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学概论复习整理第四部分需打印

文学概论复习整理第四部分需打印

文学概论复习整理第四部分需打印
文学概论复习整理第四部分需打印

文学概论复习(本)第四部分)

1. 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2.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3. 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般可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等方面。

4.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接姆斯(M.H.Abrams)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四个要素组成。

5. 在现代,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6. 作品的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

7. 文学的完整活动必须考虑到作家、生活、作品、读者这几个方面的联系。

8.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

9.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10.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和体验说。

11. 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理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

12. 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13. 雪莱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14. 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15. 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16. 中国古代有所谓的“教化说”。

17.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18. 独立说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

19. 托?斯?艾略特的名言:论诗,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而不是别的东西。

20. “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21. 文学观察嬗变的原因:①时代原因,②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

22. 中国梁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列了“时序”篇,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23.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24. 文学定义的五个主要命题:①文化形态;②审美意识形态;③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④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⑤一种语言艺术。

25. 文学的文化意义有以下几点:①提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②叩问人的生存意义;③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④憧憬人类的未来;⑤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26. 文学的文化意义分为:①品质阅读,②价值阅读。

27. “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

28. “价值阅读”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29.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义形态。

30. 文学与社会关系:①文学源于社会生活;②文学改造社会生活。

31. 什么是审美: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

32. 审美的特点:①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②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33. 审美实现是如下三个层面的协同合作:

①主体心理层,②客观对象层,③中介层。

34. 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①广阔的包容性;②思想的深刻性。

35.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1)从性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2)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3)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36.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完整体,它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是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认识与情感的统一,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

37. 体验是经验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经验中见出深意、诗意与个性色彩的那一种形态。

38. 作家的体验有哪些特性?①情感的诗意化;②意义深刻化;③感受的个性化。

39. 德国美学家、“移情”论的创立者是里普斯。里普斯说明“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

40. 文学创作中的体验,也应该是这种“移情”的体验。

41. 文学文本:一种认为文学文本由言、意两层面构成,另一种则认为由言、象、意三层面构成。

42. 四层面说: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了“文学文本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面貌;再现的客体。

43. 文学文本由三个层面组成: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和文学意蕴世界。

44. 音律的基本类型:双声、叠韵、叠音、叠字、平仄和押韵。

45.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46.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内指性,②音乐性,陌生化。

47. 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毋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48. 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韵效果的特性。

49. 陌生化: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力求运用新鲜的或奇异的语言,去破除这种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

50. 文学形象的系统性:①艺术世界的有机性;②不同性质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

51. 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①具体可感性;②艺术概括性;③审美理想性;④审美属性。

52. 文学形象的一般形态可分为:①写实性形象;②抒情性形象;③表意性形象。

其高级形态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象征意象构成。

53.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

54.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①特征性;②丰厚历史意蕴;③艺术魅力。

55. 艺术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文学典型以生命形式呈现出无穷魅力;②典型的艺术魅力还来自它的真实性;③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还来自它的新颖性。

56.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写道: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56. 自然主义者左拉提出:要使真实的人物在真实的环境中活动。

57.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①相互依存的关系;②互相性关系。

58.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①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②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③生命律动;④韵味无究。

59. 情景交融的三种不同类型:①景中藏情式;②情中见景式;③情景并茂式。60. 生命律动有三个特点:①表诚挚之情;②状飞动之趣;③传万物之灵趣。

61. 王国维分类法:“有有我之境,有无和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62. “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63. 意象的四种含义:①心理意象;②内心意象;③泛化意象;④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

64. 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①哲理性;②象征性;③荒诞性;④求解性。

65. 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①寓言式象征意象;②符号式象征意象。

66. 从德国学者黑格尔提出性格是性格是现代艺术的真正中心到恩格斯提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人物性格为中心、以反映社会历史真实为主旨的现实主义叙事理论走向了成熟。

67. 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就是小说。

68. 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电影和电视叙事比小说影响更大。影视文学又成为比小说更大众化、更具社会影响的叙事文学样式。

69. 叙事的层面:①故事内容与故事叙述;②叙事三个层面:(1)故事内容;(2)语言组织;(3)叙述行为。

70. 叙事的研究借鉴热奈特的三分法,分为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和叙述动作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71.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72. 叙述内容:从事件、情节和情景这三个方面对故事进行分析。

73. 人物:①“扁平”人物: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②表意型人物:是不具有性格内涵而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③“圆形”人物: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④典型人物。

74.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75. 抒情的本质:①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②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

76. 抒情的原则:①古典主义的把情原则;②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③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④抒情的一般原则:一是诚挚性原则,二是独特性原则,三是感染性原则。

77. 抒情的策略:①语法策略;②修辞策略:隐喻、典故、悖论是重要的四种。

78. 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例题例示:(1)伤春与悲秋;(2)离情与别绪;(3)思乡与怀远。

79. 原型意象是:原型意象、抒情母题与创新意识。

80. 抒情作品最主要的样式是抒情诗,抒情诗是抒情作品的典型象态。它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体。

81.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82. 关于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关系可以这样说: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得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

83. 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文采、情调、韵味、气势、氛围。

84. 文学风格的特征:①文学风格的独创性;②文学风格的稳定性;③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85. 文学风格的划分:中国的简分法是“刚”、“柔”两类。

86. 艺术直觉:所谓艺术直觉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87. 艺术灵感的特征,特殊的思维状态有如下三大特征:①突发性;②迷狂性;③创造性。

88. 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异同:①艺术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艺术直觉则是一种思维能力;②艺术直觉具有对象性,艺术灵感则没有具体的对象;③与前面两点相关,艺术灵感是随机性的、偶然的,艺术直觉则有一定的稳定性。

89. 英语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讲到了三方面的道理:一是说情感的再度体验是诗人创作的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创作。二是说情感的再度体验不仅仅是一种对原有情感的回忆,而且还创造新的情感。三是说情感的再度体验是一种作家或诗人以自己的内在世界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无论这种被回忆起来的情感原来是积极情感还是消极情感,对它的再度体验都会使人产生美感享受。

90. 苏珊?朗格说: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

91. 艺术想象的类型: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

92. 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一是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选择。二是创作动机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内容。三是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

93. 艺术构想:所谓艺术构想就是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并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整个思维过程。

94. 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不同:

(1)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则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目的。

(2)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引起价值有形或无形的损耗,而文学消费则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方面的价值,其内蕴的文化审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

(3)在消费实现上,一般物质产品以被使用和主体的享受为消费实现,非艺术、文学的精神产品一般也以某种知识、观念的汲取与引用为消费过程的终结,它们都是为消费而消费,并不对产品本身构成新的生产与再生产。

95. 文学传播发展三阶段:文学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书写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三个阶段。

96. 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要求在具体阅读中的表现。

97. “期待视野”的概括是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姚斯提出的。

98. 所谓“审美心理结构”,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99.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100.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方法:①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印象式批评、诠释式批评、评点式批评。②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③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101.什么是评点式批评?即在原作上加以批注、点评并与原作一起印行的一种批评方法,有题头批、文末批、眉批、夹批、旁批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102.模仿说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

10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对此都有论述,但较为系统地阐述这一理论的是亚里士多德。

104. 文学思潮: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

105. 文学流派的界定:或者以创作对象、题材划分,如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或者以艺术风格划分,如宋词中的豪放派、婉约派;或者以创作方法划分,如浪漫派、象征派、荒诞派;或者以地域得名,如江西诗派、公安派、桐城派;或者以作家名号得名,如元白诗派、韩孟诗派;或者以社团、刊物命名,如文学研究会派、新月派等等。

评述:如何理解文学接受中的心灵共鸣现象?表现在哪?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

答:共鸣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人性情感的相通性。其二是审美体验的共同性。心灵共鸣主要是情感经验与审美体验因相似相近而引起的感应与沟通。心灵沟通是多方面的。除了情感、审美的层次,还有观念、认知的层次。这就是文化认同。所谓文化认同,是指通过文学接受而产生的作家与接受者、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对某种文化价值的相同或相近的评价。

作者角色:(1)作者角色是指作者处于文学写作状态的介于现实与审美之间的想象或虚拟型人物。(2)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设想,自己属于某种既非现实个人也非作品人物的特殊角色,从而可以灵活地时而化身为作品人物,时而抽身出来充当旁观者。

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

期待视野:是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阅读之先或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

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展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共鸣:(1)共鸣是读者阅读过程中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2)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形:一是指读者与文本作者发生共鸣,二是指读者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3)共鸣是阅读过程中读者情感、想象等多种心理功能达到强烈程度的表现,(4)同时也离不开读者对文本意蕴的深入的感受和理解。(5)因此,共鸣是文学阅读的高峰。

文学阅读:(1)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解读过程。(2)这一过程包括发生、发展、高潮和后效四个阶段。(3)文学阅读具有消费、鉴赏与认知等功能,体现出个体意义、社会意

义和世界意义。(4)文学阅读状况包含高雅文本阅读、大众文本阅读和民间文本阅读三种状态。

文学的文化意义:①提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②叩问人的生存意义;③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④憧憬人类的未来;⑤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它是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和形象系统,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作家的体验特性:①情感的诗意化;②意义的深刻化;③感受的个性化。

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或共同特性的人物或事物形象,是文学形象的三种形态之一。其特征是具有独创性、历史性、多义性、感染性。

审美心理结构: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艺术构想:所谓艺术构想就是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并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整个思维过程。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请大家分析如下题目:

1、举例说明什么文学形象及三种文学形象的特征

2、举例说明作家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

3、结合自身文学阅读感受说明什么是文学阅读的后效?

4、运用诗歌理论分析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作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5、分析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含义

对诗歌分析的评分标准如下:

1、不规定(也无法规定)不要求完全统一的答案。

2、允许对该诗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只要分析切入的角度合情合理,只要分析能够围绕该诗本身(与该诗有直接关系,不能够与该诗无关),且自圆其说,表达圆满,均可以获得满分。

3、如果分析与该诗无关,则不得分。

4、如果分析与该诗有直接关联,但某些方面不符合要求或不圆满,则酌情扣分。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一、单选题 1. (4分)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这个观点,一般称为 () ? A. “感物”说 ? B. “养气”说 ? C. “胸有成竹”说 ? D. “镜子”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2. (4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语出自() ? A. 白居易 ? B. 柳宗元 ? C. 周敦颐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3. (4分)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体验所达到的准确清晰与概括深刻的程度,这是文学作品的 ? A. 创造性 ? B. 真实性 ? C. 倾向性

? D. 艺术性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4. (4分)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 ? A. 情感体验 ? B. 声音节奏 ? C. 语词形式 ? D. 逻辑结构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5. (4分)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 ? A. 艺术直觉 ? B. 艺术灵感 ? C. 艺术想象 ? D. 艺术情感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6. (4分)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 ? A.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 B.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 C. 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 D.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7. (4分)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 A. 电影文学 ? B. 电视文学 ? C. 戏剧 ? D. 小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8. (4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文学思潮是() ? A. 浪漫主义 ? B. 现实主义 ? C. 古典主义 ? D. 现代主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9.

大一期末考试法学概论重点整理

法概复习 一、法得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得具有普遍效力得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一、法就是调整人们得行为或社会关系得规范,具有规范性。二、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得,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得评价,具有国家得意志性。三、法就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得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法具有普遍性。五、法就是由一定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得。六、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 概念:权利与义务就是法得最核心得内容与要素,就是贯穿于法得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法律部门与法得运动过程得法律现象,就是法最基本得范畴。权利与义务代表了不同得法律精神。 权利得概念:①指公民依法应享有得权力与利益; ②就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得一种力量;③制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得许可与保障手段。 权利得特征:①权利得到国家得认可与保障;②权利得行使具有自主决定性;③权利总就是与利益相联系;④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 权利得内容:由自由权、请求权、诉权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由权就是基础,请求权就是实体内容,诉权就是保障手段。 义务得概念:①它就是指义务人必要行为得尺度或范围;②它就是指人们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得法律约束;③它就是指人们实施某种行为得必要性。 权利与义务得关系:(1)结构上得相关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一个表现利益,一个表现负担;一个就是主动得,一个就是受动得。(2)数量上得等值关系,一个社会得权利总量与义务总量总就是相等得。(3)功能上得互补关系,权利直接体现法律得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与权利得实现;义务有助于建立秩序,权利有助于实现自由。(4)价值意义上得主次关系,权利与义务何者为本位,在历史上就是变化着得。 三、法律关系 概念:就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得过程中所形成得人们之间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特征:(1)法律关系就是一种合法得关系;(2)法律关系就是体现意志性得特殊社会关系;既体现国家意志,也体现当事人得意志。(3)法律关系就是具体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得构成:(1)主体,即权利得享有者与义务得承担者,包括公民、法人与非法人单位、国家。(2)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得具体得权利与义务。法律上得规定只就是“应有得”、“一般性”得规定,通过特定主体体现为具体得“实有得”、“个别化”得权利与义务。(3)客体,就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得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四、法律责任 概念:就是指人们对自己得违法行为所应承担得带有强制性得否定性法律后果。(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种类: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②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归责原则:①因果联系原则;②责任法定原则;③公正原则; ④合理性原则。 五、宪法得概念与特征 概念:就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得国家根本法。(p,25) 特征:1)宪法就是国家得根本法;2)宪法就是公民权利得保障书;3)宪法就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得集中表现;4)宪法就是民主事实法律化得基本形式;5)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 六、正当防卫 概念: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得人身与其她权利免受正在进行得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得人所采取得必要得防卫行为。 成立条件:5个(1)发生不法侵害行为;(2)不法行为正在进行;(3)为保护合法权益;(4)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5)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文艺学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A世界:艺术模仿论(再现论)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西方: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 柏拉图提出理式世界、感觉世界、艺术世界。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否定艺术。 亚里士多德人提出对世界的摹仿有两种:历史学家对世界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个别的、具体的事;诗人对世界的摹仿——具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或应有的事。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肯定艺术。 中国:观物取象说 需注意的问题:文学不能脱离世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所反映的世界不等于现实生活。 B作者:艺术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中国:“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 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应该注意的问题: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文学的表现活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文学本质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C作品:艺术形式论(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从形式构成中去阐释内容所具有的审美效果 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叙述性作品二元对立 需注意的问题: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中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把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隔绝开来,孤立起来,是片面的。 D读者:读者接受论(读者阅读作品,既是一种有条件的接受,也是一种能动的再创造)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 姚斯:对接受活动中的读者的自主性加以积极的肯定和强调,推动了文学研究由重视作者和作品向重视读者的范式的转型 伊瑟尔:隐含读者,接受研究转为效应研究。作者与读者在文本中的潜在对话。 注意:读者是文学活动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读者是文学的接受主体;过分强调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忽视作家、作品的客观性,使它无法全面而辩证地解答文学的所有问题。 3.文学活动的发生: 西方巫术发生说(英国弗雷泽相似律、接触律)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席勒斯宾塞理论)过剩精力是游戏和艺术共同的基础,人们的这种游戏的本能,是文艺的起源。谷鲁斯提出“内模仿说”。艺术和游戏确有联系,游戏接近于艺术,游戏中产生的娱乐也接近于美感享受,但游戏缺乏艺术的深刻社会内容,它给人的娱乐也是粗浅的、暂时的。因而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命题,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也是不科学的。劳动法生说(文学活动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劳动。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即劳动是文学发展的基础、源泉。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文学概论整理

第一章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补充: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2.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3.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史这三者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4.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的基础上。 5.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信息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蓝色对应蓝色,红色对应红色,他们是同一体系的) 补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 (看看书本P3最后—P4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 第二章 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答:文学活动论:这里要注意两个词:“自由自觉”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看一下书,在P12)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列宁又说:“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我国农民起义的弱点和缺陷的一面镜子,是宗法式农村的软弱和‘善于经营的农夫’迟钝胆小的反映”(这句话要注意) 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这一概念是20世纪西方和东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来的。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西马就是指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最新《法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专科起点升本科) 《法学概论》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小题) 1.法律是一种()。 A、道德规范 B、社会规范 C、强制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2.法制是指()。 A、依法办事的制度 B、治理国家的方式 C、具体的法律制度 D、法律制定的程序 3.法治指的是()。 A、一种治国方式 B、有法可依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违法必究 4.我国的国体是()。 A、民主集中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5.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包括()。 A、国家行政机关 B、人民法院 C、行政相对人 D、公安局 6.法律是()的体现。 A、多数人意志 B、被奉为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 C、广大劳动人民意志 D、统治阶级意志 7.下列哪一个组织不享有法律议案的提议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协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务院 8.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 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9.肖像权在法律关系中的客体地位应属于()。 A、物 B、行为结果 C、智力成果 D、精神财富10.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机构不包括() A、假定 B、处理 C、权利义务 D、制裁 11.我国《公司法》上的公司不包括()。 A、有限责任公司 B、无限责任公司 C、股份有限公司 D、国有独资公司12.刑法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指()。 A、新法与旧法相比,如果新法量刑较轻,则适用新法 B、新法原则上无溯及力,但是,如果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则适用新法精品文档

C、新法无溯及力,应当按照旧法量刑,但是如果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量刑较轻时,则适 用新法 D、将新法和旧法比较,哪个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量刑较轻的,就适用哪个法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A、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B、无罪推定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合法性审查原则 14.根据英美法系的传统,对法的基本分类依据是()。 A、实体法与程序法 B、普通法与衡平法 C、判例法与成文法 D、公法与私法 15.在我国,下列关于婚姻的理解是错误的()。 A、婚姻必须是两性的结合 B、婚姻双方具有夫妻身份 C、婚姻必须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确认 D、同居达到一定期限即可成立婚姻 16.在行政诉讼案件中,下列哪一项是属于可以计算在诉讼时间内的()。 A、鉴定期间 B、处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期间 C、中止诉讼的时间 D、审查回避的时间 17.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犯罪构成主观上必须具有的目的是()。 A、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B、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C、谋取利益的目的 D、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18.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 A、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B、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C、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D、被继承人所在地法院管辖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A、当事人在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B、合法性审理原则 C、当事人自愿调解原则 D、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20.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国际条约是主权国家之间缔结的协议 B、国际条约一旦签订,对条约缔结国具有强制执行力 C、国际条约必须以国际法为准则 D、国际条约主要是以书面形式的协议规定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在某一问题上的权利 义务 21.国际法上的承认是一种()。 A、政治行为 B、法律行为 C、政治行为兼法律行为 D、国家行为 22.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 A、是两种不同的规范 B、是两种不同的法律 C、是两种不同的政策 D、两者调整的社会关系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23.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该规定为()。 A、授权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既有授权性规范,也有义务性规范 精品文档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文学理论: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以哲学 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2.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 4.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 5.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认为文学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 6.文学理论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 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第二章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1.马克思建立“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活动 2.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3.艺术生产论: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揭示文学发展的奥秘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5.艺术交往伦: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2.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大致上取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路线 第三章 1.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 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2.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1.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 2.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3.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4.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5.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3.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1.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2.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3.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4.古希腊传统强调人堆客观世界的逼真的描绘,模仿伦、再现论由此而来 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说 5.《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毛诗序》中的“诗者,纸质所职业,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福柯的话语理论对作者做了谱系学的研究 6.俄国形式主义提出“陌生化”概念 兰塞姆创造术语:文学本体论 7.弗雷泽:《金枝》

文学概论整理

1、现实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现实感很强的叙事文学,简而言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 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具有再现性和逼真性两大特征。再现性指正视现实,真实地再现现实的矛盾和规律,作家的思想感情包含在真实的描绘之中。逼真性指以写实的方法仿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地描绘。 2、理想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抒情诗歌、散文、《西游记》一类魔幻作品。简言之,理想型文学是一 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具有表现性与虚幻性两大特征。表现性指侧重表现作家的情感、理想、幻想等主观世界。虚幻性指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虚构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虚幻形象。 3、象征型文学:(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 态。具有暗示性与朦胧性两大特征。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义、思想。朦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宽泛,难以用单一的确定意义去概括。 1、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的特征? 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于现实生活。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理想、想象、幻想等)以形象呈现出来。反映人类社会实际存在的现实生活。虚幻性是指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朦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2、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体裁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①凝练性。诗的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练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②跳跃性。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一跃而到另一端,或由过去一跃而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樊篱、空间的鸿沟。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同一个情感线索维系着。③音乐性(节奏韵律性)。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是最强调韵律性的,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 小说的基本特征:①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②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情节是与人物密切相关的,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③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衬托人物性格、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地描绘环境,才可能具体、真实地揭示出人物活动和矛盾冲突的现实根据。 散文的基本特征:①题材广泛多样。题材广泛多样是我国散文的历史传统,它可以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怀友、访旧,也可以描写风土人情,展示国际风云,细摹花鸟鱼虫,对散文的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②结构自由灵活。散文是一种结构自由的文学样式,它的结构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模式。灵活、随意,是它的长处。 ③抒写真实感受。散文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文学样式,抒写作家真实的现实感受和真实的生活境遇是散文的一大特点。 戏剧的基本特征:①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受舞台表演时间、空间的限制,剧本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②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把矛盾冲突加以高度的集中,使之达到尖锐、剧烈的程度。③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在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台词)是用来塑造形象、展示矛盾冲突的基本手段。 4、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 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具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 5、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情景交融是意境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审美特征。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大一期末考试法学概论重点

法概复习 一、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一、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的意志性。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法具有普遍性。五、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六、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 概念: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最核心的内容和要素,是贯穿于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法律部门和法的运动过程的法律现象,是法最基本的范畴。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 权利的概念:①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②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③制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权利的特征:①权利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障;②权利的行使具有自主决定性;③权利总是与利益相联系;④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 权利的内容:由自由权、请求权、诉权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由权是基础,请求权是实体内容,诉权是保障手段。 义务的概念:①它是指义务人必要行为的尺度或范围;②它是指人们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法律约束;③它是指人们实施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一个表现利益,一个表现负担;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受动的。(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一个社会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总是相等的。(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权利直接体现法律的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和权利的实现;义务有助于建立秩序,权利有助于实现自由。(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权利和义务何者为本位,在历史上是变化着的。 三、法律关系 概念: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特征:(1)法律关系是一种合法的关系;(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既体现国家意志,也体现当事人的意志。(3)法律关系是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构成:(1)主体,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国家。(2)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上的规定只是“应有的”、“一般性”的规定,通过特定主体体现为具体的“实有的”、“个别化”的权利和义务。(3)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四、法律责任 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种类: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②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归责原则:①因果联系原则;②责任法定原则;③公正原则;④合理性原则。 五、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p,25)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3)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4)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5)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 六、正当防卫 概念: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成立条件:5个(1)发生不法侵害行为;(2)不法行为正在进行;(3)为保护合法权益;(4)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2021年文学概论名词及问答题整理第五部分需打印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本) -01-18 12:20:04] ★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回答。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相应关系,即以为作品是对世界摹仿或再现。 ★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地步,以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参照物中孤立出来,自身是一种自足体,浮现了所谓“客观化走向”。 ★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品,通过车运载,可以达到目地。如果车装饰得很美丽,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手段和工具。这样文学观念偏于文学教化目。 ★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思想家贺拉斯提出。以为文学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她爱慕,才干符合众望”。这是一种既注重摹仿又注重读者得到快感和教益文学观念。 ★文学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它是具备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凝聚着个体体验,沟通人际情感交流语言艺术。 ★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达阅读者“试图尽量敏锐和精确地描述出她在作品中所发现价值”。固然这里所说价值,一方面是文化价值。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在活跃状态主体,在特定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入条件下,对于客体美观照,感悟、判断。 ★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互相渗入,一方面是个体心情,是详细感性,是会感动人,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结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而,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作品,它情致往往是无法简朴地用语言传达出来。 ★虚静: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 就是使人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极端安静状态,这样事物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呈当前眼前。因此“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心理状态。 ★艺术真实性:简括地说,艺术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艺术形象合情合理性质。 ★体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某些。 ★“出入”说:王国维提出。作家体验不但要能“入”,并且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人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乎其内,故能写入。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气愤。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反刍。 ★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包括完整意义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基本存在方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 1、法的基本特征14 法的基本特征是法所独具的并以此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种种重要属性。 ①法是一种行为规,具有规性。它向人们提供的行为模式具有一般性的特征,即在相同的条件下,一项法的规可以被反复适用;其还具有可预测性,法的这种属性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做或不做一定的行为。 ②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在众多的行为规中,只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③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④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的渊源即法的表现形式17 作为行为规的法,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人们知晓、遵守,也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用以表现法的规的各种具体形式,法学上称为法的渊源或法的形式。 从历史上看,法的渊源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性文件,另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 ①规性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权限围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的文件,亦即通常所说的成文法或制定法。 ②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即通常所说的习惯法或不成文法。判例也是一种不成文法。 除上述基本形式外,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某些思想家、法学家的著作或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法的渊源。 3、法系18 一般认为,凡是在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 西方法学家在法系的划分上也很不一致,但不少法学著作在论述法系问题时,多举英国法系、大陆法系、中国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五大法系。这五大法系除大陆法系和英国法系外,其余的基本上已经成为法制史上的概念。 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英国法系是指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法律和效仿英国法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终审稿)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 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