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诗歌诗词:词

中唐前早期文人词:文人词初起

李白、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尝试写词,把这一文体初步引入了文坛。

李白《菩萨蛮》、《忆秦娥》

张志和《渔歌子》

白居易《忆江南》

刘禹锡《竹枝词》

晚唐温、韦:文人婉约词的确立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

温庭筠:第一个大力写词的文人(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词人,被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婉约)《菩萨蛮》、《荷叶杯》、《蕃女怨》等

韦庄:文人化色彩加重,确立了婉约为宗的文人词。

五代词:文人婉约词的发展

西蜀“花间派”:以晚唐温、韦为宗

南唐词:李璟、李煜父子、宰相冯延巳

文(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古文两大类。而古文则代表唐代散文的主要成就。

骈文:官方诏制状书制的应用文字(特点:1、实务切用;2、在对偶用典,声律词藻上,能明白晓畅,气宏辞丽,精致华詹上自特色)

古文:是一种奇句单行,不讲声律对偶的散文体

▲唐代散文发展阶段:

(一)古代运动的发展初期

陈子昂——古代运动的先导(批判朝政,揭露时弊)

(二)古文运动高潮的酝酿时期

李华、萧颖士、元结、独孤、梁萧

(三)古文运动的极盛时期

韩愈、柳宗元为领袖,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参与

韩、柳在散文文体文风改革上的成功,一是文以致用,从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参预现实生活,为散文的表现领域开出一片广阔天地,这就使它不仅在文体上,而且在文风上与六朝骈文区别开来。二是它虽言复古而实为创新。它不仅吸收秦汉各家散体文之所长,而且充分吸收六朝骈文的成就。“韩、柳文实乃寓骈于散,寓散于骈;方散方骈,方骈方散;即骈即散,即散即骈”,极大地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韩愈: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韩文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

1、论说文多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代表作:《师说》、《原毁》

2、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代表作:《杂说四·马说》

3、传记文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代表作:《张中丞传后叙》

4、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柳宗元:他的散文风格自然流畅,幽深明净。他一生创作丰富,议论文、传记、寓言、游记都有佳作。散文语言简炼生动,常用虚实结合、夹叙夹议方法谋篇布局,使得文章意趣横生。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而富于变化。

1、议论文笔锋犀利、逻辑严密,《封建论》最有代表性;寓言多用来讽刺时弊,想象丰富、寓意深刻、言语尖锐;《三戒》著名的讽刺小品;

2、传记散文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略带夸张虚构,代表作:《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

3、山水游记,柳宗元被称为“游记之祖”。著名代表作是“永州八记”。在景物中托意遥远,抒写胸中种种不平,使得山水也带有了人的性格。

(四)唐朝季节世

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的犀利的杂文,但骈体又重新得到发展

《馋书》、《鹿门隐书》、《笠泽丛书》、

小说(传奇剧)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唐传奇的发展阶段:

(一)唐初至大历:为六朝志怪向唐传奇过渡时期

王度《古镜记》,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张鷟《游仙窟》

(二)贞元至元和:发展全盛期

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爱情、豪侠、梦幻等诸多方面,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

(三)长庆至咸通:发展中期

不少以侠义、历史故事为题材,以讽刺社会。裴铏《传奇》

(四)乾符至唐末:衰落时期

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和宣泄愤世嫉俗感情的倾向加强。《三水小牍》

唐传奇的艺术特色:

1、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功用,成“作意好奇”,虚构想象成为其基本手法。

2、情节曲折委宛,引人入胜。

3、人物描写生动传神。

4、语言简洁明快,含蓄优美。

(传奇剧代表作: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任氏传、离魂记、裴航、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昆仑奴、聂隐娘、柳毅传、虬髯客传、长恨歌传)

二·<宋>

诗歌诗词:诗

宋初:沿袭期

1:白居易体(效法白居易。讽喻、通俗)

2:晚唐体(尊崇贾岛、姚合。山野闲情逸趣,锤炼字句)寇准,林逋,惠宠等

九僧诗人

3:西昆体(效法李商隐。艺术整饬、典丽但缺乏深情实感。杨亿、刘筠、钱惟演等,《西昆酬唱集》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影响广泛的一派。

北宋中后期:革新期

1:前驱与新变(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关心现实,关注国计民生,配合政治革新而诗文革新。议论化、散文化特点初形

2:主力与高峰(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议论化、理趣、以文为诗成宋诗新特色。新鲜与深刻。

黄庭坚与“山谷体”及江西诗派:

“山谷体”:黄庭坚,字山谷,其诗法诗风因此被称为“山谷体”。(诗歌特色详见“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南宋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黄庭坚作为开山祖。宋末元初的方回,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北宋黄庭坚、陈师道与南宋陈与义。有“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诸要诀。多用典、讲才学、有谐趣、求深致。

南北宋之际:凝滞期

江西诗派的消极流风,形式主义(模仿前人,文字技巧,声韵格律)

南宋前期:中兴期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爱国主义创作基调)、杨万里(擅长描写山水风光,自然景色,特点“活”)、范成大(反映民生及爱过思想)、尤袤(内容广泛,且细润圆滑)

南宋后期:零落期

1、“永嘉四灵”:

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字号中都有一“灵”字,故称“四灵”。又都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故称“永嘉四灵”。重走晚唐贾岛、姚合诗路。野逸、清瘦、闲适、清灵,多以描写山林景物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脱俗。

2、“江湖诗派”:

杭州书商陈起刻印当时一百零九位诗人作品,合称《江湖集》,因称江湖诗人或江湖诗派。江湖诗人大多是落第文人,他们浪迹江湖,彼此以山人、名士相标榜。诗风受四灵影响。

3、英雄与遗民爱国诗:文天祥,谢翱,汪元量,林景熙,郑思肖等。

亡国痛,故国情主题。

诗歌诗词:词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发展阶段:

李煜后期词(南唐灭亡入宋后):文人词境界之一变

后期词国恨家愁、情深语切,扩大了词的题材与境界,把文人词推进到一个新的

发展时期。此乃五代文人词一大转变。

“词至李后主,境界始开,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北宋柳永:文人词艺术又一变

1、题材更丰富(市井都邑题材、羁旅题材、妓女题材、爱情题材等)

2、以赋为词的写法

3、大量创制慢词

北宋苏轼:文人词风词境之革新与巨变

1.以诗为词,提高词品。突破“诗庄词媚”藩篱,提高了词的雅文学地位。

2.丰富题材,开拓词境。刘熙载《艺概》卷四:“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3.超逸豪放,革新词风。

南北宋之际李清照:独成一家的女性婉约词

李清照词的情绪主调:怎一个“愁”字了得:情愁——家愁——国愁

李清照词抒情主人公形象: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贵族雅致女性形象,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易安体”

婉约而不柔靡,清秀而具逸思,语言清新自然,音调流转优美,表现“尚清”的传统审美格调。【神“愁”形“瘦”】

1、以寻常语入词(虽“寻常”而不“俚俗”,虽“寻常”而非“下里巴人”,这是与柳永俚俗语、市井气、平民风最大的不同。)

2、凄婉悲怆的格调

3、倜傥有丈夫气

辛弃疾:豪放词的另一高峰与进一步开拓

豪放词的新开拓:英雄壮词

词法的新开拓:以文为词

词的集大成者:婉约与豪放;俗与雅的兼融

“稼轩体”

1.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

2.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3.词中突出的军旅意象

4.苦闷忧患与对政治时势的理性批判

5.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6.以文为词,辛弃疾在柳永以赋为词、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

7.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的艺术风格

8、词中大量用典

文(散文)

北宋初期:柳开、穆修、石介、范仲淹

北宋中期: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北宋后期:成就不高

南宋初期(变化起):宗泽、李纲、陈东

南宋中期:陈亮、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

政论,论兵之作代表作:辛弃疾《美芹十论》、《九议》

南宋末期:文天祥、谢翱、邓牧

文天祥散文“亦极雄詹,如长江大河,浩瀚无际”

欧阳修,他的散文创作特点有三:1、文体多样,议论、叙事和抒情兼备;2、采“古文”与骈文之长,融成新的风格;3、富于变化,开阖自如,具有和谐的韵律感。

简约有法的叙事、迂徐有致的议论、曲折变化的章法、圆融轻快而无窘迫滞涩之感的语句,构成了欧阳修散文含蓄委婉的总体风格。

1、政论散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2、记事兼抒情文:《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

苏轼的散文,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家的散文媲美。

1、政治论文:《策略》、《策别》、《策断》,作者满怀儒家的政治理想,文脉晓畅,文采飞扬。

2、历史论文:《平王论》、《留侯论》

小说(话本)

1、宋元时期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称为话本。

2、分为小说、讲史两类。小说多为白话短篇,主要是爱情故事和公案故事。讲史多用接近口语的浅近文言,初具长篇规模。

3、宋元小说话本的体制,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它有时以一首或若干首诗词“起兴”,往往与故事发生联系;有时先以一首诗点出故事题旨,然后叙述一个与些题旨相关的小故事,其行话是“得胜头回”,实则这个小故事与将要细述的故事有着某种类比关系。正话,则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正话之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宋元小说话本描写细致,生动逼真,字里行间留存说书艺人的风致,表现出叙事的口语化、声口的个性化、谈吐的市井化等特点。)4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

代表作:《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另有篇章见于明人编印的《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警世通言》、《古今小说》等集子中。

三·<元>

诗文

元代前期:

郝经《陵川集》

刘因《静修集》、《寒食道中》

赵孟頫《古风十首》、《东郊》、《雪松斋集》

元代后期:

虞集《道园学古录》、《挽文山丞相》

萨都剌《雁门集》

(散曲)

中国古典诗歌之一体。金元时期,起源于北方,故而散曲又称北曲。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因此,每首元曲的前面都冠有类别名、宫调名、曲牌名和曲题名。散曲大盛于元。

前期

1.书会才人作家。关汉卿、王和卿为代表。关汉卿《不伏老》、王和卿的《咏大蝴蝶》。

2.平民及胥吏作家。白朴、马致远为代表。马致远,被誉为“曲状元”。3.达官显宦作家。卢挚、姚燧为代表。卢挚《秋景》、姚燧《感怀》。

后期

与前期散曲作家多为北方人不同,后期散曲作家的主体基本由南方人构成,因而散曲的创作中心也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代表作品:张可久《春晚次韵》、乔吉《渔父词》、张养浩《潼关怀古》、睢景臣戏曲文学

(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汉族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

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北曲演唱;末、旦、净、杂等角色;唱、白、科;一本四折一楔子;主角一人唱(亦有例外)

代表作:

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南戏)南曲戏文;早出温州(永嘉)杂剧,后至明代有海盐、余姚、昆山、

弋阳四大南戏声腔;南方方音、曲调演唱为主;长篇;多角色演唱;生、旦、净、末、丑、外、贴等角色构成

元末“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南戏顶峰之作:高则诚《琵琶记》

小说(话本)见宋部分

四·<明>

诗歌:

前期诗歌

颇有内涵、独树一帜的诗人于谦。

1、茶陵派:代表诗人李东阳李为湖南茶陵人,因称茶陵派。作诗主张宗法杜甫,

强调法度音调。

2、“前七子”:李东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等七人为代表。主张“诗必盛唐”,但创作上有字模句窃,矜才使气,创新不够的弊端。

PS: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何景明、徐中行、梁有誉、谢榛、吴国伦、

台阁体:“台阁体”诗,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号称“三杨”)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和应酬之作,脱离社会生活缺乏实际内容,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在后起的茶陵派、前七子等流派的冲击下,渐渐退出了文坛。

后期诗文

1、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袁宏道为主将。公安派秉承李贽“童心说”进步思想,反对模拟之风,倡“性灵说”,主张诗文写作特点: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为明后期性灵文学的杰出代表。

2、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受公安派影响,主张相近,反对模拟。但又强调从古诗中求性灵,开眼界。风格“幽深孤峭”。

1、唐宋派古文:他们主张唐宋八大家的传统,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

归有光《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

2、性灵派散文:袁宗道:《白苏斋类集》、袁宏道:《袁中郎全集》、袁中道:《珂雪斋集》《游居柿录》

3、另:张岱:“晚明小品文集大成者”、“绝代的散文家”,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夜航船》《琅嬛文集》等

戏曲文学

(传奇)

宋元南戏发展而来,明人改称“传奇”;

明后期的两大流派:

1、“临川派”派领袖汤显祖,注重传奇的文学性,讲究辞藻文采,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汤显祖《牡丹亭》《紫箫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2、“吴江派”领袖人物沈璟注重音乐性和戏剧性,主张作曲“协律”,语言“本色”。当时吴江派较占优势。如,沈景《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汤显祖《牡丹亭》:源于“三言”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语言艺术:抒情诗般的优美语言及其所营造的意境。

主题主旨:以情反理、礼;“情真、情深、情至”

(明杂剧)

王九思《曲江春》、康海《中山狼》、徐渭《四声猿》《雌木兰》《女状元》

小说

(拟话本)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一般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着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言”、“二拍”的艺术性:

1、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

2、细致入微的写心艺术。3体式和语言的变化。白话短篇小说的文体,语言更加通俗贴切。

(章回体)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

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封神演义(封神榜)

▲《金瓶梅》的艺术特色:

1、寄意于时俗。

2、从歌颂到暴露。

3、人物性格的立体化。

4、网状结构。5妙在家常口头语。

历史地位:著名古典小说评点家张竹坡称《金瓶梅》为“天下第一奇书”。“金”:钱财,富贵“瓶”:酒“梅”:女色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1、虚实结合。“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2、结构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可归纳为五条线:以汉亡为引线,以晋国一统天下为终局,中间的主线是魏、蜀、吴三方的兴衰。这几条线,交互联络,建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3、以描写战争为主,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

4、创造了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关公之义,诸葛之智。

5、语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雅俗共赏,简洁明快,洋溢着一种阳刚之气。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1、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

2、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注意多层次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3、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水浒》作者把超凡的人物放置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上,注意细节真实,逼近生活;使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4、连环勾锁、百川入海的结构。《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上半部是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

▲《西游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仙与妖

艺术风格:

奇幻和诙谐。1奇幻。2塑造人物形象能做到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3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地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4穿插大量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

五·<清>

诗歌:

初期诗歌

1:遗民诗人:从传统民族立场和民族气节出发,揭露清军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抒发忠贞感情,表达复国志意。风格慷慨苍凉,激楚悲壮。

清初三大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仕清诗人: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3.王士桢及其神韵说:钱谦益之后,王士禛成为一代正宗。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提倡“神韵说”。他的诗作,风神独绝的神韵诗占了主流,尤其是山水诗,风致清新,词句明隽圆润,音节流利跌宕,代表了其诗的主要成就和特色。

4.陈维崧和阳羡词派:其词以豪情抒悲愤,尊词体,以词并肩“经”“史”,反映明末清初的国事,有“词史”之称。

5.朱彝尊和浙西词派:朱彝尊崇尚醇雅,宗法南宋,以姜、张为学习典范,以醇正高雅的盛世之音,绵亘康、雍、乾三朝。

6.有后主词风的清词大家纳兰性德:纳兰性德论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其爱情词低回悠渺,执著缠绵。

中叶诗歌

1.沈德潜与格调说

2.翁方纲与肌理说

3.袁枚与性灵派:袁枚宣扬性情至上,肯定情欲合理。是晚明文艺思潮的隔代重兴,为清诗开创了新的局面。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4.常州词派:张惠言是学者,又是古文阳湖三家之一,更是著名词人。他与兄弟张琦合编《词选》。倡导词意内言外、比兴寄托和深美宏约之致。

周济以艺术审美眼光推尊词作,突出词的历史性和与时代盛衰相关的政治感慨;对词的比兴寄托非常重视。

桐城派“古文”: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主张“义法”、“声气”、“义理,考据,词章”的统一

方苞《周官集注》、刘大櫆《海峰文集》、曾国藩

戏曲文学(传奇)

1、李玉:明清之承前启后的剧作家。《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2、李渔《笠翁十种曲》《风筝误》

3、尤侗《钧天乐》《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

4、洪昇《长生殿》:是一部杰出的诗剧,富有浓厚的抒情性,这集中表现在曲词的清丽典雅、真切流畅。上半部表现出尊史重真的精神,塑造出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的性格。前一部分是写实,是爱情的悲剧,后一部分是写幻,是鼓吹真情。

5、孔尚任《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采取了证实求信的原则,全剧以清流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弘光小王朝兴亡的历史面目。最突出的是妓女李香君和艺人柳敬亭、苏昆生。在清代传奇中是一部思想和艺术达到完美结合的杰出作品。

明清传奇特点:南北曲合套;分出加出目;容量大。

小说

(章回体)

代表作:1.说岳全传、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2.儒林外史、红楼梦;3.镜花缘;4.三侠五义5.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老残游记▲《红楼梦》叙事艺术:

1、写实与诗化融合。

2、浑融一体的网状结构。

3、叙事视角的变换。作者与叙述者分离,作者退隐到幕后,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至角色化的叙述人来叙事,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事方式。叙述人叙述视点的自由转换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

4、个性化的文学语言。

影响:1、续书蜂出,2、反复改编(戏曲、电影、电视),3、对创作的影响,4、红学

▲《儒林外史》艺术特点:

1、长篇结构的新形式。全书无主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2、叙事艺术的新特点。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

3、讽刺艺术的新成就。“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使讽刺具有巨大的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儒林外史》将中国讽刺小说提升到与世界讽刺名著并列而无愧的地位,这是吴敬梓对中国小说史的巨大贡献。

《儒林外史》对科举的批判:

1、批判科举制度。

2、科举扭曲的社会和文人形象。

3、科举派生的“名士”。

(文言短篇)

代表作: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约为草堂笔记》

▲《聊斋志异》的艺术性:

1、一书而兼二体,用传奇法以志怪。

2、神怪、梦幻的艺术形式化。

3、狐鬼花妖的人情化和意象性。

4、情节的丰美。

5、小说诗化倾向,叙述语言平易简洁,人物语言多样。

其影响:1、仿作众多,如袁枚《子不语》;2、抗衡之作,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俞樾《右台仙馆笔记》。3、海外译本多。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衡:被认为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作品《昔昔盐》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 杨素:代表作《出塞》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仪形成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拜托齐梁诗风。 歌行体:李白杜甫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塞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鸛雀楼》 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行路难》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中唐诗坛: 元洁:强调诗文的“美政”,主张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顾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一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秦中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卖炭翁》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建:既有新题乐府又有古题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吟》,奇险艰涩,精思苦吟。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奇绝险怪。 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寻隐者不遇》《剑客》 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 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竹枝词》,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空旷孤寂的意境,《江雪》 晚唐诗坛: 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宋朝: 晏殊:《珠玉词》,“富贵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集古录》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先: 《张子野词》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识点定稿版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 识点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是《淮南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是《羽猎赋》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3.“白体” 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5.《西昆酬唱集》 6.杨亿的生平 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8.西昆体 9.晚唐体 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11.林逋诗歌的特点 12.晏殊的生平 13.《珠玉词》 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欧阳修的生平 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22.梅尧臣的生平 23.苏舜钦的生平 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27.王安石的生平 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词境的开拓 29.王令诗歌的特点 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33.“三苏” 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35.苏洵散文的特点 36.苏辙散文的特点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37.苏轼的生平 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41.“东坡体” 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 的贡献 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49.苏词的创作风格 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51.黄庭坚的生平 52.“山谷体” 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 特色 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57.“后山体” 58.“简斋体” 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 代表词人 65.柳永的生平 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 开拓 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70.秦观的生平 71.晏几道的生平 72.贺铸的生平 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76.周邦彦的生平 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79.“易安体” 80.“樵歌体” 81.李清照的生平 82.朱敦儒的生平 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87.辛弃疾的生平 88.“稼轩体” 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1.张元幹的生平 92.张孝祥的生平 93.陈亮的生平 94.张元幹词的特点 95.张孝祥词的特点 96.陈亮词的特点 97.刘过词的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98.“中兴四大诗人” 99.陆游的生平 100.陆游散文的特点 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 的主要特点 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103.陆游词作的特色 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 格 105.“诚斋体” 106.杨万里的生平 107.范成大的生平 108.杨万里的“活法”诗 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1.朱熹的生平 112.朱熹诗歌的特点 113.朱熹散文的特点 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116.南宋“小品文”概况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 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 的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 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七章两汉辞赋 第八章两汉诗歌 第九章建安诗歌 第十章正始诗歌 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 第十八章李白 第十九章杜甫 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得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知识点一神话释义 神话得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避免,音韵搭配要合协。在沈约的倡导下,一些作家将这些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的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于是产生

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诗品》:钟嵘著,在刘勰《文心雕龙》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文赋》:西晋陆机写的文学创作理论专著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沈宋:沈约、宋焕志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新乐府:是唐人自立新题所作的乐府诗 诗史: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艺术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古文运动:指中唐自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革新运动。他们基于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识点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是《淮南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是《羽猎赋》 31、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32、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33、下列抒情小赋的先驱是《归田赋》 34、与《服鸟赋》同属一个作者的作品是《治安策》

古代文学史考点汇总

文学史考点汇总(非标准答案) 1.谈谈你对元代文学审美情趣的理解? “自然”与显畅:王国维评元曲之佳处在于“自然”,所谓“自然”,是真实地摹写作者的所见所想,让观众真切地看到“时代之情状”,从而体悟到流注在故事中的旨趣。除“自然”外,元代文学审美情趣还表现出淋漓尽致,饱满酣畅的风格。“显而畅”是指元剧题旨是显露的,能让观众看得明白,而总体风格则呈现出酣畅之美,让观众有痛快淋漓的感受。 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在元代抒情性文学,如散曲和诗词的创作中,自然酣畅之美,同样是最为鲜明而且备受推崇的。 大异于温柔敦厚:传统观念认为作品要使人回甘无穷,而元代作品则让人痛快酣畅,如饮烈酒,表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 2.窦娥的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 3.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1)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及时“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引起观众的兴趣。 (2)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冷热调剂,张弛交替。使剧情的推进显得跌宕多姿,产生深深吸引观众的情节张力。 (3)善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他解决悬念的方式往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语言艺术:本色当行) 4.《西厢记》对莺莺故事的创新: 王实甫对董解元所改编的莺莺的故事重新调整,最重要的,是对故事题旨作了新的改造。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把唐传奇《会真记》改写为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地和封建家长展开斗争的作品。他把莺莺对张生的爱,与“报德”连在一起。董解元尽管歌颂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但又竭力表明他们的越轨行为有其合理的一面。他所塑造的莺莺是深受封建思想束缚,而又羞羞答答地追求爱情的大家闺秀。 在王实甫笔下,张生莺莺固然是才子佳人,但才与貌并非他们结合的唯一纽带。王实甫强调,这对青年一见钟情,“情”一发难收,受到封建家长的阻碍,便做出冲破礼教的举动。王实甫认为,真挚的爱情是纯洁无瑕的,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的保护色。 在王实甫之前,谁也没有像他那样明确提出“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他希望所有恋人都能够如愿以偿,不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眼里,这是对封建礼教及婚姻制度的大

大学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提纲及平时积累学习重点汇编

第一章、《诗经》 ?《诗经》概况。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春秋末编定,收入西周初至春秋中约500年的诗歌,305篇,加上《小雅》中6篇,有目无诗的“笙诗”,共计311篇,举其成数,故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构成。收集渠道:采诗和献诗。最初编订:周王朝乐官的筛选、整理、编定,非一人一时之工。最后改定:“孔子删诗”。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风、雅、颂是诗的性质、音乐体制上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的作法上的分类。 ?《诗经》的内容《诗经》从主题来分,可分为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和农事诗。 ?赞美或讽刺政治,发抒感慨,表达对生活的愤懑和忧伤。 ?(一)百姓对统治者的讥刺特征:形象生动,情感浓郁,题材: ?1、揭露和讽刺宫廷丑闻。 ?2、指斥统治者荒淫无耻。如《鄘风·相鼠》。 ?3、怨刺繁重的徭役。如《王风·君子于役》。 ?4、述写战争带来的痛苦。如《豳风·东山》《邶风·击鼓》。 ?5、抒发对劳动分配不公社会现象的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二)官吏对政治的不满题材: ?1、小吏劳逸不均之怨。如《小雅·北山》。 ?2、高官近臣忧国忧民之情,或对高层统治者昏庸无道的斥责。 如《小雅》之《正月》、《节南山》、《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大雅》之《抑》、《荡》、《桑柔》、《召旻》、《瞻卬》。 (三)人生感慨和郁结情怀特征:深刻的人生哲理。题材: ?1、人不如物的叹息。如《桧风·隰有苌楚》。 ?2、不被理解的悲哀。如《魏风·园有桃》。 ?3、家国沦丧的哀思。如《王风·黍离》。 (四)对贤者的赞美题材: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如《召南·甘棠》。 ?歌咏爱情,抒写恋爱、婚姻的甜蜜和苦恼,反映周人生活的侧面。(一)爱情诗1、大胆示爱诗。表达男女间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郑风·溱洧》《召南·摽有梅》《郑风·狡童》《郑风·褰裳》《召南·野有死麕》。2、温雅思恋诗。温文典雅地表达出纯真深挚的爱情。如《邶风·静女》《陈风·月出》《秦风·蒹葭》《周南·关雎》。3、情礼悖逆的低吟。描写真情与礼教间的矛盾带来的无奈和感伤。如《郑风·将仲子》《鄘风·蝃蝀》。(二)婚姻诗 1、嫁娶的喜与悲。如《周南·桃夭》与《召南·鹊巢》。 2、夫妻的日常温情。如《郑风·女曰鸡鸣》。 3、久别重逢的惊喜。如《郑风·风雨》。 4、婚变者的反思和哀怨。如《邶风·谷风》《卫风·氓》。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是歌功颂德之作。(一)周人的民族发展史:《大雅》五诗。1、篇目:《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内容:叙述了周人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歌颂周先王领导人民兴建周邦的历史功绩。 (二)周人的农事情状:《豳风·七月》:最著名的农事诗,《诗经·国风》中最长诗。《周南·芣苢》:艺术水平最高。 (三)周人的礼俗观念: 1、叙述婚姻的礼俗。 如《齐风·南山》:“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2、叙述生育的习俗。 3、叙写贵族的生活。

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白沟刘因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 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岳鄂王墓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哭文丞相诗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窦娥冤(第三折) 关汉卿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牡丹亭(惊梦)汤显祖【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蘑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儒:《论语》、《孟子》、《荀子》 墨:《墨子》 道:《老子》《庄子》 法:《韩非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开创了私家著述和私人讲学的风气。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义》《春秋》 《论语》:20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在春秋之际,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汉代有《古论语》 《齐论语》《鲁论语》。其所记载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礼乐,把“仁”作 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主张“言之无文,行 而不远” 孟子:“亚圣”,他主张“王道”“仁政”统一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反对“杀人盈野”的兼并战争。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主张诛灭残民以逞的暴君,对君主绝对权威表示否定。“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但是他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 《孟子》:七篇记载孟子的言行和学说,是孟子及其门徒共同完成的,在体制上仍属于语录体。 其散文具有如下特点:1.长于辩论,其文观点鲜明,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辞锋犀利, 富于战斗性、鼓动性,有纵横家和雄辩家的气概,《孟子》中 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 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2.在论辩中常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小故事阐明事理 3.气势浩然,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 气势 4.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它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 出的语言风格 《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汉代始称《诗经》。共有诗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订成书。 2.《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即为音乐曲调,包括 十五国风。来自十五个地区采集的歌谣;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 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31篇,西周)、小雅(74篇,东周),大多是宫廷 宴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 个部分 3.《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 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 4.汉初传授的《诗经》的共有4家,也就是4个学派:齐(齐之辕固生)、鲁(鲁 之申培)、韩(燕之韩婴)。毛(赵之毛亨、毛苌)。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 为毛诗作笺,为官方承认。

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精)

1、杨维帧:牛鬼蛇神。鉄崖体,诗文标新立异,义象大,用语奇,题材有所开拓。风格秾丽瑰奇, 纵横豪气而又沉沦妖治之气。《题苏武牧羊图》“牦尽风霜节, 心悬日月光。” 2、《琵琶记》艺术成就:形象塑造以情动人;情节双线;文辞有神韵、语言个性化、心理描写;格律独创吻合剧情;扶植人伦,注重教化作用。 3、《窦娥冤》 :悲剧审美;戏剧结构单纯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窦娥性格发展; 语言自然本色。 《西厢记》 :体制创新,五本二十一折适应复杂剧情;结构起伏,悬念;人物刻画;语言本色中又见典雅富丽,点染名句,诗化,叠字排比等修辞。 4、关汉卿豪放派,叠字衬字,情感细腻,玩世态度,倔强性格。马致远清丽派,寓情于景,意境深幽。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 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5、茶陵派李东阳,追求典雅流丽,师法先秦古文,诗宗杜甫。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宋派文擅韩欧,唐宋古文。归有光,感情真挚动人者深;讲究剪裁布局,其文简明扼要。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文自西京, 诗自天宝而下,具无足观。文学结派斗争,拟古恶流。 6、公安派袁宏道,反对贵古贱今剽窃,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作家个性,发展观点反抄袭 ;推崇民歌小说通俗文学。局限,琐事,缺深厚社会内容;过于率直浅俗。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通变标新立异;深幽孤峭的诗歌风格。 7、沈汤之争吴江派,合律依腔;语言本色通俗质朴。沈璟吕天成王骥德。临川派,至情论;意趣说;不妨折拗了天下人的嗓子。 8、《三国》主题 :拥刘反曹(对比名义;执政思想;内部关系。正统观,底层人民愿望。忠义,诸葛亮关羽。艺术:七实三虚(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凭空造影人物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