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18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以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中要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先通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是哪里人,生活在哪个年代,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大体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全文研读时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思考,重点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最后进行总结扩展,推荐学生找来管桦小说的原著读一读,培养学生“读整本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生字、多音字、新词卡片。

2.课件(挂图、幻灯片等)。

学生准备:搜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理解课题

1.(播放小英雄雨来的简短录像)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掩护了交通员,并和鬼子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

(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小雨来的故事。)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段。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就让

我们跟随小英雄雨来的脚步,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板书课题) 4.书写课题。

(1)理解课题:“小”是指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英雄——指的是雨来勇敢的特点。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2)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①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②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解释课题以感知全文。引导小学生理解“英雄”的意思,激发学生反对侵略的爱国情感,为下面的快速阅读做情感铺垫。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

A.文章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分成四人小组讨论:(组长选择一个主题来研究)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什么事表现了雨来游泳本领很高?

第二部分: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文中用“____”画

下来。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怎么认为的?

第六部分:雨来是如何机智脱险的?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

画的方法。

同伴互相启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

方式,找出文本的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学,在同伴合作与自读中感悟、理解。出示思考题,点拨学生自学时的思考方向,帮助小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课文。

三、汇报收获,共学解疑

1.学生汇报学习收获,解答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及合作学习中的困惑。

2.反馈汇报预习效果。

(1)会读多音字,读准字音。

出示“吧”“塞”“哇”,本课分别读bā、sāi、wā。

(2)课件出示会写字,交流生字的特点及书写注意事项。

(3)理解重点词。

课文中有些词语,现在已不常用,如“晋察冀边区”“扫荡”,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理解基本意思。

还有些鬼子说的话,具有日语特点,如“这个,金的,也给你”,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的别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的别称。冀,河北省的别称。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

推推搡搡:搡,猛推。推来推去。

劫难:灾难;灾祸。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3.学生根据小组学习汇报: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师归纳板书:

游泳本领高(“望着妈妈笑”)

上夜校读书(“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掩护交通员(“把缸挪回到原地”)

勇斗鬼子(“什么也没看见”)

河沿枪声(“有志不在年高”)

机智逃生(“雨来没有死”)

4.分角色朗读对话,参与评价。

(1)讨论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句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句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①自愿读或者表演。②大家评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包括理解词语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多音字,理解重点词,了解课文表达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探讨故事情节中碰撞,初步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品质,在合学互助中锤炼自学能力,分角色朗读表演,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布置作业

1.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说说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下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根据小标题,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你认为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部分。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复习中导入,学生一方面回顾了课文整体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把握重点,进入新的学习时机,及时得到能力的迁移,很快过渡到新的教学环节,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指导同学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1)用“”画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作用,

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①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第二部分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体会: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习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②这句话第二次出现在第四部分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体会:这句话鼓舞鞭策着雨来,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③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④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几行字上,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决心要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句子未加任何雕琢,意思却含蓄深刻。这句话既写了当时的场景,又将鲜血和爱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

⑤有志不在年高。

有抱负的人不一定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2)指导阅读每一处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走进雨来的内心,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激情。

3.指导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提炼小标题。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以及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指导学生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自己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特别提示:对加小标题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学生基本上概括了本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不必强求一致。以下标题供参考:

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读书

③掩护交通员④勇斗鬼子

⑤河沿枪声⑥机智逃生

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作小标题。引用原句要加引号。如:

①“望着妈妈笑”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把缸挪回到原地”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有志不在年高”⑥“雨来没有死”

设计意图:归纳小标题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学生很难一步到位。所以,这里提示了几种方式。这样,可以多角度地培养小学生的概括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多种表述中感受提炼小标题的方法。

三、研读事迹,提炼品质

1.四人合作探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讨论问题:

(1)课文为什么描写还乡河景色美?

关注点:描写还乡河景色美丽,点明雨来的家乡很美,为后来雨来脱险埋下伏笔。

(2)课文为什么描述雨来上夜校读书?

关注点:雨来在夜校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

(3)课文描写鬼子的阴险狡诈和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有什么好处?

关注点:写鬼子的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的品质;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

(4)结尾描写雨来脱险没有死,有什么作用?

关注点: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机智勇敢的体现。

2.针对以上四个问题,先请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3.边交流边提炼雨来的优秀品质,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学生板演:机智勇敢、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热爱学习、临危不惧等。

4.齐读合作探究得出的表现雨来的优秀品质的词语,再次感受雨来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概括人物品质,体会人物形象。

四、探究景色,挖掘作用

1.导思:刚刚我们在雨来的故事中了解了雨来身上的优秀品质,文中有三处特别迷人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用“”画出来。

(1)交流: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汇报交流成果:文章开始写“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这一段环境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为后来雨来的逃生埋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2.文章第五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好处?

(1)抓住要点: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里写出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3.文章第六部分有一段关于“还乡河静静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1)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2)指导朗读:女生读第一部分中的环境描写,男生读第五部分中的环境描写,第六部分的环境描写大家一起读。

(3)小结:文章中三次环境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环境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故事中的写景是为课文中心服务的,文章前后联系,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部分,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课文语言的美妙,从而走向读写结合的最佳境界。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以点带面,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与提高阅读语言的敏感性。

五、布置作业,拓展训练

1.摘抄课文中环境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观看电影《小英雄雨来》。

3.缩写:把课文改成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提高读写能力。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节选)

?????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交通员勇斗鬼子河沿枪声机智逃生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可将这一问题的解决融入到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环节中,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不能要求太高,因此,教师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阅读速度。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抓住重点部分导读,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底蕴,确定了价值指向的导读目标。在引领小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

9 短诗三首(繁星)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组成,作者是冰心。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繁星》(七一)写母亲的爱是伟大而慈祥的,让作者留下了永不漫灭的记忆。《繁星》(一三一)通过描写面朝大海时心中的感受和慨叹,赞美了大海的广阔与博大。《繁星》(一五九)赞扬了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之情。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领会作者的情感。充分利用学习诗歌“读”这个手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感悟,吸引学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走进诗歌所描绘的世界和作者的心灵,真正领会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阅读《繁星》《春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今天,上班途中见到这样的景致:

朝阳含笑

微风轻盈

花儿自在争芳

蜜蜂快乐耕耘

其实,他们在倾诉

学生初次接触诗歌,可引导学生说说“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老师以小诗的形式表达,你觉得写得如何?

2.学生点评。

3.好的诗歌中应闪烁着启迪灵性的光芒。冰心的小诗如繁星一样晶莹璀璨,总会给凝望者带来很多思考。今天,我们撷取其中的三颗,共同欣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观察习作中试着通过景物体会氛围,联想画面,为深入赏析《繁星》三首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了解作者。

将课前对“冰心”的资料收集做汇报。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小桔灯》等。

2.介绍冰心创作背景。

冰心写作《繁星》和《春水》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学活动的高潮期至高潮刚刚过去之后。《繁星》共164首,《春水》共182首,小诗均无单独标题,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3.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小星星图片,瞧,小星星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快来念一念!

第一组:漫、涛(指名读并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繁、漫、灭、藤、萝、膝、涛、躲。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重点识记。

“藤”“萝”:借助图片,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

繁:拆分“敏-幺-小”,上下结构,下部不是“系”。

漫:与“慢”区分记忆。

灭:字理图帮助记忆。

膝:“月”与身体的某一部分有关,右部与“漆”的右部相同。

躲:形声字“身”为形,“朵”为声。本义为隐藏。

把这些会写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

藤萝繁星漫灭膝盖躲藏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过渡: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你们真了不起,相信读句子也难不倒大家。

出示句子:

(1)永不漫灭的回忆

(2)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并且在识记生字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内化记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良好语感。

三、品读诗句,领悟情感

1.小组合作,学习第一首,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心中永不漫灭的回忆指的是什么?

3.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会是怎样的情景?会有谁?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4.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情景,进行汇报。

5.儿时的你与母亲相处时,有哪些温馨的场面,与大家分享。

结合学生的表达内容对学生进行尊母爱母的教育。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诗歌中的意境展开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繁”“藤”“膝”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

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把自己的课堂学习分享给家长,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诗歌,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第一首诗歌,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冰心对母爱的赞扬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冰心的诗歌,走进冰心的情感世界。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的诗歌内容,唤起诗歌的记忆,情感的记忆。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二首诗歌

1.指名读诗歌,你有什么发现?

2.三个反问句组成了一个排比句。

引导学生了解:反问的修辞方法,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意思,答案含在问句之中。

3.这三个反问句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反问句的形式呢?

4.怎样读?

5.播放海浪的声音,想象:由大海想到了什么?

6.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

小结: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写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三首诗歌

1.学生自由读诗歌,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2.指名读诗歌,说说自己的体会。

3.这首诗歌是赞扬谁的?指导读“母亲啊……”

4.“天上的风雨”会是什么样的?描述一下。

5.此时的鸟儿做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

6.“心中的风雨”指什么?举例说说。

7.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母亲,哪个字体现出来的?(只)

8.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能说说当时的心情吗?

9.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何读得更恰当。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抓手,从诗歌中的意象入手,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诗歌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情感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总结想象,升华情感

1.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她把一切都给了子女,她的爱在一声声叮嘱里,她的爱在一次次抚摸中,她的爱在一顿顿早餐里……回忆一下,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与大家交流。

2.诗歌短小精悍,语言自然朴实,我们也像作者那样,把自己的情感体验

写下来吧。

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下来。

3.把创作的小诗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由学诗到写诗,仿照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进一步感悟诗歌语言的独特,激发对诗歌的进一步学习。

板书设计

短诗三首

母亲大海母亲

永不漫灭的回忆眷恋、感激赞扬无私、伟大

教学反思

这三首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领会作者的情感很有必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指导断句停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很容易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也能很快地走近作者,聆听作者的心声。诗歌中独特的语言,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如“心中的风雨来了”,学生联想到自己经历的或听过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境遇,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带着自己的体验再读诗歌,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会更深入。情景交融,入情入景,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仅学习了诗歌,也经历了一次情感的洗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