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桥23-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工艺

桥23-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工艺

桥23-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工艺
桥23-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工艺

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工艺

1 前言

MSS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移动模架国外称之为移动支撑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是桥梁施工的先进方法。施工时利用桥墩墩身或承台安装支撑托架,支撑托架安装有模板的主钢梁系统,在桥跨位置进行梁体混凝土原位现场浇筑的施工设备。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技术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随着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也在逐步地得到推广与应用。移动模架法施工具有以下优点:

(1)标准化作业、施工周期快、质量好,单孔箱梁整体现浇作业的工期为12~15天,最快可达到10天。

(2)可利用牵引设备移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3)多跨连续浇注,伸缩缝少,行车舒适。

(4)不需进行地基的处理,适用范围广;

(5)能对高度较大,无法或较难设置满堂支架和钢管桩支架的桥梁进行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和破坏性。

2 连续箱梁移动模架施工方法

2.1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

图1 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2.2施工阶段划分

移动模架造桥机墩顶原位现浇连续箱梁,箱梁施工从岸跨墩柱开始(从南向北),每次施工缝设在下一跨的6m(30m)或8m(40m)处(L/5)连续施工。以40米连续箱梁3跨1联为例,施工阶段划分如下图2。

图4 施工阶段划分图

2.3 施工方法

2.3.1 移动模架第一次落模

在已完梁段腹板、底板、顶板的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拆除后吊点横梁吊杆,安置滑移轨道,前移后吊点横梁到位并穿上8根吊杆和C型梁2根吊杆,伸出前横梁油缸(使前横梁支撑在墩身上),达到前、中、后三点吊起整个系统主梁及前鼻梁,下降小车主顶(注意整个模架基本同步下降),使整个系统主梁及前鼻梁靠前、中、后三点吊起。此时模板与混凝土分离,其分离距离很小。完成第一次落模。

设备在落模时应注意到:

(1)将竖向主千斤顶回油,待主梁及模板完全落在小车滑板上时方可打开横梁上连接销。切记不能在主梁尚未落到位,为抢时间而提前打开所有的横梁销子,这样易造成设备倾斜失稳。

(2)所有小车悬挂油缸活塞杆头部必须错开小车吊耳,避免落模时顶坏油缸活塞杆。

(3)在刚开始落模时,应注意模板与混凝土的粘接情况,避免拉坏模板或设备。

(4)落模过程中,各顶升油缸回程不能相差太大,避免设备倾斜失稳。并确认主梁及模板完全落在小车滑板上,C型梁和后横梁不再受力。

2.3.2 牛腿自行

在牛腿横梁纵移前,首先应检查小车夹板螺栓是否连接可靠。必须在前横梁下安装辅助支撑(方木或钢架),以保证前支撑的稳定性,并应在牛腿横梁纵移过程中,注意观察。如图5所示。

图5 牛腿在主梁上自行

此时模板与混凝土分离间隙很小,在小车主顶下降到位(保证牛腿悬挂油缸将牛腿横梁及小车提起的间隙),穿上牛腿悬挂油缸销子,用薄饼液压千斤顶拆出前、后牛腿横梁穿销并将前、后牛腿横梁稍提离牛腿托梁,连结上机械保险杆(4根/小车),纵移前、后墩两牛腿(不一定要同步)分别到下两墩,合拢牛腿横梁并穿销,穿墩身上的牛腿托梁,将牛腿下降放至牛腿托梁上。

牛腿横梁纵移时,同一牛腿横梁上的两小车操作人员必须用对讲机统一行动。同时,小车人员必须随时观察行走轮是否能顺利通过主梁或鼻梁的各段连接板及螺栓。随时注意小车行走轮是否有跳轨倾向,保持轨面清洁无杂物。由于线路存在纵坡,所以小车行走时,应用三角木垫塞行走轮,防止纵移油缸回程时,小车及牛腿一起后滑,危及安全。在牛腿横梁纵移到位调平时,各悬挂油缸动作尽量均衡、逐个调整,使牛腿横梁水平穿销,避免悬挂油缸动作因参差太大而憋坏。

2.3.3 移动模架第二次落模

将各小车主顶升至接触主梁下滑面,完全下降吊点横梁及C型梁油缸(有定位销孔),收回前横梁支撑油缸,使整个主梁落至4个小车主顶上、由各小车主顶及C型梁承受主梁及模板的力量,拆除后吊点横梁吊杆并利用各小车主顶及C型梁主顶将整个主梁及模板落至小车滑面上,进行二次落模。然后抽出15根模板横梁销子、拆除底模中缝连接螺丝,利用4个小车及C型梁上横移油缸将主梁和模板横向打开到位。

2.3.4 移动模架开模

解除两组模架横向移动的所有约束(拆除前横梁、外模横梁上的横向连接销),检查各液压元件,清除牛腿轨道上杂物并涂润滑油,通过C型梁上的横移液压油缸和小车横移油缸横移,使主梁及模板分别向外基本同步水平移动。每次移动小于千斤顶行程,直至满足过孔宽度要求。

此动作因为参与人员较多,重点在动作统一。具体要求如下:

(1)进一步检查模板横梁销及模板中缝连接螺丝是否全部拆卸完毕。

(2)必须指定专人在C型梁上用对讲机统一指挥,使梁面C型梁和箱梁下4个小车操作人员动作同步。

(3)开模时,应尽量保持两边模型同步;如要采用分侧先后开模,两侧位移不能相差太大(不能大于2个行程),避免系统失稳,造成倾斜侧翻。

(4)模板打开过程中,同一侧面的前、后两个小车的位移应基本保持一致。C型梁横移轨面应保持清洁,同时应有足够的润滑脂。

2.3.5 模架纵移

检查液压元件和牛腿的安全情况,解除所有影响其纵向移动的约束,同步牵引模架纵向就位。两组模架不同步误差不得大于1m。操作过程中,涉及人员多,牵涉面多,应由现场技术人员统一指

挥,应注意到:

(1)模架纵移前、必须用方木塞紧牛腿横梁与墩身之间隙,防止主梁纵移时,牛腿横梁位置偏移,造成危险。

(2)确认所有吊杆是否拆除、前横梁油缸是否收回。

(3)小车人员必须随时观察主梁或鼻梁的各段连接板及螺栓,是否能顺利通过小车、注意有无构件阻碍。

(4)主梁行走时,随时给主梁滑面涂抹润滑脂,减少对小车上PE板的磨损。

(5)两侧主梁行进时,主梁与主梁之间、主梁与C型梁之间速度、位移应基本保持一致。

(6)桥面C型梁行进时:应注意纵移轨道是否平整、润滑脂是否足够。同时观察翼板上防撞墙预埋钢筋是否阻碍C型梁前进。

(7)主梁及模架纵移到位时,应尽量使小车液压主顶对准主梁内横向加强筋位置,保证主梁良好受力。检查左右主梁与墩身中线距离是否相等,避免偏载。如图6所示。

图6 模架纵移

2.3.6 合模

纵移就位后,横移油缸伸缸,使两组模架分别向内水平移动,横向合模。当接近合拢时,外模横梁各联接点处有人检查,时刻注意各处对位情况,合拢后连接横梁,顶升至浇注位置。

合模与开模为反向过程,在合拢模板、穿模板销子后,升模至标高,调整外模及校正模型曲线,并在浇注混凝土之前装上后横梁8根吊杆,并均匀收紧到预紧力(使新旧箱梁连结处无错台)。

同一侧面的前、后两个小车的位移应基本保持一致。注意模板工作面是否存在其他作业人员及物件。上升模架时,各小车液压主顶位移应基本保持一致,顶升到位后及时锁定油缸机械锁紧装置。

2.3.7模板调整、预拱度设置

模架合模后,要调整各支点处模板的纵向标高,使模板处于浇筑混凝土时的正确位置,与此同时设置好预拱度。预拱度设置由安装在横梁上的机械支撑来完成,预拱度值由模架自身挠度和连续箱梁预拱度两部分组成。

(1)移动模架系统挠度值的组成

理论预拱度是整个移动模架系统的理论挠度值与设计预应力张拉反拱值综合计算而得,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1)整机自重和主梁弹性、非弹性变形产生的挠度值。

2)混凝土自重产生的挠度值。

3)牛腿、小车沉降产生的挠度值(预压实测结果:H 牛腿=2 mm <<H 设计=13.5mm , H 小车=1mm <H 设计=2.78mm ,按实测值计算)。

4)后悬臂吊杆伸长产生的挠度值(第二孔以后各孔考虑:实测值2mm ,理论值7mm ,)。 5)由后悬臂杆集中提升(力)产生的挠度值。

6)预应力钢束张拉产生的反拱值(支点间按二次抛物线计算)。其曲线方程如下:

2

)

(4L

x L x f y -=

;L :表示跨长;拱f :表示梁段最大矢高。

另外,还要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路面层及桥面附属设施等后期施加的永久荷载对挠度值的影响。

(2)立模标高的确定 H i = H 设计+ δ支架

+ δ

施工荷载

+ δ

使用荷载预拱值

其他

-H 理论预应力

其中δ支架

=H 2-H 3+H 1为支架在现浇梁、模板及支架自重作用下的弹性变形;H 1-主梁在自重下

的位移;H 2-主梁加载后的最终位移;H 3-主梁卸载后的位移。

δ施工荷载

=移动支架对已浇梁作用的变形,由设计提供;

δ使用荷载预拱值

=汽车+其他活载作用下的变形,本桥由于预应力产生的反拱值均大于活载变形,本

项取0;设计院要求30米跨张拉反拱度施工单位不需要考虑,设计希望有反拱度(根据设计年限)。

δ

其他

包含施工过程温度变化、支架非弹性变形、牛腿、小车沉降值、移动模架C 梁吊带伸长(C

型梁安装后,进行第二跨浇注时,要计算吊带的伸长值)等。

考虑到本次仅浇注第一孔箱梁,δ支架

已经得出,δ

使用荷载拱值

为0;δ

施工荷载

暂时按悬臂端12mm 考虑,

如加载时主梁是上翘,就不设;δ

其他

目前计入牛腿、小车沉降值、C 梁吊带伸长,在施工中调整即可。

初步得到本次立模标高: 1~30米H i = H 设计+ δ支架

,30~36米H i = H 设计+ δ

支架+δ

施工荷载,其中δ

施工荷载

0~12mm(见表1)。40米跨A 梁段立模标高是根据30米跨施工中收集的参数推算而得,具体结果见

表2。

注:(1)主梁净挠度-在施工载荷下主梁的净变形量;(2)理论反拱度-混凝土梁张拉后最大反拱度值(梁跨中)0mm计。其余分部点按二次抛物线型计算反拱值。

注:(1)主梁净挠度-在施工载荷下主梁的净变形量;(2)理论反拱度-混凝土梁张拉后最大反拱度值(梁跨中)20mm计。其余分部点按二次抛物线型计算反拱值。

(3)竖曲线段立模标高的控制

本桥32#墩~42#墩(K2+079~K2+479)位于直线段,其间K2+079~K2+477.60为R=28000m、T=666.60m、E=6.441m的凸型竖曲线,连续箱梁竖曲线的设置对梁的预拱度并无影响。其基本计算式:H=竖曲线+坡度+模架系统沉降、变形+梁体预拱值;

1)坡度:计算各跨相应位置标高;

2)竖曲线:计算各跨模板分节里程竖曲线值;

3)模架系统沉降、变形:指牛腿沉降、主梁挠度、后悬臂吊杆伸长,通过试压求得,并与造桥机设计提供校核;

4)梁体预拱值:指梁体混凝土重、弹模、预应力张拉、活荷载、混凝土收缩徐变,由设计院通过计算提供。

故综合以上几项其立模标高计算公式:

H竖曲线=x2/2R

H i= H设计+ H牛腿+ H小车+H C型吊梁+ δ支架+δ施工荷载-H理论预应力-H竖曲线

(5)悬臂端立模标高的控制

本桥30米跨A、B梁段悬臂端长度均为6米,40米跨A、B梁段悬臂端长度均为8米。根据移动模架自身结构设计的特点,与主梁相接的前鼻梁的重量远小于主梁的重量,对悬臂端挠度的影响忽略不计(设计院结构检算决定)。悬臂端立模标高的调整通过横梁的整体升降完成。计算公式仍然采用:H i= H设计+ δ支架+ δ施工荷载+ δ使用荷载预拱值+δ其他-H理论预应力

(6)模板调整

挠度值存在于主梁上,然后表现于模板,故预拱度调整均由调整模板来完成,模板调整分为三个阶段四步程序:

1)三个阶段:安装预调(理论值);预压后复调(实测值);制梁(第1、2孔)后终调(施工预拱度值)。

2)四步程序:松开支于主梁上的支撑螺杆;调节螺旋顶,达标后固定;注意横坡的控制;锁紧支撑螺杆;模板表面铺设不锈钢板(试压以后施作)。

2.3.8 钢筋和预应力钢束安装

(1)钢筋绑扎

调整模板线型完毕后,进入箱梁钢筋模板预应力施工。钢筋绑扎顺序为:先底板、腹板钢筋,待内模立完后再绑扎顶板钢筋。钢筋加工全部在钢筋加工场完成,运至现场绑扎成型。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施工缝处的钢筋要为下一梁段施工留有足够的搭接长度,使搭接头在同一断面上不超过50%。

2)钢筋与预应力束有干扰的,允许对有干扰的钢筋进行位置上的调整,但不允许直接割断或割除该处钢筋。

3)预应力的定位钢筋可以与腹板或底板架立钢筋合并使用,以减少钢筋的密集程度,以利于混凝土的浇注。

(2)预应力索安装

预应力钢绞线安装顺序为:先底板,后腹板,最后顶板纵向、横向预应力束。

1)预应力管道定位

预应力管道定位必须准确、牢固,严格按照图纸所示的形式设置定位筋,除各转折点必须固定外,在转点间距过大的地方按直线段不大于1m、曲线段不大于0.5m的要求进行加密布置,保证预应力管道位置的准确。纵向预应力管道位置的坐标偏差不大于1cm,横向预应力管道坐标偏差不大于0.5cm。

预应力管道铺设完成后,仔细检查其表面是否有孔洞或裂缝,如有要立即更换或用胶带纸封补。

2)预应力钢绞线的布设(成束)

预应力钢绞线应严格按照图纸所提供的长度进行下料,同时充分考虑千斤顶张拉的工作长度,以500t 千斤顶为例,工作长度应不小于70cm。

由于纵向及横向预应力均为一端张拉,因而在预应力钢绞线穿入预应力孔道时,应先用钢绞线挤压机对其一端用钢绞线连接头进行挤压。将挤压好的钢绞线逐根人工穿入或用卷扬机整体穿入管道内。

预应力穿束完成后,要将预应力管道口进行封堵,并将裸露在外的钢绞线进行包裹,防止水泥浆漏入波纹管或污染张拉端,影响预应力束的张拉。

2.3.9 浇筑混凝土

采用全断面快速浇注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顺序纵向由悬臂端向施工缝分段进行,每段梁横断面混凝土浇筑顺序为先浇底板,再浇腹板,最后浇顶板。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和平板式振捣器。另需准备部分插钎用于箱梁下倒角振捣。

(1)底板浇注

底板混凝土一般领先腹板混凝土1.0~2.0m,浇筑时泵车输送管道通过内模预留窗口,将混凝土送入底板。下料时,一次数量不宜太多,并且要及时振捣,尤其边角处必须填满混凝土并振捣密实,以防浇腹板混凝土时冒浆。

(2)腹板浇注

在超前浇筑的底板混凝土未初凝(一般浇筑完2h左右)时,即开始斜层浇筑腹板混凝土。两侧腹板混凝土要同步进行,以保持模板支架受力均衡。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得超过30cm,且要振捣密实,严禁漏振和过振。

(3)翼板及顶板浇注

当腹板浇筑到箱梁腋部后,开始浇筑顶板混凝土。其浇筑顺序为:先浇中间,后浇筑两侧翼板,两侧翼板要同步进行。为控制桥面标高,必须按测量抄平高度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收浆前,对表面进行拉毛处理。混凝土终凝后,及时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

(4)收浆、抹面及标高控制

在箱梁顶板及翼板的浇注过程中,为确保箱梁顶面的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必须按测量抄平高度进行混凝土浇筑。可在箱梁顶面纵向每隔5m布置一个高程点,全断面共5排,并在标高点上焊接水平钢筋,利用铝合金水平尺和木抹将混凝土面收平。

混凝土收浆前,对表面进行拉毛处理。混凝土终凝后,及时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

2.3.10 内模、侧模托模及端模拆除

一段箱梁的混凝土全部浇筑完24小时后,先拆除端模、侧模,在张拉前,防止张拉时内模对梁体变形影响,应先拆除内模,内模的拆除顺序是:从两个接口向端横隔梁,从顶板向两侧;另外,为了不影响造桥机第一次落模,应在第一次落模前拆除端横隔梁处的托模。

2.3.11 预应力张拉

(1)钢束张拉顺序

腹板钢束张拉顺序为N3N2N4N1N5(以40米梁为例),左右腹板对称张拉;顶板、底板束按上下、左右对称张拉。锚具布置如图7所示。

图7 箱梁预应力钢束布置图

(2)后张法的张拉工艺

30m、40m箱梁采用夹片式具有自锚性的锚具,钢铰线采用低松驰预应力钢铰线,具体张拉程

序为: 0—10%—20%—σcon(持荷2min 锚固)。钢束张拉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伸长值作为校核(预应力伸长值按设计)。要求理论伸长量与实测伸长量之间的误差不超过±6%,超过此值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2.3.12 孔道压浆、封锚

压浆工作宜在张拉完毕后尽早进行,一般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张拉完毕,停10h 左右,观察预应力钢束和锚具稳定后即可进行。采用真空法压浆。

对于埋置在构件内的锚具,压浆后应先将其周围冲洗干净并凿毛,然后按设计要求设置钢筋网和浇筑封锚混凝土。封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2.4 移动模架的现场拆卸

2.4.1 移动模架拆卸原则

移动模架拆除原则:始终坚持对称拆卸的原则,防止拆卸时整体结构失衡失稳。 2.4.2 拆除工艺

(1)移动模架拆除工艺流程为: 由于梁体受力所限,故采用分部拆卸。具体流程图如图6:

(2)移动模架拆除步骤

1)拆除前支撑横梁。34#~33#跨混凝土张拉完成后,牛腿自行至33#、32#墩完成后,拆除前支撑横梁。

2)拆除一、二节悬臂鼻梁。开模,模架纵移,依次拆除一、二节悬臂鼻梁。

3)拆除悬臂端模板(8米)及横梁。移动模架继续纵移,在悬臂端模板至32#墩时,利用停放在31#~32#梁面上的吊车拆除悬臂端模板(8米)及横梁。

4)拆除第三节悬臂鼻梁。移动模架纵移到位后,拆除第三节悬臂鼻梁。

5)埋设吊杆孔。在浇筑33#~32#跨箱梁时,在其翼缘板上预埋吊杆孔。

6)拆除模板、支撑杆、横梁、配重块等。在33#~32#跨箱梁张拉完成后,模架横移,利用链条葫芦配合吊车拆除模板、支撑杆、横梁、配重块等钢箱梁以上部分结构。

7)拆除支撑托梁。先用两组贝雷梁吊架(每组吊架由单层8片贝雷梁组成)和精轧螺纹钢(四个吊点每个吊点4根,模架总吊重320t ,下吊点利用1#、4#钢箱梁的吊孔,上吊点由扁担梁承担)

图6 移动模架拆除工艺流程图

将移动模架整体吊挂于贝雷梁上,利用提升小车,将牛腿提升5cm,拆除支撑托梁。

8)整体下放模架,拆除牛腿三角架。利用吊架吊杆下放模架,待牛腿三角架接近平台表面时,拆除牛腿三角架后。

9)拆除模架。继续下放模架于平台上,拆除吊挂系统。用2台25t浮吊,对称拆除模板和横梁,再由北向南的顺序,拆除4#、3#、2#、1#主梁。主梁拆除完毕后,最后拆除推进平车、牛腿横梁。

10)运输和存放。用船舶运输至指定场所堆放整齐。

3劳动力组织

移动模架人员配备见表3:

4 机具设备配置

移动模架所需机具设备见表4。

5 质量控制要点

5.1 混凝土浇注质量

40m连续梁每4孔1联,每联第一施工阶段浇筑48m梁长,混凝土量478m3,中间施工阶段浇筑40m梁长,混凝土量392m3,最后施工段梁长32m,混凝土量约305m3。

根据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结构特点和本施工方法要求,在每孔箱梁施工阶段,混凝土首先从悬臂端开始向后依次斜向分段水平分层进行,在施工缝处与上一阶段箱梁合龙。为保证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不出现分层冷缝,一方面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本工程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18~20h),二是合理分段,加快浇筑速度。同段内混凝土浇注由底板到腹板到顶板,上下游基本对称进行,底板混凝土浇注由内模顶板每隔5m开窗口灌注,浇筑底板混凝土时留约1/3左右,由腹板混凝土下翻补充,腹板混凝土浇筑上下游侧高度差控制在1m左右。顶板混凝土先浇中间,后浇筑两侧翼板,两侧翼板要同步进行。

5.2 梁体线型

连续箱梁浇筑成型后,应取得与设计相一致的断面尺寸和线型。箱梁断面尺寸、轴线主要由模板控制,而线型主要通过预拱度的设置使浇筑后箱梁高程与设计相符,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

移动模架严格按照《MSS40-1350移动模架安装技术指导书》进行拼装,安装完成后,对模架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才进行加载预压试验,加载何载为箱梁重量的110%,荷载基本按箱梁断面混凝土重量布置。在右幅63~64#墩30米跨对移动模架进行了预压试验,以验证移动模架设计预拱度值的正确性,通过预压,得到移动模架实际扰度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30m跨预拱度值设计与预压试验的差异曲线见图7。

图7:预拱度值设计与试验差异曲线

30m跨的连续箱梁预拱度值以预压试验结果为主,结合移动模架设计值综合考虑设置;40m 跨没有进行堆载预压,对此套移动模架40m跨预拱值的来源有以下四个方面:

(1)由于造桥机是一弹性平台,在施工荷载作用下,将产生变形,该值由模架生产厂家提供;并通过预压,消除非弹性变形,核实厂家提供的弹性变形值。

(2)40m跨连续梁是多次超静定体系,考虑到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设计有一预拱度,即在预应力效应+恒载+汽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挠度值,前、后支点之间部分按抛物线分布,40m抛物线中心最大下挠度按20mm计,悬臂端最大上挠度按13mm计(按三角形分布)。

(3)由悬臂吊杆引起的挠度(不考虑滑模自重)按8mm计(按三角形分布)。

(4)加上结构本身的非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值按10mm考虑。

四者矢量叠加,就是梁体预拱度设置值。在实际施工中,仅需按上述四者矢量叠加的变形值设置,设置方向与计算相反。

连续箱梁线型控制的重点在于预拱度的设置、调整和施工缝的处理。预拱度按上述矢量之和设置。施工缝是连续箱梁线型易变形的部位,为避免施工缝处箱梁线型出现折线而不圆顺,采取每一联A梁段施工后,在进行后续B、C梁段的施工时,必须保证移动模架模板与已浇筑梁段悬臂端混凝土密贴(特别是腹板部分),密贴通过顶升推进小车竖向液压主顶以及调整外模板上的机械式螺旋千斤顶来实现。

由于移动模架结构庞大复杂,计算与实际施工工况不可能完全一致,故在施工完第一、第二孔后,根据实测数据分析再对梁体预拱度的设置进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测量监控。将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相比较,若有偏差,及时调整模板撑杆高度,使之吻合。

5.3 施工缝的处理

连续箱梁分段施工,在施工缝处合拢,为尽量减少此处错台,保证箱梁线型,采用后横梁吊杆悬挂锁定,使新老混凝土密贴。具体操作为:在浇注混凝土前,后横梁用8根φ100mm的吊杆将已浇注悬臂端面砼后2米的主梁和模板吊起,使模板与已浇混凝土密贴,减少新浇混凝土与旧混凝土错台,后横梁吊杆预紧力控制在模板自重再加20吨。在混凝土浇至其总量的3/4时,放慢浇注速度,通过后横梁竖向油顶再次给吊杆施加提升力,以消除吊杆弹性变形,确保模板与混凝土面接合密贴,并锁紧油顶机械锁,施工荷载主要通过锚固装置将力传到已浇混凝土梁端,使混凝土箱梁接茬面两端一起变形,模板与老混凝土密贴,不致于产生错台。

6、安全注意事项

整个操作设备过程中,必须指定一名对设备熟悉的人员,用对讲机统一指挥。

6.1落模

(1)设备在落模时应注意,首先将竖向主千斤顶回油,待主梁及模板完全落在小车滑板上时方可打开横梁上连接销。切记不能在主梁尚未落到位,为抢时间而提前打开所有的横梁销子,这样易造成设备倾斜失稳。

(2)设备在落模时应注意,所有小车悬挂油缸活塞杆头部必须错开小车吊耳,避免落模时顶坏油缸活塞杆。

(3)刚开始落模时,应注意模板与混凝土的粘接情况,避免拉坏模板或设备。

(4)落模过程中,各顶升油缸回程不能相差太大,避免设备倾斜失稳。并确认主梁及模板完全落在小车滑板上,C型梁和后横梁不再受力。

6.2 小车、牛腿纵移

(1)检查小车夹板螺栓是否连接可靠。

(2)小车横向打开时,操作人员必须注意牛腿横梁上滑面涂抹的润滑脂,小心滑倒。

(3)牛腿横梁纵移前,必须在前横梁下安装辅助支撑(方木或钢架),并在牛腿横梁纵移过程中,注意观察。

(4)牛腿横梁纵移时,同一牛腿横梁上的两小车操作人员必须用对讲机统一行动。

(5)小车人员必须随时观察行走轮是否能顺利通过主梁或鼻梁的各段连接板及螺栓。

(6)随时注意小车行走轮是否有跳轨倾向,保持轨面清洁无杂物。

(7)因线路存在纵坡,所以小车行走时,必须随时注意用三角木垫塞行走轮,防止纵移油缸回程时,小车及牛腿一起后滑,危及安全。

(8)牛腿横梁纵移到位调平时,各悬挂油缸动作尽量均衡、逐个调整,使牛腿横梁水平穿销,避免悬挂油缸动作因参差太大而憋坏。

6.3 系统开模

此动作因为参与人员较多,重点在动作统一。具体要求如下:

(1)进一步检查模板横梁销及模板中缝连接螺丝是否全部拆卸完毕。

(2))必须指定专人在C型梁上用对讲机统一指挥,使梁面C型梁和箱梁下4个小车操作人员动作同步。如果采用分侧先后开模时,两侧位移不能相差太大,避免系统失稳。

(3)模板打开过程中,同一侧面的前、后两个小车的位移应基本保持一致。

(4)随时保持C型梁横移轨面有足够的润滑脂。

6.4 模架纵移

(1)模架纵移前、必须用方木塞紧牛腿横梁与墩身之间隙,防止主梁纵移时,牛腿横梁位置偏移,造成危险。

(2)确认所有吊杆是否拆除、前横梁油缸是否收回。

(3)小车人员必须随时观察主梁或鼻梁的各段连接板及螺栓,是否能顺利通过小车、注意有无构件阻碍。

(4)主梁行走时,随时给主梁滑面涂抹润滑脂,减少对小车上PE板的磨损。

(5)两侧主梁行进时,主梁与主梁之间、主梁与C型梁之间速度、位移应基本保持一致。

(6)桥面C型梁行进时:应注意纵移轨道是否平整、润滑脂是否足够。同时观察翼板上防撞墙预埋钢筋是否阻碍C型梁前进。

(7)主梁及模架纵移到位时,应尽量使小车液压主顶对准主梁内横向加强筋位置,保证主梁良好受力。

(8)检查左右主梁与墩身中线距离是否相等,避免偏载。

6.5 合模

(1)同一侧面的前、后两个小车的位移应基本保持一致。

(2)注意模板工作面是否存在其他作业人员及物件。

(3)上升模架时,各小车液压主顶位移应基本保持一致,顶升到位后及时锁定油缸机械锁紧装置。

(4)合模后,后横梁8根吊杆的安装受力必须均匀。

6.6 设备浇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混凝土浇注前,应检测所有的液压机电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混注时应遵循从前向后,先底板,再腹板,最后顶板的浇注顺序,底板浇注完毕后暂停一段时间,待底板混凝土不翻浆时再进行腹板以上部分的浇注。

(1)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需指派专人对设备进行巡视,并定时检测设备的各部分的变形及有无焊缝开裂现象,出现异常立即查明原因,否则不能继续施工。

(2)混凝土浇注时重点观测部位有:

1)主梁吊点与支点的变形;

2)后吊梁的变形;

3)经常观察模板与旧混凝土的贴合情况,用后横梁油缸随时收紧,避免新、旧连接处出现错台现象。

4)牛腿支点处及三角支撑桁架的变形;

5)牛腿支撑托梁的变形;

6)墩身开孔处的底面混凝土有无压酥破坏现象

7结语

通过对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工艺的研究,我们基本掌握了牛腿自行式造桥机桥梁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解决了各种施工技术难题,改善施工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期和综合效益,并在凫洲大桥取得显著的效果;通过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应较强的牛腿自行式造桥机整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施工技术及工艺,能够在同类桥梁施工中得到推广应用。

移动模架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移动模架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1.1移动模架 1、安装立柱时必须对承台基础进行清理,垫平,测量标高。 2、在混凝土张拉到足以克服自重后,可将模架整体下落20mm左右;以减少模架上弹对混凝土的不良影响。 3、移动模架拼装时各个支点标高必须按图纸标注尺寸控制,误差不超过10mm;特别注意标高不得超高;要留有安装或拆除主梁下盖板接头螺栓及节点板的空间。 4、浇注混凝土状态,底模横梁中间的对接法兰,上部必须顶紧,下部个别法兰间允许有小间隙存在。 5、首孔混凝土梁灌注前,必须对拼装好的移动模架进行加载预压,消除非弹性变形,准确掌握弹性变形,以调整模板线型,保障混凝土梁顶标高正确,满足轨道精度标准。 1.2混凝土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编写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 2、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3、混凝土入模前,应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指标;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 4、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进的方式进行,浇筑间隙时间不得超过6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5、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超过40℃。应尽可能安排在傍晚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6、预应力混凝土梁应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浇筑方式一次浇筑成型。保证每片梁的浇筑时间不超过8h,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体浇筑过程中,应随机取样制作混凝土强度和弹模试件,试件制作数量应符合相关规定。箱梁混凝土试件应从底

地铁车站单侧墙移动模架施工工法

地铁车站单侧墙移动模架施工工法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城通公司 1.前言 在深基坑侧墙施工时,侧墙多采用定型竹胶板、木模板+钢管支撑组合体系,使用过程中存在耗费工时长,材料利用率低,表观质量差、渗漏水现象较严重等缺点。 在施工武汉市轨道二号线一期工程第十八标18A 分标段工程【洪山广场站】时,根据施工工艺、基坑深度、支护要求和土质情况,选择了移动模板台车,代替传统的组合式模板,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2.工法特点 2.1成本低廉; 2.2 安全可靠; 2.3 操作方便; 2.4工作效率高; 2.5节能环保;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车库、地下室、地下车站等单侧墙体系工程。 4.工艺原理 4.1工艺原理 1、加固原理:借助预埋的地脚螺栓+台车自重+台车斜向可调节钢锭进行加固; 2、行走原理:在台车底部设置万向轮行走装置,利用人工推动行走; 3、工作原理:模板制安、脚手架搭设一次成型,侧墙墙体分段整体浇筑,侧墙刹尖部分预留契口,后期通过注浆的方式,保证该部位砼密实度。 4.2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 2 /121022.0V t F c ββγ= H F c γ=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取25 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可按实测确定。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工法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工法 丄、八、亠 1冃I」言 1.0特大桥南引桥设计为5mx 40m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等高度单箱单室斜腹板 结构,箱梁高2.4m,顶宽16m,底宽7m,梁长有32m 40m 48m三种,48m箱梁自重1590t。采用了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施工安全可靠。采用ZQM1590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施工工法施工的32m、40m、48m跨度的梁片,具有箱梁整体性好,线形平顺美观的优点,受到业内人士的一 致认可和好评,并在进一步完善工艺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工法。 2工法特点 2.0.1 本工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投入少,缩短工期。 2.0.2 本工法工作场地紧凑,桥位就地制梁,无需制梁、存梁场地和运梁、架梁设备。 2.0.3 本工法荷载通过其自身的系统直接作用在桥墩或承台上,对原地面承载力等要求不高; 模架在高处前移方便迅速,不妨碍桥下交通,对地形要求不高。 3适用范围 适用于48m跨度以下,多孔相连且梁重在1590T以下的公路简支箱梁、连续箱梁的施工。使 用本工法前需对墩台的结构受力进行计算,以保证该型造桥机架设后墩台的安全性。造桥机主要 性能参数表见表3。

4工艺原理 4.0.1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组钢箱梁支承模板,通过自立行走、模板开合,

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原位现场浇筑的施工设备。 4.0.2 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自下而上可分为墩旁托架、支承台车、主梁、底模及横联、侧模 及支撑、中扁担梁、防台风装置及液压系统等组成,具体见图 4.0.2-1,图4.0.2-2。 4 3 图4.0.2-1 移动模架造桥机侧面结构图 图4.0.2-2 移动模架造桥机正面结构图 1——主梁;2——横联系统; 3――前导梁;4――后导梁;5――墩旁托架6――支承台车;7――底模;8――侧模平台;9――侧模支撑;10――中扁担梁 11――防风装置;12――托架支撑;13 ――配重;14 ――液压系统 4.0.3 造桥机工作时,整个模架在靠墩旁托架支撑的支承台车作用下,可通过竖移、横移、纵 移分别实现脱模、模架横向分离或合拢、过孔。底模在横移油缸作用下,实现开合并可通过底模螺杆调整高程。

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735 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措施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精品方案范本 编号:YTO-FS-PD735 2 / 2 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措施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移动模架施工时,应严格执行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及安全操作规程,另应特别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采取电焊、系缆风绳等措施固定,防止倾覆。 2、严格执行高空作业安全操作细则,拴好安全带,周边设护栏,防止高空坠落事故发生。 3、凡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4、移动模架施工时,必须检查后支承体体系是否可靠,模架移动时是否左右同步、平稳。 5、张拉时,千斤顶正前方严禁站人,以防夹片等飞出伤人。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移动模架施工组织设计策划方案

东引桥移动模架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颗珠山大桥位于东海大桥港桥连接段,西起颗珠山岛,东连小城子山港区,距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约30km。 2、工程范围 颗珠山大桥起点桩号为K29+387.929,终点桩号为K31+047.929,全长1660m,桥跨组合为7×50m+(50+139+332+139+50)m+12×50m。其中主桥长710m,主桥斜拉桥部分为610m,采纳双塔双索面结构,两侧过渡孔长度分不为50m。 1.2、水文条件 桥位区所处海域的潮汐要紧受东海前进潮波操纵,潮汐类型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型,每个潮汐日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的过程。 1、潮位 不同重现期高低潮位表

潮汐特征表 2、波浪 20年一遇风暴水位的H5%=4.49m,波浪波长L=62.6m、周期T=7.5s。最大流速V=2.1m/s。 1.3气象特征 桥区位于亚热带南缘,东亚季风盛行区,受季风阻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气候变化复杂。多年平均气温15.8℃,历年最高气温37.5℃,历年最低气温-7.9℃。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mm,降水日数为134天/年。实测最大风速35.0m/s,风力大于7级大风天数65.8天/年,风力大于8级大风天数30天/年,风力大于9级天数约为3天/年。平均雾日数30~50天。寒潮年平均3.6次,最多5次。 1.4通航 本桥无通航要求。

二、移动模架选择及结构简介 颗珠山大桥东引桥为两联6×50m箱梁,主桥过渡孔一跨,共分13跨(自PM487墩始至PM474墩止,由东向西排列),均为海中墩箱梁施工。依照移动模架施工的优势,我部分不从湖南路桥和广西路桥各租赁MSS移动模架一套用于东引桥箱梁施工,每跨施工缝设于离支座中心8.0m处,整跨成型施工,左右幅各配一套移动模架,施工顺序为从小洋山岛向主桥方向逐孔现浇施工。先施工左幅,左右幅施工间隔在一孔以上。 2.1、移动支撑系统要紧组成部分及功能介绍: 移动模架施工特点:适用于深水或高墩身使用支架或其它施工方法不经济的情况下建筑桥梁上部结构,周转次数多,周转时刻短,使用辅助设备少,减少了人力物资的白费,特不适用于多跨现浇梁施工,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能加快施工进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移动支撑系统(MSS)要紧由牛腿、主梁、横梁、后横梁、外模及内模组成(详见图1)。每一部分都配有相应的液压或机械系统。各组成部分结构功能简介如下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模板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 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1.1 概况 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是桥梁施工的先进方法。移动模架系统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重梁支承模板,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现场浇注的施工机械。国外,最早在1969年由德国PZ公司研制在德国阿母辛克(Amsinck)桥正式使用。国内最早于1990年引进该类造桥设备施工了厦门高集海峡公路大桥。 移动模架承重部分类型常见的多为两组定型的钢箱主梁(图1),也有使用拆装式常备杆件改造后的桁梁(图2);定型钢箱主梁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一般为专门设计,对匹配梁型使用,梁跨20~40m范围均有应用;拆装式常备杆件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的优势在于平曲线半径较小、梁跨多种组合等定型移动模架无法适应的环境下,本工法主要内容为后者。 图1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图2 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该类移动模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①固定于桥墩上部用来支承桁梁平台的支承体系;②收折式桁梁平台;③平台转跨推进行走系统;④支架平台上的满堂支架体系。 1.2 工艺原理 1.2.1 整个支撑体系附着于支撑墩柱上,经过支撑键及预埋键盒,将施工荷载全部转移至墩柱之上,不再设置临时支墩。 1.2.2 每组桁梁经过可收折横联行成整体,作为现浇梁施工的支架平台。 1.2.3 支撑体系上设置横、纵移装置,完成横移及纵移。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无需地基处理,能对高度较大、无法或较难设置落地支架的现浇梁进行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和破坏,适用范围广。 2.2 使用常备杆件,可依具体施工条件进行组合,适应性强。牵引设备移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2.3 采用倒三角及倒梯形加强承重杆系,为桁梁提供足够的抗弯能力及刚度;承重杆系为收折设计,满足平台向前行走。

移动模架施工方案

中铁一局武广客专第五项目队 32m箱梁移动模架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⑴施工承包合同书 ⑵施工图及设计文件 ⑶《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⑷《铁路试验规程》 ⑸《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箱梁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单根钢绞线直径d=15.2mm,管道采用波纹管成孔。 二、工程概况 中铁一局武广客运专线第五项目队管段共有桥梁6座,上部结构形式为32m、24m和(40m+56m+40m)箱梁。其中跨径32m现浇梁采用单箱单室断面,梁高3.05m等高度梁;箱梁顶板宽度13.4m,底板宽度5.5m,悬臂长度3.35m,悬臂板根部厚65cm,端部20cm,箱梁内顶板厚度30cm,底板厚度28cm,腹板厚度45~105cm。 三、主要机械设备配备 主要施工机具配备表

四、施工方案及施工计划安排 1、施工方案 本管段32m简支箱梁,设计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箱梁施工时采用两套移动式钢梁模架。箱梁每一段施工都是一次浇注成型,灌注后必须进行覆盖养生,达到100%的强度及相应弹性模量和龄期要求后按要求施加预应力并压浆后模架方可前移。 2、施工周期及作业程序 每孔施工周期为13~15d,其程序与作业时间如下: ①钢梁模架卸落、拆底模,将模架移至下一孔位置 1d ②安装底模、整修模板、调整标高、预拱度 0.5d ③绑扎底板、腹板钢筋,敷设预应力管道,安装锚具 3d ④内模就位、管道内穿钢绞线、绑扎顶板钢筋 1d

⑤浇注混凝土,养生 7~10d ⑥施加预应力,压浆 0.5d 3、施工计划安排 茅栗铺特大桥计划从2007年4月初开始梁部施工,在3月将移动模架进场进行组拼。由于工期要求,本桥计划从第26跨开始上移动模架,向广州台方向施工,共计16跨,其余梁跨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施工横道图附后。 黄洋水库特大桥计划于2007年4月初开始梁部施工,在3月将移动模架进场进行组拼。由于工期要求,本桥计划从第9跨开始上移动模架,向广州台方向施工,共计16跨,其余梁跨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施工横道图附后。 五、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①先对结构物的图纸设计位置、几何尺寸、标高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审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②对施工所用的一切原材料,砂石料、水泥、外加剂等材料严格按照规范和监理要求的检测频率和检测手段进行检测,确保原材料合格,并准备充足数量。 ③与本项工程有关的机械设备提前完成检查和调试,并确保在施工中能够正常运作;施工便道、大型临时设施在梁体施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优化,并采取有效防汛防雨措施,确保雨季正常施工。 ④试验室在32m现浇梁开工前完成主梁C50砼配合比设计,并提供备用配合比,上报驻地监理工程师批准。 ⑤做好滑移模架拼装前的准备工作,拼装模架的所有工具必须准备齐

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样本

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 3.3.2.5.1 MZ32型移动模架造桥机介绍 ( 1) 主要构成: MZ32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是自带模板用于原位整孔制造双线铁路箱梁或连续梁的桥梁施工大型工装设备。 主要构成由墩旁托架、支承台车、主千斤顶、主梁、连接在主梁上的底、外模( 二者统称为移动模架) 、内模及内模运输小车组成。另在机顶配备有二台吊重为10t的移动门吊。造桥机整体结构示意图见图3.3.2.5 -1。 ①.墩旁托架: 配置三组, 每组连接支承在一个桥墩上。它支承造桥机和箱梁的全部重量并传递给桥墩。每墩最大反力为710t。 ②.支承台车: 共四台, 设置在墩旁托架上, 是移动模架不灌注箱梁混凝土时的支承结构, 台车上的液压系统可实现移动模架的纵移和横移。 ③.主千斤顶: 共四台520t千斤顶, 安装在墩旁托架上。它是移动模架处于制梁工作状态时的支点, 它将移动模架及箱梁重量传递给墩旁托架。利用千斤顶升降, 以实现移动模架下落拆除底外模和将移动模架顶升至箱梁设计制造标高。 ④.主梁: 共二组, 在制造跨度32m箱梁时, 每组长75m, 由中间40m长钢箱梁及两端各17.5m长钢桁梁组成, 在制造32m以下跨度箱梁时, 可调整其长度。两主梁间由若干片横向桁架连接, 接头设在桥梁纵向中心线上。将连接解开, 两组主梁可向两侧分开。主梁为简支支承, 灌注箱梁时它支承在主千斤顶上, 移动模架纵横移时它支承在支承台车

上。它承受模板及箱梁重量, 横跨比小于1/520。 ⑤.底模及外模( 移动模架) : 底模由若干螺旋千斤顶连接支承在主梁的横向桁架顶部, 由左右两块组成, 连接缝设在桥梁纵向中心线上, 可随主梁向两侧分开。利用螺旋千斤顶可调整底模拱度。外模按箱梁设计尺寸配置, 由若干带螺旋千斤顶的支撑及铰分段与主梁连接, 经过支撑上的螺旋千斤顶可准确调整外模位置。 ⑥.内模及内模运输小车: 内模分段装拆, 由内模运输小车上的液压系统将每段内模各块件收缩紧贴小车, 沿箱梁底板上的轨道从已制箱梁内经过端隔板孔运出至下一孔梁安装。 ( 2) 主要技术性能 ①.整机性能参数 适用范围: 20m~32m简支( 或连续) 箱梁; 施工方法: 整跨段逐孔向前现场浇注; 支承型式: 桥墩承台处支承; 现浇箱梁重量: ≤1000t; 现浇箱梁最小曲线半径: 1000m; 主梁长度: 全长75m, 其中钢箱梁40m; 机顶辅助门吊( 二台) : 起重量10t, 起升高度4.5m; 运输条件: 满足公铁车辆限界, 单件重≤15.2t; 动力条件: 380V、 50Hz、~4Ac、 60Kw; 驱动方式: 模板微调, 手动螺杆, 其余液压油缸; 设计施工周期: 10~12d/跨段; 配重: 48t; 整机重量: 658t。 浇筑箱梁状态时参数为: 允许最大风压: 1.0KN/㎡; 主梁最大挠跨比: 小于1/550; 前端墩旁托架最大反力: 700t/每墩; 后端墩旁托架最大反力: 710t/每墩; 移动造桥机状态时参数为: 允许最大风压: 0.25 KN/㎡ ; 墩旁托架

桥梁移动模架施工实用工艺工法

桥梁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1.1 概况 移动模架逐孔现浇法工艺的作业设备,BllMovable Scaffolding System,所以移动模架工法也简称MSS工法,在我国大陆地区一般称MSS为造桥机。MSS造桥机是一种安装简易、操作高效、重量轻的整孔现浇桥梁施工设备,它适用于各种断面、各种跨度的桥梁和不同的桥型。当桥墩较高、桥跨较长或桥下净空受到限制时,已更为广泛地采用移动模架逐孔现浇施工技术。国外,最早在1969年由德国PZ公司研制在德国阿母辛克(Amsinck)桥正式使用。国内最早于1990年引进该类造桥设备施工了厦门高集海峡公路大桥。我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线,由于受架设设备限制,采用的大都是32 m及以下跨度的PC箱梁,使桥梁孔跨布置受到了局限。京沪高速铁路大量采用中等跨度PC箱梁,随着移动模架造桥机的不断改进完善及造桥技术的日臻成熟,该技术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移动模架造桥机有两种结构形式,即上行式(图1)和下行式(图2)。 图1 上行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图2 下行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1.2工艺原理 移动模架造桥机技术现已成为最主要的建桥方法之一。移动模架为架模一体式施工方式,其工艺原理是在设计混凝土箱梁的上方(或下方)设置承重钢主梁来支承模板、梁重和各种施工荷载,钢主梁可在滑道滑行。钢主梁前端支承于墩上.后端支承于已浇混凝土梁端上。当一跨梁段张拉完毕后,脱模卸架,由模架上配套的液压系统和传动装置,牵引钢主梁和模板纵移至下一跨。此方法为大型桥梁施工向机械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的方向迈进了成功的一步。实践证明此法适用于跨径20-70m的等跨和等高度连续梁桥施工,平均推进速度约每昼夜3m。 2.工艺工法特点 2.1 工序简单,施工周期短。上、下部构造可平行施工,在下部构造超前完成2~3孔后,上部箱梁施工即可按顺序进行,有利于加快全桥的整体施工进度。机械化程度高,采用全液压设备进行操作,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施工周期:经过与国内传统的施工方法对比发现,采用MSS技术施工可缩短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工期达50一200%。 2.2 工序重复,易于掌握和管理。由于每段梁的模板、钢筋、预应力体系、混凝土浇注等工序和工艺基本相同,施工2~3个梁段后即可走入正轨。易于掌握和管理。同时移动模架反复周转使用,有效地降低了综合施工成本。 2.3 移动模架工厂化施工,标准化作业,梁体整体性好,利于工程质量和安全控制。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每孔箱梁仅在0.2L附近设一道横向工作缝。混凝土箱梁的整体性能好。尤其是对于深处海洋环境中的桥梁,使结构的耐久性更有保证,从结构上对工程质量有利。同时,可在模架制造时事先设置预拱度控制变形,便于控制梁体整体性、结构尺寸和线形,保证施工质量。另外由于施工工艺先进合理,成熟可靠,施工均在模板内进行,基本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因而比其他现场浇注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更有安全保障。 2.4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对于桥墩超过一定的高度而无法设置脚手架施工的高架桥梁工程和地面为软弱土层、脚手架或支架基础处理困难且费用较高,以及在桥梁跨数超过10孔的情况下采用移动模架法进行施工将更加显示出“经济、高效”的特点。 2.5 施工时的受力与运营时的受力一致,不需要增加施工受力钢筋,减少建材消耗。 2.6 移动模架对于高墩桥梁,尤其是城市立交和高架桥(因为移动模架作业面通常在桥墩的顶部,不需要限制桥下净空)的施工。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基本

移动模架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枫亭特大桥移动模架 制梁 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福厦铁路Ⅱ标段二工区 中铁九局集团福厦铁路工程指挥部二工区 2008年05月25日 一、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是工程项目重要的控制目标之一,也是衡量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

重要标志。为确保施工作业安全,我们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做到依法办事;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及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建立高效精干的安全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并从技术上入手,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以确保实现安全目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工程施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及兼职安全检查人员,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各项规定,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二、安全保证措施 (1)移动模架操作安全保证措施 A、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纪律。 B、吊装前应检查机械、索夹吊环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应进行试吊。 C、吊装时必须有统一的指挥、统一的信号。 D、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生根处应做到高挂低用及安全可靠。 E、高空作业人员上班前不得喝酒,在高空不得开玩笑。 F、高空作业穿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鞋、高跟鞋、塑料底鞋和带钉的鞋。 G、吊车行走道路和工作地点应坚实平整,以防沉陷发生事故。 H、六级以上大风和雷雨、大雾天气,应暂停露天起重和高空作业。

2021新版移动模架造桥机安全操作规程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新版移动模架造桥机安全 操作规程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2021新版移动模架造桥机安全操作规程 1、岗位安全职责 1.1模架现场拼装完毕后,负责进行全移动面安全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并做好记录。 1.2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实施。 2、岗位任职条件 2.1移动模架各种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确认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 2.2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3.上岗作业准备 3.1接受技术交底,了解施工的桥梁支座高度、孔径,移动前检查油缸的油位和各种管路。 3.2检查电路系统绝缘情况和保险丝。

3.3检查各种连接的螺栓是否松开和固定。 3.4过孔时,检查模板的稳定情况。 4、操作规程 4.1操作时必须专人指挥,所有操作人员听从指挥。 4.2当风力≥6级时,严禁过孔作业;当风力≥8级时,严禁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必须保证移动模架处于整机合拢并连接完毕状态;禁止在模板外的高空作业;当风力≥11级时,应停止任何施工作业,切断电源并拉必要的缆风绳。 4.3移动模架移动前,非操作人员严禁进入现场,更不允许随意启动或操作各种控制元件。 4.4移动模架的所有移位必须在有关技术人员的监视下进行,必须解除所有影响位移的因素。 4.5模架每施工完一孔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办理签认记录。 4.6液压系统 A、启动液压泵之前,检查液压油是否达到要求,换向阀是否在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QL-0503-2011) 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赵红来刘涛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况 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是桥梁施工的先进方法。移动模架系统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重梁支承模板,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现场浇注的施工机械。国外,最早在1969年由德国PZ公司研制在德国阿母辛克(Amsinck)桥正式使用。国内最早于1990年引进该类造桥设备施工了厦门高集海峡公路大桥。 移动模架承重部分类型常见的多为两组定型的钢箱主梁(图1),也有使用拆装式常备杆件改造后的桁梁(图2);定型钢箱主梁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一般为专门设计,对匹配梁型使用,梁跨20~60m范围均有应用;拆装式常备杆件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的优势在于平曲线半径较小、梁跨多种组合等定型移动模架无法适应的环境下,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与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原理基本相同,本工法主要内容为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 图1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结构系统主要有:钢箱主梁、桁式鼻梁、横梁、模板系统、平台支架系统、支承移动模架主梁的支承系统、移动模架前移及横梁模板开合调整的液压控制系统。

图2 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该类移动模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①固定于桥墩上部用来支承桁梁平台的支承体系;②收折式桁梁平台;③平台转跨推进行走系统;④支架平台上的满堂支架体系。 1.2 工艺原理 1.2.1 整个支撑体系附着于支撑墩柱或支承于桥梁承台上,通过支撑键及预埋键盒,将施工荷载全部转移至墩柱或承台之上,不再设置临时支墩。 1.2.2 每组桁梁通过可收折横联形成整体,作为现浇梁施工的支架平台。 1.2.3 支撑体系上设置横、纵及竖向移动装置,完成横移、纵移及高度调整。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无需地基处理,能对高度较大、无法或较难设置落地支架的现浇梁进行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和破坏,适用范围广。 2.2 使用常备杆件,可依具体施工条件进行组合,适应性强。牵引设备移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2.3 模架前移及横梁、模板收折均可采用同步液压系统,操作简便、连续,工效高。 2.4 采用倒三角及倒梯形加强承重杆系,为桁梁提供足够的抗弯能力及刚度;承重杆系为收折设计,满足平台向前行走的施工需要。 2.5 标准化作业、施工周期快、质量好。 3 适用范围 3.1 高墩现浇箱梁施工。 3.2 复杂地形现浇梁施工。

最新下承式移动模架施工技术方案

下承式移动模架施工 技术方案

下承自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整孔现浇32m简支箱梁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 甬台温铁路客运专线木周岭特大桥起讫桩号为DK38+471.06~DK40+401.24,中心里程为DK39+436.15,全长1930.18m,桥型布置为:(62+2×112+62)m连续梁+1-32简支箱梁+(48+80+48)m连续梁+9-32m简支箱梁+(40+64+40)m连续梁+28-32m简支箱梁。 简支箱梁长为32.6m,计算跨径为31.1m,跨中部分梁高为2.8m,支点部分梁高为3.0m,横桥向支座中心距4.7m。梁顶宽13m,底宽5.74m,建筑总宽13.4m,挡碴墙内侧净宽为9m,桥上人行道栏杆内侧净宽12.8m。梁体C50砼为316m3/孔,钢筋66t/孔,钢绞线12.4t/孔、27束/孔。 木周岭特大桥8#~17#墩的9孔32m和20#~35#墩的15孔32m简支箱梁采用移动模架法原位整孔现浇施工,4#~5#墩和35#墩~48#台13孔32m简支箱梁采用满堂支架法现浇施工。本工程共投入2台郑州大方产DXZ32/900下承自行式移动模架,施工顺序为第9孔→第16孔、第21孔→第35孔。 二、编制依据 1、《有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 (通桥(2006)2221-V); 2、《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B10203-2002)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5、《铁路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6、《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7、《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9、《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三、移动模架简介 图1 DXZ32/900移动模架总装图 DXZ32/900下行自行式移动模架系针对铁路客运专线双线整孔桥梁施工而设计,为下行式结构,能够自行倒装主支腿。主要由主框架总成、外模系统、内模系统、主支腿及立柱、前辅助支腿、中辅助支腿、后辅助支腿、电气液压系统及辅助设施等部分组成,总图主框架中心距11米。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DXZ32/900移动模架主要技术参数表表1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移动模架造桥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技术标准一、施工工法 DZ32/900造桥机是在预先安装于桥墩两侧的钢托架上~拼装带有模板的钢主梁,移动模架,~利用钢主梁承重~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设计位臵上整孔现浇箱梁混凝土~经养护待初张预应力钢束箱梁能安全承受自重后~移动模架整体下降~脱去底模和外模。然后模架在墩旁托架上向前方移动一孔~再制造下一孔箱梁。预应力钢束终张可按施工组织的合理安排适时进行。而内模是在下一孔待制箱梁底腹板钢筋就位后~再从已制箱梁内用专用小车分段运出安装。二、施工工艺,一,、移动模架制梁工艺流程 造桥机拼装 底、侧模板调整 底、侧模板调整 支座安装底、腹板钢筋、波纹管安装 内模预拼内模安装调整 顶板钢筋、端模安装 砼浇注、养护 初张拉终张拉、压浆、封端 造桥机落架、脱模 内模小车拆移内模造桥机移位 造桥机顶升就位 工艺流程图 移动模架系统在现场拼装成型~进行模板调整、预拱度设臵及预压。钢筋在加工场集中加工、专用运输车运输到施工桥位、吊车吊装到桥上作业面后进行绑扎,

预应力孔道采用预埋波纹管成孔,底、腹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内模~最后进行顶板、翼缘板钢筋绑扎,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泵车入模~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梁体混凝土振捣~桥面采用悬空式整平机整平,梁体养护采用自然养生,预应力筋张拉采用两端整拉工艺~真空压浆、封端,移动模架落架、脱模~纵向前移至下一浇筑孔位。 根据自行式移动模架工作原理及其结构形式~系统自行时要求桥墩高度不宜小于7m~结合设计资料对于桥墩高度大于7m的桥梁采 用支撑托架自行的方案进行现浇梁施工,对于桥墩高度小于7m的桥梁~可在其墩旁用贝雷片搭设临时支架来支承移动模架主梁~在移动模架过孔时~同样利用移动模架前、中、后悬挂完成主梁的支撑。 ? 移动模架组拼 移动模架拼装顺序:牛腿支架、主梁组装的有关施工设备、机具就位?支墩搭设?牛腿支架组装?牛腿支架安装?主梁组装?主梁吊装就位?横梁安装?铺设底模?安装外侧模。 移动模架系统拼装时要求各部件之间连接可靠~拼装完后要通过认真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并试压后方可用作上部施工使用。 移动模架结构示意图见图1。 移动模架施工断面图见图2。 移动模架施工步骤见图3。 图1 移动模架结构示意图 图2 移动模架施工断面图 后推进系统 外模 主梁横梁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概况 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是桥梁施工的先进方法。移动模架系统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重梁支承模板,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现场浇注的施工机械。国外,最早在1969年由德国PZ公司研制在德国阿母辛克(Amsinck)桥正式使用。国内最早于1990年引进该类造桥设备施工了厦门高集海峡公路大桥。 移动模架承重部分类型常见的多为两组定型的钢箱主梁(图1),也有使用拆装式常备杆件改造后的桁梁(图2);定型钢箱主梁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一般为专门设计,对匹配梁型使用,梁跨20~40m范围均有应用;拆装式常备杆件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的优势在于平曲线半径较小、梁跨多种组合等定型移动模架无法适应的环境下,本工法主要内容为后者。 图1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图2 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该类移动模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①固定于桥墩上部用来支承桁梁平台的支

承体系;②收折式桁梁平台;③平台转跨推进行走系统;④支架平台上的满堂支架体系。 工艺原理 1.2.1 整个支撑体系附着于支撑墩柱上,通过支撑键及预埋键盒,将施工荷载全部转移至墩柱之上,不再设置临时支墩。 1.2.2 每组桁梁通过可收折横联行成整体,作为现浇梁施工的支架平台。 1.2.3 支撑体系上设置横、纵移装置,完成横移及纵移。 2 工艺工法特点 无需地基处理,能对高度较大、无法或较难设置落地支架的现浇梁进行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和破坏,适用范围广。 使用常备杆件,可依具体施工条件进行组合,适应性强。牵引设备移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采用倒三角及倒梯形加强承重杆系,为桁梁提供足够的抗弯能力及刚度;承重杆系为收折设计,满足平台向前行走。 标准化作业、施工周期快、质量好。 3 适用范围 高墩现浇箱梁施工。 复杂地形现浇梁施工。 水上多跨现浇梁施工。 4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 5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 移动模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利用桥墩为支点临时支承梁体自重,在移动模架上完成模板调整、预拱度设置、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张拉预应力索筋等,

高速铁路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工程实例

高速铁路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况 广深港高铁某特大桥全长7582米,墩身为双线圆端型实心墩和薄壁空心墩,墩身高度大部分在15m以上;全桥共222孔梁体,其中移动模架施工的双线现浇简支箱梁为136孔,梁体结构形式为单箱单室等高度简支箱梁,梁长有32.89m、32m、24m和20m四种;箱梁顶宽13.4m,底宽为5.50m,翼板宽度为3.35m,梁高3.05m,梁端顶板、底板及腹板局部向内侧加厚。梁体砼设计强度C50,钢筋采用Q235及HRB335级。32m跨箱梁重约900T。锚固体系为自锚式拉丝体系,管道形成采用内径为90mm的波纹管成孔。支座采用CKPZ-P(T)橡胶支座。 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质主要为软土层;地下水发育,埋深一般0.5---3.5米,整体水位埋藏浅;桥址区域内除主要河道外,鱼塘更是星罗密布;故采用传统的碗扣式满樘支架的施工方法难度较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多套ZQM900Ⅰ型下承自行式移动模架进行逐孔现浇制梁;该移动模架在制梁施工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施工特点及适用范围 (一)施工特点 1、模架的移动、过孔、就位调整及模板的开合均由模架自带的液压电气系统控制完成,需要人工少,机械化程度高,操作方便;液压电气系统采用集成控制,操作方便,性能稳定。 2、标准化作业,质量易于控制:移动模架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标准化构件,分工明确,工序简单,施工质量和精度易控制。 3、结构受力明确,安全可靠:模架主梁采用箱型钢梁,结构通

过严格的理论计算,抗弯刚度大,安全可靠;模架设置了爬梯、操作平台、栏杆和大风报警仪等安全辅助设施,确保施工人员作业安全。 4、移动模架施工周期短,制梁高效稳定:模架可循环使用,投入人工和辅助材料少,规模施工经济效益显著;施工周期为11天/孔 5、移动模架采用墩旁支腿支撑,占地少,施工对周围环境干扰少。 (二)适用范围 1、适用地势范围广,尤其适用于地基处理困难或软基地带,如沿海淤泥冲积地带、河滩、鱼塘等地区的现浇梁施工。 2、模架主钢箱梁抗弯刚度大,变形小,可准确控制制梁标高,适合于要求严格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制梁施工。 3、移动模架制梁和走行过程中,除墩旁托架外无需设置任何桥下支撑,不影响桥下的通车、管线或通航要求,适用于城市高架桥、立交桥、跨河道桥梁、地下管线复杂的区域施工。 4、适用于经济发达和征地困难地区的制梁施工,不需要占用红线外征地。 三、ZQM900Ⅰ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总体构造 ZQM900Ⅰ型下承自行 式移动模架造桥机主要由 主梁、导梁、横联梁、扁 担梁、移位台车、墩旁托架、模板及支撑系统、液 压电气系统等八大部分组成。 四、技术参数和工艺原理 前导 墩旁托 模板系 移位台 图1ZQM900Ⅰ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总体构

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详解

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 1、正常作业施工工艺流程 移动模架正常作业施工工艺见“移动模架施工第一孔桥施工工艺流程图”和“移动模架正常施工作业流程图”。 移动模架施工第一孔桥施工工艺流程图 安装墩旁托架及支承台车 主梁安装就位 外模系统安装 门吊安装 扎底腹板钢筋、波纹管安装 内模系统安装调整 脱开外侧模异型板 脱开内模标准段一到两节 移动模架移位 移动模架移开就位 底侧模板调整 内模小车拆移内模 终张拉、压装、封端 安装前方墩旁托架 扎顶板钢筋、端模安装 砼灌注、养护 初张拉 内模试拼 支座安装

在已制梁面上分段或分片扎制钢筋 门吊落位于已浇注梁面 检查、调整已安装好的墩旁托架 清理移动模架上的杂物 除内模外将移动模架整体下放100mm 松开底模桁架中部连接螺栓 两组模架同步向两外侧横移 检查纵移是否有障碍 两组模架同步向前移动 调整墩旁托架横向顶块 整机纵移就位 两组模架同步向内侧横移就位 连接底模桁架 外侧模、底模调整、检查 门吊落位、吊装或扎制钢筋骨架 安装内模轨道支点 内模小车将内模从已完成梁腔逐一拖出就位检查、绑扎或吊装顶板钢筋,端模安装 灌注混凝土、检查、养护 拆除后方墩旁墩架安装于前方桥墩 在已制梁面上扎制下一孔梁钢筋 脱外模异型板 松开内模标准段一到两段 移动模架落架、脱模 移动模架移位 移动模架调整就位 初张拉 终张拉 压浆封端 移动模架正常施工作业流程图

2、移动模架移动模架主要工作原理 移动模架移动模架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组钢箱梁支承模板,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现场浇筑的设备。移动模架工作时,整个模架在墩旁托架上的支承台车的作用下,可实现纵移、横移、竖移。底模在横移油缸的作用下,实现开合并可通过底模螺杆调整高程。内模在内模小车的作用下实现走行、开、合等动作。而模板成形面则靠螺杆来支撑并调节,支撑螺杆将力传给主梁。 见“移动模架结构示意图”。 后导梁 主梁 前导梁 模板及模架 施工方向 若桥墩高于7.4m 时,加此支护。 若桥墩矮于7.4m 时,不用斜撑和立柱,设此短柱。 并在旁位加此支撑,支点 反力大于190。 高桥墩1/2 矮桥墩1/2 移动模架结构示意图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 一、移动模架的组成 MSS移动支撑模架由主梁、鼻梁、横梁、推进台车、支撑托架、外模、内模、挂梁、平台爬梯等主要构件组成。 1、主梁:一套移动模架系统由两组主梁组成,分设在混凝土箱梁两翼板的下方,是支架系统的主要承载结构。单组主梁各由6节钢箱梁组成,节与节之间以高强螺栓及钢板相连,梁高3.5m,宽1.8m,总长为60m。 2、鼻梁:位于主梁的前后两端,共有四组。单组长30.5m,由2节钢桁架构成。其节块之间及其与主梁之间均为铰接,可以保证竖向和水平转动。鼻梁和主梁拼接好后整个支架总长为121m。 3、横梁:在主梁内侧,每隔一定距离就设有一道横梁,共有横梁20片,分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其端部与主梁以悬臂桁架形式结合,横梁中间以Φ32精轧螺纹钢连接。每道横梁上有四个支承点,支撑底模,使用千斤顶可调整梁体的预拱度。 4、挂梁:包括一个门型工作架及一组Φ36精轧螺纹钢、油压千斤顶。在浇筑砼时,主梁的后端部分以挂梁悬挂于已浇注砼箱梁上。挂梁以油压千斤顶直接支撑在已浇砼梁的腹板位置上。Φ36精轧螺纹钢贯穿桥梁翼板的预留孔,固定并连接挂梁和主梁。 5、推进台车:是移动模架系统的滑移的关键部分,安装在支撑托架上,并且能依靠四氟板实现横桥向位移。同时依靠自身滚动轮支撑主梁滑移。当浇注完一跨梁后,支架须向下一跨移动时,先打开横梁连接,将移动模架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主梁落在台车上,实现横向水平滑动,直至横梁和底模能通过墩身。利用主梁移动牵引装置,使主梁在推进台车上向前缓慢前进。

6、支撑托架:安设在墩身两侧,共3套;是整个移动支撑的支撑,每一个托架主要包括两个悬臂板梁、斜撑及支撑于承台上的钢立柱,通过φ36预应力精扎螺纹钢筋对拉,并与墩身固定。 7、外模:分为底模、腹板模、翼板模。整跨外模依中心线纵向分割,并通过千斤顶和横梁相连;墩顶处底模需临时加工。 8、内模:由五块模板组成,两块腹板和三块顶板,每一单元长度为3.3~5.5m,每块模板由10根不同方向的可调撑杆支撑,使得内模施工空间宽敞。内模的拆、装都是通过内模小车进行,小车在轨道上行进。 9、平台及爬梯:移动模架设有工作平台及爬梯,可到达支架任何地方;施工人员操作方便、安全。 10、主梁配重砼块:为了保证主梁在滑移过程中的稳定与平衡,在主梁外侧顶部配挂预制砼块以平衡内侧的横梁和模板对主梁产生的向内侧倾覆力距。 二、MSS移动模架的主要技术参数 1、结构参数:适用桥梁跨径30~60m;桥面板最大宽度16.9m;上部结构质量25t/m;最小平曲线半径400m;最大挠度L/400;钢材质量:Q345c/Q235;移动模架系统总质量约为733t。 2、风力参数:浇注砼时风速限制在22m/s(10级);纵移时风速限制在12m/s(6级)。 三、移动模架的工作原理 1、利用承台作为支撑托架支撑点, 模板及施工荷载由主梁承担,主梁加上 鼻梁其总长大于两倍跨径便于支架在各 墩之间移动,先进的液压设备使得移动 更加轻松、方便,模板系统与主梁联为 一体,并向桥轴线外分开,使得支架顺 利通过墩身,拆装方便。 2、当第一跨箱梁施工时,其主梁支 承于两支撑托架上,该支架后支点用两个600t千斤顶支于后面墩支撑托架上,而前支点则用两个800t千斤顶支于前墩支撑托架上。当施工中跨及未跨时,则将800t顶支点置于前一墩牛腿上,而后支点则变为在已浇注砼梁悬臂端用挂梁通过精轧螺纹钢吊起支架主梁,挂梁支于已浇砼梁腹板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