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摘要: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从近百年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中,归纳了十个重要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对比分析综述

一、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1.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

英汉语比较研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语言本体或纯语言研究, 也指英汉语本身的层次结构研究,不涉及其他外在因素[1];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的研究[2];萧立明称之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萧立明将语言符号系统总结性地划为十大层次:(1)区别性特征;(2)音位;(3)音节;(4)词素;(5)词;(6)词组;(7)从句;(8)句子;(9)句群;(10)语篇[3]。第二类为语言综合研究, 即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国情等外在因素研究语言[4],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附着因素的研究[5]。

从目前所研究的趋势来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学者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综合研究都很重视, 尤其是对语言综合研究。事实上,语言综合研究不仅更加符合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也可以促使人们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语

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的生成机制、语言个性与共性的并存、语言发展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了解。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首先应该注意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个性(差异性、异质性)与共性(普遍性、同一性)相结合。

但是, 以汉语为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暂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还是以英语为主体, 以英语语言或语法理论为参照系统作英汉语比较研究。当然,也还是有强调应以汉语为主体的[6]。

关于主体性问题, 笔者认为在排除意识形态干扰的基础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从语言材料来看, 应当是双向研究, 因为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从研究目的来看, 应当以汉语为主体,即以解决汉语本土问题、创立现代汉语语言理论为主, 象早期的马建忠、赵元任、王力一样。因为汉语的特征阐述清楚了,其他诸如对外汉语教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建设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语言学体系来看, 汉语应当借鉴英语语言理论和语法体系,这不仅是因为英语先汉语而建立语言理论体系,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从语言的发生学或语言哲学来看, 英汉语的同大于异。事实上,人类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直接建立在人类思维本质的基础即逻辑上的[7]。

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到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最早是由结构主义语言学家Fries和Lado提出的。对比分析以“各种语言是可比较的”这一假设为基础,以发现两种语言中二值对立(对比)的类(typologies)为其研究目标。对比分析可以归属为中介语研究、语言应用研究以及双语研究。对比分析即属于理论语言

学,又属于应用语言学,以后者为主。对比分析的心理基础是迁移理论、学习理论中的联想主义(associationism)和刺激-反应理论。其目标属于心理学,而其方法则来自于语言学。对比分析首先借助语言学对语言层次的划分;其次它使用语言学对语言描述的分类。第三,它与语言学一样使用从语言模式发展出来的相同的描述方法。目前语言学的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开展语言间全面系统的对比研究,所以对比分析大都是具体微观的对比,并且因此受到批评。批评者说,语言并不是一些不相关的碎片的拼凑,语言的学习也不单纯是点滴的积累。但是,第一,不首先将系统分解成可以分析的基本成分,就不可能了解系统有多么复杂,系统间整体的差异对比就是不可能的;第二,大多数对比分析的目的最终是用于二语习得,而实际的二语习得需要点滴的积累,至少在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如何整体地习得语言的情况下,对比分析应当为二语习得者提供这些点滴的差异的知识。对比分析设计到两个步骤:描述和比较。对比分析也可以运用在宏观语言学当中。宏观语言学的特点是:1. 重视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而不是乔姆斯基意义上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2. 对语言实践作超越语言环境的描述。3. 寻找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由于这些特点,宏观语言学发展出了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即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和篇章分析(text analysis)。对比分析的主要应用是二语习得的理论与实践,所以它在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当然也可以应用到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当中[8]。

二、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英汉语比较与比较语言学

比较, 是人们认识客观事实的基本方法之一。任何事物,通过比较便会使之形

态更具体、特质更鲜明, 因而更便于人们去研究、去认识、去掌握。这是因为比较不仅可以揭示事物的特殊本质, 而且可以借以认识诸种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为了认识语言的共同本质,人们逐渐创立了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Philosophy 或comparative Linguistics)。

比较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德国。1808年,Fricdrich Von Schlegel 在《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一文中就已经使用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19世纪的西方比较语言学,主要是通过对相互有联系的多种语言的词汇和吾法的历时现象的比较来寻找语言的系属性,因此它的侧重点是研究语言的共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一1846)一书中曾对当时的比较语言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普遍意义。

就英汉语比较研究和比较语言学的关系而言, 萧立明(1994)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英汉语比较研究可以视为比较语言学的分支,然而实际上,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9]这样说,理由有二:第一, 英语和汉语不属同一个语序, 过去相互联系甚微;第二,比较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英汉语比较研究不太相适应。因此, 有必要另起炉灶, 独辟蹊径。这里之所以说“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方法与英汉语比较研究不太相适应”,是因为英汉语比较研究除了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同一性之外, 还要探讨两者的异质性。而这一点又是受了对比语言学的影响。

2. 英汉语比较与对比语言学

自世纪年代开始, 西方语言学家开始探讨不同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对比, 即采用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对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方言进行对比并因此

逐渐形成了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人们一般认为第一个提出“对比语言学”这个名称或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美国Benjamin Lee Whorf(1947);第一本用对比分析法写成的著作是美国Robert Lado的《跨文化的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一书。随着该书在1957年的出版,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应用对比语言学”。(Applied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 即也就随之奠定了基础。

对比语言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展很快。那么什么是对比语言学呢? 它与比较语言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它与英汉语比较研究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许余龙曾给对比语言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 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9]从这一定义中, 我们可以看出对比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的区别是明显的。王宗炎对此作了更为清晰的阐述:“对比分析或对比语言学不同于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Linguistics)。比较语言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某些历史演变, 这是不难理解的。”[10]

可见, 英汉语比较研究与西方比较语言学及对比语言学都有一定的关系, 但它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值得注意的是, 汉语和英语虽然没有语系上的亲属关系, 接触时间也并不很长, 但当人们通过现代汉语翻译语言了解到英语对现代汉语有一定影响的时候, 当人们通过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语翻译语言了解到古代汉语对现代英语有一定影

响的时候,当人们通过佛经翻译语言了解到印欧语对中古汉语有一定影响的时候, 汉语和英语及印欧语的类型关系问题正在被赋予一种新认识。这提醒我们在谈论汉语本身的时候,要注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这两个很可能蕴涵着一定程度的新的意义的概念;西方语言学者如洪堡特在世纪初通过对古代汉语的研究而认定的汉语的孤立语特征,很可能越来越不适合于现代汉语(如现代汉语的词法形态、句法严密性、表意精确性等方面都明显地有别于古代汉语的孤立语特征);而英语的发展—从历史到现在—却又是越来超多地具有汉语的孤立语特征。因此我们便不难看出,英汉语之间的关系正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同大于异”的特征。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三个时期

刘重德认为中国的英汉语比较研究可分三个时期[11]。第一个时期可以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1898)和严夏的《英文汉话》(1905)算起, 到20世纪40年代结束。在这时期, 代表人物除马建忠、严复外, 还有黎锦熙、赵元任、吕叔湘、王力等一代语言大师, 他们为英汉语比较研究及汉语语言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一1976年为第二时期。事实上,在这个时期,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止状态。根据赵世开所作的初步统计, 从1950年至1980年间, 用英文发表的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论文有38篇,其中有关语言的17篇,语义的7篇, 语法的14篇, 基本上属于微观研究[12]。第三个时期是以1977年5月吕叔湘发表《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演讲为标志。据初略统计,从1977年到1994年国内其发表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论文约500篇,专著和论文25集部。

然而, 英汉语比较研究在进入90年代以后才获得蓬勃发展。1994年,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正式成立,并定期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另外,在高校中有关

英汉语比较课程的开设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这些也都极其有力地推动了该学科的普及与提高,使该学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三、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宗旨与目标

1.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西方对比语言学,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从本国语言教学的需要出发对两种或多种语言进行对比。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吕叔湘在北京语言学院(现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所作的题为《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演讲,也主要是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出发的。这种对外汉语教学与对内汉语教学的方法显然是不同的, 难度在于它需要讲清楚汉语的特点。然而,“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13],因为只有通过跟非汉语比较,汉语的特点才显得明晰,这样才便于教学,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现代汉语研究

现在,人们又进一步认识到,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对外汉语研究, “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14]王宗炎(1995)在谈到广州外语界科研情况时说“中国学者不研究中国问题、汉语问题,拿不出本土材料来,很难说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王福样、刘润清对此也持肯定态度, 他们说“引进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引进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本土的语言条件进行研究, 提出合适的理论, 解决本土语言问题, 并对普通理论做出贡献。”[15]应该肯定地说,这些见解都是十分深刻的。

我们知道,在英汉语比较的第一个时期,马建忠、赵元任、王力等人,他们运用

比较语言学研究英汉语的主要目的, 就是促进汉语的研究。他们之所以被人们视为汉语语言大师,是因为他们为解决汉语本土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卓越贡献。面对高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重新提出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现代汉语,来研究我们自己的问题, 这不仅显得必要, 而且显得十分紧迫。

几十年来, 现代汉语问题并没有少研究。但是情况怎么样呢?刑福义在《从基本流向综观现代汉语法研究四十年》一文中对此作了总结,他认为:

“毋庸讳言, 即使在今天, 许多事实尚未得到深刻的揭示,有的重要现象甚至尚未发掘出来。至于真正从事物的本质上全面而精确地认识现代汉语语法, 更是有很大的距离。”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二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理念问题, 即我们缺乏普通语言学或语言哲学的理念。二是方法问题,即我们不懂得运用比较的方法去从事现代汉语研究。三是知识结构问题,即几十年来的专业分科教育造成了“综合性人才”的匾乏。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外语界普遍缺少中国文化的修养汉语界普遍短于外语实践能力。如果我们克服了这三个不足,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必然会取得本质性的突破,而不是有人所认为的那样—现代汉语研究进步缓慢是印欧语言理论的影响所造成的。

3.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西方对比语言学认为, 最好的外语教材应该是这样的它一方面对所学外语进行科学的描写,一方面对学生的本族语进行平行的描写,并加以仔细的比较。从

这一思想出发,我们认为对比分析应该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美洲、欧洲、亚洲的外语教师们锲而不舍地研究对比教学法,目的是要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如在美国,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学习日语,除了采取直接教学法以外,还讲授英语和日语的比较,从理论上让学生弄清楚两种语言的异同。结果收效很快,学生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就学会了日语。“至于我们国内, 恐怕问题还不是搞得太多,而是工作仅仅开头呢。”[16]

笔者认为,国内英语教学界应该高度重视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的系列教材问题。我们应该敢于创新, 敢于将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基础英语的系列教材中去。前些年,外语界普遍存在一种片面的看法,即认为汉语是学习外语的干扰。事实上恰恰相反,要想真正地学好外语,必须掌握好母语反之亦然,对母语的深刻领会,必然会促进提高外语学习的质量。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4.深化汉语教学改革

回想近年来大学生汉语水平总体下降的情况, 我们应该对国内汉语传统教学法有所反思。汉语具有巨大的文化功能,汉语教育对于提高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者们已普遍感到原有的汉语教学法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需要从原理、观念、方法上进行探索。这种探索是否应该包括英汉语比较研究成果的运用呢这无疑是个值得一提的问题, 因为它对于提高国内汉语教学质量会起到一定的革新作用。但是这个问题远没有被人们意识到。其实,只有将本族语同其他的语言进行比较, 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恩格斯语)。

5.为翻译学建设打基础

翻译是语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17]就像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伴随着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一

样, 翻译一直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成为现代生产和生活的一种资源,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也随之把人类带入了“翻译时代”。

尽管人类有几千年的翻译史,中国也有着自周代以来的几千年的翻译史, 但是翻译理论的演变与发展一直十分缓慢。相比起西方来,中国翻译理论建设至今仍很不完善。很多人都不满意“信、达、雅”作翻译标准,呼吁建立翻译学, 但到底应从何人手改建翻译标准,大家众说纷纭。[18]面对这样一个既蓬勃又无序的翻译界, 萧立明提出了建立翻译学所需要的三大知识模块,即语言学模块、哲学模块和文化模块[19];王东风将此表述为翻译理论工作者的文学、语言学、文化研究所需要的哲学功底[20]。

就英汉翻译而言,翻译学研究的重点仍是立足于语言学、文学、文化学、哲学观点下的英汉双语的异同性。找不出异同性,尤其是系统意义上的形式结构的系统性,就必然会使翻译操作带上浓厚的主观性,就谈不上翻译学。刘宓庆提醒大家要从形式结构上对双语做出周全的符合科学的形式论证和对应距阵,推出最佳对应规律, 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双语转换的质量和效果[21]。问题在于这种带有基础工程性质的“形式论证和对应矩阵”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远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如果英汉比较研究在这方面取得整体突破,那么中国翻译学建设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6.革新英汉、汉英词典编幕工作

词典对学习和掌握运用语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词典编纂工作首先涉及到词的句法结构标志和词的语义结构标志。词的句法结构标志可以用来区别词义的

语法类别、表明词的语法意义。词义的语法类别是由词的语法功能决定的。英语是形合语言,每个词的语法功能在词典中一般难以清楚标明词的语法功能。但是,人们从语文学习、汉语规范、汉语教学,尤其是从对外汉语教学诸多方面出发,逐渐认识到词典中标明的语法功能是极为重要的, 能够有效地提高正确使用英汉语的水平。所以80年代末期以来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都在尝试着标明词类。这种尝试也在影响着汉英词典的编纂工作。如1993年出版的《汉英词典》吴景荣主编, 商务印书馆没有标出词类,1978年出版的《汉英大辞典》吴光华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则尝试着标明词类, 这无疑是汉英词典编纂工作的革新。

另外, 英汉词典编纂工作也需要利用英汉词语比较的研究成果不断地革新。英语词和汉语词在词义上有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和不完全对应这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都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不间断的研究。有的英汉两个词表面上似乎完全对应, 实际上意义相距甚远, 用法各异。完全不对应的词最值得注意, 这种完全不对应关系不仅表现为词的多义现象的参差交错, 也表现在同一义项的内涵差异上。就不完全对应词而言, 一般英汉词典的释义是利用同近义关系和上下关系演绎地描写词义, 缺少归纳性的语义分析。这种做法将词的意义等同并局限于对应词, 不能准确而有限地提供词语意义的内涵与外延。这就人为地扩大了英汉词语意义的不完全对应[22], 从而降低了英汉词典的使用效率。为了完善词典学和词典编篡工作, 一方面要大力加强英汉词义的全面比较研究, 另一方面要将这些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教学实践或体现到英汉词典及汉英词典中去。

随着英汉语综合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人们又逐渐意识到双语词典里应该设计一项“语用知识”,林大津称之为“文化注释”[23]。早在1988年,吴克礼在《语言国情学和双语词典》一文中, 陈楚样在《双语词典编纂与语言国情学》一文中,

都先后提到有必要在双语词典中增加“国俗语义”的解释,也是这个意思。可惜辞书界至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革新现代汉语词典编篡工作冯志纯和周行健主编的《新编汉语多功能词典》张寿康审订,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9月第1版可以说在革新汉语词字典学及编纂工作方面作了一个突破。

8.深化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赵世开认为语言比较研究不应只限于以教学为目的, 它也可以用于语言结构普遍现象的理论研究[24]。也就是说,通过这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比较研究, 可以更好地认识语言结构, 进一步认识语言的本质。

如何认识语言的本质?赵世开曾提醒大家要注意研究语言的“普遍性”问题, 因为“这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人类语言的本质特点。”[25]中国语言学界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片面的看法,“只强调汉语和英语的不同,忽视了二者共性的研究。”[26]即使是在最近十多年来的英汉语比较研究中,仍然是“极少有人注意研究汉语的普遍性问题。”[27]对于这一情况许国璋早在年的《论语法》一文中就指出过“我感到我们对普遍语法的研究太不够了。我们历来强调汉语和我们比较熟悉的欧洲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而忽略了两者也有相同的一面,这是很可惜的。”

[28]

语言研究中如果忽视共性研究, 那就很难找到普遍规律,也不可能在语言理论上有大的建树,也有碍于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所以,为了深化对语言本质的全面认识,科学的方法应该是对语言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加强全面、系统的研究,把研究的角度提升到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层面上来。

就汉语而言, 我们能否建立起一种具有普通语言学意义的理论?这实际上取决于我们对于普通语言学的态度。叶斯柏森曾经这样描述过西方语言学家对待普

通语言学的态度我们的问题还是哪个老问题能否有一种普遍或一般的语法? [29]有趣的是,语言学家对于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有着相当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语言学研究者们在这个问题上现在也有着相当大的变化。

9.促进英汉语言类型学研究

赵世开认为“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加深对语言结构类型的认识。”[30]对于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类型问题,人们大都集中在屈折语类型和孤立语类型这种绝对的概念上。英语被视为屈折语, 因为它的词有形态变化汉语被视为孤立语, 因为它的词没有形态变化。屈折语又是重形合的(hypotaxis), 即讲究句法结构完整, 注重形态变化,多用连词、介词等孤立语是重意合的(parataxis),不讲究句法意义的完整, 表意为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等等特征。然而, 这种对英汉语类型的绝对划界是否完整符合英汉语的现实情况呢?

关于语言类型的划分问题,主要集中在词法的形态变化和句法的完整性这两方面。西方语言学家, 如洪堡特(1826), 在对古代汉语进行了一番研究后, 认为汉语没有词类, 缺乏语言的形态标志,因而是孤立型语言。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一书中专设“形态类型”一章,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汉语的形态问题, 其中包括重叠、前缀、后缀、中缀等内容[31] ;任学良在《汉英比较语法》一书中,也从词类的角度全面论述了汉语的形态特征、形态标志及形态变化等问题。[32] 关于汉语的形态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注意这样几个语言事实:(1)古代汉语中的形态特征不突出,形态标志比较少,形态变化也不多;20世纪以来, 由于英语翻译语言的影响及汉语在现代的发展,其形态特征已有明显增加,形态标志在逐渐丰富,形态变化也较前多了一些,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些变化, 而应该继续加强研究。

(2)从语言的表意功能上来讲,英汉语都具有一些形态如英汉语的词缀。区别在于

英语形态的表现形式为“粘着式”,汉语为“独立式”。

汉语中另一个不应该忽视的问题是关于汉字的构成问题。林汝昌、李曼压在《英汉文字比较实验报告》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需要重新认识汉语的问题。

(3)从汉字的形体看,古汉字是表形的,为“象物之形”而现代汉字已趋向符号化,很多简化字已失去其表形功能。从字的构成看,古汉字多属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 它们多属纯表意字现代汉字多属形声字,具有一定的表音作用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看, 古汉语多为单音词, 字义即词义,汉字与汉语是完全相适应的现代汉语多数为多音节词主要是双音节词,一个词往往要用几个汉字来书写, 词义一般不是字义的简单相加, 汉字与汉语相适应的程度已有所减弱。[33] 英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Leech于1994年9月14日至25日应邀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学, 发表了题为《英语语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讲演, 介绍了目前英语语法出现的三种发展趋势,即由(1)屈折语向孤立语的演变;(2)英语语法的美语化;(3)英语语法的口语化。其中英语的美语化和口语化在相当的程度上也是主张语法孤立语化,而这种“朝孤立语的方向发展规律方面更接近汉语”。

再从句法的完整性来看,事实又怎么样?方梦之曾经指出印欧语对汉语有着十分明显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影响。[34] 从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来看,这种影响包括词义、词法、句法、修辞、语篇及文体等。朱庆之等人对佛经翻译语言的研究成果表明, 自汉代以来输人中国的佛经翻译语言对古代汉语发生过深刻的影响;20世纪初以来的西语尤其是英语翻译语言,对汉语表意系统的完整性也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使汉语增加了不少的形合性成分,如连词、系词、介词、主语的增加等等。王力在他40年代撰写的《中国现代语法》一书中,设“欧化的语法”一章,讨论过现代汉语中的这些“欧化”的现象[35] 。从50年后的今天

看来,这种趋势并无减弱迹象。刘重德最近撰文也对此表示肯定[36] 。

通过比较, 我们是否可以看出英汉语的形态及句态发展变化似乎都在趋向于容纳对方这些问题虽需要更进一步地研究, 但已有的这些研究成果似乎在提醒我们独断地用屈折语来指称英语和用孤立语来指称汉语并不符合英汉语类型的全部。

10.进一步认识语言与思维及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从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开始, 就首先受到一批哲学家的关注。他们把语言视为他们思考世界事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哲学式的语言思考一直是促进西方语言学发展的主要方法。他们从哲学人手, 以语言为中介来思考,来认识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叶斯柏森(1924)在《语法哲学》一书中曾阐述了几位语言学家及他自己对这一命题的看法。

想一想语法是什么?它是逻辑学最基本的部分。它是分析思维过程的开端。语法原则及其规则乃是使语言形式与思维的普遍形式相一致的手段。各种词之间的区别, 名词的各种格之间的区别, 动词的各种语气和时态之间的区别以及小品词的各种功能之间的区别, 这些区别不仅仅是词语的区别, 而是思维的区别—每个句子结构乃是逻辑学的课题。(中译本1988年版,P44)

产语法只是逻辑学在语言中的运用。(ibid, P944)

我们无需超出语法领域半步便可以建立所有这些句法概念和句法范畴, 然而一旦我们问到它们代表什么这一问题时,我们立刻就从语言领域走到了外部世界, 或走到了思维领域。(ibid, P52)

在中国,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哲学或语言学家们都很少关心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只是在西方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下, 一些语言学家包括

外语界和汉语界才开始注意到这些问题,而且表现出了逐渐浓厚的兴趣。

那么, 语言与思维究竟具有一些什么样的关系呢?学者们对此的看法还不尽一致, 概括起来大致有五种说法[37]:

(1)语言、思维等同论。即语言和思维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叫法, 语言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思维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维。

(2)语言决定论。即语言的特性对认知过程起决定性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基础, 语言不同,思想也不同, 世界观也不同。

(3)思维决定论。即思维先于语言存在, 思想范畴决定语言范畴, 人们首先形成思想,然后才通过寻找恰当的词语或其它符号加以表述。

(4)语言、思维各自独立论。即语言与思维虽互有影响,但相对独立,人的认知多种多样,习得自然语言有其独特的过程,受制于独特的理论、原则和规则, 而其它知识则是通过观察、概括、条件反射等习得的。

(5)语言、思维先分后合论。即语言与思维各有源头,从种系发展的角度来看, 思维和有声语言具有不同的遗传根源,它们的发展也是不平行的,其发展曲线常常会交叉从发展阶段来看,存在思维发展的前语言阶段和有声语言发展的前思维阶段从个体的发展来看,婴儿出生后到两岁左右,原来分别发展的思维和语言才汇合,形成新的行为型式。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在西方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就是“语言—文化相关论”。此说源于语言决定论。即不同的语言模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 从而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 对世界有不同的认识, 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因为语言、思维有优劣之分, 所以文化也有优劣之分。这种观点最早由洪堡特(Humboldt,1767-1835), 提出, 后来由魏斯格贝尔(L. Weisgerber)、萨贝尔(Sapir,1884-1939),一继承并

大大发展, 沃尔夫将此发挥到极端, 如影响极大的“萨贝尔一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

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 目前虽无定论,但一般说来,中国语言学家们不赞同“语言决定论”,而倾向于“语言影响论”,即认为语言对思维或世界观有影响而不是“决定”[38] 。就英汉而言情况也是如此,陈登的下列阐述是有代表意义的。

由于各民族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 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思维的这种民族特征必然对语言产生深刻的影响。就汉语而言, 它受到汉族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同样, 就英语来说, 它受其隶属的西方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汉英语言上的一些不同特点与中西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是互为关照的[39]。

如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朴素整体观,没有人和自然的明显对立。这种心态相对发展了直觉的、悟性的思维方式,注重从整体上、对立的关系把握认知对象的实质。汉语重“意合”,略于形式变化, 以语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等特点是建立在这种元初文化心态上的。而西方传统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主客对立, 即“天人相分”,导致了对个性、理性或逻辑的强烈追求。这种文化心态给印欧语系带来了不同于其他语系的鲜明特点,如丰富的词法形式、形态标志、完整的词语在句中位置的相对自由性等。

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而言,目前也没有定论。但围绕“优劣论”或“中心论”有三种突出的观点。

(1)欧洲语言文化中心论。从世纪初期开始就有人认为汉字落后, 如钱玄同提出废除汉字,主张语言文化全盘西化。在“汉字落后论”思潮的统治下, 蔡元培领

衔, 有鲁迅、郭沫若、茅盾等668位文化界知名人士签名的《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于1936年5月10日在《中国语言》杂志发表, 他们把汉字贬为“独轮车”,而把拼音新文字称颂为“飞机”[40]。现代时期有海外学者孔宪中仍持此观点,他认为汉语汉字、汉语语法、汉语词汇、汉语语音等方面都存在缺点, 仍需要走引进西方语言的道路[41]。

(2)中国语言文化中心论。季羡林认为:21世纪的人类文化将以东西中国文化为中心。申小龙等人创立的“中国文化语言学”认为汉语优越于其它一切语言[42]。

(3)中西语言文化互补论。乐黛云认为各种文化中心论顽固地存在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之中, 它们明显地威胁并阻碍着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面对世纪的人类文化, 乐黛云提倡“和而不同”或“互为主观”,即不同文化的互识、互证和互补[43]。伍铁平认为:世界上成熟的文字, 特别是语言应该是一律平等的,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世界上的各种文字,尤其是语言往往是互为补充的;一种文字,尤其是语言往往在这方面有缺点(如复杂的变格), 在那方面就有优点如(词序灵活)。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厚此薄彼。[44]

参考文献

[1][4]朱永生.试论双语研究的若干原则与方法.[A]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5]钱冠连.英汉语对比研究的理论目标[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比较研究(C)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9][17][19]萧立明.英汉语比较研究与翻译理论科学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流语比较研究(C).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6]潘文国,换一种眼光如何?—关于汉英对比的宏观的思考[A].刘重德.英汉语比较与翻译(C).青岛:青岛出版社, 一118.

[7][29]奥托·叶斯柏森.语法哲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9]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的定义与分类[A].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一61.

[10][16]王宗炎.广州外语科研界剪影[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4一19. [12][32]任学良.汉英比较语法[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

[11][12][35]刘重德.前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比较研究(C).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3]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A].杨自俭, 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4]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概说[J].中国文化研究,1997,(15):100.

[15]王福祥, 刘润清.我国语言学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

究,1995,(3):112一118.

[18][26][27]杨自俭.英汉对比研究管窥[A].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6,49.

[20]王东风.中国译学研究[J].中国翻译,1999,(1):85-90.

[21]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问题(下)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2]邱述德.英汉同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A]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3][36][38]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24][25][30]赵世开.浅谈英语和汉语的对比研究[A]杨自俭, 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6.

[28]杨自俭.英汉对比研究管窥[A].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0.

[3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3]林汝昌.李曼珏.英汉文字比较实验报告[J].汉字文化,1998,(1):14.

[34]方梦之.加强对比语言学研究[A].杨自俭, 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9]陈登.汉英语言与中西传统哲学思维方式[A].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比较研究(C)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0]《汉字文化》编辑部。迎接汉字的新纪元[J].汉字文化,1999,(1):001-005.

[41]方文惠, 陈光祥.汉语的词汇是贫乏和不稳定的吗?[A]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C).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一281.

[42]马爱德(Edward Mc Donald).“中国文化语言学”运动和汉语的本质:中国国情的新表现? [J].高一虹, 译.北方论丛,1995,(4):91一102.

[43]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世纪人文精神[J].中国比较文学,1998,(1):3一10. [47]伍铁平.不要歪曲我国语言文字界的现状[J].北方论丛,1995,(4):88.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摘要: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Speak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the language of the two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skills, thinking mode and so on,they combin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s we all know, in or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best way is to compare with the mother tongu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English, especially translation, not overnight, it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often, understand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different thinking on the back is necessary, becaus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关键词:思维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英语注重形合,且注重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所以汉译英时往往要加入连词和对句子进行扩展和组合,形成复合句或长句;相反,由于汉语句子一般结构较为简化,无拖沓,所以在英译汉时也应当注意,常常需要将英语句子进行分解、拆散和重组。英语文章多为长短句交错使用,了解这一特点对平时汉译英和写作时也大有益处。又如,英语通常为物做主语,而汉语则为人,所以在英汉互译的时候要注意其人称、物称主语的转换。文化上的不同也是需要注意的,如在写作的时候,西方人喜欢引用专家学者,尤其是有科学依据的观点,而中国人则频繁使用领袖和伟人的话。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明显的,概括而言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道和佛三家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的悟性,重人文,轻科学,而西方则讲求逻辑思维,以判断推理为主,提倡理性思辨和科学探索。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The way of thinking,Performance method, rhetorical device,translation skill,logical thinking,abstract think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interlocking, So the translation often join conjunctions and extens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entence on the contrary, the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without procrastination, so in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English sentence often needs to be decomposed and detached and reassembled. English articles for the length of sentence interla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ual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is also helpful. Cultural differences also need to be noted,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廖国强夏宏钟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643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差异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英语汉语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认为,“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认识不同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且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防止语言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1. 谱系的差异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拼音(alphabetic)文字,单词有重音、次重音等,没有四种声调(tone),但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调(intonation);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表意(ideographic)文字,音节有四种声调变化,语调也很丰富。 2. 语言类型的差异 英汉语言从形态学分类来看,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即主要通过词本身形态变化(inflected forms)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analytic language),即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word order)等手段来表示。 3.词汇的差异 1)功能上的差异 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助词为各自语言所独有,通常无直接对应。英语中无汉语中的助词,但可通过动词的时态和体式、句式陈述与疑问等与汉语的助词功能相对应;汉语中也没有英语中的关系词和反身代词,但可通过词组、短句和相应的词汇运用来替代;英语中谓语动词的使用要受一定限制,汉语中动词的使用灵活,受限小,因而导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的现象;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更高;英汉语言都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手段,但重叠法汉语常用,如千千万万、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等,英语罕用;英语的典型特征是词缀丰富,汉语的典型特征是形态变化少;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实称;英语多变化,力戒重复,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避免重复。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常常运用实称、还原、复说的表达方法。如: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2)词序上的差异 英语句中单词修饰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短语和从句一般放在中心词后面,汉语定语无论单词还是词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英语的谓词状语一般可出现在动词前后,汉语的谓词状语常在动词之前;英语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从近到远。汉语的顺序一般则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从远到近,两者顺序完全相反。 3)词义上的差异

浅析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英语写作中教师的书面反馈 二战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 环保宣传语翻译中的文化介入 英语体育新闻的翻译 论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压力下的优雅?—美国当代战争小说与电影中的人性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野性”与“人性” 《百万美元宝贝》中麦琪性格男性化形成原因分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An Analysis of Barack Hussein Obama’s Ethical Appeal and it Impact on Audiences 对约瑟夫.康拉德小说《进步前哨》中人物关系的分析 《喧嚣与骚动》的创作技巧研究 论“冰山原则”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应用 爱米丽的挣扎与终结——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爱米丽毁灭的间接和直接原因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 谈中国唐诗中数字的翻译 消费主义视角下看《麦琪的礼物》中的男女主人公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 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分析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 浅谈英汉谚语的翻译——从跨文化角度出发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绝望主妇》人物语言个性化翻译浅析 从翻译审美分析食品品牌名称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蜕变对当今女性的启示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 海明威笔下的另类反英雄——评《艾略特夫妇》和《雨中的猫》中的男性形象 《老人与海》中的系列意象探究 从原型批评角度浅析《小伙子古德曼?布朗》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42815899.html,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作者:张俊娜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2期 【摘要】对比分析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正确揭示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文章通过大量典型的实例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汉;对比;句子结构 【作者简介】张俊娜,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对比分析理论概述 归纳对比分析时Theo Van Els指出:对比分析有助于分析母语和所学外语的异同,从而能解释和预测外语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便为语言教学提供教学材料以迁移理论为心理学基础的对比分析重视语言之间的对比,强调的重点在于母语和外语的差异上,正如Lado所言:如果目标语中的知识与母语相似,那么学习者学起来会感到很容易;如果与母语不同,则学习者学起来会很困难。本研究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帮助英语学习者找到英汉语之间的差异,有利于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对比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其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在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找到学习重点,而且有助于他们排除母语的影响,提高学习效果。 二、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从词汇、句子结构方面对英汉语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大量实例,使英语学习者意识到英汉语言的差异,促进英语的学习。 1.词汇层面对比分析。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因为英汉语义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不能按照汉语逐字翻译为相应汉语。英汉词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词语搭配。英汉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固定词组和搭配用法,翻译时要注意词语搭配,避免两种语言词语搭配的混淆。例如,“看书”的看应翻译成“read”而不是“watch,look”,又如汉语的“开”,通常翻译为“open”,但“开”同时有很多含义:开始,举行,等,如:开门( open the door),开会( hold a meeting),开业( start a business),开公司( form a company)。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掌握单词的意义与应用,总结英语的搭配规律,整体记忆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大三这一学期,我们学完了那些基础课程,迎来了许多重要的课程。其中英汉对比研究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尽管很多学长学姐包括一些老师都认为这是一门复杂难懂的课程,而事实也确是如此,但是我认为这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读完课本的绪论和第一章之后,我想写写自己的一些感悟。 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谈到了如何做人。我想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谈到的话题。我们来到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我个人认为学习如何做人比学习课本知识更加重要。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也是个失败的人。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而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该怎么样去做人。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光凭一身技艺是不行的,就算你工作经验丰富,如果你和同事相处不和谐,你还是无法在这个职位工作很久,那就更不可能谈升职等等。可以这么说,做人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所以上课前老师给我们讲的有关做人方面的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书本上能够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我们从这些理论知识中学到的有用的部分更是微乎其微。 再来,老师谈到了思维方式。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这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词。通常来说,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学术上的说法是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方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思维方式与我们学习英汉对比研究这门课程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反过来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英汉对比研究所要解读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另外,西方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中国汉民族重具象思维。西方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象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然后就是课本,英汉对比语言学。绪论部分写的是语言与文化。语言是什么?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存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是由行异两级构成的象征系统。那么文化又是什么呢?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它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绪论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及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汉英基本结构和基本使用单位对比 班级:2011级英语语言文学姓名:卢芳学号:201105015 【摘要】:对比两种语言的结构,第一步是对比两者的基本结构单位,正如我们所指出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语言的细胞,它们的不同往往导致语言的结构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英语以词为单位,汉语以带义的单音节(我们叫做“字”)为单位。因此,我们可以说,英语语法研究是在词本位的基础上,而汉语语法的研究是在字本位的基础上。研究了基本结构单位以后,第二步就是对比两种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讲“基本使用单位”,不论英语或是汉语,一般都会同意是“句”或“句子”。句子的问题非常复杂,从基本结构单位到基本使用单位,可以说,包含了句法问题的全部。英语句子是树式结构,属于主语—谓语型;而汉语句子是竹式结构,属于话题——说明型。本文将在汉英基本结构和基本使用单位的基础上对汉英语进行全面细致的对比。 【关键字】:汉英对比,基本结构单位,基本使用单位,字本位,词本位,树式结构,竹式结构. 一、汉英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 1、从音韵讲起 萨丕尔强调文学形式的研究离不开音韵,我们想再进一步,强调语言结构,也就是语法的研究,也要从音韵讲起,从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特别是它的动力特点讲起,看看音韵特点对一种语言的整个语言文字系统的影响。 对比两种语言的音韵特点,要从它们的“动力特点”着手。所谓“动力特点”,按照萨丕尔的说法,包括语言对音量、音势、音高(汉语中常指声调)等的敏感性,构成音节的不同方法,语音成分组合上的可能性等。他认为:“总起来说,这些动力因素对适当地了解一种语言的语音本性是和语音系统本身一样重要的,甚或更为重要。”根据萨丕尔归纳的几条,我们可以很快地发现汉语和英语在音韵上各自的一些特点: (1)在对语音除音色外三要素的敏感上 语音四要素音量、音势、音高、音色中,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只是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的音位不同而已。而对其他三要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就造成了各种语言特殊的“动力习惯”,对语言的组织发生了不同的作用。英语是音势敏感的语言,而汉语是音高敏感的语言。因此英语强调重音,重音可以成为划分各级语言单位的标准;而汉语则成为典型的声调语,声调对字、词、语、句各级单位的组成都有影响。 (2)在构成音节的方法上 汉语构成音节的方法非常单纯:前声后韵,声调则附骊在整个音节上。就汉语普通话来说,声母由21个辅音加上一个“零声母”组成;韵母由介音、主要元音、韵尾组成,共38个。声韵相拼的音节,除儿化音和轻声外,部分声调的又432个,分声调的有1376个。英语的音节构成就相当复杂,本来,英语的元辅音并不很多,据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封里的音标表所载,单元音才12个,辅音才24个,与汉语相去并不远。但由于英语中的辅音在构成音节时大多既可以出现在元音前,又可以出现在元音后,加上有大量的辅音连缀,因此如果仿照汉语“声母”、“韵母”的办法来分析,会达到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3)在语音成分组合的可能性上 语音成分组合的可能性即哪些音跟哪些音能组合,也就是构成音节的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英语的辅音音丛特别丰富”。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期末考试资料 - 副本

一引入 1.What Is Language Transfer?谈谈自己的想法并举两个例子 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cquired . Odlin (1989: 27) 迁移是由于目标语与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而产生的影响。奥德林 Keen awarenes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can facilitate FL learning. 对两种语言相似与相异点的敏锐意识能促进外语学习。 Examples of Negative Transfer:He only eat two meal a day. Morphological transfer (词形迁移)Neither nouns nor verbs have inflections in Chinese. 在汉语中,名词和动词都没有形态变化。 Shanghai is said to have thirteen million population. Collocation transfer (搭配迁移)The noun renkou, 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population’, can have a numerical pre-modifier. Population的汉语对应词“人口”在汉语中可以用前置数词来修饰。 3.中文的竹式结构,英文的树式结构能够举例说明 从前这里有一个渔村,村里住着十户人家,这十户人家全靠打鱼、种地为生,生活艰苦,但很安宁。 开始家人是不让父亲抽烟的,得了绝症后,想开了,抽吧,拣好的买,想抽就抽。 The chunks of a sentence seem to be connected and yet separated, like sections of a bamboo linked by the joints and yet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self-contained. As a nation of gifted people who comprise about one-fourth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China plays in world affairs a role that can only grow more important in the years ahead. --Jimmy Carter Branches and sub-branches : Adverbials and attributes Trunk line: S + V + (O)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是对英汉对比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异同,继而回顾了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讨论了英汉对比研究的实用价值以及宗旨和目标,最后论述了对比研究是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对比研究、异同、历史与现状、实用价值、宗旨目标、理论方法 正文: 近年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出现了外语热,而外国也出现了汉语热。这种局面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翻译事业,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比 语言学的研究。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对比”和“比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作为学科,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进行历时比较的学科。它旨在重构原始语,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 阐述它们的体系和特质,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比较语言学的目的主要是求同。 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语言学,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共时的、常为静态的考察 和分析,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即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之点所产生的根源的学科。对比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觅异。 作为研究方法,“对比”和“比较”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离不开比较,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是建立在比较分析之上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 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要对比必须进行比较,因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所以,“对比”与“比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的关系。 二、英汉对比分析的历史及现状 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应分为三个层次:语言的表层结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哲学。从学科上看,英汉语言对比可分为英汉对比语言学、英汉翻译学和英汉对比文化学三个学科。从实践上看对比语言学也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理论研究方向; 一个是应用研究方向。 在国外真正进行英汉语言对比的首推赵元任,他1933年撰文对汉语和英语语调进行了对比。国内的英汉或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 的《英文汉估》。 根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老会长刘重德先生的观点我国的的对比研究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98—1949年可称为英汉对比研究的第一时期,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英文汉估》算起,到四十年代末。这期间,英汉对比研究从草创到发展,成绩显著。 “虽有移植的问题,但其中包含着认真的鉴别和自己的独特创造,对汉语语言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择善化用的传统。”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1949 —1976年是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摘要: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从近百年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中,归纳了十个重要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对比分析综述 一、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1.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 英汉语比较研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语言本体或纯语言研究, 也指英汉语本身的层次结构研究,不涉及其他外在因素[1];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的研究[2];萧立明称之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萧立明将语言符号系统总结性地划为十大层次:(1)区别性特征;(2)音位;(3)音节;(4)词素;(5)词;(6)词组;(7)从句;(8)句子;(9)句群;(10)语篇[3]。第二类为语言综合研究, 即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国情等外在因素研究语言[4],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附着因素的研究[5]。 从目前所研究的趋势来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学者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综合研究都很重视, 尤其是对语言综合研究。事实上,语言综合研究不仅更加符合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也可以促使人们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的生成机制、语言个性与共性的并存、语言发展

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了解。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首先应该注意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 结合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个性(差异性、异质性)与共性(普遍性、同一性)相结合。 但是, 以汉语为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暂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还是以英语为主体, 以英语语言或语法理论为参照系统作英汉语比较研究。当然,也还是有强调应以汉语为主体的[6]。 关于主体性问题, 笔者认为在排除意识形态干扰的基础上可以从三个方面 来考虑从语言材料来看, 应当是双向研究, 因为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从研究目的来看, 应当以汉语为主体,即以解决汉语本土问题、创立现代汉语语言理论为主, 象早期的马建忠、赵元任、王力一样。因为汉语的特征阐述清楚了,其他诸如对外汉语教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建设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语言学体系来看, 汉语应当借鉴英语语言理论和语法体系,这不仅是因为英语先汉语而建立语言理论体系,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从语言的发生学或语言哲学来看, 英汉语的同大于异。事实上,人类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直接建立在人类思维本质的基础即逻辑上的[7]。 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到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最早是由结构主义语言学家Fries和Lado提出的。对比分析以“各种语言是可比较的”这一假设为基础,以发现两种语言中二值对立(对比)的类(typologies)为其研究目标。对比分析可以归属为中介语研究、语言应用研究以及双语研究。对比分析即属于理论语言学,又属于应用语言学,以后者为主。对比分析的心理基础是迁移理论、学习理论中

(全英文论文)中西方宴席礼仪文化差异比较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声声慢》英译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2、(英语毕业论文)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3、(英语毕业论文)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4、(英语毕业论文)《纯真年代》中爱伦和梅的对比分析 5、(英语毕业论文)American Individualism and Its Reflection in the Film Erin Brockovich 6、(英语毕业论文)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开题报告+论文) 7、(英语毕业论文)从词汇学角度分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8、(英语毕业论文)小王子旅途的象征意义 9、(英语毕业论文)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翻译研究 10、(英语毕业论文)初中英语的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差异 11、(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12、(英语毕业论文)英语歌曲名称汉译研究 13、(英语毕业论文)论《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14、(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s Used in Literary Works 15、(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16、(英语毕业论文)《夜莺与玫瑰》两中译本之比较:德国功能主义视角(开题报告+论文) 17、(英语毕业论文)中国皮钦语的产生和发展 18、(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19、(英语毕业论文)The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 20、(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21、(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开题报告+论文+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翻译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语言文化差异 (3) 1、词汇本身的意义 (3) 2、词汇的文化差异 (3) 二、世界观和价值观差异 (4) 1、文化行为差异 (4) 2、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和交际模式 (4) 三、语言的理解与分析 (4) 1、结构分析 (5) 2、语义分析 (6)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本文对英汉语言在语言自身、价值观、成语谚语文化、语用理解等跨文化差异方面作了简要探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心理过程即对两种语言的分析理解过程。这一理解过程是汉英翻译的关键。只有理解判断正确,做到表达自然地道,再现原文风格。 [关键词]文化差异分析翻译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汉英翻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表面上看,汉英翻译只是把汉语原文的表层结构直接转化为英语的表层结构,但是这并不能正确刻画出译者所经历的语言心理过程,即理解过程。汉英翻译的过程不是汉语(原文)一字词对应一英语(译文),而应该是汉语(原文)一理解、分析 +对比、选择一表达一英语(译文 )。汉英翻译不是“对号入座”,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汉英翻译必须采取英文的句法来表达汉文的意念。如照汉语逐词硬译则译出来的只不过是一堆让人费解的英语拼凑罢了。从语言心理的运作上看,译者须先将汉语语法结构和语义两个层面的深层结构了解清楚,并分析成若干语法与语义单位,然后再将这些单位一一转化成英语的语法及语义单位,最后经过重整组合才能成为译作。以下即是对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的分析。 一、语言文化差异 语言自身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词汇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有相同、空缺和冲突等三种情况。 1、词汇本身的意义:laborer指干体力活的劳动者,worker既指体力也指脑力工人,而在汉语中,劳动者和工人没什么区别。ambition在中国词典中意味着野心,但在美国词典中还有进取心的意思。中国文化中的“客气”,在英语中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词。汉语中的“关系”和英语中的relation也不完全对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期末复习重点

综合语: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分析语:An analy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 名词化:Nominalization refers to the replacement of clauses,which contain finite verbs,with complex structures consisting of nouns and noun adjuncts. 词化:lexicalization refers to the device that one word is used to express the meaning that one clause or phrase denotes. 形合: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 ,for example,I shal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e. 意合: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1.英语、汉语语篇模式 英语:演绎式是英语语篇结构的基本模式。英国人习惯开门见山,一落笔就点明主题、交代要点。然后再逐层细叙、分析推理,较常按照从一般到细节、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体的原则。 汉语:比较注重话题,注重意识流,注重事理和先后顺序,常常采用非演绎式的、往往是领悟式的归纳型或是螺旋式的思维模式 英译汉时破局重组化繁为简 Eg ;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门口放着一推雨伞,少说也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 2 形合意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英语形合:关系词和连接词介词形态变化形式等其他连接手段 汉语意合: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紧缩局四字格 3英语句子扩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增加句子修饰语 扩展基本句型的成分 基本句型的组合 4名词作形容词举例注意那些方面 报刊标题Job Opportunity Discrimination 科技文章space shuttle flight test program 注意方面 名词定语与被修饰词之间存在种种不同的语义关系 名词定语与被修饰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常常不能从字面上判断出来也不能简单的把前一个名词理解为修饰语而已 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往往还要联系其语境甚至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过分堆积名词,认为这会使语言失去活力,缺乏动态感,有时还会造成语义含混,甚至产生歧义 几个名词连用,也会让人分不清修饰词与被修饰词,甚至分不清词类。

英汉对比研究试题

《英汉对比研究》试题 一、简单解释下列术语(40%): 1.对比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 2.历时与共时研究 3.显性与隐性 4.形合和意合 二、通过汉英版本对比,简略说明汉英中的柔性与刚性的语法特征(15%):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李商隐《端居》) Staying Idle in My Room Letters from my wife and old dreams with her Are both remote and vague. There is only clear autumn To accompany me on my empty bed. With crimsoned trees and Green mosses Under the stepping-stone. I feel solitary during the rain And melancholy under the moon. 三、试用分析下列英汉版本,总结替代和重复在英汉话语组织法方面的特征(15%): After watching the fish for some time, they asked me for pairs of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pointing them out as they walked down the rows of tanks. I netted their choices into a traveling container and slipped it into an insulated bag for transport, handing it to the boy. “Carry it carefully,” I cautioned. 他们注视着那些鱼类好一会儿后,便要我给他们几对不同的鱼,一面在水箱之间走来走去,一面将所有的鱼指出来,我把他们选定的鱼用网捞出来,先放在一个让他带回去的容器中,再(…) 装进一个不漏水的袋子里,以便携带,然后将袋子交给那个男孩儿。“好好地提着(…)”我指点他。 四、简述下列问题(30%): 1.为什么要进行汉英对比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汉英对比研究? 2.如何看待对比分析在外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英汉语言文化比较期末重点

《英汉语言文化比较》讲义 第1讲语言与文化概述 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y intertwined. (1) 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2) Language is a manifestation of culture. (Culture manifests itself both in patterns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and in forms of activity and behavior.) (3) Language is the stimulus of culture (A flourished languag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2.English speakers are good at abstract thinking while the Chinese are apt to think in terms of images. 3.English speakers prefer analytical thinking while the Chinese prefer comprehensive thinking. 4.English speakers think more in a linear way while the Chinese think more or less in a curving way. 5.According to Whorf hypothesis, “The language that an individual speaks facilitates particular ways of thinking.” 第2讲英汉语发展简史1 1.Based on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形态分类法), English belongs to inflected language (屈折语), while Chinese belongs to isolating language (孤立语). 2.Based on structural classification (结构分类法),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analytic language (分析语). 3.Based on genetic classification (谱系分类法), English belongs to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and Chinese belongs to 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 4.English is a West Germanic (西日耳曼语支) language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Anglo-Frisian dialects brought to Britain by Germanic invaders. 5.English is a phoneme language (表音文字) and Chinese is an ideographic language (表意文字). 6.The first people in England about whose language we have definite knowledge are the Celts. 7.After the Norman Conquest, English entered the period of Middle English. 8.The period from 450 to 1150 is known as Old English. From 1150 to 1500 the language is known as Middle English. The language since 1500 is called Modern English (1500-1700, early Modern English, 1700 until now, later Modern English). 9.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words and English words: a) Letters in English are like strokes in Chinese. b) Morphemes in English are like radicals in Chinese. c) Chinese associative compounds (会意字) are like English compound words. 第3讲英汉语发展简史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