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材料试验与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材料试验与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材料试验与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材料试验与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混凝土用沙的含泥量试验(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混凝土用沙的含泥量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有很大影响,故在拌制混凝土时应对建筑用砂含泥量进行试验,为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原材料参数。

试验依据为国家标准GB/T14684-2001《建筑用砂》和建设部行业标准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二、试验理论依据

沙的含泥量是指沙中粒径小于0.080mm 的颗粒含量。石子的含泥量是指粒径小于0.080mm 的颗粒含量。沙、石的含泥量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增加用水量,同时由于它们对骨料的包裹,大大降低了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变形增大。故对于含泥量高的沙石在使前应用水冲洗或淋洗。

三、沙的含泥量测定 1.仪器设备

(1)托盘天平:称量1kg ,感量1g ; (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筛:孔径0.080mm 和1.25mm 各一个; (4)洗沙用筒及烘干用的浅盘

2.试验准备

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 100g ,置于温度在105℃±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称出400g 的试样(0m )两份。 3.试验步骤 (1)滤洗:将一份试样置于容器中,注入饮用水,水面约高出沙面150mm 。充分拌匀后,浸泡2h 。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沙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沙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将筛子用水湿润,1.25mm 的筛套在0.080mm 的筛子上,将浑浊液缓缓倒入套筛,滤去小于0.080 mm 的颗粒。在整个过程中严防沙粒丢失。再次向筒中加水,重复淘洗过滤,直到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2)烘干称量:用水冲洗留在筛上的细粒,将0.080 mm 的筛放在水中,使水面高出沙粒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 mm 的颗粒。仔细取下筛余的颗粒,与筒内已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其质量(1m )。 (3)结果评定

沙的含泥量w s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w s =01

m m m ×100%。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超过0.5%时,结果无效,须重做试验。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按照沙含泥量判断该沙是否可用于配制混凝土

五:思考题:

1,如果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差值超过0.5%,分析其原因,

2,砂含泥量对混凝土有什么样的影响,

3,石子的含泥量测定可否使用沙含泥量测定方法。

粉煤灰烧失量试验(验证性实验)

一、试验目的与依据;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加入的, 具有一定细度的和活性的用于改善新拌混凝土性能的粉煤灰的主要成分是SiO 2、Al 2O 3、以及少量的Fe 2O 3、CaO 、MgO 等。以直径在几微米的实心和空心玻璃微珠及少量莫来石、石英等结晶物质组成。粉煤灰由于使用的煤的成分差别很大,因此其成分变化,活性波动也很大,粉煤灰的烧失量也有很大不同,目前一级粉煤灰要求烧失量必须不大于5%,最好不大于不大于3%。对粉煤灰烧失量的检测为粉煤灰用于混凝土提供必要的数据。

二、仪器设备;

(1)高温炉:应使用温度控制器,准确控制炉温,并定期进行校准; (2)分析天平:不低于4级,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1mg 。

三、检测流程

1)首先称取烘干的粉煤灰试样约1g 置于瓷坩埚中,

2)将瓷坩埚放入高温炉炉内并逐渐升高温度,平稳升温至950-1000℃下灼烧15-20分钟,然后关闭高温炉的温度控制器,关闭炉门降温至可以安全取出坩埚。 3)将坩埚置于干燥皿中冷却降温至室温后,取试样称重, 4)反复灼烧至恒重,

5)计算恒重后的烧失量。

四、烧失量计算

烧失量X LOI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X LoI = 12

1m m m ×100

式中 X LoI ——烧失量的质量百分数,%; m l ——试样的质量,g ;

m 2——灼烧后试样的质量,g 。 由于试验存在一定危险,本试验只做一次,并以此试验的结果表示粉煤灰烧失量的试验值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试验用粉煤灰的烧失量。 六、思考题:

粉煤灰烧失量对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有什么影响。

混凝土凝结时间(演示性试验)

一、试验目的与依据;

本方法适用于从混凝土拌合物中筛出的砂浆用贯入阻力法来确定坍落度值不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的测定。

二、仪器设备

1)、贯人阻力仪:如图5.11所示,由加荷装置、测针、砂浆试样筒和标准筛组成,可以是手动的,也可以是自动的。

贯人阻力仪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荷装置:最大测量值应不小于1000N,精度为±10N;

2测针:长为100mm,承压面积为100mm2、50mm2和20mm2三种测针,在距贯人端25mm处刻有一圈标记;

3砂浆试样筒:上口径为160mm,下口径为150ram,净高为150mm刚性不透水的金属圆筒,并配有盖子;。

4标准筛:筛孔为5mm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金属圆孔筛。

5其他:铁制拌和板、吸液管和玻璃片。

图3-1;贯入阻力仪示意图

1.主体;2-刻度盘;3-手轮:

4.测针

三、试样制备

1.取混凝土拌和物代表样,用5mm筛尽快地筛出砂浆,再经人工翻拌后,

装入一个试模。每批混凝土拌和物取一个试样,共取三个试样,分装三个试模。

2.砂浆装入试模后,用捣棒均匀插捣(平面尺寸为150mm×150mm的试模插捣35次),然后轻击试模侧面以排除在捣实过程中留下的空洞。进一步整平砂浆的表面,使其低于试模上沿约lOmm。也可用振动台代替人工插捣。

3.试件静置于温度尽可能与现场相同的环境中,盖上玻璃片或湿布。约lh后,将试件一侧稍微垫高约20ram,使倾斜静置约2min,用吸管吸去泌水。以后每次测试前约5min,

重复上述步骤,用吸管吸去泌水(低温或缓凝的混凝土拌和物试样,静置与吸水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若在贯入测试前还泌水,也应吸干。

四、试验步骤

1.将试件放在贯入阻力仪底座上,记录刻度盘上显示的砂浆和容器总质量。2.根据试样的贯入阻力大小选择适宜的测针。一般测定初凝时间用截面积为100m2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20m2的试针,当砂浆表面测孔边出现微裂缝时,应立即改换小截面积。

的测针。测针选用可参考下表

3.测定时,测针应距试模边缘至少25mm,测针贯入砂浆各点间净距至少为所用测针直径的两倍。三个试模每次各测l一2点,取其算术平均值为该时间的贯入阻力值。

4.每个试样做贯入阻力试验不小于6次,最后一次的单位面积贯入阻力应不低于28MPa。从加水拌和时算起,常温下基准混凝土3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间隔lh测一次;掺早强剂混凝土,则宜在成型后1~2h开始测定,以后每隔0.5h测一次;掺缓凝剂混凝土在成型后4.6h开始测定,以后每0.5h 或1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

注: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但至少不小于15mm,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25mm。

五、计算结果及评定

1.单位面积贯入阻力按下式计算

f PR= P/A

式中:f PR——贯入阻力值,MPa;

P——测针贯入深度达25mm时的贯入压力,N;

A——贯入仪测针的截面面积,m2。

2.凝结时间从水泥与水接触时开始计算。每批混凝土拌和物取一个试样,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但初凝时间误差不大于30min,如果三个数值中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30min时,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凝结时间;如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大于30min,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试验应重做。

3.以贯入阻力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坐标,绘制贯入阻力与测试时间关系曲线。求出贯入阻力值达3.5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初凝时间及贯入阻力值达28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终凝时间。

六、思考题:

如果混凝土湿筛困难,是否可以按混凝土中砂浆的配合比直接称料,用人工拌成砂浆,如这样做,还应考虑什么问题。

外加剂工作性试验(验证性试验)

一、试验目的与依据;

外加剂本身通常不与水泥其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水化产物,而只是起表面物理化学过程,因此外加剂的性质跟表面活性作用有很大关系。在水泥和水的分散体系中,水泥粒子是分散相,磨细的水泥粒子由于矿物成分和粒子大小的不同都具有差别很大的比表面积,不同种类水泥的水化溶液浓度、及粒子比表面积的不同都对外加剂工作性能产生不同影响。另外由于水泥分散体系中的动电性质,水泥矿物含量的不同, -电位变化很大,也对外加剂的工作性影响很大。因此,针对不同品种、强度等级、型号的水泥,需要测试特定外加剂对其的工作性和适应性。

二、仪器设备

a)水泥净浆搅拌机。

b)截锥圆模: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0mm,高度为60mm,内壁光滑无接缝的金属制品。

c)玻璃板:400mm×400ram×5mm。

d)秒表。

e)钢直尺:300mm。

f)刮刀。

g)天平:称量l00g,分度值0.1g。

h)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lg。

四、试验步骤

1,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位置,用湿布抹擦玻璃板、截锥圆模、搅拌器及搅拌锅,使其表面湿而不带水渍。将截锥圆模放在玻璃板的中央,并用湿布覆盖待用。

2,称取水泥500g,倒入搅拌锅内。加入一定掺量的外加剂及水145g,自动搅拌3min。

3,将拌好的净浆迅速注入截锥圆模内,用刮刀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提起,同时开启秒表计时,任水泥净浆在玻璃板上流动,至30s,用直尺量取流

淌部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水泥净浆流动度。

4, 适当调整外加剂的掺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水泥净浆流动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果任意两次试验之间流动度变化过大,应适当选取该两次掺量之间的掺量重复试验以取得均匀的流动度变化值。记下所有流动度值以及其对应外加剂掺量。

五、计算结果及评定

以外加剂掺量为横坐标,以水泥净浆流动度为纵坐标,绘制外加剂掺量和流动度的关系曲线,在曲线上确定流动度随掺量变化而变化不明显段曲线开始部分所对应的外加剂掺量代表该外加剂对这种水泥的最佳掺量。同时根据此最佳掺量确定该外加剂针对该水泥的适应性好坏。

注意事项:1、表示净浆流动度时,需注明用水量,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标号、名称、型号及生产厂和外加剂掺量。

2、允许差

室内允许差为5mm;室间允许差为l0mm。

六、思考题:

为什么针对不同水泥同种外加剂可能会有不同的工作性指标。

水泥净浆试验的结果可否应用到混凝土中。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验证性试验)

一、实验理论和目的

目的:1,学习AgN0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掌握沉淀滴定法中以K2Cr04指示剂以测定氯离子的方法

原理:

某些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可采用银量法测定。银量法按指示剂的不同可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杨司法,三种方法的要点见下表。

用莫尔法测定Cl-1离子含量为本实验的基本要求。由于莫尔法的操作最为简单,尽管干扰较多,但测定一般水样中的氯离子时多数仍选用莫尔法。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由于AgCl的溶解度小于Ag2CrO4,因而在用AgN03标准溶液滴定试样中的Cl-1时,首先生成AgCl沉淀,当AgCl沉淀完全后,过量的AgNO,溶液与CrO-24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终点的到来。其反应方程式为:

Ag++C1-??→

←??AgCl↓(Ksp=1.8×10-10) 白色

2Ag++Cr02-4??→

←??Ag2CrO4↓(Ksp=2.0×10-12)

砖红色

滴定必须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进行,最佳pH范围为6.5~10.5(有NH+4存在时pH缩小为6.5~7.2)。酸度过高会因Cr02-4质子化而不产生Ag2CrO4沉淀,过低则生成Ag2O沉淀。根据肉眼一般能观察到的指示剂色变,指示剂量一般控制在5×10-3 mol.L-1。

在莫尔法测定中,凡是能与Ag+离子形成难溶化合物或配合物的阴离子都会干扰测定,如PO3-4、AsO3-4、SO2-3、等。相比较而言,佛尔哈德法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滴定,干扰就要少得多。

二、仪器设备、试剂;

1.AgN03(CP或AR)

2.NaCI(基准试剂)

3.5%(质量分致)K2Cr04

三、试验步骤

1.0.05 mol.L-1AgN03溶液的配制:在台秤上称取配

500mL0.05mol.L-1AgN03溶液所需固体AgN03溶于500 mL不含C1-1离子的水中,将溶液转入棕色细口中,置暗处保存,以减缓因见光而分解的作用。

2.0.05 mol.L-1AgN03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所需NaCl基准试剂(准确称量至小数点后第几位?)置于烧杯中,用水溶解,转入2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准确移取25.00 mL NaCl标准溶液(也可以直接称取一定量NaCI基准试剂)于锥形瓶中,加25 mL水、1 mL 5%K2Cr04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AgNO3溶液滴定,至白色沉淀中出现砖红色,即为终点。

根据NaCl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所消耗的AgN03标准溶液体积,计算AgN03标准溶液的浓度。

3.试样分析:准确称取一定量(学生自行计算)氯化物试样于烧杯中,加

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准确移取25.00 mL氯化物试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25 mL水,1mL5%K2CrO4,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白色沉淀中呈现砖红色即为终点。

四、思考题:

1.AgNOs溶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内还是碱式滴定管内?为什么?

2.滴定中对指示剂K2CrO,的量是否要加以控制?为什么?

苯系物的分析实验(验证性试验)

一、实验理论和目的

目的:1,了解气相色谱填充柱的制备方法,了解气相色谱仪(热导检测器TCD)的使用方法

2,掌握保留值的测定方法。

3,掌握分离度、校正因子的测定方法和归一法定量原理。

原理:苯系物系指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包括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三甲苯等组成的混合物。苯系物可用色谱法分离、并进行分析。实验图30.1为苯系物的色谱图。

保留值是非常重要的色谱参数,本实验有关的保留值如下:

死时间:t M (当检测器采TCD 时时,以空气峰的保留时间作为死时间) 保留时间: t R

调整保留时间:t?R = t R - t M

相对保留值:r is = t?R(i)/t?R(s) (i 为待测组分,s 为参比物质)

实验图30.1 苯系物色谱图

1--己烷(溶剂) 3—甲苯;

4—乙苯;5—对二甲苯

6—对二甲苯:7—邻二甲苯

分离度(R)表示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程度,以两个组分的保留值之差与其平均峰宽值之比定义:

()2112

2R R t t R W W -=+

由于检测器对各个组分的灵敏度不同,计算试样某组分含量时应将色谱图上的峰值加以校正。 校正因子 ////s s s i

i i s i

A m A A f A m m m =

=

(s 为参比物质,i 为待测组分) 当检测器采用TCD 时,常用苯为参比物质。

试样中全部组分都显示出色谱峰时,测量全部峰值经相应校正因子校准归

一后,计算每个组分的质量分数的方法叫归一法。 ()

100%i i

i i i f A w f A =

?∑

式中i w ——试样中组分i 的质量分数; i f ——组分i 的校正因子; i A ——组分i 的峰面积。

二、仪器设备、试剂;

1.气相色谱仪(检测器TCD) 2.秒表

3.100L μ和5L μ微量注射器 4.N 2、H 2钢瓶 5.回流装置 6.旋转蒸发器 7.101白色载体 8.有机皂土 9.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10. 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 均以正已烷配成溶液。

三、试验步骤

1,色谱柱的制备:

固定相配比:有机皂土、邻苯二甲酸二壬酯和101载体的质量比为3:2.5:100。

筛分60~80目101载体,用体积分数为5%的HCI 浸袍30 min ,再用H 2O 反复洗涤、滤干;于130℃烘干后称取约40 g 。另用两个小烧杯分别称取有机皂土约1.2g 和邻苯二甲酸二壬酯约1.0 g 。先加少量苯于有机皂土中,用玻棒调成糊状至无结块为止; 另用少量苯溶解邻苯二甲酸二壬酯,然后将两者混合均匀,再用苯稀释至体积稍大于载体体积。将此溶液转移到烧瓶中,将称好的载体加入,装上回流冷凝器,于78℃水浴中回流2 h 。然后将固定相用旋转蒸发器60℃减压挥去溶剂,再于60℃烘6 h ,最后置于干燥器中

保存。

取长2 m ,内径3 mm 的不锈钢色谱柱管一只,洗净。烘干。色谱柱的出口端用玻璃棉堵住,包上纱布,用橡皮管连接缓冲瓶,再与抽气泵相连,调节负压,使有一定的抽力即可。色谱柱的入口端连接一只小漏斗。在不断抽气下,缓缓地将制备好的固定相倾入漏斗中,并不断轻敲柱管,使固定相均匀、紧密地充满柱管,然后用玻璃棉填住入口端。打开色谱仪柱箱,将色谱柱填充时入口端接在进样口的一端,在不接检测器的情况下于95℃通N 2气老化8h 。最后将色谱柱的出口端接上检测器,检查、调节系统至不漏气。 2.保留值的测定: 色谱仪操作条件如下: 载气:H 2载气流速50 mL.min -1; 柱温:60℃; 气化室温度:160℃; 桥(电)流:120 mA 。

先通载气,然后打开总电源。开启柱箱和气化室的温控开关,并调节柱温和气化室温度至各自所需的温度(若采用国产102G 型气相色谱仪,其TCD 安置在柱箱内,故TCD 的温度等于柱温)。待柱温、气化室温度稳定后,将“检测器转换”开关扳至“热导”位置,打开热导电源开关,将桥流加到所需值。打开记录仪,调节“热导平衡”、“热导调零”,待基线平直后即可进样。

首先注入一定体积(50~100L μ)空气,记下t M ,再注入适当体积(0.2~2L μ)苯系物溶液,得到苯系物的色谱图并记下各组分的t R 值。 3.分离度(R)和校正因子(f)的测定

在色谱图上画出基线,量出各组分色谱峰的峰宽(W),按R 的定义式计算相邻两个组分的分离度。

准确称取苯、邻二甲苯,以己烷为溶剂配成溶液。溶液中参比物质(苯)和待测组分(邻二甲苯)的质量比(m s /m i )即为已知。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取此溶液进样,得色谱图,在色谱图上量出苯的峰面积(A s )和邻二甲苯的峰面积(A i ),即可求出邻二甲苯的校正因子(f)。

同样,亦可测定其他待测组分的校正因子。

实验测定f值,必须使用色谱纯(或优级纯)试剂,并注明检测器类型和操作条件。

附.苯系物校正因子的文献值(载气:He,检测器:TCD)

四、实验记录及结果计算

1.通过试验.完成下表:

计算相对保留值:r甲苯.苯,r乙苯.甲苯,r乙苯,苯和r苯?甲苯。

2.计算间二甲苯峰和邻二甲苯峰的分离度以及对二甲苯和间二甲苯的分离度,并将二者进行比较。

3.通过苯和邻二甲苯溶液的色谱分析,计算邻二甲苯的校正因子,并与文献值比较。(m s/m i的值由实验室提供)。

4.用归一法计算苯系物中邻二甲苯的质量分数(f采用文献值)。

五,思考题:

1.保留值在色谱分析中有什么意义?

2.色谱柱填充好后为什么要“老化”?老化时应注意些什么?

3.使用TCD,开启时应注意些什么?实验结束,关闭TCD时,应注意些

什么。

玻璃幕墙性能检测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幂墙(curtain walls)系指悬挂在承重结构上的,由金属、玻璃和密封材料等所构成的围护构件。玻璃幕墙设计应按照JGJl 02进行,其他类型幕墙如搪瓷板幕墙、石板幕墙等可参照执行。当幕墙高度大于150米,地震裂度超过8度时,应进行结构和抗震试验,符台设计要求后,方可采用。

幕墙检测主要包括,物理性能、风压变形性,雨水渗漏性能,空气渗透性能,以及保温隔热性能等。其中物理性能、风压变形性,雨水渗漏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在幕墙使用中影响很大。

幕墙的物理性能等级应依据GB/T 15225按照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建筑物高度、体型和环境以及建筑物的重要性等选定。

风压变形性系指建筑幕墙在与其相垂直的风压作用下,保持正常使用功能,不发生任何损坏的能力。

风压变形性检测包括:

1)变形检测

检测试件在风荷载作用下,主要受力杆件的面法线挠度的变化规律,以主要受力杆件的相对面法线挠度达到赢时所对应的压力值进行评价。

2)反复受荷检测

检测试件在波动风荷作用下,能否避免发生损坏的能力,以是否发生功能障碍和损坏进行评价。

3)安全检测

检测试件在最大瞬时风荷载作用下,能否避免发生损坏的能力,以是否发生使用功能障碍、残余变形或损坏进行评价。

空气渗透性能是指在风压作用下,其开启部分为关闭状况的幕墙透过空气的能力。在标准状态下,每小时通过整个幕墙试件的空气流量为总空气渗透量。

雨水渗漏性能是指在风雨同时作用下,幕墙透过雨水的性能。雨水渗入幕墙内侧,把设计中不应该被浸湿的部位浸湿的现象叫做雨水严重渗漏,以雨水渗入幕墙内侧,持续流出试件界面作为出现严重渗漏的标志,而此时的压力差值为雨水渗漏压力差

二、试验设备

1,风压变形性能检验:

检测装置应具有安装试件所需足够大的开口部位,具有检测幕墙风压变形性能的能力。试件各组成部分应为生产厂家检测合格的产品,试件的安装、镶嵌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加设任何特殊附件或采用其他特殊措施。试件所使用的玻璃和胶应和工程所使用的相同。试件宽度最少应包括三个垂直承力杆件,其中最少有一个能承受设计负荷;试件的高度最少应包括一个层高,并在垂直方向上要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和承重结构相连接。试件的安装和受力状况应尽可能和实际相符。试件必须包括典型的垂直接缝和水平接缝。

2、空气渗透性能检测

检测装置应具有安装试件所需足够大的开口部位,具有检测幕墙空气渗透性能的能力。压力箱除了开口部位外,必须保持其密闭性。

试件各组成部分应为生产厂家检测合格的产品,试件的安装、镶嵌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加设任何特殊附件或采用其他特殊措施。试件所使用的玻璃和胶应和工程所使用的相同。试件宽度最少应包括三个垂直承力杆件,其中最少有一个能承受设计负荷;试件的高度最少应包括一个层高,并在垂直方向上要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和承重结构相连接。试件的安装和受力状况应尽可能和实际相符。试件必须包括典型的垂直接缝和水平接缝。试验装置的试件安装口和试件间的接缝部位不得有空气渗漏。

3、雨水渗漏性能检测:

检测装置应具有安装试件所需足够大的开口部位,具有检测幕墙雨水涉渗漏性能的能力。设备的喷淋装置应该能够将水均匀地喷向试件表面,形成连续水幕。检测装置应设有安全网,以防止试件突然破坏造成伤害。

试件各组成部分应为生产厂家检测合格的产品,试件的安装、镶嵌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加设任何特殊附件或采用其他特殊措施。试件所使用的玻璃和胶应和工程所使用的相同。试件宽度最少应包括三个垂直承力杆件,其中最少有一个能承受设计负荷;试件的高度最少应包括一个层高,并在垂直方向上要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和承重结构相连接。试件的安装和受力状况应尽可能和实际相符。试件必须

包括典型的垂直接缝和水平接缝。试验装置的试件安装口和试件间的接缝部位不得有空气渗漏。

三、试验步骤:

1,风压变形性能检验:

试件安装完毕后,须经核查,待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始进行检测。检查时,将试件的可开启部分开关数次,最后关紧。在试件所要求布置测点的位置上,安装好位移测量仪器。测点规定为:受力杆件的中间测点布置在杆件的中点位置;两端测点布置在杆件两端点向中点方向移10mm处。镶嵌部分的中心测点布置在两对角线交点位置上,两端测点布置在镶嵌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向中点方向,距镶嵌边缘l0mm处。以250Pa的压力加荷5min,作为预备加压等泄压平稳后,记录各测点的初始位移量。预备压力为P0。

先进行正压检测,后进行负压检测检测压力分级升降。每级升、降压力不超过250Pa,每级压力作用时间不少于10s。压力升、降直到任一受力杆件挠度值达到L/360为止,记录每级压力差作用下的面法线位移量和达到L/360时之压力值P1。

以每级检测压力为波峰,波幅为二分之一压力值,进行波动检测。最高波峰值为P1×1.5,每级波动压力持续时间不少于60s,波动次数不少于10次。记录尚未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的最大检测压力值。

如反复受荷检测未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则进行安全检测,使检测压力升至P3,随后降至0,再降至-P3,然后升至零,升、降压时间不少于l秒,压力持续时间不少于3秒。必要时可持续至10秒。然后记录功能障碍、残余变形或损坏

情况和部位。P3=2 P1对挠度≤L/180。如挠度绝对值超过20mm时,以

20mm所对应的压力值为P0值。

2,空气渗透性能检测

试件安装完毕后须经核查,待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始进行检测。检查时,将试件可开启的部分开关数次,最后关紧。

预备加压:以250Pa的压力对试件进行预备加压,持续时间为5min。然后使

压力降为0,在试件挠度消除后开始进行检测。

按表中所规定的各压力级依次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间不得少于l0s ,记录各级压力差作用下通过试件的空气渗透量测定值,并以l00Pa 作用下的测定值,作为q?(m 3/h)。

力级依次加压,

每级压力作用时间不得少于l0s ,记录各级压力差作用下通过试件固定部分的空气渗透量测定值。并以l00Pa 作用下的测定值作为q ? (m 3/h)

3、雨水渗漏性能检测:

试件安装完毕后须经核查,待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始进行检测。检查时,将试件可开启的部分开关数次,最后关紧。

预备加压:以250Pa 的压力对试件进行预备加压,持续时间为5min 。然后使压力降为

0,在试件挠度消除后开始进行检测。

淋水:以4L /m 2·min 的水量对整个试件均匀地喷淋,直至检测完毕。水温应在8~25℃的范围内。

加压:在淋水的同时,按规定的各压力级依次加压。每级压力的持续时间为l0min ,直到试件开启部分和固定部分室内侧分别出现严重渗漏为止。加压形式分为稳定和波动两种。波动范围为稳定压的3/5,波动周期为3s 。分别见表1,表2。 记录:记录渗漏时的压力差值、渗漏部位和渗漏状况。

表1

表2

判断:以试件出现严重渗漏时所承受的压力差值作为雨水渗漏性能的判断基础。以该压力差的前一级压力差作为试件雨水渗漏性能的分级指标值。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风压变形性能检验检测数值的整理方法

变形检测中求取受力杆件中间点的面法线挠度的方法,按下式计算:

()()()00max 02

a a c c f

b b -+-=--

式中:a 0、b 0、C 0——各测点在预备加压瑶的稳定初始读数值,mm ; a 、b 、c ——为某级检测压力作用过程中的稳定读数值,mm ; max f ——为中间测点的面法线挠度值,mm 。

2, 空气渗透性能检测测定值整理方法。

1)、幕墙试件上开启部分的空气渗透量'2q (m 3/h):

1q q '''=-2q

2)、将'1q 和'2q 换算成10Pa 作用下标准状态固定部分的空气渗透量'1q (m 3/h)和开启部分的空气渗透量透量1q (m 3/h?m):

11.2931

101.3 4.65q p q T =?? 22.2931

101.3 4.65

q p q T =

??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1)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

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测试技术与实验方法 柳昌庆 第十三章课后参考答案

13-4有一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弹性元件为实心圆柱,直径D=40mm 。在圆柱轴向 和周向各贴两片应变片(灵敏度系数s=2.),组成差动全桥电路,供桥电压为10v 。 设材料弹性模量E=2.1?1011 pa ,泊松比υ=0.3。试求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该灵敏度用μv/kN 表示)。 解:设受压缩 F,轴向贴的应变片 R S R R ξ=?=?31 横向贴的应变片:SR R R μξ=?=?43 设原电阻 4321R R R R === ,则受力F 后: 11R R R ?-= , 33R R R ?-=, 22R R R ?-= , 44R R R ?-= 电桥输出电压变化: x U R R R R R R R R U ) )((43214 231+-= ?

x x x U R R R U R R R R R U R R R R R R 22)(2 1212 12 212 1?+?- ≈?+?-?+?- =?++?-?+?- = x U S U U 2 )1(ξ +- =?∴ E r F E r F A F 22πσξπσ?=?=?=?= ?∴ 代入上式 x U E r F S U U 22)1(π?+-=?∴ 测力传感器灵敏度 E r SU U F U K x 22)1(π+=??= ) (101.2)(02.0) (1022)3.01(11 22Pa m V ?????+= π 又因为: 218.91002.11m N Pa ??=- 所以: ) (8.9102.1101.202.0) (103.11112N V K ??????? =-π N V 10102.32103.1-???= N V 91089.41-?= KN V μ4189.0= 13-5在一受拉弯综合作用的构件上贴有四个电阻应变片。试分析各应变片感受的应变,将其值填写在应变表中。并分析如何组桥才能进行下述测试:(1) 只测弯矩,消除拉应力的影响;(2) 只测拉力,消除弯矩的影响。电桥输出各为多少? 组桥如图。

测试技术试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编者:郑华文刘畅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实验中心 2014年5月

说明和评分 1学生按照实验预约表进行实验;在实验前,需对理论教学中相关内容做做复习并对实验指导书进行预习,熟悉实验内容和要求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不允许大声喧哗和进行与实验不相关的事情。 2进入实验室后,应遵守实验室守则,学生自己应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性,按小组进行实验,在操作时应对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所了解,避免盲目操作引起设备损坏,在动手操作时,应注意观察和记录。 3根据内容和要求进行试验,应掌握开关及的顺序和步骤:1)不允许带负荷开机。输出设备不允许有短路,输入设备量程处于最大,输出设备衰减应处于较小。2)在实验系统上电以后,实验模块和实验箱,接入或拔出元件,不允许带电操作,在插拔前要确认不带电,插接完成后,才对实验模块和试验箱上电。3)试验箱上元件的插拔所用连线,在插拔式用手拿住插头插拔,不允许直接拉线插拔。4)实验中,按组进行试验,实验元件也需按组取用,不允许几组混用元件和设备。 4在实验过程中,在计算机上,按组建立相关实验文件,实验中的过程、数据、图表和实验结果,按组记录后,各位同学拷贝实验相关数据文件等,在实验报告中应有反应。对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评分标准: 1)实验成绩评分按实验实作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分:实验实作以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表现和实验结果记录文件评定,评定为合格和不合格;实验报告成绩:按照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要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情况评定成绩。初评百分制评定。 2)综合实验成绩评定按百分制。

机械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机械测试技术》 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姓名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系 2012年5月15

实验一:用应变仪测量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工艺技术; 2.掌握选择应变片的原则及粘贴质量的检查; 3. 掌握在静载荷下使用电阻应变仪测量方法; 1.掌握桥路连接和电阻应变仪工作原理; 5. 了解影响测量误差产生的因素; 6.为后续电阻应变测量的实验做好在试件上粘贴应变片、接线、防潮、检查等准备工作。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等强度梁试件; 天平秤;砝码;INV1861应变调理器; 千分尺(0~25㎜);INV3018C信号采集分析仪; 防潮用硅胶;游标卡尺; 电烙铁、镊子、砂纸等工具;小台钳、钢尺、划针; 502粘结剂(氰基丙烯酸酯粘结剂);丙酮、乙醇、药棉等清洗器材等。 三、实验原理 电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的表面,当构件发生变形时,应变片随着构件一起变形(ΔL/L),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电阻应变仪,可测量出应变片中电阻值的变化(ΔR/R),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应变成正比的模拟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用记录仪记录下来,也可用计算机按预定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应变或应力值。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是构件单位应变所引起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量,用S来表示。 本实验中用到的是单臂电桥,即四分之一桥,工作中只有一个桥臂电阻随着被测量的变化而变化,设改电阻为R1,产生的电阻变化量为ΔR,原理如下图所示:

个 则输出电压0U 的值为: 01 4 e u u S =ε 式中, 0u 为输出电压,ε为应变值,e u 为供桥电压,0u 和ε可从分析仪中直接读出, e u 在应变仪中读出,S 为实验所求。 四、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选片。目测电阻应变片有无折痕、断丝、霉点、锈点等缺陷,缺陷应变片不能粘贴,必须更换。 2.测片。用数字万用表或电桥精确测量应变片电阻值的大小。注意:不要用手或不干净的物品直接接触应变片基底。测量时应放在干净的书面上,不能使其受力,应保持平直。记录各个应变片的阻值,要求应变片阻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对于标称电阻为120Ω的应变片,测量时数字万用表必须打到200Ω档位上,所测电阻值为原始电阻。要求同一电桥中各应变片之间阻值相差均不得大于0.5Ω,否则需要更换。 3.试件表面处理。实验所用试件为等强度梁,为使粘贴牢固,必须对试件表面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如下: (1)用细砂纸在等强度梁表面需贴片处打磨,打磨方向与贴片轴线位置成45度交叉。如等强度梁上有以前贴好的应变片,先用小刀铲掉。应变片为一次性消耗材料,粘贴后再起下来不能再用。 (2)用棉花球蘸丙酮、乙醇擦洗表面的油污和锈斑,直到干净再自行晾干。 (3)然后用划针在贴片处划出十字线,作为贴片坐标,再用棉球擦一下。 (4)打磨好的表面,如暂时不贴片,可涂以凡士林等防止氧化。 4.贴片。贴片过程如下: R1+δR R2 R4 R3 U e B D R2 A B C D R1 R4 R3 C 0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教案

一、实验地点 K1-305测控技术实验室 二、实验时间 三、实验项目 1. 常用信号观察 2. 信号无失真传输 3. 金属箔式电阻应变片性能实验 4. 电容式传感器性能实验 5.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注:以上为可选项目,本学期实验以实际安排项目为准 四、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实验教学课程的核心是《现代测试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测试与处理,是测试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是一门面向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训练课程,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测试技术应用能力,达到熟练掌握常用信号的特性、掌握常用信号的测试技术与处理方法、初步掌握实验现象的相关理论分析方法的目的。 实验教学在机电工程学院(K1)测控技术实验室展开。采用教师讲授、辅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其中,每次实验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1/3(15分钟)课时,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THBCC-1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CSY2001(CSY2001B型)型传感器综合实验台、(虚拟)示波器等仪器设备的使用,了解测试技术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达到熟练使用测试设备的目的,为以后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充分进行实验准备,并进行现场实验指导,检查实验结果,认真批改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充分阅读实验指导书及相关教学内容,按分组独立完成每个实验,每完成一个实验,必须写一份实验报告,要求报告完整、数据详实、结论合理。 2. 介绍实验仪器设备的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按学号自然分组,可根据学习成绩由学生自己适当调整,但必须报指导教师备案。各班一般共分10组。

4. 指导教师严格考勤。 六、实验项目、学时分配、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可根据教学实际要求适当增加实验项目,但不计课时,以学生自愿为主。 七、主要仪器设备介绍 1. THBCC-1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本实验台能满足“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验教学,通过USB数据采集卡,利用上位PC机提供的信号发生器,虚拟示波器,脚本编程完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6版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吴鸿韬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2016年9月 目录

第一章实验要求 (1) 第二章白盒测试实践 (3) 第三章黑盒测试实践 (6) 第四章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 (7) 第五章自动化功能测试实践 (35) 第六章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 (56) 附录1实验报告封皮参考模版 (71) 附录2小组实验报告封皮参考模版 (72) 附录3软件测试计划参考模版 (73) 附录4 测试用例参考模版 (77) 附录5单元测试检查表参考模版 (81) 附录6测试报告参考模版 (82) 附录7软件测试分析报告参考模版 (87)

第一章实验要求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际的测试实验,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熟练掌握软件测试的流程、会设计测试用例、书写测试报告,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软件测试工作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共设计了2个设计型、3个验证型实验和一个综合型实验,如表1所示。设计型实验包括白盒测试实践和黑盒测试实践,验证型实验包括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自动化功能测试和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主要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软件测试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意识。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并能运用测试工具软件进行自动化测试。综合型实验以《软件设计与编程实践》课程相关实验题目为原型、在开发过程中进行测试设计与分析,实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测试管理,完成应用软件的测试工作,提高软件测试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1 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内容学时实验性质实验要求 实验一白盒测试实践 4 设计必做 实验二黑盒测试实践 4 设计必做 实验三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四自动化功能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五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六、综合测试实践课外综合选做 二、实验环境 NUnit、JUnit、LoadRunner、Quick Test Professional、VC6.0、Visual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图书管理系统测试报告

图书管理系统测试报告

1简介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描述了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压力测试和对登录和注册功能的黑盒 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指导开发人员对软件产品进行完善和优化,给用户提供一份 客观的软件质量报告。本方案的主要读者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客户代表等。 测试流程: 制定测试计划开发测试脚本创建测试场景分析测试结果监视性能指标运行场景测试1.2系统简介 项目名称:图书管理系统 项目简介:本项目探讨了一个基于J2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基于 J2下的图书管理系统用语言开发处理程序,选择强大的作为开发工具,用交互式 网站界面设计技术( )开发前台界面,后台数据库选择。本系统实现了基本的对书 籍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归还信息、查询信息进行管理和操作等功能,可 以满足普通用户、管理员的需求。

1.3术语和缩略词参考资料 1)响应时间:客户端从给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开始直到完全接受了服务器反馈信息为止,这期间所用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 2)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交易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交易数量。 3)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请求数。 4)图书管理系统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 5)黑盒测试:英文是。又称功能测试或者数据驱动测试。 6)等价划分测试:等价划分测试是根据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的一种技术。

2测试概要 2.1测试用例设计 2.1.1黑盒测试: 1)边界值法 用边界值法设计用户注册测试用例: a)先等价划分 b)边界值分析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3-2017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3-2017

实验题目:《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量》 实验报告 第 3 组姓名+学号: 胡孝义 2111701272 付青云 2111701146 黄飞 2111701306 黄光灿 2111701322 柯桂浩 2111701321 李婿 2111701346 邝祎程 2111701312 实验时间:2017年12月29日 实验班级: 实验教师:邹大鹏教授 成绩评定:_____ __ 教师签名:_____ __ 机电学院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一、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之前完成) 1.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 1).了解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3).掌握m-k-c 二阶系统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因素 要求: 1).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标定 2).弹簧振子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测量 2.初定设计方案: 根据测量出的弹簧振子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来求系统的动态特性:固有频率ωn 和阻尼比ξ。 实验时确定的设计方案: 先将质量振子偏离平衡,具有一定的初始位移,然后松开。该二阶系统在初始位移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输出,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系统的输出并传输给计算机,生成阶跃响应曲线。该输出是由初始状态引起的,可称之为零输入响应,也可看作是由初始位置到零的阶跃响应。 (1)求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ωd =2π/T d (2)求阻尼比ξ 利用任意两个超调量M 和M 可求出其阻尼比,n 是该两个峰值相隔的某一整周期数。计算公式为 ξ=2222n 4n n πδδ+ (3)求无阻尼固有频率ωn 计算出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阻尼比ξ之后,根据公式可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ωn ωd = 2 1ξ ω-d (4)求弹簧的刚度和振子组件的质量 振子组件主要由振子、滑杆、振子位置调节器、阻尼片、传感器连接杆等组成。

实验报告实验心得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 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 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 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光伏的实验,你要 清楚光伏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 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 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 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 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 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 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 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 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 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 半桥、全桥比较, 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 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 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 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 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 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还有了解虚拟 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 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 识。 实验体会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 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通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 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可以说是半自动化。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 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 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 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 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 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张毅李学勤编著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2004年9月

目录 C S 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1)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单臂单桥) (3)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交流全桥) (6) 实验三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实验 (9) 实验四热敏电阻测温实验 (12)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性能测试 (14) 实验六霍尔传感器的特性研究 (17) 实验七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 (21)

CS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本仪器是专为《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实验而设计的,系统包括差动变压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热电偶、电容式传感器、热敏电阻、光纤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加速度计、压变式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传感器件,以及低频振荡器、音频震荡器、差动放大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低通滤波器、涡流变换器等信号和变换器件,可根据需要自行组织大量的相关实验。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仪器,必须对实验中使用涉及到的传感器、处理电路、激励源有一定了解,并对仪器本身结构、功能有明确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1、必须在确保接线正确无误后才能开启电源。 2、迭插式插头使用中应注意避免拉扯,防止插头折断。 3、对从各电源、振荡器引出的线应特别注意,防止它们通过机壳造成短路,并 禁止将这些引出线到处乱插,否则很可能引起一起损坏。 4、使用激振器时注意低频振荡器的激励信号不要开得太大,尤其是在梁的自振 频率附近,以免梁振幅过大或发生共振,引起损坏。 5、尽管各电路单元都有保护措施,但也应避免长时间的短路。 6、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将双平行梁用附件支撑好,并将实验台上不用的附件撤 去。 7、本仪器如作为稳压电源使用时,±15V和0~±10V两组电源的输出电流之和 不能超过1.5A,否则内部保护电路将起作用,电源将不再稳定。 8、音频振荡器接小于100Ω的低阻负载时,应从LV插口输出,不能从另外两个 电压输出插口输出。

电气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气测试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机械电子系电气工程教研室 二00六年十月

实验台组成及技术指标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控台、三源板(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15个(基本型)传感器和相应的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台桌六部分组成。 1、主控台部分:提供高稳定的±15V、+5V、±2V~±1OV可调、+2V~+24V可调四种直流稳压电源;主控台面板上还装有电压、频率、转速的3位半数显表。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0.4KHz~10KHz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OHz(可调);气压源0~15kpa可调;高精度温度控制仪表(控制精度±0.5℃);RS232计算机串行接口;流量计。 2、三源板:装有振动台1Hz~3OHz(可调);旋转源0~2400转/分(可调);加热源<200℃(可调)。 3、传感器:基本型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磁电转速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Pt10O 铂电阻,共十五个。 4、实验模块部分:普通型有应变式、压力、差动变压器、电容式、霍尔式、压电式、电涡流、光纤位移、温度、移相/相敏检波/滤波十个模块。 5、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数据采集卡采用12位A/D转换、采样速度1500点/秒,采样速度可以选择,既可单采样亦能连续采样。标准RS-232接口,与计算机串行工作。提供的处理软件有良好的计算机显示界面,可以进行实验项目选择与编辑,数据采集,特性曲线的分析、比较、文件存取、打印等。 6、实验台桌尺寸为160O×8OO×280(mm),实验台桌上预留计算机及示波器安放位置。 注意事项: 1、迭插式接线应尽量避免拉扯,以防折断。 2、注意不要将从各电源、信号发生器引出的线对地(⊥)短路。 3、梁的振幅不要过大,以免引起损坏。 4、各处理电路虽有短路保护,但避免长时间短路。 5、最好为本仪器配备一台超低频双线示波器,最高频率≥1MHz,灵敏度不低于 2mV/cm。 6、 0.4~10KHZ信号发生器接低阻负载(小于100Ω),必须从L V接口引出。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编号:B002D150 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Modern Measurement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总学时:32(其中实验学时:8) 学分:2.0 考核形式:考试 课程类别:专业课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测试技术,了解现代测试技术过程中GPIB、VXI等程控仪器的数字接口,以及PXI等自动检测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开发、应用现代测试系统的能力。 本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讲授、讨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以电子测量、检测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等课程为基础。讲授过程中需结合控制接口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智能仪器、网络测试技术等内容,综合地进行分析,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应用智能仪器进行信号检测及分析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现代测试技术概述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和意义。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了解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分类。 了解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 了解自动测试软件平台技术。 第二部分总线接口技术 教学重点:GPIB总线结构及接口设计。 VXI总线组成及通信协议。 PXI总线规范及系统结构。 教学难点:VXI总线通信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GPIB数字接口的发展及基本特性。 掌握GPIB器件模型,掌握数字总线结构,理解接口功能及其赋予器件的能力。 理解GPIB专用LSI接口芯片实现接口功能。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报告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软件测试技术》 实验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2017年9月

软件说明 电话号码问题 某城市电话号码由三部分组成。它们的名称和内容分别是:地区码:空白或三位数字; 前缀:非'0'或'1'的三位数字; 后缀:4位数字。 流程图 源代码 import .*; import class PhoneNumber extends Frame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private final String[] st = {"Name","Local","Prefix","Suffix"}; static int c_person=0; TextField t_name,t_local,t_prefix,t_suffix; RecordDialog d_record; MessageDialog d_message; person a[]=new person[100]; public PhoneNumber() { super("电话号码"); (250,250); (300,240); Panel panel1 = new Panel(new GridLayout(4, 1)); for (int i = 0; i < ; i++) (new Label(st[i],0)); Panel panel2 = new Panel(new GridLayout(4, 1)); t_name =new TextField("",20); t_local =new TextField(""); t_prefix=new TextField(""); t_suffix=new TextField(""); (t_name); (t_local); (t_prefix);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7年04)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实验指导书 戴新编 广州大学 2017.4

前言 测试技术顾名思义是测量和试验的技术。测试技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和理论课程相比,测试技术的实践环节显得更为关键。《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从各门课程中学到的单元技术知识,独立构建、调试测试系统的能力,强化学生对测试系统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它综合体现了各种单元技术在测试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是测试专业的学生接触工程实际的开始。 测试技术覆盖了很多知识领域,从测试信号的基本概念到现代测试信号分析方法,从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到一个复杂大型的测试系统的建立,但在实际中,无法在一门课程里囊括所有这些知识和经验。本指导书根据目前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及教学计划中的学时数,紧密结合理论教学,选择了一些重要的基本内容,实验主要为验证性实验,采用传统的实验模式,由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希望能够使学生牢固、熟练地掌握各种测试仪器的使用,学会调试测试系统的基本方法,包括传感器的使用,信号调理电路、数字化电路及显示单元的调试,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会自行组建测试系统,并能够独立调试。 具体内容应包括:a.常用测试仪器的使用:在传感器使用及系统组建、调试的过程掌握示波器、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等的使用。b.传感器的使用:熟悉热电偶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原理及使用。c.常见物理量测试实验:温度测试实验、转速测试实验、液位测试实验、振动测试实验。由于条件限制,以上的实验内容还只能部分涉及。 实验完成后按要求应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一种工程技术文件,是实验研究的产物。学生完成教学实验写出的报告,会为将来进行工程实验、科学研究书写实验报告打下基础,乃至于养成一种习惯,因此应按工程实际要求学生:内容如实,数据可靠;语言明确、简洁;书写工整、规范。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必要时画出连接图)、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包括图表、数字、文字、表达式等)、对实验方法或结

--建筑环境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研究生课程(实践类)报告 2012/2013学年第1 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环境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课程代码:17000021 实验题目:不同毕托管修正系数的标定实验 学生姓名:吴小田 专业﹑学号:供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122551452 学院:环境与建筑学院

4学时 1. 掌握“负压式微风速标定装置”测试流量和标定风速的原理; 1.标准流量管2.压力采集环3.整流格栅4.标准风道5.风速计测孔 6.静压箱7.离心风机8.变频器9.倾斜式微压差计。 图1 负压式微风速标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2. 根据已有测量仪表的精度和计算公式、方法。确定该标定装置的总不确定度; 3. 现有两支毕托管,一支为L 标注型毕托管,一支为S 型翼型测试头,采用该标定装置,求出两支毕托管的风速修正系数。并进行误差分析。 参考资料: 1.王中宇, 刘智敏.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评定[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2.孙淮清, 王建中. 流量测量节流装置设计手册[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3.梁国伟, 蔡武昌. 流量测量技术及仪表[J].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4.路建岭、吴虎彪、邹志军等,一种负压式微风速标定装置的试验研究,流体机械,2009,10. 5.田胜元, 萧曰嵘编著,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实验地点:环境与建筑学院414室, 备注:实验之前需要完成试验装置不确定度的计算书和实验方案。 2013.02.28 6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熟悉风速标定装置及原理,以及会使用风速标定装置对不同类型毕托管进行标定。 2.了解毕托管的工作原理,比较不同毕托管的制作工艺差别及误差分析 二、实验仪表: HD2001.1温湿度露点大气压力风速变送器、倾斜式微压差计两台、、L 型毕托管一支(长度500mm )、S 型翼型毕托管1支(长度500mm ) 三、实验原理: 1.标准流量管,2.压力采集环,3.整流格栅,4.标准风道,5.风速计测孔 6.静压箱,7.离心风机, 8.变频器,9.倾斜式微压差计。 图1 负压式微风速标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标准流量管是通过大气压力、 空气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和某截面的壁面静压 4个参数来测试流量的。装置的试验原理是用伯努利方程计算标准流量管流量,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标准流量获得标准风道的平均风速, 再由流体在管道内流动分布的特点, 经理论计算得出风道轴心风速作为标准点风速, 即风速计标定时的参照标准风速。 标准流量 根据伯努利方程得: 2 2 1v P P P b a ρ= -=?(1) 式中: P ?压差, Pa 6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测试技术实验 指导书 赵爱琼编 付俊庆审 长沙理工大学测控教研室 07 年3 月

前言 测试技术是一门实践非常强的技术基础课,通过实验,了解测试系统中各环节(包括传感器、信号变换与放大、仪表显示与记录装置、实验数据的计算机分析与处理)的作用与特点,加深同学们对测试技术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本实验指导书适用于交通运输、机电、机制、测控、自控、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的测试技术课、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课、传感器与自动检测课、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课的实验。各专业可根据课时的需要适当取舍,要求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动脑动手,以达到提高实验动手能力的目的。 本实验指导书由赵爱琼老师编写,付俊庆教授审稿,并经测控教研室全体老师讨论定稿 由于编写仓促,水平有限,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测控教研室 07年3月

目录 实验一霍尔传感器特性实验 实验二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实验 实验三电容传感器特性实验 实验四压电式传感器特性实验与振动实验 实验五电阻应变片及电桥性能实验 实验六动应力测量 实验七振动测量 实验八应变式传感器测量系统的设计 附一: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组成附二:实验报告格式与要求

霍尔传感器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2、掌握霍尔传感器的静态标定方法 3、了解霍尔传感器在振幅测量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 1、CSY-200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其中所取单元:霍尔传感器实验 模板、霍尔传感器、直流源±4v、±15v、测微头、数显单元、低频振 荡器 2、电子示波器、工控机数据采集系统 三、实验原理: 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KIBsinα。若保持霍尔元件的激励电流I不变,而使其在一均匀梯度磁场中移动时,则输出霍尔电势值U只决定于它在磁场B中的位移量。本实验即通过对U大小的测量来得其位移。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将霍尔传感器按图1安装。霍尔传感器与实验模板的连接见图2进行。1、3为电源±4v, 2、4为输出 图1

感测技术实验1

感测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 三、实验器材(型号、规格、件数) 四、实验数据及记录 五、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分析 六、结论

实验一箔式应变片性能测试——差动半桥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 熟悉电路的工作原理; 3. 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二、 实验原理 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单臂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 试体表面,当测件(本实验中的悬臂梁)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 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 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 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 R1、R2、R3、R4中,电阻的相 对变化率分别为 △ R1/R1、△ R2/R2、△ R3/R3、△ R4/R4。根据直流电桥输出电 压,单臂时U 。二旦兰,差动半桥时U 。二旦仝,差动全桥时U 。=E 兰,由此 4 R 2 R R 可见,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三、 实验所需部件 直流稳压电源(土 4V 档)、电桥、差动放大器、F/V 表、测微头、双平行悬 臂梁、金属箔式应变片、主、副电源、导线若干。 四、 实验电路 五、验步骤及内容 1. 差动放大器调零 开启仪器电源,差动放大器 增益置最大(顺时针方向旋到底),“+、- ”输入 端用实验线对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 表的输入插口 Vi 相连。用 “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可先把F/V 表的档位开关置于 20V 档,调到零后再调 。 |。开? 副电源 4V _ + V 直流稳压电源 A -4 电桥平衡网络放大器

现代测试技术试卷及部分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 10 分) 1. 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0t t x A t y -=,其中0A 、0t 为常数时,该系统就能实现对信号的( 不失真 )测试。 2. 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函数主要有脉冲响应函数、传递函数和( 频率响应函数 )。 3. 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采用的数学工具是( 傅里叶级数 )。 4. 有源传感器一般是将非电量转换为电能量,称之为能量( 转换 )型传感器。 5. 压电式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是利用某些材料的( 压电效应 )原理工作的。 6. 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是( 两相对臂阻抗的乘机相等 )。 7. 电容式传感器分为( 极距变化 )型电容传感器、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和介质变化型电容传感器三大类。 8. 振动的激励方式通常有稳态正弦激振、( 随机激振 )和瞬态激振。 9. 随机信号的自功率谱密度函数的物理含义是( 随机信号的自相关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传感器在非电量电测系统中的作用是( C )。 (A) 将被测电量转换为电参量 (B) 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非电参量 (C) 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参量 2. ( C )不属于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 (A )回程误差 (B )灵敏度 (C )阻尼系数 3. 频率响应函数H (j ω)是在( A )描述测试系统对正弦信号稳态响应特征的函数。 (A )频率域内 (B ) 时间域内 (C )幅值域内 4. 压电式传感器目前多用于测量( B )。 (A )静态的力 (B )物体运动速度 (C )瞬态的力 5. 振动子FC6-1200的固有频率为1200Hz ,问用该振动子能不失真记录信号的频率范围是( C )。 (A )0 - 1200 Hz (B )>1200Hz (C )0 - 600 Hz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