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英汉对比与翻译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

英汉对比与翻译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

英汉对比与翻译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
英汉对比与翻译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

《英汉对比与翻译》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Translation-oriented English-Chinese Contrastive Study

课程号:

课程名称:英汉对比与翻译Translation-oriented English-Chinese Contrastive Study

周学时:2-2 学分:2

课程类别:必修

预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英语专业低年级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堂讲授与学生课题相结合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限100-150字

该课程旨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异同的比较,使学生对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英汉互译时能够充分注意到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翻译的初步技巧的掌握,以便为较高级的翻译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翻译实践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使有志从事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同学对该学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内容安排以翻译为指针,以实践为主,在实践中穿插理论的讲解。

课程简介:(限100-150字

该课程旨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异同的比较,使学生对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英汉互译时能够充分注意到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翻译的初步技巧的掌握,以便为较高级的翻译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翻译实践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使有志从事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同学对该学科有

一个初步的认识。主要内容涵盖对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显著性差异,以及其它一些翻译微技能。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范畴以及研究方法 2学时

英汉语言的共性与个性 2学时

指称问题 2学时

主语、主题与主谓关系、动宾关系2学时

形合与意合及关系问题 2学时

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 2学时

聚集与流散、骈与散 2学时

谓语差别及语态问题 2学时

语法手段与词汇手段2学时

语序问题和主从问题 2学时

衔接手段与信息结构 2学时

正反表述与否定问题 2学时

定语和状语的差别 2学时

并列与从属、主次问题 2学时

成语2学时

特殊句式问题、形式与内容 2学时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无实验、上机环节

考试方式及要求:

小论文与闭卷翻译各50%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含教材名、主编、出版社、出版年代教材:自编电子教案参考书

刘宓庆,1991,《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连淑能,1993《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文国,1997,《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熊文华,1997,《汉英应用对比概论》,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许余龙,2002,《对比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旅游英语》教学大纲设计

《旅游英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商务英语高职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是为该专业学生开设的涉外导游系列模块课程之一。本课程属于特殊用途英语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经过一定的英语语言训练后,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巩固英语语言基础,获得对旅游英语的语言现象和文体风格的认识,掌握旅游英语的常用表达法,提高他们在旅游专业领域内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旅游史、国内外旅游名胜古迹、文化习俗和旅行社、饭店及航空公司等的运作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英语交流的基本技能,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涉外旅游工作者。 通过学习有关旅游活动的真实语言材料,学生应熟悉并掌握当代旅游理念和国际旅游惯例;提高作为旅游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旅游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不懈的创新意识。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应具有一般的听、读、说、写、译的能力,能够在不同的旅游活动中正确使用英语。 (1)听力能力要求:能基本听懂正常语速(每分钟140-180个单词)的一般旅游活动中的电话、对话等,并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所听内容的深层含义。

(2)阅读能力要求:能读懂一般难度的英语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90-120个单词,理解准确率在65%以上。 (3)口语能力要求:能够用英语介绍交流。语音、语调正确,语流基本连贯顺畅,表达基本得体。 (4)英汉互译能力要求:能够翻译一般性旅游材料。英译汉,要求速度每小时160-200个单词;汉译英,要求速度每小时150-200个汉字。能够承担一般性旅游活动中的口译工作。 (5)综合素质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勇于创新、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的精神。 本课程采用普通高校专业英语教程系列中的《旅游专业英语实用教程》(邹晓燕等编著)为主要授课教材,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多样、弹性的教学方法和以学习者的需求为教学基础,结合本土景点、景区及文化专题的内容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把景点搬到教室,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氛围,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既“一讲,二背,三模拟,四运用”的教学步骤,循序渐进,最后达到掌握或熟练运用的目的。 三、学时分配

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 (2)

英汉对比与翻译——词汇三境 [摘要]:本文将英汉语言中词语分布做了对比,并就词汇翻译提出了“意译”、“义译”、“化境”三个要求,从而得知,词汇翻译的地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关键词: 译意、译义、臻化、词汇、语境 正文: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 ilk 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在翻译时,即使一个译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法,还是会遇到总不能够突破的瓶颈,这个障碍往往是由词汇,甚至是简单词汇所引起的。例如:“He is a 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这里对于什么是一个“perfect stranger”的理解与处理会造成译文层次的不同,同时也是考量一个译者的水平。如果仅翻译字面意思,翻译成“完美的陌生人”,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当我们进一步理解“perfect”这个词的含义,并进入意义层面, “perfect”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那么“perfect stranger”该译为“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他是这城市中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意思准确但是和全句契合不够完美,同“in the city”在搭配上略有滞涩;所以,我们将其转化,将“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一名词词组转化为动词词组,意为“对……完全陌生”,这句话就可译为“他对这城市完全陌生”,这样的搭配显得协调,不但译出了源语言想表达的意思,“疏离”这一

语境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以上例子就体现了英汉互译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词性转换。世界上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词类,名词和动词都占最大的比例;不管有多少句型,都能归纳为静态与动态两类。总的来说,汉语呈动态特征,英文呈静态特征。在词汇的使用上,汉语的动态表现为:汉语的动词丰富,使用频率高;而英语中,名词、介词等非动词性此类的使用频率很高。据周志培(2003:390)统计显示截选如下:(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英译 语言总 数名 词 介 词 动 词 助 动 非限 定动 词 代 词 形容 词 副 词 数 词 连 词 量 词 冠 词 汉语词数636 167 11 186 27 41 70 70 39 17 8 % 26% 2% 29% 4% 7% 11% 11% 6% 3% 1% 英语词数907 238 99 105 19 30 98 104 43 28 5 84 % 26% 11% 12% 2% 3% 11% 11% 5% 3% 7% 9%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及汉译文 语言总 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 动词 代词形容 词 副词数 词 连词量词冠 词 汉语词数324 99 9 72 5 36 22 42 15 13 2 % 31% 3% 22% 2% 11% 7% 13% 4% 4% 0.6% 英语词数366 91 49 41 1 9 39 50 22 13 23 28 % 25% 14% 11% 0.2% 2% 10% 14% 6% 4% 6% 8% 上述结果表明,若要在英汉互译中,若要翻译出地道的T arget Text,就应当尽量符合Target Language的表达习惯。这必然包含必 要的词性转换。在进行英译汉时,根据需要将英文中的名词,介词等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注意事项: 1.英汉语言句法/句式差别; 2.体会英汉互译句式转换规律; Sentences: 1.In praising the logic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in most cases where, so to speak, the logic of facts or of the exterior world is at war with the logic of grammar. 2.邢夫人携了黛玉坐上,众老婆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加上训骡,出 了西脚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如一黑油漆大门内,至仪门前,方下了车。 3.When about three hundred men had been landed from these vessels and were marching rapidly to camp, the Morini, who had been left by Caesar in a state of peace when he set out for Britain, were fired by the hope of booty, and surrounded the troops, at first with no very large number of folk, bidding them lay down their arms if they did not wish to be killed. 4.I had spent a long day on a hired mule before the mail carrier who had been my guide pointed to a cabin on the far side of a stream, mutely refused the money I offered, and rode on. 5.Mr. Kennedy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 6.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know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7.The original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hall be the states which, having participat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t San Francisco, or having previously signed the 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 of 1 January 1942, sign the present charter and ratify it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10. 8.After watching the fish for some time, they asked me for pairs of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pointing them out as they walked down the row of tanks. I netted their choices into a traveling container and slipped it into an insulated bag for transport, handing it to the boy. “carry it carefully,” I cautioned. 9.Sickness had robbed her of her confidence that she could carry the load. 10.Loneliness held the great masses of immigrants together, and poverty kept them down. 11.Starvation was a remote threat. 12.There is a crying need for a new remedy. 13.There was a mumbled conversation in the background. Then a man’s voice came on the phone. 14.The whole devastating experience sharpened my appreciation of the world around me. 15.She was always a crier any way. 16.The car wound through the village and up a narrow valley, following a thaw-swollen stream. 17.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18.A long course of poverty and humility, of daily privations and hard words, of kind office and no returns, had been her lot ever since womanhood almost, or since her luckless marriage with George Osborne.(Vanity Fair chapter 57) 19.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大学专科相关 英汉翻译

2019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翻译)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本考试属于笔译综合能力和笔译实务测试,旨在检测考生在基础阶段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基础以及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转换能力。 一、考试内容: 笔译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检验应试者对英语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以及阅读理解、推理与释义的能力。 笔译实务测试主要检验应试者双语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能力。考试涉及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比较,以及下列英汉互译常用的方法和技巧:词义的选择、词类的转换、词的增减;重复法、语序调整、正反译法、拆译法、缩译法、被动式的翻译、长句的翻译等。 二、考试基本要求: ⒈掌握5000个以上英语词汇。 ⒉掌握英语语法和表达习惯。 ⒊有较好的双语表达能力。 ⒋能够翻译一般难度文章,基本把握文章主旨,译文基本忠实原文的事实和细节。 ⒌初步了解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绪论 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 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第一节翻译的标准 第二节翻译的过程 第三节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 第三章英汉语言的对比 第一节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第二节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第四章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上) 第一节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 第二节词类转译法(一) 第三节词类转译法(二) 第四节增词法(一) 第五节增词法(二) 第六节重复法(一) 第七节重复法(二) 第八节省略法 第九节正反、反正表达法

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

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 一. 英文句式结构 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 (一)主谓结构。(可分为主动和被动) (二)主题—评述句 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 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 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 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汉语中无主句多用来表达一种微妙的情感,在不强调施事者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满等。在英语中,遇到同样的情况,一般较为广泛地使用被动语态。这样说话人可以避免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听话人也不会感到说话人在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自己。所以,此类无主句可以译为英语的被动句。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Why are these troubles always left to me? 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学这一套,不如去学照相。It is better to learn photographing than to learn this stuff. ⑶省略第一人称主语“我”或“我们”。有时候为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人刻意省去了“我”或“我们”。这些无主句往往出现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或正式的书面报告中,翻译成英文时可根据集体情况添加主语“我”或“我们”,最好不要将其转译为英语的被动语态。 如:希望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I hope that all the problems will be readily solved.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发表时间:2015-02-02T13:45:31.0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2月总第142期供稿作者:武亚萍[导读] 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武亚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由于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以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诸多的差异,两种语言系统对被动语意的表达差别巨大。相较于汉语的表达方式而言,被动语态在英语语言系统中的运用更为普遍,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更加受到英语研究学界的重视,而如何在尊重两种语言系统差异的情况下合理地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是近年来英语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在汉英两种语言系统被动语态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促进两种语言系统更好地交流融合。关键词:英语英汉对比被动翻译 英语和汉语在世界语言系统中是两种有着较大差异的语言,分别隶属于西方语系和东方语系。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而被动语态是构成两种语言系统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两种语系中均有着重要的地位。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使用较之于汉语语系更为广泛和深刻,著名的语言学家就曾经指出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是英语语系区别于汉语语系最重要的特色。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首先应该从英汉两种语系在被动语态上的对比入手,在掌握两种语言系统中被动语态区别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进行准确的把握。 一、英汉被动语态的对比 英语语言系统在具体表达上注重句式的“型合”,句式结构的变化更为丰富复杂,特别是在be和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一被动语态的组合中,句式的“型合”表现得更为明显。英语对被动语态的表达通过类似的句式展现出来,明显具有显性的特点。而对于汉语被动语态来说,汉语的语意表现更为含蓄,对被动语态的表达也通常会借助句子的内部连接或句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展示意义上的被动,具有隐性的特点。 1.英汉结构被动句对比。英汉两种语系的被动语态在结构上存在着相同点,在两种形式的被动句中句子的主语一般都是意义上的受动者,而意义上的施动者则不太重要,可以在句子中表现出来,也可以隐去。但是两种被动句的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Many soldiers were killed in the war”一句中,由于句子的阐述者不能明确语意的施动者,所以采用被动句的形式进行表述。而与英语被动句的结构不同,汉语被动句的动词没有时态上的变化,所以汉语被动句不会以动词的过去分词为被动标志,汉语被动式常用能够直接表现被动的“被”字作为结构式被动句的构成条件。例如“糖果被吃掉了”一句中,采用了受动者、“被“字和动词相结合的结构表现被动意义。汉语被动句中的标志词除了“被”以外还有“叫”、“让”等,都能在反映被动意义的基础上构建被动句结构。 2.英汉意义被动句对比。英汉两种语系不仅在结构被动句上存在差异,在语意被动句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当被动句的受动者不会被错认成施动者时,汉语一般选择使用意义被动句。常见的意义被动有两种:一是常见于古文或口语中的逻辑关系上的被动,如“看病难这一问题总算得到解决了”。二是具有感情色彩的“挨、获、遭、承蒙”等词与及物动词相结合表现被动意义,如“承蒙关照,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而英语的意念被动句则有所不同,在这种句式中虽然句子仍为主动句的结构,但是句子的主语在意义上却是受动者,常常用于描绘事物的属性状态等,被动意义比较弱。例如“Brazilian fruit tastes delicious”一句利用“taste”表示整个句子的被动意义,而“My father is difficult to request”一句也在主动句的句型中用“difficult”加具有被动意义的不定式结构来表现被动的概念。 二、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 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可以遵循两种方法,即直译法和意译法。直译法具体来说就是在句子中没有出现施动者时对句子各部分结构的意思按主要成分的顺序进行翻译,直接翻译成带有“被”或其他结构被动句标志的句子。例如在对“Candy has been eaten by harry”一句进行翻译时可以直接利用“被”字翻译成“糖果被哈利吃掉了”。而运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时,在句子中有施动者的情况下,可以将句子的施动者直接翻译成汉语句子的主语,将受动者翻译成句子的宾语,如可以将“The mouse was killed by Peter”翻译成“彼得把老鼠打死了”;而当句子中没有施动者时,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内容合理地在翻译中增加施动者,如在对“It maybe asked why I killed them”一句进行翻译时可以根据内容增加主语,合理地翻译为“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将他们杀了”。 三、结语 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英语被动翻译进行了探讨,简要说明了英汉被动存在的差别和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的英语被动句翻译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Translation Theories Explored).New York: Routledge,2014,5。 [2]钟小芳英汉被动语态对比与互译方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2,28,(2)。 [3]樊斌基于双语语料库的英汉对比与翻译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4]朱旭双英汉被动意义表达形式对比及翻译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 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课程的教学分为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和短文翻译两个阶段,其分别要求是: 1、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掌握10000-12000 个词汇以及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 个词 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汉英互译中。 (2)语法: 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3)阅读能力: 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 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翻译能力: 能借词典将文字资料译成理解正确、表达准确、译文连贯通顺具一定修辞手段的规范语句,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 词。 2. 短文翻译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1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课时: 36(20+16)学分:2 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基础英语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简介: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为培养“英语+专业”的应用型涉外人才而设置,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入手,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结合大量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使学生能够胜任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各类实用文体以及简单的文字翻译工作。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标,旨在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掌握和运用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能够在一些参考书的辅助下,熟练翻译名片、商标、标识、公司简介、产品说明、广告等商务英语方面的资料;能够掌握常见的组织机构的翻译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翻译技巧熟练翻译各类公关文稿;能够正确翻译商务信函和单证材料;能够正确熟练翻译各种常见商务报告,译文达意,格式恰当;能够辨识一些商务文本存在的翻译问题和错误。在大量实例训练中锻炼学生在商务语境下有效进行英汉、汉英互译、正确传达信息、顺畅开展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重点、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是英语商务文本汉译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难点是专业外贸知识及专业术语;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 三、整体课时分配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Unit1 Business Cards 主要内容:英汉名片的互译、设计和正确运用中英文商务名片、商务英语翻译中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商务名片的互译特点与原则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二)Unit 2 Signs 主要内容:商务环境中的常见中英文标识、中英文标识的语言特点及其常见翻译技巧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商务环境中的常见中英文标识,掌握常见翻译技巧 重点、难点:商务环境中的直译法和意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情景教学 (三)Unit 3 Trademarks 主要内容:识别中英文商标、商标的翻译、转译法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中英文商标的翻译 重点、难点:商标翻译中的转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四)Unit 4 Organizations 主要内容:识别组织机构名称、外来词翻译法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商务环境下常见的组织机构名称与外来词翻译 重点、难点:织机构名称 其它教学环节:交互教学 (五)Unit 5 Company Introductions 主要内容:公司简介翻译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被动语态、名词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长句的拆合、转译。 重点、难点:长句的拆译,各类从句的转译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六)Unit 6 Product Descriptions & Advertisement 主要内容:产品介绍的翻译和广告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反译法进行英汉互译 重点、难点:反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七)Unit 7 Business Contracts 主要内容:商务合同的翻译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商务合同常见术语和句式、正确翻译常见合同文本、长句的处理 重点、难点:商务合同常见术语和句式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1. 教材: 谢金领.《世纪商务英语翻译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 主要参考资料: 张新红等.《商务英语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旅游英语情景口语理论教学大纲

导游情景英语口语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为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大学阶段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传授系统的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和语言功能等),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为学生升入高级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前导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旅游英语、导游业务等,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旅游口语能力有一定积极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获得从事旅游业必须掌握的英语专业词汇,并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运用旅游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达到从事一般旅游业所需的英语能力。 本课程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听说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学习旅游英语的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能够能够独立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场景下的交流的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采取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立体模式,营造个性化学习环境,努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讲授、模拟对话、课外练习、情景表演,采用先听后说的复述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本课程各个环节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 具体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词汇 主要内容:掌握常用旅游英语专业词汇及与之相关的固定搭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领会并掌握1000左右的旅游专业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汇构成的常用旅游专用词组和句型。 2、听的能力 能听懂一般旅游交际中的英语会话,语速为每分钟100—120词,理解正确率达70% 以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C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22110280 课程总学时 32 周学时 2 学分 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英语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笔头英汉翻译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译汉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在修该课程之前已修完综合阅读,综合英语,语法学,词汇学,英美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都为学生修该课程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基础。该课程又是学生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和反映,它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且它与英美文学,语言学,口译,高级英语等都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采用孙致礼编著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教学参考书 Baker, Mona. 2001.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assnett S, Lefevere A. 2001.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Brown Gillian & Yule George.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Catford, J.C. 1965.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tim B. 200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英汉对比与翻译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English-Chinese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完成时间 2013.05.31 课程名称 英汉对比与翻译 专 业 辅修第二学位英语专业 年 级 2010英语第二学位辅修本科生 注:本科生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课程论文,并用A4页面打印,加此封面装订成册后,送交评审教师。教师应及时评定成绩,并至迟在下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将此课程论文及成绩报告单一并交本单位本科生教学秘书存档。 姓 名 郭培斌 学 号 2010210596 成 绩 评卷人

English-Chinese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I. Introduction I have learned the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Translation:An Introduction ” for a semester and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some of my own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urse here . II. Native Language Transfer in first language learning : Interference or Facilitation ? Some people may ask what is language transfer . 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cquired . (Od-lin , 1989 : 27 ) We could divided translate into two part : Negative Transfer and Positive Transfer . By awarenes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can facilitate first language learning . 2.1 Negative Transfer To sum up , there are probably three causes would form negative transfer . Firstly , analogical use of one’s prior knowledge of the mother tongue makes us study Chinese-style English easier . Secondly , Confusion comes from scanty knowledg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 Thirdly , we always unconscious falling back on the mother tongue since customary . For a few example : 2.1.1 The writer likes writing at light (night) . The sound /n/ does not exist in some Chinese dialects and /l/ serves as a substitute . 2.1.2 He only eat two meal a day . Neither nouns nor verbs have inflections in Chinese . 2.1.3 Shanghai is said to have thirteen million population . The noun renkou , 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population ”can have a numerical pre-modifier . 2.1 4 He suggested me to accept this offer . The verb jianyi , 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suggest ” can be used in VOC pattern in Chinese . 2.1.5 --Your English is wonderful . --No , no . My English is still poor . The negative reply to a compliment is considered in Chinese as modest and courteous . We could turn negative transfer into positive by making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and arouse the learner’s awareness of avoiding or reducing errors from analogy . III.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 Enlightenment on translation from the contrast

旅游英语教学大纲

旅游英语教学大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旅游英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商务英语高职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是为该专业学生开设的涉外导游系列模块课程之一。本课程属于特殊用途英语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经过一定的英语语言训练后,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巩固英语语言基础,获得对旅游英语的语言现象和文体风格的认识,掌握旅游英语的常用表达法,提高他们在旅游专业领域内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旅游史、国内外旅游名胜古迹、文化习俗和旅行社、饭店及航空公司等的运作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英语交流的基本技能,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涉外旅游工作者。 通过学习有关旅游活动的真实语言材料,学生应熟悉并掌握当代旅游理念和国际旅游惯例;提高作为旅游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旅游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不懈的创新意识。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应具有一般的听、读、说、写、译的能力,能够在不同的旅游活动中正确使用英语。 (1)听力能力要求:能基本听懂正常语速(每分钟140-180个单词)的一般旅游活动中的电话、对话等,并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所听内容的深层含义。

(2)阅读能力要求:能读懂一般难度的英语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90-120个单词,理解准确率在65%以上。 (3)口语能力要求:能够用英语介绍交流。语音、语调正确,语流基本连贯顺畅,表达基本得体。 (4)英汉互译能力要求:能够翻译一般性旅游材料。英译汉,要求速度每小时160-200个单词;汉译英,要求速度每小时150-200个汉字。能够承担一般性旅游活动中的口译工作。 (5)综合素质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勇于创新、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的精神。 本课程采用普通高校专业英语教程系列中的《旅游专业英语实用教程》(邹晓燕等编着)为主要授课教材,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多样、弹性的教学方法和以学习者的需求为教学基础,结合本土景点、景区及文化专题的内容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把景点搬到教室,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氛围,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既“一讲,二背,三模拟,四运用”的教学步骤,循序渐进,最后达到掌握或熟练运用的目的。 三、学时分配

旅游英语教学大纲

《旅游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36 学分:2 适用对象: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综合英语 考核方式:本学科的成绩考核分为两个部分。1. 平时成绩。其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出勤,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书面作业不少于6次),占总成绩的30%。2. 期末成绩。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考核。试卷包括基础题和能力题,占总成绩的7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育部《旅游英语》教材编写组.《旅游英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于立新主编,《旅游英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朱华主编,《旅游英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李燕、徐静主编,《旅游英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旅游英语》是我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本科专业选修课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英语专业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阅读及翻译能力,,不仅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掌握水平,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通过大量专业旅游资料的翻译练习,使学生既提高英语水平,又扩宽旅游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运用旅游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从培养英语综合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出发,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要求,力求向学生提供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英语交际能力;本课程力求做到基础与专业完美结合、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旅游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实用性英语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掌握有关旅游的专业英语词汇,掌握常见的英文句型及重点语法,认真完成课程中规定的各项练习,能听懂旅游业的常用英语口语,熟练朗读及拼写,能进行基本的英汉互译,能运用基本正确的英语进行对客交流服务,如:机场迎接游客、入住

《文学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2210101 [课程性质]限选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践 0 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后续课程:无(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翻译和鉴赏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学的感悟、欣赏和热爱。课程主要以文学作品翻译实践为主,适当兼顾文学翻译理论教学。通过大量文学作品欣赏与翻译练习,使学生掌握文学翻译的各种技巧,打下扎实的笔译基本功,进一步促进中西方文学的交流。 本课程旨在让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了解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差异,掌握中国文学翻译史上的重大事件、主要思想、经典翻译标准、近现代著名翻译家以及代表翻译作品,按照小说、诗歌、文言作品、散文、剧本、通俗文学作品等类别,让学生熟悉不同文学体裁的翻译方法,如异化、归化等,提升他们对文学翻译的感性与理性认识,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从事简单文学语篇英汉互译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翻译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的选修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文学作品鉴赏与翻译训练,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翻译文学作品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热爱,提升

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较为系统的文学翻译基本理论,为文学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使理论和实践达到统一。本课程的学习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翻译能力,熟练地在英汉两种语言间进行文学作品的互译,并达到较高的翻译质量,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和汉语水平以及其他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 第一、基本掌握文学翻译英译汉以及汉译英的理论并且进行一定的训练与实践。第二、达到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学要求 第一、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文学翻译的技巧、理解文学翻译基础理论、掌握文学翻译质量标准。 能力素质要求: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笔头翻译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学的感悟,欣赏和热爱。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翻译文学作品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热爱,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第二、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将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案例辅导、课后辅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习题讲解式。 讲授教学法:讲授每个单元所涉及的文体特征和翻译问题等。引导式教学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