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怎样理解当前的大国关系

怎样理解当前的大国关系

怎样理解当前的大国关系

大国关系对于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发展重要的影响,同时还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

说到大国关系不得不说中美之间的复杂关系。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迅速发展的新兴大国,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实力最强的守成大国。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中美如何相处,不仅关乎双边,更关乎全人类。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握好、发展好中美关系,让中美两国人民放心,让世界各国人民安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2013年6月7日,中美元首在美国加州庄园会晤,双方确认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并明晰了其内涵、勾画了其路径。

2013年,中美两国完成了领导层换届,中美关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美国先后派出多位高官访华,中美关系发展继续呈现积极势头。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时,习近平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做了进一步阐述。他表示,希望双方不断充实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内涵,走出一条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在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时,习近平则表示,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共同致力于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新时期中国政府“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尝试,是在系统总结过去40年

中美关系基本经验、全面审视当今时代特点的基础上,置身迅速崛起阶段的中国对美外交的新思考,是中美破解历史上后起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新实践,体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作了精辟概括: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

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

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我国前驻印大使、前外交部政研室主任裴远颖:“不冲突、不对抗”是新型大国关系的“新”之所在,是新型大国关系同传统大国关系本质区别,是指前者不会像后者那样走向冲突、对抗、冷战甚至热战,这是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主要目标。“互相尊重”,即尊重对方的领土主权等核心利益,这是确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合作共赢”,即在互信基础上互利互动,这是维系和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最佳途径。

美国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底线,就是要跳出传统大国崛起导致一战的悲剧,所

以“不冲突不对抗”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底线。在底线之上,双方的具体做法就是相互尊重,尽量发展合作机会。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说,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为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确立了方向和目标,即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目标;注重合作,同时也不回避分歧。

杨洁篪:要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推进这一关系。相互尊重是基础,意味着中美应切实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自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尊重各自利益和差异性,最终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聚同化异”。

杨洁篪指出,合作共赢是目的。当前中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也离不开谁,因此必须摒弃“你输我赢”的零和思维,不以牺牲对方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身利益,而应追求共同发展,互利双赢。

美国总统奥巴马则表示,中国继续和平发展非常符合美国利益。如果中国成功,将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并使中国成为美国的平等伙伴,双方可以共同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当前美中双方面临着把两国关系推向更高水平的独一无二机遇。“我将致力于不错失这一良机。”奥巴马说。

这是一个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对未来彼此关系的战略定位,它们共同做出了历史抉择,即以合作而非对抗、和平而非战争的方式共存共处。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既不同于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对抗的关系,也

不同于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仍然维持的同盟关系。换言之,这是一种在新形势下中美作为两个大国本应该建立的正常国家关系。

大国关系不仅对于国际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态势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是大国应对国际格局变化制定自身战略的重要依据。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作为典型的大国关系,其远近亲疏不仅事关当今国际格局的新发展,而且事关中俄两国人民长远利益。以下是关于大国关系中的中俄关系,

从两国关系的历史来看,当前的中俄关系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时期,两国在外交上摆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束缚,解决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和深入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对当时国际格局以及国内建设的实际考虑,中国政府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不仅在意识形态上选择了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完全一致的政策,而且在外交上加入了“苏联老大哥”领导的“东方阵营”。新中国当时“一边倒”的

外交战略是正确的,它不仅有效遏制了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扼杀,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苏联的援助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经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的中苏关系是一种同盟关系,其“亲密程度”自不待言。正是这种关系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两极格局能够最终形成的重要力量。但是,这种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不对等的大国关系。苏联当局在中苏关系中处处以“老大”自居,在国际交往中往往只考虑本国利益,忽视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平等关切,这

就为日后中苏关系的破裂埋下了祸根。自鸦片战争以来饱受屈辱和不平等待遇的中国人民在“从此站起来了”之后,决不会允许再次沦为大国附庸,独立自主办外交是中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始终坚持的原则。从根本上说,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从“蜜月”走向破裂最终走向对抗,正是由于这种不平等、不正常的“同盟”关系所致。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为中俄关系正常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中俄两国历届领导人的长期共同努力下,两国以大国风范摒弃历史恩怨,克服意识形态束缚,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解决了诸如边界争端等历史遗留问题,双边政治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两国关系逐步深入发展,成为当今国际格局下最为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当前的中俄关系完全不同于以往,既非不平等“同盟”关系,又非紧张对抗的不正常关系,而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平等协商基础上的正常国家关系。这一点十分重要,它是中俄关系能够持续、稳定、深入发展的基石。

其次,当前中俄两国所建立起来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历史的必然,它是一种全面务实的关系,中俄两国在深入发展双边关系的同时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以两国根本利益为关切,以促进两国人民福祉为出发点,这是当今其他大国关系中所少见的,堪称大国关系的典范。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曾经把国家复兴的希望寄托于西方国家的帮助,在外交上把主要注意力放到了西方。实践证明这只是

俄政府的一厢情愿,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西方俱乐部接纳俄罗斯为其成员。削弱俄罗斯,侵蚀其战略空间,遏制俄罗斯重新崛起,是西方国家的既定战略,这一战略不会因为俄罗斯国家转型而改变。因此,在经历了短暂的外交困境之后,俄罗斯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大国——中国。事实上,西方国家一贯坚持的冷战思维方式使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同样复杂多变。中俄两国在主张国际政治民主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等方面有着基本相同的立场,这为两国在战略上相互接近、相互倚重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俄关系的发展虽然历经波折,即使是在当前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但这并不影响双边关系向着日益深入方向发展的大局。从1991年12月两国宣布“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9月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4月宣布建立“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不断登上新台阶,提高到更高的层次。2003年5月,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即为俄罗斯,足见两国关系之重要和两国关系水平之高。正如2004年两国在《中

俄联合声明》中所指出的,“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深化中俄战略

协作伙伴关系都是两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中俄关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两国关系继续得到深化和全面发展,从“政治关系热”发展到经贸、科学、教育、人文、军事、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热潮,大大充实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和内容。

在政治领域,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层互访不断,已经建立起高层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双方在涉及对方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配合,推动联合国改革,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军事与安全领域,双方在打击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等方面保持高度合作,各种军事与安全合作机制不断启动、发展和完善。历年以“和平使命”命名的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已经日趋成熟,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受到外界普遍关注的中俄“弹道导弹发射相互通报”机制,更是标志着两国在军事与安全领域的高度信任。

在经贸合作领域,两国领导人制定了十分务实和具体的目标,即到2010年时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自1999年以来,中俄双边贸易额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8年双边贸易额已达560亿美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中俄双边贸易额有所降低,但是两国正为实现该目标而共同努力。就在2009年中俄双方共同制定并签署了两国历史上最大的能源合作协议(高达250亿美元),以能源合作为突破口,必将大大提高两国经济合作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两国战略合作水平。

人文领域的合作是近年来中俄双边关系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如近年来为中俄两国人民所家喻户晓的中俄“国家年”活动,就是落实两国领导人制定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的具体项

目。2005年7月1日,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对外宣布,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举办“中国年”。随着两个“国家年”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俄罗斯热”和“中国热”成为两国人民生活中的共同感受。从2009年起,双方又在两国互相举办“俄语年”和“汉语年”活动。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23日访问俄罗斯出席“汉语年”开幕式活动时所指出的,双方共同举办俄罗斯“汉语年”,必将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夯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全面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水平。

事实表明,中俄关系已经是一种基于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有着共同意愿和共同利益的平等、互利的新型国家关系。中俄关系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为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对于当前中俄关系,用“历史上最好时期”来形容并不为过,其含义并非指具有同盟性质的“亲密”关系,而是指这种关系符合历史潮流,即国家间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关系。国际关系史表明,只有这种大国关系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尽管国际格局风云变幻,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俄两国必将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深化两国全面合作,使中俄关系朝着更加健康、更加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大国关系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调整和变化,对世界力量重组和战略格局态势产生重要影响。中俄与西方大国关系进入以良性互动为主的新阶段,中俄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关系得到大幅

度和一定程度上实质性的改善和发展,相互关系进入了以相对稳定和良性互动为主的新阶段。

一是美国对大国仍主要实行威慑、遏制战略。“先发制人”主要

是针对它们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和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无赖国家”,而不是针对中、俄等大国,因为美国承担不了这样做的严重后

果和代价。二是美国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后,把反恐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其冷战思维和冷战政策残余不复存在,大国关系从此进入消除对抗和全面合作的新时代。这种观点同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实践有很大距离,是站不住脚的。世界多极化进程曲折发展,美国的超独大地位和在大国关系中的主轴作用增强,霸气高涨;同时,大国关系互动和力量重组态势愈益朝着牵制美霸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进程继续在曲折中发展。

大国的作用和地位是由实力对比和大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决定的。美国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力量继续扩张,对诸强的实力优势继续扩大;美国在政治、外交、安全、经济上对诸强国的影响远超过诸强国对美国的影响。美国依仗实力强势和天下无战略对手的“机遇期”,大

搞单边主义、黩武主义和反恐扩大化,以期加速实现其独霸世界的战略目标。

大国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和美国强化单极独霸战略促进了大国

力量重组趋势的发展。中俄在政治和战略上愈益靠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和充实。欧盟同中俄关系愈益密切和加深,同美国拉开更大距离。在当代条件下,大国力量重组并不意味着大国重新联合和

结盟,更不意味着大国将走向对抗,而是意味着实力较弱的大国为了自己国家的根本利益,增强互相借重和加大发展相互关系的力度,在国际法的框架中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制衡惟一超级大国单极独霸世界的战略。这种新型的大国力量重组趋势有利于保持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和稳定,是促进世界多极格局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前大国力量对比和关系互动态势对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产生

了复杂影响。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终极目的是建立由它支配的单极世界秩序。布什政府调整国家安全战略,谋求绝对安全和绝对军事优势,推出“先发制人”战略,强化单边主义,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加速实现这一目标。现在美国GDP约占世界的30%,军费开支约占世界的41%,美国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对其他大国的优势有所扩大。美国以强大军力作后盾,打着反恐旗号,扩大在海外驻军,现在美国在世界上130多个国家程度不同地保持军事存在,在一些地区扩大了地缘政治版图和势力范围。美国的独超强势和强化全球战略攻势给多极化进程带来新的困难和曲折。

在一定意义上看,当前世界战略格局带有某些单极色彩,美国的世界主角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主要作用有所强化。但是,对美国的力量和影响也应做恰如其分的估计,不应夸大,更不应在大国关系调整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将其神化。就经济力量而言,当今世界存在三个中心,即美国、欧盟和东亚,并不只有美国一个中心。就军事力量而言,不能笼统地说美国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世界战略力量仍基本保持均势。因为仅俄罗斯一个核大国就拥有同美国大体相等的战略核

力量,即使根据俄美新的削减战略核力量条约,到2012年双方都将保有1700~2200枚战略核弹头,在战略核力量上双方仍是势均力敌。总言之,俄美都保有能摧毁对方多次的核打击能力,大国之间特别是俄美之间“核恐怖平衡”并没有被打破。就外交而言,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全球战略攻势并不是处处旗开得胜,在不少问题上碰壁受挫:搞反恐扩大化和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受到包括其盟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非议和反对;在日内瓦人权大会上提出反华提案连年失败,并落选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推行偏袒以色列、打压阿拉法特的中东政策陷于孤立;对一些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得逞,等等,这些表明美国在世界上不能为所欲为,更不能主宰世界的命运。现在西方有人宣扬当今世界已成为美国独家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已是“君临天下”的“世界新帝国”,显系夸大不实之词。美国固然凭独超强势给多极化进程带来干扰和冲击,但其单极图谋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抵制和牵制。同时,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力量也在发展。美国不能扭转世界多极格局的发展方向,世界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向前推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