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凹版印刷原理与工艺”试题

“凹版印刷原理与工艺”试题

“凹版印刷原理与工艺”试题

一、填空题:

1、凹版印刷按制版的方式可分为电雕版、腐蚀版两大类。

2、凹版印刷的特点有墨层厚实、图像可以无缝拚接、图象质量和纸张尺寸比较稳定、

承印材料适应广等。

3、照相凹版以网穴的深度表现层次;照相加网凹版以网穴的宽度表现层次;电子

雕刻凹版以_网穴的深度和宽度同时变化_表现层次。

4、碳素纸是由纸基、白明胶、碳色素_组成。

5、腐蚀凹版的过程可分为渗透、腐蚀、扩散三个阶段。

6、电子雕刻凹版形成的网穴形状为倒梭形方锥体;加网角度通过对网穴开口的

拉开或压扁来实现的;通沟的目的是提高网穴的贮墨和释墨能力。

7、凹版滚筒的材质大致可分为黑色和_有色_两大类。

8、凹版滚筒的电镀顺序是:先镀_镍_再镀_铜_、浇注隔离液、再镀_铜__、最

后镀_镉_。

9、复合工艺的方法有_湿式法、干式法、挤出法_等。

10、溶剂在凹印油墨中的作用有降低油墨的粘度、溶解树脂、调节油墨和干燥速度、

提高承印物表面的润湿。

11、凹版印刷机按送纸的形式可分为卷筒、单张两大类。

12、静电辅助印刷装置的作用是_提高印版表面的油墨的转移_,主要部件有_静电

发生器、放电针排、消静电针排

13、凹版印刷有干燥装置的温度根据_图文面积、印刷速度、承印物等因素进行调节。

14、影响印版耐印率的因素主要有_摩擦、印版质量_等。

二、名词解释:

1、凹版印刷:凹版印刷从其名称上就可以得知:它的文字图象是凹入版面的。也就是说:

凹版的空白部分都在同一平面上(版面),而图文部分位于空白部分之下并以下不同

深度凹入版面来表现原稿图象的浓淡层次。这样的印版称之为凹版。用凹版复制图

象的印刷称为凹版印刷。

2、碳素纸的敏化处理:是为了使碳素纸具有感光性能,即把碳素纸放到重铬酸钾溶液中

浸泡,使原来没有感光性能的碳素纸变为具有感光性能。

3、胶凹版印刷转换工艺:是用胶印的加网分色片制凹版印刷滚筒的技术。

4.凹版滚筒的动平衡:滚筒的动平衡即滚筒在旋转运动时,滚筒各个部分的重量相等,所产生的离心力也相等。如果动平衡不好,滚筒在旋转运动时就会出现上下跳动。

5.纸张的Z向压缩性:纸张在受到压力作用时,在纸张的厚度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或粘性形变的性质。

6.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材料经过一定的加工使之复合在一起,在性能上长补短,具有其它材料所没有的性能的包装材料。

7.刮刀角度:刮刀位置角两滚筒的中心连线0-0和通过刮墨刀与印版滚筒的接触点到该

滚筒中心点的延长线A-A所夹的角。

8.堵版:印迹先出现网目浅,小字和图案印不出来,细线条开始丢失,直到最后印不出图

案。

9、白化现象:一种油墨皮膜变白的现象,印刷品成白膜状,如有白雾,发虚。

10.咬色:在套印中,第二色油墨粘拉掉第一色油墨。这种现象叫咬色。

三、选择题

1在腐蚀制版中,腐蚀液的温度对腐蚀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有(A B C )

a 用温度12℃以下的腐蚀溶液进行腐蚀,腐蚀时间必然很长。只有腐蚀速度太快时,

才能使用12℃左右的温度。

b. 当温度在18℃以上时,就大大地加速腐蚀液的渗透速度。所以当溶液渗透缓慢时,

就该提高溶液的温度。

c. 温度提高,渗透速度以胶层的厚薄为比例而不同程度加快,所以提高溶液的温度,

会损失图象的浓淡层次。

溶液,变换它的温度来腐蚀,不可能达到腐蚀的目的。

d. 只使用一种高浓度的FeCl

3

2 在电子雕刻制版中,关于暗调定标值,说法正确的有(ABD )

a暗调定标值低,则暗调网穴小。

b 暗凋定标值低,则色块及暗调部分的网穴变浅变窄,印张墨层变薄变少,相应的密度

也变小,暗调层次分明,但有花点不厚实。

c塑料薄膜比纸张暗调定标值要有意识的增加一些。

d 改变暗调定标值,可起到加减暗调网穴大小和颜色深浅及改变阶调层次的作用。

3 影响印版耐印率的因素有( ACD )

a 印刷压力

b 印刷速度

c 铬层硬度

d 油墨的颗粒度

4 静电辅助印刷装置的作用是( B )

a 消除印刷过程中产生的静电

b 提高印版上油墨的转移

c 增加印刷压力

d 提高印刷速度

5 引起白化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AB )

a 溶剂白化

b 树脂白化

c 颜料白化

d 助剂白化

6.电子雕刻制版中,关于加网角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D )

a 加网角度非常有限,目前只能在30~600之间变化

b 在雕刻线数相同的条件下,网穴的贮墨量还与加网角度有关

c 在300的加网角度下,其水平网线数小于垂直网线数

d 电子雕刻机有四种标准加网角度

7.在腐蚀制版中,影响腐蚀速度的因素(ABC)

a 腐蚀溶液的浓度b腐蚀溶液的温度c腐蚀溶液中加入铜片d空气的相对湿

度对高光和暗调部分的腐蚀的影响程度差不多

8. 在卷筒纸凹版印刷中,引起张力波动的因素有(ABD )

a纸张厚度不均匀 b 导纸辊平行度差 c 油墨粘度变化 d 印刷速度变化

9. 凹版滚筒电镀层的顺序是(A)

a 镍、铜、铬

b 镍、铬、铜

c 铜、铬、镍

d 铬、镍、铜

10.可以根据下列哪些因素来调节干燥装置的温度(ABD )

a 图文面积的大小

b 印刷速度

c 印刷压力

d 承印物的种类

四.问答题:

1简述照相加网凹版制版工艺流程?

“凹版印刷原理与工艺”试题

2.电子雕刻凹版基本原理?工作原理?

电子雕刻凹版是利用电子回路的雕刻机,在铜滚筒表面直接雕刻出网点,制成凹版。按照原稿的深浅层次,凹版雕刻机的扫描头把它一一转换为大小不同的电信号,通过钻石刻针振动的强弱不同,在滚筒表面雕刻出深浅不同的网点,对应于原稿的光亮部分,网点既浅又小,而对应原稿的暗调部分,网点既深又大。由于图像的层次再现是通过网点的大小和深浅的变化来达到的。所以电子雕刻凹版能够真实反映原稿的层次,用它印出来的图文非常清晰。

根据原稿的密度不同,扫描头通过扫描原稿反射回来的光信号的强弱不同,经过光转换器使光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放大器和数据的处理,使光的强弱转换成电流的大小。当雕刻电流到达电磁体时,磁场吸引雕刻头杠杆的一端,使带雕刻刀的另一端向滚筒方向运动,对滚筒做切入雕刻。图象信号的强弱决定了电磁力的大小。与此同时,雕刻头杠杆带雕刻刀的一端却受到弹性阻力的制约,它必须克服此弹性阻力才能真正完成网穴雕刻。当弹性阻力与电磁力平衡时,此时达到了该图象信号所雕刻的深度。此后,雕刻刀在弹性的作用下反向运动并回到原位。

3.比较平印和凹版在印刷过程中网点增大的一般律规?

由于凹印网点(方格形或六角形等)同平印网点(方、圆、链形等)的形状及排列结构不同,其各级网点的周边长度变化规律也不同,平印网点结构,其网点周长在高至中间调随网点百分率递增,而在中至暗调网点周长则随百分率递减,中间调网点周长最大。凹印网点排列结构,网点不搭角,其网点边长则随网点百分率成正比例增长。根据网点边长等效原理,平印网点中间调扩大最多,亮调与暗调扩大量减少,呈曲线扩大;而凹印网点阶调扩大则随百分率比例递增,呈直线扩大状态。

4.凹印油墨溶剂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因素?

A、溶剂的溶解性与树脂相匹配

B、溶剂的挥发性与油墨的干燥速度相匹配

C、环保与安全

D、经济性

E、其它的一些指标

5.简述机组式卷筒纸凹版印刷机的基本结构?

机组式凹版印刷机主要由给纸装置、印刷装置、干燥装置、收纸装置及附属装置等组成。并解释各装置的主要组成。

6.影响凹版油墨转移的因素?

A.网穴形状与油墨的传递 B版滚筒的磨损对墨量的影响 C承印物的种类及性质 D油墨

粘度 E印刷速度和印刷压力 F 温度

7.凹版印刷机的给墨装置的形式有几种?并画图说明?

给墨装置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直接着墨、间接着和喷射式着墨。

直接着墨:如图1所示,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缺点是油墨易浸入印刷紧固机构内。印版滚筒约有1/3浸入墨槽内,在它转动时,油墨直接传给印版滚筒,版滚筒表面多余油墨由刮墨刀2刮掉。

间接着墨:如图2所示,间接着墨由墨斗辊进行着墨的方法。墨斗辊8由橡皮布或牛皮胶辊制成。墨斗辊半浸在墨槽1中旋转,其表面沾上的油墨转到上部位置时与印版滚筒P接触进行着墨,单张纸凹印机一般采用着墨方式,为了保证墨层的均匀上墨,中间墨斗辊与印版滚筒的压力可以调节。

喷射式着墨:如图3所示,印版滚筒约1/3浸入油墨槽,供墨装置结构由油墨刮刀2刮下的油墨可流回油墨容器1内。经油墨过滤装置4过滤后,流到有盖的油箱5中,(由于油箱封闭,可减少油墨的挥发)墨泵6将油墨箱内的油墨打入油管然后提升到喷射口7,向印版滚筒着墨。墨泵由单独的电机驱动。由于油箱容量较大,所以能充分供给油墨,如不需大量供墨时,墨泵可停止工作。

循环输量装置有以下优点:油墨可连续不断地被搅动,并能有效地防止沉淀和起皮,从而保证了墨色均匀性;可以灌入大量油墨,在印刷过程中不需经常补灌油墨,使印刷品能保证色度一致。这种供墨装置被各种类型的凹印机所广泛采用。

“凹版印刷原理与工艺”试题

“凹版印刷原理与工艺”试题

8.分析产生刀线故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油墨

刀线与油墨的细度和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质量好的油墨该现象较轻,质量低的油墨该现象较重。油墨中的表面活性剂,不纯物质、粗颗粒、异物等却有可能导致刀线和产生。

①表面活性剂

在油墨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都加入了一定量的活性剂。印版滚筒镀铬后由于金属的多孔性,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如果油墨活性或版滚筒吸附性过高。在印刷过程中,活性物质就会较为牢固地粘附在版滚筒上,刮刀也难以完全刮净,由此形成刀线。刀线主要呈现流星状或微丝状。出现刀线后擦拭版面和刮刀,

刀线暂时消失,但很快就会重新出现。刀线虽有—定的规节则但并不完全重复。在这种情况下,可先将版滚筒清洗干净,清除版滚筒上已经粘附的活性物质,再在工作墨中加入专

门的表面活性减缓剂,会取得较明显的效果。如果在印刷前加入,可起到预防作用。

②油墨中混入异物或油墨中的助剂随温度变化析出、颜料发生凝集,均可产生粗颗粒。

③异物大多是由基膜带入。承印物由于静电原因吸附的灰尘以及薄膜中的添加剂析出进入油墨,成为出现异物的原因。

④使用硬度高的颜料时,即使经过研磨也可能引起刀线:如红、蓝油墨较易出刀线,因为红、蓝颜料最难磨。此外,使用亲水性颜料时也易出现刀线。

⑤适当调整工作墨的粘度。降低油墨的粘度有利于刮刀将版面油墨刮干净。

⑥油墨干燥过度,版滚筒与刮刀之间的摩擦力相对加大,刮刀难以刮净版面的油墨。干燥过慢时,附着在版滚筒非图文部分的微量油墨则会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版污。

2、版滚筒的制版质量

①铬层光洁度。版滚筒表面的铬层光洁度高,则刮刀在较轻的压力下能将油墨刮

净,减少了刀线的产生。如果表面粗糙,刮墨刀难以刮净油墨,易产生刀线。

②铬层硬度。铬层硬度低,易被硬粒划伤,产生刀线,所以镀铬时以硬度高些为

好。

③版滚筒印刷时周向跳动大。版滚筒加工精度差,如动平衡不好,或者滚筒轴,

轴承及传动齿轮等产生磨损、变形,印刷时都会产生跳动,引起刀线。

④版滚筒表面粘附硬物会直接损伤印版滚筒,引起刀线。因此,要经常检查、擦

拭滚筒。

3、刮刀

①刮刀刀刃被硬物划伤,产生斜线刀线。

②刮刀刀刃不锋利,难以刮净版面油墨。

③刮刀角偏小,印版上的油墨刮不净,形成刀线。一般情况下,适当提高刮刀角

度,降低刮刀压力(刮刀压力过大印版就可能被刮刀刮伤)对解决刀线是有利的。

刮刀位置角度小,即刮刀位置离压印线距离小,且刮刀角小,特别是印刷大面积实地时,易产生“麻点”状墨痕。由于刮刀角小且位置离压印线近有利于细微的油墨颗粒穿过刮刀的拱形缝隙,喷在承印物上,尤其是刮刀刮完轴向大面积图文部分的油墨,转向空白部分的瞬间,刀尖有一个抬起的间隙,这对于细小的油墨颗粒来说更有利于喷出。至于喷出后在什么位置聚集,则受承印物印刷时产生静电的影响。

4、环境条件

①灰尘落入墨中会直接损伤刮刀和版面。灰尘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A、空气中的灰尘;

B、静电所吸附的灰尘;

C、干燥系统吸入外界空气的灰尘。

②温度、湿度条件

湿度过大时,油墨分散性变差,印版不容易刮干净。湿度过小时,因为静电吸附灰尘,两者均会造成刀线。

环境温度过高,溶剂挥发过快,溶剂平衡失衡;环境温度过低,油墨溶解不良,造成刮墨困难。

4、在凹版印刷中,分析印品出现色差的主要原因?

9.纸张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5页)
相关文档
  •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 印刷工艺试题

  • 印刷原理与工艺试题

  • 印刷原理与工艺

  • 完整的印刷工艺流程

  • 凸版印刷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