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创材料选择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由于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现代玩具逐步改造或代替了传统玩具。现代玩具虽然对儿童更具有吸引力和想象力,但是使儿童陷入被动状态,制约了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甚至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引导儿童制作玩具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特定情境中,自制玩具本身就是一种有效地教育方法。知道儿童自制力所能及的玩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目标意识,是开发幼儿潜力的重要途径。如美国莱特兄弟在《我们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一书中回忆:“我们对飞机最早发生兴趣是在儿童时代开始的。父亲曾给我们一个玩具,用橡皮筋做动力,可使它飞上天空中,我们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一个小小的橡皮筋木制玩具,引发的却是莱特兄弟的飞天梦想,并从而促使他们用毕生精力从事航空事业。由此可见,自制玩具对儿童想象的促进作用是多么的巨大。从这个案例可以发现,儿童制作玩具往往是以仿制开始,逐步发展到独立设计,创造利用原材料,制作出新颖的作品。制作玩具为幼儿操作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机会。在制作过程中模仿、想象、创造,一方面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一方面使双手变得更加灵巧。因而,自制玩具技能改变儿童的认知结构,激发求知欲,又能促使幼儿把知识、经验转化为创造实践,在提高操作能力的同时,体验的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利用各种废旧物品作为教育活动材料,有效引导幼儿自制玩具,比起购买的高档玩具,即节约了资金的投入,更具有亲切感和同乐性。
教师通过拓展思维,对废旧材料运用进行科学估量,尽量挖掘材料的多用性,提高运用率,使自制的废旧教玩具在各个活动中多次使用,将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1、利用一种材料自制玩具,在不同年龄段活动中使用。
我们应以幼儿的年龄、适宜性为特点,挖掘一种自制玩具在各个年龄段活动中的不同使用方法,充分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获得发展。如:手工区里废旧毛线的利用方面,可让大班孩子进行有一定难度的传统游戏——翻绳,两人玩,一会儿变飞机,一会儿变晾衣架,孩子们会乐此不疲。而中班幼儿则可让他们用毛线来编花辫、编织小蛋袋等,小班小朋友则可开展绕毛线的游戏。
2、一种自制玩具材料递进延伸使用。
自制玩具依次使用后,还应继续发挥它的价值,为其他区域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幼儿园里每天积累下来的报纸就是孩子非常好的玩具材料。表演区中的各种服饰,可让孩子们在美工区裁减出来,当“模特们”穿上自制服装,自信油然而生。磨损的报纸折起来的小棒可做大班体育区中的接力棒、金箍棒;即使它再破,我们还可以利用,中班体育区中投掷的小球就可让小朋友用撕碎的报纸捏出来,而在小班美术区开展的水墨印染活动中,小球又可以发挥不一样的作用。
3、各种材料相互组合使用。
开展区域活动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教师无疑是整个环境创设的主角,从区域的布置、材料的提供到活动的安排,都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和安排。区域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从幼
儿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来考虑和安排,每一个区域设置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促进幼儿某些方面的发展。在材料的提供上,应避免只有同类材料的单一组合,要让不同的材料之间相互自由组合,让各种废旧材料在小朋友的一次次尝试、探索、操作中相互组合,使其变成美丽的工艺品和有趣的游戏玩具。如:收集生活中的塑料袋、餐盘、海绵、水果冻壳、易拉罐、塑料瓶等废旧材料,创设“儿童餐厅”,为幼儿提供一个运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自由创作的空间。面对各式各样的废旧材料、物品,幼儿可以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改造与创新,巧妙地加以改编、组合,诞生出一个个富有创意的作品:色彩鲜艳、款式新颖,各式各样、造型别致的食品,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蔬菜。
在美术区域中,教师可提供彩纸、碎布、毛线、彩色包装盒、树叶、电线等废旧材料,启发引导幼儿综合运用各种材料,通过撕、剪、拼摆、塑造、组合、粘贴等方式,展开想象,巧妙构思,各种材料相互搭配,创造出精美、生动、有趣的画面或图案。如:用彩纸、碎布、毛线或彩色包装盒制作几何图形拼粘太阳、花儿、花瓶、大树、小鸟、小鸟及其他造型各异的实物……用树叶粘出蝴蝶、小猫、飞机;用电线经过弯、折、绕、编等过程,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花草、风景;用曲别针拼迷宫、接项链等等。
在体育活动中,可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易而牢固、美观而实用的体育器械。如用易拉罐制作的练习平衡能力及训练幼儿胆量的“梅花桩”、高跷、拉力器等,用可乐瓶做成套圈的“靶子”,用铁丝制作的会滚动的铁环,用各种多余的布料制作的沙包、布球,利用报纸制作的风筝,利用
破损的光碟制作的飞碟,用牛奶瓶制作的飞盘等等。教师应合理、规范地设置场地,将全园的场地、器械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幼儿年龄层次、能力差异的不同分成各种活动区:钻爬区、触跳区、投掷区、平衡区、拍球区、综合区等。这种区域式体育活动即丰富了幼儿户外锻炼活动的形式,同时使得孩子们锻炼的目的性强,层次性、差异性也得到了保证。
有效利用资源,变废为宝自制教玩具开展教育活动,不但让孩子们在与各种玩具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感官,看看、做做、试试、想想,在学与玩的尝试、操作与创造过程中,成为小巧手、小创造家、小艺术家,小环保卫士,而且还提高了教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希望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这个大空间、多领域的平台上,我们的教师能更有效的动手动脑自制教玩具,引导孩子发挥无尽的创造,挖掘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