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油墨不耐光的变色和褪色原因

油墨不耐光的变色和褪色原因

油墨不耐光的变色和褪色原因
油墨不耐光的变色和褪色原因

油墨不耐光的变色和褪色原因

印刷品在印刷和存放的过程中,其色相、明度、饱和度常会发生变化,无论是单色墨,还是两种以上颜色的油墨,在内在和外在的作用下,色彩既可能变深,又可能变淡。优质量的印刷品衡量标准为:一批产品的墨色前后深淡要一致,色彩鲜艳,同时要符合样张的墨色色相和墨色的深淡。影响印刷品色彩变化的因素有许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油墨不耐光的变色和褪色原因

油墨在日光的照射下,其色彩与光亮会不同程度发生变化的,绝对耐光而不改变色调的油墨是没有的,在强烈的日光作用下,一切油墨的颜色都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分为两种类型。

1.褪色:在太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油墨耐光性差,失去了原有鲜艳的色泽,颜色变浅成为灰白色。尤其是浅颜色的油墨和四色套版印时黄和红两种颜色褪色较快,而青色和墨色褪色慢一些。

2.变色:与印刷品油墨黑色褪色相反,在日光的作用下颜色变化得深暗了,色彩也改变了,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变色。

一、乳化对印迹色彩的影响

胶印印刷印版离不开用润湿液润湿印版空白部分,胶印是先上水后上墨,用水就难免出现现乳化现象。油墨乳化后色泽会减淡,但是,在水分蒸发后却能恢复原来色泽,故水分越大,乳化量越大,就会引起变色。特别是乳化程度完全不同的色墨调在一起,变色的现象尤为突出。

二、纸张的性质与印迹复制的关系

1.纸张的表面平滑度。纸张表面平滑度与印迹复制有密切关系,不平滑的纸面往往需要较大的压力,才能使油墨与它具有良好的接触情况。如油墨粘度、流动性、墨层厚度保持一定的量,增加压力常使印迹铺展面积增加,同时,纸张的低凹部位,却仍旧接触不良,例如:铜版纸和新闻纸在同一印版所印出来的印迹效果有较大差异的,可以明显地对比出不同的复制效果。

2.纸张的吸收性。纸张的吸收性的大小,也与复制效果有直接关系,通常在印刷质地疏松的纸张时,如果油墨流动性大,粘度小,纸张会就吸收较多的油墨层连接料,如果毛细孔的走私大于颜料颗粒的直径,那么,连颜料也会被吸入,这就使印迹的饱和度减少。需要适当提高墨层厚度。但是,增加墨层厚度,在压印的瞬间却又会引起“铺展”,影响印迹复制效果。吸收性小的纸张,能使墨膜的大部分呈现在纸张表面,使印迹墨层有较好的饱和度。

三、纸张的渗透性对色彩的影响

纸张渗透性大,会使墨层厚度减薄,纸张表面毛孔大,还会使部分颜料颗粒同时被渗入纸内,因而色泽有减淡的感觉。为此,使用表面粗糙,质地疏松的纸张,而油墨流动性又大的纸,要注意变色。

四、颜料不耐热的影响

油墨在干燥过程中,亮光快干型胶印刷油墨是以氧化结膜型干燥为主。胶印油墨干燥之前有一个固着阶段,油墨的氧化聚合是放热反应,干燥过于快时则会放出许多热量,如果热量散发得慢,就会使不耐热的颜料变色。例如:金光颜色油墨变暗,失去原来的光泽。

在印刷时收纸台上印张成垛的堆放,由于堆放得过多,中间部位的印张油墨氧化聚合放热反应,热量不易散发,温度过高放在中间的部位变色较多。

五、燥油对印迹变色的影响

浅淡颜色的油墨属于冷色调,淡黄、翠绿、湖蓝等间色墨,不要用红燥油,因为红燥油其本身带有较深的紫红色,会影响调淡色墨的颜色。

白燥油看上去呈白色,但是氧化结膜后呈淡棕色,如果白燥油用量较多话,印迹干涸会会有偏黄棕色的可能,而深颜色的油墨如青、黑、紫色用红燥油颜色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六、油墨不耐碱对印迹色彩的影响

印刷的纸张PH=7,呈中性的纸张是最理想的,一般无机颜料制造出来的油墨耐酸、碱性比较差,有机颜料耐酸、碱性较好,尤其是中蓝、深蓝墨遇碱则会褪色。中黄遇碱颜色变为偏红,烫印的电化铝箔、印金遇到碱性物质则会变成古黄色,没有光泽性,往往纸张偏弱碱性较多,在印刷后期装订制作遇到含有碱性的粘合剂、如果包装装潢印刷产品是包装碱性物质如肥皂、香皂、洗衣粉等物质,都要考虑油墨的耐碱、耐皂化的性能,孔雀蓝油墨耐碱性较好。

七、印刷品的存放及使用过程中的变色因素

大多数印刷产品长期存放,会呈泛黄色的现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纸张中纤维含有木质素多而变色。如:新闻纸印刷的报纸最容易变黄色、且发脆。

2.胶印四色网点套印的彩色印刷产品,大多数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天长日久,风吹雨淋,室外的高温侵蚀等,由于颜料不耐光、不耐热,而变色或者褪色。

热致变色油墨又称温变油墨

热敏油墨 热致变色油墨又称温变油墨、示温油墨、热敏油墨。它可以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迅速改变颜色,从而使被着色物体具有动态变化的色彩效果。 热敏(温变)油墨的变色原理:热敏(温变)油墨是指在温度变化(升温或降温)时,所印刷的图文信息能够根据不同的温度而表现出不同颜色效果的油墨。 热敏油墨的主要组分是变色颜料、填料和连结料。其变色功能主要取决于变色颜料,颜料加热前后出现的颜色变化截然不同,并以此作为判断票证真伪的依据。 众所周知,颜料受热发生颜色变化的品种不胜枚举,但作为热敏油墨的颜料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对热作用要敏感,在常温下有固定明显的颜色,且达到预定温度时变色迅速; 2 )有明显的变色界限,即变色温度区间要窄,变色前后色差 要大; 3 )受外界环境影响要小,在光照、潮湿气候条件下性能稳定,不分解、不退色; 4)印刷性能好,如颜色、着色力、迅速干燥能力、遮盖力、耐光、耐热、耐酸、耐碱、不渗印等; 5)检验方便,对于热致变色防伪标识,检验时需要热源,常见的有

打火机、火柴、手温、摩擦等,因而变色温度要选择合适。 热敏性油墨的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液晶和白染料性热敏油墨。热敏性油墨比较常用的是液晶型的,目前液晶被应用在很多产品上,包括鱼缸里的温度计、压力测试计、体温计。但是液晶型的油墨生产很难控制,而且还要求很高的专业操手。我们来看一下另外一种热敏性油墨—白染料性热敏油墨。白染料性热敏油墨由于改变油墨颜色的方式很独特,它们的应用也很广泛,其中有安全印刷,新型图文标签、产品商标、专用广告以及纺织品。另外它还有很多别的用途,例如用在一些特殊功能印刷上。当糖浆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糖浆的标签就会有特殊的变化。白染料性热敏油墨在正常温度下,它显现的是一种颜色,当被加热以后,它就会变成无色。3~6 ℃改变就会产生一个颜色变化,这样白染料就适合了一些新的项目以及不要求显示精确温度变化数据的产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液晶热敏性油墨而不是白染料性油墨被应用在温度计生产中。一些产品用白染料热敏性油墨印刷会从一个颜色变到另外一种颜色,而不是从有色过渡到无色,通常通过一个由白染料性油墨和不变色的油墨组分组成的油墨就可以达到这 个要求。例如,油墨制造商通过把一个蓝色白染料性油墨加入到黄色油墨中就可以得到绿色油墨。在正常状态下,印刷油墨的表层是绿色的,而当加热时,它就变为黄色了,白染料组分则变成无色了。白染料油墨可以在不同温度范围内改变颜色,从-25~66 ℃,而且它呈现颜色的范围也很广泛。 从热力学角度,可将热敏(温变)油墨分为不可逆和可逆2 类。

热转印变色杯

热转印感温变色马克杯 变色杯是一种能根据杯子的颜色变化判断杯子内部的水温,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而且可以通过热转印各种图案增添许多情趣,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个性化的设计更是当今人们彰显前沿的追求,我们所研究的这种产品恰恰迎合了很多人的思想,个性化的印制加上其功能性使用价值正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热敏变色油墨的特性 崇裕的温变油墨又称热变色油墨、热敏油墨或感温油墨。温变油墨分为四大类:常温下显示某种特定颜色,经加温后颜色消失变为无色,冷却后立即恢复到原有颜色,因其变化过程可逆,称为“可逆温变消色油墨”(常规温变油墨,即变色马克杯使用之油墨);在常温下显示无色,经加温后变为另外一种颜色,冷却后又恢复为原来的无色,因其变化过程可逆,称为“可逆温变发色油墨”;油墨在常温下显示颜色,加温后变为另外一种颜色,因其变化过程可逆称为“可逆温变转色油墨”;加温后从无色或从某种特定颜色转变为另外一种颜色,经过加温后显示的颜色也不会消失,故称为“不可逆温变色油墨”。 通常所指的变色温度为-15至70摄氏度。手温变色油墨是热变色油墨的一种,指在34-36摄氏度温度作用下,能发生变色效果的油墨。热致变色的原理是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情况下使变色化合物内部发生物理变化,从而造成颜色显现或隐藏。 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是平均直径为5-10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的圆球状微粒(微胶囊),其内部是变色体,表面是一层透明毛线球状外壳(微胶囊壳材),正是这层外壳使变色材料内部所有物质保持均衡状态,使颜色变化更均匀保存更持久。由于外壳是毛线球状,长期的与油墨中的某些溶剂接触,会使微胶囊内物质被置换,所以建议温变材料现调现用。 可逆热敏变色颜料的变色温度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区间。换句话说,就是从变色开始至变色结束所包含的温度范围。这个温度区间的宽度一般为3—5℃,有的还要更宽些。通常我们所定义的变色温度是指变色完成时的温度,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变色颜料的色浓度较普通颜料低,这是因其可逆变色性质所决定的。所以在油墨中变色颜料的用量一般要达到20~40%才能获得满意的印刷效果。 崇裕NCC变色杯制作分为两种,一种为丝网印刷,一种为喷涂 喷涂制作变色杯 崇裕的变色杯的生产方法就是喷涂,整装的喷涂设备,喷出的杯子光泽度非常高,人工和损耗会大大降低,产品品质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崇裕的变色杯的品质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检测来制作,不是国内一般厂家所能比拟的,产能也是非常大的。其中变色杯也会分出不同等级,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印刷制作变色杯 由于热转印墨直接转移到杯子上的附着力不强,应先印变色层,后印其它墨层,以便于图案的附着效果,此时变色油墨选择深颜色的为最佳,可以较好的覆盖其他油墨层。如果先转移热升华墨到杯子上,再通过丝网印刷时会对下层图案造成损伤,不能保证图案的完整性,但是这样印刷图案覆盖效果会很好,这也是一大技术难关。为了印刷品的成功率高,一般采用先丝网印刷转移热敏油墨再转移热升华墨的方式印刷。

遇光变色粉、遇光变色油墨

感光变色材料变色原理:感光变色原料:利用太阳光(UV光)控制颜色的改变,在室内为无色或有色,室外紫外线光下显现颜色或变成另一种颜色。 感光材料基本颜色:紫、红、黄、蓝、橙、天空蓝。

感光变色材料的用途:1、光变粉:适用于各类塑胶材质的射出、押出成形,包括PE、PP、ABS、PS、PVC、PU、TPU、TPR、EVA等塑材。 2、光变油墨:有水性与油墨之分,在织物、纸张、合成膜、玻璃、陶瓷、金属、塑胶及木质产品上都有专用油墨,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变色效果。感光变色涂料和油漆适用于所有产品面喷涂。 一、产品简介: ●感光MC粉为感光变色产品,变色原理为吸收特定波长之紫外光源,藉由该 光源之能量而产生颜色变化(变为紫色、红色、兰色、黄色等),当特定波长 的紫外光源不在时,即回复原来的颜色。 ●感光MC粉是经由微胶囊技术处理过的产品,外观为粉状,粒径在1~10μm 之间,并具有耐高温、抗氧化等微胶囊所改质的特性。 ●感光MC粉可应用于涂料、油墨、塑料各产业,产品之设计大多以室内(无 紫外光之环境)与室外(有紫外光之环境)有颜色变化为诉求。 ●基本五色:#12紫色,#14兰色,#16黄色,#17 橙色#19红色(无色变 有色) ●感应波长:#12紫色:290nm~390nm #14兰色:280nm~390nm ●#16黄色:270nm~370nm #17 橙色:270nm~370nm #19红色:290nm~400nm 一般紫光灯为365 nm波长所以对黄色和橙色感应不明显 二、涂料及网印油墨之应用: ●感光MC粉是分散在涂料及油墨中,并非溶解在涂料及油墨中。 ●可能因极性的不同,会有不同之色相。 ●可应用于油性及水性之涂料及油墨。 ●建议添加两为10%—30%,油性一般为25%,水性油墨一般为10%。 ●应使用中性或弱酸性透明树脂(pH质5~7最为适用)。 ●适用于各类印刷,包含网版印刷、凹版印刷及凸版印刷。 ●印刷背景建议使用白色或浅色系,可提高颜色变化的差异度。 ●可与染料或颜料混合使用,搭配出更多样的色彩变化。 ●印刷不同之素材,应选用合适之涂料或油墨基材。 三、塑料射出及押出之应用: ●可适用于各种塑料之加工,如PP、PE、PVC、PU、PS、ABS、TPR、EV A、 Nylon、Acrylic等,建议塑料之熔融指数(MI值)大于10,弯曲弹性系数小 于13000。 ●建议添加量为0.2%~5.0%,一般为0.5% ●加工时应先用白蜡油将塑胶料润湿(注意白蜡油添加量不要超过塑胶料的 2%),然后再将变色粉加入到塑胶料里面搅匀,搅拌时需注意分散性,分散 不良可加入适量分散剂。 ●可与不同色粉混合使用,搭配出更多样的色彩变化。 ●应尽量避免在250℃以上之制程进行加工。 ●感光变色材料的光疲乏性产生,由UV光过度曝晒、酸、自由基(单态氧原 子)和湿度造成,一般建议不要长时间暴晒。 四、产品使用注意事项: ●应避免与紫外光吸收剂同时使用。

专色印刷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专色印刷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专色及其特点 专色油墨是指一种预先混合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荧光黄色、珍珠蓝色、金属金银色油墨等,它不是靠CMYK四色混合出来的,套色意味着准确的颜色。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1.准确性。每一种套色都有其本身固定的色相,所以它能够保证印刷中颜色的准确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颜色传递准确性的问题; 2.实地性。专色一般用实地色定义颜色,而无论这种颜色有多浅。当然,也可以给专色加网(Tint),以呈现专色的任意深浅色调; 3.不透明性。专色油墨是一种覆盖性质的油墨,它是不透明的,可以进行实地的覆盖; 4.表现色域宽。套色色库中的颜色色域很宽,超过了 RGB的表现色域,更不用说CMYK颜色空间了,所以,有很大一部分颜色是用CMYK四色印刷油墨无法呈现的。 二、彩色网点印刷中选择使用色的原因 在彩色网点印刷中往往是利用专色油墨的特性,对其进行选择和使用。总的来讲,一般在两种情形下使用: 1.为在印刷品上能印出一些CMYK四色印刷油墨色域以外的可见光颜色。 CMYK四色印刷油墨的色域与可见光色域相比有明显不足,而专色油墨的色域则比 CMYK四色印刷油墨色域宽,故可以表现 CMYK四色油墨以外的许多颜色; 2.为弥补印刷技术的不足。由于印刷整体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误差、设备维护,作业环境、人为疏漏与机械性磨损等问题,造成在印153 以下小网点时,很难得到平整均匀的网点色彩,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同样颜色的满版套色(即专色实地)取代小网点做印刷,就能较容易地得到平整的大面积色块。另外,有时为了能清楚地表现精细的图又,如较细笔画的混合色图文或反白线条等,也常采用专色处理以求精细线划能表现得足够实在和细腻。 三、印前使用专色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温致变色材料的制备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课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温致变色材料的制备;了解温致变色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有些物质在温度高于或低于某个特定温度区间会发生颜色变化,这种材料被叫做温致变色(thermochromic)材料。颜色随温度连续变化的现象称为连续温致变色,而只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不连续温致变色;而能够随温度升降,反复发生颜色变化的称为可逆温致变色,而随温度变化只能发生一次颜色变化的称为不可逆温致变色。温致变色材料已在工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些温致变色材料也用于儿童玩具和防伪技术中。温致变色的机理很复杂,其中无机氧化物的温致变色多与晶体结构的变化有关,无机配合物则与配位结构或水合程度有关,有机分子的异构化也可以引起温致变色。 四合铜二乙铵盐[(CH3CH2)2NH2]2CuCl4在温度较低时,由于氯离子与二乙基铵离子中氢之间的氢键较强和晶体场稳定化作用,处于扭曲的平面正方形结构。随着温度升高,分子内振动加剧,其结构就从扭曲的平面正方形结构变为扭曲的正四面体结构,相应地其颜色也就由亮绿色转变为黄色。可见配合物结构变化是引起系统颜色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实验以CuCl2与二乙胺盐酸盐反应制备目标产物。 CuCl2 +2 (CH3CH2)2NH?HCl = [(CH3CH2)2NH2]2CuCl4 四氯合铜二二乙胺盐易溶于乙醇,而在异丙醇中溶解度较小,易吸湿。二乙胺盐酸盐也可通过二乙胺与盐酸1:2反应制得。 胆甾型液晶具有螺旋结构,随着温度的变化,螺距会发生变化,因而干涉光的波长随之而变,也就引起反射光波长变化,导致温致变色现象。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电子天平(精确至0.01g);带塞锥形瓶1个;烧杯(250 mL);量筒(10 mL,);抽滤装置一套,干燥器(烘干箱);小试管;橡皮筋;水银温度计 盐酸二乙基铵((CH3CH2)2NH·HCl),异丙醇,生胶带,CuCl2?2H2O,经活化的3A/4A 分子筛 四、实验步骤 1.温致变色材料的制备 ①用电子天平秤取1.6g盐酸二乙基铵(白色晶状体),秤取1.7g(浅蓝色晶体,有部分结

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Thermochromic Material 一.可逆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 感温变色颜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 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和“无色===有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二. 感温变色材料的基本色: 目前本公司生产的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5个基本色: 1、感温变色颜料之间的互配和拼色: 因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隐色状态时是无色的,这使得不同颜色/不同变色温度/不同系列的变色颜料之间可以互配和拼色,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变色效果。 2-1、感温变色颜料基本色之间的互配: 将基本色之间按一定比例互配,可以获得许多过渡色无色的变色效果。 例如: 2-2、感温变色颜料与普通颜料之间拼色: 可以获得色A 色B 的变色效果。 例如:

三、热敏变色颜料的类型: 1、热消色型(R系列): 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有色变为无色。它的变色温度可根据用户需要在-20~80℃范围内设定:。R系列变色颜料的品种最多,色谱齐全,是最常用的变色颜料系列。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图 1. R系列色~温关系曲线图 2. F系列色~温关系曲线 2、热发色型(F系列): 其色~温特性与R系列正相反。在低温时为无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无色变为有色。它的发色温度区间为:60~65℃。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四、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 1、感温变色温度 实际上,感温变色颜料的变色温度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区间,也就是从变色开始至变色结束所包含的温度范围(T0~T1)。这个温度区间的宽度一般为4~6℃,有些变色精度较高的品种(窄区间品种,以“N”表示)其变色温度区间较窄,只有2~3℃。 通常,我们将等速升温过程中,变色基本完成时所对应的温度 T1 定义为该感温变色颜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汇总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 有机光致变色现象发现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1867年Fritzsche 观察到黄色的并四苯在空气和光作用下的褪色现象,所生成的物质受热时重新生成并四苯,变回原来的颜色。1876 年Meer 首先报道了二硝基甲烷的钾盐经光照发生颜色变化。Markward 于1899 年研究了1 ,42二氢22 ,3 ,4 ,42四氯萘212酮在光作用下生的可逆的颜色变化行为,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光色互变。 20 世纪50年代Hirshberg 陆续报道了关于螺吡蝻类化合物受光照变色,在另波长的光照射下或热的作用下又能恢复到原来颜色的现象,并把上述现象称为光致变色现象(photochromism) 。 20 世纪80 年代螺噁嗪类、苯并吡喃类抗疲劳性较好的化合物的发现使得光致变色化合物研究真正兴起。目前,对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俘精酸酐、二芳基乙烯、螺吡喃、螺噁嗪以及相关的杂环化合物上,同时也在探索和发现新的光致变色体系。 光致变色现象 光致变色现象[6 ] 是指一个化合物(A) 在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照

射时,可进行特定的光化学反应,获得产物(B) ,由于结构或电子组态的改变而导致其吸收光谱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在另一波长光的照射下或热的作用下,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式。其典型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变色反应可 以用图1 - 1 定性描述 1 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分类 1.1 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种类繁多,反应机理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①键的异裂,如螺吡喃、螺嗯嗪等;②键的均裂,如六苯基双咪唑等;③电子转移互变异构,如水杨醛缩苯胺类化合物等;④顺反异构,如周萘靛兰类染料、偶氮化合物等;⑤氧化还原反应,如稠环芳香化合物、噻嗪类等;⑥周环化反应,如俘精酸酐类、

包装产品专色油墨印刷的色差分析

包装产品专色油墨印刷的色差分析 专色油墨(Spot Color Ink)是相对传统CMYK四色油墨而言的,是指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油墨调和在一起,并加入一定的辅助材料,配制成的一种新的油墨,并使之适应印刷需要及色彩要求。专色表现色域很大程度上超出了RGB和CMYK的表现色域范围,很多CMYK四色印刷油墨无法呈现的颜色都可以用专色油墨来实现。专色印刷由于用大面积实地色块印刷色,彩效果好,减少了因网点叠印、网点变形产生的色差,颜色稳定,表现色域宽。因此,烟标、酒标、包装品中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广泛应用专色油墨来印刷。专色印刷不仅能解决四色印刷由于套印及水墨平衡等问题,还可以达到创新设计的质量要求,并且印刷过程中的水墨平衡也比较容易控制。 产生专色油墨印刷色差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材料的性能、油墨的性质、印刷条件、印刷品的表面整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专色印刷过程中的色彩再现。 一、承印材料(纸张)对油墨颜色的影响 1.纸张白度 影响纸张白度的因素有:①浆料的白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②染料:选择染料,应使其在测量白度的主波长附近不影响其反射率,即不影响纸张白度。③填料:取决于其种类及等级。④涂料:涂料印刷纸的白度由原纸白度、涂料白度、涂布量来确定。白度不同及带有一定颜色的纸张(如有的纸张偏蓝后者偏黄),对印刷墨层的颜色呈现有不同的影响。对同一种白板纸而言,白度不同,尤其是对具有较高明度值的颜色,影响特别明显,造成专色墨的配比差别很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尽量选用白度相同的纸张印刷,以减小纸张白度对印刷颜色产生的影响。 2.纸张的平滑度和光泽度 从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来看,纸张的光泽度与印刷品的光泽度之间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油墨,印刷品光泽度均随纸张本身光泽度的提高而提高。纸张的光泽度与纸张的着墨效率有着直接的联系,光泽度高的纸张较光泽度低

热致变色

Fibers and Polymers 2007, Vol.8, No.2, 234-236 234 Effect of Alkyl Chain Length on Thermochromism of Novel Nitro Compounds Sang Cheol Lee *, Y oung Gyu Jeong, Suk Hyun Jang, and Won Ho Jo 1 School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Kumoh 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umi 730-701, Korea 1 Hyperstructured Organic Materials Research Center and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eoul 151-742, Korea (Received November 21, 2006; Revised February 16, 2007; Accepted March 19, 2007) Abstract: A series of novel nitro compounds containing different alkyl chain length (x=2~5), 1,5-bis(hydroxyalkylamino)-2,4-dinitrobenzene (BDBx), a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thermochromic behavior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optical microscopy. All the BDBx crystals synthesized show yellow color at room temperature. BDBx (x=2~4) samples display orange color even in the solid when heated above respective thermochromic transition temperature,while the yellow color of BDB5 changes to orange with melting. The orange color of BDBx crystals returns to yellow when cooled down to room temperature, indicating that the thermochromic behavior of BDBx is reversible. The thermochromic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of BDBx crystals are found to b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alkyl chain length, exhibiting even-odd fluctuation. Keywords: Thermochromism, Thermochromic transition temperature, Even-odd fluctuation The reversible or irreversible color change of organic compounds under the stimulus of heat is referred to as thermochromism [1,2]. The thermochromic organic compounds have received special attention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smart dyes, temperature-indicating devices, temperature sensitive light filters, optical switching, imaging systems, etc [1,3,4].Among thermochromic organic compounds, spiroheterocyclic compounds [5-7], Schiff base [8-11], and overcrowded ethyl-enes [12,13] have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As a result,it was revealed that their thermochromism occurs via an equilibrium process between two isomeric molecular species.For instance, the thermochromic behavior of spiroheterocyclic compounds such as spiropyrans and spirooxazines has been identifi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thermally sensitive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spiroheterocyclic form and the quasi-planar open merocyanine-like structure formed by ring opening via the C-O bond breaking [1,2]. We have recently introduced a novel thermochromic nitro compound, 1,5-bis(hydroxyethylamino)-2,4-dinitrobenzene (BDB2), and investigated its thermochromic mechanism in the solid state [14]. The yellow color of BDB2 at room tem-perature changed to orange in the solid state when heated.The yellow color is recovered when cooled again. From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thermal data, visible and infrared spectra,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reversible thermochromic behavior of BDB2 stems from the crystal-to-crystal transition accompanying the configuration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nitro-form and acid-form via the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transfer. In this communication,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and thermochromism of 1,5-bis(hydroxyalkylamino)-2,4-dinitro-benzene (BDBx, where x means the number of methylene group) with a variety of alkyl chain lengths (x=2~5), whose chemical structure is shown in Figure 1. The influence of alkyl chain length on thermochromic behavior of BDBx crystals i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optical microscopy. A series of BDBx with different alkyl chain length (x=2~5) were synthesized via two steps in the laboratory. In the first step, m -dichlorobenzene (50g, 0.34 mol) was reacted with KNO 3 (70g, 0.693 mol) in a concentrated H 2SO 4 solution (250m l ) at 130o C for 1 h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2,6-dichloro-3,5-dinitrobenzene was filtrated, dissolved in a boiling 95% ethanol (1000m l ), and recrystallized at 0o C for 24 hrs. In the second step, 2-amino-1-ethanol (23g), 3-amino-1-protanol (28.3g), 4-amino-1-butanol (33.5g), and 5-amino-1-pentanol (34.7g) were dissolved in ethanol (50m l ),respectively, and then each solution was dropwisely added into 2,6-dichloro-3,5-dinitrobenzene (20g, 0.084mol) in ethanol solution (250m l ). Each mixed solution was stirred for 4 hrs to complete the reaction between 2,6-dichloro-3,5-dinitrobenzene and aminoalcohol. The crude products of BDBx with different alkyl chain length were filtrated and purified by recrystalli-zation in ethanol solution. Sample codes for BDBx (x=2~5)crystals prepared in this study are denoted as BDB2, BDB3,BDB4 and BDB5, respectively, depending on the alkyl chain length. Here, it should be mentioned that each BDBx consists of only one crystal structure, which is confirm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Previously, we found that BDB2 exists *Corresponding author: leesc@kumoh.ac.kr Figure 1. Chemical structure of 1,5-bis(hydroxyalkylamino)-2,4-dinitrobenzene (BDBx). Communication

光干涉变色油墨

光干涉变色油墨 光干涉变色油墨简称光变油墨、又称光学变色油墨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问世的具有动态变色效果的新型油墨。用它印刷的图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能变幻出不同的颜色。特别在0°左右观察与在60°左右观察时将呈现出两种非常明显的截然不同的颜色。这种变色效果来自于油墨中的光干涉颜料。 何为光干涉颜料 这要从自然界的颜色讲起。众所周知颜色是眼睛和大脑对可见光谱波长范围400700nm的感光反应。当白光如自然光照在物体上时我们感受到的只是该物体表面被反射波长的光“反射色”其余的波长被物体吸收而感受不到。不同的物体对光波的吸收和反射是千差万别的世间万物因此各具特色。“反射色”由物体内在特性所决定无论观察的角度和光源的方向怎样变化物体的颜色保持不变。“干涉色”与此相反它不属于物体本身的特性是由于光干涉的物理作用而呈现出的颜色。如肥皂泡不吸收光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当它的厚薄满足光干涉条件时就会呈现出彩虹般的五颜六色。“干涉色”可随光线入射角和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发生变色这是“反射色”所无法达到的。 光干涉颜料是人类模仿大自然的杰作。建立在平行平板多光束干涉原理基础上的薄膜光学是人造“干涉色”的理论基础。薄膜光学实现了人类对物体表面反射光谱及光学性能进行控制和选择的愿望。图1为一多层光学薄膜结构膜厚以纳米为单位示意图在此只讨论与我们有关的反射光及相关的物理量略去复杂的薄膜计算表达式。由薄膜光学理论得知入射光在各层薄膜界面上的反射光之振幅矢量分别为r1、r2e -2iδ1、……、rk1e -2iδ1δ2……δk其中r1、r2、……、rk1分别是界面两边的折射率N0与N1、N1与N2、……、Nk1与Nk的函数称为反射系数。δ为各反射光之间的位相差δ1 2π/λ·11cosθ1、……、δk 2π/λ·kkcosθk 式中λ为入射光波长1、k分别为第一层薄膜及第k层薄膜的厚度θ1、θk分别为光在第一层和第k层薄膜的入射角θ1、θ2、……、θk由θ0和N0、N1、……、Nk决定。多层光学薄膜的反射率R是各反射系数r也即N1、……、Nk和位相差δ也即λ、θ0和1、…、k的函数。 据此我们分析如下①对于一个确定按需要设计成型的膜系结构来看其膜层的材料N和厚度d及入射介质N0均为已知的定数其表面反射率R就只是入射光波长λ和入射角θ0的函数。给定一个θ0便可得到该膜系在这一θ0条件下按波长分布的反射光谱曲线。即每个确定的膜系都具有特定的反射光谱。而这反射光谱将随入射角θ0的改变而变化。这就是人造膜系产生的干涉色可随光线入射角和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发生变色的缘由。②我们可根据需要进行膜系设计合理计算选配膜层材料及膜层厚度改变N、d值来达到预定的反射光谱及光学性能指标。实现人们对物体表面反射光谱及光学性能进行控制和选择的愿望。光干涉颜料就是将具有干涉结构的光学薄膜经粉碎、分级、表面处理等一系列颜料化处理后生成的。它成功地利用了光学薄膜能产生各种动态干涉色之特性。这种别具一格的片状颜料保持了光学薄膜的所有光学特性只要观察角度和光线入射角不同每片颜料就会向镜面一样反射出缤纷的变化色彩。准确地运用光干涉技术可以精确地控制颜色的变化。 光学薄膜是按膜系结构的要求在高真空条件下把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依次交替淀积在同一载体上形成。材料是以分子或原子的形式被蒸发到载体上为保证膜

智能变色材料

智能变色材料 【摘要】: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现代科技三大支柱之一的新材料技术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们争相探索和研究的热点领域。材料技术是不同工程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事实上,当代每一项重大的新技术的出现,几乎都有赖于新材料的发展。例如,导致电子技术革命的集成电路的发展,依赖于超纯半导体硅材料和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发展。进入2O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技术、通讯和控制技术等高技术含量行业的迅速堀起,要求材料的功能化、智能化、器件小型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使智能材料的研究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功能材料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敏感材料,是对来自外界或内部的各种信息,如负载、应力、应变、振动、热、光、电、磁、化学和核辐射等信号之强度及变化具有感知能力的材料,可用来制造各种传感器;另一类称为驱动材料,是在外界环境或内部状态发生变化时,能对之作出适当的反应并产生相应的动作的材料,可用来制成各种执行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都可以观察到变色性,外界激发源可以是光、电、热和压力等。现在主要讲讲其中之一的变色材料。 【关键词】:智能材料、智能变色材料、光致变色、电致变色、热致变色 变色材料,顾名思义是可以变色的材料,而用术语描述则是在外界激发源的作用下,一种物质或一个体系发生颜色明显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色性。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都可以观察到变色性,外界激发源可以是光、电、热和压力等。 变色材料主要分为光致变色、电致变色、热致变色。 1.光致变色 光致变色(photochromism)现象是指一个化合物(A) 在受到一定波长的光辐照下,可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获得产物(B),由于结构的改变导致其吸收光谱发生明显的变化(发生颜色变化),而在另一波长的光照射下或热的作用下,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式。这种在光的作用下能发生可逆颜色变化的化合物,称为光致变色化合物。 现在光致变色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在汽车工业方面,变色材料可用于制作变色车窗玻璃、变色油漆,尤其是变色车窗。其原理是当作用在玻璃上的光强、光谱组成、温度、热量、电场或电流产生变化时,玻璃的光学性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其在部分或全部太阳能光谱范围内从一个高透过状态变为部分反射或吸收状态,使玻璃发生变色反应,也可根据需要动态地控制穿透玻璃的能量;还有光致变色材料的防伪应用,一般是通过制成光致变色防伪油墨及防伪纸来实现的。其原理是将具有光色效应的材料通过混合于树脂液等粘合剂中,然后再涂布在纸基上,利用光致变色材料的可逆变色特性来鉴别真伪;光致材料还用于装饰和防护包装材料,比如:用作指甲漆、漆雕工艺品、T恤衫、墙壁纸等装饰品。为了适应不同的需要,可将光致变色化合物加入到一般油墨或涂料用的胶粘剂、稀释剂等助剂中混合制成丝网印刷油墨或涂料,还可将光致变色化合物制成包装膜、建筑物的调光玻璃窗、汽车及飞机的屏风玻璃等。 2.电致变色 电致变色是指在电流或电场的作用下,材料发生光吸收或光散射,从而导致颜色产生可逆变化的现象。 电致变色在实际中应用特性为: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可逆性;②颜色变化的响 应时间快;③颜色的变化应是可逆的;④颜色变化灵敏度高有较高的循环寿命;⑤有一定的储存记忆功能;⑥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在生活中多用于玻璃变色的制造。 变色玻璃是利用电致变色材料特性由基础玻璃和电致变色材料构造的玻璃装置,可通过“电开关”实现对通过光、热的动态调节,也称为智能窗(Smart window) 或敏感窗。例如:

专色印刷控制技巧

专色印刷控制技巧 近年来,在纸质包装产品的印刷中,大量采用了专色印刷。专色印刷的特点是:大面积实地色块色彩夺目,货架展示效果好;减少了因网点叠印、网点变形产生的色差,颜色稳定,易于识别等。下面与业内同行共同探讨专色油墨的应用与颜色控制的技巧。 一、专色的检测 目前国内大部分包装印刷企业对专色的测控手段都比较落后,多数依靠工人师傅的经验来调配专色墨。这样做的缺点是专色墨的配比不够精确,调配时间长,主观因素影响大。一些有实力的大型包装印刷企业已采用了专色配墨系统对其进行管理。 专色配墨系统由电脑、配色软件、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匀墨仪、展墨仪组成。用该系统将公司经常使用的纸张、油墨的参数收入数据库中,应用配色软件对客户提供的专色进行电脑自动配色,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CIE Lab值、密度值、△E,从而可以实现专色配墨的数据化管理。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分光光度计有美国X-Rite和瑞士Gretag两种品牌。不同的分光光度计,测量色差时采用的是不同的计算方法,从

而会带来不同的容差。 颜色容差所描述的色差空间区域分为盒状容差(CIE Lab)、扇状容差(CIE LCH)和球状容差(CMC 2∶1)3种。容差所描述的色差空间区域体积越小,表示颜色的精确度越高。 按照不同的容差方法计算出来的色差结果,与人眼对颜色的评价是有一定差异的。盒状容差的准确率为75%,扇状容差的准确率为85%,球状容差的准确率为95%。可见,不同的分光光度计,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容差方法,对颜色描述的准确度也是不同的。 可以看出,国家标准中使用的是盒状容差(CIE Lab),而它对颜色的描述,准确度为75%。也就是说,在实际生产中,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出的△E值即使是零,颜色仍然存在25%的偏差。由于人眼对蓝色较为敏感,所以这种差异在蓝色上体现得最明显。对于那些对印刷品的要求高于国家标准的客户来说,这个细小的偏差必须克服。因此在配制专色油墨时,一般采用人眼观测与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纸张性能、印品表面整饰、撤淡剂、干退密度、系统差异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专色印刷的色彩控制。

热致变色示温材料

热致变色示温材料 现在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测温技术简单、快速、方便准确, 新型的示温 材料便应运而生, 它们可以用在难以处理的危险地区或暂时不能接近的地方。国内外研制示温材料多年, 并已取得相当成就, 开发了许多用于示温的在温度变化时 颜色产生明显改变的热色性材料。目前, 科学家们已在无机物、有机物、聚合物以及液晶等各类化合物中发现大量具有热致变色特性的物质, 它们的颜色变化人们 通过肉眼即可观察到, 热色性材料主要用于合成新型的可变色颜料或示温涂料。 2 示温涂料 示温涂料主要包括相变涂料和色变涂料, 相变涂料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通过选用规定温度下能熔融的结晶物质作温度指示剂, 利用熔融前后涂层颜色发 生变化来测定物体表面温度。某些物质在室温下是固体状态时呈乳白色, 温度升高达到熔点时, 该物质熔化, 变成无色透明状态, 例如硬脂酸盐熔融成无色透明液体, 如果把它们涂到深色物体上, 低于100℃是白色,高于100℃时会呈现物体本来的颜色。另一种是吸收型, 选用具有固定熔点的热敏物质与有色颜料混合, 达到熔点温度时, 由于有色颜料吸附, 体系颜色发生变化, 达到测温目的。例如, 二甲基氨苯偶氮苯15份,二氧化钛4.5份,二甲基纤维素2.5份, 水, 于114℃下熔融, 由黄色变为橙色。还有一些熔融物质, 如脂肪族高级醇类, 脂肪酸类, 氨基酸, 酯、醚等在某一温度发生凝固熔融现象, 控制显色剂成分的电子接受反应, 使其可逆 变色; 例如当高级脂肪醇在孔雀绿内酯和4—羟基香豆素混合制成可逆示温涂料时, 其显色消色是随生成物凝固熔融而产生的, 低温时变色剂孔雀绿内酯供给4—羟基 香豆素电子而显色, 而在高温时发生熔融, 孔雀绿内酯保留电子而成很淡的颜色。其变色温度是组成物中熔融性化合物的熔点附近的温度, 熔融性物质是起显色与 消色的作用而存在, 能作为熔融性化合物的物质很多, 主要是有机化合物, 其中 脂肪族高级醇类更好。这类示温涂料组分之一的电子给予组分是具有释放电子性和

感温变色油墨说明

千色变品牌感温变色油墨 温变油墨又称热感变色油墨,感温变色油墨,热敏变色油墨、和示温油墨。 公司生产的温变油墨分为三大类: 可逆温变消色油墨:常温下显示某种特定颜色,经加温后颜色消失变为无色,冷却后立即恢复到原有颜色,因其变化过程可逆; 可逆温变发色油墨:在常温下显示无色,经加温后变为另外一种颜色,冷却后又恢复为原来的无色,因其变化过程可逆; 可逆温变转色油墨:油墨在常温下显示颜色,加温后变为另外一种颜色,因其变化过程可逆; 可逆消色温变油墨:可生产温度:10-70℃ 1、油墨性状:外观为半透明液体状态,为油性油墨。颜色丰富色差变化明显的优点,使用胶印机效果不好的缺点。 2、可用印刷方式:丝网印、UV柔印、凹印、胶印。丝印\胶印\转印\移印\喷涂等, 印刷背景建议使用白色或浅白色系,可提高颜色变化的差异度。 3、可承印物:适用底材(纸张\布料\金属\玻璃\陶瓷\塑料)。 4、应用范围:防伪标签、酒类包装防伪,香烟、食品、饮料、农药等名牌产品特种包装印刷 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1、干燥方式:(自干、烤干、UV固化),使用时可用相应的稀释剂稀释。(也可定制水性油墨,并用水稀释)印刷背景建议使用白色或浅白色系,可提高颜色变化的差异度。 2、网版选择:网目大小选择在150目~200目之间。 3、稀释剂: 使用时可用相应的稀释剂稀释。(也可定制水性油墨,并用水稀释) 4、储存:感温变色油墨应密封储存于密闭、干燥、阴暗处,避免阳光直射。 毒性与安全性:感温变色油墨对皮肤用呼吸道有轻微刺激性,搬运时应密闭,印刷操作时的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油墨完全干燥后,不会有任何异味或刺激性,符合安全玩具和食品包装规格基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