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西方翻译简史

现代西方翻译简史

现代西方翻译代表人物(一)
西奥多·贺拉斯·塞弗里(Theodore Horace Savory,1896- )
著名动物学家、蜘蛛专家,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会员,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
《翻译的艺术》(The Art of Translation):对翻译的历史、翻译的分类、翻译的性质、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古希腊罗马作品和《圣经》的翻译、科技翻译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一)翻译的性质和原则
必须表现原文文字;
必须表现原文意思;
应该读起来像原文;
应该读起来像译文;
应该反映原文风格;
应该带有译者风格;
应该读起来像原文同时代的作品;
应该读起来像译者同时代的作品;
可以对原文进行增删;
不可对原文进行增删;
诗歌应该翻译成散文;
诗歌应该翻译成韵文。
(二)翻译的分类
完美翻译(perfect translation)
等值翻译(adequate translation)
综合翻译(composite translation)
科技翻译(translation of learned,scientific,technical and practical matter)
(三)读者分析法理论
把读者分为四类:
1、完全不懂原文语言的读者;
2、正在学习原文语言的读者;
3、曾经学过原文语言,但后来又忘记了的读者;
4、精通原文语言的读者。
约翰·坎尼森·卡特福德(John. C. Catford, 1917- )是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翻译的性质
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TL).
SL: source language TL: target language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原语)的文字材料 (textual material) 替换成另一种语言(译语) 的对等的文字材料。
翻译的类别
程度(extent) :
“全文翻译(full translation)”
“部分翻译 ( partial translation)”
语言层次(levels):
“完全翻译(total translation)”
“有限翻译(restricted translation)”
语言结构的等级(rank):
“级受限(rank-bound)”翻译
“级无限(rank-unbound)”翻译
翻译的等值
翻译就等值来看,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转换成等值的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其等值取决于两种语言的对比,原语和译入语的语境意义共同特征越多,翻译等值的条件就越充分。在讨论翻译等值关系时,需区分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和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两个概念,前者指特定语境中译文与原文的等值,后者指译文和原文的语法范畴具有对应性。
翻译的转换
1)层次转换(level shifts)
是指译文和原文所用的词语处

于不同的语言层次上,也是指在语法层次和词汇层次之间互相转换。
2)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s)。
是指偏离两种语言的形式对应,可分为:(1)结构转换;(2)词类转换;(3)单位转换,或级转换;(4)系统内部转换。
翻译的限度
1)语言方面的不可译
(linguistic untranslatability)。
2)文化方面的不可译
(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1916-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主要代表作:
《翻译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1981)
《论翻译》(About Translation,1983)
《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1985)
《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1988)
翻译的类别:
1、交际翻译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译作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作。
2、语义翻译 (semantic translation):译作应在译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的上下文意义。
3、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原作词语的基本意义被译了过来,译文合乎译语的句法结构,但是意思是孤立的,没有考虑原语用词的上下文因素。
4、死译(interlinear translation):逐行对照翻译,原作中所有的基本意义得到了翻译,但是译文既不考虑原语用词的上下文因素,句法结构也不合乎译语的要求,连词序都是按照原文排列的。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策略: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交际性和语义性翻译)、 The Theory and Craft of Translation( 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 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同样信息的技巧。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produce on its readers an effec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at obtained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 Semantic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nder,as closely as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llows,the exact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交际翻译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在目的语中再现原文读者感受到的同样效果。语义翻译尽可能地翻译第二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和原文的准确语境意义。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区别:
1、交际翻译首先忠于译语和译语读者,即使原语屈从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语义翻译屈从于原语文化和原作者,翻译原文的语义,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上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
2、当信息的内容和

效果发生矛盾时, 交际翻译重效果而不重内容,语义翻译则恰恰相反。
3、交际翻译通顺、简朴、清晰、直接,合乎习惯,语义翻译比交际翻译复杂、笨拙、具体、浓缩,重在再现原作者的思想过程而不是他的意图。
4、交际翻译的译文通常比语义翻译长,因为后者没有帮助理解的多余的词语。
5、交际翻译是一门技巧,常可由多人承担;语义翻译是一门艺术,只能由一人单独承担
(三)翻译中意义的走失理论
1、当原文内容与该国特有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思想习惯有关时。
2、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语音、语法和词汇系统。
3、怎么运用语言,译者和原作者各有其方式。
4、译者和原作者具有不同的语义理论和价值观念,对于同一篇东西,译者的理解也有可能与原作者大相径庭。
(四)文本的功能理论
1、表达功能 (expressive function)
2、信息功能 (information function)
3、呼唤功能 (vocative function)
任何表达型的文本(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富于想象的文学作品;权威性的声明;自传、散文、私人通信等),应侧重于语义翻译。
信息型(包括以科技、工商、经济为主题的一切格式文本)和呼唤型(包括说明书、宣传品、通俗小说等)的文本应该侧重于交际翻译。

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1914-):美国翻译理论家。
奈达的主要论著:
《翻译科学探索》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1964)、
《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8, 与Charles Taber合著)、
奈达的翻译思想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主要发展阶段:
1.描写语言学阶段,
2.交际理论阶段,
3.社会符号学阶段。
奈达的主要翻译思想:
(一)语言的共性论
(二)译文读者中心论
(三)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
(四)关于翻译过程:
分析(analysis)
转换(transfer)
重组(restructuring)
检验(test)。
动态对等理论(dynamic equivalence):
强调的是信息对等,而不是形式对应
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
要求“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奈达认为,形式也表达意义;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
最高层次的对等
是指“译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这种高度的对等几乎是永远达不到的,尤其是两种语言和文化差异较大时更不可能达到。
最低层次的对等
是指“译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
在最高层次对

等和最低层次对等之间,可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对等。允许对等有一定的范围,就能比较现实地处理不同类型文本之间的差异,扩大了功能对等的适用范围。
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功能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functional equivalence)。衡量一个译品不是以译者本人的主观愿望和主观意志为标准,而必须以读者的客观反应来衡量。如果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那么便可以认为反应是成功的,也就是达到了动态对等,也即功能对等的目的。
翻译的程序与方法:
source text target text


analyze restructure


information transfer information
翻译程序分为三个阶段:1、分析 2、传译 3、重组



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功能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functional equivalence)。衡量一个译品不是以译者本人的主观愿望和主观意志为标准,而必须以读者的客观反应来衡量。如果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那么便可以认为反应是成功的,也就是达到了动态对等,也即功能对等的目的。
翻译的程序与方法:
source text target text


analyze restructure


information transfer information
翻译程序分为三个阶段:1、分析 2、传译 3、重组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

共同的出发点和研究方法
1、对语言的可译性、翻译的性质、标准和方法等问题的科学认识是他们研究其他翻译问题的前提。
2、有着共同的研究目的:为了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实践。
2、都以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奈达成功地运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成分分析法、信息论等,为他的动态对等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应用语言学分析处理翻译问题方面,除了语言的功能理论以外,纽马克特别重视语义问题。
不同的侧重点:
1、内容和形式
奈达认为意义优先于形式。该原则适合翻译所有的文本。纽马克认为应采取不同的方法翻译不同功能的文本,从而给予形式和内容不同的侧重。
2、读者与作者
奈达的动态对等的原则是以读者为中心的,力图为所有的译语读者服务。纽马克认为译者必须先确定原文文本的类型,然后再决定应该给予译文读者多少注意——放在怎样恰当地为读者传译信息同时又不嚼饭与人这一方面。
3、等效
奈达认为检验翻译的标准是看译文是否使

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关注的焦点使对接受者产生的效果。纽马克认为等效原则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译文是否能产生等效,不仅取决于译文的特点和类型,也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