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分制

学分制

学分制
学分制

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学分制起源

“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单位。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这个关于学分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这个学分量代表着学生所修习的课程量。1894年学分制源于美国,美国的哈佛大学首先采用学分制,哈佛大学医学院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学分制。到了20世纪初,美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陆续推行了学分制。

学分制含义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年制是以学年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则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为以下两种比较成熟的类型:

学分分类学年学分制

既有学年限制的特征,又有完全学分制的特征。它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又具有学分制的某些长处,比如,在对课程的选修方面,给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度等。

完全学分制

完全学分制是一种把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

绩点学分制

绩点学分制是在学分制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能用以显示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成绩的质量,以及学年和毕业总成绩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其计算公式为:学分绩点= 学分×绩点。

加权学分制

加权学分制也是在学分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能用以显示学生对某些重点课程的学习质量,以区分学生专业水平高低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加权学分,将教学计划中的学分,根据课程类别,修业成绩差异等分别确定不同的权重系数,计划学分乘以权重系数,得出加权学分,以区分学生学习成绩优劣,并做为选拔尖子生、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

附加学分制

附加学分制是在要求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还应修满课外附加学分才能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一般说来,课外附加学分可根据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思想品德与社会工作、文体活动与公益活动的情况来评定。

学分制的优点

(1)以学分代替学年。以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代替刚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需要教学计划有较大的时间弹性和选课弹性。以选课代替排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甚至随时改变专业。

(2)能够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和自主选课制度相对而言,学校可以把选课的人数作为评价老师教学的标准,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能够真正的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4)高校学分制收费对缓解当前贫困生学费难题有积极的意义。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如果选择三年修完全部学分,实质上等于减少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总费用。同样,有的贫困生可以通过延长毕业期限的办法,通过适当少修学分、半工半读的办法,来分解学费负担。

(5)在规定的有较大弹性的学籍有效时间内,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学课程的自由,只要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并选学部分选修课,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可毕业。

(6)有助于缓解集中就业压力,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对于非学分制教学的院校而言,学生可以提前一年或是半年就业,当其他大多数院校的学生还在为写毕业论文而努力,我们学生就可以在少的竞争压力下提前就业。

(7)学分制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过去一些学校开设课程重复,即使同一内容,在类似课程中反复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资源浪费,实行学分制后,重复课程学生可以不选。

(8)学分制改革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规范了收费行为。以往学校通常每年只是给学生一个学费的总数,不管学生选多少课,均缴纳统一标准的学年学费,提前毕业的学生照样缴纳学费等。学分制改革后,每一个学分"明码实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行选择。这样的"明码实价"让学生心里有了底,在一定程度上也克服了高校的乱收费。

学分制的不足

(1)教学计划的强制能力的减弱和学生在修学计划上的充分自由,在第一学期往往会因学生的选课经验不足,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迷茫,需要加强有关人员的指导。(2)学生选课自由度的加大,容易导致学习缺乏集体荣誉感,给学生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3)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较小,容易使

学习组织松弛,学习过程靠自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2)率先实行院校

北京大学

中国信息大学

总之,学分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选课、选教师、选修学计划的自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在学分制教学体制下,学校就像一个教育大超市,里面的“课程商品”琳琅满目,学生就是顾客,是上帝。上什么课,自己选;想听哪位老师的课,自己挑;什么时候上课和做实验,自己定。把传统的应试教学颠覆,让学生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优秀学生可以用短时间修习完本科课程,提前进入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阶段;而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则可以利用相对长的时间打牢基础,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之后,再走向社会就业。[1]

计算方法

学分制计算方法。一般以每一学期的每周授课时数、实验和实习时数以及课外指定自习时数为学分的计算,依据,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要求给予不同的学分,并规定各种专业课程的不同的学分总数,作为学生毕业的总学分。每一学年和学期修习的学分并不平均分配,以4年制大学为例,一、二年级主要修习基础课程,每学期规定修习课程的学分较多。三、四年级修习专门课程,每学期规定修习课程的学分较少。美国从19世纪70年代起开始实行学分制,现在美国绝大多数大学已实行学分制。学分计算方法并不划一,因而所规定的学分总数并不一律。美国有的大学规定4年内修习120学分,有的大学规定修习360学分,也有规定修习500以上学分的。二年制社区大学和其他短期大学也实行学分制,其毕业学分总数相当于4年制大学前2年的学分总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推行美国高等教育学制,大学也全部实行学分制。根据文部省统一规定,4年制大学所应修习的学分总数,最少要达到124学分,方能毕业。其计算方法一般以30学时的授课计作1学分。英国只有少数大学实行学分制,而所采用的学分制称为课程单元制,一个课程单元相当于60~70小时的讲授课程或150小时的实验课,而在第三学年的课程则以积点为计算单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分量不得低于20积点。法国大学不采用美国式的学分制,实行等值单元制。一般要求修习16单元的必修课程和4单元的选修课程,方能毕业。西德大学采用周学时制,4年的周学时总数为203~210学时。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大学不采用学分制,实行学年学时制。中国的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初,曾实行美国式的学分制,50年代初起采用苏联大学的学年学时制,70年代末由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一些大学试行中国式的学年学分制。

主要功能计量功能

作为测量学生学习量的工具或手段,这是学分制最早出现的功能。这一功能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选课制,为了方便计算学生的学习量而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计量单位——“学分”。目前不同的学校对学分计算办法不一致,但基本上都是与一定学时挂钩。在美国,对学分的计算办法相对比较弹性,学生每周修习一个小时,修满一学期并经过考试及格就可以获得1学分。而在日本大学设置基准对学分的计算方法有着明确的规定,1个学分至少为45个学时,讲义课、演习课、实验实习课分别按1∶2∶3的比例计算。当今,学分仍然是衡量学习量的重要工具,但其作为计量单位的功能已渗透到高等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聘任

和考核教师教学工作量、核定人员编制岗位、预测学校办学规模、测算办学成本、收取学费、进行财政拨款、调配教学资源以及跟踪评估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有人认为学分制的本质是一种测量手段,是一种建立在以测量手段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流通功能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为了寻求高等教育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欧盟启动了“伊拉斯莫”计划,该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建立一套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学分互换系统,使在不同高校学习的学生能够互相转换,促进学生自由流动。在美国,高校间学分互认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商学和公共管理学院的金融学工商管理培养计划规定,学生至少修满120个学分,其中至少30个学分在亚利桑那大学修得,最后30个学分至少在亚利桑那获得。不仅不同高校之间存在着学分互认,就是高校与中学之间也有学分互认的做法。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部分高校在学分互认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1994年,湖北省武汉大学等5所院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宗旨,实施五校互相选课、辅修双学位的“联合办学”。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实现跨校、跨学科辅修制度。但是,由于中国的学分制改革还不太成熟,这种学分互认改革还只是刚刚起步,能够跨校交流学习还只是局部性质,能够走出国门的跨校交流的学生更是屈指可数。

资源配置功能

就资源的配置方式而言,学年制与学分制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具有不同的调节功能。在高等学校里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学校对构成资源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运作、调控、评价,形成了资源配置的不同模式和方式。在学年制状态下,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学习方式都是教学计划中预先设计好的。学年制的教学资源配置更多具有计划性质。但是,在学分制状态下,由于实行了选课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前或推迟毕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课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因而,谁也无法对每个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进程做到精确的估算。这一结果导致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时,无法按照学年制的那种一成不变的指令性计划进行预先设置,只能根据长期的经验判断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并结合实际需求变化及时地调整教学资源配置方式。因而,学分制资源配置更具有市场性质。在实际教学改革中,由于资源本身的短缺和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要求,不可能存在完全学年制或完全学分制,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学分制与学年制两种配置方式可能并存。所以,从学年制到学分制的变化也不只是简单地以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取代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而是在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之间寻找某个最佳的结合点,从而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效益。

契约功能

传统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基于一种知识传授关系以及道德教养关系,这种理解使教师往往以一个知识传播者或道德宣教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甚至还赋予教师监护的职责,“教不严,师之惰”。而学校部门往往也站在监护或管理者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由于这种理解的偏差,使学校经常处在一种错位和非常尴尬的境地。在实际教学改革中,学分制的这种契约功能随处可见,例如,市场行为对高等教育的渗透使按学分收费成为必要。这一改革一方面会推动学校必须精确地核算每门课程的办学成本和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学校依法治教意识,实现内部民主管理。另一方面,这一改革会使每个学生增强自我约束的意识,在选择课程时更加慎重,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意识,培养学生

的责任感与义务感。

分类分流功能

在以往学年制教学管理中,由于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单一,类型单一,课程高度结构化和专门化,就很难实现对人才的分流和分类,这也是当前学分制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当前的学分制教学改革中,许多高校推出自由转专业,推行按大类招生,一、二年级不分专业,三、四年级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趋势分类培养,从而使人才培养模式从过去单一的学术精英型转向学术型、应用型以及复合型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做法与其说是增加学生学习自由度,但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而言,实际上又是对人才进行一次分流筛选。[2]

收费办法

2011年7月15日,湖北省物价局正式公布了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湖北省物价局介绍,湖北省今秋将开始执行高校学分制收费,学费包括专业注册学费和课程学分学费两部分,前者按学年收取,后者实行“先选课后缴费”的原则。其中,每学分学费标准由各高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提出方案,报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核定,同一所学校所有课程的学分学费标准须统一。实习学分制后,对第一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高校给予一次免费补考和重修的机会;补考不及格的学生重新学习该课程,学校可以收取学分学费;学生在专业之外加修的课程(如辅修、双学位、重修等),按实际学分收取学分学费。申请免听课程的学生,须按要求完成该课程作业和考试,并缴纳该课程1/4的学分学费;申请免修课程或是参加旁听的学生,不需缴纳该课程学分学费。

关于完全学分制学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关于完全学分制学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长,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完善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本实施细则。本实施细则适用对象为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不含专升本)和专科学生。 一、转专业的条件 第一条:申请转专业的基本条件 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学生确有专长,对转入专业感兴趣,转专业后更能发挥专长; 2.入学后因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需有学校指定医疗单位的检查证明),或确有特殊困难(需学校认定),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仍能在其他专业学习者; 3.在校期间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未受过任何处分; 4.课程平均绩点在2.5以上,没有不及格课程。 第二条:属于以下范围者不予转专业 1.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2.上级主管部门规定不予转专业的; 3.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原则上不跨类转专业,亦不接受其它类专业的学生转入; 4.已经转过一次专业的学生不得再次申请转专业。 第三条:全校每学年转专业学生的总人数不超过上一年度招生数的10%。

二、转专业的程序 第四条:转专业受理时间为每年4月份,本科在读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专科在读第一学年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均可提出申请。 第五条:工作程序: 1.各学部(院)提出本学部(院)接收转入学生的专业和接受学生的数量(该专业该年级在读学生人数的10%),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可根据情况选择是否接收学生转专业申请。各学部(院)根据专业特点,提出相应的转入要求,并明确考核科目、考核规则及录取办法,连同计划表上报教务处。 2.教务处对各学部(院)接收转专业计划名额进行审核、汇总,报主管校长审批同意后,向全校公布。 3.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到教务处网页下载“转专业申请表”。填写完毕后送所在学部(院)教务办公室,由各转出学部(院)教务干部对学生的转专业条件进行审核,学部(院)同意后统一报送教务处。每位学生只能提出一个转专业申请,教务处将审核后的学生“转专业申请表”转送各接收学部(院)。 4.各接收学部(院)成立转专业考核小组,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和录取。对每位学生的各项分值如笔试、面试等考核项目有书面记录,并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组织录取,同时明确转入学生就读的班级。录取学生数不得超过公布的接收计划数。完成考核工作后,将考核结果报教务处,由教务处汇总后在网上公示一周,公示结束后,报主管校领导批准。 5.获准转专业的同学必须参加原专业当学期的期末考试,且所有课程成绩绩点达1.0及以上,否则取消其转专业的资格。 6.获准转专业的同学应在接到通知后一周内到转入学部(院)教

浅析高校学分制改革实施及若干问题

浅析高校学分制改革实施及若干问题 摘要:2014年某高校作为本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院校,在一年多的学分制改革试点过程中,该校在教学方面、收费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的变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也不免凸显出一些问题,本文较为详实地介绍和分析了该校学分制改革的成功实例,并明确指出当前影响学分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些尖锐的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改革;学分制;收费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16-02 2014年9月份,某某大学有幸与其他7所高校被指定为本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院校。在学分制实施一年多的时间里,本着配合本省高校教育发展改革目标,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从而促进该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宗旨,深度贯彻上级有关学分制管理规定的文件精神,在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了学分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本科生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现将该校学分制改革

实施情况、经验以及存在问题介绍如下: 一、教学改革情况 (一)教学投入方面 为保障学分制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该校加大在教学实验设施方面的投入。2014年主校区立项建设特教中心综合大楼项目,修建分校区部分体育教学场馆;多方筹集经费新增设备,加大实验室硬件建设,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实验仪器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开展实验室只能信息化管理化平台建设探索工作并初见成效,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投入专项经费升级改造教务管理系统,满足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选课、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出台了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实施意见,自2014级以后为每位学生都配备了专门的学业导师,指导学生适应学分制教学改革进行选课以及学业规划;加大对实训基地以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设投入以及管理,并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创业学院。 (二)课程建设方面 开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积极探索,利用暑期学校引入网络通识课程工学生学习;升级改造了课程中心平台,并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推进课程视频网络资源共享,以满足学分制改革的需求。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缺点 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

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缺点:⒈ 由于学分制大幅度的放宽了对学生的要求,致使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休息和娱乐上,从而荒废了学业。较为随意的课程安排使一些应自0觉遵守的纪律可能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 ⒉ 学分制在给学生创造了更大的独立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等不利因素,还很容易使学生忽略了集体的力量,这些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都是很不利的。建议在实行学分制时,鼓励学生

学分制起源与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学分制改革的起源与变迁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分制由恢复试行到深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本文就这一时期学分制的发展过程进行论述,并指出了目前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学分制;恢复;变迁;问题 引言: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本质上是以学习自由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它随着一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而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逐步发生了较大变革,社会文化得到发展,教育体制也随之变动,本文简单地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分制的起源变迁历程。 一、学分制的恢复试行阶段①(1978-1985) (一)恢复试行的原因(条件)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我国经济也由单一的计划经济逐步转移到市场经济,这为学分制在高校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条件。 我国大学实行的单一的学年制的课程实施管理制度,弊端日益显露,专业设置狭窄、课程陈旧老化、课程管理死板,很难培养新时期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恢复试行过程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大会上要求“高等学校可以试行走读制、旁听制、学分制。总之,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努力扩大招生数量”。这表明: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实施学分制。同年9月,教育部发表《关于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也提到“有条件的高校可试行学分制”。为摸索学分制实施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在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进行学分制试点,以获取学分制实施的直接经验。 1980年12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大力提倡高等学校推广学分制。受此影响,学分制在高校得到较快推广。 198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许多高校把试行学分制作为高校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学分制逐步由部分重点大学试行推广到非重点大学,由综合性、多科性高校扩大到其他类别的学校。 1985年5月,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改革现有教育体制的弊端,“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1]。在这一《决定》的规范约束和引领之下,学分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三)恢复试行的阶段特征 在20世纪70年代,学分制仅仅在我国为数不多的重点高校“试点”,并没有得到较大2014/7/2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讨论稿) 第一条:学制与学期 一、学制 本科各专业的学制为四年,修业年限三~六年(包括休学、停学和保留学籍等)。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要求的总学分,并达到〈大学生体质标准〉,即可取得毕业资格。以四年为标准修业年限计,提前或延长毕业年限需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实施细则见有关规定。 二、学期 学校每学年设置春季、秋季两个长学期和一个暑期短学期。长学期安排19周,其中用于教学17周,考试1.5--2周;短学期安排3--4周,主要用于安排选修课、讲座、军训、实习、设计、创新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二条:学分计算 一、理论与实验课程 理论课16学时计1学分;体育、实验、上机课程32学时计1学分。 二、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计2.5学分; 课程(设计)、实习、小设计等,1周计1学分; 毕业论文(设计)计15学分; 三、创新教育活动 创新学分,指学生按规定参加教学计划之外的各种竞赛性、科研性、实践性活动所取得的学分。这些活动主要包括由学校、学院(系)组织,并经教务处核准的各类发明、设计、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以及社团活动。 为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规定每个本科生修学期间应至少修满3个创新学分方能毕业。 实施细则: 1、竞赛性活动获奖 获国家级以上奖励计2学分,获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计1.5学分,获市级三等奖或校一等奖计1学分,市级鼓励奖、参赛奖,校二等奖及以下者计0.5学分。同一奖项多次获奖者,按最高级别记学分,不予重复。 2、论文发表 在国外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主要作者(排名第一)每篇计1.5学分,其他作者每篇计0.5学分。在其他公开发行刊物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1.0学分,其他作者0.5学分。 3、取得科研成果

完全学分制下高等院校成绩单自助打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e2862221.html, 完全学分制下高等院校成绩单自助打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李盾李林校 来源:《科教导刊》2017年第20期 摘要高等院校的学生成绩单打印是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由于出国、求职、建档、评定奖学金等用途,学生经常需要用到学校出具经由学校认证的标准成绩单。由于需求数量较大,时间随意性强,高校目前普遍采用设计自助打印系统、设立自助打印机的方式,由学生自行打印。本文在探讨高等院校成绩单打印普遍现状以及问题的同时,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研究独立院校在完全学分制改革的转型期如何改进系统设计、完善业务流程,以实现成绩单自助打印工作的高效、方便、准确、快捷,通过对学校的个性化问题的分析,探索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具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高等院校成绩单管理自助打印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https://www.sodocs.net/doc/8e2862221.html,ki.kjdkz.2017.07.007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成绩单打印的工作日益繁重。学生打印成绩单的时间并不固定,周末甚至假期都有需要打印成绩单的情况,单靠人工打印成绩单难以满足学生对于成绩单打印的要求。现在越来越多的院校逐渐开始采用设立自助打印机的方式,允许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助打印成绩单。 1 完全学分制下成绩单自助打印的难点 1.1 成绩数据的存储与调用 学生的成绩数据总是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当中。学生不断地修读课程,成绩也会不断进入系统,学籍异动的学生需要进行学分确认,也会改变成绩数据,还存在毕业学生进行成绩清除、教师申请成绩修改等多种方式会对成绩数据产生影响。成绩单打印系统要力求实现与教务系统共享数据库,可以直接调用教务系统中存储的成绩数据,如果不能实现数据库共享,则需要实现端口对接,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对接的安全性都有较高的要求。 1.2 成绩打印系统与教务系统的冲突容错性 随着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深入,教学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强,成绩数据本身也更加繁琐和复杂。成绩单打印系统与教务系统中输出成绩的格式并不相同,因此在跨系统调用成绩数据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容错性,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学分制管理规定

重庆医科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节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入我校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到者,应当事先向学校教务处招生办公室请假,请假一般不能超过两周,请假经学校批准后方为有效。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体检标准分别由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查阅本院系学生档案,进行政治、思想品德复查,由校医院组织进行健康复查。全部复查合格者准予注册,正式取得学籍,并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进行电子注册。复查不合格者,学校根据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不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经学校批准,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交有关部门查究。 第三条新生在健康复查中,发现患有疾病,经学校指定医院(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经本人申请,报所在院系、教务处审核,由学校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应当立即办理离校手续,回家疗养,户口迁回原籍;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学生待遇。 因病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经治疗康复,可在下一学年开学前一周内向学校教务处提交入学申请,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入学体检要求,复查合格后,可以按当年新生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者或逾期两周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四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报到日期按时返校,并持本人学生证、缴费收据到所在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注册者(不可抗力因素除外),事前必须向所在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请假,办理暂缓注册手续。因事请假的学生,必须将事假申请、父母单位或家庭所在地街道(乡)等单位开具的事假理由证明材料交寄学生工作办公室;因病请假的学生,必须持有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否则请假无效;因突发事件不能按期交寄请假材料的,应及时以电话、电报或其他通信形式请假,并在返校后补交请假材料。请假需经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审核,报院系主管领导批准后,方为有效。 未请假或请假未准两周内不报到注册者,不论实际听课与否,均作旷课论,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旷课时间计算:规定报到的当天按四学时计,其它按实际授课和实习学时计。

完全学分制和选课管理办法2016.3

完全学分制和选课管理办法2016.3

渤海大学文件 渤大教字〔2013〕19号————————————————————关于印发《本科完全学分制实施细则》、 《本科生选课管理办法(试行)》、 《课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课程设置与管理试行办法(试行)》的通知行政各单位、各部门: 为了保证完全学分制的顺利推行,学校制定了《本科完全学分制实施细则》、《本科生选课管理办法(试行)》、《课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课程设置与管理试行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渤海大学 2013年8月28日抄送:党群各单位、各部门。

渤海大学党政办公室2013年8月28日印发 本科完全学分制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适应拓宽基础课程,精简、优化、重组专业课程,淡化专业界限,宽口径面向市场经济的需要,立足于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及创新精神,为学生自我设计创业取向、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课程、自主设计修业年限和个性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创造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我校对本科学生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制度。 第二条完全学分制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机制,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与质的计算单位,以取得一定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实施多样的教育规格和灵活的教学管理。 第二章学制与学习年限

第三条实行弹性学年制。本科基本学制为四年,弹性修业年限为3-8年。 第四条学生在三年内修完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必修环节和专业特色课程,获得160学分,可申请提前毕业;超过基本学制年限的学生应做出在规定年限修完学业的计划,由所在学院备案。各单位应逐年统计此类学生情况并报业务部门。 第三章培养方案 第五条各专业制定相应的完全学分制培养方案,按“通识课+ 专业课+ 自主发展课+ 实践环节”的体系设置课程,毕业应修总学分统一为160学分。 第六条课程体系中的通识课,为必修课程,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公共计算机、体育、心理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就业创业指导等。 第七条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等,均为必修课,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 第八条通识必修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以及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为该专业的学位课程,并对课程绩点作相应要求,学位课平均学分绩点≥1.5方可授予学士学位。 第九条自主发展课均为选修课,考核方式以考查为主;各

加拿大大学学分制

加拿大各省教育事务由各省教育部负责,联邦政府不设统一管理全国教育事务的教育部。省际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由各省教育部长组成的教育部长理事(CMEC)协调。由于加拿大地域广阔,各省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各省建立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的教育体制。总体上,加拿大高等教育保持着较高的水准,每年吸引众多海外学子前来求学和深造。目前,我国在加拿大留学生近5.5万人。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大学(University)、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社区学院(College)、职业技术学院(CareerCollege)。 据360教育集团介绍,加拿大大学一般采取学分制,有利于学生转系或转校。学生大学毕业后会得到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学士学位又分为两类:普通学士学位和荣誉学士学位。普通学士学位读3年,学分要达到40-60分,荣誉学士学位读4年,并要有专业课程的成绩,学分比前者多20学分。获得荣誉学士学位以后,可申请攻读硕士学位,学制1到2年。直接申请攻读博士则要求其学士课程在70-80学分以上。 加拿大大学一般分为春、夏、秋三个学期。每学期约4个月。秋季学期从9月中旬至12月,是每学年的第一个学期,以后是2至3周的寒假。春季学期从1月到5月初,以后是4个月的暑假。国内学生多利用这一段时间打工挣钱,但国际留学生只能在校内打工。本科以及研究生均要求托福成绩或其他英语成绩,入学标准一般为本科生托福90分、雅思6.5分以上,研究生托福100分以上。但这个成绩是获得基本入学资格的要求而不是获得奖学金的条件。 大学教育:全国有近百所大学,分布在10个省份内,皆为政府所创设,其数目仍在增加之中。加拿大一些大学都设有预科,但一些著名大学的预科是不接受国际留学生的,只接受加拿大公民及移民。而这些著名大学92%名额是录取本国学生,对全世界只招8%的海外学生。 大学水准:加拿大大学保持着全国统一的高水准,其中不少位列在世界最好的20间大学之内。麦吉尔大学的医学系和滑铁卢大学电脑科学工程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专科排名进入世界前十位。 学位认可:加拿大大学学位广受世界各国政府承认。 大学学费:加拿大大学均接受政府高度的津贴,因此其学费比起其他的英语国家都低些。一般而言,大部分省份大学学费介于4000加元至8000加元之间,但安大略省大学学费8000加元至15000加元。 入学资格:要求有加拿大高中文凭,安大略省则要求有6个预科学分。母语不是英语的海外学生必须要有托福或雅思成绩。 大学体制:加拿大大学采用学分制。学生修足学分即可毕业。

企业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

企业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依据《培训考核控制程序》,为促进员工自身的成长,保证集团各岗位特别是骨干岗位的持续胜任能力,建立健全提升中大贝莱特人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机制,创建学习型组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所有人员的的在职提高培训(依据教材情况逐步推进)。 三、职责: 1、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健全集团培训系统、推进本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2、各专业职能单位负责与其专业技术有关的作业规章及培训教案、试题库的编制、传授、答疑,以确保相关岗位任职人员掌握必须的专业技能。 3、各单位负责人负责本制度执行、实施及对下级专业技能的考核。 四、内容: (一)课程设置:课程大纲分为必修课(占75%学分)和选修课(占25%学分),按其岗位类别又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课程、实践与活动及课程等,具体岗位考核大纲由本岗位所在单位负责人组织与本岗位相关的职能部门设计,经人力资源中心评审、行政总裁批准后生效执行。 (二)课程教案:依据岗位考核大纲由人力资源中心选定各门课程的讲师、讲师作为课程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和更新维护教学大纲、教材(作业规范)、教参或讲义、试题库,经充分备课经人力资源评审通过后发布培训计划开课。培训课件上传培训信息系统。 (三)学习机制:课件学习按照集团培训信息系统要求,以自主学习、专员跟踪、讲师答疑、考试测评和提交学以致用成果报告为主,除重要课程外一般不再采用集中讲授。所有员工必须通过入厂培训和新入职岗位的岗前培训合格的方能上岗。 (四)学员考评机制: 1、学员考评依据包括:1)学习记录包括信息系统记录、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2)学以致用成果;3)学习表现;4)闭卷、开卷、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等考试成绩;5)、创新性与建设性问题意见及建议,具体详见《学分考核要素表》。 2、学员依据岗位考核大纲及培训计划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标准,依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本科生学分制管理办法1 2010年10月12日修订 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我校依据《高等教育法》及其它教育法规,对《本科生学分制管理办法》进行了必要的修订,确定如下: 第一章学分 第一条学分是用于表示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计量单位,学生必须取得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方可被认定为达到学业基本要求。 第二条学生必须完成听课、自习、作业等教学环节并通过考核方可取得学分。学校以每门课程每学期最低教学课时要求为基本依据确定学分。教学课时是指培养方案规定的课堂学习时间或其它教学环节按此标准折算出的课堂学习时间,每课时的学习时间为四十五分钟。 第三条学分积点是评价学生已取得学分课程的学习状况的计量单位。学分积点的高低取决于学分数和学分积点系数。学分积点系数与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相对应,按学习成绩的优劣从高到低排列。学生取得的学分数和学分积点是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 第四条各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限内应取得所属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最低学分。 第五条我校培养方案所列的课程按课程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要求修满和取得必修学分)、学科基础课(要求修满和取得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专业方向课(要求取得必修课学分)三类;按课程修读要求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按课程对培养目标的重要程度分为主要课程和普通课程两类;学生进入专业所需修读的最低限度课程为专业入门课程。 (一)必修学分是指学生在公共基础课所列的课程组中必须完成的最低选修学分,以课程组为选修范围。 (二)必修课是指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其中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中的政治理论思想品德必修课、专业入门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课。学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并取得必修课学分。 1 1985年制订并经校长办公会通过,1993年、1995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8年9月修订并经校长办公会通过。

我国地理课程设置与结构的优缺点

1.将我国地理课程设置与结构和国外地理课设置与程结构进行比较,你认为我国地理课程设置与结构具有那些方面的优点和缺点? 一、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地理课程设置情况 1.英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现今英国已成为西方国家中重视中学地理教育的典型 2.法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法国年级数为逆数,九年级相当于小学三年级,六年级相当于初一,二年级相当于高一。高中三年分长期中学和短期中学两类,长期中学的出路是升大学,学生按将来要考的不同学士学位分为五组:A组(哲学和文学)、B组(经济和社会)、C组(数学和自然科学)、T 组(农科学和技术) 3.日本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日本对中学地理教育一直比较重视,二战后曾进行过多次地理课程改革。1989年公布了改革中小学课程设置和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初、高中分别自1993年和1994年起实行。初一、二地理安排在社会科目中,每周2学时。初三地理安排在由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综合组成的“理科”中,每周3---4学时。高中为学分制,修满80分方能毕业。高中分社会科和理科。社会科中选修地理A(2学分),理科选修地理B(4学分)。

4.德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德国统一后教育仍实行各州自治,各州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各州把地理作为一门必修课,且有各自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德国小学为4年,称基础学校。中学学制复杂,有9年制的完全中学、6年制的实科学校和5年制的国民学校,其中以完全中学最多。 5.美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美国普通基础教育学制为12年,分段则主要是6、3、3制,即小学6年、初中和高中各3年。也有的地方实行4、4、4制,6、2、4制或5、3、4制的。美国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不在联邦政府而在各州,州负有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在这种教育管理体制下,全国没有统一的中学教学计划,各州自行其事,学校地理教育地位不稳定。近年由于美国地理学界不断努力,以及地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结合需求,地理教育正在受到重视。初中地理一般为必修课程,设置类似我国的初一和初二,每周2---3学时。课程内容为地球、世界地理和美国地理;高中地理为选修课,课程内容由各学校自定,主要有地球和宇宙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地理等由学生自由选择。过去地理教育在美国中学未受重视,公民地理知识水平低,导致美国在世界贸易竞争中比不上日本。为了加强地理教育,1991年美国总统老布什提出《美国2000年教育计划》中将地理列为中学五门核心课程之一。 《国家地理标准》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基础地理教育中地理技能的培养划分为提出问题、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等五个环节。 6.俄罗斯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教育经历了深刻的变革。1992年7月《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定中小学实行11年学制,5、6、7、8、9年级相当于初中,10、11年级相当于高中。地理课时的安排为小学阶段每学期均有,每周2学时;初中阶段5年级每周2学时,6年级每周3学时,7年级6课时,8、9年级均为8学时。高中阶段10、11年级每周均为4学时。但目前俄罗斯许多学校仍实施原苏联的传统地理教学计划,在5---10年级单独开设地理课。

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和《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鲁教高字〔2013〕14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学分制,是指学校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学生学习量计算的基本单位,以达到毕业应修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作为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主要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三条实施学分制旨在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率,适应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要。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我校修读的专科生、留学生、交流生、进修生等学生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修业年限 第五条学校实行弹性修业年限。本科学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个别专业为5年),专升本或贯通培养学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4年,专科学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学生(不含专升本、3+2贯通培养)可在基本修业年限的基础上提前一年或推迟两年毕业。

第六条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对因创业或者身体等原因不能连续完成学业者,学校允许其休学。 第三章课程与学分 第七条围绕创新创业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八条必修课逐步达到每门课程有2名以上教师授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时段和上课教师;选修课数量充足,满足学生自由选择修读。 第九条学分是学生学习量的基本计算单位。学生修完某门课程后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即可取得该门课程学分。 第十条学分标准 每门课程学分的计算以该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安排的学时数为主要依据。原则上各类课程的学分计算方法如下: (一)理论课:每16学时计1学分; (二)公共体育课:每32学时计1学分; (三)实验(实训)课:每32学时计1学分; (四)实践教学环节:集中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每周计1学分;分散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每32学时计1学分; (五)创新创业学分: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创新研究活动、参与教师课题、自主进行科技发明等;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

学分制总结

学分制总结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高职是市唯一一所进行学分制试点的职业学校,为积极稳妥的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试点改革,一年来,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高职学分制实施细则》,在10级服装班和汽修班进行了试点改革,收效明显,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试行学分制的主要做法 1、充分认识实行学分制的重要意义。 在接到进行学分制改革试点任务后,我们首先对实行学分制的可行性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经过充分的调研,大家一致认为实行学分制是职业学校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适应当地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生源结构与素质变化的需要。只有实行学分制才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多样性的人才支持,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教学资源比较充足,师资力量强,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实行学分制是可行的。 2、健全领导组织,扎实的开展工作。

为确保学分制试点改革的成功,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务处领导和部分教师为组员的学分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烟台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实施细则》,向全体师生宣讲了实行学分制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认真制定了《高职学分制实施细则》,使试点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3、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地试行学分制 学分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它的实行,必将涉及到教学组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问题,我们坚持整体性的原则,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我们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以教育部《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分制试验的原则意见》和《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实施细则》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定了《高职学分制实施细则》,对试行学分制做了全面安排。 ⑴总体安排。我们是在10级服装和汽修两个班试行学分制,由于学生数较少,不具备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条件,我们实行了学年学分制。第一个学期学生原则上不参加选课,按教学计划开设相关必修课,从第二学期开

美国大学学分算法介绍

https://www.sodocs.net/doc/8e2862221.html, 美国大学学分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美国大学实行的都是学分制。一般来说,一门课1-4个学分(credit),学生一学期修3-5门课也就是9-15个学分。全日制学生本科一学期最少修12个学分,研究生最少修9个月分,美国要求一年至少修2个学期,也就是本科一年最少24个学分,研究生18个学分。 美国学分制中的选课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全开放选修(也称自由选修)。这是美国在学分制实行初期的一种选课形式,目前只有少数高校仍在实行。这种形式除了一般只规定英语和现代外语为必修课外,其余均为选修课。第二种为半开放式选修。这种形式一般在美国工科院校实施,通常规定选修课比例在20%~40%,其比例相对于自由选修学分制要小得多。第三种为主辅修课程并行式学分制。这种形式将学生应选修的课程划分为主修课与辅修课,且主修课所占比例大于辅修课。例如,加州大学规定的主修课比例为70%~75%,辅修课则为25%~30%。第四种是分组选修学分制。这是一种专业课与基础课并举的方法,强调低年级学生要通选不同系、专业的基础课程,广泛涉猎,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接受不同思维的训练。目前,美国大多数高校都实行这种选课方式,反映了其重视基础知识及培养通才的教育理念。 只要完成规定学分,考试合格就可以毕业。但美国大学都是按学分收取学费,所以提前毕业不能节约学费,但可以节约吃住费用和时间。 美国大学学制 一般而言,美国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四年, 120 - 180 个学分,每门课约 3 至 4 个学分;硕士学位 2 年,约 40 个学分,每门课约 3个学分;很多学校可以提供 5 年的本硕连读。 与学分制配套的是,美国大学入学时间具有弹性,可在一、六、七、九月申请办理入学手续,但因为假期最长的是暑假和圣诞节假(也可视为寒假),因此最常见的是秋季入学和春季入学。不过,不同学校可根据诸如课程设置之类的具体情况有所区别,这些在申请美国大学的网站上都可以查到。 学校对学生没有严格的年级与班级划分,一般按照所修学分数决定所属年级。24学分为一年级,25~55学分为二年级,56~89学分为三年级,90学分或以上为四年级。 此外,美国大学的教学计划也富有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水平等安排个人的学习计划,即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延长毕业年限,也允许学生提前毕业。只要修满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不明确规定修业年限。通常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120~180学分,每学分至少要修16周(包括课内与课外作业时间)。学校还规定了学生每学期应修的学分数不得少于12学分。如超过17学分,则需多交费用。通过以上规定,学校可将学生在校年限基本控制为3~5年。 美国大学GPA介绍 对学生学业状况的评价,美国大学采用学期绩点平均值(GPA)来衡量。学期绩点平均值是根据学生成绩、绩点和总学分数来计算。

公司员工学分制培训管理制度

公司员工学分制培训管理制度 一、定义 学分制:培训模式的一种,以选学培训课程为核心,个人素质提升为辅助,通过学分制衡量本年度培训学习质和量的培训综合管理制度。 二、总则 1、为建立健全公司培训管理、考核及激励机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岗位素质提升培训,发挥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员工的学习意识,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学分制是为公司为适应广大员工的培训需求,保证培训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实施效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培训管理制度》共同对员工培训进行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三、实施对象 公司全员 四、公司全员年基本学分标准 1、中层管理人员 主任、副主任(经理、副经理): 32分 主任工程师: 32分 主管工程师: 32分 2、生产操作人员 大班长: 40分 班组长: 40分 员工: 40分

3、职能部门人员: 30分 五、学分制管理细则 1、学分标准: 公司级培训: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的管理培训、技能培训、专项培训等,视频授课1分/小时,讲授授课1分/小时。 部门级培训:部门内根据需要及计划,自行组织的专业提升培训、现场技能培训等,在上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并由人力资源部监督执行的,1分/次。 班组级培训:班组根据员工需要自行组织的岗位操规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在本部门备案后、由部门主管培训人员监督执行的,0.5分/次。 特种作业/特种设备培训:由公司组织开展,取得相应合格证或相关考试合格3分/次。 2、加分项目:加分项人力资源部每个季度统计汇总一次 1)在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培训项目中担任讲师,加1分/小时; 2)作为培训管理协助人力资源部开展或监督部门培训活动,加1分; 3)培训考试合格者,加0.5—1分/次,不合格为0分具体如下: 考试方式 不合格 合格 闭卷 成绩标准 60分以下 60-70分

学分制的利与弊

浅析学分制的利与弊 摘要 学分制的利与弊一直是近几年社会热讨的话题。推行学分制,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学分制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的有力保障。但学分制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其不可忽略的弊端。拟将从学分制的定义、优势、弊端以及对现实的意义方面来分析学分制,阐述二者的辩证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体会把握学分制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学分制利与弊现实意义 引言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方针指引下,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历史的机遇与挑战。学分制便是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这一中心内容的一项重大的改革。国外高校, 尤其是西方国家高校在学分制上起步早, 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学分制体系。而我国除一些重点高校在学分制方面起步较早外, 很多高校还正在进行学分制改革,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国内外高校学分制的模式及其实施进行深入地研究, 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学分制简介 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这个关于学分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这

培训学分制解读

借鉴高等学校实施的“学分制”课程设计思想,提出把“学分制”应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管理之中,并对推行“学分制”管理的可行性、“学分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必要条件等问题进行阐述。 一、提出的背景 随着公司的迅速成长,战略思维欠缺、执行力不到位、内部管理粗放、市场拓展乏力、质量管理体系虚空等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现。从管理创新的视角分析,不仅需要从战略上去把脉企业成长的节点,更需要从培训理念创新的角度来认识、开展培训活动,推进管理思维变革。但从以往企业培训项目运作的实践来看,在课程设计、培训激励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学习机会失衡(受教育的机会不均衡,很多员工没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学员积极性缺乏(集中的大规模培训政策性、指令性很强,不可能全面考虑到学员的兴趣、需要等个性特点,学员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培与不培一个样,学好与没学好一个样;缺乏配套的检查、督促、考核和奖惩制度)。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密切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培训部为加强全员培训管理,促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加快培养和造就适应公司发展需要、拥有较强学习和持续改进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规范培训方式方法,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基础工作,最终与集团整体的信息化职工培训管理相关规划相融合,特拟定学分制职工培训管理体制。 三、学分制管理应用到企业培训管理中,则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选课个性化。即员工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需求来选择课程,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等。 (二)学制弹性化。员工能够根据企业工作部署和个人工作的轻重缓急,能动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培训期别,尽量避免学习与工作出现矛盾,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三)学习自主化。通过将学习与奖惩挂钩,能够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四、“学分制”管理的主要内容 1、学分制管理原则 学用一致。与员工岗位紧密结合,增强教育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因人施教。根据员工的知识结构、实际技能、岗位和个人发展意愿开展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要适合个人的学习能力。 讲求实效。通过制订严密的计,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保证员工教育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激励约束。通过实行严格考核,逐步实现教育培训与员工奖惩的有机结合。 2、学分要求 以年度总学分计算,分别对专业技术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设定最低学分要求。修完要求的学分,即记入培训档案。 3、学分标准 员工获得学分的途径:主要有参加企业内、外部的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学历教育等。员工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修课程的教育培训,年累计计算学分。 采用一年考评一次,以课时(45分钟)为单位,对每位参训员工进行计分,公司自办培训班员工参加必修课程培训,出勤率达到80%以上,且考试成绩合格,按每学时2学分记入个人年度培训学分;员工参加选修课程培训出勤率达到80%以上,且考试成绩合格,按每学时3学分记入个人年度培训学分;员工参加外派培训,由人事部根据员工继续教育证书记载的学时和成绩核准学分,外送培训员工将作为师资力量,需承担本公司的教学辅导任务。员工参加企业内部举办的教育培训班,由培训中心负责考评管理,出勤率和考核成绩达到要求,按相应学分标准记入个人年度培训学分。为确保公司自办培训的质量,对于违反培训纪律的员工将酌情给予减分或不计分处理;对外培员工,如发现有不良反映的,也将依据培训单位对每位学员的培训情况反馈表记录的意见酌情给予减分或不计分处理;对涉及到考试的培训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考核学分,考试优秀的学员在原有基础学分上再加5分,考试良好的学员在原有基础学分上再加2分,考试合格的学员按原有基础学分不加(扣)分,考试不合格的学员在原有基础学分上扣除2分。由于员工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同,全年考核“学分”分为四档,技术人员需达到100学分,管理人员为90学分,业务人员为80学分,其他人员为60学分。同时实施的学分制将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4、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通常按照员工岗位、类别进行设置。每一类型人员,必须按照对应的年度培训计划学习规定的内容,修满规定的学分。通常包括企业文化类、专业知识类、岗位技能类课程,内容涉及企业文化理念、安全生产、沟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