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心理素质对声乐表演的影响

心理素质对声乐表演的影响

心理素质对声乐表演的影响
心理素质对声乐表演的影响

心理素质对声乐表演的影响

摘要:心理素质在声乐演唱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声乐表演中的好坏,不仅与纯熟的歌唱技巧有关,它还关系到一个演唱者的表演心理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促成演员成功的表演甚至在演唱中超常发挥。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声乐表演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怎样去克服消极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心理素质;积极态度;心理意识;不良心理

在我五年的声乐学习中,我认为对于声乐表演而言,心理素质的好坏关系到声乐表演的好坏。有些同学平时能够很好的演唱好一首歌曲,可是一上台情况就变了,在演唱中出现气息上浮,节奏不稳,忘词,甚至走音离调的现象,导致真实的水平得不到发挥。其实这种状况,就是心理素质对声乐表演的一种不良影响。

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演唱者不可忽视的部分,所以说心理素质和声乐表演是有密切联系的,演唱时要有心理的准备,要具备非常好的心理,并有良好的歌唱欲望。在平时演唱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它的存在。所以我认为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保证演唱者的正常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

一、声乐演唱心理的重要性

平时在课堂中老师经常强调:“唱歌要用巧劲,不能用蛮劲,过于紧张就会使身体僵硬,声音也会发紧,太放松了唱歌的状态就不够兴奋,容易松懈。”所以,这里的自然与放松是相对的。例如我在练习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首作品中的某个音唱不好,特别是高音,每当唱到这个音时都会出现问题。这是因为,在快要唱到这个音时,心里就会产生一种畏惧感,在这种心理活动的影响下,身心各部分就会失去原有的自然与平衡,从而总是在这个音上出问题。平时在跟声乐老师练声时,当我们不清楚所唱的具体音域时,往往在作品中出现问题的高音就能很轻松的唱得很好。这是由于,在唱这个音之前不知道唱到哪个音,就不会使原有状态失衡,从而唱起来觉得轻松。所以,心理在声乐演唱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二、声乐表演中不良心理的负面影响

不良的心理主要有这么一些表现:

1、外在的干扰

在演出的现场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或者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身体不舒服,遇到一些心烦的事情。作为一个表演者,在碰到这些事情的时候,需要也必须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和平衡能力。

2、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

演唱中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心理。作为一个演唱者需要去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歌曲中最能抒发情感的地方,一般就是最困难,最使人担心,甚至恐惧的焦点,也就是歌曲中高音出现的地方,因此调整好心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演唱者要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扬长避短,要根据自己的歌唱能力和嗓音特点,选择演唱歌曲,不贪大求难。比如你擅长演唱抒情性的歌曲,那么演唱时就尽量挑选这个类型的歌曲,不要挑选自己能力以外的,难度较大的作品。平时演唱时演唱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能正确的看待声乐表演,要多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不怕失败,积累演出经验,加强艺术表演的实践能力。

3、表演者不自信

演唱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心。有些同学在歌唱中总是担心自己唱不好,对自己唱高音的能力有所怀疑,而在上课的时候,他能够不知不觉的轻松的唱到比自己平时唱时要高的音,但是如果老师一告知这个音的音高,他马上又唱不上去了。在平时的歌唱发声练习中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有些同学事实上他具有演唱作品的能力,但他还是怀疑自己能否将作品完整的表现出来,在演唱中也不能放松去歌唱表演,以至于失败。在平时的歌唱发声练习中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其实这就是不自信的心理在作怪。

4、演唱者不能很好的掌握自己情绪的变化

有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时就非常的紧张,不能自我控制,演唱中经常会出现脑海中一片空白,心慌手凉、腿脚发抖、气息上浮、忘词,甚至走音离调等情况,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此外,演唱中有的同学还会出现想东想西,担心自己唱得不好,担心观

众失望,或是怕合不上伴奏,不能集中精力演唱。面对歌唱中发生的这种情绪的波动,演唱者要正确处理,放松心态,要以坚强的自控能力,排除杂念和干扰,心静神宁,专心致志的投入歌唱中,从而消除和转移紧张恐惧心理。或是在头脑中想想以前成功的演出经历,鼓励自己。当然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是只要能达到让自己放松的目的,就会是一个好方法。

三、声乐表演中调整好情绪的重要性

情绪的调整,我通常的做法是:

1、演唱之前感到紧张,可以做一做深呼吸,或者适当的活动一下,增加轻松感;

2、要有强烈的自信心,要认为自己是唱得最好的,站在舞台上,要将自己置身于舞台中,感觉这个舞台是你的世界。

3、转移紧张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中,仔细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些做法对我来讲都是临场时有效的调节方法。但是,面对临场紧张的压力,不一定能将这些方法做得很好,往往有些时候这些理论上的说法是众所周知的,真正运用到实际中,不一定每个人都见效。因此,还是要在平时多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四、声乐表演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对于从事声乐表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左右你演唱的成败。当我第一次登台考试的时候,心情极其复杂,紧张,气息下不来,张开嘴的时候几乎没有声音,通过这五年学习中的多次实践,不断加以总结,慢慢地自己的心理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我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培养的。紧张只是情绪的一种,情绪的波动会给演唱者带来极大的影响,成功的声乐表演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保障,比如建立较好的歌唱心理意识和积极的歌唱态度就是两种良好的心理素质。

1、建立较好的歌唱心理意识

心理状态正常者,则演唱效果就好,一部分演唱者在人多的场合下,往往超常发挥,演唱效果极佳,而有些人的发挥却不如平常,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种:首先是演唱者准备不够充分,如演唱的曲目不够熟练,或思想准备不够充分等;其次是怕别人评价议论,自己缺乏自信或者有过失败的演出史,怕上台后出错;再有就是顾虑重重,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演唱者在演唱中出现不良的状态。所以,要想建立较好的歌

唱心理意识,就要培养对声乐学习的酷爱和执着的精神,增强学习声乐的动力,还有自我控制和感情约束能力,时刻提醒自己要镇定和勇敢。

2、积极主动的歌唱态度

对于声乐学习来说,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会影响演唱者演唱水平的发挥。当我们拿到一个新的作品时,我们应该深入歌曲之中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歌曲的创作时代背景,研究歌谱,视唱旋律,深刻理解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不仅是满足唱会谱面上的音符。我认为积极主动的分析研究作品,吃透作品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相信,演唱者用这种积极的态度去处理作品,学习中就会取得很多的收获。

总之,声乐艺术是需要一个长时期积累和沉淀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锻炼,以冷静、稳定、勇敢、自信的心理状态取代紧张、焦虑、胆怯、恐惧的心理状态,从紧张走向自信。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培养锻炼的。所以每个声乐表演者在意识到心理素质重要性的同时,应该树立克服不良心理素质的坚强信念,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信心,人们常说“艺高人胆大”,有扎实的歌唱基础,稳定的心理状态,就能在演唱时发挥出较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传银:《心理学》,远方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华乐出版社,2003年2月北京第一版。3.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4. 马俊芳:《声乐理论基础》,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浅述歌唱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邹玲玲

浅述歌唱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邹玲玲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歌唱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歌唱中要注意协调和保持良好的歌唱心理、歌唱姿态和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有做到歌唱心理状态均衡适度,歌唱身体状态的均衡适度,歌唱发声状态的均衡适度才能产生美妙的歌声。因此,歌唱中的心理素质和技巧训练同等重要。 关键词:歌唱发声状态均衡适度心理身体 本文从声乐演唱中心理调控的成因及克服方法入手,着重介绍了心理活动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使歌者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专业技能与心理调控更好的结合,从而达到完美无缺的演唱境界。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由此可知,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从而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 一、心理素质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声乐艺术通过人的声音以及表演等来表现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必然成为其声音状态的重要内在基础。在整个歌唱艺术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都始终贯穿其中,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马腊费奥迪曾说:“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可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声乐学习,能为声乐学习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使声乐理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因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声乐学习的重点在于逐步调整、协调人体各发声器官,使发声技能和习惯趋于科学和合理,进而提高人声的艺术表现力。然而,声乐学习并不只是单纯的声乐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学习者心理活动调控过程的训练。不管是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演唱形式,都必须通过演唱者的思想感情来表达。如果没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因素,

唱歌舞台表演技巧

唱歌舞台表演技巧 声情并茂的唱歌表演,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是艺术表演追求的最高目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唱歌舞台表演技巧吧! 唱歌舞台表演技巧【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光、眼神,反映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京剧大师侯喜瑞老先生对舞台表演中眼睛的表现方法有着很精辟的论述:“‘眼是 心中苗’虽然是句俗语,但可以说明眼睛对表演的重要性,因为人物的一 切感情都要通过它看出来。所以说,手、步、身、口都对了,眼睛不精,不拢神,也没法抓住观众。”侯老先生论述京剧架子花的“眼法”,对于歌唱艺术表演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要懂得“眼法”的表现力。首先眼睛要有神,用眼神与观众交流,用眼光示意景物的高、低、远、近,用眼睛表达情感,总之,通过眼睛各种“眼法”表演,把歌唱活了,唱出“精、气、神”来,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才能感人。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 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换言之,演唱者没有歌曲的情感审美感受,就不能表现美的感情,就没有艺术。“情之相通,美寓其中。”一首歌曲能否达到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演唱者是否能准确、深刻地揭示自己的真实情感,可以说是“美寓其中”的基本条件之一。演唱者既要传达感情,又要使别人得到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演唱者本人首先被作品中美的情感所震动,要有一种把自己美的情感非表达出来不可的强烈愿望,这样的演唱才能具有美的感染力。 唱歌舞台表演技巧【2】 古人曰:“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我国古代卓越的音乐家、诗人和思想家嵇康,在他的《声无哀乐论》中说:“夫喜、怒、哀、乐、爱、

不安全心理因素(2021年)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不安全心理因素(2021年)

不安全心理因素(2021年)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作为一名变电值班员,深知安全的重要,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样,事故的发生,人为的因素也是最常见的,所以,要预防、杜绝生产事故、习惯性违章和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的行为对安全的重要性。而人的行为的产生,却是由人的心理所决定的。 对于在变电运行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来说,通常最容易产生或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惰性,二是凭经验。产生这两种心理因素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 惰性也可以算是人的一种天性,而散漫的工作作风,缺乏激情的工作氛围,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这些都容易培养人们的惰性。该办“工作票”的工作,只因怕麻烦而不遵守相关规定,发现习惯性违章而睁只眼闭只眼懒得去制止,该做的安全措施不做,或者做的不够彻底,不够仔细,敷衍了事,事故也常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夸张点说,盲目依赖于经验,是一种思维缺陷,不过,这种缺陷

浅谈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影响

浅谈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影响音乐本身涵盖了众多的表现方式,而音乐活动是与人本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相联系的,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无法分割。人的行为是受到意识控制的,也就是说,这种行为都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讨论音乐活动行为与心理学的关系便成为我们了解音乐为什么会占据人类生活重要部分的原因,我们为什么需要音乐,处在音乐中的人会有怎样的表现以及我们如何更好的去表现音乐作品。 要了解人的意识行为或者是心理活动,目前最为完善的莫过于心理学的知识,而音乐心理学的建立为我们了解音乐行为有了更科学的知识体系。根据(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关于音乐心理学的定义,音乐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所研究的对象包括从初始一直到高度发展的所有音乐行为的研究。它的研究方法以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为主,并且广泛地吸取其他学科(包括临床的和神经病学的)中与之相关的各种研究成果。基本的音乐心理学涉及音乐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的认识力的发展过程与复杂的音乐情绪反应,音乐技巧的训练过程,音乐个性的多样化及音乐的展现过程,音乐在人的生理或心理疾病的治疗中的作用,大众音乐的社会心理。而在国内的研究论文中,周立的(音乐心理学发展概观》对音乐心理学的定义为: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ofMusic)是介于音乐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各种音乐活动。作为一种基础性较强的理论,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学中的其它分支—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以及音乐技能训练等理论的研究,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纯理论的表述使我们对于音乐心理学的概念有了大致的认识,而在实际的运用中音乐心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音乐学以往的研究方法有着较大的区别,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偏向于自然科学的方向的,也就是说其研究方法更为客观精确受主观意识的影响较弱对于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张前表述为:由于实验科学主要是把意识分解为若干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它虽然在比较单纯的心理现象的观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掌握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的高级状态的工作方面却难以取得成功,因此这一时期的音乐心理学研究仍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同时,又以社会调查、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分析等方法结合起来。同时特别强调把音乐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完整运动形态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综合起来,20世纪上半叶的音乐心理学研究课题,涉及以下五个基本方面:一,以音乐音响学与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把音乐的基本要素与人的听觉感受对应起来加以实验和研究;二,从审美的需要出发,对音乐欣赏心理的研究;三,从对音乐欣赏心理的研究,发展到对音乐创作心理的进行研究;四,关于音乐表演的心理学方面的

歌唱的相关因素与歌唱心理论文

歌唱的相关因素与歌唱心理论文 摘要:歌唱整体平衡是达到完美歌唱的必须, 对歌唱中各个重要因素进行协调与管理, 让他们彼此牵制、彼此合作, 共同完成演唱。有科学的理论作为依据, 并真正实现理论来 源于实践并指导、促成实践, 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 歌唱才能是优美、动听的歌声。 关键词:歌唱; 艺术表现; 完整体; 歌唱艺术是复杂、综合的艺术形式, 宇宙是自然平衡的一个完整体, 建立科学、良好 歌唱理念及方法, 通过对“人声乐器”的协调与运用, 使歌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能够灵活 的运用自己的“人声乐器”, 是一个长期、反复实践的过程。只有立足于科学的理论基础, 以创新的视角对于整体性歌唱进行研究, 结合丰富的实践的经验, 从舞台实践中总结、积累, 才能经受住舞台与时间的检验。 1 歌唱的相关因素 歌唱是人体本身所带的功能, 人们无法拒绝美丽, 声音是与生俱来的一件乐器, 古人 有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之说, 人体是“乐器”、又是“演奏者”,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作 为人体本身存在的“乐器”, 是歌唱有力的支持, 可以随身携带, 随时使用;气息作用声 带发出声响, 要发挥人生乐器的最大功能, 才能使声响通过共鸣腔体以保持最好的歌唱状态。 我国古代很多音乐论着对呼吸都有记载。声乐演唱第一想到的就是“呼吸”, 呼吸是 人体乐器的主要动力, 呼吸是歌唱的源泉, 歌唱的“呼”与“吸”是一组对抗的力量, 呼 吸的同时可以做任何一件事情, 是人体在歌唱的状态下的声乐演唱的发声基础, 有意识的 对呼吸进行控制与调整同, 是声乐演唱的最终动力, 歌唱呼吸的吸气较为快而且短促, 需 要歌唱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呼吸训练, 呼气要长久而均匀, 并且只有具备扎实的歌唱呼吸能力, 并进行科学的调节与训练, 讲究歌唱呼吸的方法, 才能逐渐形成科学的歌唱。在歌唱中要根据歌唱作品的要求对自己的呼气和吸气进行 调整与变化。 在歌唱中, 要让气息能自由进出, 并与作品的风格、内容以及感情基调一致。另外, 同一作品中, 不同的部分也会因为歌词、感情等因素所要表达的感情也是不尽相同的, 因 此在基础呼吸方法上要有灵活性与机动性, 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歌唱者需要。比如在旋律与 歌词相对密集的语句中, 因为人的气息长度是有限的, 所以要偷偷的换气, 并且在这个过 程中我们不能影响作品的连贯性。再举个例子, 在比较抒情的作品中, 要使声门得到充足的气压, 气息要充足而连贯, 使声音饱满、充实, 以表现出乐句的绵延悠长。在声乐演唱中, 要提高音调, 要么靠气流的增加, 音准 与呼吸也有一定的关系。要使要求声乐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 有的学生在唱高音时, 时常音高出现不到位, 这是因为不会调整自己的状态, 即可能是气息的不稳定引起的。

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研究

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19-10-16T14:46:17.30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1月总第318期作者:努尔买买提·吾买尔 [导读] 目前在这个行业中,针对音乐表演的关键问题上,一直存在不同的争议:一种是表现派。 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音乐表演是艺术再创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艺术都是在经历过这个环节之后才有它的生命力。一般音乐表演和其他创造行为是一致的,因为它以心理活动作为主要基础,并被心理活动实时支配。音乐表演者献给欣赏者的音乐表演是其心理活动的重要体现,音乐表演中所包含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可分为记忆、认知、情感、想象等多个方面。 一、音乐表演中几个心理因素 1.真情。音乐表演过程中一定要真情投入进取。目前在这个行业中,针对音乐表演的关键问题上,一直存在不同的争议:一种是表现派,另一种是体验派,这就构成了完全不相符的音乐表演体系。目前,针对音乐表演活动,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要想音乐作品感动音乐爱好者,就首先一定要自我感动,不能感动表演者的作品,更不能感动相关的聆听者。还有一些人认为,音乐表演者是艺术的代表者,要想根本上达到感动聆听者的目的,首先自己要保持一定的理智,要不然在音乐表演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演奏人不能更好地把握和控制音乐表演艺术。国外音乐评论家还把音乐表演分为形式派和激情派两种,一般形式派音乐表演上呈现出比较突出的性格,其更加严谨,而且形式派在表演训练上更加强调形式与分析,对存在于乐谱中的所有细节都要严格遵循,这种派系的音乐人普遍认为,这样才能可以充分尊重作曲家的全部智力劳动。因此,形式派通常把重点放在乐谱和音符这两个因素之上。但激情派不这么认为,激情派是对作曲家的所有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2.想象。在音乐表演过程中,想象力也是比较关键的心理要素之一,这个要素贯穿于整个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一旦失去最基本的想象,就不能完全体会和掌握整个音乐作品中的所有情感,也不能了解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的根本意境。一个好的音乐作品想要实现完整的艺术体现,就一定要得到声音和外在表演的有力帮助,利用比喻、拟人、想象或模仿之间的方式来完成音乐表演这项艺术,存在于这些关键点之间的重要因素通常就是我们所称的想象。一个表演者自己所具备的想象能力越强,其所表演的作品主要内涵就能更加清晰明了地体现出来,让听众能够在音乐表演中充分体会和感受到音乐作品制作人所拥有的情感。因为想象及想象力对音乐作品的具体表现来说有着绝对关键性的作用。在我们国家的许多音乐作曲家、艺术家在纯音乐的作品当中非常重视想象的作用,他们不仅把丰富的人生经历、经验当做了表演过程中的重要基础,通过想象,把人生的体验、情感等多个方面利用音乐作品的表演形式来统一呈现出来,从而使音乐作品更加感人,引起众多听众的共鸣。 3.直觉。音乐表演过程中,直觉是比较关键的一种特殊心理因素,这种特殊具体地讲,不受到逻辑、思维和规则的固定和约束,而从根本层面上领悟到事物本质的关键思维形式。直觉在音乐表演中被称为乐感,作为音乐表演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表演者如果不了解自己或别人的表演是否属于“美”的范畴,那么,这就是表演者最大的缺陷。但是通过直觉也至少要了解什么是“美”,它的含义是什么等问题,再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进一步提高自身在实际表演中的水平,一直达到符合现代美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讲,直觉是获得“美”的音乐的重要条件,当表演者们想要提高与提炼自己直觉的根本高度时,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发挥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 二、音乐表演中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1. 努力提高专业修养。对音乐表演者来说,心理修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相关专业研究实践表明,要想走出一条光明的艺术大道,必须保证自身品质和艺术素养足够高。在音乐表演领域里,对应的专业素质不仅有道德素质以及文化素质,还有艺术素质,要想提升艺术专业素质,首先要必须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强专业化知识学习和能力巩固,通过提升音乐表演者自身的艺术专业修养,可以从根本上感悟作品当中含有的内涵。对音乐表演者来说,创作空间和潜力是非常大的,要想做好音乐作品创作,首先要提升表演者自身的专业修养。 2. 时刻充满自信。自信是对音乐表演者来说是很重要的。音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可能会紧张,担心演不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个紧张、担心的问题。表演者必须足够镇定,在出现错误之后,坚持正常完成表演,保证自身自信是足够高。要强化前期训练,全面掌握表演方式方法,这样能消除表演中的紧张情绪。 3. 加强审美体验。任何艺术家的审美态度都源于社会生活,艺术家们在生活中的体验是一切艺术创造的基础,正式这样,决定了音乐表演中对音乐的理解复杂性和多样性。然而,在音乐表演实践中,只要理解感受这部作品的主要精神内涵,发挥音乐表演者的创造个性,这样的音乐作品就会得到欣赏者的认可。 4. 培养音乐表演者的舞台控制力。音乐表演者站在舞台上时,必须明白自身该做什么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意识越发强烈,这是表演者对自身掌控力的体现。但从舞台表演的实际情况来看,一场表演往往不会是表演者自身的“一枝独秀”,还会伴有观众的互动,当观众数量上升至某一层级时,会出现表演者无法调动表演气氛的情况,这种情况我们讲,这是表演者舞台掌控力的障碍。对一个音乐表演者来说,希望可以将自身表演推广开来,在这一情况之下,可以说表演者舞台掌控力是没有极限的,需要不断培养,提高这一能力层级。从其实质来讲,这种能力是表演者心理状态的一种体现,表演者的舞台控制力要包括自身具有应变、分析与调节能力,还要依据舞台下的环境变化,调整表演姿态,以求得表演效果最大化。当表演者具有一定意义上完备地舞台控制力时,就不会出现表演与氛围脱节的情况。

智慧树2019《教你成为歌唱达人》答案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2019《教你成为歌唱达人》答案章 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教你成为歌唱达人》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构成我们发音的主要器官有,请选择一项: A:喉头 B:声带 C:气息 D:共鸣 正确答案:声带 2、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A:耳蜗 B:前庭 C:半规管 D:听觉中枢 正确答案:听觉中枢 3、用尖锐的器具挖耳可能会损伤? A:听觉中枢 B:鼓膜 C:耳廓 D:听神经

正确答案:鼓膜 4、听觉形成的过程,下列正确的是 A: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 B:声音-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 C: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正确答案: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5、影响五音不全的因素有哪些,请选择1.听觉 2.视觉 3.声带机能 4.对音乐接触少 5.对节奏不敏感 6.笨 A:1、3 B:2、1、3 C:4、1、3、5 D:6、1、4 正确答案:4、1、3、5 6、下列哪些词是对美好、健康的声音的描述? A:松弛的 B:圆润的 C:紧张的 D:舒展的 正确答案:松弛的,圆润的,舒展的 7、具有传音、感音功能的器官是? A:前庭 B:耳蜗

C:听骨链 D:耳廓 正确答案:耳蜗 8、遇到巨响时,迅速张开口或者闭嘴、堵耳是为了? A:减少或消除噪声 B: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C:以免戳伤鼓膜 D:避免引起中耳炎 正确答案: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9、人说话的时候声带是什么样的状态? A:拉紧的 B:放松的 正确答案:拉紧的 10、声带的厚薄和长短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A:是 B:否 正确答案:是 第二章 1、声音音区分为 A:无效音区 B:有效音区 C:潜力音区

音乐表演中心理活动的特点与作用

音乐表演中心理活动的特点与作用 韦玮 内容提要音乐表演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综合心理活动.其中,投情与理智的有机统一,直觉、想象、临场心理学等方面的把握、调节与控制,在其复杂的表演心理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充分认识和理解音乐表演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增强我们的音乐表演实力。 音乐表演,是一项需要精良的表演技巧及充沛丰富的感情相结合的具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它和人类的其他创造行为一样,都是以创造主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并受这种心理活动的支配的活动,除了需要足够的精神和体力、系统细致的专业训练和平衡适当的生理机制外,更需要稳定的心理素质,需要心理活动的参与、调节与控制。音乐表演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心理活动,牵涉到认知、记忆、情感、理智、想象、直觉、才能等各个方面。同时,由于它是音乐作品与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具有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特定性质,又使它的心理活动有别于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需要涉及到临场表演的投情、想象、直觉、临场等心理活动。下面就这几点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音乐表演中的投情与理智的关系 音乐就其特性而言,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它没有具体的形状,是不可见的、抽象的,它只能通过听觉来感受,通过音响的运动形式,引发起人的情绪波动。作为音乐表演,其重要的艺术使命之一就是深刻揭示和完美再现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内涵,表演者只有投入自己的真实感情,将其融入到音乐表演中去,才能真实、生动地表现和再现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的内涵;但过分的冲动,失却了理智,又必将导致表演技术的失误,影响音乐表演的完整性。这二者互为矛盾,在音乐表演中就存在有"激情派"和"形式派"之分。"激情派"对作曲家、时代背景、自身感受等都非常关注,而"形式派"则往往只对乐谱感兴趣。二者各有所长,如能相互吸收,融为一体,那必将大大有利于音乐表演的成功。就我个人而言,我较为倾向于充满激情的投情表演的主张。试想,如果表演者只是冷静地、非常理智地去设计表演程序,那么只能是把音乐变成一些音符的堆砌,使其平淡乏味,毫无生命力,根本不能引发人的情绪波动,引起听众的共鸣。作为表演者,我认为应该在音乐表演中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且把这种情感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力求打动听众,引起他们的情绪波动和感情共鸣。要感动别人,首先必须感动自己,正如德国音

浅谈歌唱中的形体表演

浅谈歌唱中的形体表演 发表时间:2008-12-16T16:47:53.93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刘晓明 [导读] 摘要:声情并茂的表演,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是艺术表演追求的最高目的。具备神形兼备的表演,才能给观众带来美好的第一印象,使歌唱有一个好的开端。关键词:声乐演员舞台形体表演声情并茂神形兼备摘要:声情并茂的表演,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是艺术表演追求的最高目的。具备神形兼备的表演,才能给观众带来美好的第一印象,使歌唱有一个好的开端。 关键词:声乐演员舞台形体表演声情并茂神形兼备 声乐演员在舞台上不仅要歌唱,同时又要进行“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如果一个歌唱者站在舞台上从头到尾一动不动地只唱不做动作,这种演唱就显得呆板而缺乏生动感。而美好的歌声与“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相结合,就能使歌声更加传神,使表演更加形象化。这是歌声与形象完美统一的结果。 我国京剧,经历了一两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有着程式化的舞台艺术表演方法,概括为“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步、口)。著名京剧艺术家侯喜瑞说:“‘做’就是说以表演为主。‘表演’不论是哭、笑、惊、喜……都得通过手、眼、身、步、口五法。”侯老先生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凡属声乐舞台表演艺术总是将演唱与“神形兼备”的表演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演唱者的责任是不仅自己具有美妙的情绪感觉,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大众也具有相同的感觉。因此,声乐演员也有必要研究一下舞台艺术表演方面的问题。 一、手势是传递感情无声的语言 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演唱,自然离不开手势的表演。手势是人类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不仅能帮助情感表达渲染气势,而且能够为形体造型。唱戏有唱戏的“架势”,而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必须有一种控制力,并且要按歌唱的正确姿势来进行歌唱艺术的表演,同样需要有一定的“架势”的,但这种“架势”要摆得恰到好处。在歌唱艺术的表演中,应该以歌唱为主,手势动作为辅,不可喧宾夺主,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手势动作应该是千姿百态的,根据歌曲的内容需要,灵活自如地做一些手势表演。大体可归纳为“引”“定”“开”“合”“托”“错”几种手势。声乐演员在演唱时手势不能太多,双手动作要求自然、协调,做到随情而动,把手势动作放在有意无意之间。如果为了做动作去故意摆弄手势,动作就显得生硬、做作,失去了手势辅助表演的意义。 二、眼睛是心灵之窗 眼睛是心灵之窗,人的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光、眼神,反映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京剧大师侯喜瑞老先生对舞台表演中眼睛的表现方法有着很精辟的论述:“‘眼是心中苗’虽然是句俗语,但可以说明眼睛对表演的重要性,因为人物的一切感情都要通过它看出来。所以说,手、步、身、口都对了,眼睛不精,不拢神,也没法抓住观众。”侯老先生论述京剧架子花的“眼法”,对于歌唱艺术表演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要懂得“眼法”的表现力。首先眼睛要有神,用眼神与观众交流,用眼光示意景物的高、低、远、近,用眼睛表达情感,总之,通过眼睛各种“眼法”表演,把歌唱活了,唱出“精、气、神”来,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才能感人。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换言之,演唱者没有歌曲的情感审美感受,就不能表现美的感情,就没有艺术。“情之相通,美寓其中。”一首歌曲能否达到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演唱者是否能准确、深刻地揭示自己的真实情感,可以说是“美寓其中”的基本条件之一。演唱者既要传达感情,又要使别人得到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演唱者本人首先被作品中美的情感所震动,要有一种把自己美的情感非表达出来不可的强烈愿望,这样的演唱才能具有美的感染力。 三、面部表情丰富自然 古人曰:“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我国古代卓越的音乐家、诗人和思想家嵇康,在他的《声无哀乐论》中说:“夫喜、怒、哀、乐、爱、憎、惭、惧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今译:“大凡喜、怒、哀、乐、爱、憎、惭、惧这八种情绪,是人们用以接触事物传达感情、区别对待各种属类而不可能溢出范围的呀。”)人的种种感情在产生时都会在面部有所表现,这就是表情。情生于内而表于外。感情与表情直接相关,真实的感情和表情的表现是统一的;虚假的感情则表里不一,“皮笑肉不笑”。人的感情不同,体现在面部的表情也应该是各不相同。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达歌曲中的感情,一定要从面部表情上有所体现,要敢“做戏”、敢表演,是什么感情就要有什么感情,感情不同表情不同,使面部表情有“春、夏、秋、冬”之分。一首好歌得以流传,大都首先激起歌唱者的心弦共鸣,这种共鸣的获得,并不是靠流畅的旋律和华丽的词藻,而是靠真实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共同体会,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表演就是演唱者的再创作。例如《大森林的早晨》,当演唱这首歌曲时,眼前就要立刻出现晨雾、青山、流水、树木、鲜花、飞鸟等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像诗一样清新优美的画面。各种表象同样都会清楚地呈现在眼前。声乐演员在舞台上面部表情的表演,要掌握贴切、真实、自然的要领,切不可矫揉造作。要贴切,就要表里如一。因此,根据歌曲内容表达的需要来训练自己的表情是歌唱演员的基本功之一。 四、形体表演大方得体 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一定要使人感觉这个演员落落大方、精气十足,毫无拘谨之感。当然,形体表演再带上“戏”,就更有艺术魅力了。声乐演员绝不能把生活中那种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的作风带到舞台上,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演和感情表达、塑造人物形象的密切关系,努力使自己的舞台艺术表演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声乐演员一出场首先要“抖擞精神”。人有了“精、气、神”,一上场的“台步”和“身段”就透着一种振奋的感觉。有了“精、气、神”,神经系统就能协调全身松与紧的控制力和“台步”的节奏,使观众马上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个男演员真潇洒、英俊!”“这个女演员真漂亮!”声乐演员就是艺术的表现者,一举手、一投足都要体现艺术的风度,就应该让观众感觉到艺术的美! 人类社会就是由各行各业不同职务、不同地位的人组成。不同的职业、职务,不同的学识、修养,不同的经历,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身份特征。声乐演员需要经常注意仔细观察,去积累创造人物形象的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将角色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使自己达到忘我的程度,这才是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声乐演员只要在生活中留心对人进行细致的观察,随时都能得到观察的结果。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例如当演唱《英雄赞歌》时,要被战斗英雄所感动;当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要被美丽的草原的景色所陶醉;演唱者要使人受感动,首先自己先受感动;要使别人陶醉,首先自己先陶醉。要想获得预想的艺术效果,演唱者必须动用想象来塑造艺术形象。 总之,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必须具备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使表演更加形象。声乐演员的高超技艺,必须以生活为依据,从芸芸众生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扮演角色不同,就要有不同的性格,成为个性很强的性格演员。这是声乐演员在表演上应该努力下功夫的课题。

刍议如何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刍议如何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歌唱心理素质无论是在歌唱表演还是在声乐学习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重要地位可与歌唱技巧相媲美。分析了歌唱心理的重要性以及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且探讨了歌唱过程中影响歌唱心理的主、客观因素。进而从平时声乐学习和演唱中两个角度提出了良好的唱歌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为众多歌唱爱好者和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歌唱者心理素质表演歌唱不仅仅是一种涉及到声乐发声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就决定了歌唱过程的复杂性,不仅仅要求歌唱者做到自身歌唱器官物理运动的相互协调,与此同时还要辅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现代社会,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声乐比赛层出不穷,而高水平歌唱者之间的竞争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歌唱心理素质往往对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歌唱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众所周知,歌唱属于一种极复杂的生理及心理活动,属高级神经管辖。一旦歌唱者出现紧张和畏惧的心理,相应的神经系统就会控制身体相关的肌肉,使歌唱者出现心速加

快、气息不畅、嗓子发僵发紧等不良反应。此诸多反应多是由心理的失调造成的生理失衡,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 与此同时,歌唱心理素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诸多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心理活动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即不同人在同一情景中,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歌唱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受到歌唱者自身思想境界、知识水平、技术水平、表演天赋等方面的综合因素的影响。 由此可见,歌唱是一门以歌唱者自身作为“乐器”来表演的艺术,不仅仅涉及到技术层面,更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歌唱者向观众展现艺术的方式是通过灵活运用自己的声音,所以作为歌唱者,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展现自己艺术水平,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才能达到理想的歌唱效果。而且,歌唱者在控制自己歌唱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同时,还要更好的理解歌曲自身的情感、更要理解观众的心理,三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歌唱时的心理素质。 二、歌唱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 1.意识影响歌唱心理素质 我们都知道大脑对于肢体活动的控制分为“意识控制”和“潜在意识控制”两种形式,对于学习的歌唱过程也是如此。“意识控制”对于活动的影响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的,意识控制的活动有很多,比如在歌唱时发声的位

音乐表演的心理

关键词:音乐表演心理体验记忆传情想象 内容摘要:在音乐表演艺术中,心理能力是表演创造中最丰富、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其中包括音乐表演者的体验、记忆、投情与传情、想象与联想、临场心理等。加强音乐表演者心理能力的开掘,对提高音乐表演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音乐表演中,表演者的心理要素是综合心理活动的反映。这些心理活动涉及到体验、记忆、投情、想象等各个方面。 体验 “体验”,兼有“经验”“经历”等涵义,通常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从一般意义上来看,体验就是经验,但是经验是比较宽泛的概念,是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由此可见,经验是已获得的了,是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或形成的知识,而体验则不同,是由主体自己去感受的一些现象,指以“人”为基础,带有强烈主观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体验”与“经验”在意义上是有差别的。在音乐中,体验可以在多层次上获得,如作曲家创作时对生活的体验,可以将生活感受诉诸于他的创作作品中;在表演方面,表演者要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并通过表演表现出来;在欣赏方面,审美者通过演奏(唱),体验到作品中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音乐产生共鸣等,体验在创作、表演、审美中都会发生。 音乐表演中的“体验”就是一种感受,一种主客体统一、物我两忘地融入到一个新的事物之中的感受。这里涉及主体对作品的形式、思想、感情、精神气质等所有感受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是融为一体的,可能有的因素多一点,有的少一些,也可能只有这一因素而没有那一因素,但这些都是一种内在的感受。表演者在读谱时,或在实践的练习中,要理解其形式及内涵,并体会作品中的情感,作品中所蕴含着的作曲家的体验,并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化为想象中的声音。表演者要身临其境地进入到作品的情感中,有的情感是自己亲身经历体验过的,有的是对世界事物的认识、感悟及想象而产生获得的。例如,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作者将热情奔放的思想感情、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对黑暗势力的愤怒与反抗、对光明理想的坚信与渴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的斗争精神全部倾注在作品中,并得到充分体现。表演者一定要体验到作品中的这种情感,将这种情感化为内心的感受,去揭示作品“生命”的意蕴。表演者主体要调动全部的心理能力进入一种全身心的痴迷状态,才能更好地体验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体验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将自我倾注在音乐作品之中。 记忆 “记忆”在普通心理学中被解释为“人们感知的东西,并不消失得无影无踪,会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兴奋过程的痕迹。在引起兴奋的刺激物离开以后,这些痕迹也能产生兴奋。据此,人们就能识记和保持并随后再现已消失的对象的映像,或再现过去掌握的知识。记忆是以识记、保持和再现的方式对人的经验的反映。”“记忆是当信号作用已经停止后的信息的储存。”① “音乐记忆是过去的音乐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具体地说,音乐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体验过、思考过的音乐对象的反映。比如,过去听过的乐曲,虽然现在听不到音响,但仍能在脑中浮现;过去弹过的曲子,虽然很久没有弹过,现在仍能弹出,这就是音乐记忆。”② 音乐记忆属于一种音乐心理活动范畴,是先有“记”,再有“忆”。音乐记忆对音乐表演者、特别是那些独奏、独唱、歌剧、协奏曲等的表演者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约·霍夫曼(Josef Hofmann,1867—1957)曾说:“凭记忆弹奏对于从容演奏是绝对必要的。为了在弹奏中尽可能照顾到乐曲的所有细节,必须熟记整首乐谱。”③那些优秀的指挥家、表演艺术家可以凭记忆演出几场或几十场的优秀音乐会。可见,音乐记忆对音乐表演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音乐记忆的过程首先是建立在对音乐作品整体的感知基础上,它需要调动表演者的视觉、触觉、听觉

声乐演唱时心理学

声乐演唱时心理学 如何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每一位歌唱者都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在考试、演出、比赛时,许多演唱者由于歌唱状态不佳,从而使演唱水平大打折扣。根据声乐艺术的特点,最佳的歌唱状态是由良好的生理状况、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技术状态这三个部分所组成的,并且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发挥最佳的演唱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声乐演唱中造成紧张的原因 演唱时的紧张,主要是心理因素,也就是心里状态不正常。所谓心理状态,指的是当前时刻脑功能的积极性或心理活动水平。起码的水平,就是觉醒水平,这种心理活动水平,当遇到紧急时刻则产生应激状态。心理状态好比是心理活动的背景,一切心理活动都在它上面进行,在不同心理状态下,心理活动规律就可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演唱者的觉醒水平直接影响自身的演唱控制活动水平,在不同的应急状态下,演唱者调动各种心理潜力应付紧张局面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紧张心理是声乐演唱的大敌。临场过分紧张就会忘词、走调、声音颤抖,和平时的正常水平相差甚远,甚至判若两人。一个演唱者临场紧张时产生了一种害怕、不能自信、犹豫不前的情绪,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了特有的兴奋。这个兴奋的程度超过了演唱者的控制能力时,由大脑皮层发出的歌唱以及想象进入情景、角色的指令就受到了

紧张兴奋中心的强烈干扰,于是指令的传达变形,原有的长期练功形成的一定程度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的固定联系也被打乱,破坏性的效应就会无情地出现了。 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紧张心理不同程度地存在每一个歌唱者的身上,常有这种现象,有些学生自身条件好、乐感也好、歌唱技术过硬,但是一到考试、比赛或是参加演出活动等场合,就会紧张失常,在歌唱的过程中心跳加速、呼吸快而浅、手冰凉、腿发抖、脸色苍白;更有甚者记忆力突然出现空白、忘词忘谱、节奏错乱、出现跑调现象。可见解决学生的演唱中的紧张心理在歌唱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学生演唱中紧张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来具体的分析一下: (一)主观因素 1. 心理因素 (1)演唱者心理失去平衡,产生自卑、恐惧心理,从而失去演唱的自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紧张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由很复杂的原因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心理是很难避免

歌唱心理对演唱的意义

歌唱心理对演唱的意义 2012-05-30 10:35:19 字体:大中小打印收藏 摘要: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够极大的增强表演者的音乐素养水平,反之,就会对表演者造成负面的影响。作为人类艺术的瑰宝,歌唱艺术在音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歌唱心理便悄然走近了人们的视野。 关键词:歌唱心理;歌唱意识;感知和表象 心理学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飞速发展,实践证明它已广泛的运用到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领域。音乐则又是最贴近人类心灵的艺术品之一,音乐用美妙多变的声音讲述表达着人类多种不同的情感世界。20世纪初,利用深奥的心理学知识理论体系来研究人与音乐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试图找出其科学的规律,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音乐心理学便逐步产生了。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心理因素的支配和调控,所以心理因素直接关系到表演者的实践能力。 一、歌唱心理的产生 歌唱心理早在300年前的意大利教学中就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共鸣。1855年以前为世界声乐艺术“凭感官的直观教学”的时代;1855年西班牙的加尔西亚发明喉境,声乐艺术进入“技能训练与生理学相结合”的时代;1932年西肖尔发表《微颤》,世界声乐艺术进入了“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时代。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声乐领域里萌发了一门新科学——声乐心理学。第一个在我国提出建立声乐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来源于声乐艺术实践,又为声乐艺术实践服务。从声乐艺术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声乐艺术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 二、歌唱心理的感知和表象 首先,在声乐教与学中,各种领域声乐理论知识、技术动作的掌握、各种声乐技术技巧的练习活动都是通过感知来完成的。其中包括空间感知、时间感知、运动感知。空间感知是物体空间性的反映,歌唱者的空间知觉越敏锐、精细,越能较快的掌握;时间知觉要求在教学中保持平稳的速度,不因歌唱者情绪高涨时越唱越快,调性越唱越高,情绪不好时越来越慢,调性越唱越低;运动知觉是控制呼吸、发声、咬字、吐字以及形体等自身运动,是保证声乐技术的关键所在。 其次,表象对声乐教学没有直接但有间接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能直接从感知开始,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形象的语言、生动的肢体进行指导示范,引导学生恢复必要的表象,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当表象直接依赖于知觉的时候,表象最容易出现。表象既有直观的形象性,又有高度的概括性。因此,发展表象的自然途径,应该尽可能的,让视、听、嗅、触等多种感觉参加活动。例如,在讲解声音训练时,如何尽量使声音保持高位置,可以想象声音不在腔体内,而是额头前约十厘米的地方歌唱,或讲解吸气时,想象“闻花”、“打哈欠”来引导学生,从而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二)声乐听觉表象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完成,如果没有声乐听觉表象歌唱就不能实现。比如,老师要求学生进行连唱时,首先应该用二、三度音程距离较进的模进,小跳进旋律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唱跳音时,则应该用音程距离较大的四、五、八度进行练习,这种旋律结合与技术要求一致性容易形成清晰的知觉表象。 三、歌唱心理的记忆与思维 在此基础,记忆是巩固所学声乐理论知识、技术技巧的唯一心理因素。记忆储存了多种的歌唱运动模

歌唱的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歌唱的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6-30T11:43:06.12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3期(上)作者:杨姚 [导读] 歌唱活动是一种独特的高级行为,离不开知觉、意识、记忆、想象、情感、气质等重要心理因素。 (岳池县罗渡中学岳池 638300) 歌唱活动是一种独特的高级行为,离不开知觉、意识、记忆、想象、情感、气质等重要心理因素。歌唱心理是人的头脑对歌唱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是歌唱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对歌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是提高声乐水平和演唱能力的重要部分,它与演唱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分析歌唱心理活动的各种表现入手,通过对心理感觉、联想与想象、意志等几方面的分析,总结了心理活动对歌唱表演的影响,归纳了歌唱表演中的几种心理障碍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歌唱心理;歌唱艺术;影响因素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它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心理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它的原则和道理可在许多科学领域中运用,对音乐亦是如此。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活动对歌唱学习和表演的影响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在运用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并用来正确指导我们的歌唱表演。 一.心理研究在歌唱实践中的意义 心理学在音乐领域中的应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883年,德国很有影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斯顿夫就写出《音乐心理学》,使他成为致力于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先驱。当今,心理学和音乐实践相结合的心理研究工作,被越来越多的音乐心理学家所重视,他们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音乐表演现象中的一些问题。 歌唱者的发声功能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歌唱发声的思维首先是肌肉运动的思维。歌唱的呼吸、共鸣、听觉、语言等彼此间的精密配合,是依赖神经系统来协调作用的。心脏、血液、肌肉、嗓子等生理器官和神经系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歌唱发声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它由高级神经肌能控制,把随意发声运动和非意识的自律性神经冲动两者结合紧密,从而促进歌唱实践能有效控制。 我们都知道,人声和别的乐器发声有很大区别。别的乐器是已经制造好了,我们只需要演奏,而声乐的乐器是长在人的身体内的,它发出的声音好坏和人对声乐技能的掌握、性格的差异、意志的磨练、自我控制能力的好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是歌唱者学习声乐和从事声乐演唱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的通过声乐课堂的实践与各种舞台演唱的实践来培养歌唱者的积极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才是最终获得演唱成功的重要途径。另外,声乐演出、比赛是歌唱者克服内外障碍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意志过程,也是对歌唱者勇敢、果断、毅力等意志品质的考验过程。因此,参加演出、比赛活动是有助于歌唱者勇敢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二.心理因素对歌唱表演的影响 (一)感觉与知觉对歌唱的影响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感觉与知觉是简单的心理现象,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刻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令人愉快、令人心碎、令人激动的音乐。这些音乐或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或间接控制人的各种情绪和感情,进而产生各种美妙的,难以言传的音乐感觉。音乐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音乐心理现象,只有通过它才能分辨、意识音乐的各种属性,感知音乐的节奏、音色、音高等等;只有通过它才能了解表现音乐的最佳运动姿势和运动速度。音乐感觉越丰富、越精确,对音乐的整体感知也就越完整、越具体、越形象和越深刻。因此,我们在演唱一首新的歌曲之前,一定要对歌曲的总体结构有个初步的认识和把握、感觉它的旋律走向、感知它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对我们进一步演唱歌曲起到铺垫的作用。 歌唱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觉的训练。歌唱感觉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歌唱者学习的进度,以及对歌唱技术的把握和调控,良好的声乐感觉对掌握歌唱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意识对歌唱的影响 意识是能够被自己觉知(又叫“意识到”)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把人的意识结构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我们在正常的歌唱表演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控制。有意识是有一定的目的性,无意识则是习惯而成自然。我们平时在声乐训练时,不断使呼吸肌肉活动按一定运动轨迹行动,久而久之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是第二性的,是无意识的。在课堂上有些同学害怕唱高音,但是当他没有意识到所唱的音高是平时所恐惧的音高时,有时就能较自然地唱出这个音,可一旦老师告诉他这个音的实际音高后,让他再唱一遍时,他往往就唱不好甚至不敢唱,这说明人的意识支配着人的活动。 歌唱意识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过程,是生理与心理调节、控制、配合的过程。歌唱与发声中的意识有直接联系,歌唱意识是歌唱者通过体验,将演唱方法、技巧及歌唱情感与作品意境进行融合的意向,是对歌唱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种心理活动。长期的歌唱训练和实践,才能培养歌唱者良好的歌唱意识,在有意识的指导下,通过歌声进行诠释和表达。 (三)想象对歌唱的影响 在声乐训练和学习过程中,具有歌唱想象能力是歌唱者的一项最基本的心理素质。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例如,虽然我们没有到过内蒙古草原,但我们可以根据“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诗歌和有关图片,在头脑中就能描绘出草原风光。 想象是在旧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表象储存越充分。我们都知道,“音乐中的想象是人在原有的,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形象基础上,通过拼接、重塑而行成的新的音乐形象的心理过程”。大脑在接受音乐信息时,不但能产生音乐的知觉形象和音乐表象,而且还能形成新的音乐形象。同时,大脑根据外界的音乐表象或自我描述,也能形象地感知未曾见过的事物的形象。音乐想象在音乐活动中,特别是在认识音乐、改造音乐、进行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等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活动中,没有音乐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