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中国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中国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中国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中国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摘要:本文以设施农业的发展背景分析为基础,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在温室智能化管理、节能与新能源利用、高效栽培、植物工厂和温室机器人等设施农业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对我国设施农业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针对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在温室结构优化与新型材料开发、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温室数据采集与智能化控制、温室高效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温室节能与资源高效利用以及植物工厂等方面进行优先研究的发展

战略和建议。

关键词:设施农业温室管理植物工厂资源高效利用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agriculture in China

Yang Qi-chang Sun Zhong-fu Wei Ling-ling Liu Wen-ke Bao Shun-shu Cheng Rui-fe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of 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agriculture(CEA),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n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of greenhouse, saving-energy technology, efficient cultivation, plant factory, greenhouse robot and other new technologies were illuminated deeply. Aiming at the existent problem of 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agriculture(CEA)in china, the priority research projects , including greenhous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new materials development, date acquisition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based on the crop growth model, synthesis technique of efficient cultivation, saving-energy engineering, efficient using of resource and plant factory, were suggested. Moreover, the suggestions to develop 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agriculture(CEA)in China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agriculture (CEA);Greenhouse management;Plant factory;Efficient cultivation

1 背景和意义[1]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虽然设施农业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产业,但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常常特指设施种植业。在国际的称谓上,欧洲、日本等通常使用“设施农业(Protected Agriculture)”这一概念,美国等通常使用“可控环境农业(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Agriculture)”一词,我国在“九五”期间曾经使用过“工厂化农业(Industrialized Agriculture)”的概念[1]。所有这些名称,约定俗成,只是文字表达上的差异,其实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由于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因而可以完全或部分地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使生物种性与遗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工业向农业的渗透,设施农业在荷兰、日本和以色列等一些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并形成了强大的支柱产业。目前,这些国家在设施农业优良品种的选育、新材料开发、环境控制、高效栽培及其配套系统等方面均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2]。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资源与人口的现实压力决定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之路。设施农业作为资源高效利用型产业,不但可以充分挖掘

作物遗传潜力,大幅度地提高产量,而且还可实现在盐碱地、戈壁、沙漠、建筑物屋顶等非可耕地上进行生产,提高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光热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缓解我国人口资源压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设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缓解由于人口增长、资源短缺与人们消费水平日益增长所产生的供需矛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农业发展正面临着耕地日益减少、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总需求不断增加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约为0.08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人口还以每年1.7‰的速度递增,由于城市化等原因耕地每年以450万亩递减,荒漠化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扩展[3]。“民以食为天”,要在有限的人均资源条件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必须走高效农业的发展之路。由于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农业难以解决的限制因素,使资源各要素能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能力可得到成倍乃至数十倍的提高。有关资料显

示,我国设施园艺产业以不到3%的种植业土地,获得了20%左右的种植业总产值[4]。因此,设施农业的发展将是今后解决我国人口增加、资源短缺、人们消费日益增长矛盾的有效途径。

其次,设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现代农业整体水平的优化升级和综合效益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仅设施栽培面积即从1981年的0.72万公项发展到2007年的300多万公项,居世界首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90%以上的设施仍为简易型结构,环境调控能力差、综合配套技术不完善、专用品种缺乏、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较低的现象仍较为突出,单位面积产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2~1/4,劳动生产率按人均管理面积计算也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

1/10。我国虽拥有约3000公顷具有一定环控能力的大型连栋温室,但有400公顷左右为进口产品,国产温室的一些关键技术与设备,如覆盖材料、遮阳(防虫)网、环境控制、节水灌溉以及配套栽培系统等也都部分或全部依赖进口[5]。因此,要彻底改变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必须加大设施农业整体装备水平与关键配套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力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结构型式和配套技术体系,提升设施

农业的综合效益。

第三,设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温室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产化进程,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引进国外设施、品种和配套技术的进程也明显加快。据统计,我国1995以来引进国外的大型连栋温室数量在360公顷以上,约占全部引进总量的90%以上。实践证明,引进温室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如从荷兰引进的玻璃温室无法满足全年生产对设施的要求,除降温性能差外,冬季耗能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也很突出,这是由于荷兰纬度高、光照弱、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所决定的,温室设计主要考虑采光好、封闭严和利于自然通风,对保温性能和机械通风降温考虑较少,这一特点仅适合于我国极少量地区,绝大部分地区均不适宜;以色列因光照好,气候温和,温室多用单层塑料膜覆盖,我国北方地区引进后冬季采暖能耗极大,运行费用较高,效益普遍较差。由于气候适用性差,许多地方引进的温室成为无法使用的“超级塑料大棚”[6]。因此,我国应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温室技术的基础上,着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针对不同气候区的特点,研究开发出能耗低、环境控制水平高、配套设施完善、适宜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国产化温室设施,同时结合育种及

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逐步使我国设施农业形成完善的配套技术体系,实现设施农业技术的全面国产化。

综上所述,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研究,提升我国设施农业装备和配套技术水平,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由于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消费日益增长的矛盾;而且对我国设施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国产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

2 国际发展趋势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工程、新型材料和微电子技术向农业的渗透,设施农业在荷兰、以色列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这些国家在设施农业装备和配套技术方面均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现代化温室能根据作物对环境的不同需要,由计算机对设施内的温、光、水、气、肥等因子进行自动监测和调控,并可实现温室作物全天候、周年性的高效生产,荷兰温室西红柿的产量达到了50~70kg/m2,黄瓜产量达80~100kg/m2,玫瑰产量达320~340枝/m2。同时,在设施农业高效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无土栽培技术已被广泛使用,温室节能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CO2施肥技术、熊蜂授粉技

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以及智能化管理与网络技术等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8-11]。主要技术发展趋势如下:

(1)温室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是目前国际设施农业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主要方向。

在详尽研究作物生理与环境互作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作物从苗期到成熟阶段不同生育时期与环境关系的量化指标

体系和控制模型,实现对设施内温度、湿度、光照、水分、营养、CO2浓度等综合环境因子的自动监测与调控,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设施农业研究的热点。目前,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值得关注:一是温室作物高效生产管理模型的研究。通过多年对温室作物生理信息与环境、营养之间定量规律的研究,建立作物数字化模型,为温室精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12,13]。如荷兰通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出了Tomsim(番茄)、Hotsim(黄瓜)等模型,对包括整枝方式、栽培密度、基于天气和植株生育状况的环境管理指标、不同生育阶段的水肥管理指标、病虫害预防和控制技术等进行了量化;美国和荷兰专家共同推出的Tomgro番茄管理模型,也已得到广泛应用[14]。日本农业研究中心开发出的MetBroker系统和山武股份公司开发的拓扑案例模型法(Topological

Case-Based Modeling: 简称TCBM),形成的作物模型已成功用于温室番茄的管理;二是基于Web的温室数据采集与

控制系统软硬件的开发。通过环境、生理、营养等生物物理传感器的开发,以及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控制策略等智能控制技术、Internet在数据传输与控制方面的应用等,开发出基于Web的温室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荷兰瓦

赫宁根大学通过将作物管理模型与环境控制模型相结合,实现温室的智能化管理,大幅度降低了系统能耗和运行费用[6]。日本千叶大学利用遥感技术和图象检测装置测定植物群落

的生长状况,从而实现温室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以色列ELDAR-GAL公司研制出了能同时采集数十个植物生理和

环境信息的监测仪,通过与专家系统结合实现对植物环境的精确调控。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温室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伦敦大学农学院研制的温室计算机遥控技术,可以观察、遥控50km以外温室内的温、光、气、水等环境因子状况。日本明星电气公司开发的农业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可同时连续检测15种环境要素,并将测量数据实时连接到计算机或因特网上,进行远程监测和调控。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还研制出了温室生产

SPA(Speak Plant Approach to Environment Control)智能

化技术,即将进入实际应用阶段[14-15]。

(2)温室节能与新能源应用研究受到普遍重视。

基于化石能源日益枯竭、温室气体(CO2)限制排放等原因,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在温室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是节能。多年来,这些国家的温室产业对化石燃料(天然气和石油等)的依赖较大,在日本每生产一根黄瓜需耗燃油60ml,一个(L型200g)番茄需耗油85ml,荷兰每年1.1万公顷温室消耗的天然气约占全国总用气量的12%。近年来,随着《京都议定书》的执行,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积极研究温室产业具体的CO2减排措施。如荷兰规定,到2010年,将以1980年(100%)为参照减少温室行业65%化石燃料的使用,到2020年,将基本不用化石燃料。因此,这些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用于节能和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其主要进展包括:

第一,大幅度提高覆盖材料的透光率、增加太阳能的入射量。例如,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开发了一种叫Zigzag的板材,利用反射光的二次利用,透光率可达89%,最高达到93%~95%[17]。一些国家还开发出了温室屋顶清洗机械装置,用于清洗屋顶的灰尘,增加温室的透光率;

第二,在防止温室内部长波向外辐射方面,对温室覆盖

材料的内侧进行镀膜处理,以阻止长波向外辐射,减少热损耗,可以实现节能25%以上;

第三,在热能的多用途利用和余热回收方面,尽可能减少热损耗。如温室锅炉的烟筒普遍装有余热回收系统,热回收效率可达75%以上[18];

第四,浅层地能的利用。利用土壤作为蓄热源,夏季把低温冷源抽到地上,用于温室降温,把经过热交换的热量打到地下,贮存起来;冬季把贮存的高温热源抽上来,在热泵作用下,升温至45~50℃,这样只需要稍许加温就可以用于温室采暖,节能幅度达65%~70%;

第五,节能光源LED的应用。植物并非利用太阳光的全部成分来进行光合作用,而是以波长610~720nm的红、橙光以及波长400~510nm的蓝、紫光为主要吸收峰值区域。以往的人工光源,如高压钠灯、金属卤素灯和荧光灯等,因含有红外和远红外等发热光谱成分,能耗大,运行成本高。近年来,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技术的发展,研制出了针对植物需求的单色LED(如波峰为450nm的蓝光、波峰为660nm的红光等)及其组合光源,光能利用率可达80%~90%,节能效果极为显著,并已经

实现了在温室补光、组培、育苗以及植物工厂等领域的应用[19]。

(3)温室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得到广泛关注。

由于对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温室精确施肥、雨水收集、水资源和营养液的循环利用以及对土壤、大气的保护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在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闭路循环技术方面,欧盟规定2000年以后所有的

温室无土栽培必须采用Closed System(闭路循环系统),

通过对栽培系统末端营养液的回收、过滤和消毒,再经过对营养液成分的检测与补充,又重新回到温室循环使用。目前,荷兰Venlo型温室的闭路循环系统不仅能实现节水21%、节肥34%,而且还大幅度地减少了温室生产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通过温室天沟与输水管路的连接,将雨水收集到温室附近的蓄水池中,再通过过滤、净化等措施,用于温室的灌溉。据荷兰统计,每公顷温室配备的贮水罐(池)容积约1500m3,可解决75%温室作物的灌溉用水;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通过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控,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实现蔬菜自身的品质安全和对环境的零污染。

(4)植物工厂高技术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的高精度控制实现作物周年连

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一种由计算机对植物生育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要素进行全天候控制,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方式。植物工厂可实现一年多茬次栽培,生菜、菠菜等叶菜类作物的栽培周期较露地可缩短1/4~1/2,产量可达150t/1000m2,为露地栽培的10~20倍。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以及人类开发太空的考虑,日本、美国、以色列、荷兰等国积极进行植物工厂高技术的研究与探索,美国NASA甚至研究在太空采用人工光植物生产技术实现宇航员食物的自给。日本政府基于本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以及人们对安全食品需求的考虑,多年来积极开展节能、环保、安全型植物工厂的研究与开发,并通过政策与资金扶持,大大地推动了植物工厂高技术的发展[20]。

(5)温室管理机器人研究已经进入中试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 特别是工业机器人、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

技术的日益成熟, 以日本、荷兰、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温室管理机器人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试验成功了多种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 如番茄采摘

机器人、葡萄采摘机器人、黄瓜收获机器人、西瓜收获机器人、甘蓝采摘机器人、蘑菇采摘机器人以及喷药、嫁接、搬运机器人等,一批温室管理机器人已经进入中试阶段[21-24]。

3 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设施农业科研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六五”期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数百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为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人才队伍。

“六五”期间,由农业部开始立项设立“热浸镀锌钢管装配式塑料大棚研究设计”和“自然光照人工气候室研究”两个课题,分别对塑料大棚的骨架结构与定型化设计、自然光照人工气候室环境机理与调控技术进行了探索,并对半可控环境下蔬菜育苗技术改革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探讨了工厂化育苗的可行性。“七五”期间,农业部设立了“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研究”研究项目,分别对“塑料大棚高产栽培技术”、“地热温室栽培技术”、“无土栽培设施及配套技术”三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八五”期间,农业部继续设立“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研究”

项目,分别就“日光温室结构性能优化及高产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设施及配套技术”和“高产优质低成本的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

“九五”期间,由前国家科委批准启动的“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工厂化农业”的概念。该项目分别在北京、上海、广东、辽宁、浙江等地实施,在不同类型区国产化温室的研制与开发、温室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设备开发、新品种选育、种植工艺、采后处理加工及产品检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同时,通过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攻关研究,高效节能温室番茄、黄瓜单产取得了1.8万公斤以上的水平[25,26]。

“十五”期间,可控环境农业生产技术研究正式列入国家“863”计划,成为“现代农业技术”主题中的重要专题,相继开展了“可控环境下主要蔬菜作物优质高效和无公害全季节生产技术”、“可控环境农业数据采集与自动控制系统研究”、“可控环境下蔬菜生育障碍防治技术与配套产品”、“可控环境园艺作物动态生长模拟与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获得了一批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十一五”期间,国家设立了科技支撑计划“绿色环控设施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工程技术

研究与示范”、“设施农业配套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开发”、

863“基于模型的日光温室结构优化与数字化设计”、973“设施农业的基础研究”等一系列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具体实施过程中。

所有这些,为我国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人才、技术、基地与物质储备。但是,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极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1) 连作障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设施农业土壤资源持续

高效利用的重要瓶颈。

随着设施作物栽培年限的增加,由于大量使用化肥以及重茬栽培,加上土壤管理措施不当,常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群的改变、土壤结构的破坏和次生盐渍化以及养分障碍的发生,造成土壤质量退化、病虫害频繁发生以及药剂的过量施用,严重影响了产地环境和园艺产品的质量[33];

(2) 设施资源利用率不高,严重影响我国设施农业的持

续高效发展。

与设施农业密切相关的资源要素包括土地、水和能源,

这些都是我国的紧缺资源,长期以来设施农业生产多偏重于获得高产、高效,不惜投入大量的资源,肥料、能源和水资源浪费严重,我国设施农业单位面积水资源的利用率仅为以色列的1/5~1/6,而且肥料利用率更低,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引起面源污染,严重影响我国设施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34];

(3) 设施作物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机理研究薄弱,影

响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技术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效果。

由于在环境因子对作物生理生化、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物生长模型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环境管理模型,环境控制技术智能化水平低,严重影响现代信息与控制技术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效果和管理水平;

(4) 设施无土栽培技术研究薄弱,影响我国设施作物生

产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荷兰等发达国家通常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来克服温室土

壤栽培的连作障碍。由于我国无土栽培起步较晚,相关的基础研究不够深入,无土栽培在作物产量上的优势不明显,导致目前我国无土栽培面积仅占温室大棚面积的千分之一,设

施无土栽培基础研究薄弱以及配套装备缺乏,严重影响了我国设施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35]。

(5) 设施园艺作物病虫害发生频繁,防治药剂的施用不尽合理,园艺产出品和环境污染严重。

与露地生态系统相比,棚室环境中具有温差大、高湿和弱光等特点,我国的节能型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棚室优化环境能力有限,病虫害易于发生。据估计,我国常年发生的重要设施园艺作物病虫害多达百种以上,而造成严重危害的约50余种,产量损失超过25%,防治设施园艺作物病虫害药剂的不合理施用,也严重污染了园艺产出品和生态环境。

(6)智能化水平低,限制了我国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温室设施缺乏自动化监控系统,特别是缺乏针对性强、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商品化控制管理软件。另外,数据传感器类型少,价钱昂贵,且多采用进口产品。上述问题限制了我国设施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36-38]。

4 发展战略与优先领域

(1)发展战略

将紧紧围绕设施农业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以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单位土地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设施新品种选育、新材料开发、节能工程、环境模拟与智能控制、营养液栽培、植物工厂以及管理机器人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结构类型和配套技术体系。

在短期内,将在作物与温、光、水、气、肥等环境因子交互作用规律与仿真模型的研究方面,在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环境调控装备研制,温室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无土栽培营养液循环与控制系统,温室管理机器人的试验研究以及植物工厂的开发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中期内,将会在温室作物新品种的选育,节能覆盖新型材料的开发,浅层地能和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无土栽培配套系统,基于WEB的温室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系统成套装置,以及温室管理机器人的应用以及植物工厂的推广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初步形成我国设施农业高技术产业化体系;

在中长期阶段,将会在温室结构优化,覆盖材料和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节能工程,无土栽培配套系统,环境模拟与控制,机器人技术与植物工厂等领域全面取得突破,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农业技术体系,总体技术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优先领域

针对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国家设施农业的长远战略需求出发,在一些共性和关键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突破。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取得优先突破的领域包括:

① 温室结构优化与新型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针对不同气候区(如华北、华东、东北、西北、华南等)各自的气候、资源与环境特点,构建气候模型,进行不同区域的国产化温室结构优化研究与配套产品开发;在新型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上,重点攻克塑料薄膜抗老化、防雾滴、长寿和保温等技术难题;重点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日光温室结构优化研究与配套技术开发,解决土地利用率低、环境调控能力弱以及栽培系统配套等关键问题;

② 基于作物模型的温室数据采集与智能化控制系统软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的比较_徐茂

第29卷 第2期2014年4月 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Vol.29,No.2 Ap r.,2014 收稿日期:2013-11-17;网络出版时间:2014-4-28  14:21 基金项目:西甜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项目 作者简介:徐茂(1965-) ,男,推广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蔬菜产销管理工作,以及栽培生产技术研究、推广工作,就职于北京市顺义区种植业服务中心,E-mail:xumaol@sina.com 通信作者:邓蓉,管理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研究,E-mail:ag rirose@bua.edu.cn ①张真和.全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和集约化育苗设施装备配置与结构性能设计.北京,2013全国第五届蔬菜规模化高校育苗技术经验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的比较 徐茂1,邓蓉2* (1.北京市顺义区种植业服务中心,北京101300;2.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 )摘 要:设施农业在现代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世界上设施农业第一大国,必须重视有关施设农业的科学研究,必须促进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对国内外设施农业的比较研究入手,剖析中国与发达国家设施农业系统构成、特征以及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现阶段中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中国发展设施农业的几点对策。关键词:设施农业;比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 ://www.cnki.net/kcms/detail/11.2156.S.20140514.1223.001.html文章编号:1002-3186(2014)02-0074-0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473/j .cnki.issn.1002-3186.2014.0039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facilit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at home and  broadXU Mao1,DENG Rong2 * (1.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lanting Service Center,Beijing 101300,China;2.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Abstract:Facility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agriculture.China has had the largest scale facility  agriculture inthe world.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of facilities,this paper analyze the differencestructure of facility agriculture,facil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developed country,supporting policies about facility  agriculture,and then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China.Finally,this paper will give somesuggestion about facilit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facility agriculture;comparative;studies 农业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世界各国,无论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无不重视本国农业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农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作为现代农业主要形式之一的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各国农业发展重点。 中国是农业大国, 设施农业作为中国现阶段农业中最具特色和优势主导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设施农业包括设施蔬菜、花卉、畜牧等产业,以设施蔬菜为规模最大,设施蔬菜面积(扣除小拱棚面积计算)占 到79.4%[1]①,是中国设施农业的主导形式。2011年中国蔬 菜产值达到1.26万亿元, 首次超过粮食总产值,成为中国产值最大的农产品[2] ,其中设施蔬菜产值达到蔬菜总产值一半[ 3]①,蔬菜生产对全国乡村人口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超过1  500元①。重视中国设施农业尤其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确保中国食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中国设施蔬菜产业为研究对象, 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结合文献法研究对比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希望以新的视角分析中国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策略。 1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比较 设施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设施下的农业生产(由于其生产成本高,一次性投入量大,因此,单位价值较高、且需周年多次重复生产、周年均衡供应,设施农业的主要产品是不耐储存的蔬菜),设施农业综合应用多种工程技术、环境改善技术、生物技术,构建最佳的人工环境,并按照动植物生长发 育的具体要求实现高效生产[ 4] 。设施农业是设施装备和现代农业的组合,具体包括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畜牧等产业,其中以设施蔬菜为规模最大。设施农业具有技术装备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2.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从农业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和,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摘要:这几年来,中国的电影文化业正在改进和提高,电影正在成为社会文化舆论的中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阐述,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优势和危机,然后据此引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正文: 一.中国电影的现状简介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走得颇为艰辛,但毕竟还是很有价值的。从1905年中国电影的诞生,到第一代电影人的长成;从第二代的东方美学电影,到第三代电影人对民族电影的艰苦探索;从“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笼罩下的第四代电影人,到横空出世雄心勃勃地扛起家国重担的第五代,再到如今关注个体自我的第六代电影人,他们所做出的努力都经过了时间与人们挑剔的评价,得到了公众的认同。 这几年,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电影正越来越多,电影市场也越来越“热”。近十年来中国电影频频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亮相,让国际电影人和各国观众逐渐从知道中国电影到了解中国电影,再到关注中国电影,到现在喜欢中国电影。这些明显而迅速的变化,说明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从近期几部电影的高票房也可看出电影市场的火热,从创下最高票房纪录12.6亿的《泰囧》到同样突破12亿票房的《西游降魔》,再到这两天票房持续增长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人不禁惊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迅速。来自中国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这些数据无疑给业界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国产电影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大量资本正往里涌。 (二)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 首先是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和跟风。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题材虽好但是看多了不免感到乏味。除此之外,中国电影还喜欢跟风拍摄,有一个题材的电影大热之后便一窝蜂的出现好多质量上良莠不齐的相同题材的电影,比如去年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引发观影热潮后,今年电影市场上便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题材的小清新的电影,就像最近上映的《分手合约》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是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2002年创下205亿票房的《英雄》拉开了当下国产大片营销产业的序幕。为了争取高票房,越来越多的导演选择用明星来造势,用宏大的场景来吸引观众,而忽略了电影的本身。除了各种叫座不叫好的商业大片之外,影片中越来越多的广告植入也让人诟病。实际上和好莱坞的广告产业相比,中国电影的植入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是小巫见大巫。但即使这种“小巫”,观众认为中国电影过度商业化,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置观众于不顾的感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实际上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恰好说明,中国电影看上去很商业化,其实离真正成熟的商业化还差得很远。 最后便是中国的电影渐渐的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中国电影的一个趋势,就是西化严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电影是一门离不开科技更新的艺术,对于西方发达的科技,我们应该借鉴。可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引用的是他们的科技,借鉴的是他们的技术和方法,我们的电影故事还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中国大地上的故事,需要中国电影人们用影像抒写的还很多,又何必非得要中国人穿上西方人的外套像个小丑似的扮演他们的悲欢离合呢?中国电影更多面向的是中国观众,所以应该选择中国人的审美、娱乐取向,而不是一味讨好西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设施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在分析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目前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设施农业现状对策分析 设施农业就是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利用人工建造的实用设施,该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以便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从而获得速生、优质、高产、高效的农畜产品。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易于集约化生产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快速发展。 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久远,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多种结构、多种功能的综合发展模式。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其科技项目正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国长期以来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随着设施园艺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基本解决,达到了淡季不淡、周年有余的目标。我们已经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的园艺设施,同时在保护种植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些研究成果已逐步应用与推广在生产实践中。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但超越以前的瓜、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范畴,而且在大田作物、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林果生产等诸多领域也获得广泛应用。 2、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技含量低。发达国家采取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科技手段来发展工业化农业,而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则是采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农产品批发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后,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不仅加快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也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历来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粮食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2014年5月份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就已经表示,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这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本国的粮食产量连本国人民都供应不上,还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长期以往,我们必将受制于人。现代农业的迅速增长是建立在机械化、化学投入(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灌溉、以及对化肥和灌溉系统敏感的高产出种子。现代农业高度依赖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用于化学投入品的生产、农具的操作、包装及运输。从生态的角度看,现代农业根本是不可持续的。机械化耕作、化学肥料的使用、大规模单一栽培都导致了土壤的退化。害虫发展出了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终年不休的的灌溉导致涝灾、盐碱化、以及地下蓄水层的枯竭。从长期来看,所有现代农业的要素都经历着报酬递减。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带来的是农业的迅速萎缩。农村农业人口减少、土地抛荒、基建征用、城市扩张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利设施荒废、工厂废物任意排放、农业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粮食种子被外资控制转基因泛滥成灾,长此以往中国不仅农作物种子被外资控制,粮食也会严重依赖进口,那时中国将受严重制于人! 1、“大包干”将农业经济打回个体经济 1978年开始推行“大包干”,到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为标志,个体经济基本上占了主导地位。个体经济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个体经济不利于农业发展。个体农民难以承担水利等公共工程,也无力购买机械设备。其次,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共同发展的一条道路。个体农民难以和公司在市场上竞争,“公司加农户”只能让农民吃亏。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农民受到剥夺,拉大城乡差别,农民纷纷涌入大城市,最终导致农村凋敝和城市贫民窟化。此外,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共同富裕。个体经济不仅难以兴办合作医疗等福利设施,个体经济的恶性竞争必然会导致农民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当时农民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仅退回资本主义,而且退回封建主义,倒退了2000年”。 1984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社队工业改为了乡镇企业,事实上开启了社队工业私有化的大门,90年代的后期,通过一轮“股份合作制”为旗号的私有化浪潮,基本上完成了乡镇集体企业的私有化。社队工业和乡镇企业是有本质不同的,社队工业是集体所有,可以就地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而乡镇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只能让少数农民富裕起来,大多数农民只能日益贫困。 人民公社的解体同时意味着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农民变成单个个体参与到社会竞争中,面对权力倾轧、资本剥削完全失去了谈判的能力,成为被资产阶级和基层腐败官员鱼肉的对象。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导致农村完全回复到无政府主义状态,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常年失修,农民各自为战,相互帮扶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农村社会风气骤然恶化。更主要的是,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将中国农业挡在现代农业大门之外,机械化、农业基础设施维护、精密化的农业田间管理均变作不可能。单位农业生产效率长期维持在很低水平,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工农差距。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

现代电影的发展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在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中国居民在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都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一般都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13年的3,000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14年的将近20,000。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一直都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与者获益。这些政策包括私人资本投资,电影院数字化,金融机构参与电影融资及电影的出口等。而对电影产业实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影公司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及进口税方面的负担。此外,政府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保护版权内容,其中就包括在

网络内容共享方面的政策。除了这些政策,政府也在实现电影产业逐步开放方面一直作不懈努力。从2000年初的私人电影公司放行授权政策到增加电影出口配额,在过去20几年中,中国政府不断简化电影审查程序,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影制作包含所有在电影制作有关的活动,如电影素材选取,电影融资,制作团队和演员选取,拍摄,后期制作及获取监管部门的批准。 近几年,中国国内电影制作板块变得尤为活跃。根据资料显示,从2005年到2014年期间,中国电影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4.9%。2012年国产产量总量达到最高745部,2013年共产出近638部电影。进入门槛低和从非电影公司和金融机构获取的融资不断增加使得电影制作市场出现高度分散,现在全国范围类总共拥有约300个电影制片厂。 总的来说,一部成功的电影包含以下关键因素:优秀的电影制作团队和演员,电影剧情的市场化,获得一家有实力的电影发行公司的支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电影巨星频频亮相国际市场,电影制作成本,特别是演员成本,未来将不断出现攀升。 近年来,电影制片人通过不同渠道来获得电影融资,其中包括电影制片厂,电影业之外的投资者,电视台,海外预售发行权,电影植入广告和政府支持等。此外,凭借票房和版权以及个人信誉担保,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参与电影融资领域。一些电影制片厂也能够通过向公共和私人发行股票来融资。 通过建立中外电影制片商的合作不仅给了外国电影制片商更好地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得外国电影不受进口配合的限制可以在中国放映。《十月围城》就是通过香港电影制片商和中国内陆投资者合作创造出的佳作。 ——电影发行 电影发行对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发行商通过在各大院线安排电影的放映和媒体宣传来创造公共利益。电影发行商主要负责制作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中国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高原夏菜、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中国农业的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难看出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20世纪末,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有力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形势一直保持旺盛势头[1]。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自1999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非农产业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1/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浅析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摘要:电影产业化的观念和制度并没有真正确立、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量与电影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电影市场现状与市场潜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进口影片与国产影片、市场"大片"与普通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票房份额严重失衡,特别是发行业、放映业与制片业利益冲突日益激化,则说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发展和调整时期,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关键词:中国电影电影产业好莱坞电影发展现状 第一、电影产业体制的改革阵痛。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的,电影业在市场压力下逐渐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这一过渡首先是制片方式的转变。电影制作机构的增扩,电影出品权的逐渐放开,部分地分散了电影生产的垄断性,为电影作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可能性。因而,10多年来,不仅国家或者电影企业投资生产影片,而且还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国营和民营、电影企业与非电影企业、大陆与港台、中国与外国联合拍摄的影片,各种社会资金注入电影企业,使国产影片的投资规模年增长幅度从90年代以来达到了10%以上,国产电影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引进了这些资金所代表的运作机制、文化观念、以及市场竞争意识,这为提高电影的创作、制作水平和艺术、技术质量提供了经济前提。其次是发行方式的转变。90年代初期,一直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购统销、垄断经营的电影发行体制解体,多种机制、多种形式的发行放映模式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制作、发行、放映业的积极性;扩大引进发行外国电影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引进世界"流行"影片,在刺激电影市场的同时也影响到本土电影的制作策略和影片风格。 (一)近年来电影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发行业和制片业的相互渗透和参与趋势仍在增加,许多地区和机构已经建立或者正在酝酿建立制作、发行甚至放映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中国电影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国电影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现状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电影创作、产业规模、公共文化服务、海外传播等各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进入到由产业化初级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 1、票房 近年票房收入概览 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1.72亿元在2009年电影票房增长42 96%的强势基础上,再次增长63 9%。。全国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数1533块,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突破6200块。 截止3月底,2011年季度全国城市影院电影票房收入为26.75亿元,今年国产影片无论入市数量还是票房收入,均完胜进口影片, 增幅超五成。 影片类型 2010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生产动画影片16部,纪录影片16部,科教影片54部,特种影片9部,电影频道出品数字电影100部。此外,2010年进入城市主流院线的国产影片260多部。 2、中国电影企业

华谊兄弟2009年上市后,于2010年开始进军电影院线领域。同年12月,博纳影业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电影企业。但从2010年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国产影片可以发现,尽管每部影片的制作都有民营电影企业的加入,但真正能推出在市场上具有票房号召力影片的企业仍然很少,民营电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亟须加强。 3、电影产业链 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产业链是指包括电影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简称“制-发-放”)的一体化流程。在原有产业链前后端进行延伸,前端加入电影投融资,后端加入电影衍生产品(如音像制品、广告、游戏)和拓展其他放映渠道(如在有线电视、MP4、网络等媒介播放)。中国尚处于由传统电影产业链向大电影产业链的过渡时期。4、政策扶持 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陆续对电影行业进行了体制改革,从政策环境上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影业,形成竞争机制。同时,国有电影制片厂也在进行转企改制。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集中化程度比较高,我国核心电影企业初具规模。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电影业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态势,电影已成为我国传媒产业中最具成长潜力的行业。 5、存在的问题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前言 设施农业是为园艺、畜牧、水产等农产品商品化各阶段提供最适宜环境和条件,以摆脱自然环境和传统生产条件的束缚,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技术装备化、过程科学化、方式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实现历史性突破,不仅有效缓解了我国“菜篮子”产品供应不均衡的矛盾,也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号召,并将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牧水产养殖规模化作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编制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要求,以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水平为抓手,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设施农业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速度、规模、效益、竞争力持续提高,加快我国设施农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进程。 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需求拉动、资金推动、政策带动下,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一)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园艺设施面积超过350万公顷,其中日光温室面积超过38万公顷;生猪、蛋鸡、肉鸡、奶牛和肉牛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分别达到%、%、%、%和%[]。设施水产中,海水与淡水养殖总规模已达156万公顷和4358万立方米。 (二)设施农业装备体系初步构建。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品种繁育设备、设施栽培管理设备、营养和植保设备、温室设施设备以及设施农机具为主的设施园艺装备体系;以规模化饲养设备、养殖管理和标识设备、畜禽舍冲洗消毒设备、环境调控设备以及粪污处理设备为主的设施养殖装备体系;以工厂化基础设施、水质检测及处理设备、精准饲喂设备、产地保鲜设备为主的设施水产装备体系。为设施农业的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三)设施农业产量和效益获得巨大提升。2010年设施蔬菜总产量超过亿吨,占蔬菜总产量的25%。规模化养殖场猪肉、牛奶产量分别达到万吨、万吨。设施水产品产量达到780 万吨,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5%。 (四)设施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设施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建立了区域性技术创新平台,技术推广组织逐步发展;设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仅设施园艺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就超过200项;通过实施农村农技培训推广措施和加强设施农业学科建设,初步构建了设施农业人才保障机制。 设施农业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体现出越来越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一是有利于提升“菜篮子”均衡供应水平。设施农业摆脱了自然气候条件

中国农业现状

中国农业现状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也引起了国家的积极关注,給农民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都投入了更多的支持。但是我国农业的发展还是很缓慢,尤其是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很难的问题。农民现在大多把自己的土地荒废了,而进城务工,特别是一些80,90后,现在社会上的“新生代农民,”他们不愿意回到农村生活,这样更加重了现在农业发展很慢,农民增收很难,为了大力发展农业国家也有很多的扶持的政策。现在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最根本上解决而不是查漏补缺。 【关键词】扶持增收发展 【Abstract】:China is the world's major agricultural country, is also a relatively backward agricultural country.In recent years, lagging behind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caused the country's active concern to farmers in the policy, capital and technology have put more support.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still very slow, especially in increasing income of peasants has been a very difficult problem.There are now a "new generation of farmers," They do not return to rural life, so more emphasis was now very slow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armers income is difficult, in order to develop agriculture there are a lot of support for national policy.To solve this problem now from the most fundamental solution rather than the leak filled. 【Key words】:Help Income Developing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六个历史性跨越:一是农产品供给方面,我们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大家都知道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用占世界不足9%的耕地成功解决了世界近21%人口的吃饭问题。二是农业发展方式方面,实现了农业发展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性跨越。三是在农村经济结构方面,实现了农村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四是农民收入方面,大家的感受很深,我们实现了农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五是农村体制机制方面,实现了农村经济制度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跨越。六是城乡关系方面,这一直是我们发展全局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由二元结构向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历史性跨越。此外,农业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 二.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1)从农业的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 在全球经济都出现衰退时,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由18.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万亿美元)增加至3 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9.3%。2009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中国城镇总人口由2005年的5.621亿增加至2009年的6.219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43. 0%增加至2009年的46.6%。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使得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据艺恩咨询,中国城镇家庭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0,493元人民币(约合1568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17,900元人民币(约合2675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3%.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在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居民在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电影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并逐渐被国际市场所认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和柏林电影节上都获得了奖项及提名。而像章子怡等电影巨星也都频频出现在国际电影大片上。中国电影凭借其广泛的题材如喜剧和动作,恐怖和科幻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中国电影的年产量由2005年的262部增加至2009年的456部,票房过亿元人民币的电影数量由2005年的一部增加至2009年的12部。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武汉市农业局种植业(蔬菜处)处长王火明 一、概述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理清和挖掘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明晰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较多,有些从阶段论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也另有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包含现代科技、管理等在内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阶段论和产业体系论分别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农业进行解释的。 现代农业解释之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解释之二:卢良恕(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我国现代农业一般可定义为,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三: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科技创新产业。它既包涵有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标准化等特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四: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现代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2004-201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 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根本性任务; 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