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宣传预防登革热活动方案

宣传预防登革热活动方案

宣传预防登革热活动方案
宣传预防登革热活动方案

宣传预防登革热活动方案

针对近期雨水剧增,天气炎热,警示着已进入登革热高发期。党委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力量,积极发挥党员先进性,切实服务群众,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组织登革热的预防宣传活动。

一、指导思想

通过社区党员亮出身份,展示风采,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以点带面”辐射性覆盖,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新社区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活动时间

201年月日时

三、活动地点与对象

地点:待定

对象:所住的居民

四、活动内容

(一)活动驻点:居民楼首层摆设专门咨询台并配备电脑,发放宣传册与灭蚊片;现场推广社区微信与网页等信息来源;拓宽群众获取信息渠道,同时方便群众现场咨询。

(二)上门讲解:安排党员上门派发预防登革热宣传单和灭蚊片,并现场讲解登革热防控的重要性,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居民的卫生知识和防病意识,引导居民改陋习、讲文明、讲卫生。

五、活动分工

(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领导党员预防登革热宣传工作。

组长:

副组长:

(二)前期筹备组:负责现场考察活动场地,选取活动地点;联系社区党员,确认参与活动社区党员名单;负责书面和短信发布相关通知,让居民预先悉知。

组长:

成员:

(三)驻点服务组:负责接待居民、发放宣传册与灭蚊片;讲解登革热预防知识;宣传微信、网页等多信息渠道;解答并记录居民问题与建议。

组长:

成员:

(四)上门服务组:负责上门服务居民、发放宣传册与灭蚊片;讲解登革热预防知识并现场演示;宣传微信、网页等多信息渠道;解答并记录归纳居民问题与建议。

组长:

成员:

(五)后勤保障组:负责登革热防控活动所需物(活动横幅、宣传册、灭蚊片、活动工作服等)准备,场地布置与收尾等工作。

组长:

组员:

六、活动预算

七、物资准备

八、人员分组情况(初定)

九、活动要求

(一)转变角色,加大推进预防知识传播力度。党员应积极主动,热情讲解登革热知识,让居民感受党员的热情与耐心,再次加深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鼓励居民互动互助、转变角色,成为预防知识的宣传者,从而加大推进预防知识传播力度。

(二)针对讲解,提高居民卫生意识。根据不同年龄层人员,选择不同方式讲解。针对老人,实行一对一讲解登革热预防的方法,并现场演示;而年轻人,在讲解后鼓励他们能在网上了解更多更专业的相关信息,获取最新的资讯,与家人分享。更合适的渠道更好贴合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

(三)收集总结,拓展工作新思路。收集问题,包括活动策划的问题、居民对于登革热预防的问题与建议。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为活动策划的完善积累经验,更为以后登革热预防工作与党建工作拓展新思路。

XXXXXXX

X年X月X日

预防登革热宣传

预防登革热宣传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预防登革热宣传资料 一、登革热病媒是什么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但亦会在户内活动。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为下午五、六时),及早上八、九时。室外及室内皆可叮咬人。 二、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三、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咬的措施如下: (一)、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二)、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1、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

2、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3、把室外露天的盆、罐及瓶子倒置或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防止积水。 4、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5、保持所有渠道畅通。 6、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三)、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要及时就诊。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审批稿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及健康教育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传播。本病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DHF/DSS)病死率较高等特点。 登革热患者和感染者是本病城市型的传染源,病人一般在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在流行期间,非典型病例及亚临床感染者比典型病例多几十倍,具有更重要的传染源作用。在东南亚存在丛林型自然疫源地,猴子是自然储存宿主,人仅在偶然机会进入循环圈才可能受染。 登革热广泛分布于有媒介伊蚊存在的热带、亚热带地域,有时侵入温带地区引起流行。我国主要流行于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云南也曾发现病例,在丛林猴、蚊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登革热在热带、亚热带地域可常年发病,一般流行于夏秋季,但地理性质不同的地区流行高峰时间不同。如为输入性传播则发病高峰依输入时间而转移。 在登革热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存在着蚊媒孳生的自然条件和高人口出生率,疫情年年不断,可分离出多型登革病毒,主要在儿童中发病,且常发生DHF/DSS,成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来人群发病则为多表现典型登革热。流行季节与雨季相一致。尚无证据表明我国存在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但有人认为我国海南岛、云南省也面临威胁。 登革热地域分布特点与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的生物区带有极密切关系,流行季节性表现和气温、降雨及伊蚊密度相关,海南省由于长年气温高,冬季伊蚊吸血活动依然,则全年均可发病。 社会因素方面如人口密度高、不良居住卫生条件、卫生知识水平和习惯,较高的人口出生率及人口流动等都对发病率有重要影响。沿海或缺水地区家家户户有贮水容器,易形成伊蚊

施工现场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广州XXX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XXX安置房工程项目部 2018年8月10日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 广州地区过往年份出现登革热疫情,现在的季节正处于暴发期,广州市每年有较多的人员感染,一旦发生,事态比较严重。为了有效防止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和扩散,采取科学、有力的防控措施,落实做好切断登革热传播途径和根治疫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目部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一、登革热防治基本知识、出现登革热的原因和传播 (一)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和宿主。 1、患者。 患者是登革热主要传染源。在发病前3天至发病后10天内具有病毒血症的患者是至关重要的传染源;轻型患者不易被发现,且数量远大于典型患者,是更为危险的传染源。 病例诊断原则:依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确诊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病例分为三种类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这三种病例均作为传染源对待。 2、隐性感染者。 登革热流行后,当年人群中抗体水平较高,表明很多人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这些人在其病毒血症期也可以作为传染源。 3、带病毒动物。 有实验证明,非人灵长类等动物能携带登革热病毒,有可能成为人类登革

热的传染源。登革热在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雌蚊吸血感染病毒后,观察不到任何病变,但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再经蚊叮咬传染给人。人类对登革热不分种族、年龄、性别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同型病毒有较巩固的免疫力,可持续数年,但对异型登革病毒免疫力只能维持很短时间。 4、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的。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咬的健康人。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发病第3-6天全身出现发疹,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症状,少数病人会突然病情加重出现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4-6小时死亡。目前还没有治疗和预防登革热的特效药物,但是只要消灭传播登革热的伊蚊,就可以防止登革热的流行。 5、要消灭伊蚊就要了解伊蚊的生活习性。伊蚊无论白天和晚上都会叮咬人,要切实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很困难,最有效消灭伊蚊的方法是消除伊蚊的孳生地。伊蚊繁殖的孳生地主要是工地积水坑、排水沟不畅通处、板房与围墙交界处的不易清理,容易积水的地方,小型盆罐、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也是伊蚊的孳生地,必须采取每星期翻盆倒罐消除积水,养鱼或放农药、清理弃置容器等综合措施。伊蚊孳生地附近的居民危害最大,伊蚊飞行活动的半径为100米,所以需要大家互相督促齐齐动手,你我齐参与共同开展消灭伊蚊的活动,防止登革热发生与流行。 二、工作目标 按照科学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大灭蚊、环境整治、疫情监测等综合防控工作力度,彻底扑灭登革热疫情,切实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登革热是由花斑蚊(学名伊蚊,见下图)传播的。现在已进入登革热流行的季节,如发现学生突起高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出现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验血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这时应怀疑是否患上登革热,需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其他人。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水缸、水盆、罐及其他小型积水容器中。每隔3~5天洗缸换水,翻盆倒罐,清除小积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因此,预防登革热,最主要的措施是清除家居积水,防蚊灭蚊,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 一、清除家居积水 保持室内清洁,家庭内不留积水是减少蚊虫的最基础措施。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或者在水生植物中投放灭蚊幼虫缓释包。 (3)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幼虫的缓释剂。 二、防蚊灭蚊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 (1)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实物屏障;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孩子睡觉时,可以给他的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及健康教育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传播。本病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病死率较高等特点。 登革热患者和感染者是本病城市型的传染源,病人一般在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在流行期间,非典型病例及亚临床感染者比典型病例多几十倍,具有更重要的传染源作用。在东南亚存在丛林型自然疫源地,猴子是自然储存宿主,人仅在偶然机会进入循环圈才可能受染。 登革热广泛分布于有媒介伊蚊存在的热带、亚热带地域,有时侵入温带地区引起流行。我国主要流行于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云南也曾发现病例,在丛林猴、蚊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登革热在热带、亚热带地域可常年发病,一般流行于夏秋季,但地理性质不同的地区流行高峰时间不同。如为输入性传播则发病高峰依输入时间而转移。 在登革热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存在着蚊媒孳生的自然条件和高人口出生率,疫情年年不断,可分离出多型登革病毒,主要在儿童中发病,且常发生DHF/DSS,成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来人群发病则为多表现典型登革热。流行季节与雨季相一致。尚无证据表明我国存在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但有人认为我国海南岛、云南省也面临威胁。 登革热地域分布特点与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的生物区带有极密切关系,流行季节性表现和气温、降雨及伊蚊密度相关,海南省由于长年气温高,冬季伊蚊吸血活动依然,则全年均可发病。 社会因素方面如人口密度高、不良居住卫生条件、卫生知识水平和习惯,较高的人口出生率及人口流动等都对发病率有重要影响。沿海或缺水地区家家户户有贮水容器,易形成伊蚊孳生场所。,随着经济文化提高,户内绿化盆栽水养植物花卉增多,积水容器利于伊蚊孳生而引起登革热流行。基建较多的城市,建筑工地积水可以是伊蚊的主要孳生地,是城市型登革热流行的危险因素。 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也无疫苗,预防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措施如下: 个人防护措施: 1.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注意个人卫生。 2. 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涂防蚊水。 3.不在树林、草丛及水潭逗留。 4. 在平时多锻炼,注意休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5.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尽量不要剧烈运动,以防止身体过多分泌乳酸而招蚊子,而且要少喝酒。 6. 在疫情发生时,避免进入疫区,发现感染者必须及时报告。 7. 当自己出现登革热的症状时,及时检查、就诊。 环境控制措施: 1. 清除蚊子滋生的容器、水潭、树穴、轮胎积水等 2.垃圾统一回收处理,保持生活区环境清洁卫生。 3. 在蚊子活动密度较高的地方适当地使用学药剂进行杀灭。如厕所、水沟、污水处理池等。 4. 宿舍应整洁卫生,定期灭蚊,睡觉时必须挂蚊帐。 5.加强登革热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防控意识。 6、若出现发烧的病例须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如确诊患登革热必须隔离治疗。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一、何谓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媒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近期,上海市周边部分地区爆发登革热疫情,截止 9月 24 日,杭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 951 例,本市也在 9 月27 日公布首次发现 1 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夏末秋初季,降雨增多,气温适宜,蚊虫仍处于高峰期,周边城市疫情的爆发和本地首例病例的发现,大大增加了登革热疫情传播甚至暴发的风险。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 二、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到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到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到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到5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牙流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三、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家庭莲缸要养鱼或加煤油。水

缸,天台水池要及时清洗,加盖。疏通、排除天台沟渠积水。清理露天堆放轮胎。全面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杂物和卫生死角,填平坑洼,消除蚊子孳生、栖息场所。 2、药物杀蚊。外环境可使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药物和敌敌畏,家庭可采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除蚊子。 3、用蚊香驱蚊。具体的使用方法为:睡前1-2小时将门窗紧闭,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 4、驱避剂。包括风油精、避蚊酯等。 5、蚊帐。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 6、植物驱蚊。在室内的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会把蚊子赶走;在门前窗后栽上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绝蚊子于门外。 7、气味驱蚊。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它的青烟就会使蚊子仓皇逃窜;在身上或枕头洒些香水,有较好的驱蚊作用;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就会“闻而生畏”,远而避之。 8、服药驱蚊。蚊子害怕维生素B的气味,人服了维生素后,维生素B的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蚊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逃之夭夭”。 9、光源驱蚊。用一张橘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套在40瓦以上的电灯泡上,使灯变成橘红色,蚊子也会“见光而逃”。

防控登革热灭蚊专项方案

目录 一、简介 (2) 二、工作目标 (2) 三、应急小组 (2) 四、灭蚊药械 (3) 五、灭蚊方法 (3) 六、孳生地的处理 (4) 七、施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八、环境卫生管理方法 (7) 一、简介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和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广泛流行。目前,广东省地区多个城市出现登革热疫情,中山市也发现多例登革热病例,根据《广东省登革热流行媒介应急控制技术方法》,结合当前的防控登革热灭蚊实际情况,为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预防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及传播,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在工地现场,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清除蚊虫孳生地,开展消杀灭蚊工作,大力清除蚊媒传播,预防登革热发生和传播,采取快速灭杀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重点的综合防制措施。 三、应急小组 针对登革热防控工作,成立应急小组,组长:黄顺根;副组长:黄华招;卫生清理负责人(赵壮光)、灭蚊行动负责人(方 子祥)、资料宣传负责人(陈坚真);组员:黄海林、黄耀旭、林金鸿、周明雄、王泽发、魏发兴。应急小组负责登革热防控工作的组织管理、指挥和协调,负责疫情现场控制、监督检查、疫情报告、信息沟通等相关工作。 应急联系电话: 1、应急联动电话:110、119; 2、急救:120; 3、防蚊灭蚊人员组织架构

菊酯、氟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 器械可选用背负式喷雾器、烟雾机、手推式喷雾机。 五、灭蚊方法 1、施药方法:将可用药物按产品说明书稀释一定倍数,喷洒于重点部位的蚊虫孳生栖息场所。 2、处理周期:每天处理1次,连续3次,以后每三天1次,直至应急程序结束,根据蚊虫监测结果考虑是否再进行处理。 3、重点滞留喷洒:蚊虫孳生栖息场所 4、 六、孳生地的处理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蚊媒,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水缸、水池和各种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竹节、树洞、废轮胎、花瓶、壁瓶、建筑工地等清水型小积水。

病媒生物防制宣传资料

苍蝇的危害及防制 1、苍蝇可传播哪些疾病? 苍蝇能携带60多种细菌,传播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伤寒、副伤寒、菌痢、霍乱、肉中毒、沙门氏菌痢等;病毒性疾病:脊髓灰质炎、肝炎、沙眼、天花等;创伤性疾病:炭疽、破伤风、坏疽、化脓性球菌感染等,还可以传播原虫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另外,成蝇还可以叮刺吸血传播锥虫、马来丝虫等疾病;蝇幼虫寄生引起蝇蛆症。 2、苍蝇是怎么传播疾病的? 苍蝇可取食各种食物,包括人的食物,人、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垃圾等。苍蝇取食时先将唾液吐在食物上,将食物分解后再食入。苍蝇饱食后即可排粪,由于它排粪频繁,失水较多,又促使它频繁取食,因而它在人们的食物上边吃、边吐、边拉,给食物造成严重污染,人吃了苍蝇污染的食物就可能被染上多种疾病。 3、苍蝇有哪些生活习性? 苍蝇是在白天活动频繁的昆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夜间则静止栖息。苍蝇的活动受温度影响很大。它在9~10℃时仅能爬行, 12℃时可以飞翔,15℃以上才能摄食、交配、产卵,30~35℃时尤其活跃。 4、灭蝇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消灭苍蝇最根本的方法是有效控制苍蝇孳生的孳生场所和孳生物。 ①环境治理 包括及时清运垃圾粪便,消除卫生死角,提高环境卫生质量等,从而使蝇类不能孳生繁殖。 ②器械防治 可采用纱窗纱门、风幕、风道、水帘和水道等防蝇设施阻挡苍蝇进入;也可使用捕蝇瓶、捕蝇笼和灭蝇灯、粘蝇条等捕捉消灭苍蝇。 ③药物灭蝇 常用的杀虫剂有菊脂类、拟菊脂类、有机磷类等,可采用喷洒、涂抹粉刷、自制毒饵、毒蝇绳等方式使苍蝇接触杀虫剂面中毒死亡。家庭中也可配备杀虫气雾剂进行喷雾灭蝇。

蚊虫的危害及防制 1、蚊虫主要传播哪些疾病? 蚊虫通过叮刺、吸血可传播80多种疾病,已知有蚊虫380余种。其中能传播疾病的主要有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三个属的蚊类。主要传播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等。2、蚊虫为什么吸血? 只有雌蚊才吸血,雄性不会吸血。雌蚊必须吸血其卵巢才能发育,繁衍后代。有的偏嗜人血,有的蚊则吸家畜的血,但没有严格的选择性,故蚊可传播人兽共患病。 3、蚊虫的栖息地有哪些?喜欢叮咬哪种人群? 一般讲蚊虫喜欢在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栖息,如屋内床下、柜后、门后,墙缝以及畜舍、地下室等,室外多在草丛、山洞、地窖、桥洞、石缝等处。雌蚊首先叮咬体温较高、爱出汗的人。 4、灭蚊方法有哪些? 最根本的方法是控制蚊虫孳生场所,彻底清除蚊虫赖以生存的积水等。 其次是采取化学药物实施空间喷洒、熏杀、室内滞溜喷洒、浸泡蚊帐等杀灭成蚊。 5、夏天怎样才能不招引蚊子? ①穿浅色的衣服,如黄色或白色,勤洗澡、多吃大蒜 ②在衣领、袖口等处喷洒花露水、口服维生素B ③涂抹驱蚊露,驱蚊霜等,可以达到8小时的驱虫效果。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案例)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目部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一、出现登革热的原因和传播 1、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的。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咬的健康人。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发病第3-6天全身出现发疹,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症状,少数病人会突然病情加重出现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4-6小时死亡。目前还没有治疗和预防登革热的特效药物,但是只要消灭传播登革热的伊蚊,就可以防止登革热的流行。 2、要消灭伊蚊就要了解伊蚊的生活习性。伊蚊无论白天和晚上都会叮咬人,要切实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很困难,最有效消灭伊蚊的方法是消除伊蚊的孳生地。伊蚊繁殖的孳生地主要是小型盆罐、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也是伊蚊的孳生地,必须采取每星期翻盆倒罐消除积水,养鱼或放农药、清理弃臵容器等综合措施。伊蚊孳生地附近的居民危害最大,伊蚊飞行活动的半径为100米,所以需要大家互相督

促齐齐动手,你我齐参与共同开展消灭伊蚊的活动,防止登革热发生与流行。 二、工作目标 按照科学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大灭蚊、环境整治、疫情监测等综合防控工作力度,彻底扑灭登革热疫情,切实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本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工作内容及防控措施 现本项目正处于基础施工阶段,且由于地质条件原因导致基坑内积水较多,为有限防止项目部出现“登革热”疫情,现专门成立一个由四人组成的小组来预防登革热的发生,针对工地上四周环境、生活区宿舍、厨房、厕所、施工场地等伊蚊能孳生的地方,每天派专职人员清理积水,进行灭蚊喷药防治,具体人员、做法安排如下: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其人员组成 1、安全领导小组人员的分工职责 1)组长职责:负责整体安全防护工作,安排各班组长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对伊蚊孳生的地方进行监督处理。 2)副组长职责:对各施工班组跟踪调查,如有在场人员发烧现

预防登革热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从广州市疾控中心获悉,现在已发现广州本土感染登革热病例一百五十多例,荔湾区占了64%。国庆节前,广州市已经发动全市进行大面积的灭蚊大行动,但仍未能完全遏制住疫情。9月27日全市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为108例,国庆节后新增了44例。新增的例病主要集中在芳村,高发区在荔湾和南海交界一带。而我们**村正处于这一地带。海南村有较大范围的农田和专业的花卉市场,坑洼潮湿之地容易积水,蚊虫滋生地较多,环境脏乱,因此成为蚊子滋生的“重灾区”。据统计我们生活的这一区域的蚊子密度比广州市平均指数高出数倍之多。 经过学校和社区的宣传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登革热主要由蚊子中的伊蚊传播。广州地区一般是由白纹伊蚊传播。早上、中午、傍晚是伊蚊活动高峰期,也是它喜欢吸人血的时候。当成蚊吸了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血液后,登革热病毒就在蚊子体内大量复制繁殖。在气温32℃环境下,伊蚊自吸血后10天起再咬人时,就可把病毒传染给健康人,使人感染并发生登革热。 因此近段时间我们一定要行动起来做好登革热的预防工作,那么要注意哪些事项呢?白纹伊蚊只喜欢在较为洁净的积水中孳生。不光户外灭蚊预防登革热,家庭也是灭蚊的主要地方。虽然中秋过后,雨水渐少,气温也会有所下降,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仍要积极翻盆倒罐,清积水。搞好环境卫生,防范蚊虫叮咬,涂抹防蚊液,穿长裤白鞋避免皮肤过度外露。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增强营养,提高抵抗力。请同学们向家人宣传,提高家人的防范意识,以维护全家的身体健康。 给大家提个醒一旦出现发烧、皮疹、骨头酸痛、疲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登革热病人要隔离在有防蚊设施的病房内,隔离时间不应少于5天。如有发烧应退热两天后才回校。

幼儿园登革热预防知识宣传

幼儿园登革热预防知识宣传 ? 致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您好!近期雨水频繁,伊蚊的孳生和活动逐渐活跃,进入登革热的高发季节。登革热全年都有可能发病,而高发时期为6-11月份,其中以9月、10月为最!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参与到登革热防控工作中。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人与人之间不会发生传染。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二、登革热的症状 1.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可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2.“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3.“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无端出血等。 4.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三、如何预防登革热? 1.找出蚊虫孳生地:

蚊虫容易孳生的地方主要有花盆、花瓶、饮水缸、储水池,庭院中闲置的瓶、罐、竹筒,以及外环境中的垃圾堆、废弃瓶子、易拉罐、汽车轮胎、树洞等。 2.灭蚊从清理蚊虫孳生地开始: (1)清除垃圾,消除卫生死角; (2)翻盆倒罐,清除或翻转倒置庭院中废弃的容器、瓶子、罐子,饮用水容器加盖封口; (3)填塞外环境中的竹筒、树洞,防止积水,废弃轮胎放在避雨的场所或者遮盖防积水。 3.个人防护 (1)登革热疫区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减少暴露,避免蚊虫叮咬; (2)使用蚊虫驱避剂,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涂抹于皮肤的外露部位,或直接在衣服上喷洒;

登革热防控专项方案.docx

目录 第一节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编制原因及登革热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原因...........................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登革热介绍.........................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工作目标及预防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作目标...........................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防控措施...........................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工程概况 工程万科城市中心(地块一搬迁安置 工程地址香洲区上冲片区云峰路北 名称区) 1-10# 及 1-3# 配电房侧、诗僧路西侧 建设 珠海市万有引力房地产有限公司勘查单位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单位 设计 珠海泰基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广东华杰建设工程监理咨询 单位有限公司 质量 珠海市香洲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总承包单 监督广东上城建设有限公司 监督站位 部门 本项目项目位于香洲区上冲片区云峰路北侧、诗僧路西侧,为珠海 TOD 小镇重点规划区域,总建筑面积约 30 万平方米,地块一用地面积为平方米,建筑物最大高度为。 第二节编制原因及登革热介绍 一、编制原因 由于近期内珠海特区出现登革热现象,较多的人员感染,事态比较严 重。为了加强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突发事 件的应变能力,尽快控制事态,尽量减少损失,尽早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特制定此预防措施方案。 二、登革热介绍 1、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 播的。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 咬的健康人。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

病媒生物防制知识宣传材料

病媒生物防制宣传资料 老鼠的危害及防制 1 、老鼠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 工业、交通、通讯方面,由于老鼠咬坏电缆防线,造成精密仪器损坏、交通瘫痪、通讯中断、引发火灾。老鼠携带多种病原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史以来死于鼠传染疾病的人数,远远超过历次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 2 、老鼠传播哪些疾病 老鼠能携带细菌、病毒、立克氏体、寄生虫等200余种病原体,其中能使人致病的有57种,对人类危害大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森林脑炎、蜱回归热、地方性斑疹伤寒、野兔热等。 3 、家庭防鼠的有哪些方法 ①搞好防鼠设施,封堵一切老鼠可能进出的通道、孔洞。 ②控制好家中食物的存放,断绝老鼠的食源和水源,让老鼠无食物可吃。收藏好家中的各类食物存放,尤其是生活垃圾要及时清理。 4 、常用的灭鼠方法有哪些 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灭鼠: ①物理灭鼠法:它包括使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电鼠器等。 ②药物灭鼠法:使用抗凝血剂类慢性鼠药,如溴敌隆、大隆等。严禁使用急性鼠药。 5 、为什么慢性灭鼠药比急性灭鼠药好 慢性灭鼠药的优点是:用量小,鼠不拒食,至死方休,家畜中毒机会少,中了毒也可以用特效解毒药(维生素K1)来抢救。慢性灭鼠药符合老鼠少量、多次的取食习性。慢性

灭鼠药作用较慢,吃药3—5天多数老鼠死亡,死前没有剧烈的症状,故临死还在取食毒饵。因此,在鼠大量死亡时,几乎所有的老鼠都已吃足了鼠药的致死量,即使有的鼠不再吃或迁移,也难免一死。慢性灭鼠药对多种鼠类均有杀灭作用,大面积使用比较安全,灭鼠效果好,死鼠数量多,是目前灭鼠的主要武器。 6 、慢性灭鼠毒饵投放方法 在室内一般每一标准间(15㎡)投放2堆,每堆30g,放在门口两侧30—40㎝处墙脚下,距墙1㎝左右。仓库等大型房间每5—10m投放一堆。每晚6—7时投放,次日晨检查,吃多少补多少,全部吃完加倍补充,连续5—7天,或直至没有老鼠取食为止。 7 、购买投放灭鼠药注意事项 (1)必须选用经国家农药登记的灭鼠药物。 (2)要到有经营灭鼠资格的部门购买灭鼠药。 (3)要了解所有灭鼠药的成份、安全解毒方法。 (4)要按规定要求投放灭鼠药物,最关键是投药到位。(5)外环境投放灭鼠药应设置安全警示标示。 8 、死鼠如何处理 焚烧或深埋,不能乱扔。处理完死鼠后要用消毒液消毒可能被鼠污染的场所,并洗手消毒。

除积水灭蚊子预防登革热(宣传资料)

除积水灭蚊子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夏秋季节由于高温多雨,蚊虫容易孳生,因此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登革热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因此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疾控部门呼吁大家,行动起来,除积水、灭蚊虫、做好居住环境卫生,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突然发热、寒战、严重关节痛和头痛、眼眶痛,面、颈、胸部潮红,躯干部皮疹等急性症状一般持续5~7天。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但是少数登革热病人会出现严重出血症状或死亡。如出现上述类似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疾控部门提醒,登革热可防可治,市民不用恐慌。广东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如何从源头灭蚊?首先要疏通沟渠,以免积水孳生蚊虫。其次,及时清除室内外各类型小积水,如房前屋后、阳台、天台、花盆托盘、闲置盆罐容器、废旧轮胎等。而对于水养植物如万年青、富贵竹等,应做到2~3天换一次水,换水的同时要注意冲洗植物根部,以防蚊卵或幼虫粘在上面继续繁殖。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等方法,杜绝蚊虫孳生。室内外可使用1/500~1/1000的敌敌畏或稀释100~200倍的2.5%溴氰菊脂等杀虫剂喷洒,使成蚊密度降低至最低水平。还可用蚊帐、门窗纱防蚊,用蚊香、驱蚊器等驱蚊。 此外,在早晚外出游玩期间,尽量不要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过久。如果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防蚊水,涂抹时要注意:不可接触伤口,不可接触眼和嘴,少用于耳部。目前正值白纹伊蚊活跃季节,大家行动起来,积极灭蚊防蚊预防登革热。 梅县区疾控中心科教科 2014、9、9

防控登革热实施及应急措施方案

******工程 防控登革热实施及应急措施方案 编制单位: 编制人员: 编制日期:

防控登革热实施及应急措施方案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惠州市政府关于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制定本方案。 一、出现登革热的原因和传播 1、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的。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咬的健康人。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发病第 3-6 天全身出现发疹,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症状,少数病人会突然病情加重出现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4-6 小时死亡。只要消灭传播登革热的伊蚊,就可以防止登革热的流行。 2、要消灭伊蚊就要了解伊蚊的生活习性。伊蚊无论白天和晚上都会叮咬人,要切实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很困难,最有效消灭伊蚊的方法是消除伊蚊的孳生地。伊蚊繁殖的孳生地主要是小型盆罐、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也是伊蚊的孳生地,必须采取每星期翻盆倒罐消除积水,养鱼或放农药、清理弃置容器等综合措施。伊蚊孳生地附近的居民危害最大,伊蚊飞行活动的半径为 100 米,所以需要大家互相督促齐齐动手,你我齐参与共同开展消灭伊蚊的活动,防止登革热发生与流行。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登革热疫情的发生,保障施工现场人员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三、防控内容 为提高建筑工人的卫生知识和防病意识,引导工人改陋习、讲文明、讲卫生,普及蚊虫孳生、繁衍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清理蚊蚴孳生地,搞好环境卫生和组织统一灭蚊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主要措施之一。 坚持以环境整治、清除室内外蚊蚴孳生环境为主要内容,落实结合化学药物灭蚊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四、防控成员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 *** *** *** *** *** 具体分工如下: 施工现场:*** *** 办公区:*** 生活区:***

登革热防治知识宣传单

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 截止10月6日,毗邻我市的广东省全年已累积出现21527例登革热病例,并仍持续以每天逾千例的速度增长;近日,赣州经济开发区出现了2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在我国多发生于6-11月份。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俗称花斑蚊)。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主要症状和体征: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皮疹: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束臂试验阳性或淤点,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 其他症状: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登革热的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目前也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所以如果您具备以下3个条件:①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地区,②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③出现发热或上述其它登革热样症状,请立即到校医院就诊并陈述清楚病情,切勿到学校周边诊所或其它不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控制登革热疫情的方法一是管理病人,不管是住院治疗还是居家治疗,对病人应实行防蚊隔离;二是切断通过伊蚊的传播,包括杀灭成蚊,清除伊蚊的孳生地;三是做好防蚊措施。而在这三个环节当中,切断通过伊蚊的传播途径是关键。 预防登革热,我们还须做到: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2.家中、宿舍内应尽量装置蚊帐; 3.夜间避免在树林、草丛、凉亭等“花斑蚊”出没频繁处逗留; 4.搞好居住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室内卫生间、花盆、废弃瓶罐的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5.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 6.对于花瓶等容器,每3-5天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赣南师范学院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一、何谓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媒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近期,上海市周边部分地区爆发登革热疫情,截止 9月 24 日,杭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 951 例,本市也在 9 月27 日公布首次发现 1 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夏末秋初季,降雨增多,气温适宜,蚊虫仍处于高峰期,周边城市疫情的爆发和本地首例病例的发现,大大增加了登革热疫情传播甚至暴发的风险。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 二、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到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到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到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到5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牙流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三、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家庭莲缸要养鱼或加煤油。水缸,天台水池要及时清洗,加盖。疏通、排除天台沟渠积水。清理露天堆放轮胎。全面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杂物和卫生死角,填平坑洼,消除蚊子孳生、栖息场所。 2、药物杀蚊。外环境可使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药物和敌敌畏,家庭可采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除蚊子。 3、用蚊香驱蚊。具体的使用方法为:睡前1-2小时将门窗紧闭,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 4、驱避剂。包括风油精、避蚊酯等。 5、蚊帐。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 6、植物驱蚊。在室内的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会把蚊子赶走;在门前窗后栽上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绝蚊子于门外。 7、气味驱蚊。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它的青烟就会使蚊子仓皇逃窜;在身上或枕头洒些香水,有较好的驱蚊作用;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就会“闻而生畏”,远而避之。

施工现场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

施工现场预防登革热专 项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广州XXX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XXX安置房工程项目部 2018年8月10日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 广州地区过往年份出现登革热疫情,现在的季节正处于暴发期,广州市每年有较多的人员感染,一旦发生,事态比较严重。为了有效防止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和扩散,采取科学、有力的防控措施,落实做好切断登革热传播途径和根治疫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目部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一、登革热防治基本知识、出现登革热的原因和传播 (一)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和宿主。 1、患者。 患者是登革热主要传染源。在发病前3天至发病后10天内具有病毒血症的患者是至关重要的传染源;轻型患者不易被发现,且数量远大于典型患者,是更为危险的传染源。 病例诊断原则:依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确诊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病例分为三种类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这三种病例均作为传染源对待。 2、隐性感染者。 登革热流行后,当年人群中抗体水平较高,表明很多人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这些人在其病毒血症期也可以作为传染源。 3、带病毒动物。

有实验证明,非人灵长类等动物能携带登革热病毒,有可能成为人类登革热的传染源。登革热在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雌蚊吸血感染病毒后,观察不到任何病变,但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再经蚊叮咬传染给人。人类对登革热不分种族、年龄、性别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同型病毒有较巩固的免疫力,可持续数年,但对异型登革病毒免疫力只能维持很短时间。 4、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的。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咬的健康人。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发病第3-6天全身出现发疹,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症状,少数病人会突然病情加重出现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4-6小时死亡。目前还没有治疗和预防登革热的特效药物,但是只要消灭传播登革热的伊蚊,就可以防止登革热的流行。 5、要消灭伊蚊就要了解伊蚊的生活习性。伊蚊无论白天和晚上都会叮咬人,要切实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很困难,最有效消灭伊蚊的方法是消除伊蚊的孳生地。伊蚊繁殖的孳生地主要是工地积水坑、排水沟不畅通处、板房与围墙交界处的不易清理,容易积水的地方,小型盆罐、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也是伊蚊的孳生地,必须采取每星期翻盆倒罐消除积水,养鱼或放农药、清理弃置容器等综合措施。伊蚊孳生地附近的居民危害最大,伊蚊飞行活动的半径为100米,所以需要大家互相督促齐齐动手,你我齐参与共同开展消灭伊蚊的活动,防止登革热发生与流行。 二、工作目标

学校健康的知识点整理和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

马蹄镇洋合小学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传染病预防能力,普及传染病知识,近日我校利用校园广播、班会、讲座、板报、观看光碟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保证了学校师生身心健康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 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 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 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