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症医学科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标准

重症医学科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标准

重症医学科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标准
重症医学科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标准

重症医学科理论和技术培训课件

一、医师

(一)重症医学科医师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包括初级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考核两个阶段;我院无重症医学科(ICU),但每位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其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1、初级培训考核:

⑴通过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基础培训,受训者掌握重症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独立诊治常见急危重症的能力。掌握常见重症的症状鉴别诊断;掌握重症病人的病情分级;熟练各种常用的抢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急重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救治。了解临床常用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综述的能力。

⑵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规定的理论课程学习,轮转应着重于重症医学范围,并应以在急危重症出现几率较高的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相关科室。

2、专科医师培训考核:

通过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师进入专科医师培训考核,能熟练掌握重症医学科中的常见重症的诊疗及常规技术,顺利通过重症医学中级资格考试,通过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考核。能结合临床做一些本专业科研,写出有一定价值的专业论文,作为民营医院,在二甲创评通过后我们应设立重症医学科,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要掌握其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即便没有此科室,重症病人在临床各科室会时有发生,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经过培训重症医学科医师要求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要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常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

能力: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DIC、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等)、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免疫功能紊乱(如艾滋病)。要求掌握复苏和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采取定期举行科内学术讲座并做相应的临床考核备案。

(三)重症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所以除掌握临床科室常用诊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核心技术的能力:

⑴心肺复苏术

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学习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并进行一年两次的心肺复苏考核。

(2)颅内压监测技术

我院目前暂无此技术及相关的设备。

(3)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

通过观看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的教学录像、模拟训练,所有医师均熟练掌握口咽/鼻咽通气道、食管-气道联合导管、环甲膜穿刺术、经口气管插管术、经鼻气管插管术、经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术、气管切开术、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等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技术。

⑷机械通气技术

外科所有医师均能掌握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撤离、俯卧位通气等机械通气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并举行定期培训考核。

⑸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

对收住的重症病人,可以行深静脉置管术,熟练掌握并开展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包括锁骨上、锁骨下入路等)、颈内静脉穿刺技术、股静脉穿刺技术及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动、静脉造瘘术(血透室)。

⑹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目前我院暂无此技术和相应设备,但中心静脉压监测应该掌握。

⑺持续血液净化

我院血透室近年来常规开展血液净化时血管通路的建立、血液净化的抗凝技术、血液滤过等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⑻纤维支气管镜技术

属重症医学范畴,但我院尚未开展,但手术室和外科医生应关注其内容和最新进展。

二、护士

(一)护士应要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掌握技术要领。

(二)专业技术包括: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给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

(三)除开展一般的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外,还开展如下业务技术:各系统疾病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重症监护的心理护理等。

中国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 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2006. 4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引言】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 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 ICU 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 ICU 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 1 / 9

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 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 ICU 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 ICU 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 的规模】 ICU 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 ICU 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 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 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 ICU 管理单元以 8 到 12 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 65~75%为宜,超过 80%则表明 ICU 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ICU 的人员配备】(一) ICU 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 0.8~1:1 以上。 ICU 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 ICU 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二) ICU 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 2.5~3 : 1 以上。 (三) ICU 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

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重症医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院医疗救治能力,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技术水平,根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山东省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基本标准》、《2012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我院重症医学科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保障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成立由院长负总责,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各相关科室主任分工负责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任办公室主任。 二、基本设置 1、床位数 依照二级医院一般设置4—8张ICU床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需求,暂定建设床位4张。床位使用率达到75%。 2、建设用房 (1)业务用房 依照ICU床应分隔成单间或双间,至少1个单间,用于收治隔离患者;每张ICU床位面积不小于15M2;床间距大于1米;共计需150平方米。 (2)办公用房 医护值班室,医护办公室,科主任、护士长办公室,保管室、更衣室、无菌准备间等。共计需150平方米。 3、人员配备

按照每张监护床位,医师:护士=1:1:3计算,4张床位,需要4名医师,12名护士。 资质要求:至少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护士长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医护人员应在三级甲等医院ICU进修学习三个月以上。 4、人员培训 (1)医师 采用医院内选拔、社会公开招聘方式,选送骨干医师到三级甲等医院ICU进修学习三个月。 要求原是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以上,科主任为副高级职称。 技能: 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要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常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免疫功能紊乱。要掌握复苏和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除掌握临床科室常用诊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2)护士 采用医院内选拔、社会公开招聘方式,选送优秀护士到三级甲等医院ICU进修学习三个月。 要求专科学历、护师职称,护士长为中级以上,至少有急诊工作

重症医学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9 重症医学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4-9-1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4-9-1-1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C】1.重症医学科布局流程合理,洁污区域分开,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病房配置设备设施符合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设备要求。 说明:重症医学科设立两个通道,实行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分流,患者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通 道分流。医疗区域与医疗辅助区分隔,处置室同治疗室分隔。 材料目录 1.科室平面图和病区结构图。 【C】2.信息系统有检验、影像等医技检查信息的及时传递。 说明:科内每台电脑均安装有对检验结果信息查询的联众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CLIMS),有对影像结果信息查询的GE HeAlthC Are C entriC ity RIS CE系统。 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B】1.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跪大于1米,最少配备一个隔离间。 说明: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约15平方米,床间距约1米,重症医学科有三个隔离间。 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B】2.有专人负责设备维护,设备、设施处于备用完好状态。 说明:设备由专人负责维护,确保设备、设施处于备用完好状态。 材料目录 1.科室医疗设备一览表。 【B】3.信息系统有支持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感染监控的功能。 说明:科室医生办公室内每台电脑上均安装有医疗质量管理的TP-EMR天鹏电子病历系统,监控医院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的联众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CLIMS)。 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A】1.重症医学科与手术室、输血科、影像科等紧密相关科室距离半径短,为患者诊疗提供及时 支持。 说明:重症医学科与手术室相距约3米,与输血科相距2米,与影像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23号)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臵,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第九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臵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第十条医院相关科室应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持能力,能随时为重症医学科提供床旁B超、血液净化仪、X线摄片等影像学,以及生化和细菌学等实验室检查。 第十一条重症医学科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患者的需要,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医院病床总数的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该适度扩大规模。重症医学科每天至少应保留l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第十二条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第十三条重症医学科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宜接近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血库)等。 第三章质量管理 第十四条重症医学科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重症医学科应当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医疗、护理、医院感染等管理部门应履行日常监管职能。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第九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ICU病房建设全攻略精编版

ICU病房建设全攻略 一、入门篇 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为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为65%~75% ICU的建设标准 地理位臵 接近主要服务对象如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床位的设臵 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每个ICU最少配臵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鼓励多设臵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辅助用房 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臵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属等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辅助用房面积和病房面积之比应达到1.5:1以上。 内部设臵 ICU应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往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够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医疗区域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臵,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两床1套。 ICU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医疗流程 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ICU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必要时尽快接触患者的通道。装饰要求 ICU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洗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噪音的控制 白天噪音不超过45dB(A),傍晚不超过40 dB(A),夜晚不超过20 dB(A)。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ICU的组织模式 目前,ICU存在多种模式,如专科ICU或综合ICU;全时服务的ICU或部分时间服务的ICU。专科ICU往往附属于某一专科,如烧伤ICU、心血管外科CCU,新生儿NICU、危重肾病UICU、肺病重症PICU等,故一般来说对本专科问题有较强的处理能力;部分时间服务的ICU通常仅在正常工作时间有专职人员负责,其他时间则由病人原所在科的值班人员处理,这种ICU可以减少ICU专业人员的配备,但医院采用的不多。 二、实用篇 1、ICU建设中,医院需要考虑的问题 1)ICU的空间模式如何设臵? 单间设臵是一个趋势 2)卫生间单独设臵,还是集中设臵? 采用集中设臵 进入ICU的患者靠自己是不能够到卫生间的,他们基本上是不能走、不能动的患者。他们的排泄物都是由医护人员收集好后,做集中的污物处理。因此,卫生间采用集中设臵即可。 3)有必要设污物通道么? 没有必要设臵污物通道 完全没有必要在ICU中设臵污物通道,因为ICU内随时要对患者的污物进行打包处理。患者的排泄物清理后不通过气溶胶传染,只是有味道,因此单设一个污物走廊,反而没有什么东西可放。 4)需要设臵探视廊吗? 有条件的可以设臵探视廊 从ICU设计的总体原则上看,设臵探视廊没有什么用处,国外很少医院有这样做的。根据我国国情,设臵一个探视走廊也可以的。 5) ICU如何选材?

急诊ICUEICU的建设

急诊()的建设 在我国,不是医疗水平发展的产物,也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仅仅是等级医院检查的需要,这足以说明行政手段的重要作用。建立后确实为危重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也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建在什么专科就是那个专科的,当然建在急诊科也就成了急诊(),由于急诊的专科特性还未建立起来,急诊的收治对象不够具体,因此名符其实的 的建设还需要艰苦努力。 在急诊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基石作用、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升急诊科地位的作用、建立急诊特色的作用、高水平急救技术的体现、训练急诊专业队伍的作用。 的规模: 病人的来源和数量、院领导对急诊科的支持力度、急诊科的医师和护士有多大的能力、急诊科的定位、一般8-10张床位。 的位置: 根据医院急诊科的具体情况而定,争取院领导的支持,建立象样的。 的布局: 层流装置、温控装置、每张床的占地面积要足够大、便于观察病情变化、闭路电视监护系统、中心站监护设备、各种管路系统、后备电源系统、电源插座、照明设施、护士中心监测站。 的设备:

除普通病室日常所需医疗器械之外至少需要下列设备:中心监护仪、床边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输液泵、起搏器、气管 插管及切开所需急救器材。 有条件应配备动脉内气囊反搏器、血液气体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血及尿常规分析仪、电子计算机、脑电图机、颅内压监测仪、血液净化装置、B型超声波、床边X线机等设备重点仪器选择如下:①床边监护仪:能监测心电图、心率、呼吸、氧饱和度、体温持续的数字及波形显示,可描记两条压力线,各监测值能自动报警。②中心监护仪:具有同时显示4~8张床病人的心电图、心率、呼吸及体温的图像或数字显示。③呼吸机:分为两类,一为只做单纯通气支持的简易呼吸机,其功能较少,操作简单,应用迅速,适用于多种病人。二为可做肺疾患治疗用的多功能呼吸机,其呼吸型式齐全,如触发性辅助通气、控制通气、正压通气、间断指令通气等,有呼吸系统肺容量及压力等监控显示,可作为临床通气状态及肺功能分析的主要依据;声光报警装置可监测通气指标异常,做较全面的呼吸功能监测;每台呼吸机至少应配备两套管道。 ④血液气体分析仪:危重、尤其是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其血液气体的分析测定是以小时甚至以分钟为单位的。拥有血气分析仪,使工作更为 方便。 病室内的仪器应有专人负责保养、维护,维持正常工作的进行,尽 量减少经济损失,贵重仪器的使用要有工作、故障记录。 完整的病床单位,有可控制高低的床头、床尾及两侧床体并有床档保护的病床为佳。床单位常规设置有床边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中心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我部印发了《关 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三日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ICU病房建设标准57883

【ICU病房建设标准】 ICU病房建设标准 1.ICU应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考虑以下因素: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 2.ICU开放式病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平方,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平方。每个ICU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据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2间。鼓励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3.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洗涮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庭接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辅助用房面积之比应达到1.5:1以上。4.ICU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5.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医用空气消毒机、嵌入式吊顶空气消毒机、壁挂式空气消毒机、移动式空气消毒机、柜式空气消毒机、中央空调空气消毒器等),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上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6.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7.ICU病房建筑装饰必须新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8.ICU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确通道。 9.除了患者的呼叫信号、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电话铃声、打印机等仪器发出的声音等均属于ICU的噪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这些声音应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的水平,根据国际噪音协会的建议,ICU白天的噪音最好不要超过40分贝(A),夜晚20分贝(A)。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10.ICU应建立完善有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 页脚内容1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我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第九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 南试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我部印发了《关于在<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三日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

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第九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第十条医院相关科室应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持能力,能随时为重症医学科提供床旁B 超、血液净化仪、X线摄片等影像学,以及生化和细菌学等实验室检查。

重症医学科自评

重症医学科自评 4.8.1.1重症医学科布局合理、设备配置设备设施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设备要求。检验、影像等医技科室可及时提供相应检查结果。符合【C】; 每床使用面积大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配备一个单间,和一个隔离间。符合【B】;重症医学科与手术室影像科、输血科同在门诊楼内,有直达电梯,距离半径短。符合【A】。 4.8.1.2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床位的3%。医师人数与床位之比>0.8:1,护士人数与患者之比达到2.5:1,床位使用达到50%。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重症医学基本技能要求,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指南的操作技能,定期评价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符合【C】?; 科主任为副主任医师,护士长为主管护师。符合【B】。 4.8.2.1有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有上述制度、流程、规范的培训。患者入科、出科符合指征>90%。符合“危重程度评分”标准>30%,有储备药品,一次性耗材管理和使用的规范和流程,工作人员掌握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定期检查。符合【A】。 4.8.3.1对医师与护士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管理,达到《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要求》。对医护人员进行重症医学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考试合格,护理人员、保洁员经过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后上岗。对中心静脉穿刺术、气管插管等高风险操作每半年考核一次,考试合格后在授权。符合【A】。 4.8.3.2重症医学科实行三级查房制度,诊疗活动由3年以上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主持负责。符合【C】。 实施重症患者联合查房制度,患者诊疗活动由3年以上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主持与负责。术后病人手术科室术者联合查房,疑难病例实行医务科参与的多学科会诊,对诊疗持续改进提高。符合【B】。 符合转出的病人能及时转出。符合【A】。 4.8.3.3设备、药品配置达到《重症医学科设备》的要求,处于完好状态。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设备。符合【C】。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符合【B】。 每月评价紧急处理的反应性。符合【A】。

最新重症医学科五年发展规划

科室五年发展规划 我院ICU于1996年正式成立,2008年分配3名大学毕业生,2009 年从其他科室调入2名医师。现仍处于全开放式模式,ICU在这种模式中仅发挥了看护作用。重症医学科是危重病医学专科的临床基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医疗单元,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加强学科建设,适应医院快速发展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如下: 1建设目标 尽快制定ICU的规范,使ICU的建设和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有计划地培养一支专业ICU队伍。包括制定相应的医师、护士培训目标、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等,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协调好ICU 与其他专科的关系,明确ICU的治疗对象,并在临床治疗上给予具体界定。

通过对医院资源的整合及共享,全面培养初中级人员重症救治水平。形成明显的专科优势,使科室人才梯队和技术后备力量更趋合理。将我科建设成以“危重病救治和多脏器支持替代治疗”为特色的一流学科。争取危重病救治的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本专业内有一定影响力,成为烟台市西部危重病救治中心。 2、具体任务 ①按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在重症医学科建设布局,设备采购上积极向上级医院学习,取长补短,将我院重症医学科建设成现代化科室。科室力争开放床位28张,争取床位:医师:护士比例为1:1: 3。根据床位需求,增加医护人员、设备数量。 ②重点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加强初级人员的技能培训,开展床边带教,专业轮转,严格执行危重病讨论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 ③建立资源整合信息平台,综合调配人员及设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最大效益。成立危重病抢救治疗小组,建立相关制度,制订疑难 病例及危重病联合讨论制度,负责全院危重病的会诊及救治,推动医院危重病医学的发展。 ④积极参加省市重症学会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大力宣传专科建 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 ⑤继续开展现有的特色技术,为进一步提高重要脏器的监测与支持水平,巩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2006.4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引言】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重症医学的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 (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

重症医学科简介

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各种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一级医学学科。它通过对因各种原因导致危及生命或处于危险的病理生理状态、并且有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的危重病人,及时采取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手段,应用先进的诊断、检测、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危重病人提供全面规范、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最大程度挽救病人的生命、改善病人生存后的生活质量。ICU(Intensive Care Unit)即重症监护病房,是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病区。我院ICU 是个年轻的新型科室,创建于2011年,隶属于急诊科,共4张病床。近年来随着我院蓬勃飞速地发展,重症医学科走上了正规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完善的基础设施 ICU位于住院大楼五楼楼,建筑面积500m2,根据我院总床位600张,扩建的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4张,占总床位数的2%。其中设有10张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8m2;ICU配备2个单间病房,每间面积为20m2。在ICU的整体布局上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ICU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并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ICU 安装有8个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每2床1套。 先进的医疗设备 ICU 4张床均为电动多功能床,静态负载量达250Kg以上,能够随意调整背部、腿部、床体高度及床体前后倾斜度,背板倾斜≥70°,腿部倾斜≥30°,前后倾斜±12°±2°,整体升降高度500~750mm。病床防护栏折转灵活方便,配有可拆卸式床头、床尾板,并配备防褥疮床垫。每床配备功能完善的吊桥和吊塔系统,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6至20个,氧气接口2个,压缩空气接口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设备安装实现干塔与湿塔分离,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ICU配有先进的中央监护站,对每个病人的24小时情况实时记录,并配有报警打印系统。每床配备进口GE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每床配备1台进口西门子呼吸机,1个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1台输液泵和2台微量注射泵(双道),另配备6台肠内营养输注泵。ICU还配置了12导多功能心电图机、除颤仪、血液净化仪、连续性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设备、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上备有光导纤维喉镜、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各种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体外起搏器、纤维支气管镜、电子升降温设备等。

ICU病房建设全攻略

ICU病房建设全攻略

ICU病房建设全攻略 一、入门篇 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为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为65%~75% ICU的建设标准 地理位臵 接近主要服务对象如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床位的设臵 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每个ICU最少配臵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鼓励多设臵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辅助用房 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臵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属等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辅助用房面积和病房面积之比应达到1.5:1以上。 内部设臵 ICU应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往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够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医疗区域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臵,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两床1套。 ICU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医疗流程 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ICU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必要时尽快接触患者的通道。装饰要求 ICU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洗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ICU病房建设标准

(最新整理)楼盘开盘活动方案5850729804 【ICU病房建设标准】 (一)ICU应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考虑以下因素: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无法实体现“接近”时,应该考虑可行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 (二)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用房占地面积不少于15M2;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不少于18M2。每个ICU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据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2间。鼓励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三)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属接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积之比应达到1.5:1以上。 (四)ICU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五)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六)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七)ICU病房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八)ICU的设计要求应该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通道。 (九)除了患者的呼叫信号、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电话铃声、打印机等仪器发出的声音等均属于ICU的噪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这些声音应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的水平。根据国际噪音协会的建议,ICU白天的噪音最好不要超过45分贝(A),傍晚40分贝(A),夜晚20分贝(A)。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十)ICU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 十你若真见过那些强者打拼的样子,就一定会明白,那些人之所以能达到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全是因为他们吃过许多别人吃不了的苦。这世上从来就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l1

ICU建设标准[详]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引言】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 (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到12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