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付瀚,曹馨方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E-mail:xiyue61@https://www.sodocs.net/doc/8919026473.html,

摘要:在传统农业中,人们为追求农业的高产出,最大限度的向农业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农业生产的研究表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本文简要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这些成熟的模式是各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借鉴。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并创新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思路,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循环经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在20世纪40年代,各国将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传统农业,其基本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向农业生产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以谋取农业的最高产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农业面临的困难,各国为此寻找新的出路。把循环经济的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体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农业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在农产品的产出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使废弃物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再次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农业循环经济它尊重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系统的基本规律,以农业经济效益为驱动力,按照3R原则,通过优化农业产品生产至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和农业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最小排放或最小侵害的一种农业生产经济模式。[1]其实质是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农业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变。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着差别:传统农业经济是一种由“自然资源—粗放生产—消费消耗—大量废弃—末端治理”所构成的单向线性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先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大量开采出来。然后又将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出来, 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而农业循环经济则倡导一种建立在农业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农业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自然资源—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农业经济系统以及生产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废弃物,并且产生的废弃物可用于再生资源继续使用,最终形成资源反复循环流动利用的过程。农业循环经济旨在将农业经济活动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图1 传统农业经济与农业循环经济流程图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一般而言包括三个原则[2],即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

表1 农业循环经济三原则

3R原则针对对象目的

减量化原则(Reduce) 资源投入

减少进入农产品投入端的资源和物质流量,从源头节约资源的使用量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再使用原则(Reuse) 生产过程

增加农业资源的使用功能,提高利用率,要求资源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

再循环原则(Recycle) 废弃物

能够把废弃物变成资源再次利用,以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使再循环能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减量化原则(Reduce)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农业生产目标而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减少稀缺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量,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资源,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于环境的资源投入,从而在农业生产的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再使用原则(Reuse)是指农业资源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物质过早成为垃圾。例如,在农业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用于农业生产的资源、制造和包装产品的器具能以初始形态被多次利用和反复使用,而不是一次用过就废弃,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

再循环原则(Recycle)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有用成分,合理开发二次资源,实现废弃物的充分回收利用,例如,北京市一年产生的450万吨垃圾就是90万吨煤,而且烧结后的炉渣还可以制砖,做到物尽其用。

2.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构筑制度环境,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科技和加强基础建设;良好的环境教育使得公众积极参与,有效促进了资源在经济系统中的流动。国外循环经济在农业中的运用,根据其国家的国情和地理环境,逐渐探索出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由于地域性质和科技支撑的不同所表现的模式也不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实践。

德国是发展循环经济最早、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1972年就颁布了有关废弃物末端处理的法律,并于1996年颁布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在农业生产方面要求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的除草方法;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是使用有机肥或长效肥;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牧场载畜量;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转基因技术。[3]德国在农业发展方面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观念,十分值得各国借鉴和学习。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纪初,日本提出“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目前,日本已经颁布实施了多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也有很多成就,日本循环农家肥中心利用现代技术把家畜粪便、稻壳和发酵菌类混合在一起,并配上除臭装置,用制成的农家肥取代化肥,不仅具有环保意义,而且还生产出绿色食品。[4]日本是一个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所以在节约资源,循环再利用研究方面十分积极。

阿根廷素有“南美粮仓”的美名,在农业生产中打破“种地必先耕地”的传统,广泛应用“免耕直播法”。这种“不耕而种”看似原始的生产方式在今天越来越体现出增产、环保、降低成本的众多好处。[5]世界上众多国家也在推广免耕种植技术,全世界至少有6000公顷的土地实施了免耕直播技术。

以色列地处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带,是缺水的国家。为克服降水不足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大力开发节水技术,成为世界上节水灌溉最先进的国家,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色列农业灌溉已经由自流灌溉变为压力灌溉。压力灌溉主要是滴灌和喷灌,水的利用率分别可达95%和80%,而且全部采用电脑管理,按照作物的需求适量灌溉,包括灌溉时间、次数、间隔、灌溉量等。由电脑控制,先将化肥溶入水,把水通过塑料管直接送到作物最需要水的根部,水肥灌溉,一气呵成。[6]这种灌溉方式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减小了化肥对作物和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农业灌溉领域的一场革命。

总之,发达国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十分重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主要依靠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和工业提供的装备,如精量施药机械,精量播种机械,节水灌溉设备等。国外这些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十分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我们在借鉴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与本地区条件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使国外的新思路和新技术更好的为各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3.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新型农业模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政府就一直十分关注新型农业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跨越众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带,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类型多种多样,因此我国在20多年的生态农业研究和实践中已经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及技术体系。

3.1南方“猪一沼一果”农业循环模式

南方“猪一沼一果”农业循环模式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将养殖业、果业生产结合起来,达到系统内能源、饲料、肥料良性利用的一项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利用庭院、果园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果园”三结合工程,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达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目前,该技术在江西及南方丘陵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并成为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图2 “猪—沼—果”农业循环模式

3.2 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复合型人工生态结构,它使陆地生态系统与淡水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低消耗、高效益的科学系统。根据基面上种植物的不同,基塘模式可分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造出比单一的养殖或种植更高的经济效益。珠江三角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种桑—养蚕—养猪—养鱼良性循环的“桑基鱼塘”,是我国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的典范。这种模式把蚕沙喂鱼,塘泥肥桑,种桑、养蚕、养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图3 “桑基鱼塘”农业循环模式

3.3 “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

“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是辽宁省首创的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综合工程。该工程指建立沼气池、养猪,猪粪入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用作照明、炊事、取暖等,沼渣、沼液做蔬菜的有机肥料或猪饲料添加剂。这种模式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能流、物流良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应用较多,各地区可以根据其科学原理,结合本地具体的农业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和改进,并加以推广,在各地应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4“四位一体”农业循环模式

3.4 平原农林牧复合农业循环模式

平原农林牧复合农业循环模式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如乔木、灌木、竹类等)与栽培作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以及真菌等)和(或)动物,在空间上进行合理组合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7]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模式:粮—猪—沼—肥农业模式;林果—粮立体农业模式;林果—畜禽复合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挖掘农林、农牧、林牧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能力,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农牧业的产物,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有重要作用。

图5 林果—畜禽复合农业循环模式

3.5 生态畜牧业循环模式

生态畜牧业循环模式是指利用清洁生产思想和方法进行农业、畜牧业生产的过程,达到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同时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具体模式主要有: 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综合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8]例如,规模化养牛场生产模式主要是着眼于对大量作物秸秆特别是玉米秸秆的充分利用,在粮食种植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养殖的动物种类还可以是猪、羊等,实践证明利用青鲜作物秸秆和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秸秆发展养牛业最为合适。在养牛业的基础上,利用牛粪养猪可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取得更高的效益。

3.6 立体种养农业循环模式

立体种养农业循环模式是指在规模化农业生产的棚架作业区域内,适量的养殖禽类(鸡),通过禽类吃虫和田野内可食性生物,来补充饲料养殖禽类,产出的禽粪直接用于作物生长的有机肥料,即能起到生物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又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为市场提供无害健康的农产品。[9]例如,在葡萄种植基地放养园林鸡,鸡吃虫,鸡粪作为葡萄生长的有机肥料,如此循环,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图7立体种养农业循环模式

总之,对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而言,农业资源的循环有不同的层次,我们要将农业发展与环境协调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目标,多层次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针对性。各地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

完全套用,而要根据当地的地理、资源和农业产业情况进行合理的再研究和再设计,使其在应用过程中有较高的可行性。

4.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广泛吸收国内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注重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达到节约资源与减轻污染的目的,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变。针对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点对策:

4.1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水平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建设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第一,要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作用。第二,要广泛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知识,对本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典型模式,进行实例教育。应充分利用教育场所,举办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技术培训班、讲习班和辅导班。可以请技术能手进行现场指导,组织经验、技术交流会,鼓励农民订阅多种农业科技报刊杂志,购买或借阅农业书籍。要以务实的态度,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尽快提高农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

4.2 强化政府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引导

4.2.1 法律支撑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各个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必要的农业循环经济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借鉴发达国家实践农业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制定循环经济法规,通过法规对农业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德国是最早建立有关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的国家;日本则是这方面立法最全的国家。目前,全国人大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良好开端,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在此,笔者认为可做出如下选择:第一,加紧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应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做出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规定。

第二,加快循环经济的立法工作,在立法工作中考虑加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条文。目前,循环经济立法工作正在展开,并初步定于2007年8月颁布实施。

4.2.2 政策引导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农、林、水利、环保和国土资源、科技、财政等部门,只有在政府的协调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顺利开展。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政府要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国外大多数国家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时,主要采取农业补贴的政策。国家已经迈出了减免农业税的巨大步伐,财政可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

第二,要完善土地政策。继续稳定土地承包政策,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限制耕地数量的减少。

第三,进一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在劳动力结构上,提

高青壮年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水平。

4.3 启动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农业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投入(清洁的原料和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使用绿色化学品和农家肥)和清洁的产出(无害健康的农产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出清洁生产的要求,是保证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当前应加强对大中型养殖场粪便污染的生态化治理,提高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清洁生产。[10]并以生产安全农产品为主导,积极研制和推广各种高效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推广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措施,控制农药、化肥污染的强度。

4.4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推广力度

4.4.1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

从传统农业向农业循环经济过渡的关键是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要依靠技术进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种类,开发和集成相关技术,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根据提高质量和实施产业化经营,确定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重点技术。同时要重视农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提高农业科技贡献力,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4.2 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推广

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提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提出按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的思路;树立模范典型提供示范。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建设可采取多种形式,试点区域落实以后,要给予多方面的支持,确保示范基地的建设取得成功,并以此为契机,多宣传多引导,可组织有关人员到示范点参观学习,组织经验、技术交流会等,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技术和经验。

4.5 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前,农民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为农业产业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进行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节水灌溉、河渠整治、人畜饮水等;一是农村设施建设,如乡村道路、改水改厕、农村沼气、农村用电等;政府必须通过规划,进行系统化工程建设,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必要的硬件设施。

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互联网进入农村的步伐,为广大农民了解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政府有关农业部门应积极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使我国农产品能够更多的进入国际市场。

建立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物资供应交易市场,为种农户之间买卖农业农副产品、实现物质和资源交换搭建交易平台。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及其他物资供应和维修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

4.6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思路

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要建立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支柱产业,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不断探讨工业废气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再循环使用。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能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工业—农业产业链,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循环经济真正循环起来。

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达国家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己经形成成熟的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应尽快组织专家研究发达国家的农业循环经济制度和运作方式。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找出各地可以借鉴的学习的内容,为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技术。我国试验的无耕作水稻栽培、生态厕所都是进行国际合作的成果。在目前我国技术开发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重视加强国际合作,引入国外成熟和先进适用的新观念和新技术。

5.结束语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既要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又要保护和利用好农业生产资源环境,努力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这就必须坚持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协调共进,把循环经济的思想运用于农业生产,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必须加强政府引导力度,通过立法的方式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广阔空间在农村,只有让农民明白循环经济的科学道理和经济效益,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才可能变为自觉行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科技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建立农业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还要走创新之路,加强国际合作,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的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已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一股潮流和趋势,是21世纪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我们只有顺应农业经济发展潮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使农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祖辉,杨列勋,陈随军.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黄志彬,刘志峰.当代生态哲学及绿色设计方法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3] Guy Dauncey, Germany moves to circular economy, Tue, 3 Sep 96, 12:18 pdt.

[4] W. Kawashima, Curculation of Japan Economy98, www.ne.jp/asahi/cat/fub

[5] Martha, Amram, Nalin: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World [M],Boston, Business School Press

[6] Robert G..Cross, Agricult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M],New York: Broadway Books, 1997.

[7] 董淑阁.关于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36-38

[8] 仲宗峰.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

[9] 顾永祥,唐才刚.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实践[J]. 上海农村经济, 2005,(3):23-25

[10] 陈晓波.试论福建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问题及对策[J].能源与环境,2005,(4):56-56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ing pattern and strategy of

Agro-circular Economy

Fu Han, Cao Xinfa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China (230009)

Abstract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people are maximum to chemical energy and mechanical energy of agricultural input in order to pursue the high output of agriculture, while raising labor productivity, the serious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xists too. The study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dicates, develop Agro-circular Economy, can realize the unity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benefits and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 This text explains in brief intension and principle of recycling economy in agriculture develop the important meaning i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of Agro-circular Economy. Having probed in detail into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typical mode, these ripe modes are that every area develops good reference of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Having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and innovation has offered the new thinking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take the recycling economy road of " industry - agriculture ", form the circular economy of the multi-form agriculture;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velop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in a more cost-effective manner.

Keywords: Agro-circular Economy; pattern; strategy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意义建议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农业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使用资源,强调清洁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社会资源 农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自然环境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者如果只追求效益而并不考虑环境代价,就会致使一些有机物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生物链之间的作用来循环利用各种资源,所以就能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2.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还注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的再生,并为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提供了新模式,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 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3.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目前,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严重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村居民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成果,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进一步加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中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与时俱进的过程: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优惠等措施,约束或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对工业“三废”“吃干榨尽”;从1994 年开始推行清洁生产,现在又倡导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我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既有技术选择问题,即依靠技术进步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又要采用系统思路进行整体设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的问题。 1. 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延伸产业链。 ①以煤为基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我国不少煤炭企业(集团) 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选择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实现能源化工的联产、洁净,形成了煤——电、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等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例如,兖矿集团提出“以煤为本,煤与非煤并重”,“以煤炭资源为依托,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标志”,构建煤化工、煤电铝、金融和第三产业四大非煤支柱产业。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如:矿矿建洗选煤厂、改造、扩建了石圪节、五阳洗煤厂,新建了漳村矿选煤厂、漳村矿焦化厂;常村矿同步建成了洗煤厂等。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在进行经济转型试点时,重点发展第一、三产业,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格局。 ②区域热电联产工程。热电联产比热、电分产的效率高30 % ,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50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以采暖热负荷为主,且热负荷比较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20 万kW 等级及以上的高效热电联产机组;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在以采暖供热需求为主,且热负荷较小的地区,先发展集中供热,待具备条件后再发展热电联产;在中小城市建设以循环流化床为主要技术的热电煤气三联供,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将现有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石化、化工企业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热电工程。2010 年若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35 % ,需要新增热电机组3 500 万kW ,工业集中供热新增热电机组1 100 万kW ,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20 % ,与电、热分产相比,年可节能7 000 万tce 。 ③煤化工产品多联产及高附加值利用。在煤基液体燃料生产中,利用先进的脱硫技术回收煤中的硫磺;煤气化后剩余的废渣,作为建材行业的优质原料;同时将生产过程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相结合进行热电联产,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投资费用和生产成本。对于产品甲醇和二甲醚,它们还可以进一步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成为我国急需的乙烯原料的新来源。以煤气化为龙头,以煤化工产品多联产为纽带,通过系统集成,建设多产业共生的生态工业园区,将“肮脏”的煤炭转变为高效、清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是一项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

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2008-10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 项目名称及承担单位 (4)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5) 1.3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5) 1.4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9)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1.6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11) 第二章企业基本情况 (12) 2.1 承担企业概况 (12) 2.2公司经营宗旨 (12) 2.3公司的发展目标 (12) 2.4 项目的技术基础 (13) 2.5项目情况介绍 (8) 第三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3) 3.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13) 3.1.1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3) 3.1.2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4) 3.2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15) 3.2.1江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15) 3.2.2发展我省农业循环经济措施 (17)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19) 4.1产品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 (19) 4.1.1我国生猪供求状况 (19) 4.1.2蔬菜供求状况 (20) 4.1.3鲟鱼供求状况 (20) 4.1.4都市生态农业需求状况 (21) 4.2产品的价格预测 (22) 4.3公司进入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竞争优势 (22) 4.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4) 4.5项目前景 (24) 第五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25) 5.1 资源和原材料 (25) 5.2项目选址原则 (25) 5.3场址选择 (25) 5.4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27) 第六章产品技术方案 (27) 6.1猪场工厂化技术方案 (29) 6.1.1总体布局 (29) 6.1.2生产区的规划 (30)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继续教育90分试题

1.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 C ) 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 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 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D.单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2.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B )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水汽 3.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A )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A.进口 B.出口 C.进出口 D.生产 4.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风能发电在( A )途径上将完全可以与燃煤发电竞争。 A.商业 B.工业 C.农业 D.环保事业 5.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

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6.当全球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2摄氏度的时候,将会引起(B )的灾难一触即发。 A.工业发展 B.生态环境 C.农业发展 D.商业发展 7.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 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D.碳排放考核 8.自然存在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 D) A.二氧化碳、臭氧 B.水蒸气、二氧化碳 C.氧化亚氮、甲烷 D.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 9.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 B.“V”形 C.倒“U”形 D.“U”形 10.( B )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11.(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小布什政府 D.奥巴马政府 12.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 A )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13.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B )的背景下产生的。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生物链

目录 1、申请投资报告 2、公司简介 3、项目可行性论证 4、公司相关文件及证书 ○1营业执照○2组织机构代码证○3税务登记证○4食品卫生许可证○5产品生产许可证○6无公害产品证书○7无公害产地证书○8项目合作协议书5、项目有关文件: ○1永州市发改委立项批文 ○2永州市农村办支持函 ○3湖南省农村办支持函 ○4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 ○5永州市科委科研计划书 ○6国家商标局注册受理通知书 ○7项目用地规划批准函

申请投资报告 中国华融国际企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正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4年12月1日。主要经营天然植物提取物和食品生产销售。注册资金1168万元,法人代表苏睐员。公司2009年被永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资信等级为AAA级,多次被省市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质量过得硬单位”,属“永州市重点保护企业”。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公司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到园林花卉、生物制药、保健食品和生态农业等行业。现有主导产品:1、天然植物提取物类:迷迭香、白黎芦醇、核桃油等;2、纯天然有机果蔬粉类:仙人掌粉、南瓜粉、香芋粉、雪莲果粉、桔子粉、红枣粉、香蕉粉、核桃粉等近百类品种;3、植物营养饮料:枣茶、金银花饮料、仙人掌饮料、核桃露饮料、石榴汁饮料、杏仁露等。产品质量符合GMP医药和食品QS检验标准,畅销国内外。 基于上述,为进一步带动广大农民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实施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战略,建设生态农业生物链,正式启动易拉罐饮料生产线;迷迭香芳香

油萃取生产线;迷迭香、仙人掌、薄壳核桃种植基地;牛、鸡、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初步况算,该项目需资金4112.98万元:第一期,总投资2459.3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898.5万元,生产资金1560.88万元;第二期,总投资888. 6万元;第三期,总投资765万元。 报告妥否,请批示! 湖南正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1日

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贾根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100872,北京)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第3届高层论坛》(清华大学,2010年6月15日上午)会议论文(有修改) 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思想和意识形态的革命,我国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绝大部分政府政策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英国和美国在经济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具有重大借鉴价值,中国需要效仿美国19世纪保护国内市场和民族企业、排斥外国直接投资和实施内部改善等为核心的内需发展战略。为此,必须对我国过去15年奉行的“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彻底的批判。为了扭转依附型国家和殖民地经济的命运,我国亟需尽早做出战略规划,经过几年的战略调整,最终实现向“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转型。目前在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实施如下措施:强制性地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国家通过直接干预统筹对外贸易,建立中国出口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卡特尔(即价格联盟);回购外资企业;大幅度减少出口退税;提高进口产品关税;撤消政府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的承诺,坚决把跨国公司或外国资本排除在自主创新支持之列。 关键词: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第三次社会经济大变革,而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应该是中国“后危机时代”总体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人们仍没有跳出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传统思维,我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缺乏研究。为了对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一种深邃的历史视野,本文首先讨论了英国和美国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初步的批判。深刻认识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致命弊端是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前提。最后,本文提出了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和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建议。 一、英国和美国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经验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以外部需求、外国直接投资和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遭遇空前危机,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应对危机,但这些措施的绝大多数部分都值得商榷。首先,政府采取了两年内投资4万亿人民币等重大措施拉动内需,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某些成效,但却造成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为未来的城市化埋下严重的隐患,得不偿失。其次,政府重新恢复出口退税,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缓和危机的做法,它将使我国更深地锁定在依附美元霸权的殖民地经济而推迟发展模式的转型。1[①]再次,今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号)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深远的恶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以垦区为例 2012年08月03日10:03 来源:国研网2012年3月20日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容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和规模农业的推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必要而且现实。近年来,垦区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效,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报告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垦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做法,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合理规划典型示、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等促进农垦乃至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建议,垦区 一、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 垦区(以下简称垦区)国有农场创建于1947年,土地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近年来,垦区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并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 (一)沼气开发模式 “十一五”期间,垦区利用国家资金共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30个,其型沼气工程15处,总池容1.045万立方米,年产气285万立方米,装机350千瓦,发电164万千瓦时,户用沼气、联户沼气9510户。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4处,秸秆沼气工程1处,供气户数达2300户。通过沼气工程项目的建设,既可以实现清洁无害化生产,解决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又能为种植户提供优质有机复和符合标准的农业灌溉用水,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见图1)。

图1 “能源生态型”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 (二)生物质发电模式 垦区拥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和速生林基地,把这些生物质作为原料,建立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厂,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垦区生物质发电工程中,已装备46台套稻壳发电机组,每套机组功率200千瓦时,总投资2000多万元,红兴隆分局和建三江分局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九三分局2.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和分局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各项前期工作。目前稻米加工厂按年生产250天计算,所配备46台的稻壳发电机组可发电552×105千瓦时,年利用稻壳1656×102吨。这些发电机组综合利用米厂的废弃物稻壳资源进行发电,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北大荒米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稻壳替代燃煤供热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稻壳棒项目等,年利用稻壳15万吨,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供热采暖16.5万立方米,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0多万吨。围绕米、糠、壳三大技术研发路线,摸索出“良种繁育→订单种植→反哺农户→精深加工→节能减排→产品研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稻米产业低碳化集群。完达山乳业稻壳掺烧工业锅炉改造及电机变频调速节电技术改造项目已全面投入使用,年可节约3万吨标准煤,节电700万度。 (三)海林循环农业模式 以海林农场为代表的一批农牧场,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能源转换为重点,从推行生态农业建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入手,探索建立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农业模式,探索出“猪(牛)→沼→果(菜)”、“猪→沼→厕→燃料”等多种生态产业链。目前,海林农场场部地区沼气入户1100户,占场部居民的96.7%。在海林农场,一个三口之家使用沼气的费用比使用液化气每年节约450元左右。沼气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则运送至农田抛洒肥田,生产出绿色农产品,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再利用。2008年起,海林农场开始利用沼渣、沼液种植有机蔬菜、葡萄、水稻等。目前,有机水稻面积已达3000亩,现有日光温室10栋,蔬菜大棚40栋,种植有机蔬菜、葡萄120亩。此外,海林农场利用水稻稻壳、

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

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 发改环资[2016]2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工信厅),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办、局),林业局(厅),有关单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食品和木材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要求,现就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示范引领为抓手,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促进农林牧渔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二)遵循原则 一是坚持减量化优先和资源化利用。强化源头减量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促进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产业化、高值化利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和示范推广。在农作物秸秆、农林产品加工副产物、林业废弃物、废旧农膜、畜禽粪便、水体富营养化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培育、总结、凝练一批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加大推广力度。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和产业融合。各地根据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产业基础、主体功能定位等实际,合理规划布局,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多种形式的产业循环链接和集成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四是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化导向。强化政府的有序引导、技术支撑、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升龙头企业、农垦、牧区、渔区、林区的带动效应,引导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广泛参与,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支撑体系,基本构建起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不断发展,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农林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程度明显提高,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建设和推广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农业、林业和工农复合型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工程、示范企业和先进适用技术,总结凝练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力争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林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二、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推进资源利用节约化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传统耕作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复种指数,充分挖掘土、水、光、热等资源的利用潜力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县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办 一、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养殖场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种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一定面积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尽量实现零排放。 (一)科学规划 各镇政府应围绕推进“三个集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种养业生产实际,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规划应具体到村、社。 (二)合理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要求,畜禽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城市中居民区、医疗区、工矿企业区、科研文化区和交通要道,即县政府规定的禁养区内(金马河岷江水厂、大林镇鲢鱼水库、太平镇塔寺沟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龙溪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内府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鹿溪河、白河、洗瓦堰、三

支渠、楠杆堰九条主要河流、干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养殖场。 具体要求:养殖场不能位于传统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区,应选择在无疫病区,而且地势较高,具有一定坡度,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圈舍设计应座北朝南,略向西倾斜,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做到冬暖夏凉,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利用一定的落差自流到种植基地的储粪池里,尽量减少输送成本。 建筑布局: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达到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三)适度规模 1、各种畜禽配套种植业土地的比例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每亩种植业土地可以吸纳消化利用的畜禽粪便为: 猪:6头/亩,奶牛:0.5头/亩,肉牛:0.84头/亩,蛋鸡:43只/亩,肉鸡:65只/亩,肉鸭:62只/亩,羊:10只/亩,兔:60只/亩,鹅:50只/亩。 2、各种畜禽养殖场规模限制 为了创造良好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同时方便畜禽粪便就

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对策浅析

2010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对策浅析 摘要:循环经济是研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三个大系统之间的关系与和谐发展的理论,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传统的“高度开采、高度浪费、低度利用”的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使得煤炭资源及相关产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煤炭循环产业经济,充分利用资源,将煤炭和伴生物“吃干榨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生态工业, 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确立需要考虑企业自身情况,不同的煤炭企业特征适合不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本文探讨了中煤集团、同煤集团、平煤集团、兖矿集团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最后针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

一循环经济概述 循环经济是研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三个大系统之间的关系与和谐发展的理论,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度开采、高度浪费、低度利用”的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使得煤炭资源及相关产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建设煤炭循环产业经济,充分利用资源,将煤炭和伴生物“吃干榨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生态工业,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 变粗放、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生态化、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煤炭企业必须树立循环经济科学的发展观,以建立科学生态工业链为主线,以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回收利用等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与理念,正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现代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有待于运用循环经济原理与方法来解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对于破解我国农村土地矛盾尖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问题有明显推动作用。 根据农业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Reduce)原则要求减少农业投入,从而直接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农药、化肥等投入偏多的情况,导致环境污染、土壤功能弱化、农产品易受污染等负面影响,因此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在保证不降低产出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效率来相对减少投入量。 再利用(Reuse)原则要求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通过对农业生产与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污染转化为资源,不仅可降低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附加值。 再循环(Recycle)原则要求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反复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少产生废弃物,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方法,可为今后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循环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价某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方法(流程)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基本内容 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与排放量,加大对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是循环经济型农业的总体目标。因此,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的行为以及相应的结果来考察,据此建立一个BPEIR概念模型,即行为-压力-效果-冲击-反应模型(图1)。因为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一个循环总量,而且该循环总量大小取决于系统外的投入以及系统内的消费量。如果对于一个区域系统投入加大,消费量减少,则循环总量会增大,对于系统产生的压力增加,从而会造成系统内各组分向不利的方向发展,比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过多,促使其有效利用量下降,则会带来土

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一、大农业观的提出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最近在其专著中指出:21 世纪是世界农业大变革的时代,将出现全球范围的“第三次浪潮农业”。 按照托夫勒的解释,第一次浪潮农业是手工作业的小农经济;第二次浪潮农业是在蒸汽机和电气化时代后,人类大规模地采用机械化方式实现了农业生产率的极大提高;第三次浪潮农业是在人类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利用高科技成果和手段,使农业生产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新时期。托夫勒认为,面对“第三次浪潮农业”的到来,为了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产业化发展,许多国家和企业正在加紧策划,而财大气粗的投资家已经做好新一轮资本转移的准备。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产业革命划分为五次,第一次是原始农业革命,第二次是手工业革命,第三次是大工业革命,第四次是商品国际化革命,第五次是现在尚在进行的信息革命。钱学森认为大农业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将是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开始,并明确提出“ 21 世纪30 年代,人类社会将进入第六次产业革命,即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革命,主战场在大农业”。并先后于1991 年10 月21 日、1994 年1 月28 日、1994 年报1 月给我国海洋经济学家、战略学家张海峰三封亲笔信,共同商榷提出发展“大农业”的观点,即农业、海业、林业、草业、沙业等 5 业并举,以高新技术改造装备农业,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力,富裕农民,推动我国加速实现现代化。 钱老的“大农业观”也得到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于光远等老一辈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的关心和支持,经过几年来的科学运作现已正式被中国太平洋学会执行会长张海峰推出,并充分分析了当代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站在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高度,提出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实行“海陆统筹、兴海强国”的战略。以创新产业和良性循环经济为指导,开辟农业产业化新思路、新方法、新道路、新体制,寻找发展农村经济新突破口,以山东农业大学著名昆虫学家刘玉升教授培育的优质黄粉虫和世界领先技术为先导,由中国大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以川和招贤镇党委书记来永超等将黄粉虫养殖上升为产业化,并创建了黄粉虫招贤养殖示范推广基地,基地的建立和发展已初露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模式。几千年来,我国农业已有很大发展,现已形成以粮油棉为主体的种植业,以猪牛羊为主体的禽畜养殖业,由这两大产业形成传统农业。如果把以黄粉虫为主体的昆虫养殖业做好、做大、做强发展为现代的第三大类产业,由此引发一些新的产业,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突破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型现代大农业。

最新我国循环经济的箭式发展模式

我国循环经济的箭式 发展模式

我国循环经济的箭式发展模式 刘炜[1][2]陈景新[3] [1]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2]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3]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推广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这里深入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基础,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构建了我国的循环经济箭式发展模式。 关键词:循环经济箭式发展模式 Research on the Rocket Mode for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LIU Wei[1][2]CHEN Jing-xin[3] [1] School of Econo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2]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Langfang Hebei, 065000 [3]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gfang Department, Langfang Hebei, 065000 Abstract: Although the promo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China, but the situation is still austere. Here we analyse the practical foundation and the academic gist of developing Chinese circular economy and construct the rocket mode for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Key Word: Circular economy, Rocket form, Development mode 作者简介 刘炜(1970.10-),男,武汉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循环经济,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先后获得2006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参加人)、第十一届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主持人)。 注:本文发表在《生态经济》2009年第3期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919026473.html,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策略 作者:邓忠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和材料化利用途径,依照农业循 环经济发展理念,结合资源、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物质循环和流动模式,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指出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以政府政策作为导向,建立相应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61-02 以生态学理论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农业发展领域借用其他领域的循环经济理论来指导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大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与危害最小化,达到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想状态。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进行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对降低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加农民的整体收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农业废弃物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有机类物质。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的利用仅仅为35%,秸秆、粪便等再循环为40%,每年有大量可回收再利用资 源因被丢弃而浪费掉[1]。而通过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对农业生产中的农业废弃物进 行再循环利用,进而减少大量相关农用物资、劳动力的投入,达到缓解资源不足、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目的。 2 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途径 2.1 能源化利用 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能源消费数量、种类和结构发生变化,人们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更加重视。其主要是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发酵和热解产生能源,例如建立沼气池。 2.2 肥料化利用 通过利用农业废弃物肥料化技术,将废弃物处理后制成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形成有机肥还田,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保证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矿物质,改善了土壤结构,减少化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付瀚,曹馨方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E-mail:xiyue61@https://www.sodocs.net/doc/8919026473.html, 摘要:在传统农业中,人们为追求农业的高产出,最大限度的向农业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农业生产的研究表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本文简要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这些成熟的模式是各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借鉴。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并创新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思路,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循环经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在20世纪40年代,各国将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传统农业,其基本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向农业生产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以谋取农业的最高产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农业面临的困难,各国为此寻找新的出路。把循环经济的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体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农业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在农产品的产出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使废弃物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再次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农业循环经济它尊重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系统的基本规律,以农业经济效益为驱动力,按照3R原则,通过优化农业产品生产至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和农业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最小排放或最小侵害的一种农业生产经济模式。[1]其实质是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农业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变。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着差别:传统农业经济是一种由“自然资源—粗放生产—消费消耗—大量废弃—末端治理”所构成的单向线性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先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大量开采出来。然后又将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出来, 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而农业循环经济则倡导一种建立在农业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农业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自然资源—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农业经济系统以及生产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废弃物,并且产生的废弃物可用于再生资源继续使用,最终形成资源反复循环流动利用的过程。农业循环经济旨在将农业经济活动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为了积极推动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构建合理的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首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区域循环经济的内涵、意义和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并结合国外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提出了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模式。 关键词: 循环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0引言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国已经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循环经济”已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成为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路径。然而,如何能快速顺利地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区域循环经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范围广,为保证区域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和进一步推进,需要为区域制订相应的发展规范和标准,使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清晰的目标。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对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1区域循环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首先,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是一个舶来概念,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总结了传统经济的种种弊端后提出的人类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生态型经济[1]。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被称为循环经济的3R原则。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探讨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探讨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是中原农区的核心省份,其农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现阶段,唯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有效地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解决好新时代的“三农”问题,“让中原更加出彩”。 一、中原农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过去几十年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资源与环境问题。比如滥用化肥、农药、农膜,麦秸、草烟秆、玉米芯、玉米秸秆等不能有效地循环利用,人畜粪便直接排放到了河流、池塘之中,导致土壤板结、生态破坏和农产品质量下降。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大力发展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对农业的生态化转变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部署,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承担着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在当前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较大条件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提高中原农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手段。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务农收入低,不得不放弃农业,外出打工以增加收入,造成了土地抛荒和“农业边缘化”现象,也使农民失去经济收入增长的机会。只有建立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的经营格局,才能实现城乡之间人口、

资本、技术的自由流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增收。 二、镇平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一)镇平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发改环资[2016]203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支撑体系,基本构建起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总结凝练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落实文件要求,结合镇平的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和产业基础,建议培育构建“种植业(饲用玉米、苜蓿草)-养殖业(黄牛、奶牛)-种植业(蔬菜)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体做法为:秋季种植饲用玉米或者全年种植苜宿草,为黄牛、奶牛养殖提供优质的青贮饲料;奶牛、黄牛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的粪尿资源,作为蔬菜或者农业种植所需的有机肥料,为发展健康环保的有机农业提供保障。通过这种发展模式拉伸农业生态链条,提升抵抗外界干扰的缓冲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二)镇平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及前景。镇平县有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独特优势和便利条件。1.自然优势———产粮大县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侧,伏牛山南麓,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01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全年无霜期233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自然条件,为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全县土地总面积22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8亩,是国家粮食核心区主产县、省产粮大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0万亩次,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粮食产量连续9年达10亿斤。全县500亩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