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世纪,许多重要的变革都在这个世纪发生,医学也不例外。但是,人类的健康却为什么没能从这些进步中获得最大收益——

转化医学:填平医学“鸿沟”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世纪,许多重要的变革都在这个世纪发生,医学也不例外。

“受益难”——

健康未与医学发展同步

人类在二十世纪见证了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巨大进步,例如抗生素的发明使用、各类疫苗的研制成功、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和蛋白质组计划的实施等,都对人类健康医疗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人类健康是否从这些进步中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呢?答案是否定的。

例如,1971年至今美国用于肿瘤防治方面的研究经费多达2000多亿美元,发表了156万篇与肿瘤相关的研究论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肿瘤防治的效果。另一个方面,肿瘤花费却逐年攀升。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报道,美国在2008年用于肿瘤防治上的费用达到了惊人的8950亿美元。可以说,我们在花大笔的钱用于晚期肿瘤的姑息性治疗上,而恶性肿瘤的整体治疗形势并未发生明显的改观。

“死亡谷”——

横亘“两医”之间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汉代的名医华佗就从植物麻黄中提炼出麻沸散并用于临

床治疗。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进展使医学进入到实验医学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医学成果不再单纯来自于医生个人的行医经验,而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室的结合。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均迅猛发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基础医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割离。随之产生大量在基础医学领域出类拔萃的顶尖科学家,以及在临床医学领域成绩卓著的医生。

这两类人才在自己的研究轨道上并肩前进,分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沟通和交流却逐渐减少。虽然其间也有很多基础研究的结果逐渐向临床转化,但是这种转化已无法满足临床医学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因此,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有人称之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死亡谷”。

“转化医学”——

生命科学界的热点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一个新的理念被提出来,其目的就是将基础医学的进展快速的转化到临床实践中,为病人服务,为人类健康造福,这就是转化医学。可以说,转化医学是近十年来国际生命科学界的一大热点。

转化医学的概念是新的,但内容并不是新的。转化医学产生于医学之初。

1992年美国《SCIENCE》杂志首次提出从实验室到病床的概念。1993年Pubmed 上开始出现转化型研究这一名词。1995年,《Lancet》杂志首先提出了“转化医学”这一新名词。2003年,时任美国NIH的院长Zerhouni在《NATURE》上发表文章,为转化医学的开展指出了路线图。这些举措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填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鸿沟,让病人从基础医学的进展中获得最大收益。

转化医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实验室、临床研究成果用于提高疾病防治效果;二是将研究成果用于制定预防、保健决策;三是将实验与临床研究作为制定卫生法规的依据。

“路在何方”——

我国的转化医学之路

转化医学的理念一进入中国,就得到了包括政府、学术界和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这一点与当年美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是由NIH的院长向国会游说,争取政府的支持。

因此,我国现在进行转化医学研究,既要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更要结合中国的国情。

首先,我们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体系与美国不一样,因此更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做成大的生物基础研究平台。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有二十个研究所、七家临床研究中心、四个临床学院,拥有一大批传统优势项目和众多的科研工作者。如果能够把这些资源整合到一起,将形成一大批优势学科和先进研究项目。

其次,现阶段国内的转化医学研究要注重选择优势项目、拳头项目作为突破口,避免很多专业齐头并进。这正像我们国家建国初期进行的体育强国计划一样,也是选择一些优势体育项目作为突破口。

第三,国内进行转化医学研究也要建立一批转化医学中心,但是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统筹规划,避免尚未具备条件就一窝蜂上马的情况发生。

第四,现阶段国内的转化医学研究要更加重视从临床到基础的过程,也就是更加重视由临床医生凝练出科学问题,交给基础医学研究者去解决。

第五,没有专门的研究型人才,就不可能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因此要海纳百川,不拘一格吸引人才。(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

转化医学| 定义

2010-10-28 17:11:13

根据之前学习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笔记所作,当时读了也有30几篇全文,做了15页的word笔记,本想用来自己练习写review,后来感觉实在是没有时间,毕竟写论文尤其是review跟做一般的笔记、写写心得什么的还是差别很大的。索性整理一下在这里贴出来,当作一个系列。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某些时候又称作转化性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在它被正式提出前,有很多类似的术语来描述相关的工作:发展性研究(development research)、应用科学(implementation science)、研究利用(research utilization)、研究应用(research use)、知识转化(knowledge translation)。这些术语所阐述的概念与转化医学的基本含义大致相同。而经过搜索查询,转化医学第一次作为一个新的名词正式出现,应该是在1996年《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文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从实质上来说,转化医学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bench to bedside(从实验室到临床)以及bedside to bench(从临床到实验室),即通常所说的B2B过程。前一个B2B(bench to bedside)是指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转化为医药产品或者诊疗技术的过程,第二个B2B是指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为基础医学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实验设计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转化医学的双向循环,不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或者忽视任何一面都是对转化医学的片面理解。

关于转化医学的定义很多,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甚至定义会随着观察者的角度而变化。这些定义如果用于转化医学理论交流与探讨的话会因为解释不够精确或者过于繁琐而引起不便,在这里,我尝试给出一种相对简练同时还能完整阐述转化医学概念的定义:

转化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通过利用包括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内的方法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产品与技术,同时通过临床的观察与分析帮助实验室更好的认识人体与疾病、进行更优化的实验设计来促进基础研究,从而最终实现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

建立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发展海医附院特色学科

发布时间:2011-04-06 11:02:08 发布人:杨钥作者:郝新宝钟良宝杨堃王淑荣彭磊涂蓉宋欣

华翁阳覃西

海南医学院李孟森谢祁阳蔡望伟郑少江编辑:本站编辑来源:海南医学院浏览次数:196551 摘要:海医附院作为直属附属医院的发展规模和床位数,在可预见的5-10年中可能难以超越本地某些同级医院。为此,...

适逢十二五规划制定之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聚焦公立医院。海南医学院作为海南省医学教育的最重要提供者,面临机遇和挑战。在诸多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建立高水平的临床诊断治疗平台,对于培养优秀的医学毕业生至关重要。

海医附院作为直属附属医院的发展规模和床位数,在可预见的5-10年中可能难以超越本地某些同级医院。为此,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以科研为着力点和助推器,选择特色学科优先发展,既是凝聚人心之举,同样对于打造海医附院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转化医学作为新近出现并受到广泛关注的发展方向,为附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什么是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近年来国际医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固有的屏障,在其间建立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 h To Bedside, 简称B2B)的直接关联,把基础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医学技术,即从实验室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室的连续过程。它是一次伟大的医学革命,不仅涉及到基础和临床各个专一学科改革,更事关现在和未来医学人才的培养。

随着临床研究复杂性的增加,临床和基础研究间的屏障也在增大,这使得新知识向临

床的渗透以及向基础研究的反馈都更为困难。作为致力于克服或减少这种困难的新模式,转化医学的核心就是在从事基础科学发现的研究者和了解病人需求的医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特别集中在基础分子生物医学研究,向最有效和最合适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模式的转化。科学家越来越意识到这种“B2B”模式具有的双通道效应:基础科学家给临床医师提供用于疾病医疗的新工具,临床研究者对疾病的进程和特性进行观察,提供反馈意见促进了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研究被认为是“驱动临床研究引擎的激发器”。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图谱的绘制完成,使人们首次有可能从基因水平洞悉癌细胞、癌基因与正常细胞、正常基因的不同,进一步了解了癌细胞转移机理,这些认识为针对性的疗法提供了可能,有助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并帮助确定不同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

转化医学的概念提出仅10年,但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美国已在30多所大学和医学院建立了转化医学中心,NIH的科研投入也逐年增加。而在我国,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已开始起步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09年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和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在上海共同举办了“转化医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多位专家和两院院士呼吁,我国应尽快建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快速有效地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新方法。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论证设立国家级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增加投入的模式和机制。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在协和医院新近成立的协和转化医学中心,由赵玉沛院长亲自担任主任,足见协和医院领导班子对转化医学研究平台的重视程度。

2、我校建立转化医学中心的策略选择

海南医学院汇聚了海南省高层次的医学教师队伍和临床医学专家,从一开始就十分关注转化医学的发展并提出了建立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议。比如基础医学部的符史干教授在与我们座谈中多次提到,希望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与附属医院共建转化医学中心,开展转化医

学研究。

海医附院作为海南惟一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恰逢学校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建设和创办医科大学准备的历史机遇,不但对科研水平的提高有比较迫切的要求,同时现有的内科学、影像医学、生殖医学等学科具有较好的临床和科研基础,初步具备了进行转化医学研究的条件。为此,建议将谢祁阳教授牵头的“海南省干细胞研究所”和海医附院中心实验室作为基础,在即将竣工的病房大楼中规划和建设“海南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重点发展跨学科的分子诊断和细胞治疗研究方向,突出科研在医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落实“科教兴院”的办院方针。

在分子诊断方向,可整合检验科、病理科和生殖中心里涉及分子诊断的项目、人员和设备(内部分配模式和所有权可以维持原来的状态),改变目前力量分散、项目少成本高、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通过不断开发新项目并提供全省范围的对外服务,使研究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对外服务同时还将帮助政府解决公立医院改革中人才短缺,县级医院诊断水平参差不齐的尴尬局面,势必获得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

在细胞治疗方向,针对多种疾病的细胞治疗手段已经出现,改变了血液系统疾病干细胞移植一统天下的局面。神经再生的干细胞治疗、心肌坏死的干细胞修复、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免疫细胞治疗过敏症和肿瘤等都已出现并得到临床应用。我们在海南省首先建立了免疫细胞治疗肿瘤的方法和流程,并首先申报海南省物价局核准了物价收费标准,可是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大规模开展,其他医院已经超过了我们。在转化医学中心建立净化实验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和研究人员,上述有关各学科共同参与,通过多学科共享而得到较快发展,有利于形成特色方向并为建立特色学科打好基础。

在以上两个相对成熟、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方向上得到了发展,对于积累经验、持续投入至关重要。以此为基础,通过基础老师与临床医生的长期合作,就有可能凝练出基于临

床的科研项目,也有可能是基础的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上来,使转化医学研究走向深入。

3、创新人才合作机制开展转化医学研究

如何把基础医学的老师与临床医生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有效推进转化医学研究的关键任务。为此,可借鉴我校以往的经验和其他医学院校的成功措施,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双聘制”等灵活机制,使更多的老师、医生和研究人员关注和参与转化医学研究。

具体针对我校教师和附院的医生,可在制定标准后分别遴选合作教师,建立学科交叉的合作关系,医院拿出专项基金补贴合作教师,并对合作成果给予奖励。这种机制的有效性已经在近期得到了验证。在学校组织人事部和科研部的推动下,基础部和附属医院开展了多次座谈和选题讨论,就课题申请和文章发表提供帮助。附属医院则增加科研投入预算,制定奖励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合作的开展,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很大提高,合作发表SCI论文也有明显推进。

机遇稍纵即逝,学校党委早就提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教育、教学和临床工作的转型和发展。我们应在做好存量的同时,顺应潮流、把握时机,适时发展新技术、新项目和创新学科,推动临床特色学科建设和整体水平提高,为实现海医十二五规划目标而共同努力。

我院“肾脏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成立

加快国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构建基础研究与临床互为转化

互相促进的优良平台

基础研究给力临床临床促进基础研究

军内、省内首个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在南京总医院成立

1月22日,军内、省内首个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在南京总医院成立,南京军区联勤部副部长郭德富,江苏省副省长何权,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秘书长白玉良,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总后卫生部科训局副局长黄殿龙,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黄祖瑚,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夏冰,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吴志成,南京总医院院长易学明、政委陈忠良等领导,院士黎介寿、刘志红、阮长耿、王红阳、丁健、陈志南等军内外专家参加了成立大会。

据刘志红院士介绍,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和医学领域研究不断深入,人类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取得长足进步。但随着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对疾病的认识迅速深化,摆在医学科学家面前的挑战越来越突显。基础和临床研究距离不断拉大,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临床应用。1992年Choi最先提出”实验台到临床”概念,1994年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化型研究”概念,直至1996年在权威医学杂志《Lancet》上最先提出“转化医学”的概念,由此奠定了转化型医学研究的基础,迎来了转化医学研究的春天。

所谓转化医学,即把生物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医学技术的过程,即从实验室到临床,再从临床到实验室的连续过程。也就是通过生物学问题或临床问题提出假说,通过需求驱动的实验研究,获得学术性成果、生物产品或药品研发、最终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的研究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打破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固有壁垒,缩短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时间,从而快速有效地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临床治疗新方法。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科研机构已经认识到转化医学研究在推动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性。以美国为例,计划至2012年在60个大学和医学院建立医学中心或医学转化中心,美国国立卫生院(NIH)自2006年起实施“临床与科研成果转化”奖励计划,并以每年5亿美元推进转化医学研究,以此来鼓励和促进成果转化。同样,在英国已投入4.5亿英镑用于转化医学研究,并启动世界上首个转化医学合作研究中心。欧共体也为转化医学研究计划投入60亿欧元。我国对转化医学的重视程度已经晚于美国和欧洲,但2009年和2010年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召开转化医学战略研讨会,将建立和发展转化医学体系列入中国至2050

年人口健康科技发展战略中,由此可见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性。而目前全国范围内建立的转化医学中心只有7个。

易学明院长指出,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团队,经过30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不可复制的学科优势。经过多年的积累,肾脏病研究所目前已经具备了转化医学研究必备的基础条件,拥有专科门诊、临床治疗中心(6个病区,开展床位200张)、6个专业技术中心(血液净化中心、肾活检诊断中心、腹膜透析中心、肾移植中心、干细胞移植中心、肾脏病重症监护病房)、肾脏病重点实验室等多个职能部门。门诊每年接纳25万患者,年收住病人7000

人次,年肾活检5000人次。在已建立的病人肾活检资料库中积累病例达42000例,为目前国际上最大的肾脏病资源库,并开始接受全国各地肾活检组织标本。血液净化中心年常规透析48000人次,连续性血液净化483例,腹膜透析140例。同时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开展强强合作研究,构筑了多学科交叉,国际化的学科发展平台。这些都为建立一个院士领衔、中国一流的肾脏病转化医学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当今转化医学研究在中国刚刚兴起的时候,时代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不失时机地组建肾脏病转化医学中心。

成立大会上,刘志红院士呼吁,要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构筑转化型研究平台;要以肾脏病转化医学中心为契机,促进转化型医院建设;要坚持产学研一条龙,医教研全面发展;要通过出转化性成果,推动医学发展,造福人类。刘院士希望,全国医疗单位以肾脏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的发展模式为借鉴,利用自身优势与特色,建立更多的转化医学中心,整合全国资源,推动我国医学事业发展。打破目前疾病对国民经济造成负担的现状,摆脱医疗领域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造福人类。

转化性研究是把生物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医学技术的过程,即从实验室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室的连续过程,简称为“B-to-B”。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在中间架起桥梁,努力缩短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时间,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科研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治疗新技术。

炙手可热的领域

转化性研究是近年来医学界最炙手可热的前沿领域之一。特别是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Elias Zerhouni的文章The NIH Roadmap在Science上发表后,更掀起了国际上对转化性研究的高度重视。目前通过pubmed检索,在题名中包含有转化性研究或转化性医学的医学领域文章超过630余篇,其中知名杂志如Nature10篇,Science 8篇,JAMA 8篇,此外在Lancet、Cancer等杂志也分别有2~3篇文章发表。还有一些杂志如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03年始)、Translational Research(2007年始)则专注于发表转化医学领域的相关论文,很多知名杂志也辟出转化医学专栏。

美国在NIH的推动下,现已有38个大学和医学院如哈佛、耶鲁、斯坦福、杜克、哥伦比亚等名校,建立了进行转化研究的医学中心或医学转化中心。NIH正在以每年2~5亿美元的资助力度推进转化性医学研究,预计到2012年将资助建立起60个转化性研究中心。自2006年起,NIH还开始实施了临床与科研成果转化奖励计划CTSAs。英国在5年内已投资4.5亿英镑用于转化性研究中心的建设。

尽管如今转化性研究在发达国家已备受关注,但在国内还处于未成熟阶段:目前还没有建立转化性研究中心的大型计划出台。好在各地医学院与理工科院校的合并以及综合性大学的建立也间接促进了生物学、心理学、理学、机械学、材料学等与医学的沟通和联系,便于形成如生物材料等研究团队,可能会给转化性研究中心的建立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机遇。

转化的障碍何在

对于转化医学来说,在实现转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障碍,主要是缺乏足够的转化资金。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向临床的转化过程需要很高的转化成本,且回报周期长。另外,缺乏政策支持和主动的参与者,实验室与医疗单位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等也是经常会遇到的困难。

面对这些障碍,必须适时提出对策,首先需要建立转化性研究的理念,增加政策引导和对生物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同时减少临床调查的成本,努力优化科研机构与公司企业的合作关系等。而在这个转化的循环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转化性研究中心,其中包括一些独立的研究中心,但更多的是研究型医院的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或医学院校与企业联合研发中心。而转化性研究最终的实现需要医院、转化性研究机构、制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及相关管理机构共同努力,还包括患者社团、社区医生等的参与。

对临床影响深远

随着科学研究复杂性的增加,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间隔也在增大,这使得新知识向临床的渗透以及临床向基础研究的反馈都更为困难。因而,转化性研究的重要性愈加突出。转化性研究可填补基础研发与临床应用之间的鸿沟,使科研与临床不再分家,加速了医学与理工技术紧密结合和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同时还刺激了新教育模式的产生,将以往独立的各学科整合到同一个基础研究和临床学科中去,促进多学科交叉研究策略和教育平台的建立,有助于培养新一代具有转化医学理念和能力的研究工作者和医疗工作者,培养既能研究又能看病的“两栖人才”。

转化性医学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若把前瞻性研究的目标锁定在病人身上,强调疾病的早期检查和早期评估,并据此进行科研选题和研究,在获得成果的同时开展转化研究,使成果迅速用于临床,再根据临床效果发展深一层次的研究。一旦这条双向通道打开,将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快速为临床医学服务,为疾病防治和完善政府公共卫生政策服务。结合中国

国情,迅速把一些成熟的基础生物技术和成果转换成患者和普通大众健康的福音,是目前转化医学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任务。(殷宁整理)

延伸阅读

记忆合金——转化医学成功的典范

许多研究成果的应用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转化性的。只是时至今日,“转化性研究”才被明确地提出,而众多实验发现的临床应用也都是转化性研究的贡献,如形状记忆合金的临床应用过程。

1965年,美国海军工程师Buehler发现,某种镍钛记忆合金的制品在低温下易于发生塑性变形,而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数值时,该制品会恢复到它原来的初始形状。他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形状记忆效应”,而具有这种效应的合金则被称为形状记忆合金。鉴于其不稳定性,他认为镍钛合金不适宜于制造武器。但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兴趣。1969年美国Raychem公司首先尝试将形状记忆合金应用到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工业领域。

最早提出形状记忆合金的医学应用设想是在1968年。1971年,Anderson利用镍钛记忆合金的超弹性而不是记忆效应,设计了矫正牙齿的形状弹性丝,开始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体外运用。1979年~1982年,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开始了对形状记忆合金的生物学性能研究。蒋淼教授等通过体外腐蚀模拟、毒性试验,体内组织学、致癌试验等,证明了形状记忆合金体内应用的可行性。1981年,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率先将其用于人体内部,成功治疗了一例髌骨骨折病例,在此基础上又相继发明了双杯髋假体、肩锁关节固定器等形状记忆内固定装置。

除了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还相继用于制作防止血栓转移的过滤器、堵塞

血管的栓塞器、血管夹、血管、计划生育节育环、输卵管绝育夹及尿道、胆道、食道扩张支架等。

自1965年在实验室发现,到4年后应用于工业领域,14年后开始医学体内应用研究,16年后首次成功应用于体内,再到目前各种制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形状记忆合金历时40年,其应用仍在扩大发展中。

医学研制成果转化的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管理,规范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维护学校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鼓励全校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等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和推广,也包括全校科技人员进行的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成果转化具体工作由科技处负责协调管理。 第三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保护环境与资源。应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或者依照合同的约定,享受利益,承担风险。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本办法的适用范围是指职务技术成果的技术转让(含专利申请权、专利权、专利实施许可权、非专利技术使用权)、技术开发(包括纵向科研项目成果技术的开发、横向科研项目成果技术的委托开发、合作研究成果技术的开发等)、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方面的活动。 第六条学校积极为非技术职务成果的转化广开渠道,如果成果完成人和学院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依法签订该科技成果有关合同约定,从其约定。对非职务技术成果转化所获得的收益应参照职务技术成果转化的分配原则,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优厚的分配原则办理。 第二章科技成果转化的权益分配 第七条本办法所指的职务技术成果是指在我校的在编人员和离退休未满二年的人员、临时聘用人员、企业聘用人员、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进修人员等所取得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各类职务科技成果,其成果的所有权仍为贵阳医学院。

标准化建设助力医院信息互联互通201905023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标准化建设助力医院信息互联互通王安莉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医院概况 5 2018年 4 现代化外科楼 2008年 3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2000年 2 湖南医科大学附属三医院 1992年 1 医院破土动工 1989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委管医院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国家教育部重点高校中南大学附属医院 国家队医院 医疗服务中心(急危重症、疑难杂症) 医学教育中心(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医学研究中心(临床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研究、临床研究)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

以收费为核心的医院收费信息系统达到了全院统一网络,统一划价收费的目的。 20022006-2008三年时间完成了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医疗流程的全数字化。 2009-2010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服务年,实现了门诊到住院的全自助流程服务。 2011-2012 以管理为中心的电子办公年,实现了人财物三流合一,管理协同,计划开支。 2013 集成平台,秉承利旧创新的原则,建立了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和服务集成三大体系 2014——2015 信息化标准建设年,从底层到应用全面升级,获得首批国家互联互通标准四星 2016 移动服务年,实现互联网、app 及移动的患者、医护和管理的全面移动服务 2017 数据治理年,抓点带 面,创新驱动,底层稳固形成有效的大数据中心。 2018 全流程扫码服务年,再推便捷举措,一扫无忧 2019 病历无纸化,绩效数据化 一年一主题,稳步前行

全省唯一的三块医院信息化管理、技术、培养的省级机构均挂靠湘雅三医院。牵头组织制定全省信息化评审评价标准、数据共享标准、专病团体标准等,为提高全省医院信息化整体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生物治疗转化医学中心大楼设计任务书

四川大学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 ——生物治疗转化医学中心大楼设计任务书 转化医学是21世纪医学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其核心是通过建立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之间的有效联系,将生物医学基础研究成果快速、高效的转化为临床疾病诊疗技术及公共卫生预防技术,从根本上转变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之间的脱节状况,缩短研究周期,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目前,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基础医学研究与药物研发、临床与公共卫生实践之间严重脱节问题。一方面,我国基础医学研究创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研究成果也未能有效转化为临床疾病诊疗、治疗与预防新技术。因此,迫切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布局与建立若干个转化医学重大基础设施和研究中心,形成综合集成、开放共享和多学科协同攻关的科研组织模式,突破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转化的鸿沟,加速成果转化与应用步伐,促进医学产业的发展。发展生物治疗和再生医学不仅符合生物医学前沿发展趋势,也成为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国家需求,也是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对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生物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的发展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战略高度集中优势力量,进一步发挥高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特别是需要建立一个高起点、高水平、综合集成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来支撑,以提高我国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研究水平和效率,突破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转化的鸿沟,加速成果转化与应用步伐,促进医药产业的发展。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设“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科学中心”不仅符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而且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该设施的建设具有

医学计量中心说明介绍

医院医疗设备质量与设备使用安全保障方法前言: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发展,医院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扩张性竞争渐渐转化为质量竞争。又好又快基本国策成为各行各业发展方向,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安全因素。 本文针对医院负责医疗设备的管理人员和临床使用人员。使其清晰认识到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主要工作内容。 一、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 1、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主体 医院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机构是由主管院领导负责,由医务部、医学工程科和各科室的管理人员组成,在医院中的专业名称是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对医院设备质量与安全情况的汇报并进行评审。 2、医院内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检测机构 医学计量中心是具有法律资质的院内医疗设备检测机构,负责医 院内的计量设备和高危医疗设备的检测工作,杜绝不合格医疗设备的 使用,发生安生事故。计量中心每年将医院内的设备检测情况向医疗 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医院根据医疗设备检测情况进行控 制管理。 3、临床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责任与管理

根据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要求,科室必须设有专人对本科医疗设备进行管理,负责建立管理科室内的医疗设备档案,巡查了解科室内的设备使用情况及时报告设备故障与风险,检查科室内计量与高危医疗设备是否检测,每年在检测有效日期前一个月提出检测申请。 4、医疗设备事故的预防管理 医疗设备事故一般情况下包括三种情况。医疗设备本身发生的事故(设计缺陷、故障、电源、机械)、操作不当引起的事故、使用环境存在事故。以上我们称为临床医疗设备风险。 从临床应用上认为设备用于生命支持的设备风险最大,设备故障会导致患者或使用者严重损伤乃至死亡。用于治疗抢救设备风险最高,带交流电用于病人治疗的设备和用于特殊人群和特殊环境的设备同样存在高风险(如小儿、手术室)。 对以上设备的持有科室要进行特别的预防和管理。设备使用前的科室人员上岗培训是预防管理重要环节。 二、相关知识 1.什么是计量检测:我们知道人到了一定时间需要通过体检来检查身 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计量检测也是同样道理。定期计量检测是检查设备是否健康,国家为了保证检测的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性,将重要部分纳入了法规叫《计量法》,按照法律规程进行检测叫计量检测。 2.什么是高危医疗设备:用于医学治疗和检查的医疗仪器,如果操作 不当和发生故障会导致病人伤残甚至死亡的设备(如:呼吸机、麻

转化医学

临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临床病例的观察和基础医学研究的积累,而基础研究的方向大都来自于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良好的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协同发展将会大大加快医学发展的步伐。然而,目前很多临床实际问题的提出者往往缺乏较好的科研思维或不具备良好的研究条件和设施;而另外一方面大量的基础研究偏离临床实际,其研究成果很难在临床上应用。导致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患者在短期内难以体验到基础医学研究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同时,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又很难付诸实施。这种临床与基础研究脱节的情况被生动的比喻为“死亡之谷”,“两层皮”。在这种情况下,“转化医学”的概念应运而生,期望能把医学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工作中能够使用的技术、产品和诊、治方法,即从实验室到病床(from bench to bedside, B to B),再从病床到实验室的连续过程(from bedside to bench,B to B)。虽然转化医学的概念提出才十几年,但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转化医学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事业发展迅速并取得辉煌成就,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人们乐观地相信:一个逐步消灭传染病、有效控制慢性病,更加健康、长寿的时代已经向人类走来。的确,20世纪不仅目睹了医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也见证了卫生服务系统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青霉素的发明和使用使得让之前不治的肺炎、脑膜炎等得到有效的控制;卡介苗与链霉素的发现及广泛运用使结核病的病死率大幅下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制剂的发现与合成,使营养缺乏症得到根本性改观;各类疫苗的研制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并使脊髓灰质炎等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60年代的冠状动脉搭桥和器官移植手术,充分显示了外科技术的突飞猛进;物理化学等新技术与临床的高度融合使得电子显微镜、纤维内窥镜、计算机断层扫描及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摄影(PET)等得以发明成功,使得对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切应该都归功于医学科学研究的进步,特别是群体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进步。 但是,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人类又面临了更多新的挑战,首先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和代谢性疾病为代表的多因素致病的危险性急剧增加,用对单因素致病的传统研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危险因素评估和预防措施的需要。缺乏临床患者验证的研究不可能取得真正突破性进展,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将是未来疾病研究的主要模式,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应在医学科学研究中逐渐起主导作用。其次临床经济学的发展对临床实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寻找在取得同等临床疗效的前提下最经济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选择。全球耗费了成千上万的资金推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计划等全球性的基础研究。人类基因组全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与转化医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与转化医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意义和必要性 干细胞是能自我更新、高度增殖的一类细胞,可以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干细胞研究及其转化应用为许多重大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干细胞不仅可以用于组织器官的修复和移植治疗,还将促进基因治疗、基因组与蛋白质组研究、系统生物学研究、发育生物学研究、新药开发与药效、毒性评估等领域的发展。目前,干细胞研究及其转化医学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科技和企业界高度关注和大力投入的重要研究领域,成为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战略必争领域。 尽管中国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但在干细胞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及转化应用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亟需国家在干细胞基础与转化方面持续加强投入与布局,整体提升我国在干细胞及其转化应用 1

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干细胞及其转化应用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的前沿和制高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干细胞调控的基本原理不断丰富,相关技术不断更新,临床转化成果逐步涌现,论文和专利数量逐年上升。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神经、血液、及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逐渐呈现出两个明显的态势:一是干细胞的基础研究逐步深入,包括细胞命运调控、功能细胞获得、组织工程器官再造相关机理研究需求日益迫切;二是干细胞研究成果的转化步伐正在日益加快,一批干细胞相关产品已经进入临床实验,甚至已经上市,但是,规模化的干细胞转化应用在临床上尚未实现。因此,系统化的干细胞基础研究、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和临床转化研究亟待加强。 我国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细胞重编程、干细胞技术、特色性动物资源等领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干细 2

女,博士,副研究员,任华大基因研发中心负责人,中

叶明芝 女,博士,副研究员,任华大基因研发中心负责人,中 -澳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成员。研究方向为基因组学在医学 方向的应用研究。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分子生物医学博士。致力于基因组医 学特别是肿瘤基因组学的临床转化应用,主持或参与国家与 地方课题等超过8千万,自主开发基因组学医学转化应用 技术50项以上,发表Nature, PLoS Genetics等SCI文章20余篇,国内外专利与软著等60余项。探索基因组新研究成果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主导研发的肿瘤基因高通量检测系列产品、病原微生物高通量检测产品均为国内首创并获批中国第一个《高通量测序法肺癌用药基因检测软件》与全球第一个资质注册的《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法分析软件》。多次参与中华医学会等权威组织的会议报告并研讨行业标准与专家共识;配合国家卫计委及药监局等监管部门积极推动中国高通量检测的行业标准制定与接轨国际行业标准研讨。荣获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盐田区梧桐凤凰人才。学术任职: 郑州大学副教授 西北大学副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客座教授 广州市肿瘤贯穿组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diatric Oncology M ember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ctDNA 技术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检验工程分会委员会青年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协会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委员 华南遗传性肠癌协作组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转化医学会理事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理事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临床教学中转化医学理念的应用.docx

临床教学中转化医学理念的应用 一、前言 转化医学理念有助于为临床医学试验人员和临床主治医师提供交流的平台,彰显临床医学研究为疾病防治服务的核心价值。现阶段,传统医学教学呈现明显的与实践脱节的迹象,因此促进教学理念的积极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转化医学概念显得尤为必要,对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大有裨益。通过在内科临床教学过程中运用转化医学理念,有助于形成教学质量提升的辅助性作用,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在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转化医学理念的效果,现阐述如下。 二、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于X院20XX年9月接收的内科学生中,采用随机双盲法抽取38例学生入组研究,将教学指导思想的差异性作为划分依据,将所有研究样本分为传统教学组和转化医学组,传统教学组学生的年龄介于18—20岁之间,平均年龄19.04±0.21岁,其中男10例,女9例。转化医学组学生的年龄介于19—21岁之间,平均年龄19.14±0.57岁。两组学生均为高中毕业入学,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 <0.05)。 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方法,在对内科理论知识进行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临床实践的形式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观察组:将转化医学理念作为内科教学的指导依据,具体措施如下:(1)教师应对传统教学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克服“以学科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将学生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作为开展课程的基础和核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临床实践机会,利用临床实践解决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弱化学生的学科意识,使学生能够建立起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注重提升内科临床教学课程的完整性,实现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2)现阶段,针对内科实验教学,由于医疗资源有限,教师大多采用演示法和验证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够凸显出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内科临床教学形式的改革,依托于探索性实验价值的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内科临床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充分认识到转换医学的重要意义,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为学术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4)尽管部分内科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由于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容易与教学实践脱节。因此,内科应为临床教师与内科理论教师搭建沟通的桥梁,理论教师为临床教师提供理论与经验的指导,临床教师将临床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理论教师,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5)内科应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对内科临床教学成果的评价与反馈,教师应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创新思维、理论知识运用、职业态度等内容,并结合客观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评价。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 4.

转化医学应用现状及其困境分析

转化医学应用现状及其困境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化医学作为一种科学理念,从着名医学杂志TheLancet于1996年刊文提出“转化医学”的概念至今已近17年。纵观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生物医学研究者,亦或是临床医学专家,都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将先进的成功基础理论与成果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应用转化,即通过双向转化通道,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进而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医疗诊治快速转化与应用。但是,通过长期实践,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仍严重脱节,先进的基础研究成果难以向有实际需要的临床医学转化,使转化医学面临诸多困境。 因此,面对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实践的脱节,有必要找到转化医学理念应用的瓶颈所在,使基础研究向临床医学实践顺利转化。 1.转化医学应用现状 转化医学指基础医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双向转化过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应用之间连接的桥梁,属于一种循环式的科学体系,即基础研究的新成果及时转

化到临床应用领域(包括医疗、预防、护理等多个方面),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先进的措施和方法。另外,在临床应用中及时修正,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回基础研究中,进一步使其完善、发展,而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转化医学属于双向转化过程,但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而这则是最困难的事情,涉及到时间、经费、伦理等诸多因素。 纵观国内外的各种基础医学研究,很大一部分在向临床实践进一步转化的过程中,难以将基础研究成果再次重复。因此,基础研究成果缺乏可重复性,是目前转化医学失败的首要原因,使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脱节,基础研究的优秀成果难以为临床实践服务。尽管在转化医学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但从国内外对疾病诊治的相关转化医学应用效果来看,应用现状仍不容乐观。 肝细胞癌的转化医学研究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属于较为常见的肿瘤,是恶性度较高的肿瘤之一。据统计,在我国,肝癌是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就全世界而言,则位于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近10年来针对肝癌治疗研究的技术领域不断扩展,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包

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

转化医学的研究及发展 一、概述 1.转化医学的概念 转化医学又称转化研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生物医学及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10多年间迅速发展,转化医学是医学研究的一次伟大革命,转化医学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生物制药界,以及医学科技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的极大关注,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和着力点。 1992年《Science》杂志首次提出“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B to B)的概念,1994年开始出现转化型研究,1996年Lancet杂志首现转化医学这一新名词。 转化医学又称转换或转译医学,其有关研究通常称为转化研究或转化科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把基础医学的进展快速的转化到临床实践中,为病人服务,为人类健康造福,这就是转化医学。 2.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对转化医学的定义 (1)实验室体外发现和动物体内试验; (2)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人体内试验,证实其临床效果、安全性,并在实践中推广。转化医学就是从实验台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台(“bench to bedsid e”and“bedside to bench”,“B 2 B”)的连续过程。 二、转化医学产生背景 在近代,尤其是近20世纪50年,随着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医学取得了根本性的进步,为现在医疗技术奠定了几乎所有的基础。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基础医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形成各自的体系,基础与临床在各自的研究体系里并肩前进,都取得了自认是令人瞩目的成就,造成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脱节,临床医师和基础科研工作者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和死因顺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疾病谱和死因顺位的转变促使医学研究模式转变,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慢性疾病发病率增高,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医疗负担越来越重,以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和代谢性疾病为代表的多因素致病的危险性急剧增加,用对单因素致病的传统研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危险因素评估和预防措施的需要。因此,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传统的单因素研究方法已无法满足这些慢性病的防治需要。慢性病的防治需要包括基础和临床等多学科的合作研究,采用多因素研究模型的思路。基础研究积累的大量数据及其意义需要进一步解析。基础研究和药物开发及医学实践三者需要整合。 三、转化医学的特征

上海知名转化医学中心,你知道几个

上海知名转化医学中心,你知道几个? 2 0 1 4 年终盘点8上海知名转化医学中心 导读 在今年的10月份,上海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在瑞金医院正式揭牌成立,转化医学网有幸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时间的脚步即将走过2014年,转化医学网对上海的转化医学中心进行了盘点,结果显示:交大、复旦和同济三大系加起来占据了上海转化医学中心的半壁江山,二军大设立的转化医学研究院也颇具特色,下面是详细情况: 1上海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依托于瑞金医院,是为数不多的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之一。2013年11月获得建设批复,2014年10月建成并正式运营,整体投资10个亿,中心主任为陈赛娟院士。同期它将整合上海交大、复旦、二军大、中科院等上海高校、附属医院,以及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等开展临床难题联合攻关,推进技术转化应用进程。首轮将重点建设肿瘤、代谢病、心血管疾病的三大技术平台。上海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将有4个姐妹机构,分别是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学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疑难病研究中心、第四军

医大学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和华西医院再生医学中心。 同期,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成立,陈赛娟院士任理事长,基金会支持具创新性的转化医学研究项目,重点支持领域为肿瘤、代谢性、心脑血管、感染与免疫性疾病。2中国-哈佛医学院转化医学联合中心依托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成立于2012年5月10号;四大依托机构将共同开展癌症、糖尿病和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并组建跨机构、跨学科的协作团队进行转化医学研究以提高对上述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认识。 3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医学转化基地2009年11月18日在上海解放军四五五医院正式成立,由国家干细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院士领衔,王振义等8名中外院士组成专家委员会。? 4转化医学合作中心依托于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化合物样品库和美国(PerkinElmer)珀金埃尔默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9日,中美双方将在个性化药物研究领域开展在基因组水平验证反映药物疗效标志物和相关生物信息学的合作 研究,并以代谢性疾病为主攻方向,针对亚洲人群研究一套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药效评估手段。? 5上海张江转化医学中心中心成立于2010年,由上海张江集

转化医学中心的管理细则

辽宁省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疾病防治技术发展,规范和加强辽宁省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转化医学中心”)的规划布局与建设运行管理,参照《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根据临床需求按疾病领域建立转化医学中心,每个领域建立若干个转化医学中心。各转化医学中心按照本领域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和实际需要搭建疾病研究协同网络(以下简称“协同网络”),联合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等,协同开展疾病 防控研究。 第三条建设转化医学中心和构建协同网络是整体推进我省医学科技发展和加快医学科技成果临床转化和普及推广的一项重要工作布局,各转化医学中心要发挥好引领、集成、带动、普及作用,努力建设成为整合集成临床医学研究资源和创新力量的重要依托,成为优化组织实施相关疾病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发展成果的主体研究力量,成为促进医学科技成果普及普惠的重要推广平台,为我省医学科技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省科技厅、省卫生计生委、沈阳军区联勤部卫生部是转化医学中心的宏观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主要 职责是: (一)研究制定转化医学中心的布局规划。 (二)组建转化医学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 (三)组织开展转化医学中心的申报评审、绩效评估等工作。 第五条卫生计生委、沈阳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各市科技、卫生主管部门及有关高校作为转化医学中心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推荐本部门或本地区转化医学中心的申报。 (二)推 进本部门或本地区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和财政支持。 (三)协助管理本部门或所在地区转化医学中心所承担的省级医学科技研究任务。 第六条转化医学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由省内外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医学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为转化医学中心的布局规划、运行管理和评审评估等 工作提供咨询。

转化医学在毒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

转化医学在毒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 在预防医学领域中,毒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是描述机体与外源化学物的中毒机理,对外来化学物进行安 全性评价,从而为制订有关卫生标准和管理方案提 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现在,大量新化学物投入使用, 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隐患。而现行的化学 物危险度评价体系,尤其是对毒效应无阈值的化学 物的检测评价,存在多种局限性和缺陷,如可以测试 的化学品数量少;动物实验周期长;评价的费用高; 化学物危险性评价存在物种差异等,这些缺陷正是 转化医学在毒理学应用的重大课题[5]。 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是转化医学在环境和职业毒 理学应用的中心环节。新的化学物毒性评价策略提 出,应该把当前以死亡、突变、肿瘤形成等终点事件 (apical endpoints)为观察指标的毒性效应评价体系, 转换为基于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以毒性通路 (toxicity pathways)相关生物标志表达异常为观察 指标的高通量(high-throughout)毒性效应评价体 系。即利用高通量的生物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的发 展,测定毒作用导致的“通路”或“关键事件(key events)”改变,建立相应的细胞预测模型并进行剂 量-反应关系的检测,结合环境检测水平和人群暴露 状况进行危险度评价,从而开展预防医学现场的推 广应用,以此为基础提出实际有效的防治措施。这 一依赖灵敏快捷的细胞试验进行危险度评价的理念 能大大减少动物试验体系所需的花费和时间,因而 与转化医学概念相呼应[6]。 为此,近年来,部分学者已经致力于开展毒理学 细胞模型的研究,力图以体外细胞取代传统的动物

模型,以获得更快速,更具代表性的检测工具和评价手段。例如,Lundberg等[7]于2002年通过成功导入了猿猴病毒40(SV40)的早期区和端粒酶催化亚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构建了永生化的原代人类呼吸道上皮细胞,这些永生化细胞可被 H-ras或者K-ras致癌基因诱导致恶性转变。在随后的研究中,亦提示出该类细胞株模型对于致癌物 的检测可大大缩短细胞转化的间期,从而具有潜在 的应用于化学致癌活性筛查的价值。这些研究成果,将为环境致癌物毒性检测带来快速简便的应用 手段和工具[8]。综上所述,对于卫生毒理中的基础研究来说,必须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贯穿转化医学的 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基础研究成果与预防实践指导 间快速有效的转化。 2.2 转化医学在营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从18世纪起源至今,营养学已经从单纯的食品安全和膳食结构的研究开始走向分子营养学的突破期。近年来分子营养学的研究,尤其是对植物化学物的研 究更是方兴未艾。如大豆异黄酮,最初是由于流行 病学研究显示食用豆制品对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有着重要的防治作用而被发现的[9-12]。经过多学科证实其具有类雌激素的作用。随后,其他植物化学物质如番茄红素,花青素,大蒜 素等植物化学物质也逐渐通过基础研究阐明其健康促进的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改善人群的健康状态 和辅助治疗各种疾病,使得营养基础研究的成果发 挥了重要的保护人体健康的功效。 如果说植物化学物的研究使得营养学领域更为 广泛,那么营养基因组学、营养遗传学的兴起使人们

转化医学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世纪,许多重要的变革都在这个世纪发生,医学也不例外。但是,人类的健康却为什么没能从这些进步中获得最大收益—— 转化医学:填平医学“鸿沟”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世纪,许多重要的变革都在这个世纪发生,医学也不例外。 “受益难”—— 健康未与医学发展同步 人类在二十世纪见证了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巨大进步,例如抗生素的发明使用、各类疫苗的研制成功、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和蛋白质组计划的实施等,都对人类健康医疗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人类健康是否从这些进步中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呢?答案是否定的。 例如,1971年至今美国用于肿瘤防治方面的研究经费多达2000多亿美元,发表了156万篇与肿瘤相关的研究论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肿瘤防治的效果。另一个方面,肿瘤花费却逐年攀升。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报道,美国在2008年用于肿瘤防治上的费用达到了惊人的8950亿美元。可以说,我们在花大笔的钱用于晚期肿瘤的姑息性治疗上,而恶性肿瘤的整体治疗形势并未发生明显的改观。

“死亡谷”—— 横亘“两医”之间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汉代的名医华佗就从植物麻黄中提炼出麻沸散并用于临 床治疗。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进展使医学进入到实验医学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医学成果不再单纯来自于医生个人的行医经验,而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室的结合。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均迅猛发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基础医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割离。随之产生大量在基础医学领域出类拔萃的顶尖科学家,以及在临床医学领域成绩卓著的医生。 这两类人才在自己的研究轨道上并肩前进,分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沟通和交流却逐渐减少。虽然其间也有很多基础研究的结果逐渐向临床转化,但是这种转化已无法满足临床医学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因此,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有人称之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死亡谷”。 “转化医学”—— 生命科学界的热点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一个新的理念被提出来,其目的就是将基础医学的进展快速的转化到临床实践中,为病人服务,为人类健康造福,这就是转化医学。可以说,转化医学是近十年来国际生命科学界的一大热点。 转化医学的概念是新的,但内容并不是新的。转化医学产生于医学之初。

关于印发《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

安徽医科大学文件 校办字〔2017〕29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 科研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基金管理办法》业经2017年9月19日校长办公会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实施。 特此通知。 安徽医科大学 2017年10月18日

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转化医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加快成果转化,加强学科立体交叉,转变思维模式,培养善于转化的科研人才,特设立“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基金”项目(以下简称“转化基金”),依据国家和安徽省有关科研基金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转化基金的资助与管理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贯彻尊重科学、激励创新、培育人才、倡导应用的方针。 第三条转化基金鼓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学、化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重点资助具有转化价值的探索性研究,优选出更好的转化医学项目,提升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开发未来能够应用于临床或人群的医药产品或关键技术。 第四条确定转化基金资助项目,应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采取宏观引导,分类资助,自主申请,同行评审,择优支持的机制。 第五条转化基金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本部和各附属医院,其中各附属医院承担本单位立项转化基金项目经费,鼓励个人或其他组织向转化基金捐资。转化基金经费采取一经核定,资助经费一次性下拨方式,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所、中心负责对项目

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请条件和资助范围 第六条转化基金资助的范围:具有转化价值的专利、探索性原创研究,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要求。鼓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优势学科广泛开展校内外交叉合作研究,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提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有创新性构想的转化医学科研项目。 第七条申请人应具备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身体健康,能作为项目实际主持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承担项目实质性研究工作。 第八条各单位在编在岗的科技人员均可申请转化基金项目。 第九条项目申请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1.申请者必须有良好的科学道德、治学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2.申请者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具有博士学位。 3.申请者或参加人员同期只能申请或参加1项转化基金项目。 4.资助额度为10-30万元,研究周期3年,执行时间从次年的1月算起。 第三章项目申请与立项 第十条转化基金每年申报,具体申请时间与受理方式按当年申请通知要求执行。资助项目10-15项/年。转化基金实行合作申

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 转化或转换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近两三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同个性化医学(Personalized Medicine)、可预测性医学等一同构成系统医学(systems medicine,包括系统病理学、系统药物学、系统诊断与综合治疗等)的体系,建立在基因组遗传学、组学芯片等系统生物学与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医学,系统科学理论与自动化通讯技术之间的互动密切,从而使科学研究向工程技术应用的产业化过程快速实施,系统科学应用于医药学而将导致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 转化医学简介: 转化或转换医学是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试图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转化医学在健康产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而它的精确定义也不断变化。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转化医学的典型含义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实际患者提供的真正治疗手段,强调的是从实验室到病床旁的联接,这通常被称为“从实验台到病床旁”定义。 符合医学科学发展内在客观规律: 现代医学发展历史表明,未来医学突破性的进展有赖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21世纪的医学将更加重视“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更加重视整体医学观和有关复杂系统的研究。转化医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转化医学符合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在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式提出后,转化医学日益受到各国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转化医学已成为国家在生物医学领域里一个重大的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指出:“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由韩启德教授和桑国卫教授领衔两百多位专家、历时两年完成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中也提出:“推动有利于国民健康的医学模式的转化;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尽管科学界在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如果看看人类健康的实际情况的话,不免令人感到担忧。以肿瘤为例,从1975年到2005年这30年间,

转化医学(英文)

!~医药科学专业解释:转化医学;转化医学就是希望将生物医学研究的关注点放在如何将实验室的研究发现转化导向为有利病人诊断、治疗方法的提高上。 2:网络释义: a--转化或转换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近两三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 b--转译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 c--转换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又叫转化医学是本世纪从循证医学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医学实践和干预性流行病学的理念,它融汇基础科学、社会科学、政治科学于一体... d--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ICC)初期将着重进行癌症领域临床前到临床医学之间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研究。广义上讲,转化医学(转化科学)

Open access All articles published by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re made freely and permanently accessible online immediately upon publication, without subscription charges or registration barriers.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open access can be found here. Authors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re the copyright holders of their articles and have granted to any third party, in advance and in perpetuity, the right to use, reproduce or disseminate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BioMed Central copyright and license agreement. Article-processing charges Open access publishing is not without costs.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therefore levies an article-processing charge of £1250/$2005/€1560 for each article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We routinely waive charges for authors from low-income countries. Generally, if the submitting author's institution is a Member the cost of the article-processing charge is covered by the membership, and no further charge is payable. In the case of authors whose institutions are Supporter Members, however, a discounted article-processing charge is payable by the author. For further details, see our article-processing charge page. A limited number of waivers for article-processing charges are also available at the editors' discretion, and authors wishing to apply for these waivers should contact the editors. Indexing services Following publication i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the full-text of each article is deposited immediately and permanently archived in PubMed Central, the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s full-text repository of life science literature, and also in repositories in e-Depot,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the Netherlands' digital archive of electronic publications.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s included in PubMed and all major bibliographic databases. A complete list of indexing web services that include BioMed Central's journals can be found here.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s tracked by Thomson Reuters (ISI)and has an Impact Factor of 3.47.

转化医学的形成、发展与现状(一)

转化医学的形成、发展与现状(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基础研究的力度加大,我国发表的医学论文数目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数量及力度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些成果发表的文章内容有很多涉及基因治疗、干细胞分化、移植以及对分子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研究成果不可谓不丰富,也不可谓不深入,基础研究在各个领域已深入到一定层次,但同时这种越来越深入的分子水平的研究,与起初医学生命科学解决目前人类的基本健康问题的初衷相差甚远,在人类许多基本的健康问题还需待解决的今天,许多临床-作者放弃本该重点解决的临床诊疗问题,去一味探索几乎接近抽象的所谓高端科技和生命奥秘,脱离了临床工作者本该关注的主要问题。 搞基础医学研究往往以发论文为目标,很多仅仅是为发表论文而已,大量的基础研究中,真正地被应用于或有潜力用于临床的屈指可数。以美国为例,虽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近几十年来一直增加对医学研究的投资,但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相反,研究结果距离临床应用仍停留在称为“死亡之谷”之间的差距。临床研究和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为扭转这一局面,采用创新的计划已势在必行,并日.要实行一些重大的变化,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同行评审过程的重大变化,为转化研究提供更多的资金,更多的资源用于培训和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的临床研究工作者职业生涯的支持等。 1 992年,Choi在Scie,zce首次提出了“Bench to Bedside”(B-to-B)的概念;1993年,“转化研究”这一术语首次在Pubmed上出现;1996年,Geraghty在Lancet提出了“转化医学”这一名词。转化医学的相关英文有translational research, translation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transl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等不同提法。其中“translational research”在文献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且绝大多数是指医学领域的转化型研究。但是“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概念过于宽泛,一般认为如果特指医学领域的转化型研究,采用“转化医学”( translational medicine)更为准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