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1)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1)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1)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1)

本科教学实验指导书

水力学实验

易文敏

编写

李克锋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前言

水力学实验课的基本任务是:观察分析水流现象,验证所学理论,学会和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整理实验资料和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使每个实验者有观察现象,进行操作和组织实验的机会,并能独立进行整理分析实验成果,受到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各项实验分别介绍了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设备、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可供实验者编写实验报告时参考的表格。要求做好实验后,实验者要独立认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按时交指导教师批阅。

为了使实验者能深入地掌握和巩固有关实验内容,每个实验项目的结尾都列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供实验者进一步深入思考,并要求在实验报告中作出书面回答,随实验报告交指导教师审阅批改。

实验一 静水压强

一、实验目的:

1. 实测容器中的静水压强;

2. 测定X 液体的容重;

3. 通过实验,掌握静水压强的基本方法和了解测压计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

如图所示,1管和2管、3管和4管、5管和6管组成三支U 型管,其中5管和6管组成的U 型管装X 液体,其余U 型管装水。1管、3管和5管与大气连通,2管、4管和6管与水箱顶部连通。3管和4管组成的U 型管的底部与水箱的A 点连通,1管和2管组成的U 型管的底部与水箱的B 点连通。水箱底部与调压筒连通。 三、实验原理:

利用调压筒的升降来调节水箱内液体表面压强和液体内各点的压强。

1. 根据静水压强基本公式:p=p 0+ρg h 可得

p A =ρg 水(▽3-▽A ) p B =ρg 水(▽1-▽B )

2. 由于2、4、6管与水箱顶部连通,所以2、4、6管液面压强与水箱液面压强相同,于是

可得:

p 0=ρg 水(▽1-▽2)= ρg 水(▽3-▽4)=ρg X (▽5-▽6)

ρg X =6

54

3?-??-?ρg 水 或ρg X =652

1?-??-?ρg 水

3. 若水箱内气体压强p 0≠p a ,则p 1≠p 2、p 3≠p 4、p 5≠p 6。

当p 0

四、实验步骤:

1. 认真阅读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2. 熟悉仪器,记录常数。

3. 第一种状态,

将调压筒放到最底位置,放开水箱顶部的弹簧夹,使水箱内部气压等于大气压,然后夹上弹簧夹,使水箱内部气体与外界大气隔断。

分三次调高调压筒。每次调高后,等到水位稳定后,记录各测压管水位读数。 4. 第二种状况,

将调压筒放到最高位置,放开水箱顶部的弹簧夹,使水箱内部气压等于大气压,然后夹上弹簧夹,使水箱内部气体与外界大气隔断。

分三次调低调压筒。每次调低后,等到水位稳定后,记录各测压管水位读数。 记录表格(仅供参考)

▽A = 8.5 cm ▽B = 0 cm

计算结果表:(仅供参考)

五、注意事项:

1.升降调压筒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损坏仪器。

2.测读测压管水面高程时应迅速、准确,并一律以自由液面的凹面中心点位置为准。观测

时,要保持眼睛、凹面中心点及刻度尺的刻度三者在同一水平面上,以排除读数误差。

六、思考题:

1.简述如何测定容器内液体任意点的静水压强。

2.在什么状态下,U型管两边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3.在实验中,调压筒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二能量方程验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实测有压输水管路中的数据,绘制管路的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以验证能量方程并观察测压管水头线沿程随管径变化的情况。

2.掌握“体积法”测流量的方法。

3.观察弯道水流压强分布规律。

二、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由实验桌、供水系统、回水系统、量测装置、实验管道等组成。其中实验管道由直管、手收缩渐变管、扩散渐变管、弯管组成,在管道内安装有微型比托管,并有连通管与测压管相连接,实验管道壁上开有测压孔,同样有连通管与测压管相连接。

三、实验原理:

1.在直管、渐变管壁上开的测压孔所测的数值即是测压孔所在位置

断面的测压管水头,即z+

g

p

。将各断面的测压管水头水位沿流向连接起来,即是测压管水头线。

2. 用体积法可测出管道通过的流量,利用连续性方程可计算出各断面的平均流速和流速水,将各断面的测压管水头与该断面流速水头相加,即可得到该断面的总水头。各断面的总水头的连线,即为总水头线。

3. 微型比托管所测的水头为比托管管嘴所在位置的总水头。 四、实验步骤:

1. 熟悉实验设备后,打开尾阀,接通电源,启动供水系统。

2. 等到供水稳定后,用吸耳球排除测压管中的气体。关闭尾阀,观察测压管中的水位是否

在同一水平面上,判断是否排完气体。

3. 打开尾阀,调节流量,使测压管水位在适当高度。等到水位稳定后,开始测量。

水头数据记录表:(仅供参考)

流量测定记录:(仅供参考)

2

五、注意事项:

1. 流量不要太大,以免有些测压管水位过低,影响读数,甚至引起管道吸进空气,影响实

验。

2. 一定要在水流恒定后才能量测。

3. 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关闭电源,拔掉电源插头。

4. 流速较大时,测压管水位有波动,读数时要读取时均值。

5. 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 六、思考题

1. 计算1断面和5断面比托管所测点流速。

2. 绘制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

3. 比较比托管所测总水头和用平均流速计算出的总水头之间的大小。

4. 分析水流在直道和弯道处的测压管水头在各部位的大小情况。

实验三 文丘里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文丘里管流量系数μ值。

2. 绘制文丘里管的流量Q 与压差计压差△h 之间的关系曲线。

3. 学习、了解自动量测系统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由实验桌、供水系统、回水系统、文丘里管等组成,其中文丘里管由收缩段、喉管和扩散段组成。在收缩段和喉管上开有测压孔,并与测压管连通。实验装置另外配备有自动测压和流量自动量测系统。 三、实验原理:

首先列出1断面和2断面的能量方程式,并设a 1≈1,a 2≈1,且不考虑两断面之间的水头损失,则有:

g p ρ1+g v 221=g p ρ2+g

v 22

2

(1) ∵ v 1A 1=v 2A 2 ∴ v 2=v 1

2

1A A

代入(1)式得:

g

p p ρ21-=g v 22

1[(21A A )2-1]

V 1=

]1)[(22

2

1-A A g g

p p ρ2

1- 理论流量:Q T =A 1V 1=A 1

]1)[(22

2

1-A A g g

p p ρ2

1- Q T =C T h ?

C T 为文丘里的理论常数。由于实际液体在运动中存在水头损失,故实际通过的流量Q 与理论流量Q T 有误差,所以把Q/Q T 叫做文丘里管流量系数,用μ表示:

μ=

T

Q Q 四、实验步骤:

1. 熟悉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设备结构。

2. 打开尾阀,接通水泵电源,给水箱供水。

3. 关闭尾阀,排除管道和测压管中的气体,直到测压管的水位读数相等。

4.

打开尾阀,使管道通过较大流量,且测压管的水位均能读数。等到水流稳定后,开始测定测压管水位和流量,并记录。

5. 控制尾阀,减小流量,使测压管水位差减小4cm 左右,等到水流稳定后,继续测定。

6. 测次大于6次后,且压差分布均匀,实验可以结束。

7. 关闭电源。

流量数据记录表:(仅供参考)

2

文丘里管断面直径、面积:d 1= 1.9 cm d 2= 1 cm A 1= cm 2

A 2= cm

2

计算结果表:(仅供参考)

五、注意事项:

1. 在实验中,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

2. 在操作过程中,动作不要过大、过猛,以免损坏仪器。

3. 使用自动量测系统时,一定要按老师要求进行操作。

六、思考题:

1. 分析文丘里流量计所测理论流量与实际流量之间的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2. 文丘里管能否倒装,并说明原因。

3.

绘制Q-h 关系曲线。

实验四 孔口与管嘴出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典型孔口及管嘴出流时的流动现象及园柱形管嘴的局部真空。

2.

测定孔口及管嘴出流时的流量系数μ值。

二、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由供水系统、恒定水头水箱、回水系统和量测系统组成。在恒定水头水箱的侧壁上安装管嘴(或开有孔口)。另外配有秒表一字只。 三、实验原理:

孔口(管嘴)出流的计算公式:v c =

ζ

+11gH 2=φgH 2

Q=A c ×v c =εA φgH 2=μA gH 2

μ=

gH

A Q 2

式中为孔口出流时收缩断面处的平均流速,H 为孔口中心线上的水头,Q 为流量,A c

为收缩断面的面积。 四、实验步骤:

1. 接通电源,开启水泵,给水箱供水。

2. 等到水位稳定后,逐个开通孔口(管嘴),认真观察出流现象,并测量水头及流量。园柱管嘴出流时,测量其收缩断面处的真空度。 2

五、注意事项:

1. 接通、关闭电源时要注意安全。

2. 实验时,动作要轻,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损坏仪器。 六、思考题:

1. 比较各孔口及管嘴的流量系数大小,并说明原因。

实验五 动量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实测射流对平板或曲板的作用力,并验证恒定流动量方程式。 二、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由实验桌、有压供水系统、喷流装置、天平、流量量测装置和回水系统组成。 三、实验原理:

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为:

∑F=ρQ(β2v 2x -β1v 1x )

水流从喷嘴中,以速度射向平面(或曲面),当水流被阻挡以后,对称分开,若不考虑摩擦力的作用,水流将以同样大小的速度离开平面(或曲面),即v 1和v 2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射流情况如图所示:

当水流以流速v 从喷嘴口射出,经过一个射流高度z 到达平面(或曲面)后,其流速将变为v 1,其关系是:

g v 22=g

v 221+z 即 v 1=gz v 22

- 根据以上情况可得动量方程: R=ρQ (v 1 -v 2cos α) 由于ρ=

g γ,v 1=v 2=gz v 22

-并设β2=1、β1=1,可得: R=

g

γQ

gz v 22- (1-cos α) (α为流入方向与流出方向的夹角)

V=A

Q

(A 为喷嘴口断面面积) 四、实验步骤:

1. 认真阅读实验目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2. 熟悉实验设备构造。

3. 调平天平。关闭流量调节阀。

4. 接通电源,打开水泵。稍等片刻后,调节调压阀,排除压力水箱中的气体,并将水压调。

5. 用定位件固定天平,在天平A 端加上砝码。

6. 缓慢打开流量调节阀。调整流量大小,使天平平衡,稍等片刻后测定流量。

7. 增加砝码,再次测量。

8. 关闭流量调节阀,关闭电源,结束实验。

数据记录表:(仅供参考)

喷嘴口直径d= 0.8cm 喷嘴口面积A= cm 2

2

五、注意事项: 1. 在开水泵前,一定要关闭流量控制阀,以免损坏天平。 2. 控制流量时,一定要缓慢。

3. 实验做完后,要先关流量控制阀,再关水泵。

4.

实验时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

六、思考题:

1. 为什么控制流量时,一定要缓慢

2. 比较实测作用力与计算作用力的大小,分析其原因。

实验六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水流的流态,即层流和紊流现象。

2. 测定临界雷诺数。 二、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由实验桌、供水系统、实验管道、流量量测系统、流线指示装置和回水系统组成。 三、实验原理:

实际液体有两种不同的运动型态,即层流和紊流。

当流速较小时,各流层的液体质点是有条不紊运动,互不混杂,这种型态的流动叫做层流。 当流速较大时,各流层的液体质点形成涡体,在流动过程中,互相混掺,这种型态的流动叫做紊流。

水流的型态由其流动时的雷诺数决定, 雷诺数R e =

υ

vd

式中,v —管中平均流速,d —管径,υ—运动粘滞系数。 υ=

2

00022.00337.0101775

.0T T ++ (T 水温)

据前人实验资料得知,下临界雷诺数比较稳定,R e=2000。而上临界雷诺数变化很大,约在5000~20000之间。因此一般认为:

R e<2000为层流

R e>2000为紊流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指示书。

2.接通电源,开启水泵给水箱供水。

3.到水箱里的水开始溢流后,轻轻打开尾阀,使管道通过小流量,再打开指示剂开关,使

颜色水流入管道。

4.反复缓慢增大(或减小)流量,仔细观察层流和紊流现象。

5.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缓慢调整流量,在临界流速时(即流态开始转换时),测定其

雷诺数。

6.实验完毕后,先关闭指示剂开关,然后关闭水泵,拔掉电源。

实验记录表:(仅供参考)管径d= cm 水温T= ℃

2

五、注意事项:

1.调整流量时,一定要慢,且要单方向调整(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不能忽大忽小。

2.指示剂开关的开度要适当,不要过大或过小。

3.判断临界流速时,一定要准确。

4.不要震动水箱、水管,以免干扰水流。

5.实验时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

六、思考题

1.为什么调整流量时,一定要慢,且要单方向调整。

2.要提高实验精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七管流沿程阻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有压管流沿程水头损失及沿程阻力系数λ值。

2.绘制lgh f——lgv和lgR e——lgλ关系曲线,确定h f=Kv n中的n值。

二、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由实验桌、供水系统、实验管道、流量量测水箱和回水管组成。其中在实验管道上开有两个测压孔,并安装有测压管,测压孔的距离为L 。

三、实验原理:

列出1、2断面的能量方程:

z 1+g p ρ1+g v 221α= z 2+g p ρ2+g

v 22

2α+h f

由于管道直径不变,所以两断面流速水头相等,于是有:

h f =( z 1+

g p ρ1)-(z 2+g

p

ρ2)=Δh 即1、2两断面间的沿程水头损失等于两断面间的测压管水头差。

根据达西公式

h f =λgd

L v 22

于是 λ=

L v gd 22h f =L

v gd

22Δh 式中,λ—管道沿程阻力系数,d —实验管管径,h f ——1、2两断面间的沿程水头损失,L ——1、2两断面间的距离,v —管中平均流速,g —重力加速度。

用体积法测定管道通过的流量Q ,由于管径已知,所以求得平均流速v 。由此可以计算出沿程阻力系数λ。

水流在不同的流区及不同的流态下,其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是不同的。在层流状态下,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成正比;在紊流状态下,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的平均流速的1.75~2次方成正比。 四、实验步骤: 1.

认真阅读实验指示书,熟悉实验目的和要求。

2.熟悉实验装置的结构。

3.接通电源,开启水泵给水箱供水,打开尾阀。

4.等到水开始溢流后,排除测压管中的气体。在关闭尾阀的条件下,检查两根测压管的液位

是否在同一平面上,从而判断气体是否排完。

5.把尾阀开到最大,这时实验管道通过的流量最大,测压管的液位差最大(即压差最大)。水流稳定后,开始测量流量和压差,并记录。

6.减小尾阀的开度,减小实验流量,压差的减小量控制在4cm左右(即压差比上次减小2cm).水流稳定后,再开始测量水温、流量和压差,并记录。

7.重复实验,每次压差下降要均匀,直到流量为0.检查数据无误后,关闭电源,结束实验.

数据记录表:(仅供参考)管径d= cm 实验段长度L = 70 cm 水温T= ℃

2

注:初高H、终高H是指测量水箱里的水位。

五、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仪器。

2.压差下降要均匀,便于绘制曲线,提高实验精度。

3.水位波动时,读取时均值。

4.整理资料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5.实验时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

六、思考题:

1.分析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的流态及流区。

2.为什么调整流量时,压差下降要均匀。

3.绘制loghf-logv和logRe-logλ曲线。

实验八管流局部阻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圆管突然扩大的局部水头损失,掌握管流局部水头损失的测定方法。

2. 验证圆管突然扩大、突然缩小局部水头损失的理论公式。

3. 绘制测压管水头曲线。 二、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由实验桌、供水系统、实验管道、测压管、流量量测水箱和回水系统等组成。其中实验管道由细管到粗管的突然扩大部分、粗管到细管的突然缩小部分和弯道部分组成。 三、实验原理:

在实际管流中,由于管径的变化或结构局部的突变,使流动结构从新调整,并产生旋涡,使能量产生损失。如管道直径的突然扩大或缩小、急弯、岔口等情况。

由能量方程可知,管流突然扩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即是图中

——1断面到2——2断面的水头损失,

h j 实=( z 1+g p ρ1 +g v 2211α)-(z 2+g p ρ2+g

v 22

2

2α)

式中α1、α2取1,测压管水头(z 1+g p ρ1)、( z 2+g

p ρ2

)g

v 22

22α则根据体积法所测流量Q 和管径d 1和d 2算出流速v 1、v 2从而得到。

管流突然扩大局部水头损失的理论公式:

h j 理= (1-21A A )2g v 221=[1-(21d d )2]2g

v 22

1

ζ

理=(1-

21A A )2=[1-(2

1d d )2]2 由能量方程可知,管道突然缩小的局部水头损失即是图中1——1断面到2——2断面的能量损失

h j 实=(z 1+g p ρ1+g v 2211α)-(z 2+g

p ρ2+g v 22

2

2α)

式中αα取1,测压管水头(z 1+

g p ρ1)、(z 2+g

p

ρ2)直接在测压管中读取,流速水头

g v 22

11α、

g

v 2222α则根据体积法所测

流量Q 和管径d 1、d 2计算出流速v 1、v 2后,从而得到。

经验公式 h j =ζg

v 222

ζ=0.5(1-

1

2

A A ) 式中ζ叫做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四、实验步骤:

1. 熟悉实验指示书、实验装置。

2. 打开尾阀,接通电源,开启水泵,给水箱供水。

3. 等到水箱开始溢水后,关闭尾阀,排除管道、测压管中的气体,并观察测压管中的水位是

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4. 打开尾阀,使管道通过水流,并调节流量大小,使测压管水位在适当的高度。

5. 测量各断面的测压管水头,用测量水箱测定流量。

6. 检查数据无误后,改变流量,再次测量。

7. 关闭水泵,拔掉电源,结束实验。 五、注意事项:

1. 实验时,一定要安全用电。

2. 操作时,用力不要过猛,以免损坏仪器。

3. 计算时,要注意断面的位置。 测压管水头数据表:(仅供参考)

流量测定数据表:(仅供参考)

管流突然扩大局部水头损失计算表:(仅供参考)

管流突然缩小局部水头损失计算表:(仅供参考)

六、思考题

1.比较管流突然扩大的实测局部水头损失和理论局部水头损失的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2.为什么管流突然扩大的2——2断面要取粗管上测压管水头最高的断面?

实验九明渠断面流速分布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比托管的构造和测速原理,掌握用比托管测点流速的方法。

2.了解旋浆流速仪的使用方法。

3.绘制明渠断面垂线的流速分布曲线图。

二、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由实验水槽、比托管(或旋浆流速仪)等组成。水槽宽b=60厘米,水槽底坡i=0,水槽前端安装有量水堰,为了调节水深,水槽尾部安装有尾门。

三、实验原理: 1. 比托管测流速原理

比托管前端和侧面都开有测压孔,分别由两根不相通的细管接入测压管。由于比托管前端对水流的阻挡,使水流到达比托管的前端面时,流速变为零,动能全部转化为压能,故比托管前端测压孔所测水头为该点总水头。比托管侧面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对流速影响很小(忽略不计),所以所测水头为该点测压管水头。

根据比托管前端孔所测总水头和侧面孔所测测压管水头,可以算出该点的流速水头,即

h 1-h 2=g

v 22

v=

)(221h h g -

h 1比托管前端孔所测总水头(z+γp +g

v 22

)

h 2比托管侧面孔所测测压管水头(z+

γ

p ) 故 v=

)(221h h g -

在实验中,为了更准确地测定,我们使用可倾斜比压计,如倾斜比压计的倾斜角为α,则在计算流速时,所测压差应乘sin α。由于比托管对水流的干扰和测压孔位置的不同,故需乘上比托管的校正系数μ,一般为0.98——1,因此点流速为

v=μ

αsin )(221h h g -

2. 旋桨流速仪测流速原理

旋桨和水流的相对运动,桨叶受到垂直于旋桨径向的作用力,作用于每只桨叶的力对桨轴的力矩,使桨叶绕轴旋转,流速是旋桨转动速率或转动周期的函数。

1) 计数法测流速时,流速与脉冲数之间的关系为:

v=K

t

N

+C v ——流速。 N ——施测时间。

K ——流速系数,旋桨每转动1/2周水流质点前进的距离。 C ——旋桨起动流速值。

2) 周期法测流速时,流速与脉冲周期之间的关系为:

v=2K

T

1+C T ——旋桨每转动一周的时间。 四、实验步骤

1. 认真阅读实验指示书,了解实验目的。

2. 熟悉比托管(旋桨流速仪)的实际构造和使用方法。

3. 打开水槽进水阀门,将水槽水深控制在15——20cm 左右。

4. 调平比托管测压排基座。

5. 用自来水(或真空泵)给比托管排气,气体排完后,在测压管上方放入部分空气。

6. 将比托管管头放入静水中,检查测压管读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说明比托管和连通

管中的气体已经排完,用弹簧夹夹好排气管。否则将继续排气。 7. 将比托管放到要测定的位置上,管头正对水流方向。 8. 将管头放到槽底,等到测压管水位稳定后读取水位值和比托管高程值。升高比托管高程

2cm ,再读数,直到水面。 五、注意事项

1. 实验中,比托管管头不能露出水面。

2. 比托管管头一定要正对水流方向。

3. 一定要等到测压管液面稳定后才读数。 六、思考题

1. 使用比托管时,为什么要排气?施测过程中,为什么比托管管头不能露出水面?

2. 测流速时,比托管管头为什么要正对水流方向?

3. 绘制断面垂线上的流速分布曲线。

比压计倾角α= 校正系数μ= 槽宽B=

实验十 水面曲线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在变坡有机玻璃矩型水槽中,演示棱柱体渠道中非均匀渐变流的主要几种水面曲线及其衔接形式。 二、实验设备:

实验水槽总长米,宽米,由两段组成,中间由转动铰连接。水槽两端安装有电动升降机和坡度指示器。槽中安装有闸门。 三、实验原理:

在流量、矩形断面、尺寸为一定的明渠中,临界底坡的计算公式:

h k =32

g

q

式中h k 为临界水深,q 为单宽流量。

i k =

k k k k B R C gA 2α=k

k k

B C gx 2α

式中R k 、x k 、C k 为渠中水深为临界水深时所对应的水力半径、湿周、谢才系数。

为了区别各种坡型,则需首先确定临界底坡。在已知流量的情况下,根据试算法或图解法求临界水深h k ,然后计算出临界底坡i k 。

另外可以根据断面平均流速和微波相对速度的大小来判断水流的流态。

当v

v=v w时,水流为临界流。

v>v w时,水流为急流。

在水流为均匀流状态下,水流为临界流时,水槽的底坡为临界底坡。

水面曲线根据水深划分为三个区,即当实际水深大于正常水深和临界水深时为a区,当实际水深在正常水深和临界水深之间时为b区,当实际水深小于正常水深和临界水深时为c 区。根据底坡情况分为五类,即1、2、3、0、〝′〞。由于临界坡度时K——K先与N——N 线重合,平坡和反坡时N——N线无限远。所以可归纳为12种类型的水面曲线。

1.取掉水槽中的建筑物,接通电源,开启水泵,给水槽供水。

2.等到水流稳定后(均匀流),点击水面,观察水波的形态,并反复调整水槽坡度,

当微波向上游传播的绝对速度为零时,水流为临界流,水深为临界水深,水槽坡度

为临界坡度,并记录。

3.放下闸门,插入水中。水流稳定后,观察a3和c3曲线。

4.取掉闸门,调整上下游槽底坡度,使上游坡度(为缓坡),下游坡度(为陡坡)。水

槽上游段尾端出现型降水曲线,在水槽下游段前端出现b1、b2型降水曲线。

5.在上下段都安上闸门,使开度都小于实际水深和临界水深,这时会出现a1、a2、c1、c2

水面曲线。

6.打开闸门,将上段水槽底坡调为0,下段水槽底坡调为逆坡,这时会出现b0、b′型水

面曲线。

7.插入闸门,这时会出现c0、c′型水面曲线。

五、注意事项

1.实验时,动作要轻,以免损坏有机玻璃水槽。特别在插入和抽出闸门时一定要轻。

2.在调节水槽坡度时,升降开关不能从升到降(或降到升),中间一定要暂停。

实验十一水电比拟法渗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用水电比拟法测定建筑物基础渗流区的等势线(或流线),绘制流网。

二、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由实验盘、电信号发生器和毫伏表组成。其中实验盘安装有水工建筑物基础模型,在模型的上下游安有铜片,模型和其它边缘由有机玻璃制作。有机玻璃实验盘底部粘贴有坐标纸。

三、实验原理:

渗流在符合达西定律的条件下,可以用拉普拉斯方程来描述。电流在导体中的流动规律也可以用拉普拉斯方程来描述。因此,渗流与电流之间存在比拟关系,利用这种比拟关系,量测出电场中的物理量来求解渗流场中的水力要素的实验方法叫做水电比拟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要将电流场与渗流场二者保持几何相似,导电性质和渗流性质相似,以及边界条件相似,则在电场中测量的物理量即可得出渗流场中相应的水力要素。

在实验盘模型的上、下游铜片上加上电压,模拟水工建筑物上、下游的水位差。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指示书,点清实验用品。

2.在坐标纸上,按比例画出实验盘的边界(包括模型的形状及尺寸)。

3.给实验盘加水1——2cm左右,并调平实验盘(即水深一样)。

4.把模型的上游铜片与电信号发生器的正极连通,下游铜片与电信号发生器的负极连

通。毫伏表的负极(黑夹子)与下游铜片连通。

5.等老师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并将电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调到10V。

6.利用毫伏表的探针测出等势线(要求每隔1V测一条等势线,每条线上不少于5个

点)。

7.测完8条等势线后,利用等势线与流线之间正交原理,绘制出流网。

8.实验完后,拆掉连线,倒掉实验盘中的水,清理实验用品。

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编著:刘凡 河北工程大学

目录 1、静水压强实验--------------------------------------------------------3-5页 2 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 - 6-9页 3、文丘里流量计实验------------------------------------------------10-12页 4、雷诺实验------------------------------------------------------------12-14页 5、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实验-----------------------------------------15-16页 6、局部管道水头损失实验----------------------------------------17-19页 7、流线演示实验-----------------------------------------------------20-21页 8、伯努利实验---------------------------------------------------------20-21页 9、涡流系列演示实验------------------------------------------------22-24页

实验一 静水压强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对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验证静止液体中,不同点对于 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为常数(即z+ p C g ρ=) 。 2、学习利用U 形管测量液体(油)的密度。 3、建立液体表面压强0p >a p ,0p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验原理 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1) 中: 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验分析与讨论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 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 )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 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由下式计算 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单位为mm)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汇总Word版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武汉纺织大学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1)

实验二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 (4) 实验三功率因数的提高 (6) 实验四三相电路实验 (9) 实验五微分积分电路实验 (12) 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 (14) 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6) 实验八单相桥式整流和稳压电路 (18) 实验九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19) 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4) 实验十二组合逻辑电路 (26) 实验十三移位寄存器 (29) 实验十四十进制计数器 (33)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3.等效电源参数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阐明了电路整体结构必须遵守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有两条即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任一时刻,流入到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I=0。 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的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U=0。 2.叠加原理:n个电源在某线性电路共同作用时,它们在电路中任一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在任意两点间所产生的电压降等于这些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部分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降的代数和。三、仪器设备及选用组件箱: 1.直流稳压电源 GDS----02 GDS----03 2.常规负载 GDS----06 3.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 GDS----10 四、实验步骤: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按图1—1接线,(U S1、U S2分别由GDS---02,GDS---03提供)调节U SI=3V,U S2=10V,然后分别用电流表测取表1—1中各待测参数,并填入表格中。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⑴将U S2从上述电路中退出,并用导线将c、d间短接,接入U S1,仍保持3V,测得各项电流,电压,把所测数据填入表1—2中;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征;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测量技能。 二、实验属性 综合性试验。本实验涉及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知识是综合性的。内容有: 流体力学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流体力学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及动量方程等。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溢流板; 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计; 8、滑动测量尺; 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11、测压点;12、毕托管;13、实验流量调节阀 四、实验要求 实验前应预习实验报告。 实验开始前,待一切实验准备工作就绪后,报告指导教师。在启动设备之前,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 实验结束时,实验数据要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并整理好实验现场后,按要求在实验记录本上填写有关内容,方可离去,严禁将实验室的任何物品带走。

实验完成后应按学校对实验报告的格式、纸张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描述应清楚、肯定,语言通顺,用语专业、准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实验报告数据观察细致,记录及时、准确、真实,外文、符号、公式准确,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实验报告的内容要求: 1.实验名称; 2. 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 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 6. 实验原始数据; 7.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8.思考题分析。 五、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i=1,2,3,……,n ) )1(22111 122i w i i i i h g v a p Z g v a p Z -+++=++γγ 取1a =2a =……n a =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γ p Z + 值,测出 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g av 22 ,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 水头。 六、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平齐。如不平则需要查明故障原因(例连接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开阀13,观察思考: 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 2) 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测点(2)、(3)测管水头同否?为什么? 4) 测点(10)、(11)测管水头是否不同?为什么? 5) 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供参考)

水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 实验五雷诺实验 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或 (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h、d单位为mm)

13级给排水: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多学时)

工程流体力学 实 验 指 导 书 河北联合大学给排水实验室 编者:杨永 2014 . 5 . 12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实验目录: 实验一:雷诺实验 实验二:伯努利方程实验 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一、实验课前认真预习实验要求有预习报告。 二、做实验以前把与本次实验相关的课本理论内容复习一下。 三、实验要求原始数据必须记录在原始数据实验纸上。 四、实验报告一律用标准实验报告纸。 五、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1. 实验目的; 2. 实验仪器; 3. 实验原理; 4. 实验过程; 5. 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处理。 六、实验指导书只是学生的指导性教材,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指导书制作 为参考,具体写作内容由学生根据实际操作去写。 七、根据专业不同以及实验学时,由任课教师以及实验老师选定实验内容。 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实验室 编者:杨永 2014.5

实验一 雷诺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一)观察实验中实验线的现象。 (二)掌握体积法测流量的方法。 (三)观察层流、临界流、紊流的现象。 (四)掌握临界雷诺数测量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实验中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雷诺实验仪、1000mL 量筒、秒表、10L 水桶等 三、实验原理: 有压管路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条件的改变(例如,管径改变、温度的改变、管壁的粗糙度改变、流速的改变)会造成流体流态的变化,会出现层流、临界流、紊流等现象。英国科学家雷诺(Reynolds )在1883年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首先证实了流体的流动结构有层流和紊流两种形态。层流的特点是流体的质点在流动过程中互不掺混呈线状运动,运动要素不呈现脉动现象。在紊流中流体的质点互相掺混,其运动轨迹是曲折混乱的,运动要素发生脉动现象。 雷诺等人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临界流速与过流断面的特征几何尺寸管径d 、流体的动力粘度μ和密度ρ有关,即()ρμ、、d f u k =。由以上四个量组成一个无量纲数,称为雷诺数e R ,即ν μρ ud ud R e ==

土木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室编 适用专业:土木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015年04 月 目录

目录 (i)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1) 实验二能量方程演示实验 (3) 实验三文丘里流量计 (4) 实验四动量方程演示实验 (11) 实验五水流流态实验 (12) 实验六沿程阻力水头损失实验 (14) 实验七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18) 实验八旋涡演示实验 (24) 实验九水跃演示实验 (25) 实验十流谱与流线演示实验 (25)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 2

3 1、测定静止液体内任意一点的静水压强 2、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中任何一点的势能都相等 3、测定酒精的重度γ值 二、实验原理: 1、根据水静力学基本方程:P=P 0+γh 式中:P —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Pa ); P 0—表面压强,(Pa ); γ —液体的重度,(9800N/m 3); h —对应计算的液体淹没深度,(cm )。 2、势能公式: γ γ B B A A p p + Z =+ Z 式中:Z —位置水头;γ p —压强水头。 三、实验装置: 如图 图一 ①放气阀;②密闭容器;③直尺;④针管;⑤阀门 四、实验步骤: 1.读取A 、B 两点的刻度B A ??、 2.打开容器上的阀门①。容器内表面压强P 0= P a ,各测压管液面齐平 3.关闭阀门①,打开阀门⑤,用针管向容器②内输水,此时P 0﹥P a ,关

4 闭阀门⑤,读各测压管液面标高▽1,▽2,……▽7 记入表中,P 0﹥P a 做三次 4.打开阀门①使容器内表面压强P 0= P a ,检查各测压管液面是否齐平, 否则重新排气 5.关闭①打开⑤,用针管抽出容器内的水,容器表面压强P 0﹤P a ,改变 容器中的水位重复三次,每次将各测压管液面位置读数记入表中。 五、注意事项 1.读取测压管水位时,视线必须和液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避免产生误 差。 2.用针管向容器内注水或抽水时要缓慢进行,以免损坏针管。 3.如发现各测压管水位不断改变,说明容器或测压管有漏气,需要修理。 六、记录表格和计算参考表(以厘米计) 6 +++++=654321 平均 γγγγγγγ''''''' 思考题: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通过测量静止液体点的静水压强,加深理解位臵水头、压强水头、及测管水头的基本概念;观察真空现象,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测量油的重度。 二、实验装臵 本实验装臵如图1.1所示 图1.1流体静力学综合性实验装臵图 1.测压管 2.带标尺测压管 3.连通管 4.真空测压管 5.U 型测压管 6.通气阀 7.加压打气球 8.截止阀 9.油柱 10.水柱 11.减压放水阀 说明: 1.所有测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度数为基准; 2.仪器铭牌所注▽B 、▽C 、▽D 系测点B 、C 、D 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则▽B 、▽C 、▽D 亦为ZB 、ZC 、ZD 3.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 4.测压管读数据时,视线与液面保持水平,读凹液面最低点对应的数据。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const γ p z =+ 或h p p γ+=0 式中:z —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臵高度;

p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0p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上式表明,在连通的同种静止液体中各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相等。 利用液体的平衡规律,可测量和计算出连通的静止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这就是测压管测量静水压强的原理。 压强水头 γ p 和位臵水头z 之间的互相转换,决定了夜柱高和压差的对应关系:h γp ?=? 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 型侧管,在压差相同的情况下,利用互相连通的同种液体的等压面原理可得油的比重So 有下列关系: 2 1100h h h γγS w += = 图1.2 图1.3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o 。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包括: 1)各阀门的开关; 2)加压方法 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3)减压方法 开启筒底阀11放水 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 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水力学实验1-参考答案

水力学实验 参考答案 静水压强实验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p z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0?B p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0?B p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不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域。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 和0h ,由式00h h w w γγ= ,从而求得0γ。 4.如测压管太细,对于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γ θσd h cos 4= 式中,σ为表面张力系数;γ为液体容量;d 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的水,

m N 073.0=σ,30098.0m N =γ。水与玻璃的浸润角θ很小,可以认为0.1cos =θ。于是有 d h 7.29= (h 、d 均以mm 计)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 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σ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下班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θ较大,其h 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有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水平面。 6、用该实验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水流吗? 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 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水流。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1的液面始终与C 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上的总水头不变,故为恒定流动。这是由于液位的降低与空气补充使箱体表面真空度的减小处于平衡状态。医学上的点滴注射就是此原理应用的一例,医学上称这为马利奥特容器的变液位下恒定流。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交通学院 性能实验室 2 00 6.9

(一) 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 (伯诺里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2.1所示。 说明 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 1.毕托管测压管(表2.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毕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 )2(2g u p Z H ++='γ,须注意一般下H ’与断面总水头)2(2 g v p Z H + +=γ不同(因一般v u ≠),

它的水头线只能定性表示总水头变化趋势; 2.普通测压管(表2.1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 调节,流量由体积时间法(量筒、秒表另备)、重量时间法(电子称另备)或电测法测量(以下实验类同)。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 i i i i i hw g v a p Z g v a p Z ,122 111 122+++=++γγ 取121====n a a a Λ,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γ p Z + 值,测出 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g av 22 ,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 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如不平则需查明故障原因(例连通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打开阀13,观察思考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2)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3)测点(2)、(3)测管水头同否?为什么? 4)测点(12)、(13)测管水头是否不同?为什么? 5)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托管供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改变流量2次,重复上述测量。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19号测管液面接近标尺零点。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 1.记录有关常数 均匀段D1= cm 缩管段D2= cm 扩管段D3= cm 水箱液面高程=?0 cm 上管道轴线高程=?z cm 实验装置台号No______________

水力学实验-1

水力学实验 指导书与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水力学实验室

目录 1.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2.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里方程)实验4.实验三:雷诺实验 5.实验四: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3.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 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1.测压管;2.带标尺测压管;3.连通管;4.真窄测压管;5.U 型测压管 6.通气阀;7.加压打气球;8.截止阀; 9.油柱;l0.水柱;11.减压放水阀。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p z const γ + = 或 0p p h γ=+ 式中: Z ——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0p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 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 。有下列关系:01 012 h S h h ωγγ= = +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 。 2、采用加压法、减压法来测定各断面的压强,油的容重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 包括: 1)各阀门的开关; 2 )加压方法 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3 )减压方法 开启筒底阀ll 放水; 4 )检查仪器是否密封,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 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2.记录仪器号No .及各常数(记入表1.1)。 3.量测点静压强(各点压强用厘米水柱高表示)。 1)打开通气阀6(此时0P =O),记录水箱液面标高?。和测管2液面标高H ? (此时0?=h ?); 2)关闭通气阀6及截止阀8,加压使之形成0P >O ,测记0?及h ? “;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1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第一节静水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观察在重力作用下,液体中任意两点A、B的位置高度z、测压管高度 p和测压管水头H(Hzp),验证静水压强公式。加深理解水静力学 基本方程式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理解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及测压管水头等基本概念; 2. 学习使用液体压力计测压强,测量当p0pa(pa为大气压强)、p0pa、p0pa时的A、B两点的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 3. 测定表面压强的真空度,加深对真空压强、真空度的理解; 4. 学习测量液体比重的方法。二、实验装置静水压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4#6 #5 #4 #3 #2 #113P0Z0Z6Z4Z2Z12hh酒精Z3AZ5B图1 静水压强实验装置图 1.水箱; 2.测压管; 3.升降调压筒; 4.气门。 三、实验原理 水静力学讨论静水压强的特性、分布规律及如何根据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来确定静水总压力。 1

静水压强的特性 流体静止时不承受切应力,一旦受到切应力时就产生变形。从这个定义出发,可以认为在静止的液体内部,所有的应力都是正交应力。因此,静水压强具有两个特性: 1. 静水压强的方向与受压面垂直并指向受压面; 2. 任一点静水压强的大小和受压面的方向无关,或者说作用于同一点上的各方向的静水压强大小相等。 静水压强的基本方程 在重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的不可压缩均质液体,其基本方程为。 Z1p1Z2p2C 式中,Z—单位重量液体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高度,称位能或位置水头; p—单位重量液体的压能或压强水头; p1,p2—静止液体中任意两点的静水压强; —液体的容重。 该方程表明静止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单位位能和单位压能之和为常数。该方程也可以写为。 pp0h 上式表明在静止液体中,液面下任一点的静水压强等于液面压强与从该点到液面的单位面积上的液体重量之和。液面压强遵循巴斯加原理,将等值地传递到液体内部所有各点

水力学实验总结报告

水力学实验总结报告 经过八个星期的学习与实验,我学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也对水力学实验部分有了自认为较为清醒的体会与感悟。 因为之前有做过大学物理实验,明白在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束后的数据处理在实验的整个过程尤为重要,于是在水力学实验开课之前我仔细阅读了水力学实验课本第^一章和第十二章关于测量误差及精度分析与实验数据的处理的内容,从中学到了很多需要在实验时与实验后处理时特别注意的方面,这对我后续所有实验的进行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每一次实验前,老师都会向我们讲解实验的大概原理与操作步骤,因为有两个班和很多组的关系,老师的讲解我们也不是能听的很清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准备阶段仔细的弄清实验原理与可能得出的实验结果,以便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及时判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从而避免因错误的实验操作导致的错误结果。当然在这一部分我们做的相对并不是很好,有时甚至在上课 前并未对实验原理及过程进行很好的预习。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的按照实验步骤来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应仔细分析每一次得出的结果(当然,太固执与每一次的结果是无益的。),及时验算并发现错误,以便后续实验步骤的进行。 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我们也吃了这方面的亏,做第一个实验静水

压强实验时没有很好的理解装置的原理与应该特别注意的细节, 得出来的实验结果也不是特别的令人满意,在后续处理数据的时 候发现有一个实验结果得出的误差很大,效果很不好。开始时我 们打算舍弃所有的数据等到第二周重做,可是后来我们在分析思考题时发现在用实验数据来计算油的密度来验算结果时,有一项 结果是具有前后联系的,因而它的变化范围也是具有一定区间的,所以我们发现实验的误差来源于我们数据读数的估读位的误差,然后我们将这一数据的估读位做了一小幅度的调整,得出的 结果便相对十分准确了。从中我们便明白了一个实验并不是说实验结束了,数据处理完了,它就结束了,相反,在一个实验结束后对它的结果的思考与理解却是整个实验中最关键的一环。 而对于我来说,对一个实验最好的理解无益于在处理实验数据的时候了,有时候通过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对结果的分析,对思考题的解读,确实促进了我对水力学每一相关部分的认识。相对于以前需要无数次死记硬背的部分,难以理解的公式,通过对 水力学实验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发现再去理解与记忆他们变得容易多了,这确实是一份难得的收获与体会。 当然,在处理实验数据与得出结果的过程中,也并不总是一 帆风顺的,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电比拟实验中流网的绘制与计算。因为实验时仪器总是并不能满足中线附近不能满足电压等于5V的缘故,我们5V的等势线偏向左边0.9厘米左右,这就造成了我们的等势线的左右不对称,给我们

(完整word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汇总,推荐文档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指导书 杨伟丰编写 2014年12月

实验一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组成以及数据传送通路。 2、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二、实验内容 运用算术逻辑运算器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三、实验仪器 1、ZY15Comp12BB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箱一台 2、排线若干 四、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1所示。其中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74LS273)锁存,锁存器的输入连至数据总线,数据输入开关(INPUT)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数据显示灯已和数据总线(“DATA BUS”)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内容。 图1-l 运算器数据通路图

图1-2中已将实验需要连接的控制信号用箭头标明(其他实验相同,不再说明)。其中除T4为脉冲信号,其它均为电平控制信号。实验电路中的控制时序信号均已内部连至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进行实验时,还需将S3、S2、S1、S0、Cn 、M 、LDDR1、LDDR2、ALU_G 、SW_G 各电平控制信号与“SWITCH ”单元中的二进制数据开关进行跳线连接,其中ALU_G 、SW_G 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为高电平有效。按动微动开关PULSE ,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五、实验步骤 l 、按图1-2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图中箭头表示需要接线的地 图1-2 算术逻辑运算实验接线图 2、用INPUT UNIT 的二进制数据开关向寄存器DR1和DR2置数,数据开关的内容可以用与开关对应的指示灯来观察,灯亮表示开关量为“1” ,灯灭表示开关量为“0”。以向DR1中置入11000001( C1H )和向DR2中置入 01000011(43H )为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使各个控制电平的初始状态为:CLR=1,LDDR1=0,LDDR2=0,ALU_G=1,SW_G=1,S3 S2 S1 S0 M CN=111111,并将CONTROL UNIT 的开关SP05打在“NORM ”状态,然后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 LDDR1=0LDDR2=1T4=LDDR1=1 LDDR2=0 T4= SW_G=0 上面方括号中的控制电平变化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进行,其中T4的正脉冲是通过按动一次CONTROL UNIT 的触动开关PULSE 来产生的。

水力学实验学生指导书19页word

目录 实验须知 (1) 实验一自循环流动演示实验 (5) 实验二水击综合实验 (2) 实验三流体静力学实验 (16) 实验四雷诺实验 (36) 实验五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 (31) 实验六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39) 实验须知 一、实验基本要求 1.认真预习实验讲义、教材的有关原理部分,弄懂实验的大致步骤、主要设备、实验方法,熟悉实验中要接触的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完成预习报告。 2.实验过程中,认真操作,细心观察,深入思考,以科学的态度填写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3.实验结束后,认真处理数据,完成思考题,并编写项目齐全、整洁、清楚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注意事项 1.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 2.准时进入实验室,不准吸烟、吃零食,不准大声喧哗。 3.爱护各种仪器设备(电动搅拌器、循环水真空泵、电炉、各类玻璃仪器),轻拿轻放,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 4.对实验中损坏的仪器应及时登记,并报告指导教师,等待处理。 5.格外注意水、电的使用,防止触电及热灼伤发生,电炉严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加热。 6.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实验台面无杂物、无积水,实验完毕,一

好水电阀门。 7.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及产量)记录经指导教师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的总结,整理实验结果也是一种基本训练。因此,要求各自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文句应力求简明,书写清楚,正确使用标点。实验报告封面上中应正确填写出课程名称、专业、班级、姓名等信息。应在规定时间内交给指导教师批阅。 实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实验目的及要求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包括主要仪器、药品和实验方法及步骤) 4.数据记录及处理(含实验现象及产量) 5.实验结果讨论与思考题 实验一自循环流动演示仪 一、实验目的 1、显示逐渐扩散、逐渐收缩、突然扩大、突然收缩、壁面冲击、直角弯道等平面上的流动图像。 2、显示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圆弧进口管咀流量计以及壁面冲击、圆弧形弯道等串联流道纵剖面上的流动图像。 3、显示30°弯头、直角圆弧弯头、直角弯头、45°弯头以及非自由射流等流段纵剖面上的流动图像。 4、显示30°弯头、分流、合流、45°弯头,YF一溢流阀、闸阀及蝶阀等流段纵剖面上的流动图谱。其中YF一溢流阀固定,为全开状态,蝶阀活动可调。 5、显示明渠逐渐扩散,单圆柱绕流、多圆柱绕流及直角弯道等流段的流动图像。 6、显示明渠渐扩、桥墩形钝体绕流、流线体绕流、直角弯道和正反流线体绕流等流段上的流动图谱。 7、显示“双稳放大射流阀”流动原理。 二、实验原理 1、在逐渐扩散段可看到由边界层分离而形成的旋涡,且靠近上游喉颈处,流速越大,涡旋尺度越小,紊动强度越高;而在逐渐收缩段,无分离,流线均匀收缩,亦无旋涡,由此可知,逐渐扩散段局部水头损失大于逐渐收缩段。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果分析及讨论 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可正可负。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恒为正,即J>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测点5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降低,Jp>0。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0。而据能量方程E1=E2+h w 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0,故E2恒小于E1,(E-E)线不可能回升。(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越大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2.3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下二个变化: 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任一 的总水头E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为定值时,Q增大,就增大,则必减小。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 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相应减小,故的减小更加显著。 测压管水头线(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 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增大,H亦增大,(P-P)化就更为显著。 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图2.2),测点高差0.7cm,H P=均为37.1cm(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表明均 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测点10、11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7.3cm,表明急变流断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大。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在绘制总水头线时,测点10、11应舍弃。 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 几点措施有利于避免喉管(测点7)处真空的形成: 减小流量,(2)增大喉管管径,(3)降低相应管线的安装高程,(4)改变水箱中的液位高度。 显然(1)、(2)、(3)都有利于阻止喉管真空的出现,尤其(3)更具有工程实用意义。因为若管系落差不变,单单降往往就可完全避免真空。例如可在水箱出口接一下垂90弯管,后接水平段,将喉管的高程降至基准高程0—0,比位比压能p/γ得以增大(Z),从而可能避免点7处的真空。至于措施(4)其增压效果是有条件的,现分析如下:

水力学实验

实验一 静水压强演示实验 一、目的要求 1、量测静水中任一点的压强; 2、观察封闭容器内静止液体表面压力。 3、掌握U 形管和测压管的测压原理及运用等压面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见实验室水静压强仪。 三、实验步骤及原理 1、打开排气阀,使密封水箱与大气相通,则密封箱中表面压强0p 等于大气压强a p 。那么开口筒水面、密封箱水面及连通管水面均应齐平。 2、关闭排气阀,用加压器缓慢加压,密封箱中空气的压强缓慢增大。U 形管和测压管出现压差△h 。待稳定后,开口筒与密封箱两液面的高差即为压强差h p p a γ=-01。 3、打开排气阀,使液面恢复到同一水平面上,关闭排气阀,找开密闭容器底部的水门,放出一部分水,造成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而压强减小。此时a p p <0,待稳定后,其压强差称为真空,以水柱高度表示即为真空度:

32120 ?-?=?-?=-γ p p a =h 2 4、按照以上原理,可以求得密封箱液体中任一点A 的绝对压强A p '。 设A 点在密封箱水面以下的深度为A h 0,1号管和2号管水面以下的深度为A h 1和h 2A ,则: A p 'A a h h p p 02100)(γγ+?-?+='A a A a h p h p 21γγ+=+= 四、注意事项 检查密封箱是否漏气。 五、量测与计算 静水压强仪编号 01 ; 实测数据与计算(表1、表2)。 表1 观测数据

表2 计算 设A点在水箱水面下的深度h0A为10 厘米。

实验二流线演示实验 一、演示目的 1、通过演示进一步了解流线的基本特征。 2、观察液体流经不同固体边界时的流动现象。 二、演示原理 流场中液体质点的运动状态,可以用迹线或流线来描述,在恒定流中,流线和迹线互相重合。在流线仪中,用显示液通过分格栅组成流场,整个流场内的“流线谱”可形象地描绘液流的流动趋势,当这些有色线经过各种形状的固体边界时,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流线的特征及性质。 三、演示设备 流线演示仪由不同形状的固体边界,下面安装有水泵,流道尾部装有调节阀。 四、演示方法 1、接通三相电源; 2、实验模型任意组合和变换; 3、为使流线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可以调节尾部阀门; 4、观察分析其流动情况及特征。 五、思考题 1、流线的形状与边界有否关系? 2、流线的曲、直和疏、密各反映了什么?

水力学实验报告材料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成果分析及讨论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 可正可负。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 恒为正,即J>0。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测点5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p>0。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 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 <0。而据能量方程E 1 =E 2 +h w1-2 , h w1-2 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 >0, 故E 2恒小于E 1 ,(E-E)线不可能回升。(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 越大,如图2.3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有如下二个变化: (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 ,任一断面起始时的总水头E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为定值时,Q增大, 就增大,则必减小。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相应减 小,故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 式中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增大,H亦增大,(P-P)线的起落变化就更为显著。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图2.2),测点高差0.7cm,H P =均为37.1cm(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表明均匀流同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测点10、11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7.3cm,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大。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在绘制总水头线时,测点10、11应舍弃。 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下述几点措施有利于避免喉管(测点7)处真空的形成: (1)减小流量,(2)增大喉管管径,(3)降低相应管线的安装高程,(4)改变水箱中的液位高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