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聊斋志异的文学语言艺术

聊斋志异的文学语言艺术

聊斋志异的文学语言艺术
聊斋志异的文学语言艺术

《聊斋志异》的文学语言艺术

《聊斋志异》之所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与它在语言上所达到的高

度造诣是分不开的。《聊斋志异》虽然是使用文言的形式来写作的,但蒲松

龄提炼语言的道路却鲜明地体现了向古代学习、向民间学习并将两者结合起

来的倾向,他在学习和提炼古代语言和民间语言上,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提炼语言的道路是值得认真总结的。

蒲松龄生活的时代,白话文学从宋、元话本算起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到了明代,就小说而论,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拟话本都是用通俗的白话文

写作的。由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继承的是六

朝志怪和唐宋传奇的传统,这对《聊斋志异》何以采用文言的形式写作是不

无关系的。唐、宋传奇发展到宋代,由于内容上不注意反映现实生活,缺乏

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语言上也逐渐僵化,明代这种僵化更加明显。《聊斋志

异》的问世,不仅在内容上有耳目一新之感,在语言上也是如此。它使用文

言的形式,但却克服了一般文言文的板滞晦涩的毛病,他给渐趋僵化的文言

小说注进了新的血液。蒲松龄继承了我国文言文的精炼、简洁、准确、生动、

骈散结合等优良传统,又从口语中提炼出大量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清

新、隽永、活泼、诙谐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他虽然大量采用口语,但又

不同于白话小说,通过文言虚字的运用,尽管口语词汇很多,但仍然保持文

言的派头,创造了《聊斋志异》特具的语言艺术风格。

一、广泛吸收古代语言精华王渔洋在《聊斋文集序》中,对《聊斋志异》的语言风格,做了十分中

肯的概括:读其文,或探原左、国,或脱胎韩柳;奄有众长,不名一格。视

明代之摹拟秦汉以为高古,矜尚神韵,掉弄机灵者,不啻小巫见大巫矣。即

骈四俪六,游戏谐噱之作,亦能出入齐梁,追蹑庾、鲍,不为唐以下儇佻纤

仄之体,吾于薄子,叹观止矣。

蒲松龄很善于学习古代语言。《聊斋志异》中直接引用古代典籍的地方

很多,《诗经》、《左传》、《国语》、《国策》以及诸子百家,《史记》,

《汉书》,汉、唐小说,唐宋古文,无不兼收并蓄。他既能无所不包,又能

无所不扫,“绝去町畦,自成一家”(张元《柳泉薄先生墓表》)。他在用

典方用,不拘泥,不呆板,而是灵和巧妙,卷舒自如,有时使人不觉其用典,

实际上只是语言词汇的借用。如《董生》中的董生酒后夜归,入室后发现自

己的衾被中卧一姝丽,“戏探下体,则毛尾修然。”女醒,董生吓得“战栗

哀求”,惟求“仙人怜恕”。女笑曰:“何所见而仙我?”董曰:“我不畏

首而畏尾。”“畏首畏尾”语出《左传·文十七年》:“畏首畏尾,身余其

几”。显然,《董生》中的“我不畏首而畏尾”与《左传》可以说没有什么

必然联系,如同战国时代的赋诗言志,不过是断章取义的借用,以谐语增加

语言的趣味性。《叶生》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但在科场中屡

次失败,死后的鬼魂至丁公家坐馆授徒,遂使丁公之子名中亚魁。“公一日

谓生曰:‘君出余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奈何!’生曰:‘是殆

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

“黄钟长弃”用《楚词·卜居》“黄钟毁弃,瓦斧雷鸣”的典,用得贴切,

得当。“非战之罪也”用的是《史记·项羽本纪》的典故。遭到彻底失败,

尚不觉悟的项羽,曾说过:“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叶生在这里引用

项羽的话,只在说明,他所以屡试不中,半生沦落,是命运使然,文章憎命。

这种用典,用得也比较活。《聊斋》中还有些典故,作者信手拈来,使人不

觉其用典。《莲香》中的“田舍郎,我岂妾哉”,是直接引用唐人小说《集

异记》中的高适、王昌龄、王之涣旗亭赌诗的原话,但莲香引用这句话来打

趣桑生,用的十分巧妙,即使不知道旗亭赌诗的典故,对于理解文意也无什

么影响。

蒲松龄很善于将古代的成语典故驱使在自己笔下,为我所用,并善

于花样翻新,有时简直是在大胆的开玩笑。《仙人岛》中的“心中正,则眸

子了焉”与“心中不正,则了子眸焉”的戏谑对话,是用《孟子》的话反其

义而用之,这种以文为戏的巧合之语,古文家是不敢用的,《聊斋》中却屡

见不鲜,如“黄鸟、黄鸟,无止于楚”(《仙人岛》),“今夕何夕,见此

凉人”与“子兮子兮,如此凉人何”(《凤仙》),都是从《诗经》中变化

出来的。蒲松龄的以文为戏,有时连冯镇峦、但明伦这些《聊斋》的评论者

也不能接受。对于《仙人岛》中的“心中不正,则了子眸焉”的玩笑,冯评

曰:“真是以文为戏,口孽哉!《聊斋》恶息,当以为戒。”但评曰:“语

亦巧合,特嫌其侮。”这说明蒲松龄在提炼语言上,不怕士大夫的指责,不

做板起面孔的道学家,思想很解放,很大胆。所以尽管我们在《聊斋》中可

以找出很多用成语、典故的地方,但却没有掉书袋的毛病,不但用的活,而

且敢于引经据典的开玩笑,这是各种流派的古文家所没有的语言风格。

我们所以说《聊斋》的语言风格是“奄有众长,不名一格”,并不仅仅

着眼于他的“或探源《左》、《国》,或脱胎韩柳”,也不仅仅着眼于他直

接间接的大量的征引典籍,而在于蒲松龄在《聊斋》中使用了多种多样的语

言表现方式和各种文体,使《聊斋》的语言风格变得丰富多彩。他叙事语言

简净、生动、详略得当,显得古朴而又艳丽,可作优美的散文来读。在自然

景物描写上,他不作大段的景物描写,往往用一两句话,“点缀小景如画”

(但评),如写人夜入荒废的凶宅:“见长莎蔽径,蒿艾如麻。时值上弦,

月色昏黄,??登月台,光洁可爱??西望月明,惟衔山一线耳。”(《狐

嫁女》)寥寥数语,第宅的荒凉与上弦的月色历历如在目前。写云中之游,

则俨然如在天上:“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榻上;开目,则在云气中,周

身如絮。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仰视星斗,在眉目间。逐疑是

梦。细视星嵌天上,如老莲实之在蓬也,大者如瓮,次如瓿,小如盎盂。??

拨云下视,则银海苍茫,见城廓如豆。”(《雷曹》)《聊斋志异》中很多美丽、多情的女性,作者在刻画这些女性时,用的

语言很少雷同化、程式化,往往用几句话,就能传神的刻画出一位少女的外

貌特征。《娇娜》中用“娇波流慧,细柳生姿”八个字写出了这位少女的美

丽、智慧。“绝代容华,笑容可掬”概括出婴宁的美丽与爱笑的特征。(《婴

宁》)“笑弯秋月,羞晕朝霞,实天人也。”(《公孙九娘》十几个字活画

出一位美丽、羞涩的大家闺秀。“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

(《青凤》)这里写青凤的美与写娇娜的美用语相近但又有所不同。写聂小

倩的美,又是另外一种语言,先说“有一十七八女子来,仿佛艳艳”,接着

又通过老妪的口道出小倩的美:“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

也被摄魂去。”《绩女》一篇,写绩女的美,通篇都是从七十老妪,村中少

女、少年,直到费生的口中、眼中、心中极力形容,由侧面衬托到正面描写,

更显得出神入化。绩女一出场,只用了“仪容秀美,袍服炫丽”八个字,继

而写她“罗襟甫解,异香满室”,以至使七十老媪私念:“遇此佳人,可惜

身非男子。”接着又写绩女出臂挽老媪时,老媪感到“臂腻如脂、热香喷溢;

肌一着人,觉皮肤松快,媪心动,复作遐想.”媪曰:“使是丈夫,今夜

那得不死!”特别是写费生“破产相见”的场面,更是句句惊人:“忽见布

幕之中,容光射露,翠黛朱樱,无不毕现,似无帘幌之隔者。生意眩神弛,

不觉倾拜。”从以上例证中,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蒲松龄的语言表现手

段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十分透足、够味。

《聊斋》语言风格的丰富多彩,还表现在它杂有多种不同文体方面,有

骈四俪六的骈文,有诗词,有俚曲、民间谣谚、对联等等。《聊斋》中的骈文段落,

多用于特殊的场合,有少数是严肃的。如《续黄粱》中包龙图弹劾曾孝廉的上疏,

是用骈文写的,上疏内容义正词严,切直严厉。多数骈文段落(如《胭脂》的判词、

《马介甫》中异史氏曰的附录等)都是诙谐戏谚之文,作者有时明确交代其目的是

“以博一噱”(《马介甫》),其作用在于与正文相补充。语言风格多数是诙谐的。

《聊斋》中的诗词,更是屡见不鲜。有些诗词是引用唐宋人的作品,有

些是作者的创作,小说中杂有诗词,这本来是从志怪小说到唐宋传奇所具有

的传统,白话章回小说中也常常使用这种形式,但《聊斋》中的诗词都有它

自己的特点,它不是游离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之外,也不是用韵文来复述

和概括散文中已经叙述过的内容,而是与人物情节成为有机的整体。有些诗

词,在篇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成为青年男女爱情的媒介。《连琐》中连琐

的诗“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被杨生续上两句“幽情苦绪何

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连琐与杨生的爱情故事,就是从吟诗与续诗开始

的。《白秋练》中白秋练与慕蟾宫的爱情,始终与吟诗是分不开的。《公孙

九娘》中的二首绝句诗:“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十年露冷枫

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忽启缕金

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恰切地表现了公孙九娘的悲剧命运,虽偶逢阳

台云作,画阁春生,追述往事,终难忘露冷枫林,血腥罗裙。这样的诗词,

在渲染气氛上起了很好的作用。

《聊斋》中的俚曲,大部分是井市里巷之谣。《凤阳士人》丽人所唱的

那首“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

阵细雨下。何处

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

他,又是恨他,手

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可见一斑。这个曲子,虽然出自丽

人之口,但句句

字字,都是表达的凤阳士人之妻翘盼负笈远游的丈夫的心

情,丽人又用它来

勾搭其夫,一曲双关,艺术效果是很好的。《彭海秋》中女郎唱的:“薄幸

郎,牵马洗春沼,人声远,马声杳,江天高,山月小。掉头

去不归,庭中生

白晓。不怨别离多,但愁欢会少。眠何处,勿作随风絮,便

是不封侯,莫向

临邛去。”《褚生》中李遏云唱的《浣溪沙》:“泪眼盈盈对镜台,开帘忽

见小姑来。低头转侧看弓鞋,强解绿娥开笑靥。频将红袖拭

香腮,小心犹恐

被人猜”等等,都是情意缠绵的曲子,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

从以上的简单例证中,我们可以看到《聊斋志异》兼用古文和诗、词、

曲、赋等各种文体,每种文体都能曲尽其妙。蒲松龄是一位能精通多种文体

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奄有众长,不名一格”的特点,在驾驭多种语言形式

方面,也充分地表现出来。它的语言闪耀着熠熠的光彩,成为我国古代文言

小说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在《聊斋志异》的人物画廊中,有很多栩栩如生,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

蒲松龄善于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的语言具有鲜

明的个性,做到说何人,肖何人,不仅口吻毕肖,而且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

身份、教养与典型环境十分协调,有些还达到如闻真声、如见其人、出神入

化的境界。

《邵女》中的媒婆贾媪,通过她的口底生莲的三寸不烂之舌,把媒婆写

得跃然纸上。邵女是一位“光艳溢目”而又聪慧的少女,是邵家的独生女儿,

又是择婿多年“贫富皆少许可”的眼高之人,柴廷宾虽是个富家之子,但其

妻金氏奇妒,两妾先后被金氏害死,再纳妾,特别是纳邵女为妾可以说是相

当困难的。这样一个几乎不可图的婚事,竟被巧嘴媒婆撮合成了,请看贾媪

的一番“妙品辞令”:

登门,故与邵妻絮语。睹女,惊赞曰:“好个美姑姑!假到昭阳院,赵家姊妹何足

数得!”又问:“婿家阿谁?”邵妻答:“尚未。”媪言:“若个娘子,何愁无王侯作贵

客也!”邵妻叹曰:“王侯家所不敢望;只要个读书种子,便是佳耳。我家小孽冤,翻复

遴选,十无一当,不解是何意向。”媪曰:“夫人勿须烦怨。恁个丽人,不知前身修何福

泽,才能消受得!昨一大笑事:柴家郎君云:于某家茔边,望见颜色,愿以千金为聘。此

非鹅鸱作天鹅想耶?早被老身斥去矣!”邵妻微笑不答。媪曰:“便是秀才家,难以较计;

若在别个,失尺而得丈,宜若可为矣。”邵妻复笑不言。媪抚掌曰:“果尔,则为老身计

亦左矣。日蒙夫人爱,登堂便促膝赐酒浆,若得千金,出车马,入楼阁,老身再到门,则

阍者呵叱及之矣。”邵妻沉吟良久,起而去,与夫语,移时,唤其女,又移时,三人并出。

邵妻笑曰:“婢子奇特,多少良匹悉不就,闻为贱媵则就之。但恐为儒林笑也!”媪曰:

“倘入门,得一小哥子,大夫人便如何耶!”

这种文字,只能在《聊斋》中看到,语言之妙,实应叹为观止。你看她登门

之后,先故意谈些闲话,不入正题,及至看到邵女,故作惊赞,好像不知邵

家有个美丽的姑娘,又极力赞扬邵女的美丽。明知未字,又故问婿家。又用

知邵家贫寒,不敢论婚于王侯之家,都偏说王侯作婿,以逼出邵妻说出要个

读书种子作婿来。接着步步深入,说出柴家郎君的意思,又故意驳斥柴郎的

不切实际的妄想,贾媪又抓住邵氏家贫的弱点,以千金之聘和日后富贵打动

邵妻,贾媪处处对邵妻察颜观色,从微笑、不语、沉吟之中,察出邵妻的心

理活动,把说媒的正题作笑谈,有意装作无意,终于说到邵妻心里去。贾媪

导演的这出戏,使邵妻不知不觉而入了圈套。成事全凭三寸舌。这段语言,

冯镇峦、但明伦辈交口称赞,句句称妙,把贾媪的一席话赞为“舌底生莲,

辞令最妙品”。这是很有见地的看法。通过贾媪的语言,一个能说

会道,八面玲珑,善于见风使舵,顺水推舟的媒婆形象,突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语言,真是惊人的传神之笔。

婴宁的天真、娇憨通过她与王子服的一段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子

所遗,故存之。”问:“存之何意?”曰:“以示相爱不忘也。”女曰:“此大细事。

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生曰:“妹子痴耶?”

女曰:“何便是痴?”生曰:“我非爱花,爱捻花之人耳。”女曰:“葭莩之情,爱何待

言。”生曰:“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曰:“有以异乎?”曰:“夜共

枕席耳。”女俯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少时,会母所。母问:“何往?”

女答以园中共话。媪曰:“饭熟已久,有何长言,周遮乃耳?”女曰:“大哥欲我共寝。”

言未已,生大窘,急目瞪之,女微笑乃止。

婴宁的语言,在表现“呆痴裁如婴儿”的性格特征方面,句句是典型的。特

别是“我不惯与生人睡”和“大哥欲我共寝”两句,一句是绝痴之言,一句

是将背人之言告之于母,几乎使王生无地自容,故作险语惊人,这不仅突出

了婴宁的性格,在艺术上收到了因痴成巧,憨话变成妙语的美学效果。

《聊斋》中有大量的人物语言,即使通过片言只语,亦可看出人物的个

性。《青凤》中的耿去病,是位狂生。当青凤一家“酒胾满案,团坐笑语之

时,耿生突如其来,”笑呼曰:“有不速之客一人来。”他

带有几分醉意后,

目注青凤,“神志飞扬,不能自主”,以至拍案大叫:“得

妇如此,南面王

不易也!”几句话便把耿生的狂放不羁的性格和狂态生动地

表现出来。《吕

无病》中的王天官女,她虐杀了孙公子的前妻之子,当无病大哭之时,她口

出恶言:“贱婢丑态!岂以儿死胁我耶!无论孙家襁褓物;

即杀王府世子,

王天官女亦能任之!”几句话勾勒出一个依仗天官势力骄横

不可一世的悍妇

嘴脸。崔猛是一位“性刚毅”、“喜雪不平”爱闯祸的人

物,虽经母亲杖责

针刺背纹,终难悔改。他说:“我亦自知;但一见不平,苦

不自禁。”(《崔

猛》)几句话再现了崔猛疾恶如仇,情不自禁的性格。《梦狼》中的白甲,

自言“仕途之关窍”曰:“黜陟之权,在上台不在百姓。上

台喜,便是好官;

爱百姓,何术能令上台喜也?”这是只知巴结上司,不问百姓死活的贪官污

吏的供状。通过人物的语言,暴露出白甲作恶多端而又自鸣得意的一副丑态。

《胭脂》中的宿介,假冒鄂生,私会胭脂,胭脂拒绝说:“妾所以念君者,

为百年,不为一夕。郎果爱妾,但宜速请冰人;若言私合,不敢从命。”宿

介强行求欢,胭脂无力抗拒,倒在地上,气息不续的说:“何来恶少,必非

鄂郎;果是鄂郎,其人温驯,知妾病由,当相怜恤,何遂狂暴如此!若复尔

尔,便当鸣呼,品行亏损,两无所益。”胭脂的这两段话突现了胭脂的多情、

虑远,虽系私会,但都出言正大,特别是后一段话,“十一句中具六七层转

折,犹妙在恰似气息不续声口。”即此一段话,即可看

出她是一位机智、多情而又品行端方的少女。《寄生》中写郑氏夫妻为女儿

的婚事争吵,闺秀因婚姻问题抑郁成疾,其父“怒不医,以听其死”。郑妻

二娘怼曰:“吾侄亦殊不恶,何守头巾戒,杀吾娇女!”郑恚曰:“若所生

女,不如早亡,免贻笑柄!”郑子侨置亲生女儿的生命而不顾的残忍面目,

通过几句话,表现得活灵活现。《青梅》中的王进士,当他得知女儿愿意嫁

给一位品格端方的穷书生时,大骂女儿:“贱骨子,了不长进,欲携筐作乞

人妇,宁不羞死!”后来这位穷书生(张生)欲娉婢女青梅为妻,王进士说:

“是只合耦婢子,前此何妄也,然鬻媵高门,价当倍于曩昔。”王进士的庸

俗、势利、贪财等个性特点,通过他自己的口,表现得十分透足。

三、对方言和口语的提炼

《聊斋志异》虽然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但它采用了大量的方言、口语、

俚语、谚语,这是蒲松龄向民间学习语言的成果,也是他花费巨大的艺术匠

心对群众语言精心提炼的结晶。《聊斋志异》的语言所以能克服一般文言文

的呆板,人物的语言所以能够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把人写活,能够使读者

由说话看出人来,与它这方面的成就是分不开的。《阎王》中李允常和他嫂

子的一段对话,除文言虚词和个别词汇外,几乎都是与口语接近的语言:

李遽劝曰:“嫂无复尔!今日恶苦,皆平日忌嫉所致。”嫂怒曰:“小郎若个好男

儿,又房中娘子贤似孟姑姑,任郎君东家眠,西家宿,不敢一作声,自当是小郎大好乾纲;

到不得代哥子降伏老媪。”李微晒曰:“嫂勿怒,若言其情,恐欲泣不暇矣。”曰:“便

曾不盗得王母箩中线,又未与玉皇香案吏一眨眼,中怀坦坦,何处可用哭者。”

《聂小倩》中有一段对话,也有很多口语词汇:

媪笑曰:“背地不言人,我两个正谈道,小妖婢悄来无迹响,幸不訾着短处。”又

曰:“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魂去。”女曰:“姥姥不相誉,更

阿谁道好?”

有些人物的语言,使用了来自生活中的生动形象的比喻,这是民间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审美性与以丑为表现对象是否矛盾 不矛盾。文学具有审美属性,并不是说他只能表现美的对象,不能写丑的东西;而是说文学是从审美关系上来把握社会生活的。正像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观察,甚至经历过的那种生活情景一样,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是在矛盾与斗争中才能获得鲜明而丰富的显现,因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抗、斗争和比照,实际上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说,丑的东西能够也应该成为文学的对象。丑本身不可能成为美,然而与美的斗争,却能够是丑成为审美的对象;或者生活中的丑可以通过艺术的加工成为艺术中的美。 对文学审美性的理解 文学的审美性不仅仅规定了文学要有自己的对象,同时还规定了文学活动必须以对象化的方式进行。对象化是文学活动过程的审美性的体现。它是指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感受生活,将世界作为人的对象性的存在来把握,从而是外在的自己的生活对象成为主体感受经验中的对象。正是因为体验与审美的这回总内在的联系,使作家们不自觉地意识到,对于创作来说,对象化的重要性。如果从对象化的角度看,应该承认文学活动确实含有自我变现的成分,审美活动的体验性使自我表现成为对象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当然,肯定文学活动的对象化中包含着自我表现的成分,并不等于说文学只需要表现自我,只需要倾诉个人的情绪和感受。倘若如此,文学又会在最根本的意义上丧失自己的审美属性。因此,文学的审美属性在要求文学活动必须个性化的同时,还规定了个体的感受与发现,只能以社会实践和人类创造为对象。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一,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控制,对社会人生的反映有巨大的容量。因为文学塑造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而是通过语言的中介诉诸读者的想象和再创造,因此文学在表现社会生活时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广阔的自由。 第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的传达思想情感,表现人的心理活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同人的思维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与其他艺术相比,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似乎更适宜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展示人的心理世界。 第三,第三,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空间,是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由、最带普遍性的艺术种类。与其他艺术的表现媒介相比,语言媒介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也最为人们所熟识,只是语言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潜能。 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反映生活的特点来检验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构成艺术真实的三要素是: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感情态度,以及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他需要提炼,概括,综合。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但又高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受生活真实制约,也依赖于生活真实。生活真实通过艺术真实得到更好的表现,更具有表现力。 文学是人学 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即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具有超越生活的现象,表现人的价值,追寻人生意蕴的特点。 其二,是就文学以人为对象来说的,它揭示了文学对人的表现和思考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从而展示了唯有文学才能表现的生活经验和人的世界。 二、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与造型艺术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形和概括性

论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艺术性

论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艺术性 发表时间:2020-04-10T08:26:41.127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5月总第344期作者:梁婷 [导读] 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相公镇中心小学713600 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什么有的教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有的教师则不然,课堂气氛非常沉闷,甚至有时还很紧张呢?这里虽然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技能的运用不无关系。一位优秀的教师,往往非常注重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 一、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美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1.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精要性。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一定要规范,规范是技巧的前提。教师对原始概念的剖析、定理、原理的阐述等都必须用专业术语来准确表达,坚决摒弃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准确地把握现行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做到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特别是在讲授一些重要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语言的准确与否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教学语言的严密、准确,有助于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推想,便于学生正确地掌握新教材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趣味性。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基本手段。课堂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每篇课文的感情色彩不同,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有一定的生动、幽默性。新的课改理念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用语,同时还要善于在“标准化”的语言中适时地加入一些幽默的语言,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剂”,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缓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利用幽默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语言,往往会压抑学生的求知欲,容易堵塞学生的思路,而风趣文雅的谈吐,却能“以声传情,以音动心”,给学生一种亲切之感,有利于沟通师生感情,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 3.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通俗性、统一性。教学语言应是介于生活口语和书面文学语言之间的符合语言规范、生动活泼而又庄严周密的冼炼化的语言。它是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是规范性和体裁性的统一,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统一,是丰富性和凝炼性的统一,是抒情性和启发性的统一,是趣味性和哲理性的统一,也是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统一。不同的课使用的课堂语言也应像不同的文章一样,讲究章法结构和遣词炼句,根据课文、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时而选用描写性语言,时而选用叙述性语言,时而选用议论性语言,对不同内容、不同情调的课文,应用相应的语言给予表达。或感情奔放,或脉脉含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趣、导之以法。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二、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是双边的,没有教师的教,或者没有学生的学,都不能构成教学活动。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共同能动地完成教学任务时,才构成教与学的双边统一活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再优美,如果缺少了学生的参与,这都是一节失败的课。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我们的一些小学生,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我觉得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语言美,语言的准确、精要、通俗、幽默便于提高语文的课堂艺术;注重课堂提问艺术,让提问成为一种身心的愉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会说的人;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对它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其中甘苦犹如游鱼饮水,冷暖自知。积极投身教改之中,自有一翻乐趣。

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解析

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解析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为语言使用的终极形式,能够以高度浓缩的状态展现该门语言的发展脉络、使用技巧、文化内涵以及相关因素。文学是通过对语言进行高度的精炼加上创作者自己的思考而产生的,想要能够完成合格的文学作品,首先需要作者自身对于该门语言的内涵和特点有非常明确的认识,并且能够熟练使用语言,包括该门语言所含有的相应使用技巧,例如修辞艺术,不同使用环境中的使用禁忌。为了能够与读者之间产生共鸣,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无误的传递给读者,就需要作者对于语言拥有较强的使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文学;语言艺术;探究 文学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以语言作为载体,通过不同的文学表达形式,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与读者之间进行交流。让读者通过阅读文字来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文学是每一种成熟语言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的一种形式,文学脱胎于语言,但又由于文学自身所具备的魅力,使得进行英文文学学习时,能够使阅读者对于英文本身也产生好感和兴趣,英文文学能够帮助英语收获更多的使用者。 一、英语文学研究现状 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虽然作为一种外来语言,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却随处可见,无论是产品的介绍还是西方文化作品,英语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中国人都曾经经历过段时间的系统英语学习过程在该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最基本的单词音标进行学习,

进而掌握英语的语法,对英语世界的特殊句式进行掌握和记忆[1],达到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学习者能够对更多以英语作为载体的资料和知识进行接触和学习。想要进行英语文学研究,首先需要研究者自身具有较好的英语素养,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基本的英语知识,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频繁使用到英语,有较好的语感。只有达到这些基本要求之后,学习者才能够进行英语的文学研究通过对字面意思的深度思考,来感受作者在创作这些文字时内心的感情波动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学所独有的魅力。英语文学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沉淀出了太多文学巨著,其文学艺术的表达形式繁杂不输于任何一门语言[2],想要真正的对英语文学有一定的研究,仅仅通过阅读几本英语文学是完全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的,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研究,不是研究者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研究者能够掌握大量英语文学内容。 二、英语文学中语言艺术特点 (一)英语文学中想表达的意象性特征 意象实际上是一种以物易物的类比表达方式,通过掌握主体和客体之间所存在的微弱关系,经过作者的思想加工,通过对客体进行描述和表达来让读者联想到客体背后的主体内容。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来自于作者在生活中的实际经历,但作者在表达这些经历时,往往会通过艺术加工,让这种实际存在的生活内容文学化,给其赋予独特的文学魅力。一个优秀的文学,绝不仅仅是对具体事物进行简单描述,而是一定会赋予一定的思想感情在其中[3],需要读者去细致的阅读和分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学生姓名杨翠平 学号081111246 指导教师张玉国 年级2008秋 分校/学院保定电大 提交日期2010年10月22日

内容摘要 蒲松龄坎坷的一生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科场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更使他在思想上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政治制度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常常处于愤懑、无聊之中。因此,他借创作来抒情,寻求心理慰藉,其中女性形象恰恰充当了他的理想载体,饱含了他在人生失意后被压抑的某些欲望、动机和理想。他的《聊斋志异》是部一独具特色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在《聊斋志异》这本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则不下百人,这些女性形象千姿百态,色彩缤纷,个性鲜明,总体上含概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形象。其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女性形象

目录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1) (一)侠女仁妇形象 (2) (二)经济自立的女性形象 (2) (三)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4) (四)被侮辱的女性形象 (4) (五)悍妒仁女性形象 (5)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在我国浩瀚的古典文学海洋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谓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作品却也屈指可数。然而在封建社会末期出现是这位三家村“不得志”的私塾先生却在刻画女性形象上创造了一个高峰。渴望民主革命,改良民主社会的思想流露在字里行间。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他出身于一个久已衰落的世家,其父因科举不显而弃儒从商,却仍不能忘怀于光复门庭。蒲松龄从小随父读书,十九岁时以县、府、道试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生员,得到学使施闰章的称扬。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视甚高。但他此后的科场经历却始终困顿不振,一直考到六十多岁,才接受老妻之劝,放弃了仕途幻想。又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得到一个已经无意义的岁贡生名义。在蹭蹬科场的数十年中,他先是做过短期的幕宾,后来长期在官宦人家为私塾教师,以为糊口。大致从中年开始,他一边教书一边写作《聊斋志异》,一直写到晚年。书未脱稿,便在朋辈中传阅,并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的常识。除《聊斋志异》外,他还存有相当数量的诗、词、文、俚曲等,今人编为《蒲松龄集》。 《聊斋志异》全书约四百九十余篇,主要讲述花妖狐魅故事,但也有不少直接取材于现实的题材,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全书着力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揭露和批判。其中有对于黑暗的官府制度、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抨击,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等等。这其中《聊斋志异》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展示中国女性强烈的反抗精神,不懈追求自主方面,也有其独到的思想光辉,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蒲松龄在落魄孤烦中体验生命的痛苦,深切同情女性,为女性张扬个性,寻找出路,他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同时《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运用传奇手法写志怪

《聊斋志异》运用传奇手法写志怪 从而超越了传统志怪小说 《聊斋志异》是一部题材丰富,思想深刻,艺术技巧很高的文言志怪小说集。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鲁迅先生曾评价其为“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入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这段话精辟地指出,《聊斋志异》既是对传统文言志怪小说的一脉相承,有共同的创作规律,如内容庞杂丰富,注重搜身记异等,然而在与史区别,创作思想,形象塑造,语言之胜等方面以及总体水平上不同于传统志怪小说而显示出成熟精美的优势,使得我国古代文言小说跃上巅峰。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写的是传统志怪小说中的“神仙孤鬼精魅”,但他兼收并蓄,大量使用了更先进、更丰富的传奇小说的表现手法。怪异、丰富的题材加上更加自由、艺术的表现形式,使这部作品更添了生活的真实感,也更富有了艺术的精致美和奇。故事和手法完美融合,使《聊斋志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文言志怪小说的一座峰巅。本文接下来将从作者创作思想、情节结构、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对“用传奇而以志怪”的《聊斋》之所以能够震古烁今,超越传统志怪小说做出一些探讨。 一、作者的创作思想 对于一部文学作品而言,作者创作的出发点首先就决定了一部作品价值的高低。对于文言志怪小说而言,这种创作的思想首先表现在作者自身的鬼神观念及这种观念对于创作的影响。传统的志怪小说都非常相信鬼神的存在,甚至对于鬼神的存在,许多小说都不遗余力地加以证明和确认。如干宝《搜神记》序中就明确提出创作的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这个观念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表现在,由于他们认为鬼神乃实有,所以只要忠实地记录就行,特别重视事实的真实性,强调的是“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而让作品流于历史的支流。对于作品作家也独立其外,做一个记录的旁观者,完全不重视作家主观世界的感受,粗陈梗概的叙事方式也让作品的艺术魅力大打折扣。 而《聊斋》的作者蒲松龄,他也爱搜神记异,写鬼写狐,但是他在作品序言中明确告诉大家说:“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

2017年-电大-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阅读一部论述清晰而又平易近人的文学理论著作,如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初步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的兴趣。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书中阐述的理论问题,哪几点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列出三种以上观点: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书中涉及到的具体文学作品,你阅读过几部,以其中一部为例,说说你的大致印象 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和同学或老师进行一次交流,谈谈你学习这门课程的想法,列出你认为学习这门课程的几个难题。 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语言在文学中存在方式与普通语言中的存在方式是不一样的,请结合具体文学作品,用文学基本属性概念中,文学呈现为语言蕴籍的观点阐释文学语言的蕴藉性特点。 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普通语言往

浅谈外国文学语言艺术

浅谈外国文学语言艺术的发展 外国文学之所以受到欢迎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还在于其语言的生动,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外国文学语言艺术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和文学,外国文化的产生伴随着外国文学的出现,从公元前开始,就涌现出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的流传标志着外国文学走向发展的顶峰,随之而来的就是外国文学发展的高潮。现如今在我国文学市场中外国文学作品不在少数,并成为很多语言研究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根本就在于外国文学中的语言艺术吸引了这些学者的注意。文学是代表一个国家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重要标志,而研究其语言艺术则有助于深刻理解和透析外国文学以及其背后的文化。 关键词:外国文学;语言艺术;文化 在中国文学中文学形式多种多样,层次有高有低,在文学作品中不同的语言运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外国文学而言也是一样,所以在文学中,语言艺术决定了文学的发展方向。文学产生于语言,但是层次却高于语言,文学把语言表现为一种艺术的形式。在文学得到发展的同时,语言也就逐渐成熟起来。 一、善用意象 外国文学不仅仅是用外国文字构建起来的架子,而是填充了人们饱满的感情和思想。在外国文学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来表达、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这在历代文学中都是常见的语言艺术的应用。那么在外国文学中,意象的应用发挥到极致,文学不仅仅是为文学本身而服务,而是通过语言艺术的应用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荒芜和思想上的贫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情感到位 文学依靠语言产生,但是文学的形成不是仅仅依靠语言就可以建立起来的,而是作者情感、背景等融入到情境之中,使其在文学中得到体现从而使文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并能够使文学的发展经久不息,这就是语言艺术的作用。外国文学再现如今的世界各个国家范围内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并迅速成为各国

聊斋志异的评价

聊斋志异的评价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但又简洁,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而且语言利落直观明了。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他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聊斋志异》的许多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故事.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所谓“聊”就是在交谈,话说蒲松龄在他居住的地方附近设一茶棚,凡是进来的人是不收银子的,捧上一壶茶坐下来和客人闲谈,他就专门问一些奇闻异事,蒲松龄的“聊斋”变由此而生。然后,蒲松龄就把听来的这些事情经过自己的加工润色后记录下来。“志”变产生了(记录)。“异”当然就是旨在说明自己所记录的事情都是奇闻异事。“聊斋志异”变由此而生。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

论语言在文学中的艺术体现

论语言在文学中的艺术体现 学校:湖北文理学院学号:2009134149 学院:文学院专业:对外汉语姓名:廖杜 摘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形式,这是语言与文化间的最基本关系。本文就从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语言要素着手,并结合文学的艺术性质,简要论述语言在文学中的艺术体现。 关键词:语言文学艺术形式 文学是以人类的语言为基本媒介,以语言的方式存在的语言艺术形式,且其与其他艺术的差别,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所依赖的语言组织和它所具有的语言特性。语言先于文学而存在,它是文学的背景材料,而文学则是对语言的加工与锤炼。研究语言在文学中的艺术体现,需从语言和文学两方面入手,本文笔者就自己浅薄认识谈谈其认识。 一、语音在文学中的艺术体现 中国古今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语言独特的语音特点来为作品润色。其主要表现的诗作语句中讲究语音的平仄韵律对仗。在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体裁中,对格律法度的追求就达到了“辨声宜判阴阳,吐字须分开闭”的程度。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有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关于此句,昔人笔记已有讥笑东坡:“水暖而入泳者,岂独是鸭?”清人高士奇则为东坡辩解。他在《天禄知余》里引宋稗中载淮南谚曰“鸡寒上树,鸭寒下水”来论证东坡经常注意到事物变化,“皆有理趣、未可辄疑其率也”。其实鹅、鸭本是同类,在诗句“鸭先知”中,第一字需要个仄声字,于是东坡就用“鸭”而不用“鹅”。这并没有什么深意,只是因着诗句中约定俗成的“押韵求同、平仄求异”的规则而致如此的。在句子中,平与仄错开,就不呆板单调,音调就有起伏,如此便可谱出美妙的曲子。 再如鲁迅作品《阿Q正传》中就很善于运用汉字的字调来刻画人物。如书中此段:“在未庄再看见阿Q出现的时候,是刚过了这年的中秋。人们都惊异说是阿Q回来了”,……但阿 这回的回来却与先前不同,确乎很值得惊异。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

部编2019秋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部编2019秋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创造了一个色彩绚丽、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它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除了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外,还因为它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读后能使我们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聊斋志异》的艺术美,表现为思想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绝不是那些逞才使气、炫弄技巧的作品所能比拟的。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一)形式上兼采众体之长 《聊斋志异》虽然名为短篇小说集,实际上其中所收的作品非止一体,而是兼采众体之长,又加以融会创造,是对中国传统的文言小说体式和散文体式的总结和发展。《聊斋志异》中的作品,从形式体制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是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一般篇幅都较长,有完整的情节结构,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明确的主题思想。书中的传世名篇多为这类作品,如《促织》、《席方平》、《红玉》、《婴宁》、《青凤》等等。这类作品多取法于唐人传奇,又广泛地从志怪小说和散文传统中吸取营养,是对传奇小说的发展和提高。比之唐人传奇,想像更丰富,情节更曲折,描写更细腻。在形式上,这类作品多采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体,小说也多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又仿《史记》人物传记后的“太史公曰”,篇末一般附有“异史氏曰”,在讲完故事之后,直接发表作者的议论和见解。或者点明主题,或者借题发挥,尖锐泼辣,短小精悍,很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杂文。这些都显然熔铸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史传文学和散文的艺术传统,以及宋元以来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经验,在构思、人物塑造、情节组织和语言提炼等方面,都有新的特色。 其二,可以称为志怪短书。这类作品,内容多为记述奇闻异事、神鬼妖魅;但与上一类不同的是,它们情节单纯,用笔精简,一般篇幅很短,只有二三百字,或者更少。从形式上看,这类作品很像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但多数在意趣、情韵上与传统的志怪小说又很不相同。作者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神鬼妖异确实存在,而是含蕴着隽永的思想内涵,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例如《捉狐》一篇,描写一个黄毛碧嘴的狐怪如何偷偷地附在人的身上,在人捉住它的时候又如何狡猾地逃跑,显得十分怪异。但作品的主旨实际并不在狐怪本身,而是借狐怪以写人,表现的重点是现实生活中

文学语言的特点

摘要 语言有文学语言和非文语言之分,其区别就表现在各自不同的特征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物和思维过程。文学语言的特征究竟有哪些?目前文论界和修辞界尚无定论,对文学语言特征一些主要特征的归纳尚有争议,笔者倾向于较为常见的五性说,本文试图在当代学者对文学语言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以及独创性做一浅析和归纳。 关键词: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独创性

文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指的是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的文学则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1]与之相对应,“文学语言”也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文学语言,作为语言学上的一个术语,是指一切加工规范的全民语言。它包括科学技术、新闻政论、公文事务以及文学作品等所运用的书面语言。而狭义的文学语言仅指作家作品所用的语言,即“文艺语言”,也称之为文学作品的语言。本文所论述的是狭义的文学语言的特点。 确定了文学语言的概念之后,我们还需要对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加以区分。在甄别这二者的过程中,文学语言的特点也随之明晰。有研究者认为,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认为它们在各自的领域范畴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和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主要特点;而后者则有更广阔却相对更模糊的想象性、边缘性、多义性的特征。[2]文学语言虽然允许有某种灵活变通不尽遵守语言常规的地方,但事实上文学语言并没有在普通语言之外,另创一套语法和词汇系统。它使用的还是我们平常使用的那套语言。[3]文学作品不过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4]文学语言就是为了构建一个特殊的审美目的服务的语言符号系统。文学语言要在语言的一般交际功能的基础上执行一种特殊的艺术功能或美学功能,以语言文字为物质材料和表现工具,来刻画形象,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创造意境,通过形象思维,反映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给读者以美感教育。也就是说,它在传达一般信息之外,还要传达审美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语言便体现出它的一些深层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是指文学语言手段的形象化特征,即以文学语言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抒情所形成的可见、可闻、可感等富有具象性、体验性的特征。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学语言的的首要特征。[5]文学语言如果不具备形象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香玉及王六郎 第一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蒲松龄的相关知识;关于《聊斋志异》的知识。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层次大意。 教学过程一、看对联猜作者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 分。 (蒲松龄) (2)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忍辱负重,铸成史书照尘寰。 (司马迁) (3)战争年代,冲锋陷阵,显将军本色;和平时期,下棋作诗,露文人才华。(陈毅) (4)三顾频议天下计,一番繁商定国 策。 (诸葛亮) (5)犹留正气参天地,还存丹心照人 间。 (文天祥) 二问题1蒲松龄为什么以谈神说鬼来寄幽怀?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同时文字狱的威慑,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及‘南洪北孔“的悲剧。 三问题2《聊斋志异》是怎样的一部书。《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聊斋志异》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奇书,有人说,《聊斋志异》是一部写鬼写狐的神怪小说;也有人说,蒲松龄通过写鬼写狐来讽刺黑暗的现实社会;《聊斋志异》有着更深刻的内涵:《聊斋》里不但承载了一个考举人考了近60年而不中的落魄书生的男人梦,而且展示了一个个先锋的女性形象。 四问题3《聊斋志异》的特点什么?⑴《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⑵《聊斋志异》受广大读者喜爱,既因为其谈狐说鬼,更因为其充满人文关怀。跟其他古典名著相比,《三国演义》写兴王图霸帝王将相,《水浒传》写杀富济贫英雄传奇,《红楼梦》写诗意享乐贵族男女,《西游记》写踢天弄井神魔妖怪,这些离普通百姓的生活都比较远,而《聊斋》关注的是中下层老百姓,特别是关注女性。蒲松龄是写女性的行家里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更加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写过的禁区,塑造出一个个全新的人物形象。 五问题4 《香玉》一文的内容是什么?

《聊斋志异》的文学语言艺术

《聊斋志异》的文学语言艺术 《聊斋志异》之所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与它在语言上所达到的高 度造诣是分不开的。《聊斋志异》虽然是使用文言的形式来写作的,但蒲松 龄提炼语言的道路却鲜明地体现了向古代学习、向民间学习并将两者结合起 来的倾向,他在学习和提炼古代语言和民间语言上,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提炼语言的道路是值得认真总结的。 蒲松龄生活的时代,白话文学从宋、元话本算起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到了明代,就小说而论,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拟话本都是用通俗的白话文

写作的。由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继承的是六 朝志怪和唐宋传奇的传统,这对《聊斋志异》何以采用文言的形式写作是不 无关系的。唐、宋传奇发展到宋代,由于内容上不注意反映现实生活,缺乏 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语言上也逐渐僵化,明代这种僵化更加明显。《聊斋志 异》的问世,不仅在内容上有耳目一新之感,在语言上也是如此。它使用文 言的形式,但却克服了一般文言文的板滞晦涩的毛病,他给渐趋僵化的文言 小说注进了新的血液。蒲松龄继承了我国文言文的精炼、简洁、准确、生动、

骈散结合等优良传统,又从口语中提炼出大量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清 新、隽永、活泼、诙谐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他虽然大量采用口语,但又 不同于白话小说,通过文言虚字的运用,尽管口语词汇很多,但仍然保持文 言的派头,创造了《聊斋志异》特具的语言艺术风格。 一、广泛吸收古代语言精华王渔洋在《聊斋文集序》中,对《聊斋志异》的语言风格,做了十分中 肯的概括:读其文,或探原左、国,或脱胎韩柳;奄有众长,不名一格。视 明代之摹拟秦汉以为高古,矜尚神韵,掉弄机灵者,不啻小巫见大巫矣。即 骈四俪六,游戏谐噱之作,亦能出入齐梁,追蹑庾、鲍,不为唐以下儇佻纤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孙一珍: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每当捧读《卿斋志异》,总给人以别有洞天之感。曲径通幽,千沟万壑,阴晴晦明,烟云叆叇,时而巉岩绝壁,时而大河前横,偶见瀑布飞泻,回步水平如镜。涉猎其中,另长一番精神;流连忘返,犹觉余音绕梁。关于这部人类瑰宝的艺术魅力,古人曾作过许多创造性的探讨和品评。有人赞誉《聊斋志异》的技法:“盖虽海市蜃楼,而描写刻画,似幻似真,实一一如乎人人意中所欲出。”①而且“诸法具备,无妙不臻。写景则如在目前,叙事则节次分明,铺排安放,变化不测。字法句法,典雅古峭,而议论纯正”②。有人推崇蒲松龄“学深笔健,情挚识卓”,故能“寓赏罚于嬉笑”,使人“百诵不厌”③。有人从题材的提炼着眼,认为《聊斋志异》“所述鬼狐最伙,层见迭出,变化不穷。水佩风裳,剪裁入妙;冰花雪蕊,结撰维新。”④前人种种品评,对于领略《聊斋志异》的艺术造诣,都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的参考价值。 作为后学,本文拟从艺术作品在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亦即由独特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征相统一所造成的独特面貌细加缕析。意在抛砖引玉,祈方家不吝指正。 ① (清)冯镇恋:《读聊斋杂说》。 ② (清)冯镇恋:《读聊斋杂说》。 ③ 《聊斋志异·段序》。 ④ 赵起杲:《青本刻聊斋志异例言》。 洗炼和宏富的统一 《聊斋志异》的题材广阔浩瀚,包罗万象。举凡人间的世俗生活,乃至异想天开的龙宫、仙岛,域内海外,天上地下几乎无美不备。从

辽东到海南,从崂山到云南,从福建到西安,从京都到边塞,以山东淄川为中心,作品为我们展示了辽阔的空间和斑斓多采的社会画面。作者笔走龙蛇,游刃有余,时而发思古之幽情,时而抒今世之孤愤,时而托梦幻以寄怀,时而借讽喻以明志。在众多篇幅短、寓意深、容量大的篇章中,不仅花娇狐魅、神鬼精灵、草木竹石、鸟兽虫鱼等非人形象独具人情,而且连士农工商、娼盗官吏、兵艺侠医技、僧尼道巫赌,也大都呼之欲出。作者奋其妙笔,时而写家庭、邻里之间的微妙关系,入情入理;时而写时代的风云变幻,委曲婉转;时而写壮士斩娇除怪,正气凛然;时而写书生落魄,催人泪下;时而写忠贞爱情,娓娓动听;时而写纯洁的友谊,感人肺腑;时而讽刺贪官污吏,令人称快;时而痛斥豪强权势,淋漓尽致。作者经常借身边琐事加以生发,鲜明地揭示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往往寥寥数笔,通过引人入胜的细节晓以深奥的哲理。如同一部生活的百科全书,人情、世俗、道德、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无不有所涉及。兼以作者拥有渊博的知识,善于运用典故,能够从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开拓新意,将丰富的生活素材提炼为创作的题材。《聊斋志异》堪称洋洋大观,不仅以形象的生动性闻名,而且以宏大的规模、广阔的内容吸引着读者。从类似的题材中开掘不同的思想内容,是《聊斋志异》显得丰富多采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脍炙人口的《狼三则》,题材、形象基本相同,然而立意却各有侧重,一则表现屠户的智慧,二则突出屠户的警觉,三则描写屠户的勇敢。再看看大量爱情题材的作品,不仅构思、人物、情节各异,而且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也大相径庭。同是写牡丹花精与人恋爱的《葛巾》和《香玉》,前者立意在于说明猜疑能使美好的爱情枯萎,幸福的生活中断。后者则重在对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讴歌。同时写虎的作品,有的取其残暴的特性,针砭贪官(《梦狼》);有的借其凶猛吃人的特点,让老虎吞噬势豪的头颅(《向杲》);有的则取其刚勇的品格,对为母治病的医生尽卫护之责(《二班》)。 《聊斋志异》丰富多采的内容,是以精粹的语言来表现的。如果说“简洁是美的必须条件”①,那么丰富也绝不等于冗杂、拖沓。蒲

语言艺术(文学)

第五节语言艺术(文学) 语言艺术,即文学,是以语言或其文字符号为表现媒介的一种艺术形式。语言艺术是最重要的艺术种类之一,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一、语言艺术的分类 语言艺术是一个庞大的艺术门类,它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具有自己系统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是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基本体裁之一,它是用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后来诗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曾把不合乐者称为诗,合乐者称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创作了古代最早的一篇长抒情诗《离骚》。前者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后者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大著名史诗,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诗歌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在中外文学史上产生了难以计数的众多作品。诗歌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抒情诗作为诗歌的一种,用语言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袒露诗人的内心世界,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它不追求人物刻画和情节描述,而是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注重表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例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中虽然也有对所见所闻的景物的描写,但诗人重在借景抒情,诗人浓郁的羁旅之情始终融会在夜泊之景中,诗人的情绪、情感仿佛随着这静夜的悠扬钟声回荡不已。而叙事诗则不同,它常常注重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叙事诗通常不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而是将诗人的主观感情溶化在叙事之中。例如著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从木兰女扮男装参军到屡建战功返乡,在写人叙事中融会了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情,使这首长篇叙事诗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格律诗都是古代形成的诗体。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都是格律诗,每首诗的对仗、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每句诗的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又如,欧洲古典诗歌中的十四行诗,也是格律诗,莎士比亚就曾经写过154首十四行诗。自由诗又称新诗,是与格律诗相对而言的,指那些只求节奏韵律和谐的诗歌作品,它们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一般认为,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五四运动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郭沫若、胡适、刘半农、徐志摩等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新诗。 散文也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散文的含义和范围随着文学形态的发展演变,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内容。我国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泛,主要是指一种与韵文、骈文相对立的文体,包括经、史、传等各种散体文章。随着文学的发展,散文后来被专门用来泛指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包括杂文、传记、小说等都被容纳在里面。近现代的散文,则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专指与诗歌、小说、剧本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特写等。这是五四运动以来人们较为认同的现代散文含义。我们这里所讲的散文也是从这种意义上来定义的。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多样,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