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效工作七个习惯

高效工作七个习惯

高效工作七个习惯
高效工作七个习惯

作者在书中提出“全面成功才是真正成功”的新思想。书中列举了达到“全面成功”的七大准则,而其中的本质就是人类“从依赖到独立,又从独立到互赖”的心灵成长历程。这本书告诉我们,走向全面成功需要具备怎样的信念(或基础)。诸如:

亟须重新探索自我,培养从依赖、独立到互赖的人际关系。光是事业成功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惟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他层面的圆融和谐,才是真正的成功。书中的好多原则,与在中国国内目前如火如茶的“卡耐基训练”的某些原则正相吻合。例如:

不该为他人的想法或喜好而活。人与人之间应该尊重彼此的不同点。人际关系不是摆布他人的花招。人与人相处可以是对二人皆有益处的状况,也就是双赢(win—win),而非输赢的关系。应从他人的角度来了解事情原委(这一点写得最精采),愈有自信的人愈承认与尊重他人的存在。人是习惯性的动物。人都想有所改进,也就是跟以前不一样。由于习惯的牵制,有时实在非常困难。然而,只要坚持原则,采取行动(了解与同意还不够),一定可以改变。要想成为一个高效能的成功人士,柯维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对自身进行全方位的重塑。他强调,只有养成职业上的七种习惯,才能实现本质的改变。这“七种习惯”就是:

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从修养内在品德出发,由内而外开启改变之

门,从个人的成功到人际关系的成功,进而达到全面观照生命的境界。如果说人生最佳的投资,就是“自我投资”,那么本书中提及的七大习惯,绝对值得我们每个人投资。

1.怎样将自己造就为高效人士?

柯维认为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效人士,必须由内而外全面塑造自己。

首先,从自身的品德做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也发生了改变,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即成功与否取决于个性、社会形象,以及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圆熟技巧。这种思潮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看重人际关系与公关技巧;一是鼓吹积极进取心态。过分的强调个人魅力有时甚至不顾及道德原则,毫不避讳地鼓励玩弄手段,欺骗他人,柯维对这种现象痛心疾首,提出在短暂的人际关系中,有时你的确可以凭借个人魅力畅行无阻,但是,“光有技巧还不够”,相对于一些次要优点,只有道德才是沟通的利器。事实上,很多具备次要优点的人,也就是社会公认有才华的人,往往欠缺基本的道德。内在的本质比外在的言行更具有说服力,惟有修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恒久的快乐。

其次,要认识自己的“心灵地图”。

柯维说,人脑海里有许多的地图,但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类:一是关于现实世界的,一是有关个人价值判断的。显然,第二种说法只是“地图”一词的引申意义,是指心灵的地图。我们以这些心灵的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但从不怀疑地图是否正确,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个人的所见所闻就是感官传来的信息,也就是外界的真实情况,我们的态度与行为又从这些假设中衍生而来,所以思维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一旦我们对自身的基本思维(柯维所说的“心灵地图”)以及经验加

诸我们的影响力,有了更多的认识,就越能够对自己的思维负责,并加以检视。同时,对别人的看法与思维也越能够接纳,这样才能获得更客观的看法。

再次,确立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什么才算是正确的“心灵地图”,大概不同的人有不尽相同的说法。柯维也认为人的思维会受到具体、多变的外在环境的影响而经常转换,这也是我们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成长所必然出现的结果。但这些转换并不都能保证我们接近成功,有些甚至还会导致人生的滑坡。所以,柯维主张以原则为思维的中心,怎样的转变都不能脱离原则的引力。

些人生的原则是不容置疑的基本道理,是指向成功圆满的一盏明灯。坚持原则,就不会使自己成为无根的浮萍;坚持原则,就会使自己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又次,遵循成长和变化的原则。

人生有很多成长的阶段,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无法绕开,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这些阶段,宽容自己暂时的无知,将自己的成长看做是一个攀缘的过程。

想不劳而获、一蹴而就,不但违反自然,而且也寸步难行,只会使你失望,加深挫折感。而有些华而不实的“暴发户”式的论调,就是在鼓励我们去不劳而获,纵使达到目的,也只不过是暂时的侥幸而已。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投机取巧却徒劳无功的例子,企业界尤然。不少企业主管试图通过强有力的演说、微笑训练、施加压力,或善意或敌意的购并,来达到提升生产力、士气与改善品质和服务水准等目标。它们虽然心仪企业文化,却忽略了如此玩弄权术,难以建立互信的氛围。而一旦这些手段效果不明显,他们又会求助于其他技巧。其实,惟有在自然而循序渐进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出高度信赖的企业文化。

2.什么是“七种习惯”?

当我们环顾四周、审视内心,发现因追求速成特效反而制造了许多问题之后,才会深深地了解到,有些根本问题不能以肤浅的方式解决。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更深入的思想标准,也就是一套正确的行为准绳。这就是柯维所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它强调以

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进行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根据情绪和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变革的催生剂,他们放弃被动的受害者的角色,不自卑,不怨怼,发扬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知、良知、想像力和自主意志,积极主动,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

习惯二:以终为始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专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一种文化。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和时间。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及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争取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工作伙伴或家庭成员则更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求协助对方找到互惠的解决方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知己

当我们舍弃焦躁心,改以同情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和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诚面对,双方相互的了解也就更加顺畅自然。彼此需要仁慈心;知己需要勇气,能平衡,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采取远胜过个人之见的第三种方案。这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彼此理解,甚至是称许、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智慧。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基础,能使整体获得1+1>2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1/2),不以妥协为目标(1+1=1或1/2),也不仅止于合作

(1+1=2),追求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3或更多)。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个人及组织而言,不断地更新及不断地改善,使之不致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路径。

3.七种习惯怎样影响我们的人生?

柯维认为人的成长历程虽是渐进的,效果却是革命性的。前三个有关个人成功的习惯,可以大幅度提高你的自信。你将更能认清自己的本质、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个人独特的才干与能耐。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的人,就能产生自尊、尊重和自制力,并且内心平和。你会以内在的价值标准,而不是个人的好恶或与别人比较的结果,来衡量自己。这时候,事情对错的尺度已经无关乎是否会与别人的看法一致。

你会意外地发现,当你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待你时,你反而会去关心别人、关心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他们的关系。你不再让别人影响自己的情绪,反而更能接受改变,因为你发现了一些恒久不变的内在本质,可以作为你的精神支柱。

第四至第六种习惯,能够重建以往恶化、甚至断绝了的人际关系。原本不错的交情则更为稳固。

第七种习惯可加强前面的六个习惯,时时为你充电,一步步地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

柯维认为七种习惯之间,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愈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掌握人生的方向(习惯二),有效管理人生(习惯三)。

能够不断砥砺自己的人(习惯七),方懂得如何了解别人(习惯五),寻求圆满的解决之道(习惯四、六)。同理,一个人愈独立(习惯一、二、

三),就愈善于与人相处(习惯四、五、六)。不断地磨炼自己,则可

以提升前六种习惯的境界。

意义及影响

编辑

实际上,《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不是一本单纯的管理学著作,它所涵盖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了管理学的范畴。这是一本“洗脑”的书,它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这种改变有可能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不难想像,这本书的畅销仅仅是开始,它的影响正在呈现蔓延之势,有些国家的许多企业已经把此书作为员工培训的教材使用,有些政府机关也开始行动起来了。

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范文稿

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范文稿 再一次学习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找到了差距的原因。 三十而立。尤其是从农村出来的男孩,我也梦想有一天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家族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给子孙后代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所以,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就显得格外的必要。读书毕业到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也有一些自己的总结和感悟,也从书籍,电视,自媒体,等多方面了解到成功人士都拥有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我又冷静下来仔细阅读这本书,希望能从中收获不一样的东西。对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我逐一思考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希望能从自己的总结和分析中厘清头绪,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力争做一个成功人士。 我自认为是一个做事积极主动的人。从直销经理分享直销经验中我学到了他们的做事积极主动有激情,生活阳光开朗有热情。做事积极也可以等同于俗话说的勤快,虽然我做事勤快,但是在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优点,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等方面我还是挺被动的。佛家说,人生是有因果轮回的,人生是一场修行。 我也是在社会摸爬滚打了多年才有一点体会,以前总是说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现在社会需要展现自己,没有人有耐心等待你慢慢开屏。可能这也是我缺少自信的表现吧。上大学后我就认识到自己缺少

自信,在有些事情不够积极,所以我努力融入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读书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展现自己,去学校外面做兼职锻炼自己的沟通表现能力。从我这种由内发出的改变欲望,我慢慢活跃起来。我也从身边优秀的同学同事身上学到了很多,养成了坚持读书,和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成功人士的积极主动,涵盖很多方面,我还在继续努力,最起码已瞄准了方向。成为一位成功人士,也算是我的目标。我希望我能为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缓解生活压力,为他们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农村出来的孩子也能拥有和大城市人一样的成功机会。我特别喜欢哪些自己成功了,带动身边的人成功的人,他们大度,谦和,低调,有内涵。我不断读书,不断更新自己。 学习和个人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要从一而终,砥砺前行,这也和当前国家的口号“不忘初心为百姓谋幸福,牢记使命为祖国谋复兴”一样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奋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一,积极主动。 他们做事主动,摒弃被动,发挥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这四项人类天赋,通过由内而外的方式创造改变,自由地选择创造良好的人生。

好习惯培养工作总结

好习惯培养工作总结 好习惯培养工作总结 好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益;坏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累,要改也难。蔡元培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作为我们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 现结合本人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良好习惯的形成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学习先让学生进行熟记、理解规范条文的训练,也就是要求在校的学生人人都要会记会说,知道各条文的基本内容。这就是创造了学习条文的环境,于是我就利用班会课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且定期指导学生理解贴在墙上的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各人印发一份,让学生拿回家让家长看,也让家长指导、训练、督促学生执行行为规范。在以上基础上,我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训练,如

“不骂人,不打架”,“考试不作弊”等要求,做好奖惩规定,处分章程,同学之间互相督促,让班干部做好记录,一个月总结一次,选出榜样,并把学生个体执行条例的好坏与班级文明建设和评定相联系,使个体置于集体教育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又如为让学生形成“升国旗肃立,唱好国歌,行注目礼”,与教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等习惯,我校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一学年开展一次韵律操比赛。这样让学生通过经常性操练,定期比赛,不断巩固提高,形成习惯,从而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树立榜样的力量(教师、家长要做好表率) 小学教育是人类基础教育的起点,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

习惯决定命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习惯决定命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带有典型的美国精神的书。书中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带着闯劲和拼搏精神。全书中的重点的7个习惯: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习惯五:知彼解己——将心比心交流的原则,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这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积极主动”也就是常说的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是一切成功的前提。积极的人是主动的改变者,他们依据原则作出决定,敢于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消极的人总是轻易说出“我不行”,这种语言完全体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结合实际,我们在做后勤支撑工作时,需要积极主动的与各部门、班组保持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对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我们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做到“没事找事”,尽可能及早地完成该项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被动地让事情来找我们。二、“以终为始”指人应该要树立一个始终如一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才能在纷繁的事务中把握前进的方向。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需要有始有终,一定得有目标和方向。并向目标不断的努力,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严谨、细致、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这种好的作风,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好的工作习惯才能养成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态度,始终如一坚持良好的行业行为准则,“干一行,爱一行”,按章办事,踏实工作。三、“要事第一”也就是把时间分配给重要的事,而不是紧急的事。不管每天被紧急的事情如何缠得无法脱身,也要抽一点时间来干自己重要的事情。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永远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安排每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妥善安排,分清主次,其原则就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所以我觉得书中提出的事务分类表非常的好。我们可以按这个表来进行每天的工作安排。列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这四大类再进行综合排序。这样可以做到事事有条理,从而不会忘记最重要的事。这种工作习惯,对于一个管理者或是基层员工同样重要,工作安排的有轻重缓急,才能够理出头绪,做好本职工作。四、“统合综效”通俗的说就是既不按照我的方式,也不遵循你的方式,而是通过合作创造出更好的办法,达到1+1>2的效果。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合作性的原则。团结就是力量,“合作”也就是我们常强调的“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忙,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的每个同事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老同事工作经验丰富,年轻同志思维活跃,我们需要发挥大家的长处,一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大家综合讨论进行解决,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五、“知彼解己”是我们中国人非常的熟悉词语。古代兵书《孙子·谋攻》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其实在生活中是没有或者很少有敌人的,更多的是朋友,同事,“亲人”。我们常常把“彼”理解成为自己的对手,忽略了去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和同事。靠自以为是的了解去判断事物,去评价工作。这样的低效率的沟通情况下,集体的效能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注意常常设身处地的替其他工作岗位的同事,还有我们的“亲人”来考虑一下。如果我们大家都学会换位思考,以此来加强团队战斗力和协作精神,关键时候就能够打硬仗,齐心协力,通过每个人的切实努力,把我们**邮政做得更好更强。六、“双赢思维”通俗的说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是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可以听到一些人在集体利益面临损失的时候没有“积极主动”,而是说“无所谓”。如果只是简单的发发牢骚,倒也无可厚非,但要真的这么想那就是背弃了“双赢思维”。在一个集体里面,只有集体好了,个人才能好,每个个人都要尽力去维护集体,最终受益的也还是个人。反过来也一样,集体利益受了损失,我们个人也会受到损失。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每个人出色的完成好每天的工作,并且给身边的人有一个提醒,互相检查工作的质量,共同讨论,一起提高,在整个集体中建立浓厚的“双赢思维”,我们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更“积极主动”,让**邮政不断的去赢,我们个人也就能不断的赢!七、不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被誉为: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官兵人手一册的书, 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本“圣经”。 《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是史蒂芬·柯维(维博士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思想巨匠”“人类潜 能的导师”,并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他是一位赢得国际声望的领导才能权威和导师,他是 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始人,也是富兰克林柯维公司(Franklin Covey)的联合主席。他是世界500强企业众望所归 的新智慧学家,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启蒙家。他是哈佛毕业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在杨百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并在杨百翰大学任商业管理和组织行为学教授长达20年。) 最著名的一本著作。自1989年问世至今,曾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7年之久,在全球70个国家,以28种语言发行,总销量超过了l亿册。这本书在美国成年人中极具影响力,号称是“美国公司员工 人手一册的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官兵人手一册的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几 乎成了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本“圣经”。甚至当俄文版《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在莫斯科上市时,连总统普京也向俄罗斯公民大力推荐阅读这本书,他对媒体不无感慨地说,俄罗斯应该出现这样伟 大的思想家。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第二章七个习惯——概论 第二部分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第三章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第四章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第五章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第三部分公众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第六章你不是一座孤岛 第七章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第八章习惯五:知彼解己——将心比心交流的原则 第九章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第四部分全面观照生命 第十章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第十一章再次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附录 一、你是哪种类型的人——生活重心面面观 二、第四代时间管理——高效能人士的一天 内容简介及观点 作者在书中提出“全面成功才是真正成功”的新思想。书中列举了达到“全面成功”的七大准则,而其中的本质就是人类“从依赖到独立,又从独立到互赖”的心灵成长历程。这本书告诉我们,走向全面成功需要具备怎样的信念(或基础)。诸如: 亟须重新探索自我,培养从依赖、独立到互赖的人际关系。光是事业成功 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惟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他层面的圆融和谐,才是真正的成功。书中的好多原则,与在中国国内目前如火如 茶的“卡耐基训练”的某些原则正相吻合。例如: 不该为他人的想法或喜好而活。人与人之间应该尊重彼此的不同点。人际关系不是摆布他人的花招。人与人相处可以是对二人皆有益处的状况,也就是双

工作分析方法综合概述

?资料分析法 ?工作实践法 ?功能性职务分析(FJA) ?关键事件法 ?观察法 ?面谈法 ?任务调查表 ?问卷法 ?职务分析问卷(PAQ) ?秩序分析法 ?典型事例法 ?工作日志法 资料分析法 为了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应当尽量利用现有的资料,以便对每个工作的任务、责任、权利、工作负荷、任职资格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调查奠定基础。 岗位责任制是国内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十分重视的一项制度。但是,岗位责任制只规定了工作的责任和任务,没有规定该工作的其他要求,如工作的社会条件、物理环境、聘用

条件、工作流程以及任职条件等等,如果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岗位责任制添加一些必要的内容,则可形成一份完整的工作描述和任职说明书。下表是一份较为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对工作分析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某炼钢厂计划科综合统计员的岗位经济责任制 从上表可为工作描述和任职说明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另外,我们还可通过作业统计,如对每个生产工人出勤、产量、质量、消耗的统计,对工人的工作内容、负荷有更深的了解,它是建立工作标准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则可提供任职者基本素质资料 工作实践法 工作实践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员从事所研究的工作,由此掌握工作要求的第一手资料。 例如为了了解工人的工作状况,佛罗里达州州长鲍伯。格雷尼姆在竞选期间的100天里,作了100种不同的工作。 这种方法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用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以及在体力、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短期内可以掌握的工作。 缺点:对需要大量训练和危险的工作,这种方法不适用。 功能性职务分析(FJA) 美国劳工部提出一种成为工作者功能的职务分析(Functional Job Analysis)作为职务分析程序的一个阶段。工作者功能是指那些确定工作者与信息、人和事之间关系的活动。这些活动如下表: 每项功能描述一种广泛的行动,它概括出在与信息、人和事发生关系时工作者做什么。在信息、人、事三个范畴中,每一类的工作者功能的安排是有结构的,即从不很复杂的功能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功能,然而这种等级关系有时是有限的、不精确的、本末倒置或根本不存在的。因而,应把这些情况解释为是反映工作者与信息、人和事之间的关系特性,而不是表明职务复杂的严格水平。 法因(Sindey A. Fine)对功能性职务分析做了某些修改和详细说明,其中包括对任务描述写法的特殊规定,从而是包含在工作活动中的工作者功能更加具体。其基本观点是:(1)做好了什么“事”,与“工作人员”做了什么来完成该事不尽相同。

良好的工作习惯是成功的基础

良好的工作习惯是成功的基础。 第一部分:“如何培养执行到位的十大行为” 这是在横(空间)的方面,去促使自己从原来的不到位,变为如何到位。体现在十个方面: ①从“差不多”到“零缺陷”; ②从“事事被动”到“处处主动” ③从“只想推诿”到“总能承担” ④从“做了就行”到“做好才够” ⑤从“条件导向”到“目标导向” ⑥从“知难而退”到“迎难而上” ⑦从“凭情绪办事”到“按要求办事” ⑧从“想当然”到“再三核实” ⑨从“埋头苦干”到“抬头巧干” ⑩从“到顶了”到“还不够”。 这十个方面,是在进行调研时,大家认为最能决定执行到位的十个方面。但是,如果仅仅是将“不到位”和“到位”的行为作对比,还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为此,在每一节的写作上,都通过三个“一下”来促使大家有更有效的改变: ①“对照一下”——认识自己在工作中有没有这些不到位的表现,能将有关分析与自己的问题进行有效挂钩; ②“想象一下”——设想“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让自己深深地感到改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③“行动一下”——怎么从原来的“不到位”转变为“到位”。这三个“一下”,是我们在培训中经常采用的“教练式”技术,相信,你如果能照此操作,就不会漏掉如何执行到位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如何将执行落实到位的三大程序” 这是从纵(时间)的方面,去将执行落实到位。这是因为,执行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认识,而是一个动态的行为。于是,我们分别从“执行前:准确理解,充分准备”、“执行中:落实、落实、再落实”、“执行后:立即总结,固化优化”三个环节,对如何到位进行全面的贯彻,并且能让每次执行效果越来越到位,水平越来越高。 应该说,把握了上述十大方面和三大程序,对如何执行到位一定具备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最终要执行到位,还必须掌握核心公式: 执行力=自觉力X(思考力+落实力) 这是近年来,我们在做有关执行力的培训时,根据多方面调研和实践,所总结出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公式。因为我们发现:尽管人们已经越来越觉得执行力重要,但是,还有不少人存在着执行力的误区,于是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校正: 一、强调自觉力。不少人把执行理解为片面地“听上级的话”,有领导指示的可能会去做;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可能勉强去做。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机器人,把执行等同于机械执行。这样的结果,不仅往往是执行起来不情愿,而且效果也往往大打折扣。 二、强调思考力。不少人执行时能吃苦耐劳,但是效率往往不高。而优秀的执行,不仅要动手,更要充分动脑。所以,在本“行动手册”中,我们特别注重通过“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巧干”等来进行强调。 三、强调落实力。不少人仅仅把执行等同于做事或行动,却不知道执行要到位,关键在于落实。所以,在本“行动手册”中,我们特别注重通过“执行中:落实、落实、再落实”等来进行强调。 上述三点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自觉力。如果不自觉,执行时不仅没有积极性,反倒会有抵触情绪,能一推就动已经很不错了,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是推几步才走一步。由于没有自觉力,他们的执行必然会大打折扣! 与此相反,最杰出的执行者,不仅会干好分内的事,还会主动去关注单位的战略和团队中其他人

访谈法——工作分析

访谈法 一.访谈法的概念 访谈法就是访谈人员就某一岗位与访谈对象,将事先拟定好的访谈提纲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从总收集岗位信息的一种方法。访谈对象包括该职位的现任者、对该岗位较为熟悉的直接主管人员、与该职位工作联系比较密切的工作人员、任职者的下属等。访谈法收集信息资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直接交 谈方式实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访谈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求职、咨询等,既有事实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二.访谈法的特点 1.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由于访谈者和被访谈者都是有意思,有思想、有感情、有 心理活动的活生生的人,而且整个访谈过程是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因此,访谈过程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 3.访谈法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的设计、编制和实施 的原则。 综上所述,在一定程度上,访谈法能比观察法获得有关研究 对象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的心理活动情况和心理特征方面的信息,同时,也比观察法更复杂、更难以掌握。事实上,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访谈法获得的有关人的心理活动的信

息,常常比其他传统心理学方法更加丰富、完整和深层。 三.访谈法的类型 1.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结构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结构访谈对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被访谈者回答问题的方式、访谈记录的方式都有统一的要求。结构访谈的好处在于访谈结果便于统计分析,对于不同访谈对象的回答易于进行对比分析。 非结构访谈又称非标准化访谈,指只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非结构访谈有利于发挥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适应各被访谈者的具体和特殊情况,有利于拓宽和加深对问题的研究,也有利于处理原来访谈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2.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直接访谈又称面对面的访谈,即访谈者与被访谈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直接访谈的突出特点是访谈双方直接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最大的好处在于,访谈者不但能广泛、深入地探讨问题,了解被访谈者的思想、态度、情感和其他各种情况,而且还能亲自观察被访谈者的有关特征和他们在访谈过程中的很多非语言信息,从而加深对谈话内容的的理解,利于判断访谈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间接访谈就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物和被访谈者进行非面对面的交谈。目前,间接访谈的主要方式是电话访谈。其优点是收集数据

浅谈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正确的工作态度

浅谈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正确的工作态度 内因决定外因。 相对于一个集体内部来讲,每个人面临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大体是相同的,但每个人工作的效率、业绩各有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关键是每个人的心态不同,对工作的责任心不同,导致工作目的不同、工作习惯不同、工作方法不同,从而影响工作效果。 一、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 国外曾经有一项调查,问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是什么?最后的答案不是哪项具体的工作,而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这项工作能够养活自己。但注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XX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曾经做过一次中国“工作幸福指数”的调查,有40%的被调查者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固然会想着去把工作做好,并且会激发自己的潜能;而要做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首先得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待任何一项工作,没有轻重之分,没有喜恶之别。有责任心,难事也会想办法把它做好;没有责任心,再简单的事也会出错。 前不久故宫发生了一起文物失窃案,XX警方在50小时内就抓获了凶手,故宫方面给XX公安局送来了两面锦旗,

其中一面写的是“撼祖国强盛、卫京都XX”,这个“撼”字本来是“捍”字,这一出错,意思就完全反了。从草拟这幅对联开始,到这面锦旗的新闻照片暴露在全国广大网民面前,中间起码有这几个环节:撰写者草拟对联;有关领导审核;广告公司制作锦旗;赠送锦旗仪式;刊播有关新闻。这几个环节但凡有一个人去仔细检查,,发现这个错字,也可避免这个笑话的发生。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我的体验是,人的责任心就好比机械钟表里的发条,要及时拧紧,否则过于松弛,就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就容易麻痹大意、敷衍了事,就容易出错。对一项工作上心了,就觉得应该努力将它做好,就会很有精神和精力去做,就会抛开其他的杂事,时时想着如何把它做好,做出特色,做出成效。这就是责任心的驱动力。 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杂乱无章的工作方法,没有头绪的工作程序,一方面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容易出现差错。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是避免工作差错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熟悉机关工作流程,按程序办事。例如如何草拟签发文件、如何编发简报、如何组织召开会议等等。很多地方要按规章制度办事,否则就容易出现差错和漏洞。 二是要善于学习借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己接受一项新的工作任务,要善于从以往的工作经验或领导、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方式(最全)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工作方式 1 计划与承诺 计划是工作总目标的任务分解历程,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对工作的有序程度。有计划与无计划的执行一个目标,有着本质的差别,有计划可以检点完成的度。对于自已的工作,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实际的工作内容,都应该学会做计划,大计划与小计划,月计划与周计划,周计划与天计划等,计划好的工作内容,就象一种承诺,养成良好的计划习惯,然后按步聚有序的进行,对项目目标的达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明确工作内容,要学会处理工作中的轻重缓急关系 找清重要的本职工作优先级,分清主次。大家上班的主要事情就是执行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我们在处理领导交待的作务时,要注意正确的区分它们之间的重要程度,对于很重要、很紧急的任务要第一时间执行。 3要学会回馈善始善终 任何人的任何工作都不是孤立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已的工作能够得到认可,认同感对工作的持继有效性在人的心理上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工作中一定要学会回馈,在执行一项工作时,在必要的时间点要,都应该有反馈给相关的人员,比如领导,客户,理由很简单,你的工作任务并不是你一个人孤立的关心与执行,你应该考虑到其实你的工作还在一堆的人都是在关心的。 4保持工作热情,主动 主动与被动,对人与事产生的效果决对是不一样的,我们都应该主动面对自已的工作与困难,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与不理解是难免,但我们要学会主动去化解,在困难面前千万不要逃避,主动面对与解决问题,成长会很快。 5检查验证 你在提交工作任务时,确定过没问题了吗? 你的工作完成,确定自已这一关没有问题了吗? 我们应该检视自已,过好自已这一关。 6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日志及时总结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整天让我们晕头转向的,并不是繁重的工作,而是我们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工作,应该现做什么工作。换句话来说,就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得工作变得被动,变的疲劳、甚至效率低下。书中针对工作习惯来说,给出了4种行之有效的良好习惯: 1、将你桌上所有的纸张都收拾好,只留下你正要处理的问题。 一个桌子上堆满很多文件的人,如果把他的桌子清理一下,只留下手上正要处理的文件,那么他就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更容易,也更实在,这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第一步。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很多人都觉得每天工作很累,桌子上都堆满了甚至几个星期都不会看一眼的文件,仅仅是桌上那些单子,就足以让人心烦意乱、精神紧张了,给人一种必须要做完的事情,永远也做不完,从而出现忧虑、紧张和不快,而这些心理因素通常会比体力劳动更加容易使人感觉疲劳,每天都有这种感觉,是无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所以养成良好工作习惯,首先请从桌面做起。 2、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 你可以将一天的工作任务根据重要性和紧急性分别进行处理: ●紧急又重要的任务立即着手处理。 ●紧急但不太重要的任务可以少做或委派其他人。 ●不紧急但重要的任务,这种任务不需要立即解决,可以先放一放,但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可行的解决方法是将这类任务纳入计划,制定出完成期限。 ●不急也不太重要的任务可以在完成其他任务之后处理,之前坚决置之不顾。 做到这些,就要对每天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做一下计划。当然,一个人不可能总是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但按照计划做事绝对比随兴趣做事好的多。 3、当你遇到必须当场做决定的问题时,那就当场解决,不要犹豫不决。 书中讲到美国有一家公司一位董事说过,他们以往开董事会总是要花掉很多时间,在会议中总是要讨论很多问题,但可以达成的决议却很少,结果就是大量的问题都积压累积。后来该董事说服董事会,每次开会只讨论一个问题,然后做出决定,绝不拖延、耽搁。结果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公司所有的陈年老账都清理了,工作日历也变的干干净净,大家再也不会因为没有解决的问题感觉忧虑。 4、学会如何组织、分级负责和监督。 不是凡事都要事必躬亲,自己不擅长的交给擅长的人去做。如果可以分配,分配下去,你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要懂得如何把工作合理分配下去,一个团队的工作能力是你个人所赶不上的,分配之后你只需要做好监督和检查。

工作分析五大方法

工作分析五大方法详解 工作分析的方法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员通过对员工正常工作的状态进行观察,获取工作信息,并通过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汇总等方式,得出工作分析成果的方法。观察法适用于体力工作者和事务性工作者,如搬运员、操作员、文秘等职位,而不适用于主要是脑力劳动的工作。 由于不同的观察对象的工作周期和工作突发性所有不同。所以观察法具体可分为直接观察法、阶段观察法和工作表演法。 1.直接观察法 工作分析人员直接对员工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观察。直接观察适用于工作周期很短的职务。如保洁员,他的工作基本上是以一天为一个周期,工作分析人员可以一整天跟随着保洁员进行直接工作观察。 2.阶段观察法 有些员工的工作具有较长的周期性,为了能完整地观察到员工的所有工作,必须分阶段进行观察。比如行政文员,他需要在每年年终时筹备企业总结表彰大会。工作分析人员就必须在年终时再对该职务进行观察。有时由于时间阶段跨度太长,工作分析工作无法拖延很长时间,这时采用工作表演法更为合适。 “” 3.工作表演法 对于工作周期很长和突发性事件较多的工作比较适合。如保安工作,除了有正常的工作程序以外,还有很多突发事件需要处理,如盘问可疑人员等,工作分析人员可以让保安人员表演盘问的过程,来进行该项工作的观察。 在使用观察法时,工作分析人员应事先准备好观察表格,以便随时进行记录。条件好的企业,可以使用摄像机等设备,将员工的工作内容记录下来,以便进行分析。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观察的工作行为要有代表性,并且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更不能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2.问卷调查法 工作分析人员首先要拟订一套切实可行、内容丰富的问卷,然后由员工进行填写。问卷法适用于脑力工作者、管理工作者或工作不确定因素很大的员工,比如软件设计人员、行政经理等。问卷法比观察法更便于统计和分析。要注意的是,调查问卷的设计直接关系着问卷调查的成败,所以问卷一定要设计得完整、科学、合理。 国外的组织行为学专家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研究出了多种科学的,也很庞大的问卷调查方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工作分析调查问卷(PAQ) 工作分析调查问卷是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员麦考米克等人研究出的一套数量化的工作说明法。PAQ有194个问题,分为六个部分:资料投入、用脑过程、工作产出、人际关系、工作范围、其他工作特征。 2.阈值特质分析方法(TTA) 年设计了阈值特质分析(TTA)问卷。特质取向的研究角度是试图确定那劳普兹(Lopez)等人在1981“” 些能够预测个体工作成绩出色的个性特点。TTA方法的依据是:具有某种人格特性的个体,如果职务绩效优于不具有该种特质者,并且特质的差异能够通过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反映出来,那么就可以确定该特质为完成这一工作所需的个体特质之一。 3.职业分析问卷(OAQ) 美国控制数据经营咨询企业在1985年设计了职业分析问卷,对工作进行定量的描述。OAQ是一个包括各种职业的任务、责任、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其他个性特点的多项选择问卷。例如,在OAQ中,软件职务被规划分为19种责任、310个任务和105个个性特点。 然而,一般中小企业很难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来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自行制定工作分析问卷,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3.面谈法 也称访谈法,它是通过工作分析人员与员工面对面的谈话来收集职务信息资料的方法。在面谈之前,工作分析人员应该准备好面谈问题提纲,以保证在面谈时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面谈法对工作分析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工作分析人员要能够控制住谈话的局面,既要防止谈话跑题,又要使谈话对象能够无所顾及的侃侃而谈。工作分析人员要及时准确的做好谈话记录,并且避免使谈话对象对记录产生顾忌。面谈法适合于脑力职务者,如开发人员、设计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等。麦考米克于1979年提出了面谈法的一些标准,它们是:

养成好的安全工作习惯

养成好的安全工作习惯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养成好的安全工作习惯 养成良好的安全工作习惯,杜绝自以为是的、想当然的坏的安全习惯,进而才能有效地减少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 人们习惯于遵从权威、服从命令,而不愿提一些与领导意志、意见相悖的建议。这样可能造成的影响就是:在危急情境中,员工会觉得自己无权决策而延误了事故处理的最佳时机;员工对自己的反对意见总是欲言又止,导致沟通不畅,造成决策失误;有时领导带头违章,员工看到领导都不顾个人安危,而群起效尤,或者迫于领导压力而违章操作。 还有的人信赖经验、过于自信。为了最大可能地保障安全,生产规章中就需要有一定的看似冗余的措施(多重保险),有些员工就觉得这些冗余“碍事”,纯粹是多余。而偶尔的“省事”“来不及了”或者“走捷径”后没有发生事故,就会形成“经验”。而且,人们因为推崇经验,而重视看得见的危险,轻视看不见的危险,认为“别人都没出事儿,自己不会运气那么差”,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在生产中,人们有时会过于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经验、能力和运气,“艺高人胆大”,不适当地认为自己能够控制眼前的局面,而恰恰就在这一念之差,事故就可能涌现出来。 因为以上这些传统观念的存在,人们可能会忽视安全规则的要求,忽视“安全第一”的要求,做出不安全的行为或产生不安全的条件。工业生产中发生的各种人身伤害事故,有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但违章是这些事故的首要原因。明知道会有严重的后果,为什么违章现象屡禁不止?专家指出,任何灾难或事故的发生都与人有关,人们的信念和规范对组织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违章行为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威胁,而不良 第 2 页共 4 页

秦晶:职场新人(大学生)工作习惯养成

专业为企业/培训机构提供师资。 职场新人(大学生)工作习惯养成 课程背景 新人初入职场,会感觉诸多不适,用人单位同样认为新员工素质能力方面需大幅提升。往往是新入职员工不知道“问题出在哪”,用人单位觉得“哪都是问题”。双方对相同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差距甚远,却都浑然不觉,无论是对员工本人还是对用人单位都造成一定困扰。似乎都是简单的事、常识性的东西,但怎么才能真正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呢?这门课程从职场习惯角度出发,帮助没有太多职场工作经历经验的学生群体提前发现问题所在,找到有效解决办法,让您在成功就业的同时能够赢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培训对象 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即将毕业或希望提前了解职场相关内容的学生群体。适合作为高校内训课及公开课。 课程收获 1.从职场习惯角度出发,帮助没有太多职场工作经历经验的学生群体提前了解职场基本规则,发现职场不适应问题所在,找到有效解决办法,让您在成功就业的同时能够赢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2.帮助就业指导及相关从业人员了解职场规则及要求,以便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 3.课程思路清晰开阔,内容充实新颖,结构严谨、系统高效、实战适用、贴近实际。参训人员普遍认为课程设计接地气、有内涵、可操作性强,对自我调整与改变极具指导价值及说服力。 培训方式 内容讲述、案例分析、拓展式培训互动、分组PK、量表测评等。

专业为企业/培训机构提供师资。课程大纲 一、职场不适应,习惯惹的祸 (一)职场不适应,主体有几多 1.职场新人不适应 ——环境变化; ——企业文化; ——自由度; ——人际范畴。 2.周围同事不适应 ——新人到来对环境及团队的影响表现。 3.用人单位不适应 ——实际磨合过程中产生的冲突与矛盾。 (二)职场不适应,企业如是说 1.专项调研结果——新员工不适应职场突出表现解读; 2.新员工错误习惯调查结果解读。 (三)职场规则多,习惯易“惹祸” 1.被动工作习惯; 2.误事习惯; 3.本位主义习惯; 4.惰性习惯; 5.其他不良习惯。

《良好的职业习惯》

良好的职业习惯 课程目录: 第一讲:为什么要做培训 第二讲:成功是因为良好的职业习惯 第三讲:幸福人生规划 第四讲:职业习惯之一:100%负责任 第五讲:职业习惯之二:感恩与忠诚 第六讲:课程回顾总结 课程大纲 第一讲:为什么要做培训 一、成人思维特点分析 1.成人思维的特点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2.对的背后,有很多误区 1)我对,并不一定符合事物的真相; 2)我对,并不代表别人一定是错的。 二、建立学习最重要的心态 1.我认为对的,不一定就是对的; 2.我认为错的,不一定就是错的。 三、学习的四个阶段剖析 四、企业培训的目的是统一 --统一思想 --价值观 --标准 --流程 --行动 --结果 第二讲:成功是因为良好的职业习惯 一、成功因为什么?

1.成功是因为习惯! 1)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所以要通过培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成功是因为良好的职业习惯,失败也是因为习惯(不良的职业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养成的,不良的习惯也是养成的。 3)培养自己拥有良好的习惯,就是在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 2.良好的职业习惯,能有效促进职业生涯良性发展。不良的习惯会阻碍你人生的发展,生活会因此而失去光彩,事业也会因此难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二、什么是良好的职业习惯? 1.什么是良好的职业习惯? 1)使人积极向上 2)充满力量 3)清晰人生方向 4)实现人生目标 2.什么是不良的职业习惯? 1)使人消极颓废 2)不思进取 3)迷失方向 三、良好的职业习惯有哪些? 1.遵守职业道德的习惯(遵纪守法) 2.积极主动的习惯 3.相互信任的习惯 4.担当责任的习惯 5.勤于付出的习惯 6.追求共赢的习惯 7.欣赏他人的习惯 8.勇于承诺的习惯 9.感恩忠诚的习惯 10.其他习惯: 1)学习习惯 2)时间管理

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掌握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职业道德榜样的积极情感,并将榜样的精神内化为道德信念和意志。做到知行结合,将良好的职业道德落实到行动中,并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慎独”的含义;了解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2、教学难点 如何在实践中做到“慎独”、“内省”;如何将职业道德观念固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行为训练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导入新课(可采用案例法、热点问题讨论法、情境导入法来导入新课):案例: 小B职中毕业后,通过学校的推荐到了一家四星级酒店就业。酒店不比学校,管理很严,工作比较辛苦。刚开始,小B决心要在岗上做出个样子来,勤勤恳恳的工作。每天他很早就到了酒店,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下班时也总是走在最后,把最后一件事情做了才离开。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在小B就赢得了领导的赞许、同事的喜欢。 时间慢慢地过去,小B越来越来难受了。以往在学校上学时,经常找个理由就可以晚点去,甚至可以不去。现在每天都这样感觉累极了。一天小B心想

这里没得认识的熟人,今天就找个理由晚点去吧。于是给主管打电话说自行车链条坏了要晚点到酒店,主管同意了。有了一次“甜头”,小B上学时的招术一招一招涌现出来,今天感冒了,明天要去银行办事,后天妈妈过生日、、、、、、一次,他刚给主管打电话说:“今天我爸过生日请个假。”放下电话不久,他爸爸到酒店看他去了,他的“招术”不攻而破,不得不主动离开这个岗位。 提问:这个案例说明什么? 1. 让有打工经验的学生,结合职业道德的要求,谈谈打工中看见地干得好的或干得差的员工情况以及本人的情况。 2. 分析原因,为什么有干得好或干得差,这样的结果? 根据上述,请学生归纳出良好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性。 引思明理: 一、在职业道修养中提升职业境界 (一). 职业道德重在养成: 1. 职业道德的养成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 2. 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作风、职业行为习惯。 3. 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4. 有助于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讨论: 1. 等到了工作的岗位上,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不用刻意培养训练。 2. 我们还没工作,现在进行职业道德养成训练为时尚早。 结论:行业职业道法规范是本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根本要求和规定,要想把这些要求和规范变成实际行动,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与在校期间职业道德行为修养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既然职业道德行为如此重要,那如何养成,如何提升职业境界呢? (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职业境界 1. 慎独:使修养成为自觉。 慎独:是古代儒家独具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出于《礼记.中庸》:“道也者,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学习心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学习 心得 篇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心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会使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以终为始”这一种习惯。 一、“以终为始”的定义 如果你认真走过上述的心灵之旅,那你已经短暂触及了内心深处的某些价值观,也引起了你的对生命的思考。

当我们面对伟大人物的墓地,嫉妒之心荡然无存;当我阅读 历代佳丽的碑文,贪婪的欲望顿然消失;当我在墓碑旁遇到泣不 成声的父母,禁不住悲从中来;当我看到王者与其废黜者的墓碑 并肩而立,生前为不同观点唇枪舌战的文人墨客的遗体相邻而居,不禁感到那些内讧、派系斗争、人间是非的渺小。再查看墓碑上 的日期,发现有些就在昨日,有些可追溯到年前,于是又忍不住 想到最后审判日那天,我们都将同时接受上帝的审判。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 但可以对面前的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 误入歧途,白费功夫。毕竟人生旅途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误 入歧途,许多人拼命埋头苦干,到头来却发现追求成功的梯子搭 错了墙,但是为时已晚,所以说忙碌的人未必出成果。 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发现自己牺牲了许多 更宝贵的东西。上至达官显贵、富豪巨贾,下至平头百姓、凡夫 俗子,无一不在追求更多的财富、更大的势力或更高的声望,可 是却常常被名利蒙蔽了良知,为成功付出昂贵的代价。所以,明 确真正的目标很重要,然后才好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实践使命。如果梯子搭错了墙,那么每一次努力都不过在使我们更加远离正 确的方向。只有先定目标,才能劳而有获。 你希望在盖棺定论时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 成功,它很 可能与你原来设定的目标大相径庭。这样看来,我们梦寐以

四种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一章常保充沛的活力 四种良好的工作习惯 让我们晕头转向的,并不是工作的繁忙,而是我们没有搞清楚自己有多少工作,该先做什么。 第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消除你桌上所有的纸张,只留下和你正要处理的问题有关的。 名诗人波浦曾写过这样一句话:“秩序,是天国的第一条法则。” 秩序也应该是生意的第一条法则。但是否如此呢?一般生意人的桌上,都堆满了可能几个礼拜都不看一眼的文件。一家纽奥良报纸的发行人又一次告诉我,他的秘书帮他清理了一张桌子,结果发现了一部两年来一直找不着的打字机。 光是看见桌上堆满了还没有回的信、报告和备忘录等等,就足以让人产生混乱、紧张和忧虑的情绪。更坏的事情是,经常让你想到“有一百万件事情待做,可是没有时间做它们”不但会使你忧虑得感到紧张和疲倦,也会使你忧虑得患高血压、心脏病和胃溃疡。 第二种良好的工作习惯: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 创设遍及全美的市务公司的亨瑞·杜哈提说,不论他出多少钱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 这两种能力是:第一、能思想;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 我有长久以来的经验知道:一个人不可能总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做事的先后次序。可是我也知道,按计划做事,该做的就得去做,不要迟疑不决。 第三种好的工作习惯:当你碰到问题时,如果必须做决定,就当场解决,不要迟疑不决。 第四种好的工作习惯:学会如何组织、分层管理和监督。 如何防止烦闷的心理 你对工作感到厌烦吗?为何不跟自己玩个“假装”的游戏,你会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就。 产生疲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烦闷。一个人,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通常比体力劳动更容易觉得疲劳。当我们在做一些很有兴趣也很令人兴奋的事情时,很少感到疲倦。 如果你是一个脑力劳动者,使你疲劳的原因很少是由于你的工作过量。而是你的工作量不足。比方说,记不记得上礼拜那天,你不断的被人打扰,一封信也没回,跟人家约好的事情也没有做。这里那里都是问题,那一天所有的事情都不对劲,一件事情也没有做成,可是回到家里的时候却已经精疲力尽---而且头痛欲裂。 第二天,办公室里的一切事情都进行得非常顺利。你所完成的工作是头一天的四十倍,可是你回到家里的时候,却神采奕奕。你一定有过这种经验,我也有过。 我们在这一点上能学到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的疲劳通常不是由于工作,而是由于忧虑、紧张和不快。 如果你“假装”对你的工作有兴趣,这一点点的假装就会使你的兴趣变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