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最新版】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最新版】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最新版】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最新版】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在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笔者尝试探索着“课前五分钟活动”的做法,即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围绕与语文课相关的内容,组织各种形式语文实践活动。如:在高一语文课前五分钟开展了讲述名人轶事、辨析成语、名著推荐之后,高二之初,笔者尝试在课前开展新闻时评教学实践活动。

观察近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出题方向,开始偏重于关注社会热点。互联网的普及为语文教学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课堂。新闻时评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手段,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为写作积累素材,更能在时评演讲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利用每节课前五分钟的时间以新闻时评的形式,设计一系列的时事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去主动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培养政治敏锐性,意识到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也使学生提升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在语文课前的五分钟活动具体实施中,笔者是按照以下三个环节来进行的:

第一个环节:找新闻。这个环节由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在课外

自主进行,大家根据不同的分工,借助书刊、电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最有价值、最值得思考的新闻。团队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增进同学友谊,更能事半功倍,很好地体会到“一个好汉三个帮”的优越感。

宁夏青龙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75年,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专注于高品质混凝土管道和塑料管材,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管道公司,目前拥有16家子公司,生产规模和综合实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对参加“2018年江苏省定向锦标赛暨江苏定向邀请赛”中的带队教练和教师进行本课题相关的专题访谈,为研究的内容分析和逻辑论证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个环节:讲新闻。每节语文课之前,上周指定任务的小组(我一般采用的是抽签的方式)派一名同学通过讲述等方式把小组搜集到的最有价值、最值得思考的新闻分享给大家。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配合播放ppt或者小视频,包括在第三个环节中帮忙递话筒等。在这个环节中,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要求学生在讲清楚事件本身之外,更要注重时间的完整性,尽量交代清楚事件的背景和主要细节。比如自“霸座男”孙某被刷屏后,陆续曝出“霸座女”“霸座大妈”等霸座行为,该小组同学迅速组稿《霸座者,是

谁给你的“勇气”》,我要求同学们在准备的时候把各个霸座者的不同情况都整理出来,然后针对不同的霸座者,同学们再进行评说和比对。这使得讲新闻的同学的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小组成员可以轮流讲,或者指派),最后小组还要准备好自己的观点和社会各界对这件事的看法,在第三个环节大家讨论之后补充发言。这一环节能够较强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力、概括力的发展。还能锻炼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合作。

第三个环节:评新闻。这一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可以就这件事本身谈自己的看法。评论的角度是多方位的,例如:可以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提出创新问题。还可以针对同学的看法给出支持或反对的意见。这种课堂交流方式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多角度分析评论,拓宽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眼光开阔,避免了人云亦云。但在这个环节中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学生的观点是多角度的,他们固然具有开放性,但不一定正确,或者说不一定是事件的重点,需要教师在最后加以引导。这里也可以请讲新闻的同学来补充发言,因为他们在搜集的过程中准备得比较充分和全面。还是拿《霸座者,是谁给你的“勇气”》这组新闻事件来说,当时同学们一听完就愤愤不平,纷纷指责霸座者的不道德,一致认为对此行为“处罚太轻”。在笔者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始评述到有了规则才有自由,期待相关部门完善《铁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最后小组成员还分

享了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霸座者该如何应对的小贴士。

陆九渊的心学方法虽然简单,但他认为自己的“易简功夫终究大”,而朱熹繁杂的“支离事业竞浮沉”。并且陆九渊认为自己找到了修身真正的源泉和动力,他的学说是“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着如是”,而朱熹那种向外求索的学说则是“终日营营,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有采摘汲引之劳,而盈涸荣枯无常”。

活动后记:

首先,在前两周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几个同学,带领大家进行讲评工作。等同学们熟悉流程,慢慢习惯后就可以采取随机抽签或者按序号的方式,给更多同学表现的机会。其次,课前要有专门负责维持纪律的同学,以确保一打铃就能快速进入状态。最后要把握讲、评环节的时间。在前两个月的尝试中,笔者往往在评新闻环节中超时,因为发言的同学太多了,难以取舍,再加上同学们发言的观点不够集中,逻辑性不强,使得语言不够简练。这两个问题在后期有所改进:比如先限定发言的人数,遇到比较特别的新闻,就干脆放开让大家畅所欲言,或者鼓励大家课后写出自己的观点,再另外安排时间讨论。在时评的语言组织上,教师可以筛选一些优秀时评文章或者相关的视频,供大家学习。

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是开放的课堂,不仅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还要有充满智慧的对话,要有思想与情感的交流。通过这一学期的尝试,新闻时评活动既能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切实增进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带给学生乐趣和教益。我们语文课堂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引导学生不断地向更广阔的天地探索。互联网不仅是计算机网络的联网,还是思想的联网、智慧的联网,如果将互联网适时,适量的引进课堂,必能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一汪清泉。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已经10年多了。我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标下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笔者从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市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还不容乐观,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树立教学新理念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明确改革的方向。当前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教学新理念。 (一)温习新课标。 国家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取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新成果,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准绳,它的颁布使学科教学的许多问题明确起来了。例如,1、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观念。课标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4、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对各学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6、提出了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总之,这次的课程标准不仅指明了语文教学和改革的方向,还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育理论,在学习中亲近新课标,把握它的精要。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 (二)牢固树立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学习语文新课标,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课程资源”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它回答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因此,各校必须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人手一册,定时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 二、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认真学习“新教材”(这里是指人教版实验教材),把握新教材特点,探索新教法。 (一)把握教材新特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修订的新教材,它全面、准确地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教材内容的修订方面,主要有:(1)大量更新课文。增加了课文的篇数、丰富了课文内容、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2)重点训练项目作了适当调整;(3)课后的思考练习作了较大修改。减少了题量、思考练习,突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4)作文练习作了较大修改。一方面是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既有写实作文,又有想象作文,还安排了一些常见应用文的练习;一方面是在训练要求上尽量为学生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教学 写在前面的话: 早在上世纪,人们纷纷预测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果如所料,现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IFI信号覆盖的局势也已慢慢实现,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教育形式的大变革势在必行,曾经的一方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承载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必将由“互联网+教育”填充进。作为从“黑板+粉笔”时代走的跨世纪的教师们,唯有加快学习的脚步,尽快掌握新技能,才能跟得上“翻转堂”的大翻转。 鉴于上述缘由,本人在初中语教学中进行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初中语拓展教学的尝试。 首先,全面了解微信平台的特性,学习平台的使用。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提供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可以实现将自己所要发表的信息分享给圈内好友,还可以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带给朋友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微

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微信支持推送功能,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创建自己的公众账号,而且名字可以重复。通过公众账号,可以方便的实现信息发布,共享,推送等功能。 微信平台可以展现形式多样的画面、视频、声音等本内容,这会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尤其是有着历史人和自然景观的场景,能够让学生们很快乐地进行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初中语人性的特点,更容易使学生在微信中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微信平台,教师可以将重难点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在每一个同学的面前,让学生在余时间机动进行学习,进行延拓,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潜意识传达给学生这些内容是学习的重点,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难点。教师应该结合日常的堂教学,以学校堂教学为主,以微信平台为辅,同时及时调整内容,更新内容,随着教学的进度更新微信内容。 其次,建立班级微信号,邀请学生及家长加入。 利用微信平台组织线上语活动。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经典情感美朱自清的《背影》,由于学生阅历、理解能力有限,对中书写的真挚情感把握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巧妙借助ppt、微信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前先安排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父爱母爱细节体现的照片,并配加一定的字描绘,并用微信发给老师,先让学生初步感悟亲情。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再读《背影》,写下个人感悟,用微信反馈给我。在堂

(修订版)背景下的网络教学

疫情背景下的网络教学 宜良一中速黎红在全国防范冠状病毒的大环境下,人们不能出门了,厂矿推迟复工,学校延迟开学。然而学生的学习不能停,教育部开通了各种学习平台,号召我们停课不停学,我也在考虑怎样利用网络和学生沟通交流,促进学生的假期学习。 网络在这个年代几乎随处可见,它促进人们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 的生活水平,缩小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更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大家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开阔大家的眼见,使大家能在中间吸取许多课堂上没用的知识。由此可见,网络是功能最全应用最广的媒体它为青少年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宽广平台,它使学生获取更多能“足不出户”却“尽览天下风云”;它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交活动的广阔空间,它使学生能实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它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摆脱了学生读书生活的单调。在这里我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利用网络缩小我和学生的距离,把我的要求和指导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能反馈给我。我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尝试。 词汇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每日必做的功课。我把每天要落实的 词汇安排下去,然后录制语音示范,让学生跟读。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我只要求能准确地发音和拼读,然后读两遍并录音发给我。中上层学生要求学习可可英语,语音、拼写、意思、用法都要认真学,完成后把正误及得分情况截屏发给我。没发的我在家长群提醒,甚至直接打电话,

这个工作学生落实得还不错。 阅读 记了单词就要在阅读中不断使用、复现,学生才能记得牢,才会准确地使用。我每天安排一篇阅读文章,或故事的一个章节让学生去读。我会这样带学生分析一篇文章。语篇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 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文章离不开对其背景的分析。在宏观层面,要侧重文章的背景分析、主题分析;同时要侧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在微观层面,除了对单词、句子、段落等进行常规的语言形式方面的分析以外,还要运用批语分析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注释,从及物性,词汇分类,情感态度的转换,角色互换等角度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文章背后的隐藏的意识形态。批评性话语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具有开放答案的练习题供学生讨论,不拘泥唯一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后的深刻含义。女口:这篇文章是什么时间写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描述事件参与者时,选用的多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作者选用了哪种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还是物质过程?文章中是否出现了表示情感态度的词或短语,你认为作者对于所叙述事件持怎样的态度?你同意作者的看法么?你对于这个事件持怎样的观点?课下鼓励学生继续对该问题进行思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供学生学习。比如,选择一些与课堂所学语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策略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而一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中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能给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在每一节课时我都先会问自己几个问题。 问题一,对于这节课学生感兴趣吗?“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道理很简单,有了兴趣当然听得就会津津有味,也就会去主动学习。可是我们有时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预设,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如果学生不喜欢这节课,学生能主动学习愉快的接受吗?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无效的。 问题二、这节课我要让学生学什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并不是对课堂的放任。更需要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在教学教程中发挥导向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要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在本节课中收获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高效率。 问题三、课程结束学生都学到什么,要补充什么?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完全按照我们的预设实施。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还不足,经常会在课堂教学中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一定会有很多的遗憾。 反思之后的我认为所谓的“有效”,应该是指在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能够获得某些方面的进步或发展。我所说的“某些方面的进步或发展”,不光是说提高分数,应该说,文学素养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进、语文常识的积累、某些积极观点的生成、灵感火花的闪现等等都应该算作是“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固然,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领悟能力、学习习惯、迁移运用能力等)是有差异的,一堂语文课,让每个学生都吃饱的确很难。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一点即透,有的学生需要反复启发。因此,强求标准一致的“教学有效性”是不太现实的,只要是学生有收获的教学都应该算作是“有效教学”。 基于此,我觉得教师要想有效教学,应该关注“3环节2方面”。所谓“3环节”,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馈”;所谓“2方面”,即“教师、学生”。 一、课前准备。

借助互联网,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616177351.html, 借助互联网,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作者:谭燕琴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09期 【摘要】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学理念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借助互联网,使得语文教学走出课堂,就是一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将针对如何借助互联网使得语文教学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从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如何引进互联网展开语文教学及相关策略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互联网语文教学课外实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被改变。语文是一门知识面很广、实践性很强、综合性很高的学科,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更应该把语文的教育教学融入学生的课外,需要借助于互联网的作用,让互联网走进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基础学科,贯穿了整个教育阶段。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深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以往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主要围绕着考试来展开,在学校里是单纯的灌溉式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使得我们的教学往往事倍功半。 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就需要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将互联网引进到语文教学当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高,通过互联网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建立同学间的学习组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得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具备自主思考能力和主观能动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二、如何借助互联网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1)构建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doc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知识型语文教学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方面成长诉求。语文教学必须变单一性的知识告知为多信息的归纳分析,变被动的接纳为主动的寻找,变“师—生—教材”间的互动为“师—生—教材—多元化信息”间的互动。同时,又不能丢弃了语文教学的育人之根。 【关键词】 语文教学互联网+多元互动终身发展 【正文】 经济社会中,“互联网+”被通俗表达为“互联网+各种传统行业”,即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已经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以及各种在线服务,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将“互联网+”引入语文教学,是信息化时代无法避开的一个教学课题。且不说“翻转课堂”“慕课”等全新教学形式的出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型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单是发生在语文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的各种影响,也在悄悄地改变着教师、课堂和学生。比如,教师备课由独立思考、自主设计,转变为海量教学设计中的精心筛选;课堂问题探究由参考资料的一元解读,转变为各种观点的碰撞交流;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路径,由单一的课堂拓展至无限丰富的网络资源。“互联网+”的教学背景下,传统的知识型语文教学形式,必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方面成长诉求。甚而至于,学生利用网络而获取的知识信息,已在很大范围内超越了语文教师。 面对这样的挑战,语文教师该如何变革自身的课堂,才能将语文教学和“互联网+”进行巧妙的“深度融合”,进而创设出新的、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成长需要的“发展生态”?又该如何在变革中守住了语文教学的根,不为“互联网+”无限丰富的内容所困扰而迷失在信息技术的丛林中?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 1. 把信息检索权还给学生 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在极大程度地丰富语文教师备课资源的同时,也极大程度地丰富着学生自主研修时的学习资源。网络的开放性,让教师和学生实现了资源拥有的完全平等地位。此种平等,使得语文教师大脑中储存的那些文学史知识、汉语知识、应试技巧等信息,全部成为“公开的秘密”。学生们只有愿意,打开电脑,轻点鼠标,或许只要一个休息日,便可将课文中涉及到的各种资料作一个粗线条的通览。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还需要“认认真真地”把“公开的秘密”磨碎了给学生看吗? 当然,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懒得”上网寻找这些“公开的秘密”。这类“懒汉”的数量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时下,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在朝着理想的方向不断推进,但是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前阶段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非语文、泛语文、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什么叫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什么?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对前两个问题余文森先生在《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一文中已有具体阐述,本人无力超之,对后一问题,余文森先生与诸多专家在其文中也多有论述,但本人也想就此问题谈点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一、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我认为,要达到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课时观,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有人说,目前阅读教学的问题是:一个模糊、两个无度、三个一样。一个模糊是:教学目标模糊:让人看不出这是哪一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想让学生学到什么;两个无度是:综合无度,拓展无度;三个一样是:读的形式几乎一样,出声朗读;课型几乎一样,前几分钟是第一课时,后面像是第二课时;第三个一样是低、中、高教学手段几乎一样。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许多观摩课、展示课、公开课把第一课时上得不伦不类,说它是第一课时吧,我们又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但从课的起点看呢──学生当时对文本是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说它是第二课时吧,可是第

二课时的教学又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但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从教师的小结也让人感觉到无疑这是第二课时。这样的课,有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群运动员在环形跑道上,在“啪”的一声枪响后,本来应该围绕环形跑道跑,结果大家都离开跑道,四散奔跑。这种观摩课、研讨课或者优质课,它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它会给我们一线老师许多误导与困惑:一种是,第一课时能这样上!另一种是,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识字、学词?作业?拓展? 记得有一次到区里面听课,下课后听到这么一段对话:(对话的两个人,一个是当时执教的老师,一个是那个班的任课老师) “×老师,你好,我是刚才和你一起学习的那些孩子的语文老师,你执教的《月光曲》像《月光曲》一样的美。” “谢谢!” “不过,我有一个疑问。” “请讲。” “这篇课文,你就这样教完了吗?” “哦……不是的。” “那你觉得我第二课时该带孩子们学点什么?怎么做呢?” “这个……” “你觉得,你的教学设计科学吗?课时容量合理吗?” “今天是公开课,所以我把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拿出来了。” “你把肉心都吃了,我怎么办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的整合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孔子拜师》第二课时与互联网搜索整合的教案设计 东莞市道滘镇实验小学叶志乐 一、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三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二、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在编写教案前,先阅读网上大量有关《孔子拜师》的优秀案例,理解不同版本的教学设计,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材重组,可参考下列网页。【百度搜索】 三、教学内容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第17课。 四、教材分析 教材及学情简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第17课。本课围绕单元主题“灿烂的中华文化”,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识“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我国更多的故人以及他们的故事,增强见识,启迪智慧。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成长的重要场所。作为语文教师,尽量要创设有益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读出感情,有感而发,各抒己见。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远近闻名、止境、学问、品行、相距”并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表演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结合本文内容的学习,渗透“学无止境”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精读、讨论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分角色朗读 五、教学方法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社区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社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呈现越来越方便、多样化的形势,从古代的邮包、信件,到近代的电报、固定电话,再到现在的移动电话、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腾讯QQ、MSN)、微博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沟通的工具改变,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也将改变。进一步,宽带互联网时代下的沟通工具也将不再完全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沟通方式将大放光彩,移动互联网将会为人们带来更加方便、经济的社交沟通工具。这将引领了新一轮沟通和信息技术革命。 一、移动互联网 (一)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 (二)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三月份,数据分析公司Chitika发表报告称,2012年二月份最后一周,移动互联网全部流量在全部互联网流量中的比例平均为10.55%,与2011年7月份相比增长了34.44%。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在持续,快速普及。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93.1亿元,同比增长97.5%,其中,移动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在整体移动互联网中占30.5%。成为继移动增值服务外的第二大子行业。移动互联网各种新领域不断涌现,吸引了大批创业者和投资人加入。浏览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IM等领域竞争异常激烈。 (三)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性:移动设备一般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携带于用户的身上,而且具有小巧轻便的特性。这个特点决定了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可以带来相对于PC上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方便性,通讯和资讯的业务服务远比PC设备方便。 便利性,移动互联网的联网方式是一张立体的网络,众多网络信号构成的无缝覆盖,使得移动互联网具有随时随地接入Internet的特点。 即时性,在移动互联网便利性的基础上,用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和发送互联网的各类信息,因此非常适合于新闻资讯、通讯、邮件和在线服务等业务。 隐私性:移动互联网设备用户的隐私性远高于PC端用户的要求。移动互联网下,PC端系统的用户信息是可以被搜集的,而移动通讯用户上网是不需要将自己设备上的信息给他人知道或者是共享。 (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原因 1、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9亿,渗透率达到53.4%。31%的美国人主要或者只使用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17%的手机用户主要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 2、无线接入技术的持续改进 3G移动通信网络的持续优化、LTE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无线城市的Wi-Fi 快速覆盖。我国三种制式:CDMA2000、WCDMA、TD-SCDMA的3G网络完成了全国的网络覆盖,并且不断地进行优化。并且在快带接入的基础上,三大运营商快速推进Wi-Fi的覆盖范围,在一年里,Wi-Fi热点从不到30万迅速增长到100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向学校教育渗透。本文围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相关热议论题,结合课堂应用与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功能。分析表明课堂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会产生不同影响。课堂教学应理性处理和积极应对教育生态的新变化,秉持开放姿态和价值坚守,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 时至今日,互联网在微观领域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在宏观领域,更是引发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业态的强大引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近年来涌现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持续升温。随着“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的新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与认真谋划的重要问题。 一、近几年我国教育网络化进程及其校园实践 慕课(MOOC)是最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它打破了教室的限制,翻越了院校的围墙,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2012年,美国Udacity、Coursera、edX相继成立,并很快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供应商。2013年5月21日,中国北大、清华在同一天加入edX,在该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慕课。国内高等院校迅速跟进,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985”学校,还有国立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等都在同年陆续加入慕课的三大平台之一。国内的慕课平台也陆续上线,如网易云课堂、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过来人公开课、好大学在线等,2014年,“爱课程”与网易联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有39所大学的340门网络课程在线。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也是发端于美国,经由可汗学院和TED-Ed的网络推广迅速成为慕课环境下的基本学习单元。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微课网站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微课,微课也成为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仅2013年就先后举办了四个全国性微课(教学)大赛,涵盖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1]。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是信息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据了解,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中学、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实验规模有班级、年级甚至全校参与的,实验课目有文科、理科、信息技术等,山东昌乐一中于2014年9月实现在各校总结出不少本土化教学模目前属全国首例。全学科范围的翻转课堂,全校、. 式,比如“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2]、“在线导学”模式[3]、“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4],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争议与思考。 也许可以这样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是由互联网催生的“教育新宠”,校园“三课”——课堂、课程、课本将实现“网络变身”,课本变身为网络资源,课程变身为慕课,校园教室变身为翻转课堂,再进一步,就是学校教育变身为“互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发表时间:2010-01-21T11:47:05.25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第11期供稿作者:商战友(保定市高新区贤台中学河北保定071000 [导读] 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1.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1.1 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能力得以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乐学氛围。因此,我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 1.2 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我想首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被重视。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学生,充分地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对每一个学生都应充满热情与期待,让学生感到你值得信赖,让学生相信你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在教学中常常看到部分尖子生独领风骚、中等学生偶露头角,而差生则是无声无息。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们在交流、合作中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样,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在注视着自己,没有被忽视、冷落的感觉,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被尊重的阳光。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就热烈了、宽松了。 在课堂上还要尊重学生,多赞赏学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学生才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不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乐于学习。在课堂上,我总是脸带微笑,用亲切自然的目光注视学生,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使学生明白老师正期待他发表自己的见解。 2.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新上岗的教师来讲,我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浪费时间和精力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那如何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2.1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做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如能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2.2 有效性的教学调控;一位教师尽管教一门课,面对的也是同一批学生,但是每一节课的具体情况却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学生总是处在不停的变化中,所以教师必须对不断变化的师生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2.1 课前气氛的渲染:每堂语文课的预备铃响过之后进行一些小型的全班性活动。可以进行词语接龙,背背古诗,或者向大家介绍一本自己看过的好书。这段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它既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又可以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上课的准备状态。这些活动开展的同时,教师要注意用亲切的目光、微笑的表情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使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气氛融洽。往往这样的活动开展完后,整个教室里充满了浓浓的语文气氛,等正式铃声一响,学生就能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2.2 突发问题的机智调控:课堂上究竟会发生些什么情况,这是任何一位教师都无法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比如,上多媒体课时突然停电,挂着的黑板突然掉了下来,有位同学提出了个怪问题,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等等,诸如此类的可能性不胜枚举。这些活动情境就是在向教师的智慧和应变调控能力提出挑战。面对课堂教学中突发的问题,教师应当先衡量一下这是什么类型或什么性质的问题,是否需要花时间去解决,如果需要解决,那么是否可以机智地将其与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步骤相联系、组合,在经过重组后一定要敢于放下自己拟定的计划,把问题解决到位。如果没有在课堂上浪费时间解决的必要,那么可以用比较自然简练的话语一笔带过。 2.2.3 把握好课堂的三“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速度、难度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其一是课堂教学的速度。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定量,教学速度的快慢意味着在恒定的单位时间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其二是课堂教学的密度。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教学任务的程度。课堂教学传授新知识越多,其教学密度就越大。如果一堂课松松垮垮,没有足够的思维密度,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提高思维密度即设法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积极主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其三是课堂教学的难度。它是指教授和学习者在教学时感到表达、理解、运用等的难易程度,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时的难易程度。过难,学生不理解,是浪费;过易,既降低了教学要求,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是浪费。其四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有的教师对一堂课的时间缺乏精打细算,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为了减少时间的损耗,建议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前做好准备;准时上课;提炼和浓缩教学语言;精简板书;提高提问技巧等等。收稿日期:2009-11-09

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条件逐步改善,'互联网+'技术作为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并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教师高效施教和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了最大可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文字、声像、动画等信息资源整合处理,形成声、文、图、境并茂的'互联网+'教学系统,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立体、动感等方面的不足,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既能激发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又能拓宽视野培养创造思维,实现教学成果和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一、'互联网+'技术的大容量,充分展现了语文学科的丰富性。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广泛性”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文本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依托,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不仅仅是入选文本自身承载的内容,更包含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天文、地理、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信息容量不断扩延的背景下,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达到入选文本的初衷与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时,依据'互联网+'信息量大和快捷高效的特点,设计了实施流程、文本资料、教学课件等材料,根据教学需求随“机”展现,在有限时间内辐射传递大量信息。'互联网+'教学系统走进课堂,使原有教学模式固有的矛盾迎刃而解。以《欲速则不达》一文的教学为例,本文涉及到的历史知识有:齐景公、晏婴其人;二者的关系;当时的交通概况等等。文字知识有:古今词语含义的不同;文言文与白话文句式的不同;同一字词在文言文中意义不同等等,文本涉及的时代与学生生活实际久远,在文意理解上自然存在很大困难。如果单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只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部分目标,事倍而功半,很难达

“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引言 以往传统的家校共育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这个日异 月新的社会,并且传统的家校共育的效果不理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出现了大量家校联系和共同培育学生的 方式,使得学校和家长能够有效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态度。而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的教育方式比较古老和传统,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在农村中中小学已 经刻不容缓! 一、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已将发挥着不可言说的作用。通过家校共育可以良好的使学校和家庭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让学校和家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 和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可以健康快乐无忧的成长。通过在 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帮助学生们的全面协调发展和 健康快乐成长,并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学校和家庭的共赢,为祖国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二、传统的家校联系的问题 良好的家校联系和合作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然而传统的家校联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传统的家校联系的具体方式大都是以召开家长会、

教师访问家庭或者教师和家长之间通电话。然而召开家长会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时间性,这些都不能够有效的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相应地老师也不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上的困难。并且传统的家校联系大都是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而班主任管理的学生众多无法真实的了解到每位学生的情况和每位学生的学科 学习状态和兴趣从而导致家庭也不知从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甚至对于农村家庭,在农忙的时候没有时间来参加家长会从而无法有效的和教师交流来了解学生们的状况。并且班主任发送短信的内容大都是统一的,比如布置作业和学习成绩,没有发送具体到学生个人的具体信息,而家长也只是一味的收到而忽略和老师之间的互动。长此以往,学校和家长都不能够有效的明白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真实情况从而不能 够具体的作出相应的措施。 二、农村中小学实施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的具体措施 1.建立班级微信家长群 为加强家校联系达到家校共同培育学生,教师建立一个家长微信群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建立家长微信群,家长和教师可以在闲暇时间积极的联系,能够有效的实现互动从而可以基本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毋庸置疑,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家长和教师可以有效的谈论学生的问题并一起想办法解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姓名:宋丽华 学校名称:高密市北关小学 联系地址:高密市振兴街1661号联系电话:0536——232364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活化石》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学生。 2.学科:小学语文 3.课题:《活化石》 4.课时:1课时。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化、代、植、孙”等8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培养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材分析 《活化石》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我国国宝----大熊猫、水中元老----中华鲟,这些古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生存到今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科普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中的古生物进行一些介绍。 突出方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加深理解体会。 教法和学法导航: 教法: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用自学的方式进行识字、朗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通过百度引擎搜索其他几种濒危生物(银杉、水杉、白鳍豚、扬子鳄)图片,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以及化石的资料。 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基于二年级小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对“活化石”更是疑问重重,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的现实,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濒危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利用互联网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课堂上我还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通过“说”、“读”、“介绍”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教学过程中让多名学生分别扮演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模仿《我是什么》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自己。学生这样介绍银杏树:我叫银杏树,又叫白果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性 石家营中学侯文智 人们常说:“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当然,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是,语文教学却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所以,教学法一方面以科学做基础,一方面又不能不用艺术做方法。"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可以说,教学的形式与方法是教学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成功的教学必然是方法的科学性和形式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在语文教学中,要以科学做基础,以艺术做方法,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中学有效教学改革必然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语文有效教学三维目标的全面化 语文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构建了一个全面育人的框架。它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让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好奇心最大程度的处于激活状态。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新课程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方法,增加了体验,同时还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语文有效教学内容的精炼化 有效教学要求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做到精炼有度,

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掌握应学语文教材与已学、待学教材的联系,熟悉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所教班级的群体特点和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差异、思维特点等,做到有的放矢。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够集中精力,坚韧不拔地探索下去,并能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 三、语文有效教学过程的情感化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让学生在心里上舒适、愉快,让学生在舒适、愉快的情境中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并注重情感投入,要多对学生微笑,多点头对学生肯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果。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自觉的形成学习的能力,同所有的同学一道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个体同整体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体,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活动,对课堂产生情感依赖。 四、语文有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语文有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就是让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选择和运用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的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其次,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把握好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议论文多采用讲授法,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多媒体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不是所有方法都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好自身对各种教学法驾驭的能力,选用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钱氏宗亲学校段任春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成为必然趋势。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此反思过去自己曾经努力求索的课,过于注重知识灌输,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角色要转变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做笔记,两者都成了书本的奴隶。 作为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逐渐转变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教师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角色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转变角色,怀着一颗平常心,带着微笑走进课堂,由过去的“统治主宰者”“支配者”“直接知识传授者”“主讲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领者,与学生真诚面对,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温馨、静谧、安详的环境,真正让学生去自主参与,做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教学重心要转移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学习方式。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所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当前,对“学生主体”谈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仅此而己,实际上是把“主体”虚拟化、抽象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而常见的语文教学却是匆忙地将具体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这正是杜威坚决反对的把“学生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为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