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北外高翻上外会口考试经验分享

北外高翻上外会口考试经验分享

北外高翻上外会口考试经验分享
北外高翻上外会口考试经验分享

北外高翻上外会口考试经验分享站在今天回想几个月前的自己,心里不禁有万分感慨。几个月前的我还是一个对自己的考研心里完全没底的人,现在的我已同时被北外高翻和上外会口录取,过着大学期间最后一个轻松悠闲的暑假。

想要提笔写这份帖子,一是希望能给有志于考北外高翻或者上外会口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因为当年无助又彷徨的我也是看了各种各样的经验贴,从师兄师姐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一步步前进的。二是希望自己不要忘记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从去年(2013)9月到今年(2014)5月所走过的这段路是一段艰辛又意义非凡的路,记录着我为自己的人生所做的奋斗。我觉得,记住过去的努力,将来就会更加努力,因为唯有这样才能不辜负自己过去的努力。

好了,废话不多说,先来跟大家讲讲北外高翻和上外会口这两个国内翻译(口译)领域内的黄金专业的具体情况。说这两个专业是黄金专业,是因为它们的教学质量很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也很理想。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两个专业之所以炙手可热,也是因为它们招生人数很少。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有MA和MTI两个专业,虽然大家普遍认为MA专业较好,这两个专业其实没有实质上的区别。我考的是MA专业,2014年的招生比率是21:1000+(2013年大概是1047,2014年的21个人里不包括保研的人,加上保研的人就一共30人),具体的数据大家在北外的官网上可以找到。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系2014年的招生比率是10:170。所以,

这两个黄金专业的高挑战性由此可见一斑。当然,也不要被这些数字震慑住,心里不要恐慌,没考之前我心里也没什么底。但再难的事情,等你真正去做了,就会觉得其实也没想象中这么难。

那么既然我两个专业都考上了,大家会好奇我最终究竟选择了哪一个专业对吧,我最后选择了北外高翻。这是我纠结了很久才做出的决定,直至现在,我内心还是为放弃了上外会口而觉得十分遗憾。那么为什么选择北外高翻呢?我请教了我非常尊敬和佩服的三个老师,他们的意见惊人一致,都让我选择北外高翻。进入外交部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在这方面北外高翻应该比较有优势吧,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北外高翻的前身是联合国译训班,它的有些毕业生是现在外交领域赫赫有名的人物,可以说北外高翻有外交人的传统吧。当然也不是说,读上外会口就不能在外交领域工作,其实都是看自己的,你想要做一件事,你就会去寻找做这件事的门道。总结一下,北外高翻牌子老,历史辉煌,教学质量高,两年之后毕业能够拿到毕业证和研究生学位证。上外会口于2003年起由Andrew C. Dawrant联合高翻学院一同创办,每年招收学生不超过10个,可以说是真正的精英教学。上外的有些老师甚至是助教都是AIIC的会员,这一点十分诱人,因为我觉得口译来说,实践很重要,活跃在一线的顶尖译员一定能够给学生传授该领域的前沿成果,他们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上外会口二年级的学生有到联合国实习的机会,这一点十分令人垂涎。但在上外会口学习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和第二学年结束时都有考试,第一学年的考试决定你能不能

继续进行第二年的学习,第二学年的考试决定你能不能拿到最后的那张含金量极高的证书。如果不幸没有通过考试,那么将什么也得不到。不过人往往要在巨大的压力下,才能激发出自己最的大潜能。其实每当想到上外时,我都感到很激动,内心很澎湃,所以有时候我也会想,我所做的选择到底对不对。

好,回归正题。

首先跟大家大概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我于201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翻译学院英语(翻译)专业,我前三年成绩的年级排名为16/196,虽算名列前茅但并没有特别拔尖。我没有考过雅思也没有考过托福,抱歉了,在这方面没办法给大家一些比照。我在13年11月考研期间去考了CATTI二笔,因为我平常准备考研时练的也是笔译,所以当时也没有特别为它复习,后来过了,貌似是70来分的样子。我大三时通过学院选拔被派到法国交换一年,那一年基本上就没有怎么练翻译,所以那些大三一年都在努力练习翻译,努力提高自己英语能力的学弟学妹们要对自己更有信心。我暑假回国后,调整了一下心情,整理了一下思路,大概在大四开学之后开始进入备考状态。9月中开始复习,1月4日考试,复习时间3个多月,除去我回学校上法语双专业课的时间,其实真正在备考的时间也就3个月吧。最终成果为初试成绩364,政治61,法语79,基英111,互译113。复习的时间算是比较紧,我想这应该是我政治没考好的原因,如果能够从暑假开始就按部就班地开始背政治的话,我的政治应该能考得好一些。

下面来讲大家最关心的部分。如何备考?

北外初试

一、政治

我报了新东方的考研政治全程班。如果时间充裕的同学

可以报全程班,按照里面老师的要求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复习。如果时间不太充裕的同学我觉得就没必要买全程班了,只需要买精华班或者是买点题班就可以了。网络课程附有讲义。复习资料我用的有著名的《风中劲草》系列(个人觉得作用不是特别大,编排有些乱,内容有些没有更新),肖秀荣的《1000题》和《命题人讲真题》,和肖秀荣的《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4套卷》,其中重磅推荐肖秀荣的《终极预测4套卷》。政治这一科,鉴于我的分数也不高,所以我在这方面的经验可能没什么值得大家借鉴的。我觉得考得不太好的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是我学得不够扎实,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二是我复习的时间比较短,背得不够多不够熟练。其中我觉得第一个原因比较重要,大家可以引以为鉴。如果你能够在脑里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闭上眼睛能够清楚地回忆出哪一个部分具体讲了什么,重点内容是什么,不同章节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不同的各个大部分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因为政治的大题的其中一种出题形式就是将各个大部分能够联系起来的点综合起来考,比如毛中特和近代史的结合等等。二、法语

之前看一个同样考上北外高翻和上外会口的师姐的经验贴说北

外用的法语教材是《新大学法语》,而我学的教材是《新公共法语》。所以我也买了《新大学法语》教材准备系统地学一遍,但后来其实没怎么用上。我觉得把课本再从头学一次比较费时费力,其实除了课文内容不一样之外,两种教材涉及的语法点大体一致,虽说讲解语法点时的方式可能不太一样。但重要的是,你自己能够构建起一个清晰完整的法语语法框架。这个框架的每一个部分你都能了如指掌就够了。我复习的时候用了《法语语法点点通》初级、中级和高级这三本书,这三本书涉及的语法点很全面,讲解得也非常简洁明了。我边做10年真题,总结出自己的语法薄弱点,边用前面提到的三本书来帮助自己构建起一个清晰完整的语法框架。法语的10年真题非常重要,因为每年语法题部分都会有重复,大家可以到北外高翻论坛上下载过往10年的法语真题。网上找不到所有真题的答案,大家做完后可以请法语专业的同学或者是老师帮忙看一下。我做完真题之后都找当时教我法语口译的老师帮我修改,在这里想好好地谢谢老师,在我最艰难的阶段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完形填空和阅读部分就靠大家自己平时多阅读了,阅读量上去了,做起来就会比较轻松。再接下来是翻译部分,翻译部分我就用了《新大学法语》里面课后练习中的翻译题来练。只要语法和词汇到位了,翻译应该不是问题。我还买了《大学法语考研必备》和《法语二外考前冲刺》,但这两本书我完全没有用到,所以也无法告诉大家好还是不好,大家看自己需要选择吧。

三、基础英语

基英卷有以下几种题型:改错题、阅读题、判断对错题、

填空题和两篇小翻译(200字左右)。

其中改错题和阅读题我是用专八的题目来练习的,其他三类题都用北外的10年真题来练,真题也是在北外论坛上下载的。练题目的时候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思考。做完之后:1.你要去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做错,是因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到位、还是因为语法不扎实、词汇的缺乏、又或是因粗心?要总结出自己错误的原因,从源头上加以改正。2.要思考常考的考点是什么。专八的一些辅导书上对改错题的考点有总结,大家可以适当挑个一两本看看,不在多,而在把握到了精髓。在自己做题的过程中自己再进行总结。3.要思考命题人的思路。有些朋友们做阅读题常常会很纠结,自己会觉得自己选的那个答案也是能说得通的,也很有道理。这就是因为和命题人的思路不一样,不要只是盲目地做题,每天做了很多题,觉得自己很努力也很累,但是没有思考总结过,不知道自己每一天累的是什么,其实也会很迷茫。

基英卷考的其实就是我们的英语能力。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到底学得扎不扎实,功底到哪里,基英卷一考就出来。要是学得够扎实,水平也够好的话,基英卷不用太担心,妥妥的就能做好。

所以还有很多备考时间的师弟师妹们可以多花点时间看看书,看一些写得不错的英文原版书,不仅英语能力能得到提高,还能看到一些好的想法,得到一些感悟之类的,好处多多。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Kindle阅读者”,好书源源不断,还有各种书评,简直不能再好。

四、英汉互译卷

这是初试里的重中之重。我备考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花

在了练习英汉互译上。我用到的书有以下几本:《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李长栓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叶子南著、《汉英时文翻译高级教程》贾文波著、《中式英语之鉴》Joan Pinkham著、外研社的《英语翻译二级笔译》陈德彰等著、外文社的《英语笔译实务》2级、《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和《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二)》张培基译注。另外我还练过一些经济学人的文章,我都挑自己感兴趣的翻,一般都是一些跟中国有关的文章。

其中我用得最多的两本书是叶子南老师的《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和李长栓老师的《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是从叶子南老师的书开始练的。这本书使我大受裨益。前半部分是翻译的一些理论知识,后半部分是翻译实践,里面有18篇文章,我练了有十二三篇,每篇练了2-3遍,收获良多。理论知识我只是偶尔翻翻,并没有全部细看,但是后面实践部分的文章的翻译笔记里提到的理论知识,我就会翻回前面对应部分仔细地看讲解,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往往能够获得一些新的感悟,能使我在下次翻译实践中做得更好。这本书翻译实践部分的精彩之处有这么两个:1.每篇文章前面都先会有一小段讲解,这些讲解提醒了读者一些翻译该篇文章时所要注意的问题,会使我进行一些思考,并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所注意;2.每篇文章之后不仅有字字珠玑的翻译作业批改札记,还有两篇参考译文,其中一篇参考译文一般是叶老师译的,另一篇则是学生翻译作业。两篇译文相互对比,又可以使人有所启发。

李老师的书被誉为黄宝书。有多好用由一宝字则可知。备考期间由于时间比较紧,所以也只是看了一些章节,没有细读,但也同样获益匪浅了。举一个例子,第七章“译文臃肿和减肥方法”里面讲到了一些经常可以省去不翻的修饰词、加强词,还有一些翻译时常会机械对译的陈词滥调等等。读完后去看自己的翻译,就会发现自己的翻译就如一个身材不完美的胖姑娘,总有一些地方很臃肿。删去了累赘之后译文会变得清晰爽畅。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笔译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一步步慢慢去学,慢慢去感悟。我每次翻完一篇文章之后都会思考总结,这很重要,想清楚了,参悟透了,才会真正有所进步。大家不用太着急,不要想着考研所面临的压力,就关注自己的每一天,踏踏实实地复习,沉浸到翻译的世界里,不时有所感悟,而后有所进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总能走到想要到达的地方。

初试大概就这样。我考的是MA,如果考MTI的话,专业课考的是翻译基础和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北外复试

北外的复试分为三个部分:视译、复述和面试。视译是英译中,复述是英英复述,录音播两遍,可记笔记。面试则是现场给你一篇文章看8分钟,可记笔记,看完后允许带着笔记进入面试室,考官会问你一些问题,可能与文章有关,可能无关,不过一般都是有关的。

备考时用的书有以下两本:《英汉视译》秦亚青何群编著、《交替传译》王丹主编。另外还练了一些自己在网上找的材料,主要是一

些名人的讲话和经济学人的一些文章。

翻译专业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应该都接触过视译,在这里就不累述了。非翻译专业的同学可以看《英汉视译》这本教材,写得挺好的。我其实也没有上过学校里的翻译专业课程,因为这些课程都在大三才开,而大三我交换去了法国,所以就与这些课程擦肩而过了。但我在外面的机构上过翻译课,对视译、笔记法、复述、交传等等早已不陌生。可以说,我真正开始对翻译有所了解,真正热爱上翻译是从去那个机构上课开始,心里很是感谢。在这里就不提名字了,以免有广告之嫌。

视译和复述虽说有技巧可言,但要做得好,最重要的还是语言要好。视译的时候最好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阅读速度,一眼看长一点,不要只看一小节,因为中英文两种语言语序不会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颠倒的,所以看多一点方便进行语序的调整。这一点其实易说不易做。也没什么捷径可走,多练,多思考,慢慢提高便是。

复述的话首先听力要好,听得懂笔记才能记得准,听得懂大脑也比较容易记住。所以大家平时多练练听力,网上的听力栏目琳琅满目,大家可以各取所需。在这里给大家推荐BBC Hardtalk这个栏目,我个人很喜欢。

第二点是笔记法。笔记法有比较通用的一些符号,大家自己也可以创造自己的笔记法,这一点见仁见智,大家按照自己习惯熟悉的来即可。

面试环节不用太担心,就是进去和考官聊天,能侃就行^^ 当然

平时也要关注一下国内外的一些时事热点,毕竟大家要考的是研究生了,对一些事情要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多了解一下各方各面的观点,不断充实自己,这样就能言之有物了。其实只要你英语讲得流利,语音语调也可以,到时不要怯场,问题应该不大。

以上就是我备考北外高翻的一些经验。

上外会口

我其实并没有为上外会口的初试专门去做准备,因为备考北外高翻也是一直在复习,而这两者都是同类的考试。虽说上外会口可能不如北外高翻名气大,但我也是很早就听说了这一后来可畏、锐气逼人的会议口译专业。没有考之前我所道听途说到的都是这个考试很难,淘汰率极高。参加考试的人有很多都是已经走上市场的专业翻译。虽然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能够考上,但内心深处仍很渴望试一试,想要做做看那份卷子到底是有多难。

上外初试

初试于2014年3月30日在上外虹口校区举行。去到一看,果然有很多职业人士,当时恨不得自己能长老几岁,不要一副未经世事的样子= = 题目有名词释义、完形填空和英汉互译(不知有没记全,只对这三道题有印象了= =)。

名词释义是这样的,中文词用中文解释,英文词用英文解释。中文词我还记得一个:签字背书。因为当时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就

随便编了一些写上去,编得很离谱,所以至今仍记得。英文词有一个Australia Open,这个我当时也不会(体育白痴啊,提醒大家平时不要像我一样太惯着自己,只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什么都要有所涉猎)。一共有20个词,我写了15个,其中2个是编的,所以真正会的也就13个。这些词都是一些与时事热点有关的词,大家平时多读报多看新闻就没问题了。

完形填空没有选项可选,全都自己填,难度不大。

英汉互译的英译中是一篇美国议员写的文章,讲乌克兰乱局的,把俄罗斯批的是体无完肤。中译英好像是一个台湾人(?)在讲中国现状,讲得挺好的,我这里用“讲”是因为那篇文章比较口语化,更像是一篇发言稿,所以我翻的时候也翻得很简单。

给大家提个醒,这两篇文章篇幅很长,大家要翻快一些,否则翻不完。我当时就没有翻完,还差最后一段。考完后坐我旁边的男生在跟别人聊天说他翻完了,因为这是他第二年考已经有经验了,听得我心里可压抑了。不过后来顺利进入复试了,大概考官们看的是翻译质量,差一点翻完应该不碍事。但大家还是尽量翻快点吧,落太多了应该也会有影响。

考完上午的笔试后下午有一个汉英视译(电脑录音)。我一开始不知道是汉英视译,以为是会给你发一篇英文文章然后朗读。所以文章一拿到手我愣了一下= = 这一部分大概是要听语音语调的,因为我当时翻得很一般。

考完后好像过了一周还是一周不到就接到了进入复试的电话通

知,进入复试的一共有20人。

上外复试

终于来到我最喜欢的部分。上外会口的复试考的是英汉听译和汉英听译。听一段录音(3-4min),不允许做笔记,听完后马上翻译出来。上外会口的复试难度比北外高翻高,也更贴近口译这一职业的现实情况。

练听译是一段很痛苦的历程。痛苦之一是找练习材料。很难找到篇幅适中、逻辑结构清晰的录音。我练过各种各样不同的材料,有《交替传译》一书中的一些材料,TED/TEDx,我还练过网易公开课……后来考试的材料挺简单的,逻辑十分清晰,语速非常适中。

痛苦之二是记不住。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记忆力不错,但刚开始练的时候给我打击不小。有时记到1分多钟我就已经觉得脑容量不足了。不过好在我这个人心比较宽,也没怎么气馁,接着练就是,慢慢地就有了提高。其实一直到考试那天,我都不是特别有底,但考完后就会知道,其实不难。

考试在一个华丽的会议室里进行,一共有5位考官,3位中国人,两位外国人。考官坐两侧,考生坐中间,前方是大屏幕,用来播听译用的视频。考官会先问你要先英译中还是先中译英,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我当时选的是先英译中,因为我练习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顺序。选完后,考官会给你提点一两个你有可能不会的关键词。之后,便开始播放视频。视频播完就开始翻。我觉得我做得比较好的

一点就是在翻的时候我和每一个考官都有眼神交流,讲得很自然。英译中讲的是苏格兰独立公投。中译英的内容是乌拉圭大麻种植合法化。当时,戴慧萍教授问我知不知道乌拉圭的英语怎么讲,我就把中文谐了个音讲出来(我也不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戴教授告诉我正确说法后,我又自己倒腾了好几遍,总觉得说着很别扭,考官们都笑了……我在翻译的时候一点也不紧张,可能是因为我的紧张都用在这些细节里了= =

现在想起这些情景,内心仍会感到激动澎湃,可能是因为听译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就像一个真正的职业译员。放弃了上外会口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这种遗憾一直留在了我心里。

结语

不知不觉就唠叨了这么多,大家都看累了吧。我复习的经验,毫无保留地都写在这13页纸上了,希望大家能从我写的这些经验里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大家可能会觉得我已经站在了一个人生新起点上,前途一片光明,但是我自己知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东西要学,还有要为之全力奋斗的梦想。大家也要对自己有信心,以平和的心态坚强地走下去。曾经的我也十分痛苦,三个月,风雨无阻每日都在图书馆复习,一天说的话不超过20句,那种孤独寂寞,内心的彷徨无助,对未来的担忧,曾都重重地压在我心头。但这些总会过去的,坚持着走下来,就好了。在这里预祝大家有志者事竟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