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钢筋混凝土后浇带设置

钢筋混凝土后浇带设置

钢筋混凝土后浇带设置
钢筋混凝土后浇带设置

钢筋混凝土后浇带设置的意义能够减轻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开裂,但真正的意义还在于避免后浇带两端的不均匀的沉降,在浇注混凝土时,留下一段一米左右宽的带,将建筑物一分为二。待建筑物建到三层甚至主体全部建完后,再浇注这条“带”。其意义在于让两端的建筑各自独立的下沉后,再浇注这条“带”,将两端的建筑物再连接起来。如此,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就不会破坏建筑物的整体结构。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是目前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后浇带设计和施工中应明确和注意的问题作一浅析,以更好地控制工程裂缝。

一、后浇带在设计中应明确的问题

1、后浇带缝宽,理论上后浇带宽度只须1厘米已足够保证温度收缩变形,但考虑施工方便,并避免应力集中,具体宽度应根据后浇带设置位置及砼厚度决定。

2、后浇带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形缝、企口缝等,接缝形式应加以明确。

3、后浇带内钢筋有断开搭接、贯通不断、增加附加筋3种。

4、后浇带后浇混凝土,有普通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和采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掺加微膨胀剂等方法。

5、后浇带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2周,有的要求不少于6周,以至更长时间。

二、后浇带按其作用可分为3种

1、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

2、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收缩后浇带。

3、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

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后浇带类型

设计采用何种类型的后浇带必须根据工程类型、工程部位、现场施工情况和结构受力情况而具体确定。

1、后浇带的缝宽与墙、板厚度有关。对底板厚度超过100厘米以上的,可根据后浇带处的接槎形式、钢筋搭接、施工难易程度等灵活掌握,当施工较困难时,后浇带缝宽可适当增加。

2、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当墙、板厚度小于30厘米时,可做成平直缝;当厚度大于30厘米小于60厘米时,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当墙板厚度大于60厘米时可做成企口缝。

3、后浇带的钢筋断开或贯通,在于后浇带缝的类型。对沉降后浇带而言,钢筋贯通为好;对收缩后浇带而言,钢筋断开为好;梁反结构的板筋断开,梁筋贯通,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力导致开裂,从而降低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4、对于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应使用无收缩混凝土,防止新老混凝土接缝收缩开裂。无收缩混凝土可在混凝土掺加微膨胀剂,也可直接采用膨胀水泥配制,如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先浇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

5、后浇带后浇部分混凝土的浇灌时间,不同类型后浇带的浇灌时间是不同的。伸缩后浇带应根据先浇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不同水泥、水灰比、养护条件的混凝土,一般应控制在施工后60天进行。如工期非常紧迫,也应在2周以上。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再浇注后浇带。

四、后浇带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后浇带的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质量事故,轻则开裂渗漏,重则危及结构安全,所以在施工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1、后浇带接缝形式必须严格按施工图施工,施工时应用堵头板,根据接口形式在堵头板上装凸条。有些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接口处不支模,留成自然斜坡槎,使施工缝处混凝土浇捣困难,造成混凝土不密实,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如果是地下室底板还易产生渗水现象。

2、后浇带先浇混凝土完成后应进行防护,局部应覆盖,四周用临时栏杆围护,防止施工过程中钢筋污梁,保证钢筋不被踩踏。有些工地后浇带不设围护,致使钢筋被严重踩弯、钢筋杂乱、建筑垃圾较多,不易清理。

3、在后浇带浇注混凝土前必须将整个截面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清除杂物,水泥薄膜、表面松动的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充分保持两侧混凝土湿润,一般不少于24小时。在表面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后,及时浇筑混凝土。有些施工单位两侧混凝土不凿毛就浇注后浇带内混凝土,使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难以保证,处理不好会在后浇带两侧造成两条贯空裂缝,极易渗水。

4、后浇带后浇混凝土一定要用无收缩混凝土,掺用微膨胀剂,精心振捣密实,注意浇水养护。有些单位施工不按设计要求使用无收缩混凝土,用普通混凝土应付;还有一些施工单位由于后浇混凝土用量较少,在后浇带旁人工拌制混凝土,随拌随浇,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5、后浇带跨内的梁反在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前,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必须待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的75%以上后,方可按由上向下顺序拆除。有些施工单位,施工期间模板准备不足,或考虑资金等因素,提前拆除后浇带跨内的模板和支撑,造成板边开裂,使结构承载能力下降。

此外,后浇带的混凝土因一次浇筑量小,因而通常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方法,且后浇带应用强度等级提高一级、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浇筑,所以应单独申请混凝土配合比。施工中应提前做好水泥、砂、石和外加剂及掺合料的进场检验和试验工作,及时申请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时认真计量,在混凝土浇筑时按规定留置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试件,用以检验和证明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浇筑后应重视其养护工作,及时的养护可使混凝土在潮湿的环境中硬化,水泥水化生成物堵塞毛细孔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

后浇带可以有效地减少收缩应力,在施工后期,把后浇带砼浇上,使工程变成整体,以利用“后浇带”办法控制裂缝并达到不设置永久伸缩缝的目的。通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认真设计、精心施工,一定能在工程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高层建筑施工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2008年05月20日星期二下午05:39在高层建筑物中,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从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甚至双墙。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因功能需要把主楼与裙房连成整体并不允许设置沉降缝,此时为减少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之间因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或大面积浇筑混凝土引起的温度应力,在不增加造价和加大施工成本的情况下,采用施工后浇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主楼与裙房之间用后浇带隔开,使其各自形成独立单体,既能在施工期间各自沉降,把主沉降差所引起的内力释放掉,同时也避免了同一楼层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引起的温度应力,然后用后浇带连成整体以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施工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以及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要求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同等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将它封闭起来,使两侧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了,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完全可以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承担。对于施工伸缩后浇带,宜在后浇带相邻主体结构最后完成混凝土浇注的结构施工完45天至两个月后再封闭,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

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封闭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通常增加30%。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800—1000mm

为宜。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或斜缝。

一般情况下带裙房的高层建筑设置在裙房靠主楼的一侧,即连接跨间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这样对主楼和裙房各自的主体施工不受影响,同时裙房的基础通常比主楼基础埋置浅,便于后浇带基础部位的施工。

后浇带在基础部位留置的宽度不宜小于800mm,也不宜过大,应以能进行施工操作的空间为限度,一般情况下为1米宽。基础后浇带的配筋除按常规配置外,对后浇带两侧的基础还应按倒悬挑结构进行配筋验算,主要是考虑到不同的沉降应力作用。

基础后浇带的施工缝处理和保护是一关键施工工序,必须精心操作。施工缝设置要用堵头板,最好在堵头板上安装一些木方条,使施工缝形成马牙形,堵头板在混凝土强度接近1.2MPa时拆除,并立即刷去水泥浮浆和细骨料,形成毛面;或者在施工缝边预埋钢丝网,以免后凿费工费时。为了使施工缝处有良好的衔接,在施工缝面上适当预埋些短插筋,呈梅花形布置。施工缝接触面处理好后应立即采取保护,四周砖砌围护,顶部遮盖,并做好排水工作;或者用素水泥浆掺801胶拌和涂刷在钢筋表面上,防止施工缝接触面及钢筋表面受到污染,同时为后来的后浇带施工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根据施工图集苏G01-2003的要求,一般沉降后浇带梁、板钢筋宜做50%加强,后浇带两侧板面如无负筋,应布设φ8@15 0的钢筋板带,以确保结构安全,但在历次检查中经常发现施工方会有疏漏。

一般情况下,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不允许拆除,必须在后浇带合拢后根据拆模试块强度确定拆模时间。基础后浇带的浇筑合笼是在主体工程封顶后进行。也可通过对主楼和裙房进行沉降观测,在沉降基本稳定后就可以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作业。基础后浇带的混凝土应采用早强、快硬、无收缩的水泥配制或普通水泥掺早强剂和微膨胀剂(UEA或JMⅢ,其掺量为水泥用量的8%~12%),以促成该混凝土产生万分之四到万分之六的线膨胀系数。所用的碎石和砂都要筛洗干净,其混凝土标号应提高一级(在掺早强剂的情况下)。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要拌合均匀,入模后震捣密实,浇筑后加强养护。

基础以上楼板施工后浇带的模板支撑应自成体系,不受相邻结构模板支撑搭设和拆除的影响,因后浇带两侧的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已变成悬挑构件,若不在后浇带两侧加以有效支撑承载结构荷载和上部施工荷载,则很容易造成质量安全事故。

由于主楼与裙房的总沉降量不同,其差值应通过荷载计算确定。在主楼与裙房同时施工时,其沉降的差值应在低层层高中调整。当后浇带全部合笼后各层楼面的误差值,由施工人员在进行找平层施工时进行调整,以保证主、裙房各层楼面的一致,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施工缝与后浇带的区别

施工缝,是施工时不能够保证连续施工留下,而后浇带是设计要求必须留置的.是为了消除混凝土整体结构应力必须要留置的,施工缝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留.

一、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施工后浇带的作法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厂,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侥筑混凝土,这时估计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

后浇带的宽度应冬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久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关于地下室后浇带的设置及做法

地下室的施工,本应设置沉降缝,但是因使用功能要求不宜分开,所以设后浇带取代沉降缝。后浇带顾名思义就是底板留下一条宽缝,若干天后再进行浇捣混凝土,填实补平。混凝土底板未达到龄期之前,产生大量水化热,引起收缩,如果底板较长,在收缩过程中会发生中间部位断裂。所以预先在底板中间部位留出一条70~100cm宽的缝。40天左右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达到了龄期,停止收缩后再作后浇带。两条后浇带相距一般为30~60m。

后浇带处钢筋底板不断开,两侧钢筋伸出,搭接长度应不小于主筋直径的45倍,还应设附加钢筋;防水层不得断开,必须是一个整体,并采取附加层和外贴止水带措施。

后浇带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将整个混凝土表面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填充后浇带混凝土可采用微膨胀或无收缩水泥,也可采用普通水泥加入相应的外加剂扳指,但必须要求填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5天的湿润养护。

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方案

现浇钢筋混凝土拱桥 现浇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方案 1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1.水沟施工前,必须验槽,经签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测量,定出水沟中线、高程和宽度,确定水沟变形缝的位置,并对控制桩进行加密和保护。 3.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检验、试验。 2 材料要求 1.水泥: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单,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其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2.砂:宜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3.石子: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且不得大于40mm。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吸水率不应大于1.5%。 4.混凝土拌合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2.3 机具设备 1.机械: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等。 2.机具:插人式混凝土振捣器、平板振捣器、刮杠、溜槽、铁锹、木抹子、铁抹子等。 2.4 作业条件 1.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已经完成,经有关方面验收合格。 2.现场“三通一平”满足施工需要。 3.沟槽一侧堆土距离槽边上口1.5m以外。 4.基坑地下水已经降至基底以下0.5m。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基槽开挖→底板模板安装→底板混凝土浇筑→侧墙、顶板内模安装→侧墙、顶板钢筋绑扎→侧墙、顶板外模安装→侧墙、顶板混凝土浇筑 3.2 操作工艺 1.底板模板安装 (1)模板选择:基础底板模板可采用组合钢模板或胶合板模板现场拼装。对于周转次数多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变形缝、后浇带等),也可采用加工专用或组合式钢模板与钢支架,以适应特殊需要。 (2)底板吊模安装:墙体下部施工缝宜留于距底板面或梗斜以上不少于200mm~300mm的墙身上,该部位采用吊模处理,吊模底部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垫块与钢筋三角架支顶牢固。 (3)变形缝橡胶止水带加固:当结构底板变形缝部位设计有橡胶止水带时,应特别注意橡胶止水带的加固与就位正确,在结构内的部分通过加设钢筋支架夹紧,结构外的部分可采用方木排架固定。 2.底板混凝土浇筑 (1)一般要求:底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灌,不得留设施工缝;采取压茬赶浆的方法浇筑。 (2)结构变形缝部位的浇筑:当设有结构变形缝时,应以变形缝为界跳仓施工。变形缝浇筑过程中应先将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振实后再浇筑上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不得触动止水带,振捣 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开始泛浮浆和不冒气泡为标准。 (3)吊模部位的浇筑:吊模内混凝土需待其下部混凝土浇筑完毕且初步沉实后方可进行,振捣后的混凝土初凝前应给予二次振捣,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 (4)压光收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及时用平板振捣器和刮杠将混凝土表面刮平,排除表面泌水。待混凝土收水后用木抹子搓压平实,铁抹子收光,初凝后立即覆盖养生。 (5)混凝土试块的留置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结构设计≯2010-08-15 15:17:03 阅读625 评论1 字号:大中 小订阅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 一是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 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是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 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是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 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是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

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五是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 间不得少于28d. 1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 2 、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3、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 一般宽度以700 ~1000mm为宜。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2.2.3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4.1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 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筑; 4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5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条文说明:3.4.13 提高配筋率可以减小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宽度,并使其分布较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集中裂缝;在普通外墙设置外保温层是减少主体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有效措施。 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直接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在45d后收缩大约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缩裂缝。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条 5.2.1 后浇带宜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 5. 2.2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 5.2.3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Ⅱ 设计

后浇带的一些知识

后浇带的一些知识 一、后浇带的定义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即后浇带是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即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后浇带的作用 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几种作用,但终究是临时性的措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待将该处混凝土补齐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施工也有特点。 三、施工后浇带的作法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些,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侥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后浇带的一些规范要求

一、后浇带的定义 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临时施工缝。 二、后浇带的设置条件 1、伸缩后浇带: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 1.1、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1.2、后浇带是避免施工期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设置后浇带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不能代替伸缩缝。 1.3、在超长结构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留后浇带法施工是防止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之一。 2、沉降后浇带: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 2.1、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2.2、当“影响建筑物”的平均沉降大于 40cm时,相邻建筑基础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12m,当相邻建筑物较近时。 3、温度后浇带: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4、板间后浇带:装配式楼盖(包括屋盖)加强整体性的构造措施。 4.1、对后张楼板为减少约束力,使其与约束柱或墙暂时分开。 后浇带的设置 1、伸缩后浇带: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在柱距三等分 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 底板及外墙宜增设附加防水层。 1.1 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 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板施工方案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板施 工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组织布置依据 一、编制依据 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引用的主要依据有: 、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 B01-2003 、交通部颁《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01 、交通部颁《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 、交通部颁《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 、交通部颁《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工程现场考察情况。 二、编制原则及目的 1、施工组织设计是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为: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招标补遗以及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各项施工技术规范和规定。 3、本施工组织设计只适用于镇安县2017年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2标段。 4、本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我单位施工人员配置、机械设备配置,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多年积累的经验进行编制的。 5、施工阶段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但遇到工程地质、气候等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时,可针对相应的施工工序及总体施工方案作适当调整,确保各工序衔接紧密,保证工程按期完成。 6、在各项保证措施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 7、本公司承诺严格遵守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和规定,认真执行各项《施工技术规范》。

第二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镇安县渣家沟便民桥位于商洛市镇安县永乐镇,桥梁跨越渣家沟河,桥梁全长22米,混凝土现浇板桥下部采用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本分项工程为上部构造现场浇筑,跨径13米。 二、沿线路材料、水、电等及运输条件 (1)主要外购材料来源及供应:工程主要材料供应按施工进度进行分批分量计划供应进场。钢筋、水泥、和工程所用到材料的选用先征得业主及监理单位认可,方可用于本工程中。 材料进场前先进行抽查检验、试验,合格后材料方能进场使用,材料进场必须附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实验报告或材质证明。材料进场分类按材料储存要求存放,并且挂标识牌进行标识。 (2)工程用水用电:生活用水就近从村级自来水管网引进接入,生产用水也采用自来水。 施工用电从当地电力网上搭接,现场供电采用“三级配电”,二级防漏保护,按“三相五线制”。主干线采用立杆架空方式,支线一律采用电缆暗铺方式,埋深60cm,同时自备1台50KW柴油发电机组。 (3)运输条件: 沿线运输条件较为便利,各种筑路材料均有公路通往施工现场,需外购的工程材料利用汽车运输抵达施工现场。 三、工期安排 拟开工日期年月日,完工日期年月日。 第三节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后浇带设置依据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2010-07-16 10:04 一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 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 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 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 凝土。 二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 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 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 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 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 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 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 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 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 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 土 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8d

后浇带施工标准化做法【最新版】

后浇带施工标准化做法 主要技术要求: 一、施工准备 1.1 技术准备1、后浇带施工前应对材料、施工时间、现场状况进行检查核对,以确定对设计与规范的符合性,预测施工后对功能的有效性,并做好核对记录。2、确定施工方案,针对后浇带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情况,编制满足设计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3、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操作要求、细部构造及技术质量要求。4、应熟悉设计图纸、本施工工艺标准及相关技术规程,对后浇带的做法、位置、配筋进行了解,以确定后浇带上述内容的合理性,并确定是否提出修改建议。1.2 材料要求1、品种规格1)后浇带混凝土所用碎石应根据所浇后浇带的钢筋密度确定,一般为5~31.5㎜,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2)后浇带的砂子应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3)中埋式止水钢板宜用3㎜厚400㎜宽的折形钢板条。4)钢丝网宜采用密目钢丝网和30×30型钢丝网,?为什么夫妻“云雨”,女性很难达到“癫峰”?与这几点有关两种钢丝网配套使用。2、质量要求:1)碎石应满足试配强度要求且检验结果应符合《JGJ53标准》。

2)砂子应采用河砂或山砂,不得用海砂,且检验结果应符合《JGJ52标准》。3)粉煤灰应用II级以上。4)外加剂必须用合格一等品。5)水泥应用32.5R以上的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6)拌和用水应用饮用水或水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的水源。7)止水带表面不允许有开裂、缺胶、海绵等影响使用的缺陷,中心孔偏心不允许超过管状断面厚度的1/3;止水带表面允许有深度不大于2㎜、面积不大于16㎜2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不超过4处;止水带的尺寸公差应符合GB 50208附录A中表A.0.4-1的要求,其物理性质应符合GB 50208附录A中表A.0.4-2的要求;止水带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样。8)选用的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当不符合时,应采取表面涂缓膨胀剂措施;其物理性质应符合GB 50208附录A中表A.0.5的要求;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样。1.3 主要机具1、自拌混凝土: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坍落度桶、天平、插入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2、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桶、插入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3、其它机具:电焊机、剪刀、锒头等。1.4 作业条件1、后浇带的留置1)后浇带的位置、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已场地平整,放线无误,垫层施工完毕。2)后浇带的行式,保证成型的措施应按施工方案进行落实。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1)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面上的浮浆、松散混凝土应予凿除,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砂浆。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时不得有积水。2)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现浇混凝土钢筋施工方案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多层和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施工按设计有现浇结构施工、预制装配式吊装施工、预制与现浇结合施工等几种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将柱、墙(剪力墙、电梯井)、梁、板(也可预制)等构件在现场按施工图浇筑。 现浇框架混凝土施工时,要由模板、钢筋等多个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因此,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施工中要合理组织,加强管理,使各工种密切协作,以保证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接受技术交底 框架混凝土施工前,全体作业人员应接受技术人员必要的技术交底,将技术部门编制的混凝土工程珠施工方案,在作业层进行全面的理解并实施。其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和特点:框架分层、分段施工的方案,浇筑层的实物工程量材料数量。 2)混凝土浇筑的进度计划、工期要求、质量、安全技术措施等。 3)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的生产工艺和平面布置,包括搅拌台(站)的平面布置、材料堆放位置、计量方法和要求等。 4)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要相适应。如为泵送混凝土时,对楼面的水平运输通道,应按浇筑顺序的先后,用钢管把输送管架至浇筑区域。用双轮车运输时,用钢管架好运输通道,高度应离板面30~50㎝。 5)浇筑顺序与操作要点,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6)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配合比及坍落度要求。 7)劳动力的计划与组织、机具配备等。 (2)材料、机具、工作班组的准备 1)检查原材料的质量、品种与规格是否符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各种原材料应满足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的需要。 2)检查施工用的搅拌机、振捣器、水平及垂直运输设备、料斗及串筒、备品及配件设备的情况。所有机具在使用前应试转运行。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2.2 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2.2.3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 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 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 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3.4.13 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4.1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 后浇筑; 4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5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条文说明:3.4.13 提高配筋率可以减小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宽度,并使其分布较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集中裂缝;在普通外墙设置外保温层是减少主体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有效措施。 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直接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 ,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在45d 后收缩大约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缩裂缝。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 5.2 条 5.2.1 后浇带宜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 5. 2.2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 5.2.3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设计 5.2.4 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其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700-1000mm。

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标准

中南控股集团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标准

单位:中南控股集团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部门:技术质量部

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公司标准编号:NZ-BG-01-2009 代替:NZ-BG-01-2006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第1 页;共31 页 1.总则 1.1制定目的规范公司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力求后浇带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施工,达到施工方便、保证质量、节约成本的目的。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规范,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处无渗漏现象,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杜绝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工艺标准。 1.2 适用范围可适用于总承包公司及其分公司所有的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外墙、内墙、顶板、楼层的楼板、房屋及大型构筑物的基础以及大型设备基础的后浇带;不适用于工程竣工后仍有可能存在变形的结构工程。 2.编制依据 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 2.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2.5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 2.6砼处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 2.7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2.8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9《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3.相关的说明和特点 3.1后浇带的概念 3.1.1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是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为了克服因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变形缝,经一定时效后再进行后浇封闭,形成整体结构。是一种在施工期间留存的,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作用的临时性带形缝。 3.1.2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沉降、收缩、温度作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待将该处混凝土后浇补齐后,才能充分发挥结构的整体刚度。 3.1.3建筑物结构由后浇带连成整体,因此后浇带施工的质量与结构质量休戚相关。 3.1.4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型式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书面确认。 3.2后浇带的分类 3.2.1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 3.2.2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 3.2.3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 3.3后浇带的施工特点 3.3.1后浇带处往往断面大,钢筋密集,模板支设难度大。 3.3.2杂物垃圾容易落入,清理十分困难,若清理不彻底将会影响结构质量。 3.3.4通过设置后浇带,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 3.3.5由于不设永久性的沉降缝,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渗漏问题。

(仅供参考)后浇带施工工艺

后浇带施工工艺 1.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予留,并按设计规定的时间先浇筑混凝土,一般宽度为800mm--.l000mm,间隔一般为30--40m,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将结构划分为几个独立区段,但不定直线通过一个开问,以避免钢筋100%有搭接接头。后挠带一般从粱、板分跨部通过或纵横墙相交的部位或门洞口的连粱处通过,板、墙的钢筋格接长度为45d,梁的主筋可以不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 2.若上述部分设计有明确要求的;严格按图纸施工。 3.后绕带共有四种形式:平直缝b阶梯缝、凸形缝和凹形缝。若设计无明确要求,采用何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 4.在施工基础垫层时,宜将后挠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100gB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雨期施工时,后挠带应每间隔50m设置集水坑,以便及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 5.后挠带四周应砌砖围护,顶部应遮盖,以防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 6.后挠带施工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培头板作侧模,培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 7.后挠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若采用快易伽网或钢丝队网械陈稽解)。朗混盼的钠,细办水冲洗。 8.钢筋若采用断离法,则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接长或焊接,有加强附加钢筋的,还需视附加钢筋具体位置穿插施工。 9.后浇带两姻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后,按照册规定的施工腑和规定的时间,挠筑后挠带混凝土。“混胜挠筑蹦度应尽量低于主体混凝土挠筑时触。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统。 10.后浇带施工缝处理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后挠带混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视工程特点按规定逐层拆除模板。 11.后挠带混胀初凝后,应在12h内覆盖挠水养护14d,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12.冬季施工:水和砂子根据冬季施工方案规定加热并加夕内脐队提高强凝土入模朗,宜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降温不宜超过5℃/h。拆模时结构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的温差不得超过15℃。 二、质量标准 l.保证项目 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及接头中使用的钢硅和型钢均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 1.2钢筋焊接接头、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

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

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沟施工 混凝土垫层→底板钢筋绑扎→底板模板安装→底板混凝土浇筑→侧墙、顶板内模安装 →侧墙、顶板钢筋绑扎→侧墙、顶板外模安装→侧墙、顶板混凝土浇筑 操作工艺 1. 混凝土垫层 (1) 模板:垫层边模可采用10#槽钢或100mm×100mm方木模板,模板背后用钢钎或方木固定。 (2) 垫层混凝土: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根据标高控制线,进行表面刮杠找平,木抹搓压拍实,待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 底板钢筋绑扎 (1) 钢筋的接头型式与位置:钢筋接头型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结构中凡直径大于22mm的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其余钢筋接头可采用绑扎搭接,其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及相应施工规范规定。底板上、下层钢筋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其下层钢筋接头位置应在底板跨中1/3部位,上层钢筋接头位置应在底板端部1/3部位。 (2) 底板钢筋绑扎:底板上、下层双向受力钢筋应逐点绑扎,不得跳扣绑扎。底板上、下层钢筋间设钢筋马凳支撑,马凳间距应根据底板厚度不同而确定,一般为600mm~1200mm。钢筋保护层应用砂浆垫块或塑料卡扣固定,使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3) 钢筋接头要求 1) 钢筋绑扎接头的位置,其搭接长度的末端至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在最大弯矩处。 2) 钢筋的连接,无论焊接或绑扎,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均应相互错开35倍钢筋直径(绑扎接头不小于30倍钢筋直径),但不得小于500mm。 (4) 钢筋加工质量要求见表1-32。 (5) 绑扎钢筋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1-33的规定。 (6) 钢筋位置质量应符合表1-34的规定。 3. 底板模板安装 (1) 模板选择:基础底板模板可采用组合钢模板或胶合板模板现场拼装。对于周转次数多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变形缝、后浇带等),也可采用加工专用或组合式钢模板与钢支架,以适应特殊需要。 (2) 底板吊模安装:墙体下部施工缝宜留于距底板面或梗斜以上不少于200mm~300mm的墙身上,该部位采用吊模处理,吊模底部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垫块与钢筋三角架支顶牢固。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2.2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2.2.3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3.4.13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4.1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 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筑; 4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5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1 膨胀剂掺量不宜大于12%; 2 膨胀剂掺量应以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表示。 5.2.10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应防止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止水带。 5.2.11 后浇带两侧的接缝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4.1.26条的规定。 5.2.12 采用膨胀剂拌制补偿收缩混凝土时,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 5.2.13 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5. 2.14 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应局部加厚,并应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图5.2.14)。 条文说明 5.2.1 后浇带是在地下工程不允许留设变形缝,而实际长度超过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所设置的一种刚性接缝。虽然先后浇筑混凝土的接缝形式和防水混凝土施工缝大致相同,但后浇带位置与结构形式、地质情况、荷载差异等有很大关系,故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5.2.2 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干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一般在龄期为6周后才能基本稳定,在条件许可时,间隔时间越长越好。 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除满足上述条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13. 5.9条的要求,对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这里所指按规定时间应通过地基变形计算和建筑物沉降观测,并在地基变形基本稳定情况下才可以确定。 高层建筑一般是按照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其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必要时,还需要分别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变形值。测定建筑地基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是一种十分直观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如工程需要适当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应采取有效措施,并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5. 2.3 补偿收缩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使混凝土产生微膨胀,在有配筋的情况下,能够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性和抗渗性。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是为了使新旧混凝上粘结牢固,避免出现新的收缩裂缝造成工程渗漏水的隐患。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尚应满足防水混凝土的抗渗和强度等级要求,故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渗和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Ⅱ 设计

混凝土后浇带规范

混凝土后浇带规范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 混凝土后浇带规范: 1、对后浇带的要求 1.1后浇带是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需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将整个结构连成整体。 1.2在后浇带构造中,除图中注明者外,后浇带钢筋应该按贯通留筋。 1.3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应考虑在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来获得。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施工。 1.4沉降后浇带在主体封顶后,根据沉降记录,由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封闭;收缩后浇带应该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5d后方可封闭。 1.5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一般其宽度为70~100cm。根据本工程设计要求,后浇带宽度800mm。后浇带内的钢筋应完好保存。 1.6地下室后浇带必须采取覆盖保护措施,凡因留置后浇带而形成较大悬臂的部位应加支撑,待后浇带砼浇筑后强度达到100%时才能拆除。 1.7后浇带填筑前必须全面进行清理干净。如地下室积水,应抽排干净并清除干净该处余泥渣物,用水冲洗干净后,方能浇筑砼。

2、后浇带的留设 2.1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承体系应以其两侧轴线为界,自成一独立体系,同时又要确保与整体支承系统共同受力,即当相邻结构施工时,后浇带部位的支承架参与整体支承系统共同受力,但当相邻结构模板及支承架拆除后,后浇带部位的支承架及模板独立工作的性能不变,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结构与模板间应不产生间隙,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接缝平顺。 2.2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承体系必须在后浇带部位的砼达到设计要求的100%后,方可拆除,板部位的后浇带模板支撑时,两侧考虑采用钢板网,其安装方法按常规操作。 2.3地下室后浇带施工中,底板、外墙后浇带防水是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为防止地下水产生突涌,采用对底板后浇带处混凝土垫层施工进行加厚、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局部配筋等措施(见下图)图中①处附加筋为B16@200。 2.4基础底板后浇带支护。 2.5由于施工中支模加固、混凝土浇捣等影响,极易造成护墙及防水层的破坏。为使外墙后浇带施工缝处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施工缝可做成凹凸形,并附加止水钢板。 2.6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内侧支模具体做法。

后浇带规范

一、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范第9.1.1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

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但应注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当高层建筑与相邻的裙房之间设置永久变形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米,不满足此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发生相互倾斜。笔者曾经参观过某工程,高层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纯地下车库一层,与高层建筑地下室贯通,其间设置了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间采用硬质材料填充。由于没有解决好高层建筑与地下车库间的互倾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发现沉降缝两侧墙体开裂,造成地下室渗漏。

后浇带做法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 一、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施工后浇带的作法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厂,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侥筑混凝土,这时估计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后浇带规范+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方案

后浇带规范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方案 凯耀榄核商住地块项目地块一(A区) 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方案 第一章施工概况 一、工程总体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蔡新路以南、广场路以东、榄核中学的北面地段,为高层商住宅小区,占地面积36635M2,总建筑面积122615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26486M2,地上建筑面积96129 M2。地面以上由1栋22层办公楼、1栋26层住宅塔楼及2栋32层住宅塔楼组成,以及1层电房,2,4层商业广场。结构为剪力墙结构。地下为1层全地下室,层高为3.9/4.75M,主要作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基础为PHC管桩基础。 二、本工程后浇带情况 本工程有二种类型后浇带,宽度均为1000。为方便区分, 1 第一种称为设计后浇带,由地下室底板至顶板贯通,以满足结构沉降和收缩要求,本地下室平面横向一道、纵向三道后浇带,将地下室分为8个区段,此外,A7-1、A7-2楼二至三层楼面处,在 A7-2-4南3米处及A7-2-15北2米处设置1米宽后浇带。施工此后浇带必须在相应主体(地下室后浇带指整个地下室主体、楼面指相应楼面)砼浇筑完成后60天方可进行砼浇筑封闭。第二种是剪力墙侧壁短期后浇带,设置在剪力墙转角1米处,并沿剪力墙方向间距25米左右设置一道,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浇筑。 第二章后浇带施工措施 一、后浇带做法大样 1、根据设计图纸,地下室底后浇带施工缝处采用钢板止水带,或者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进行处理,并在后浇带处的砼垫层改为钢筋砼垫层,厚度亦相应增加,具体做法详剖面图如下图所示。 地下室底板及外墙后浇带做法 2、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缝的处理大样与底样相近,但后者为平面图。 3、楼板后浇带做法如下图 2 楼板后浇带做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