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升四年级奥数教学大纲

三升四年级奥数教学大纲

三升四年级奥数教学大纲
三升四年级奥数教学大纲

三升四年级奥数教学大纲

包括十六次课,每次2课时。

(一)巧求周长

这个是奥数知识点,主要是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巧妙运用拆分与平移法进行解题。(二)面积和单位

这个知识点是对三年级的一个复习和四年级的一个提高,主要是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一个巧算与计算。紧紧抓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一个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三)年龄问题

这个知识点是小升初的重点问题,主要抓住年龄问题知识点:大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量,而年龄的倍数却年年不同进行计算和求解。例如:已知两个人或若干个人的年龄问题,求他们年龄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等等,年龄问题又往往是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和差问题的综合,它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抓住解题的重点。

(四)鸡兔同笼问题

主要抓住鸡和兔特点进行解答。一般是采用假设法,假设全部是鸡或全部是兔,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求解。

(五)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是古代的归除法的演变,包括正归一和反归一。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是求几个单一量的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

(六)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三要素:总路线长、间距、棵树

这部分是对三年级知识的掌握以及四年级知识的进一步问题的拓展,植树问题是小升初的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于植树的路线,有封闭与不封闭两种路线。

(七)方阵问题

学生排队,士兵列队,横着排叫做行,竖着排叫做列.如果行数与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种图形就叫方队,也叫做方阵(亦叫乘方问题)。

①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少2。

②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数的关系:

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

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

③中实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八)巧填算符

所谓巧填算符,就是在一些数字中一些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这部分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九)数字谜

数字谜是一种有趣的数学问题,它的特点是给出运算式子,但式子中某些数字是用字母或汉字来表达的,要求我们进行恰当的判断和推理,从而确定这些字母或汉字所代表的数字,这一讲主要研究加减法的数字谜。

(十)数字谜

数字谜是一种有趣的数学问题,它的特点是给出运算式子,但式子中某些数字是用字母或汉字来表达的,要求我们进行恰当的判断和推理,从而确定这些字母或汉字所代表的数字,这一讲主要研究乘除法的数字谜。

(十一)找简单数列的规律

简单的等差数列和其他的数列。

(十二)填算式

在这一讲中介绍填算式的未知数的方法.我们将根据算式中给定的运算关系或数量关系,

利用运算法则和推理的方法把待定的数字确定出来.研究和解决这一类问题对学生观察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联想、试探、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十三)找几何图形的规律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本讲将从几何图形的问题入手,逐步分析应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思考。因此,学习本讲的知识有助于养成全面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观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可以逐步掌握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十五)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

(十六)盈亏问题

解盈亏问题,常常用到比较法。

【盈亏问题公式】

(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二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运算符号类 二、规律填数类 三、规律画图类 四、年龄问题类 五、间隔问题类(含植树问题及智力计数) 六、周期问题类 七、有序思考类 八、时钟问题类 九、推理及思维训练类(包含算式类) 十、和差问题类 十一、和倍问题类 十二、差倍问题类 十三、一笔画类 十四、移动变换类 十五、智力趣味类(包含巧切西瓜) 十六、鸡兔同笼类 十七、盈亏问题类 十八、应用类(含数量关系、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计算类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三年级的计算包括:速算与巧算、数列规律、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和等。 二、应用题类 从三年级起,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都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们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1)和倍、差倍问题: 用线段标识等方法揭示这两类问题中各种数量关系,和倍问题:小数=和÷(倍数+1)。三、差倍问题: 小数=差÷(倍数-1) (2)年龄问题: 教授解决年龄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倍、差倍方法;画图线段标示法。 (3)盈亏问题: 介绍盈亏问题的主要形式 (双盈、双亏、一盈一亏) 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 (4)植树问题: 总长、株距、棵树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长=株距×段数,封闭图形:棵数=段数不封闭图形:

两头都栽:棵数=段数+1 两头都不栽:棵数=段数-1 一头栽一头不栽:棵数=段数 (5)鸡兔同笼问题: 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由来和主要形式,揭示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假设法(6)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追及时间=距离÷速度差。 (7)周期问题 (8)还原问题 (9)归一问题 (10)体育比赛中的数学、趣题巧解几何类 三年级学校的学习中就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图形求周长和面积了,那么在奥数中图形问题涉及到的是巧求周长、巧求矩形面积数论类 现在三年级也开始涉及到了数论了,是比较简单的能被2、3、5整除的性质、奇数和偶数、余数与周期问题。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1.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5×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2.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125×8=1000 25×4=100 125×3=375 625×16=10000 7×11×13=1001 25×8=200 125×4=500 37×3=111 3.100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4.单位换算: 1米=3尺=3.2808英尺=1.0926码 1公里=1000米=2里 1码=3英尺=36英寸 1海里=1852米=3.704里=1.15英里 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4平方里=0.3861平方英里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6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6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 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 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加、减法算式 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法和除法。积的变化。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 算法。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 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大数目估算。算盘或计算器的介绍。[注①:例如:估计一个剧场有多 少坐位,一块地有多少禾苗。②: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 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5)四则混合运算。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6)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 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 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7)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 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加法和减法。 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角的度量。面积单位。(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注:标有“*”的内容为选学内容(下同)。这些内容不作为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 均数。 (五)应用题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 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附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附答案) 一、统筹规划问题 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解析】:先洗水壶然后烧开水,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共需要1+10=11分钟。 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 【解析】:依题意,大卡车每吨耗油量为10÷5=2(公升);小卡车每吨耗油量为5÷2=2.5(公升)。为了节省汽油应尽量选派大卡车运货,又由于 137=5×27+2,因此,最优调运方案是:选派27车次大卡车及1车次小卡车即可将货物全部运完,且这时耗油量最少,只需用油10×27+5×1=275(公升) 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解析】:一般的做法是先同时烙两张饼,需要4分钟,之后再烙第三张饼,还要用4分钟,共需8分钟,但我们注意到,在单独烙第三张饼的时候,另外一个烙饼的位置是空的,这说明可能浪费了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先烙第一、二两张饼的第一面,2分钟后,拿下第一张饼,放上第三张饼,并给第二张饼翻面,再过两分钟,第二张饼烙好了,这时取下第二张饼,并将第三张饼翻过来,同时把第一张饼未烙的一面放上。两分钟后,第一张和第三张饼也烙好了,整个过程用了6分钟。 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汇总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讲解汇总 1、年龄问题的三大特征 年龄问题:已知两人的年龄,求若干年前或若干年后两人年龄之间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叫做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解题规律:抓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数(常数),而倍数却是每年都在变化的这个关键。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8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⑴ 父子年龄的差是多少? 54 – 18 = 36(岁) ⑵ 几年前父亲年龄比儿子年龄大几倍? 7 - 1 = 6 ⑶ 几年前儿子多少岁? 36÷6 = 6(岁) ⑷ 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18 – 6 = 12 (年) 答:12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2、归一问题特点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3、植树问题总结 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点击数:6731 更新时间:9/23/2005 一、前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容的确定和安排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各年级的教学容和教学要求 五年制小学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制小学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附录 关于教学要求用语的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一、前言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结合有关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完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一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4课时)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

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二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点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年级修订稿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年级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一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4课时)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二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Removed_三升四年级奥数

三升四年级试卷(盈亏问题)2姓名: 知识要点:1、所谓“盈”是指物品有多余,所谓“亏”是指物品不足。 2、盈亏问题一般要进行两次分配,它包含四种情况: 一盈一亏类、一次有余、一次不足、双盈、双亏、一正好一盈(亏) 总差额=盈+亏 双盈类:两次都有余,总差额=多盈数-少盈数 双亏类:两次都不足总差额多亏数-少亏数 一正好一盈(亏)类:一次正好分完,一次有余(或不足)总差额=盈(或亏) 3、解题的基本公式:份数=总差额÷两次分配的差 4、解题的关键:用比较法解题。A、求总差额 B、求两次分配的差 C、用基本公式求出份数,再求出其它数量。 1、某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7人,则多4个床位,该校有宿舍多少间? 2、小玲买5千克苹果,可多余1元8角,如果买6千克,还差1元2角,每千克苹果价钱是多少元?小玲带的钱是多少元? 3、某校学生参加劳动,分成若干组,如果10人一组正好分完,如果12人一组差10人,参加劳动的有多少人? 4、挖一条水渠,如果每人挖24米,则超过总长120米,如果每人挖30米,则超过总长300米,挖渠共有多少人?渠长多少米?

5、一根绳子,如果剪5段,则差2米,如果剪3段,还余下8米,绳子长多少米? 6、箱子里有若干只袜子,如果每次取7只,则剩下6只,如果每次取9只,则差8只,箱子里多少只袜子? 7、参加团体操的同学排除,如果每行站9人,则多35人;如果每行站14人,则少20人,参加团体操的同学站了多少行?有多少人? 8、盒子里有若干支铅笔,如果每次取9支,则剩下28支;如果每次取11支,则剩下10支。盒子里有多少支铅笔? 9、鸡兔同笼共47只,足100只,鸡兔各几只? 10、某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评分标准是:每做对一题得5分,每做错或不做一题倒扣1分。小华参加了这次竞赛,得了64分。问:小华做对几道题。 11、50枚硬币,由2分和5分组成,共值2元1角7分。两种硬币各多少枚?

奥数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 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雪帆提示:鸡兔同笼的公式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因为它的变形更多! \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doc

数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使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和儿展的需要,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只是作为教学内容。考虑到我国地区发展部平衡和学校条件的不同,在确定必须教学的基础的内容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选学内容。 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分数四则计算(不包括带分数)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 估算在日场生活中有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年级应适当加强估算。 应用提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反叙”应用题只作为思考题。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超过两步。 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关系?课程标准总纲是什么? 悬赏分:30 |解决时间:2009-3-10 13:58 |提问者:偶林鱼 最佳答案 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其中《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部分,即《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那么,新课标与现行的指导纲要(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相比有哪些不同呢?在认真研究信息技术新课标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理解了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并对信息技术新课标有了较深的认识,下面就把我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献给大家分享并恳请指正。 一、课程目标 (1)《指导纲要》将小学、初中、高中合在一起,列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2)《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它标志着信息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信息素养四个要素: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三方面: (一)知识与技能

2020年小升初必备奥数知识点归纳

2020年小升初必备奥数知识点归纳 称球问题是一类传统的趣味数学问题,它锻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力,历久不衰。下面几道称球趣题,请你先仔细考虑一番,然后再阅读解答,想来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经典例题] 例1 有4堆外表上一样的球,每堆4个。已知其中三堆是正品、一堆是次品,正品球每个重10克,次品球每个重11克,请你用天平只称一次,把是次品的那堆找出来。 解:依次从第一、二、三、四堆球中,各取1、2、3、4个球,这10个球一起放到天平上去称,总重量比100克多几克,第几堆就是次品球。 例2 有27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重量比正品轻,请你用天平只称三次(不用砝码),把次品球找出来。 解:第一次:把27个球分为三堆,每堆9个,取其中两堆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若天平不平衡,可找到较轻的一堆;若天平平衡,则剩下来称的一堆必定较轻,次品必在较轻的一堆中。 第二次:把第一次判定为较轻的一堆又分成三堆,每堆3个球,按上法称其中两堆,又可找出次品在其中较轻的那一堆。 第三次:从第二次找出的较轻的一堆3个球中取出2个称一次,若天平不平衡,则较轻的就是次品,若天平平衡,则剩下一个未称的就是次品。 例3 把10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请你用天平只称三次把次品找出来。 解:把10个球分成3个、3个、3个、1个四组,将四组球及其重量分别用A、B、C、D表示。把A、B两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去称,则 (1)若A=B,则A、B中都是正品,再称B、C。如B=C,显然D中的那个球是次品;如B>C,则次品在C中且次品比正品轻,再在C中取出2个球来称,便可得出结论。如B<C,仿照B>C的情况也可得出结论。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 ;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 :(和-差)÷2= 较小数 ;和 -较小数 =较大数 方法② :(和+ 差)÷2=较大数 ;和- 较大数 =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 15;差是 5; 求这两个数。方法:(15-5)÷2=5 (;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 +1)=1 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 =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1 倍数(较小数) =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 50;大数是小数的 4 倍 ;求这两个数。 方法: 50÷( 4+1) =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 -1 )=1 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 =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 80;大数是小数的 5 倍 ;求这两个数。 方法: 80÷( 5-1)=20 20×5=100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 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小年龄 ; 几年前年龄 =小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 ;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 树 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 =段数 +1=全长÷株距+1 ; 全长=株距×(棵数-1 ); 株距=全长÷(棵数-1 );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 =全长÷株距 ; 株距 =全长÷棵数 ;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 =段数-1= 全长÷株距 -1 ; 株距=全长÷(棵数 +1 ) (二)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 棵数 =总距离÷棵距; 总距离 =棵数×棵距;

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学大纲 一年级(每周4课时) 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四)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三)几何初步知识。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四)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实践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2.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3.知道乘、除法的含义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注①:例如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②: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4.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认识小括号。5.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公斤),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7.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8.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9.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10.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1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年级(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大全!

小学数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大全! 1.、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年龄问题的三大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2、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植树问题总结):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3、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4、奥数知识点(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

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 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