核心理论教学以系统讲授语言要素教学和文化教学为主,包括: 教学法与课堂教学、语音教学、词汇教学、 语法教学、汉字教学、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教学 各部分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法与课堂教学: (1)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名称含义(2)了解教学法流派及其发展趋势(3)掌握课堂教学的各项技能。 2、语音教学部分: (1)掌握汉语语音的特点(2)掌握语音教学的原则(3)掌握语音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3、词汇教学部分: (1)了解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和目标(2)掌握词汇教学的控制及其途径(3)掌握词汇教学的重难点(4)掌握词汇教学的原则(5)掌握词汇教学的环节和技巧4、语法教学部分: (1)掌握汉语语法的特点(2)掌握语法教学的原则(3)掌握语法教学的方法(4)掌握语法点的教学技巧 5、汉字教学部分: (1)了解汉字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2)了解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 (3)掌握汉字教学的原则(4)掌握汉字的课堂教学技巧 6、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教学: (1)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特点(2)了解价值观与文化的关系 (3)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4)掌握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与技巧 二)教学模式与实施过程 1.多用启发式,忌用灌输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讲、练结合。“讲”要少而精,着重讲清重点和难点。“练”要实而活,课程后期分组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点评。通过课程实践环节,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 3.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课堂观摩与点评,增强教学效果。 4.制作课件,使课程能适应多媒体教学,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教学法 (一)绪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性质与发展趋势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一、教学对象: 汉语具有中级水平的留学生班级,约30人。 二、教学内容: 词汇课:天气、冷、热、风、雨、下(雨)、雪、刮、季节、春天、夏天、秋天、暖和、最、游泳、凉快、郊游、滑冰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以上关于天气的词语,厘清部分词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词语进行造句、对话。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生词词义,并用“天气”、“季节”、“最”、“去(做什么)”等词造句。 难点: (一)将生词按类别划分,建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图,形成整体认知思维。 (二)用“5W法”营造话题,串联以上生词组成句子,模拟情境进行对话训练。 五、教材: 《快乐汉语》 六、教具: 卡片若干 七、课时: 一个课时(45分钟)

八、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课(5min) (二)学习新课(30min) 1、英语国家(略) (1)语法——翻译法:将生词、句子一一对应翻译。 (2)功能法:教师提供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性的交际练习。 2、非英语国家 (1)功能法: ①展示春、夏、秋、冬等具有强烈色彩对比差异的图片。形成对“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郊游、游泳、滑冰”两组词的直观视觉印象。 ②展示下雨、下雪、刮风等天气现象视、音频,简单模拟“刮风、下雨”的情境,调动学生感官体验。 ③展示乒乓球、棒球、篮球三张图片,通过比较三种球的大小进行“最”和“很”程度副词的教学。 (2)认知法:老师引导学生将生词进行分类,画出本课生词思维结构图。启发学生发现生词的搭配规则、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功能法:从思维结构图中归纳以下重要句型,提供交际情境,扮演角色练习对话。A:北京现在是什么季节? B:春天最暖和了;夏天最热了;秋天最凉快了;冬天最冷了。 C:今天刮风了;今天下雨了;今天下雪了。 D:很暖和;很凉快;很冷。 E:我们去郊游吧;我们去游泳吧;我们去滑冰吧。 (4)任务式教学法:设定具体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词语和句式,并结合“5W”法写一篇短文。 例如: 1)What——做什么事?(游泳) 5)Who——谁去做这件事?(我) 2)Why——为什么做这件事?(因为天气热) 3)Where——在什么地方做这件事?(游泳馆) 4)When——什么时间去做这件事?(夏天) 今天下雨了,天气很凉快。我最喜欢的季节是夏天,因为夏天最热了,我可以去游泳馆游泳。我的哥哥最喜欢的季节是冬天,因为冬天最冷了,他可以去河里滑冰。 (三)课堂作业(10min) 自主完成书上习题,老师点评作业。

第六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第六章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精讲多练”是我们的一个高频词,也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但“精讲多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讲多少算“精讲”,练多少算“多练”呢?一般我们说老师讲的部分不超过30%,而练的部分不少于70%,就可以说是做到了“精讲多练”。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就要注意“怎么讲”和“怎样练”的问题。讲,只能是提纲挈领地讲,抓关键要领的讲,要讲那些对学生最实惠、最有用的东西,同时又是富有启发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讲。“讲”,要迅速地,印象极为深刻地解决“懂”的问题;只要能理解,越少越好,要一语中的,但要做到精讲而不缺。老师把意义解释得再清楚,使用的限制条件讲得再好,学生也未必能马上会用。为此就需要我们设计大量的、实用性的练习来让学生事件所学的东西。对操练感到棘手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练不会,一练就烦”。毫无目的机械性的操练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我们提倡有质量的交际性的操练,即利用各种手段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某种交际的需求,并使之在模拟交际中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达到交际性的目的。“练”不要要学生盲目地想句子,老师最好给他一个语境,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老师及时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偏误作出分析,这样,通过反复、整合、重新编码等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并真正学会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所依据的教学法理论、教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水平等,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得是否得当,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教学方法和技巧运用得好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时间有限,而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自古多种多样,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们这里说的教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二是语法规则的表述方式和方法。在此我们不加细分统称为“教学方法和技巧”。前面我们说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表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题目:《她学得很好》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研究 姓 名: 任鹏颖 学 号: 13065084 培养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院系专业: 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印制 得 分 评卷人

她学得很好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这是我在博文楼311听的一节汉语综合课,张老师(化名)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授十五名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二十五课《她学得很好》。张老师是一名有数次教学经验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十五名留学生中有八名来自韩国,两名来自非洲,三名来自意大利,两名来自俄罗斯。韩国留学生的发音相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来说要好一些,但也存在问题,非洲留学生的发音相对来说不太好,意大利和俄罗斯留学生的发音还算可以。十五名留学生的发音总体上都有问题。 张老师先进行了新课导入环节,张老师在PPT上展示图1,走下讲台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五课,那么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梦,大家最近看了那个韩剧《太阳的后裔》了吧?那么老师梦见了宋仲基跟老师结婚了,所以老师今天非常开心。”张老师一直面带微笑,语气活泼,声音响亮。导入结束后走回讲台在PPT上放了图2与图3,开始新课讲解。张老师先请同学读课文:“下面呢,请同学们来读一下课文。”并叫了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来读课文。同学“老师:罗兰,电视台想抢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你愿意去吗?罗兰:老师我不想去。老师:为什么?罗兰:我汉语说得不好,也不会表演。老师:你学得不错,有很大进步,汉语水平提高得很快。罗兰:哪里,我发音发得不准,说得也不流利。让玛丽去吧。她汉语学得很好,说得很流利。玛丽会唱京剧。老师:是吗?她京剧唱得怎么样?罗兰:王老师说她唱得不错。老师:她怎么学得这么好?罗兰:她非常努力,也很认真。”张老师说:“非常好,谢谢!那么大家注意一下老式标红色和蓝色的部分。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这是什么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年级:14级成绩: 《这是什么?》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学分析 课型分析本课的课型是初级汉语综合课。初级汉语综合课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干课程,是集言语要素、有关的文化知识及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言语技能及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一体的汉语课程。 教材与内容分析《这是什么?》为方铭主编的《新标准汉语》初级篇第1册第三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11月第1版)。本教材的教学对象为汉语初学者,适合高中、大学和成年人使用。教材每课包括对话和课文、生词、拼音、语音练习和注释几部分。课文形式由会话和简短的叙述性语段组成。《这是什么》这一课中包含三个情景对话、16个生词、7个韵母、7个声母、2 个注释和 2 部分练习。 对象与需求分析教学对象为零起点或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留学生,主要为成年人,他们对汉语与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兴趣。他们学习目的明确、自学能力强、注重教学效率。 学时安排本课计划为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课文和生词以及对话练习、替换练习;第二课时讲解本课声母、韵母以及半三声。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方法 与技巧选择本课在生词、语法及课文的处理上采用了听说法、情景法、多媒体展示法、语法翻译法。 媒体与教具准备在本课中选择使用了以下教具: 一是电子课件,将本课内容做成PPT,为学生演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有很直观展现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二是实物,提供与生词相关的实物,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生词。 第二部分教案设计

课文 题目 《这是什么?》课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教材《新标准汉语》初级篇第1册第三课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11月第1版) 教学 对象 零起点或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留学生。 课时 分配 全课共2课时,每课时45分钟,共90分钟完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词的读音和意义,并能正确运用重点词语;掌握简单的问答句型;掌握韵母ɑn、en、ɑng、eng、ong、e、u和声母g、k、h、b、p、d、t的读音及拼合,同时注意声母里送气和不送气的相对关系。 2.能力目标:正确掌握本课的声母和韵母;把本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运用到日常交际中。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提高学生使用中文交际的能力。 教学 重点与难点1.对“这”“那”以及“这些”“那些”的理解和区分; 2.声母和韵母的正确发音; 3.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分。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评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评析 14级汉语国际教育潘琛 F21414030 注:本案例来自于实训课堂学生试讲案例,授课人为其他学生,教学过程由本人听课记录下来。 案例正文 标题:在活动中学汉语 关键字:以学生为中心交际文化教学与技能教学相结合 一、教学背景 教学类型:对外汉语综合课 教学内容:第九课《一封信》 教学对象:母语为非汉语的留学生 教学目标: 1、掌握生词的听说读写和运用 2、掌握表示原因和假设的句式用法 3、掌握简单记叙文的和书信的书写格式 4、掌握简单的量词搭配 教学时间:全课有一个课时,共90分钟。 教学环境:中国教师在中国教汉语的语境,在中国学习,具备目的语环境,学习效果较为理想。 学生特点: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分布比较广,主要是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存在差异。 二、教学过程描述 环节一:组织教学 1、问好 教师语言:同学们下午好! 学生语言:老师好! 2、导入 教师语言:写信是中国人传统的联系方式。大家都是怎么联系家人和朋友的? 学生行为:学生们争相回答。 学生回答:打电话/发短信/E-mail/视频…… 教师语言:小天以前也是用那些方式联系好朋友的,不过今天他给好朋友东东写了《一封信》。我们来看看信里都写了什么吧。 教师行为:教师打开PPt,展示今天的课题——一封信。同时黑板上进行板书。 环节二:学习新课 1、生词讲练

生词一:香港 教师行为:教师展示PPT图片,并向学生提问这是哪儿。 学生回答:上海/北京/不知道…… 教师行为:教师告诉学生这是香港,引出生词香港,并在黑板上板书。 学生行为:学生看老师是怎么书写汉字的。 教师行为:教师领读生词,读两遍,并用手势强调声调的升降。 学生行为:学生齐读生词两遍。 教师行为:教师请几个学生读生词,并注意纠正发音。 生词二:冬天 教师行为:教师展示PPT图片,并向学生提问。 教师语言:图片中的人穿得衣服多不多? 学生回答:多。 教师语言:他们穿这么多衣服,说明很冷对不对? 学生回答:对。 教师语言:同学们知道什么时候很冷吗? 学生回答:不知道/春天/秋天/冬天…… 教师语言:对,我听到有人说了冬天。冬天很冷,要穿很多衣服。 教师行为:教师进行板书,同时领读生词,读两遍,并用手势强调声调的升降。学生行为:学生齐读生词两遍。 教师行为:教师请几个学生读生词,并注意纠正发音。 生词三:手套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一、基本教学情况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教学对象:中低级水平留学生 学生人数:3名 授课学时:45分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个生词,并学会其读音、写法; 2、通过讲解新词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3、适当对这些关于“在饭馆儿”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三、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语境具体,有助于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演、自由对话、分组对话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出去外边的饭馆吃饭?” “有。” “那你们都是怎么点菜的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的词汇,认识一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生词导读: 给学生发印有18的生词一张纸,生词上方标注有拼音,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熟悉。接下来用ppt展示生词,分成三组,分别让每个学生读6个,如果学生发音错误,教师进行纠正。 (三)讲解生词: 1、“正好”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一张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大家正在吃

饭,Adam正好来了” (3)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正好”的意思,引导后讲解时“这时候,刚刚好”的意思 (4)练习:模仿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分别造一个有“正好”的句子。 2、“门口”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向学生提问:“老师站在哪里?” (3)向学生讲解“门口”的意思是站在门外面的意思。 3、“清蒸”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插入一个关于“清蒸”的短视频,向学生讲解清蒸是做菜的一种方法(3)向学生拓展其它的做菜方法,如炒,煮等。 4“味道”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四张关于“酸甜苦辣”的图片 (3)提问学生图片中的四种事物尝(吃)起来怎么样? (4)向学生讲解味道是舌头对于食物的感知,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有感觉。 (5)练习: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造一个关于“味道”的句子。 5、“嫩”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婴儿和老人”“嫩芽和大树”,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嫩字的理解。 (3)讲解嫩的意思是“初生而柔弱”或者“幼稚”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嫩的东西,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6、“香”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准备两个东西:香水和樟脑丸 (3)教师将香水拿到鼻子前面做深呼吸的动作,表示很香水;当把樟脑丸拿到鼻子前,捂住鼻子,表示难闻。用动作演绎加深学生对“香”的理解,并告诉学生香的反义词是“丑”。 7、“菜单”“叫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首先先展示菜单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菜单 (3)教师准备好一份菜单,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当手里拿着菜单的客人。让学生演绎一个情景:你在餐馆拿着菜单该怎么做 (4)当客人将菜单上想吃的菜告诉服务员时,跟学生说这就叫做“叫菜”。 8、“新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组图片进行对比:一个鲜红的苹果和一个放久了的苹果 (3)向学生讲解新鲜的意思是:新鲜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 (4)练习: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新鲜的东西,举出几个。 9、“清淡”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两组关于食物的图片:大鱼大肉和蔬菜水果,很浓的汤和很清的汤。 (3)向学生讲解清淡的两张意思:颜色、气味等不浓;食物含油脂少的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 基本原则 课型分明(综合、口语、听力、阅读)学生为主精讲多练随讲随练反复重现直观形象多向互动轻松活泼 主要内容 ?初级综合课(语音阶段)课堂教案设计 ?初级综合课(字词阶段)课堂教案设计 ?中级综合课课堂教案设计 ?口语课(初级)课堂教案设计 ?口语课(高级)课堂教案设计 ?听力课(初级)课堂教案设计 ?听力课(中级)课堂教案设计 ?汉字课课堂教案设计 ?初级综合课(语音阶段)课堂教案的设计与编写 ?初级综合课(字词阶段)课堂教案设计与编写 ?口语课(初级)课堂教案设计与编写 ?听力课(初级)课堂教案设计与编写 ?阅读课(初级)课堂教案设计与编写 ?才艺课(初级)课堂教案设计与编写 ?汉字课(初级)课堂教案设计与编写 教案主要项目 ?教学对象所用教材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辅助教学手段教学时数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反思 第一章初级综合课( 语音阶段)课堂教案设计 《汉语不太难》 一、教学对象 ?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长期班留学生(不区分母语混合编班),汉语水平为零起点 二、所用教材 ?《汉语教程(第一册)》(杨寄洲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本课教案是为语音阶段教学设计的 三、教学目的

?完成本课所有教学内容,使学习者掌握有关鼻韵母的发音要领 ?能够准确听辨、认读所学词汇 ?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运用带“吗”的问句进行问候与询问 四、教学重点 ?语音:an / en, ang / eng / ong、轻声、全三声 ?词汇:忙、吗、很、汉语、难、太、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妹妹、他、她、男 ?语法:带疑问语气“吗”的问句 ?功能:问候与询问 五、教学难点 ?语音语调 an / en, ang / eng / ong ?所有生词的准确发音 ?带“吗”问句的语调 六、辅助教学手段 ?声韵母挂图 七、教学时数 ?2课时 八、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组织教学(2分钟) ?点名、打招呼(“你好”) (二)复习(23分钟) 1.四声唱调 ?边领唱边板书ba / ma / yi ?教师领唱(顺序、逆序、对比、无序) ?学生听辨(教师发音,学生做调形手势) ?教师点唱(教师给手势,学生个别/集体发音) 2.复习声母 ?正音示范(运用挂图、借助手型,发音-指明要领-领读) ?双向听辨(教师发音,学生打左/右手势;个别学生发音,教师和其他学生做手势) 3.复习韵母 ?边领读边板书a,o,e,I,u, ü,ai,e i,ao,ou ?正音示范(运用挂图、借助手型,发音-指明要领-领读) ?拼音练习 4.复习词汇 ?听写拼音听写汉字音字连线联想组字(如:不大、大马、白马、你白、你好、好马……)(三)学习新课 1.语音单元(15分钟)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教师话语个案分析_张鸿博

教师课堂话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和从事教课文的相关图片、生词已列在黑板上以及教学过程中会使学所使用的语言。它包括课堂组织用语、教师提问用语、用到的PPT(YN表示杨楠老师,S表示学生,因为是以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期和教师反馈用语等四个方面,它们相互关话语分析研究为主,故一些学生的话语在此省略) 联,紧密地构成教师课堂用语的各个环节。它的重要意义YN: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跟旅行有关,大家看到老师的就在于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教师话语的参与帮助,而教师黑板上有一张什么? 的话语是实现课堂组织的必然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S:地图。 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YN:什么地图?S:中国地图。 一、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 YN:对,中国地图,你们来中国大概有快一年了吧?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北京语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S:对。 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示范”系列,选取“初级口语课教YN:我想不少同学已经去了很多地方旅行过了,是不是?学”其中的一节,全篇视频课程为30分钟,主讲教师是北京S:是。 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方向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获得者杨YN: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知道不知道中国一些很有楠。所讲的课文均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本名的地方。(老师手上拿着早已准备好的图片,开始结合课所讲的是有关“旅游和天气”等相关的内容。 问题展示)老师手上有一些图片,让你们看看到底认识不该视频总结多年汉语教学经验,凝聚汉语作为第二语认识这是哪儿?(说完便开始展示图片)第一个地方(示言教学方法的精华,多角度地对教师上课全景进行拍摄,图),这是哪儿? 生动反映教师上课的实际效果。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S:上海。 学,让学习者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因此,本文研究的语YN:对,那上海在哪儿? 料也主要是来自于杨楠老师该课程30分钟的内容,对她课(说完就有学生主动上台拿着老师手里的图片根据地堂上教学话语的分析,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课堂话语图去找上海) 的有效把握。 YN:对不对?S:对。 二、研究方法 Yn:很好,请把这张图片贴在上海的旁边。(学生贴好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最常见的自然调查法。研究中后)谢谢。有同学去上海旅行过吗?谁去过?还是×××去采用视频课堂观察、话语文本转写方式及结果分析等手过。(老师转向他)上海有什么有名的地方?介绍一下。 段,内容涉及三个方面:教师提问用语、提问后的等待期S:…… 和教师反馈用语。在采集到文本之后对上述三方面进行话YN:非常漂亮,很好,这是上海。注意啊,第二个地语方面的分析研究,真实客观地反映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方,我想你们应该知道,(说完便展示图片)这是哪儿? 学环境下师生的交互活动情况和教师表现出的话语特征。S:…… 其中只会重点记录教师在授课时和与学生交流时所使用的YN:都知道了,西安最有名的叫什么?话语,也包括教师课堂中使用的停顿、重复、语速、语调S:…… 等,但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非语言行为特点则忽略,YN:西安应该知道了吧?在哪儿?比如学生的笑声、老师的面部表情、授课中的手势语等。 S::…… YN:对,谁知道?谁来给我指一下?谁来给我指一三、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教师话语个案分析 下?谁知道?(学生停顿,老师点名)亚历山大来。(对对外汉语口语课中教师话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着亚历山大说话)好像不太肯定,找一找啊,不要指错文的课堂实证研究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教师的提了,先指一指西安在哪儿? 问用语。包括教师的话语量、话语功能形式等;2、提问后S:…… 的等待期;3、教师的反馈用语。 YN:好,给同学们看一看,对不对?很好,把兵马俑以下是笔者对该视频杨楠老师的课堂提问环节的转写贴在旁边。 摘录。课前杨楠老师已经准备好了教具,一张中国地图、 (贴图中)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教师话语个案分析 张鸿博 摘要:本文针对初级优秀对外汉语口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话语进行个案分析研究,它包括该教师的课堂组织用语、 提问用语、提问后的等待期和教师反馈用语等四个方面。通过分析该优秀个案的课堂教学用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师话语的实际情况,提高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关键词: 初级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话语;口语 Young writers 下半月 2011年第5期50 Yn:很好,谢谢!谁去西安旅行过?看过兵马俑?介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郭文彧 学号:222013308052034

一、教学总体流程概述及分析 1、组织教学 教师与同学们互相问好,未设置点名环节 (教师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安静下来,而是提高声调与同学们问好,“同学好!”学生条件反射性地回答“老师好!”很自然地就让学生安静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由对话过程可以看出教师与同学之间互动良好。) 2、复习 1)“把”字句复习 a)教师先展示已学过的“把”字句的基本结构,并加以简单讲解 b)“你表演我猜”游戏:教师抽点同学抽题目字条,让其根据字条提示做动 作,其他同学一起回答动作涉及的“把”字句,随后教师展示答案。这一环节共抽点5组同学,加上教师自己,共表演6个句子 c)教师再次展示“把”字句结构,加以巩固 (教师利用游戏帮助同学回忆“把”字句,继续吸引同学注意的同时也复习了之

前学过的的内容,而且“把”字句和本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有内在的衔接之处,对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起到了热身作用。) 2)生词听写 教师抽点两人上台,其他人在下边听写。听写期间教师主要注意黑板上听写的同学的笔顺等情况,没有在下边巡视,但同学们整体很自觉。听写完成后,教师与同学一起核对答案并纠错。 (教师在课堂气氛活跃的游戏环节之后,进行较严肃的听写环节,有利于控制课堂纪律,集中学生注意力。在听写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笔顺,利于纠正母语影响导致的偏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汉字笔画观。听写完成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核对答案,可以调动学生对已学字、词的回忆,也便于发现学生对于本课生词较为普遍的典型问题) 3、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怎么来中国的?”,并要求同学描述坐飞机的过程。由此教师引出本课课文中的事件(坐飞机),并就课文中人物所遇到的状况设置悬念(他们为什么在安检时被拦住呢?)。 (教师利用提问法导入课文,唤起学生对相关场景的联想,帮助学生理解在机场环境中发生的对话。在创造“机场”这一场景和本课课文对话的联系后,教师就课文中人物遇到的情况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课文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之后的课文学习中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4、学习新课 1)教师播放第一段对话,要求同学不许看书或记笔记,完成课文填空。同学们一起回答填空题,对于有问题的部分,教师进行回放。 (在课文内容较为简单,涉及语法点之前有所接触,生词已处理过的情况下,教师选择用“听课文完成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仅对同学有问题的地方进行回放,避免了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的过多重复,课堂效率较高。) 2)教师逐句领读课文,后让同学分成两组,分角色朗读对话,后交换角色重复一次。 3)展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 (先用听力方式学习课文,再通过跟读,朗读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有助于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对话上。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

对外汉语课堂听课记录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记录 本次教学案例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老师所讲授的一节中级汉语的综合课。 使用教材 《发展汉语中级》 教学内容 掌握“这山望着那山高”课文的实际运用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掌握句子用法,学习新的词汇。熟练使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使用方法。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情况 来到中国已有两年的蒙古国留学生,具有较好的汉语水平及较好的预习能力。教师情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新老师,教学经验不太丰富 上课地点 海航伯曼酒店汉语国际教育系611室 教学时间 9:00-9:50(50分钟)

教学目标: 1.使学习者学会本课四个生词组,并能够熟练运用在句子中 2.使学习者能够熟练使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用法。 1.使学习者学会本课四个生词组,并能够熟练运用在句子中 2.使学习者能够熟练使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用法。 教学方法 “这山望着那山高”主要内容是大卫和王楠对话。 通过两个人的对话让学生掌握日常会话以及“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含义和适合使用的位置。并且由于使用PPT教材,不仅能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有兴趣。另外,在不断的复述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逐渐的掌握了句子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的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这节课的安排如下。 1.展示对话,老师先念读,然后让学生集体跟读,轮流认读。 2.让两组学生组成一队,联系对话。A当做大卫,B当做王楠,再反过来B当做大卫,A当做王楠。 3.联系完对话,展示PPT资料,放映课文中出现生词,解释生词的意思与词法。用例句来让学生掌握词法。 4.让学生运用生词填空。并反复寻找学生练习。 5.展示课文,把之前的对话串成课文进行联系。 6.这里是比较特别的一步,老师把句子中比较常用的词语抹去,让学生进行联系。试着说出缺少的部分。先从比较短的词语开始,再到相对较长的词语。最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