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历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历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历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历史

信息技术发展史

信息技术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一直在逐步的发展,但是前期速度相对缓慢,直到20世纪40年代信息技术才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

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在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19.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 教学目标: 1.会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员查询自己想要的资料,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制作资料卡片。 2.能够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快捷;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了解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2.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以故事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教师讲述苏武牧羊故事中“鸿雁传书”的典故。 同学们,从“鸿雁传书”到现在的信息数字化,你们对信息的传递方式了解多少呢? 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进行交流。 【教师通过“鸿雁传书”的典故作为探究活动的引入,能很快激发起学生最人们传递消息的兴趣,回忆在课外书、电影、电视剧等渠道中了解的相关信息传递故事,便于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 交流:从古至今,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人们很早就渴望“千里眼”、“顺风耳”,于是,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传递信息。随着信息的传递向更快、更远、更准的方向发展,从古至今,聪明的人类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2. 小组同学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要求结合传递信息的故事进行交流。) 【认识从古至今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结合信息传递的故事交流信息传递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交流活动更具有吸引力。】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按顺序进行总结、评价、板书。如: 远古:口耳相传活借助器物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靠驿差长途跋涉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相对较远且费用高 现代:电报、电话速度快、信息单一文字。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资料讲解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 信息技术的发展。 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 (二)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1.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2. 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3. 万维网、搜索引擎的使用。 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 (三)信息的加工 1. Microsoft Word 文字处理软件。 2. Microsoft Excel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3.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4. 分辨率、位图、矢量图、颜色、图形、图像的概念。 5. BMP、TIFF、GIF、JPG 等文件格式的特点。 要求:在熟练运用 Windows XP 系统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加工处理信息。

(四)信息技术与社会 1. 数字化生活的各种体现方式。 2.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信息安全,病毒防治。 4. 网络文化,信息免疫。 要求:理解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能力 (一)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1. 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 2. 电子邮件的收发、地址构成和特点。 3. 能用 QQ、MSN 等信息交流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要求:了解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能运用电子邮件、QQ、博客、微博等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二)多媒体技术基础 1. 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和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常用媒体的基本特性、数据格式、使用方法和应用特点。 3. 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4. 掌握对声音、图像、动画及视频的加工和处理。 要求:熟悉常用软硬件的安装与使用,能运用相关软件对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三)网络技术基础 1. 网络基本概念,网络的组成与分类,网络协议和功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从2000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大规模项目和工程的实施;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备、软件资源建设日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备受重视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现代教育发展论坛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发展及理论提升 的相关活动举办;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效果日益明显。 ●发展历程 概览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多媒体的到来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到2000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这段时间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氛围,一些学校和地区仅仅停留在视听教学的硬件本位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及方法指导,教师应用信

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了图片、动画、影音、视频等素材,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呆板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容易理解和领会。 2.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多媒体的到来阶段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教师而言,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发现: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多是针对某一知识或者具体章节的演示课件或素材,往往无法根据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他们渴望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及学生特征选择适合的资源,然而当时的资源建设极大地滞后于教学需求,虽然已经涌现了很多致力于资源建设的公司和企业,但是由于缺少教学理念指导,并非所有资源都是有价值的,甚至很难在其中查找真正需要的资源。 这种情况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而日益凸显,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开展,因此,资源建设和资源库建设受到了教育信息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初期,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网络资源库快速建设,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以发展的眼光关注网络资源库的内涵发展,对其定位、分类、标准、功能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我国的网络资源库建设也逐渐关注资源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可以将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归纳为资源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

精品[小学科学]最新青岛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案 (2)

【小学科学】2019最新青岛小学科学六下《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 术》word教案(2)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1.会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员查询自己想要的资料,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制作资料卡片。 2.能够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快捷;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了解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二、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以文字的形式提示了课前需要准备的内容:搜集整理人类信息传递发展历程。让学生通过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搜集到有关人类进行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史的图文资料,并针对自己周围人群传递交流信息方式等情况进行调查。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一个是“从古至今,人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分别结合教科书的图示和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一个是认识“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结合教科书的电话通讯发展的情况统计表,引导学生分析、交流以上资料,认识人类最近几十年来信息的飞速发展,体验高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与变化。资料卡介绍了微电子芯片的特点。通过阅读与理解使学生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微电子芯片的诞生与发展,信息技术与其他高科技的发展相互影响与促进。 拓展活动,教科书提出了一个活动的指向:畅想未来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课后调查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对未来信息传递方式进行设计和畅想。三、教学过程描述: (一)以故事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教师讲述苏武牧羊故事中“鸿雁传书”的典故。 同学们,从“鸿雁传书”到现在的信息数字化,你们对信息的传递方式了解多少呢? 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进行交流。 【教师通过“鸿雁传书”的典故作为探究活动的引入,能很快激发起学生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 (二)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1.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2.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3.万维网、搜索引擎的使用。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 (三)信息的加工 1.M i c r o s o f t W o r d文字处理软件。 2.M i c r o s o f t E x c e 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3.M i c r o s o f t P o w e r P o i n 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4.分辨率、位图、矢量图、颜色、图形、图像的概念。 5.B M P、T I F F、G I F、J P G等文件格式的特点。要求:在熟练运用W i n do w s X P系统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加工处理信息。 (四)信息技术与社会 1.数字化生活的各种体现方式。 2.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信息安全,病毒防治。 4.网络文化,信息免疫。要求:理解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能力 (一)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1.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 2.电子邮件的收发、地址构成和特点。 3.能用Q Q、M S N等信息交流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要求:了解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能运用电子邮件、QQ、博客、微博等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二)多媒体技术基础 1.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和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常用媒体的基本特性、数据格式、使用方法和应用特点。 3.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4.掌握对声音、图像、动画及视频的加工和处理。要求:熟悉常用软硬件的安装与使用,能运用相关软件对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三)网络技术基础 1.网络基本概念,网络的组成与分类,网络协议和功能。 2.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结构,信息交换技术。 3. 理解 Internet、TCP / IP 协议、IP 地址和域名,了解 ISO / OSI 参考模型。 4. 互联网常见服务,理解 DNS、电子邮件系统、文件传输、远程登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各领域的重大变革,同时也对传统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创设鲜活的英语语言情景,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演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如果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考虑课堂实际,就会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影响教学效果。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呢?这是我们要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特点 之一就是可以利用诸多资源,比如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网络等多种媒体技术,营造出一个逼真的语言环境,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生动。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而且可以实现人机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与教材有关的内容以及能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媒体资料,创设出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如在教授初中英语“Go?shopping”中,通过FLASH课件呈现情景,这样使学生对商店里喜欢的东西产生兴趣,同时乐于模仿动画中的人物对话,学生在入情入境的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知识。所以,信息技术的使用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局限,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情境中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突破重难点英语不同于语文的学习,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能 用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互相交流。由于课堂所具有的局限性,使得语法的学习和语言使用规则的掌握往往出现脱节情况。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讲授单词和课文,虽然学生都跟着教师读,但是相当多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引导。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反应平淡,结果学生只会读,离不开课本,其效果也就不难想象了。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配套英语,边听边说,突破教学重点,学习效率就会明显提高,同时这也符合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原则。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英语是一种语言,目的是用来与人交流 的,而听说能力是学好一种语言的基础和关键。传统的听说教学,主要是靠录音机和教师来完成的,这种方式往往比较单一,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这一现状。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听到纯正发音。对于一门语言来说,发音是至关重要的,而要达到纯正发音,首先要听清楚、听准确,正确感知标准的发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获取纯正的发音示范,而且图文并茂、欢快生动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感受这种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留下准确清晰的印象,同时也纠正了学生发音上的偏差,为其流利地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英语教学中口语训练一直是个薄弱点,这主要是因为课堂上缺少英语的听说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听力水平,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想要说的欲望。比如在情景练习中,可以让学生给消去声音的视频媒体配音,让学生尽情投入,或者展开表演竞赛。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既训练了听说能力,又学得轻松,积极性高,注意力持续、稳定,训练效果也比较好。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极大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网络和信息技术不但给我们提供了海量的资源,而且让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的形式更为丰富。如网络上的英语角,让学生与英语国家的人士交朋友,练习对话,可以提高听说能力;可以指导学生给外国的笔友写电子邮件,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英语写作水平,还提高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安排与教学有关、信息技术可以呈现的活动和游戏,寓教于乐,也会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到几个问题:首先,在思想上应意识到: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不是计算机的功能可以完全替代的。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英语交流,才能培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自己想要的资料;会制作资料卡;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 2.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会给人类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变生活。 3.知道从古到今人类社会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主要方法途径;了解电子芯片技术;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从古到今人类社会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主要方法途径。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科学地认识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生活的利与弊。 【教具、学具】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分类整理)。 教师准备:手机、有关信息传递的的图片、文字、影视资料,网络、计算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有QQ吗?你平时用它干什么? 生交流汇报(和同学、亲戚聊天,视频对话,请教问题,玩游戏,看新闻,发邮件......) 导入课题:QQ是一种现代的便捷通讯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快速的知道远方亲人朋友的现状、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还可以把自己的心情与大家分享。近几十年来,信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还有很多像QQ一样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第十九课《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探究从古到今人类社会传递和交流信息的方式、途径。 1.师:从古到今人类想出来很多传递信息的办法。聪明的人类利用哪些工具传递信息呢?把你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和收集方式给大家分享一下。

方案1: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的形式收集资料。(课前完成) 方案2:通过查阅图书的形式收集资料。(课前完成) 方案3:通过询问的形式收集资料。(课前完成) 2.小组内交流分析总结搜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认识。 活动二:探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1.提出问题:分析“电话通讯的发展情况统计”表格,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2.小组内分析数据、交流讨论。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根据学生的探究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报自己的发现。 1.分组汇报,师引导学生分类汇报(古代、近代、现代)并根据汇报板书。 预设1:学生汇报古代人类信息传递的方式。 汇报1:我国古代用烽火狼烟传递信息。师补充烽火传递信息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 资料: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 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 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 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 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 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 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路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 汇报2:古人骑马送信。生补充有关邮递员来历的资料。师补充有关驿站的资料(文字、图片)。

高二信息与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样本

多媒体技术模块知识点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 1、多媒体技术的含义:计算机综合处理声音、文本、图像等信息技术, 使计算 机进行综合处理。 2、多媒体技术的核心——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 3、多媒体技术特征——数字化集成性多样性交互性非线性 4、一般媒体分为五种类: ( 1) 感觉媒体: 是指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 从而能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如语言、声音、图像、动画、文本等 ( 2) 表示媒体: 是指为了传送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如文本编码、条形码等 ( 3) 显示媒体: 是指为信息输入输出的媒体, 用于电信号和感觉媒体之间产生转换。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 4) 存储媒体: 是指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 如硬盘、光盘、胶卷等 ( 5) 传输媒体: 是指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 如电缆、光缆等我们学习和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感觉媒体。 5、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 A、流媒体技术——边下载边播放 B、智能化 C、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动画 6、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育系统、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远程诊医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交互式电视、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邮件、多媒体宣传演示系统、多媒体训练系统、虚拟现实

7、多媒体系统包括: 硬件( 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 和软件( 多媒体操作系统、创作系统、应用系统) 第二章多媒体作品的开发规划 1、多媒体作品开发过程 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的集成——测试——发布——评价 修改 2、需求分析的结果: 写出作品的计划任务书 3、计划任务书包括: 作品名称、开发目的、使用对象、内容结构、注意事项、人员分工、开发过程、运行环境、开发环境 4、多媒体作品的界面设计包括: 布局设计、美术设计、交互设计 5、布局设计要遵循: A、界面布局应该的整体上的一致性 B、界面布局要简明清晰 C、注意突出主题信息 D、注意文字显示的效果 6、常使用的交互方式有: 菜单、按钮、对话 第三章第一部分图形、图像 1、数字图像分为: 位图图像、矢量图形 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软件产品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软件产品的质量自然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不论软件的生产者还是软件的使用者,均生存在竞争的环境中,软件开发商为了占有市场,必须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用户为了保证自己业务的顺利完成,当然希望选用优质的软件。质量不佳的软件产品不仅会使开发商的维护费用和用户的使用成本大幅增加,还可能产生其他的责任风险,造成公司信誉下降,继而冲击股票市场。在一些关键应用(如民航订票系统、银行结算系统、证券交易系统、自动飞行控制软件、军事防御和核电站安全控制系统等) 中使用质量有问题的软件,还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软件危机曾经是软件界甚至整个计算机界最热门的话题。为了解决这场危机,软件从业人员、专家和学者做出了大量的努力。现在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所谓的软件危机实际上仅是一种状况,那就是软件中有错误,正是这些错误导致了软件开发在成本、进度和质量上的失控。有错是软件的属性,而且是无法改变的,因为软件是由人来完成的,所有由人做的工作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避免错误的产生和消除已经产生的错误,使程序中的错误密度达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给软件带来错误的原因很多,具体地说,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交流不够、交流上有误解或者根本不进行交流 在应用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的细节(应用的需求)不清晰的情况下进行开发。 ②、软件复杂性 图形用户界面(GUI),客户/服务器结构,分布式应用,数据通信,超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以及庞大的系统规模,使得软件及系统的复杂性呈指数增长,没有现代软件开发经验的人很难理解它。 ③、程序设计错误 向所有的人一样,程序员也会出错。 ④、需求变化 需求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客户可能不了解需求变化带来的影响,也可能知道但又不得不那么做。需求变化的后果可能是造成系统的重新设计,设计人员的日程的重新安排,已经完成的工作可能要重做或者完全抛弃,对其他项目产生影响,硬件需求可能要因此改变,等等。如果有许多小的改变或者一次大的变化,项目各部分之间已知或未知的依赖性可能会相互影响而导致更多问题的出现,需求改变带来的复杂性可能导致错误,还可能影响工程参与者的积极性。 ⑤、时间压力 软件项目的日程表很难做到准确,很多时候需要预计和猜测。当最终期限迫近和关键时刻到来之际,错误也就跟着来了。 ⑥、自负人更喜欢说: 没问题' 这事情很容易' 几个小时我就能拿出来' 太多不切实际的…没问题?,结果只能是引入错误。 ⑦、代码文档贫乏 贫乏或者差劲的文档使得代码维护和修改变的异常艰辛,其结果是带来许多错误。事实上,在许多机构并不鼓励其程序员为代码编写文档,也不鼓励程序员将代码写得清晰和容易理解,相反他们认为少写文档可以更快的进行编码,无法理解的代码更易于工作的保密(“写得艰难必定读的痛苦”)。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案

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会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查询自己想要的资料,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制作资料卡片。 2.能够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快捷;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了解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教学准备 手机、电话、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电子芯片、有关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近几十年来,信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二探究活动 1.从古到今,人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1)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认识。 (2)多媒体展示:人类信息的传递方式及其发展。 (结合信息传递的故事进行交流) 按时间顺序进行总结、评价并板书。 如:远古、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提问:这些方法的改变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 (3)小组交流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了解人类信息传递发展的5个阶段 2.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1)提出问题:分析“电话通讯的发展情况统计”表格,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小组内阅读图示说明、分析数据、交流讨论。 (2)多媒体展示:芯片的诞生与发展。 (3)小结:讲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是某一种技术的延伸,而是多种网络技术的综合应用,它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3师生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 三拓展活动 畅想未来的信息传递方式。 板书设计 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按时间顺序:远古、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教学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措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信息化使企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式正在由主要依靠资本和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企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就是把信息技术运用到管理领域,其在促进企业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因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中往往蕴含着比较先进的管理思想,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管理决策水平。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者可以迅速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进销存、财务、资金、人力资源等管理状况,从而更加高效合理地配置企业的人、财、物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内通过企业内联网进行流程重组,对外通过企业外联网和国际互联网进行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总之,管理信息系统将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本文在描述S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S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和S 企业优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提出优化S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思路、原则,并针对S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优化设计的方案及实施步骤。最后对S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保障措施与评价进行了阐述。本文通过对S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期望达到如下目标:(1)实现S企业软件信

息化与管理自动化;(2)实现S企业管理过程中数据的实时获取、呈现和分析,从而有力的支持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和决策;(3)实现S 企业在生产流程中的标准化,规范和统一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4)对S企业架构的过程能力转变提供科学的视图,使管理知识和过程改进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5)实现S企业项目管理的无纸化办公。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堂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堂的深度融合 ——谈多媒体APP 软件在通用技术课程环节中的应用教育部在2018 年4 月发布《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旨在推进“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XX强国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各类教育的深度融合。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同为技术类课程,两者互相独立但又互通互补。实践证明,二者的深度融合将会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把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有效地融合到通用技术的备课、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中,使其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自然,已经成为新 时期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向,也是教师迫切需要提升的必备技能。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比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一名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对通用技术教学工作的帮助。通用技术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程,在使学生形成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个方面的过程中,很多专业知识抽象不易理解,尤其在某些实验器材或实验设备配备不足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在现有条件下有效达成技术素养。但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使用,可以使问题变得直观、生动、富有活力,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几种设备和软件,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在通用技术课堂中运用信息化软件解决教学问题。 一、备课环节的融合——以音视频编辑软件助力备课为例 应用说明:在课堂某些情境中,播放一段符合课堂内容的视频,是很常见的教学手段。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在涉及到专业操作方法或过程时,播放视频操作往往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目前,针对通用技术教材配套资源比较少,教师上课所需的视频素材均需教师自行查找。当收集的视频内容、长短、格式等不符合课堂要求时,这时候需要利用音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剪辑。网络上有多款常见的视频剪辑软件,如快剪辑、爱剪辑等,支持给视频加字幕、调色等剪辑功能,操作简单,且具有诸多创新功能和影院级特效。 实例演示:在《流程的改进设计》一节中,教材设计了一个东风商场两种购物模式流程的案例。一种是现有的大型商场购物模式;一种是源于50、60 年代供销社购物模式,有由营业员拿货供顾客挑选和需要先付款后提货等特征。后者购物模式早已被现有大型购物商场自选模式淘汰,偏离学生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对于该模式的模糊,不利于教学。除了书中介绍的两种购物模式外,我结合国内外新技术补充了一个全新的购物模式:2018 年7 月亚马逊商城上线了一个amazongo 商场,此商城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购物模式,称拿了就走模式,不需排队不需付款,大量工作由后台通过传感器、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等技术自动完成。对于这种超前的购物模式,学生对于其流程也不是很清晰。为了让学生能直观了解教学内容,我在网络上找了以上三种购物方式的视频,并利用音视频编辑软件将其编辑到一起。通过视频的播放学生很快的就能了解到三种购物方式的差异;并通过直观的对比,学生能充分理解流程改进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历年高考试题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历年高考试题精选 10 制作网页时,图片常采用GIF或JPEG格式,这是为了使网页 A A 浏览时速度更快 B 设计制作更方便 C 编辑修改更容易 D 浏览时更清晰 14通常在电子邮件管理系统中,对“已发送邮件”里的邮件进行“删除”操作后,被删除的邮件将:B A 移入“草稿” B 移入“已删除邮件” C 移入“回收站” D 被彻底删除 15 一幅400X320像素的黑白位图图像与一幅同样像素的16色彩色位图图像相比,所需的存储空间 A A 后者肯定大于前者 B 前者肯定大于后者、 C 完全相同 D 无法判定其大小关系 8如图所示为某零件的轴测图,其正确的俯视图是 B 14李明在制作小铁锤过程中需要加工一个螺纹孔(如图所示),其正确的工艺流程是 C A.划线→冲眼→钻孔→攻丝→孔口倒角 B.划线→冲眼→攻丝→钻孔→孔口倒角 C.划线→冲眼→钻孔→孔口倒角→攻丝 D.划线→冲眼→孔口倒角→钻孔→攻丝 9. 如图所示是李刚绘制的图样,图中尺寸标注不正确的地方共有 C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14. 用5mm厚的钢板制作如图所示的连接片,合 理的工艺流程是 A A.划线→锯割→锉削→钻孔→孔口倒角 B.划线→锉削→锯割→钻孔→孔口倒角 C.划线→锯割→锉削→孔口倒角→钻孔 D.划线→锉削→钻孔→锯割→孔口倒角 18. 如图所示为一款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按下 保温按钮,能将水温保持在设定值。该保温控制手 段和控制方式属于 A A.自动控制、闭环控制 B.自动控制、开环控制

C.手动控制、闭环控制 D.手动控制、开环控制 21. 根据轴测图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历史

信息技术发展史 信息技术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一直在逐步的发展,但是前期速度相对缓慢,直到20世纪40年代信息技术才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 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在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浅议农村小学如何利用远程教育设备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能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对教师的紧迫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具备科学地综合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则显得越来越重要。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的实施,为我们观摩和学习搭建了一个崭新的的平台,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优秀的、丰富多彩的的教育教学资源。作为农村小学,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有效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呢? 一、利用远教资源突破时空距离,促进现代课程改革。 从2003年起,国家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与之相应的的教学改革也同步启动。我校处于偏僻的农村,信息相对落后,我们迫切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的特征,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为我们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接受新的教育理论,起着指点迷津的作用。 在远程教育资源的“示范课例”中,任课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崭新的角色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

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每次看后,我们都深受启发,深深感到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进一步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于泰山。 “课程改革”交给我们全新的教育理念,“教研论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课程改革的经验文章,这些内容使我们提高了对课改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并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此促进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二、利用远教资源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教育领域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而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信息技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提供了方便,推动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对于“教学资源”中的优秀课件,它更是激励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终身学习,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为此,在教师当中再次掀起了一股学习信息技术的新高潮,大部分教师具有了获取信息、分辨信息、合理利用并发布信息的能力。 三、利用远教资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海南省儋州市光村中学梁允邦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掌握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紧迫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利用信息;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内容涉及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发展历程;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信息,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2.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学生生活水平情况的观察以及课下和学生的谈话交流,我了解到的学生的主要情况是: 1. 初一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能够较好地表达出等常 用信息技术。 2. 具备了基本的信息获取、传递、处理、辨别能力。 3. 已具备了初步的小组协作探究认识能力。 教学策略: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人类通常用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的情境引导下,通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采集技术代替或延长伸了人的感觉器官这样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生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趋势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趋势一 2009年3月(上)总71期魅力中国2009年3月(上)总71期魅力中国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趋势 杨强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 中图分类号:T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20-02 摘要:本文提出了关于信息技术的一般定义及分类 ,以此 为基础 ,以人类历史发展为线索 ,分别介绍了原始时代的信 息技术、古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并详

细介绍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现代信息表述技术、现代信 息传输技术、现代信息存贮技术。最后 ,从高速度、数字化、 络化、宽频带、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方面对信息技术未 来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信息技术 Internet信息高速公 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日益凸现,信息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要素,它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则将迅速改变社会的面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1原始时代的信息技术 原始时代没有文字,原始人是通过一些辅助的东西或简单的 图画来表述信息的。例如北美的印第安人离家狩猎,在屋边钉下几根带有横杆的木橛,一根表示要过一昼夜才回来,两根表示两昼

夜。另外 ,还有 “结绳记事 ”,不同颜色的绳子和不同的绳结,表达不 同的意思 ,它的主要用途是帮助记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它除了 作为一种信息表述技术外还可以算作一种原始的信息存贮技术。除 “结绳文字 ”外,在某些部落中可以看到另一种信息表述的方 法———图画。它是画在树皮、皮革或其他东西上的图形。如果表 —— 示“水”就画上几条波纹,表示 “星”就画上几颗星星。这种用图画来 表示信息的方法后来演进为表义文字。 1.2古代信息技术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认识也一步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 展,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信息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文字的出现 是信息技术的一大变革。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它最初是在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