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态瓶的设计制作及生态系统的观察

生态瓶的设计制作及生态系统的观察

生态瓶的设计制作及生态系统的观察
生态瓶的设计制作及生态系统的观察

生态瓶的设计制作及生态系统的观察

实验原理:

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衡量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自然生态系统几乎都属于开放式生态系统,只有人工建立的完全封闭的生态系统才属于封闭式系统,不与外界进行物质的交换,但允许阳光的透入和热能的散失。本实验所建立的微型生态系统──生态瓶即属于封闭式系统。

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及适量的以腐烂有机质为食的生物(微小动物和微生物)与某些其他非生物物质一起放入一个广口瓶中,密封后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生态瓶。

由于生态瓶内系统结构简单,对环境变化敏感,系统内各种成分相对量的多少,均会影响系统的稳定。

实验目的:

1、学会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2、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材料用具

金鱼藻、小鱼、鱼虫要鲜活,生命力强;淤泥要无污染,不能用一般的土来代替;砂子要洗净;河水清洁,无污染;自来水需提前3天晾晒;玻璃瓶、凡士林。

方法步骤

1.在广口瓶中放入少量淤泥,并加入适量的水,将淤泥平铺在瓶底。

2.将洗净的砂子放入广口瓶,摊平,厚度约为1cm。3.将事先准备好的水沿瓶壁缓缓加入,加入量为广口瓶容积的4/5左右。加水时不要将淤泥冲出,以免水质变混。4.加入适量绿色植物。若是有根植物,可用长镊子将植物的根插入砂子中。

5.加入适量鱼虫。水蚤易死亡,加入量要少。水丝蚓必须要加。

6.加入小鱼2条。注意不要用金鱼,因为金鱼的耐逆性很差。

7.将瓶口作凡士林密封,生态瓶制作完成。

8.将制成的生态瓶放在太阳光下。注意光线不能太强,以免瓶内温度太高,影响生物的存活。每天定时观察瓶内情况,认真记录下每一点变化。

五年级科学上册 做一个生态瓶教案 教科版

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生态瓶观察日记

观看日记(a) 看!我们的家庭有一个美丽的风景。 一个可爱而美丽的生态瓶出现在我面前,在我眼中他不是一个生态瓶,而是一个缩小版的水下世界,也像一个水晶般清澈的水晶宫。 我去了生态瓶,仔细看着它。有两个小金鱼在瓶子里,一些石头,几个植物和一个小青蛙......水中的水似乎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祖父,穿着一件深绿色的衬衫,在海滩上微笑。这些小鱼眼睛凸起,黑色和明亮,金黄色的身体混合着棕色条纹。它是非常强,肚皮圆,口保持一个在一起,不时吐出一串水气泡。小鱼是一个奇怪的小女孩,在海滩上弹跳,而它就像一个月桂树爷爷被宠坏了。 小鱼来了上游,围绕石头圆圆,奇怪盯着石头,投了一个好奇的眼睛。此外,有时候尾巴拍摄,当尾巴接触石头,他们似乎受到条件反射的影响,然后风回来。看小鱼很小精彩的外表,我笑了。然而,聪明的鱼逐渐发现没有危险,他们让胆囊玩石头。 他们的尾巴的精神,有时跳出水面,泄漏白色的肚子,下落和飞溅开花的清澈的水。 看到这一点,我迷失在思想中。 观察日志(b) 随着时间的不断丧失,看看生态瓶比以前感觉有很多丰富。 今天,生态瓶的变化超出了我的预期,水生长大了。几天前还是一个小水草今天到7厘米高,这么神奇。但小鱼和小青蛙还没有长大。 从学校回家后,我立刻去生态瓶观察小鱼,看到淘气的鱼在他嘴里两三个沙子,突然吐出来。然后重复了几次做这个动作。过了一会儿,它开始往上游,瓶口边缘的瓶子,围绕瓶子转身,然后下游。 放学后的家,我喜欢通常,蹲在生态瓶前观察小鱼。我看到鱼不是那么活泼,他们侧边悠闲地吐出泡泡,同时慢慢游泳,在水面上方的吸力吸吮,好像吃草,就是表面有一些小草,白色微生物吸进嘴里,然后吐了几个气泡,周围草转了几圈,把一些沙子在嘴里,吐出来。我轻轻地指着点生态瓶,鱼作为报警收到同样的,立刻游过瓶子两三秒钟,然后逐渐减慢。 小鱼累了,那只小青蛙已经走到了小黄色青蛙的力量,在大规模的步行,同时漂浮在水面上,潜入水中,它Dengzhe的腿,仿佛跳出来喜欢。在这个时候,它似乎是一个很好的潜水女孩,腿踏,跳到空中。 什么!生态瓶,好的五颜六色的世界。

生态瓶的制作及观察

生态瓶的制作及观察 我们小组将根据实验报告进行陈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由水-陆两个子系统构成的微型生态瓶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2.学会生态瓶内各种生物关系的选择和构建的技术。 3.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1.陆生子系统的构建:植物-土壤-空气系统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并生长;土壤-空气给植物生长提供支撑和保障; 2.水生系统的构建:水生动物-沉水植物-水底-底泥系统 沉水植物从水体和底泥中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O2给水生动物生长提供保障;底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水生动物的排泄物和排遗物; 3.水-陆两个子系统的耦联 陆生子系统为水生子系统补充氧气;水生子系统为陆生子系统补充水分和矿质元素; 4.生态因子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模拟酸雨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过程 1,生态瓶的制作材料的准备和生物物种的选择 材料:塑料水瓶(可乐瓶、矿泉水瓶等)若干,陆生和水生土壤(或沙基),无污染的自然水,醋酸,棉线等; 生物物种:植物幼苗,沉水植物,水生动物; 2.水-陆两个子系统耦联而成的生态瓶的构建 3.生态瓶稳定性的观察和维护 观察并记录瓶内生物的活动状况;根据瓶内生态因子的变化作简单的维护(加水等措施); 5.模拟酸雨(加番茄汁、加糖或醋酸) 喷洒酸性水体(pH=3~4),观察并记录系统及其内部生物的变化; 6.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及结果预期 四.实验记录 分别在 4.15、4.19、4.22、4.25加酸雨(生态因子) 陆生子系统植物(生产者)状况如下所示: 五.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设计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教科书呈现了一个池塘的剖面图。首先让学生来认识池塘里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池塘里还有哪些非生物。作用是让学生知道自然环境下的池塘是什么样的,存在着哪些生物和非生物,进而引出生态群落的概念。 第二部分: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建造生态瓶就是建造一个生态群落。让学生考虑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准备怎样的非生物环境条件。 第三部分:做一个生态瓶。 按照设计好了的生态瓶建造方案,运用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接触了解了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其他生物、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的一些生物基本的但比较零散的知识;也经历体验过观察探究植物、动物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本单元前5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也听说过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系统等比较复杂的生物学名词。一部分学生甚至还能对上述名词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们在设计生态瓶制造方案时,学生是能够考虑到一些动植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应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花草和小动物还是有较浓厚的兴趣的。制作、并长期不断地观察生态瓶里的动物和植物,对于大部分学生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 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进行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初中生物活动课“自制生态瓶”方案设计蒲明海

初中生物活动课方案设计(八下) “自制生态瓶”活动方案 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蒲明海 610200 一、活动背景 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界生物与非生物的和谐的统一体,由生物因素(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和非生物因素(空气、土壤、水、阳光和温度、湿度等)共同组成。其中的生物因素作为有机界和非生物因素作为无机界,永不停止地进行着物质循环。 经过长期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其内在的调节机制作用下,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物数量趋于稳定和平衡。但是来自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将可能打破生态系统原本和谐稳定的平衡状态,最终人类自身也将难逃一劫。因此,构建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成为全人类共同奋斗的目标!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责无旁贷地树立起生态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共同保护好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母亲。 “生物与环境”是生物学八年级下册中的重要内容,自制生态瓶活动将加深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将加深学生对生态平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制作生态瓶活动,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也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角色地位和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2.情感价值目标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 通过生态瓶的设计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获得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并获得亲近大自然与近距离观察自然中丰富多彩生命的体验。 三、活动设计思路 本活动设计的意图之一是教学时各小组的方案并不进行全班交流,以尽量避免最终方案雷同,相互模仿,使各小组的方案和生态瓶尽可能各具特色;同时使一些学生能够充分考虑到能量金字塔的因素,选用与教材提供的相比更为合理的个体极微小的消费者动物物种(比如水蚤或与它们个体相仿甚至更小的动物),以便制作出能够长期维持运转的生态瓶。第二个理念是:此设计考虑把学生中不合理的方案或不能维持运转而很快崩溃的生态瓶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反面材料”的角色使学生加深或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将其转变得具有正面意义——把强调这些不成功生态瓶不成功的原因作为该活动课“成功教学”的一个必要和重要方面。 四、活动注意事项 制作生态瓶活动中选用的小动物不能太大,因为小动物对于一个微型密闭的生态系统来说太大,一个微生态系统内的能量金字塔规则会被它们“颠覆”:有限空间内的有限植物(生产者)不能制造出足够的有机物(内含能量)和氧气(瓶内几乎所有生物呼吸所需)以满足这些超巨大(相对于生态瓶的微小空间和有限数量的植物生产者来说)消费者动物的需要;而这些身躯超巨大的动物消费者对满足生存所需物质能量和氧气的需求,对瓶内有限数量的植物生产者能够提供的物质能量和氧气生产能力来说事实上超出了难以想象的程度。所以有微生物(分解者)、动物(消费者)、植物(生产者)三生物因素共同参与的微生态系统最终因其中消费者动物的死亡(首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超大”动物导致氧气的消耗

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图文稿

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目标:《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本课是“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构建和观察微型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加深对生态系统及生物圈的理解,明确生物、植物、动物之间的依赖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本课有吸引学生投入大量热情参与的条件,虽然制作的过程比较简单,但确保实验获得高成功率的隐性因素,反而很复杂。因此,帮助学生将“对生命及生态系统的理解”转变为有效操作的行为是本课的难点,在这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引起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教学理念: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制作、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实验名称: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每组一支)、泥沙(每组若干)、水草等水生植物(每组几支)、小鱼、小虾小泥鳅等水生动物(每组若干)、自然环境中的水 制作步骤: 步骤一:“准备一只透明的塑料瓶,剪去上面的部分。” 瓶子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取自垃圾场、垃圾桶,二是自己喝了饮料留下的。不管那种情况,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但不

能用肥皂或去污剂来洗涤(孩子往往容易用这些东西来洗)。因为用这些化学物品洗涤后,塑料瓶上会有肥皂等残留物,它们将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会带来危害。建议用热水洗涤,必要时可加一些小苏打。 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瓶子底部放置一个过滤器。当然:也可以不用过滤器,但如果不用过滤器的话,瓶子中的水会因为细菌的繁殖而很快变浑浊,这样,你就不得不频繁地更换瓶子中的水。 步骤二:“在瓶底装入一层水底的淤泥,并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建议取一些粗沙或细石,放在一个大滤网上,然后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无法获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用隔夜水来替代。制作隔夜水,至少要将自来水事先静置24小时,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其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大多数水生物都对含氯的物质很敏感,接触到这些物质后容易死亡。 在生态瓶里灌好水后,最后用胶带在生态瓶外面标出水面的精确位置。因为当瓶中的水不断蒸发后,水中矿物质的浓度会变得越来越高,为了维持一个平衡的环境,就需要补充水分以维持瓶中的水量。当然,再补充的水也只能是隔夜水。 步骤三:“在瓶子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生态瓶中的植物一般为藻类,它们没有根,基本都是靠沙子固定。所以应该先将水加到位,然后再放植物,从而避

《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

《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研究池塘的生态群落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能制作一个生态瓶。 2.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3.感受生态群落的组成是和谐的依存和作用关系。培养与同学讨论学习,交流思想共同提高。 二、教学重点: 了解生物群落,设计方案以及根据方案来做一个生态瓶。 三、教学难点: 认识生态群落中的生物与非生物间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生态瓶的资料; 2、做生态瓶需要的材料:大可乐瓶(洗净)、河水、小鱼2条、虾2只、螺蛳、浮萍、洗干净的细沙若干、水草、石子2颗;生态池塘的录像。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生活在鱼米之乡,而徐家庄又是有名的淡水鱼产地,房前屋后不是有小河,就是有池塘。你平时观察过它们吗?池塘里有些什么呀? 请生思考后回答 2.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看看池塘里有些什么。出示教学书上的池塘图,引导学生观察池塘图,思考下列问题: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预设:水、阳光、空气、养分)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我们今天就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 二、合作探究,设计方案 (一)生态瓶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先来设计一个生态瓶制作方案。

1、组织学生讨论 1、)你认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2、)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 (1)你们准备在生态瓶中放什么生物? (2)我们要考虑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2、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师:那我们先把这个设计方案完成,然后,再动手制作生态瓶。 3、小组讨论,尝试制定方案。 让我们尝试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学生分组设计做生态瓶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方案。 方案设计得差不多了,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大家对他们组设计的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学生汇报方案,进行倾听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和小结。 三、制作生态瓶 同学们经过交流以后,肯定对自己的方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我们可以动手制作生态瓶了。 1、学生根据小组的设计方案,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合作做一个生态瓶。 制作生态瓶的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6)2、教师巡视指导。

科学 制作一个生态瓶教学设计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2、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3、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 动手制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有关池塘的录像. 2.思考下列问题: ①在这个池塘里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呢?(预设生成:鱼、水草、浮游生物、微生物,水、石头、泥。 ②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预设生成:如水为鱼提供生活的场所,石头为鱼提供躲藏的地方等。) ③这些植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生成:水、阳光、空气、养分) 养份从哪儿来的呢?从动物的排泄物中来的。 ④这些水草对动物生存有哪些帮助呢?(水草为鱼提供足够的氧气,提供隐蔽的场所,为鱼的提供食物。) 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依赖关系。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我们今天就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 二、探究交流,设计方案 生态瓶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先来设计一个生态瓶制作方案。 1.你认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非生物条件、生物种类和数量等、制作的步骤 那我们先把这个设计方案完成,然后,再动手制作生态瓶。 2.小组讨论,尝试制定方案。 让我们尝试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发实验方案记录表,见附页) 分组填写做生态瓶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方案。 方案设计得差不多了,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大家对他们组设计的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学生汇报方案,进行倾听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和小结。 三、根据方案,制作生态瓶 同学们经过交流以后,肯定对自己的方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先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一分钟) 现在我们可以动手制作生态瓶了。 学生根据小组的设计方案,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合作做一个生态瓶。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 高二生物组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1.实验原理 设计生态模型都是完全封闭的,也就是说,在物质上,该模型与环境没有任何交换,在能量上,除去光线的照射之外,该模型也没有从环境中获得其他形式的能源。但是,只要控制好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内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以及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就可以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平衡。这一点,生态系统的理论为此提供了依据。 2.实验材料、试剂、仪器 ①材料 a?生产者:健壮的金鱼藻(浮萍、满红红、黑藻等)。 b.消费者:螺蛳(蜗牛、蚯蚓、小鱼等)。 c.分解者:泥土中的各类微生物。 d.非生物物质:河水(井水、晾晒的自来水),泥沙。 ②试剂 尿素、凡士林或蜡 ③仪器 酒精灯、广口瓶(带塞)或废弃灯泡、大试管 3.实验步骤 ①取250 mL平底广口瓶一个,加入一些细沙,再注入河水(池水)至容量的4/5 (上面留些空气),并加入少量尿素(切忌过多,主要供给生产者用)。 ②放入健壮的金鱼藻(或其他藻类)一棵,螺蛳1?2只,用软木塞(橡皮塞)塞紧瓶口,凡士林(石蜡)密封,小生态瓶就制好了。 ③把密封的小生态瓶放在有较强的散光处(不能接受阳光直射),每天把瓶外尘埃擦去,以保持透光,每天观察瓶中动植物的生活状况并作好记录。 ④正常情况下1?2周后,可发现瓶中金鱼藻有生长现象,且瓶壁上逐渐有绿藻附着。螺蛳产卵,附着在金鱼藻上。 ⑤在天气温暖晴朗时,还可看到瓶壁上的绿藻及金鱼藻上有气泡附着或冒出,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若制作成功,即使瓶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但其中的各种生物仍能较长时间保持生存状态。 4.实验现象及结论 人工制作的小生态瓶,其生态系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这也说明生态系 统具有一定稳定性。 5.实验关键

生态瓶制作要点和步骤

如何制作生态瓶 ■步骤一:“准备一只透明的塑料瓶,剪去上面的部分。” 这样的瓶子直接可以用来做生态瓶了吗?学生的瓶子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取自垃圾场、垃圾桶,二是自己喝了饮料留下的。不管那种情况,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但不能用肥皂或去污剂来洗涤(孩子往往容易用这些东西来洗)。因为用这些化学物品洗涤后,塑料瓶上会有肥皂等残留物,它们将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会带来危害。建议你用热水洗涤,必要时可加一些小苏打。 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瓶子底部放置一个过滤器。当然:也可以不用过滤器,但如果不用过滤器的话,瓶子中的水会因为细菌的繁殖而很快变浑浊,这样,你就不得不频繁地更换瓶子中的水。 ■步骤二:“在瓶底装入一层水底的淤泥,并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讲,“水底的淤泥”和“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都是无法获取的,

即使是在农村地区,让孩子课外去找“水底的淤泥”和“自然水域的水”也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行为。而且根据笔者的实验结果,淤泥对生态瓶水质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容易使整个生态瓶变得十分脏乱,而脏乱的生态瓶很多水生动植物是无法生存的。 建议取一些粗沙或细石,放在一个大滤网上,然后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无法获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用隔夜水来替代。制作隔夜水,至少要将自来水事先静置24小时,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其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大多数水生物都对含氯的物质很敏感,接触到这些物质后容易死亡。 在生态瓶里灌好水后,最后用胶带在生态瓶外面标出水面的精确位置。因为当瓶中的水不断蒸发后,水中矿物质的浓度会变得越来越高,为了维持一个平衡的环境,就需要补充水分以维持瓶中的水量。当然,再补

高考题例析《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

高考题例析《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 刘金华(江西省泰和县第二中学343700) 一、实习要点导析 1、设计制作原理:小生态瓶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特别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这样可保证生态瓶中有充足的太阳能,当然,小生态瓶一定要封闭。 2、观察稳定性: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注意事项: (1)在制作完成的小生态瓶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 (2)小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既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学生进行观察。 (4)小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5)生态瓶宜小不宜大。如果设计的是模拟微型池塘生态系统,则瓶中的水量应为容器的4/5。 (6)小生态瓶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日期,然后将小生态瓶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要注意不能将小生态瓶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小生态瓶的位置。 二、高考题例析 例1(2006年广东卷)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原因是。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原因是。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②。 【解析】此题考查《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实验分析、理解、推断能力。本实验是一个设计类实验。通过设计、制作小生态瓶,掌握设计制作的基本原理,通过观察小生态瓶的稳定性,学习观察稳定性的方法。 答案:(1)减少,缺乏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生态瓶观察日记_五年级作文

生态瓶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一) 瞧!我们家又多了一处美丽的风景线。 一个心爱又漂亮的生态瓶呈现在我眼前,在我眼中他不是一个生态瓶,而是一个缩小版的海底世界,也像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宫。 我跑到生态瓶前,细细地欣赏起来。生态瓶里有两条小金鱼、一些石头、几根水草和一只小青蛙……水草在水中仿佛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爷爷,衣着深绿色的上衣,笑呵呵的站在沙滩上。这几条小鱼眼睛鼓鼓的、黑亮亮的,金黄色的身体上夹杂着棕色的条纹。它长的很牢固,肚子圆滚滚的,嘴巴不停的一张一合,还不时地吐出一串串的水泡泡。活蹦乱跳的小鱼们佛是一个个真烂漫的小姑娘,在沙滩上蹦蹦跳跳,一会儿又是像水草爷爷撒娇似的。 小鱼们上游过来,围着石头团团转,生疏的盯着石头,投以好奇的目光。而且,时不时还用尾巴去拍,当尾巴碰着石头时,它们仿佛受了条件反射的影响似的,嗖的一下又收了回来。看到小鱼们小心翼翼的样子,我哈哈大笑起来。但是,聪慧的小鱼们慢慢的,发现没有什么危险,就又放开胆子蹭着石头玩耍起来。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精神十足的它们摆着尾巴,有时还猛地跃出水面,漏出雪白的肚皮,落下来又溅起了朵朵晶莹剔透的水花。 看到这,我又陷入了沉思。 观察日记(二) 随着时间在不断地流失,再看生态瓶跟以前比就觉得丰盛了许多。 今天生态瓶的变化出乎我的意料,水草长大了。前几天还是小水草今天就长到了7厘米高,好神奇。但是小鱼和小青蛙还没长大。 放学回到家后,我立马跑到生态瓶前去观察小鱼,只见淘气的小鱼把两三颗沙子含在嘴里,一下子又吐出来。然后又连续反复做了几次这个举动。过了一会儿,它开始往上游,把嘴靠到瓶子边上,围着瓶子边转了一圈,然后又往下游。 放学回家后,我又像往常一样,蹲在生态瓶前观察小鱼。只见小鱼不是那么生龙活虎了,它们一边悠闲的吐着泡泡,一边慢腾腾的游着,在水草上面吸来吸去,仿佛在吃水草,它把水草外表上的一些微小的,白色的微生物吸进嘴里,然后吐了几个泡泡,围着水草转了几圈,把一些细沙含在嘴里,又吐出来。我用手指轻轻的点了一下生态瓶,小鱼们像接到警报一样,马上快速地绕着瓶子游动了两三秒,然后又慢慢慢了下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目标:《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本课是“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构建和观察微型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加深对生态系统及生物圈的理解,明确生物、植物、动物之间的依赖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本课有吸引学生投入大量热情参与的条件,虽然制作的过程比较简单,但确保实验获得高成功率的隐性因素,反而很复杂。因此,帮助学生将“对生命及生态系统的理解”转变为有效操作的行为是本课的难点,在这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引起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教学理念: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制作、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实验名称: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每组一支)、泥沙(每组若干)、水草等水生植物(每组几支)、小鱼、小虾小泥鳅等水生动物(每组若干)、自然环境中的水 制作步骤: 步骤一:“准备一只透明的塑料瓶,剪去上面的部分。” 瓶子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取自垃圾场、垃圾桶,二是自己喝了饮料留下的。不管那种情况,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

但不能用肥皂或去污剂来洗涤(孩子往往容易用这些东西来洗)。因为用这些化学物品洗涤后,塑料瓶上会有肥皂等残留物,它们将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会带来危害。建议用热水洗涤,必要时可加一些小苏打。 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瓶子底部放置一个过滤器。当然:也可以不用过滤器,但如果不用过滤器的话,瓶子中的水会因为细菌的繁殖而很快变浑浊,这样,你就不得不频繁地更换瓶子中的水。 步骤二:“在瓶底装入一层水底的淤泥,并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建议取一些粗沙或细石,放在一个大滤网上,然后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无法获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用隔夜水来替代。制作隔夜水,至少要将自来水事先静置24小时,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其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大多数水生物都对含氯的物质很敏感,接触到这些物质后容易死亡。 在生态瓶里灌好水后,最后用胶带在生态瓶外面标出水面的精确位置。因为当瓶中的水不断蒸发后,水中矿物质的浓度会变得越来越高,为了维持一个平衡的环境,就需要补充水分以维持瓶中的水量。当然,再补充的水也只能是隔夜水。 步骤三:“在瓶子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生态瓶中的植物一般为藻类,它们没有根,基本都是靠沙子固定。所以应该先将水加到位,然后再放植物,

生态瓶实验报告

“生态瓶”实验报告 一、制作生态瓶 材料:2500毫升的可乐瓶、剪刀、粗沙、细石、纱网、水草、绿藻、两只水蜗牛、胶皮 1、把2500毫升的可乐瓶子用热茶清洗后,用剪刀将其上部剪去 2、把一些粗沙和细石铺在纱网上,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3、把冲洗好的粗沙和细石均匀的铺在可乐瓶的底部 4、将自来水静止放置24小时,再放入瓶子中 5、待隔夜水放好后,再种上水草,用沙砾固定 6、将少量的绿藻放入瓶中 7、将以绿藻为食的两只水蜗牛放入可乐瓶子中 8、最后,用胶皮将可乐瓶子的开口上端密封起来 9、将瓶子放置于阳光充足且阴凉处 二、生态瓶制作根据利用隔夜水,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自来水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大多数水生物都对含氯的物质很敏感,接触到这些物质后容易死亡。取用一些粗沙或细石来代替淤泥是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细菌,会很快的使密封瓶中的水质受到污染,从而减少瓶内生物的生存时间。 这些沙砾的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而使水草维持生命的有机物可以从水蜗牛的排泄物中获得。水草和绿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瓶内生物。 水蜗牛主要以绿藻为食,生态瓶受到阳光的照射量和绿藻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瓶中,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水蜗牛能吃掉的差不多。而瓶子内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可以从蜗牛的粪便中获得。三、观察情况 第一天: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切正常 第三天:发现绿藻生长过多,于是减少日照时间,控制其发展第四天:水开始浑浊,发现瓶子内壁部有胶质状的卵第五天:水依旧浑浊,知道胶质状的卵是水蜗牛的卵,知道养不长了,处于人道主义将其放生……四、问题与困惑 如何保持生态瓶内的水质清洁? 如果生态瓶内的水质可以保持清洁,我的生态瓶可以做很久呢!我上网查了一下,有说可以用过滤器的,我不知道怎么样用。我爸爸说,过滤器是用来过滤固体的。 植物生长环境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05年10月调查地点:自家室内调查内容:蒜苗的生长情况调查人:潘放调查记录: 调查结论: 植物所在的生存环境里,如果水分较多,那么它就会生长得较快,反之,如果土(既养料)较多,那么植物会生长得更为健康。 蒜苗是一种生长的比较快的植物,但很多植物需要3到5年才能长出叶子,如龙血树和银杉。 上表中的土代表土地和沙漠,水则代表沼泽、湖泊及海洋。 植物与环境 科学实验报告:前期工作 实验人员:王祖祺、高斯洋、王碧琳 主题:植物与环境实验日期:2005年9月26日实验计划:1、清楚植物的名称; 2、调查植物的生存环境:①看泥土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②植物是否需要阳光; ③植物需要在阴凉的地方,还是在燥热的地方;④要浇灌多少水;(是否需要充足的水分)⑤浇水时,是要往页上浇水,还是往根部浇;⑥植物生存的周边环境的温度大概是多少。具体实施方案:(与上面相对应)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授课人:朱颖 一、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2.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设计小生态瓶的要求。 1在制作完成的小生态瓶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 2 小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既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学生进行观察。 4小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5生态瓶宜小不宜大。如果设计的是模拟微型池塘生态系统,则瓶中的水量应为容器的4/5。 6小生态瓶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日期,然后将小生态瓶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要注意不能将小生态瓶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小生态瓶的位置。 7.设计实验对照组。在一个班内,教师可以有意安排设计多种对照实验,由不同的学生来完成。如水质、植物数量、动物数量、基质内容、见光与否等项目。在分析结果时,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出较好的设计方案。 8.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观察方法。 (1)让学生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基质变化。 (2)每天观察一次,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3)如果发现小生态瓶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这时应把从开始观察到停止观察所经历的天数记录下来。 9.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统计一下全班学生每人所制作的小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稳定性时间的长短,并引导学生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10.实验时间的安排。实验课上先由教师集中讲解设计的要求、方法、观察的要求等内容。然后,由学生分头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有条件的学校,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设计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设计 高亭小学陈佳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池塘里的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 能力目标: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目标:(1)能互相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2)培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以及根据方案来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难点】 理解以及这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生态瓶的资料; 做生态瓶需要的材料:大可乐瓶(洗净)、金鱼或河水、适合在生态瓶里生活的生物;生态池塘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有关池塘的录像. 2.思考下列问题: ①在这个池塘里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呢?(预设生成:鱼、水草、浮游生物、微生物,水、石头、泥。 ②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预设生成:如水为鱼提供生活的场所,石头为鱼提供躲藏的地方等。) ③这些植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生成:水、阳光、空气、养分) 养份从哪儿来的呢?从动物的排泄物中来的。 ④这些水草对动物生存有哪些帮助呢?(水草为鱼提供足够的氧气,提供隐蔽的场所,为鱼的提供食物。) 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

料等。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依赖关系。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我们今天就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 二、探究交流,设计方案 生态瓶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先来设计一个生态瓶制作方案。 1.你认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非生物条件、生物种类和数量等、制作的步骤 那我们先把这个设计方案完成,然后,再动手制作生态瓶。 2.小组讨论,尝试制定方案。 让我们尝试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发实验方案记录表,见附页) 分组填写做生态瓶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方案。 方案设计得差不多了,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大家对他们组设计的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学生汇报方案,进行倾听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和小结。 三、根据方案,制作生态瓶 同学们经过交流以后,肯定对自己的方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先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一分钟) 现在我们可以动手制作生态瓶了。 学生根据小组的设计方案,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合作做一个生态瓶。 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比,总结表扬 现在生态瓶已经完成了,哪一组愿意让同学们欣赏和评价一下呢? 先请同学介绍一下,你的生态瓶里面生物的设计意图介绍一下。 同学们认为他们小组这样安排合理吗?适合这些生物生长吗?还需要哪些改进吗? 1.学生展示小组制作的生态瓶。 2.对自己小组做的生态瓶进行评价 3.老师及时表扬设计意图合理、有创意,合作完成较好的小组。激发了学生

观察日记写作指导

观察日记写作指导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小学作文班课第八讲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十指把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不论是山川地貌、奇异景观,还是动物、植物、趣闻场面等等。学生写观察日记时,要注意技巧,掌握方法。观察日记怎么写? 一、观察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观察景物必须看清楚、看仔细,把特殊地方写具体,才会印象深刻。重点是在特点的基础上要有所侧重,有了特点和重点,景物就在脑海里了。如《宁静的月夜》就抓住了月夜宁静的特点:“……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她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村庄、山川、田野,好象一座玉雕,庄严而美丽。”而且这篇日记重点写了月下的小河:“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象无数小鱼在水面追逐、跳跃。河边的沙滩上,有许多人在那里乘凉,显得十分轻松、和谐。”这篇日记因为抓住了月夜宁静的特点,突出了重点,所以读了之后印象深刻。 二、观察要有顺序,写出来才层次清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或先中间再两边。如《泡桐树》从闻到花香写到泡桐花:“……我拾起一朵,看到了紫色的泡桐花多像一个小喇叭呀!喇叭分成五瓣,里面有几根像极细的粉丝那样的细丝条。他们顶着两粒像白米饭粒那样的花蕊,这花的形状就是从外到里写的。泡桐树写得也有顺序:先写花香,再写花形,然后写树叶,最后写树干。所以这篇日记给人以清晰的感觉。 三、观察要有点有面,边看边想。不论什么景观和事物,首先要对整体、全貌有详细的了解,然后才能抓住其中一点或几点进行观察。这样写出来才形象、具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特别要注意借景抒情,山川景观、动物植物本身没有什么情,然而我们人,却因经历不同,认识、爱好有别,所以看事物也自然有了感情色彩。所以写日记要把观察时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这样的观察日记才新颖有趣。 总结: 写观察日记,重在观察二字上,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再掌握一定的技巧,就能写出很好的观察日记来。 (一) 2013年10月1日星期二晴 这天,我做了一个搞笑的实验,就是把一些绿豆放在一个装了水的杯子里,并观察它的发芽过程。我刚把它们放下去的时候,它们就像是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在杯子里跑来跑去,有些跑累了,便躺在杯子底呼呼大睡,而有些好像还没玩够,浮在水上方,把脑袋探来探去,于是我把那些不睡觉的捞了起来,把它丢掉。

生态瓶设计与制作

生态瓶设计与制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2.观察随着时间的变化,生态瓶内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生态瓶是一个密封的生态系统,就像地球一样。 生态瓶由透明的玻璃球体组成,内有小鱼、藻类、细菌、经过滤的海水、Gorgonia、小石及空气(Gorgonia 是无生命的树枝状物质)。 生态瓶中的小石代表地球的土地,有约三分二的水及三分一的空气,能量来源同样是阳光,当然还有生命:鱼、藻及细菌。Gorgonia 及小石为微生物提供藏身处,免被小鱼所吃,也为细菌提供生长地方,让其能作分解者分解生态系统中之废物。 生态瓶是密封的,因此不能加入任何食物或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是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生态瓶内进行的生态循环代表着简化了的地球生态循环。 在生态瓶内,小鱼以绿藻为食,吸收绿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得以生存。绿藻则依靠自身的叶绿素,利用阳光、水和小鱼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需要的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小鱼排出的粪便由细菌分解,分解后的粪便正好是绿藻的肥料。两者相辅相存,得以长期生存。因此,生态瓶内的食物及气体皆可以不断的循环使用。 三.实验材料用具 准备的塑料瓶(无色透明)、水(隔夜的自来水)、沙子和碎石、水草、水生小动物(斑马鱼2只)。 四.实验步骤 1.瓶子的准备 准备一个无色塑料瓶,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但不能用肥皂或去污剂来洗涤。因为用这些化学物品洗涤后,塑料瓶上会有肥皂等残留物,它们将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会带来危害。可用热水洗涤,必要时可加一些小苏打。2.在瓶底装入一层沙子和碎石,并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取一些沙子和小石子,然后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无法获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把自来水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两天以上,里面便会生长一些微生物。

制作一个生态瓶活动计划

做一个生态瓶活动计划 活动名称: 做一个生态瓶 活动对象: 五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2.学会制作实践活动研究计划,会进行制作一年生态瓶。能根据研究计划起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在进行制作生态瓶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观察记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能力。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接触了解了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其他生物、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的一些生物基本的但比较零散的知识;也经历体验过观察探究植物、动物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本单元前5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也听说过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系统等比较复杂的生物学名词。因此他们在设计生态瓶制造方案时,学生是能够考虑到一些动植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制作、并长期不断地观察生态瓶里的动物和植物,对于大部分学生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的 活动准备: 1.课堂教学(通过在课堂中进行讨论交设计研究计划)

2.学具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活动过程: 一、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设计研究计划,明确活动的任务 二、制作生态瓶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注意强调: 一是在进行制作过程中使用小刀注意安全; 二是要注意怎样做更美观; 三是小组成员要进行合作。 三、展示小组的生态瓶 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