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各章重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各章重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各章重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各章重点.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

1.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党章与宪法的关系

当代中国政治的制度规范是由宪法和党章共同决定的,它们规定了中国政治的基本性质与制度框架。

在中国的政治过程中,党的政策和执政理念先通过合程序写入党章,后写入宪法。通过宪法和法律把执政党和政策具体化、规范化和法律化,实际上是确认执政党的领导权威、执政地位及其政策的至上性,是用法治的方式维护执政党的权威,坚持执政党的领导,推行执政党的政策,实现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法治化转变,从制度上、法治上保证“党在宪法的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进一步落实。

2.党章中关于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规定有哪些

党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领导地位;

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直接规定与影响,如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执政党的治国方略。

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党历来强调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民主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国家主权。我国现行宪法把人民主权作为政治制度的首要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是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来源,与之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为中国政治合法性提供了制度来源与保证。

4.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依法治国原则

作为党和国家执行方略与原则的“依法治国”原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和实行: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良法之治、宪法至上”;②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政治中应侧重于限制与规范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与保障人权;③依法治国还要求司法独立,以保障法律所体现的正义与公正得以实施。

第二章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

1.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含义是什么?

狭义的“党的领导体制”是指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制度包括体现中央、地方和基层各级党组织权限和地位的中央集权制的领导体制,也包括体现党组织实施决策的集体领导制度。广义上来说,还包括党对国家权力机关的统领关系的体制。

“国家的领导体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内部之间的权力划分和相互关系的体制。事实上是“党政关系”中广义上的“政”。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具体表现为它对国家各个方面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党政关系或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是分析中国政治制度的出发点。

2.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基本构成是哪些?

党的一元化领导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体现为党委制和党组制、党管干部制度、归口管理制度、党委领导下的集体负责制以及有关案件的党内审批制度。

3.我国的归口管理制度是什么?

党中央把国家的党政事务分为六大块分别由六个政治局常委分工负责领导,六大块分别是组织人事、宣传教育、政治法律、财政经济、外事和军事。

“口”是指政府工作的某些领域,类似于“系统”或“条块”。

中央在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干部制度的同时,作为配套措施,建立了对政府部门的归口管理制度。1953年,中央把政府工作按性质划分为工交口、财贸口、文教口、政法口等。由同级党委的常委分口负责。各工作部门政府行政机关的业务部门相对应,进行对口管理,以管理干部为主,而不直接管理行政事务。

4.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有哪些变化?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①行政首长负责制在企事业单位的确立;

②党的行为法治化取向;

③党与行政部门关系的改革;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党政分开问题,党和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的领导,是关于干部的选拔、调配、考核和监督,党不应该直接干预政府和企业的行政工作和生产指挥。

④干部制度的变化(下放管理权限,党管干部类别的调整,党管干部方式的变化,任期制和退休年龄制度的建立,差额选举制度的形成)

5.党的核心领导机关有哪些?

党的中央组织包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书记处。

在理论和实践中,总书记、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书记处是共产党的最核心的决策机构。

6.党管干部体制有哪些变化?

在实践中党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逐步扩大厅局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比例;

第二、推行竞争上岗制度,把竞争上岗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方式;

第三、提高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和公开程度;

第四、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表现在建立领导干部任期制、新提拔干部试用期制;

第五、扩大干部交流范围;

第六、加强监督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减少吏治的腐败,中共中央对策是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第三章政党与政党制度

1.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关系是怎样的?

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区别

所谓革命党是以某个阶级为基础,以一定的信念为指导,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政党。而执政党是指以通过制度性选举或者暴力革命而执掌一国政权的政党。

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如下:

目标和任务不同。

运用的手段不同。

组织方式不同。(执政党一般有一个魅力型领袖,能一呼百应且还有一套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一套铁的纪律来整合、凝聚全党。)

阶级基础不同。(革命党一般认为现存的政权不合理,要起来推翻它,其所代表的是特定阶级的利益。而执政以后则更加强调阶级调和,阶级合作,通过社会合作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

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不同。(革命党意味着没有取得国家政权,它们与国家政权是对立的,而执政党意味着已经掌握政权,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是一致的。)

2.如何实现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从执政的合法性来源来看,实现从经济建设到民主法制建设的转变。(合法性是指民众对现存政治体系和政权的信任、支持与认同。)

从执政的社会基础来看,要实现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革命党代表特定阶级的利益,社会基础比较单一,而执政党则必须扩大社会基础,要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

从执政的技术来看,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从执政的可持续条件来看,制度建设与法治建设更为根本。(主要包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党与社会团体的关系是什么?

群众性团体是共产党执政的外围组织,它们在国家政治过程中承担着利益表达与综合、政策执行和社会监督等职能,成为党联系特定社会群体的“桥梁与纽带”。

群众性团体的工作是围绕党的执政而展开的,利益表达是为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政策执行是充当执政党的助手,社会监督是为了发挥群众对执政党的监督,避免腐败。

第四章立法体制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因为它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在法理上具有全权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法理上具有至上性,高于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的有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根据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总理的更名,决定副总理及其他人员的人选;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人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政治文明其实就是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法治化。

2.如何认识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1982年党的十二大和1982年宪法第一次明确提出党应该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是党与人大关系的一个转折点。这一规定就明确地指出了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这里涉及党如何开展领导问题。党要实现好政治领导,同时又保证人大的国家最高权力的地位,党的领导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党上下要真正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而不是依领导人的指示来治国。要正确对待人大的职权和人大的行为,支持人大的工作。

(二)在组织结构上,人大应该是党的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改变党直接指挥政府和党政不分的权力结构。

(三)在决策上,党应该采用议案的形式使自己的意志和建议在人大通过,党的决策只有通过人大的程序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

(四)在组织制度上,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允许任何特权,不允许有任何超越制度的代表或委员。

书本: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人大领导人大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党领导国家政权,人大行使国家权力,两者完全一致。做到既坚持党的领导,又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独立行使职权。(1)党组织对人大实行政治领导(2)党组织不包办人大工作(3)党组织带头遵守人大制定的法律和决议

3.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选举制度还存在哪些问题?

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无记名投票原则;差额选举原则

问题:候选人的提名不够民主,候选人介绍办法不完善,选区及选举单位划分方式单一,直接选举的范围较小,选民对选举认识不深

在县以下的选举中并没有完全实行直接选举和无记名投票原则;候选人与应选代表等额;选民不知道候选人背景等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有哪些?

全国人大的职权:1.立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2.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3.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4.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1.立法权2.监督权3.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4.人事任免权5.其他职权,如主持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领导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等。)书本P18:全国人大的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权利

书本P28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国家立法权,法律解释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参与全国人大的组织工作,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5.比较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的监督权执行情况。

监督权具体可以分解为知情权、检查权、审议权和处置权。

在实践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对象主要是“一府两院”,监督的基本形式是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和两高的工作报告。其次是质询,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代表,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委的质询案。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大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督;第二,加强了对司法监督的力度;第三,监督法性质的法律的出台等。

地方监督权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执法检查

(2)“两评”工作(代表评议和述职评议)

(3)个案监督

(4)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

6.如何认识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大制度的完善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网络)

第五章中央人民政府

1.如何认识“议行合一”理论与我国政府体制设置的关系?

中国政府则是在“议行合一”原则下的政府

指导中国政府设置的“议行合一”原则可以归结为:

无论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建构还是其立法与执政活动,都需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行政和审判机关的权力直接来源于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党和国家的各个工作部门,他们在人大开会期间亲自参加法律的制定,闭会后返回各个工作部门贯彻执行法律。

2.我国政府的领导体制是什么?

首长负责制。1982年以前是集体负责制。

3.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什么及如何认识国务院的地位和性质?

国务院除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4.比较我国行政体制建制与其他国家的异同。

5.如何认识我国立法体制中的行政立法?

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行政立法权又具体分为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行政法规特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行政事项,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行政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省会城市,国务院单列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而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第六章地方政府

1地方政府的行政领导体制是怎样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2我国现阶段的县乡关系如何?

县对乡的领导,核心机制是县委对全县工作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人事领导。

县长是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的,而人大代表绝大多数来自各乡镇,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乡镇组织对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具有很大的决定权,对县政府工作具有监督权。

县政府对乡镇政府有直接的领导关系,县长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对乡镇长的直接领导,当然县政府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各政府部门及其设在各乡镇的办事机构来推动。

但县乡的矛盾和摩擦也在不断增多,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县驻乡机构急剧膨胀,乡镇政权管理权能受到削弱;各职能部门和乡镇之间围绕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利益争夺加剧。

3我国基层政治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是什么?

主要问题:三乱问题(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

腐败问题(用人上的腐败、浪费财政资金上的腐败) 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党的一元化领导和压力型体制的领导方法是造成上述问题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县级政权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县委书记手中。

第二,各级领导干部事实上的任命制和各部门领导说了算的做法导致了用人问题上的腐败的主要原因。县委主要领导及组织部门掌握着各乡镇党政领导和县各职能部门领导干部的任免权,而人大选举和任命只是走程序。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第三,畸形的政绩观也是导致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4如何认识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制度创新作用?

中国经济的改革必然是从放权开始的。与中央政府不同,由于在经济改革中各地方政府已经成为一个利益主体,而不单单是公共行政的管理者,因而为了自己本地区的利益,地方政府的一些行为既阻碍了统一的市场经济的形成,同时其制度创新的行为又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保护主义开始盛行。当财政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时,当经济增长成为衡量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时,地方政府的利益与当地居民的利益事实上一体化了,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创新动机。

第七章司法制度

1党与司法制度的关系如何?

目前,我国宪法和法律虽然确立了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但这—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完全落实。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在领导体制、财政体制、机构设置和工作程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司法机关与同级党委、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完全理顺,旧体制造成的司法权弱化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下,部分地区司法机关与地方党委的关系是不正常的。司法机关基本上受命于党委,成为党委的附属产物,地方法官的任免权掌握党委手中。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党委经常性直接过问案件情况并参与案件的讨论和审理。更有甚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个人情感给案件打批条,这在表面上看似乎迎合了某些人所谓的“绝对服从党的领导”需要,事实上这种“以党代审”的做法导致的部分办案不公,反而使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望大打折扣,严重损害司法机关的独立性,成为导致腐败的诱因之一。(网络)

2如何看待法院的法律制定权?

总体来说,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不采用判例学说,也不存认法院有制定法律的权力。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拥有法律解释权,且仅仅隶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其他法院无此项权力。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就如何具体适用某一法律作出解释,也可以咨询性地批复来自某一地方高级法院或专门法院的对某一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作出回答。

3法院和检察院的组织体系是什么?

法院组织体系:全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又设了若干个人民法庭作为派出机构。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水上运输法院等。

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全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包括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等。

4如何认识我国司法体制设置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关系?

第八章军事制度

1我国军事制度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我国军事领导体制是怎样的?

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中央军委由主席、副主席、委员组成。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根据主席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解放军四总部:四总部既是中央军委战略意图的执行机构,又是掌管全军军事、政治、后勤和技术装备工作的领导机关。总参谋部,是中央军委的军事工作机关,是全国武装力量军事领导机关,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是中央军委的政治工作机关,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和组织政治工作。总后勤部是负责军队物资、卫生、技术、运输等方面供给的机关。总装备部负责全军的武器装备建设工作。

军(战)区体制:军区是根据国家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和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设置的军队一级组织,是战略区域内合成军队的军事领导指挥机关。军区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指挥机关。军区下辖若干个陆军集团军、各兵种部队、后勤保障部队和省军区、军事院校等。 (七个军区: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成都军区,广州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南京军区。这七大军区直属于中央军事委员会,而不经过总参谋部。)

3我国国防领导体制是怎样的?

国防体制是指有关国家防卫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以及领导体系的制度。国防领导权集中在中共中央,但同时,国防体制侧重于整个国家的防御与动员体系,除以中共中央为领导核心外,还涉及政府的相关军事职能。宪法和国防法还规定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主席、国务院等机构的国防领导职权。

为了促进国防领导机构之间的协调,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还建立了协调会议制定。国家还建立了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由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兼任,它是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的主管全国国防动员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

第九章监督制度

1我国的监督体制是怎样的?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形成了一套从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到执政党自身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系统性制度。

2党内监督的体制及现状如何?

对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而言,党内监督在制约权力,端正党风、清除腐败、保障权利等方面的职能,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有力武器,更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有效措施。

党内监督的主体是全体党员、各级党的组织和专门的纪律检查机关,它们共同构成了党内监督的基本力量。

党员监督又称党内的群众性监督,指广大党员运用民主权利对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所开展的建议、评议、批评、监视等活动。开展监督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有选举监督;建议、询问、批评产;民主评议;检举、控告党组织和党员个人违纪行为;

党的基层组织监督主要是本组织在日常组织活动中对所管的党员进行审查和鉴定,在日常工作中听取党员的建议和意见,在党的组织生活中,揭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主要是各级党代表听取和审议党委、纪委的工作报告;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批评,乃至询问;提交各种建议案、提案、讨论案和罢免案;选举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党的委员会的监督是指党的委员会对党的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党员的监督和督促,方式主要有: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听取常委会成员的述职报告;推荐出任政权机关领导职务的人选;委员会对党务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工作提出批评、质询或罢免案。

党委常委会的监督指常委会对所辖的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监督。

党委组织部门的监督主要对党的组织路线、干部路线和组织制度的执行情况,组织机构的设立,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情况实行监督;日常管理中对干部党员的考察、考核和鉴定;

3.行政监督中的审计监督体制及现状如何?

中国的审计体系是以国家审计机关为核心,以公共管理机构和部门、单位体制内部的审计机构为基础,以社会上的审计、会计组织为补充力量所构成的。

国家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组织领导全国的审计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本级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审计机关的职责主要有:

(1)对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策,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2)对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3)对国家投资项目、社会公共资金、国外援助或贷款项目等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

审计工作的主要程序:编制审计计划、通知被审计对象、取得证明材料、提出审计报告、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申请复核及提出申述、检查审计结论和决定执行情况、建立审计档案。

4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如何?

信访制度的最初设计目的是为了联系群众,但在实践中信访却具有了监督功能。处理信访问题最重要的原则是“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目的就是为了“就地解决”,实现“小事不出村、乡,大事不出县”。

但在实践中,信访制度的功能出现了一些变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回避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二是政策走形,出现了“劫访”这一特殊现象。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复习资料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被通过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C ) 2.国务院组成人员中,除总理外,其他人员的提名权属于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总理 D.国家主席(C ) 3.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其派出机关的是 A.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B.市辖区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D.乡、民族乡人民政府( A ) 4.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可以制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B ) 5.我国各省设置的人民法院称为 A.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B )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二年(C ) 7.邓小手指出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符合 A.马克思主义观点 B.精兵简政原则 C.市场经济要求 D.中国实际(D ) 8.1953年2月通过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的是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政务院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 ) 9.乡镇每届政府任期是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二年( A ) 10.我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主要标志是(C ) A.多党合作 B.政治协商 C.民族区域自治 D.基层民主 11.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A.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中央书记处(B ) 12.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法规的前提是 A.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B.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10名代表提议 C.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D.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名代表联名提议(C ) 13.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渊源于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精讲笔记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精讲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制度:规范、法度的意思。 (选择题)二、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维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持社会政治实体活动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从狭义的角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选择题)三、政治制度的几个显著特点:历史性、稳定性、强制性、合法性。 (简答题、论述题)四、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社会领域的各项制度,尤其是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主要成分,它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什么样的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制度。因此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二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不一致就要产生矛盾和冲突。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这种相互关系,告诉我们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要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主要体现在居于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等方面。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意识形态以及传统对政治制度及由政治制度决定的决策活动、实施活动有重要作用。思想文化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更紧密,也更直接。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建立与其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以起到巩固和发展政治制度的作用,在我国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当代中国行政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一般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也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 (论述题)六、坚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不仅是中国人民奋斗 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而且被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事实和人民民主政治生活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实际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我们必须坚持当代中国的 各项政治制度,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2、当代中国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存在的五大 弊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选择题、简答题)七、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区别: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配、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主要是指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可理解为局部的微观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过程中的具体化,它受政治制度制约,也影响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实施和巩固。 (简答题)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以来的主要成果: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实现我党政职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加强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实施公务员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根据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进行了行政机构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 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 6700万3.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 民定宪法4.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D. 邦联制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具备党龄()。A. 5年以上6. 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 政治体制7. 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 公民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10. 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社会主义制度正确答案:A 满分:1 得分:111.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2. 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 全国人大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4.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 民主集中制1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 D. 五年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法律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中国公民的资格B. 成年性C. 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政治权利D. 精神健全、正常 E. 爱祖国爱人民2. 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 历史性B. 阶级性C. 权威性D. 层次性E. 稳定性3. 宪法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A. 统一解释B. 部分解释C. 条理解释D. 专门解释E. 补充解释 F. 扩大解释4.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 平等权B. 政治自由C. 人身自由D. 信仰自由E. 监督权F.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5.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就是:()A. 有法可依B. 有法必依C. 依法行政D. 司法公正E. 执法必严F. 违法必究6.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会外职权主要有()A. 质询和询问权B. 视察权C. 与选民和原选举地位的联系权D. 列席其他会议权E. 召集临时会议的提议权F. 提出议案权7. 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职权有:()A. 重大事项的讨论、决定权B. 选举权C. 任免权D. 地方立法权E. 监督权F. 否决权8. 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 人民当家作主原则B. 民主集中制原则C.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D. 群众路线的原则E. 首长负责的原则F. 精简和效率的原则9. 从宪法的形式看,我国宪法属于()A. 成文宪法B. 不成文宪法C. 刚性宪法D. 柔性宪法E. 协定宪法F. 民定宪法10. 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 农村村民委员会B. 城市居民委员会C. 工会D. 妇联E. 共青团F. 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三、判断题(共5 道试题,共25 分。)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宪法的制定者,而不是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A. 错误2. 统治和治理国家的主要权力都应当集中在统治者手里。A. 错误3. 中共虽然禁止除共青团之外的其他任何党派、政治团体、政治组织在军队中建立组织和发展成员,但其他组织和团体的成员如果参加军队,并不须与原来的组织脱离关系。A. 错误4. 任何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都有权以个人名义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A. 错误5. 我国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宪法修改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策性修宪”的模式。B. 正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共15 道试题,共15 分。)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 )。D. 不定期召开2.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域地域辽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C. 64.3%3. 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 15个4.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数是()C. 800人5. 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由( )。决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6. 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D. 五级7. 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数民族有()C. 55个8.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职的年龄要求是\(C. 年满四十周岁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年D. 1954年10. 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川11. 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A. 中共中央书记处B. 国务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

2018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电大复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C. 工农联盟)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中央委员会)。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 主权在民)。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C.人民民主专政)。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民定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全国人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D.五部宪法)。 2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单一制)。 22.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公民)。 23.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C.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是(A.人民代表大会)。 25.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 作的主要是(B.全国人大常委会)。 26.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B.大会主席 团)提名。 27.按照修宪通常的程序,首先提出修宪 建议的是(B.中共中央)。 28.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B. 全国人大)。 29.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 是(A.县级以上代表) 30.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自治县、不设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 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三年)。 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民 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 每届任期(D.五年)。 3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 具备党龄(A.5年以上)。 34.除中共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 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35.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C. 中国民 主同盟) 3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 的民主党派是( D.中国致公党) 37.宪政的前提是(B民主) 38.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 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 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C.全国人大常 委会) 39.我国的宪法解释属于( D. 专门机 关解释制) 40.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C.人大及其常 委会) 41.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 席候选人名单的是(B.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主席团) 4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C. 45周岁) 4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4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B. 全国人大委员长)。 4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的是(A. 国家主席)。 4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 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国家主 席)。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D. 1954年)。 4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国务院)。 4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 限为(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 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的是(C. 全国人大常委会)。 5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D. 不定期召 开)。 5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B. 国 务院直属机构)。 5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 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 的,应当由(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 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 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B. 下 一年1月10日前) 5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D. 五级) 5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 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 5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 本成形于(C. 元代) 5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15个) 59.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 早设立的则是(D. 内蒙古自治区)。 60.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 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 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 川) 61.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 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 治县最多的省是(C. 云南) 62.我国政府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其中地级市、行署一般有(C. 40-50个左 右) 63.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 数民族有(C. 55个) 6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笔记 第三章 选举制度)【圣才出品】

第三章选举制度 一、概述 1.选举与选举制度 (1)选举,是指某一社会群体中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按照既定的方式和程序,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的行为。这一定义包括五层含义: ①“社会群体”,包括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组织等; ②“全体或部分成员”,涉及到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哪些人有资格参加选举,亦即选举主体问题; ③任何选举都必须预先设定某种方式(如投票、举手、鼓掌、起立等)和某种程序(如划分选区、提出候选人、投票、计票、宣布投票结果等); ④选举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有被选举权的人员中的任何人,这是任何选举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所在; ⑤任何选举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即为了选择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 选举的基本要素是主体(选举人)、客体(被选举人)、目的、方式、程序、结果;选举的根本特征是实现选举人的意志,从而实现公民的选举权这一现代民主社会中基本的政治权利。 (2)选举制度的涵义,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加以理解: 从广义上说,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其中制度是法律、法规、章程、规则和惯例等等所有规范、准则的总和); 从中义上说,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组成人员的制度;

从狭义上说,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本章讲的是狭义上的选举制度,其内容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确定、选举所遵循的原则、选举的组织机构、选举的方式和程序、代表与选民的关系等,这些内容一般都在各国的宪法、选举法和有关法律中得以明确的规定。 2.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 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选举制度发展而来的,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权,实行了革命政权的选举制度,为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建国大纲——《共同纲领》中规定,新中国实行普选制度。 (2)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当代中国第一部选举法,《选举法》对中国实行普选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等作了具体规定,从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的正式形成。 (3)形成于1953年的中国选举制度,有个明确指导思想,即既强调发扬民主,又坚持从实际出发。选举制度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与保障,自然必须强调发扬民主,然而,民主的实现程度又离不开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历史的条件,无视诸条件的制约,急于追求“高度的民主”,只能流于形式而于实质无益,甚至会陷于形式主义而有碍民主实质的体现。 3.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发展 自1953年选举法实施后的最初十余年间,中国选举制度的贯彻还比较正常,总的来说,各级人大尚能按期改选,但在“文革”时期,中国的选举制度受到了严重破坏,全国几乎没有进行过真正的选举,人大制度亦名存实亡。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2.议行合一:国家权力机关统一掌管立法、行政等全部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指规范选举活动的各类制度。其含义包括:(1)广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其中制度是法律、法规、章程、规则和惯例等所有规范、准则的总和)(2)从中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组成人员的制度;(3)狭义上说,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4.行政组织体制: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层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权责配置关系和结构体系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6.政党制度:指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干预政治、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的总和。指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以及各政党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 1.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 ①国家xx: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具体包括: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在不与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前提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②法律xx: 1978年宪法第一次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职权。 凡关于宪法、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加以补充。这种解释或者补充规定与原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③监督权: 1982年宪法第一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的实施。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有权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包括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④决定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⑤任免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⑥参与全国人大的组织工作: 包括主持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召集全国人大会;决定延长本届全国人大的任期;主持全国人大预备会议;审查代表资格;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领导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等。 ⑦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2.选举制度主要原则: ①普遍原则:是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性。选举权是指公民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为国家代表机关的权利。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四、简答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 1.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 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现。(2分)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2分)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2分) 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2分)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 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特色? 第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2分)第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分)第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第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2分)第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能够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完善。 4.何谓“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国”?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实行法治。(4分) 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分) 依法治国突出表现在依法行政方面。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必须以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分)。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笔记( 国家行政制度上)【圣才出品】

第四章国家行政制度(上) 一、概述 1.行政及国家行政制度 (1)行政 ①马克思给行政提出的经典定义认为:“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这就明确了两点:第一,行政是一种国家活动,而不是个别或一般社会组织的行为;第二,行政是国家对社会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这就使国家行政区别于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活动。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应指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各类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 ③概而言之,有三种意义上的“行政”。 广义即指管理。 中义即指各类国家机关的管理, 狭义仅指除立法、司法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对社会事务的管理。 (2)国家行政 国家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的组织管理活动。它是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的结合,是国家职能两重性的具体体现,具有以下特点: ①国家行政主体的公共权威性 国家行政的主体是带有公共权威性质的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权力只能由国家行政机关来依法行使。主体的公共权威性质,决定了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要具有公共性,不能用来服务于个别团体和个人的特殊利益;另一方面,国家行政权力要依法行使。 ②国家行政活动兼具社会性与政治性

国家行政活动受制于统治阶级的意志而带有浓厚的政治性,这主要表现在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的政治职能的履行上;但是国家又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在形式上不能仅仅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必须同时以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标,这主要表现在国家行政对国家的社会职能的履行上。 ③国家行政体制的集权性 国家行政以效率为首要目标,而在体制上强调以集权为主。在中国,国家行政体制的集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央与地方的集权模式,强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模式;二是行政组织内部,在权力领导体制上采取行政首长负责制。 ④国家行政效力的强制性 国家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是对国家制定的宪法和法律的全面贯彻和实施,因此国家行政机关在其法定的管辖范围内,其权力行使具有普遍的强制效力。 2.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行政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总结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行政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革命时期的行政制度为新中同国家行政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些基本原则:①党的领导原则;②议行合一原则;③廉价政府原则;④民主监督原则。 (2)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行政制度从形成到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逐步形成阶段(1949年至1954年)。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同时,宪法和组织法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组成以及主要活动程序都作了明确规定。这就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制度的正式形成。

2019年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附全答案

2019年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附全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全国总动员的决定权属于 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2.我国省级政府被赋予制定地方行政规章职权是在 B A.1954年 B.1979年 C.1982年 D.1988年 3.毛泽东明确提出和论述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原则的文献是 D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十大关系》 4.原选区选民对县级人大代表提出书面罢免要求的法定联名人数为 D A.20人以上 B.30人以上 C.40人以上 D.50人以上 5.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主席缺位时继任其职位的是 C A.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B.国务院总理 C.国家副主席 D.全国政协主席 6.1982年至l993年间,县级政府每届任期是 B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7.决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名额的是党的 A A.全国代表大会 B.中央委员会 C.中央政治局 D.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于 C A.1993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9.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共开支的批准权属于 C A.行政长官 B.财政司 C.立法会 D.审计署 10.民族乡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 C A.最低层级 B.主要形式 C.补充形式 D.特殊类型 1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的法定人数为 C A.全体代表2/3以上多数 B.出席代表2/3以上多数 C.全体代表过半数 D.出席代表过半数 12.当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不同意检察委员会中多数人的意见时,可报请决定的是 B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本级人大常委会 C.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D.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3.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机构是中央委员会和 A A.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B.中央军事委员会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笔记(第4~6章)【圣才出品】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笔记 第四章国家行政制度(上) 一、概述 1.行政及国家行政制度 (1)行政 ①马克思给行政提出的经典定义认为:“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这就明确了两点:第一,行政是一种国家活动,而不是个别或一般社会组织的行为;第二,行政是国家对社会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这就使国家行政区别于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活动。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应指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各类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 ③概而言之,有三种意义上的“行政”。 广义即指管理。 中义即指各类国家机关的管理, 狭义仅指除立法、司法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对社会事务的管理。 (2)国家行政 国家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的组织管理活动。它是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的结合,是国家职能两重性的具体体现,具有以下特点: ①国家行政主体的公共权威性 国家行政的主体是带有公共权威性质的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权力只能由国家行政机关来依法行使。主体的公共权威性质,决定了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要具有公共性,不能用来服务于个别团体和个人的特殊利益;另一方面,国家行政权力要依法行使。

②国家行政活动兼具社会性与政治性 国家行政活动受制于统治阶级的意志而带有浓厚的政治性,这主要表现在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的政治职能的履行上;但是国家又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在形式上不能仅仅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必须同时以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标,这主要表现在国家行政对国家的社会职能的履行上。 ③国家行政体制的集权性 国家行政以效率为首要目标,而在体制上强调以集权为主。在中国,国家行政体制的集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央与地方的集权模式,强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模式;二是行政组织内部,在权力领导体制上采取行政首长负责制。 ④国家行政效力的强制性 国家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是对国家制定的宪法和法律的全面贯彻和实施,因此国家行政机关在其法定的管辖范围内,其权力行使具有普遍的强制效力。 2.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行政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总结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行政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革命时期的行政制度为新中同国家行政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些基本原则:①党的领导原则;②议行合一原则;③廉价政府原则;④民主监督原则。 (2)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行政制度从形成到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逐步形成阶段(1949年至1954年)。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同时,宪法和组织法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组成以及主要活动程序都作了明确规定。这就标

2020年10月自考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 课程代码:00315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十八大以来行政体制改革中推行的“三个清单”制度是指责任清单制度、负面清单制度和 A.职能清单制度 B.任务清单制度 C.债务清单制度 D.权力清单制度 2.下列国家中实行单一制的是 A.德国 B.俄罗斯 C.日本 D.巴西 3.决定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务委员会的是五届人大 A.一次会议 B.二次会议 C.三次会议 D.四次会议 4.中国共产党县级委员会委员必须具有党龄 A.2年以上 B.3年以上 C.4年以上 D.5年以上 5.直辖市建置的批准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家主席 D.国务院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联名书面提出对国务院组成部门质询案的法定人 A.15人以上 B.20人以上 C.25人以上 D.30人以上 7.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是 A.邓颖超 B.徐特立

C.宋庆龄 D.董必武 8.以下由省级人大主席团提名的人选是 A.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B.下一级监察委员会主任 C.本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D.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9.以下国家中实行议会制的是 A.美国 B.俄罗斯 C.日本 D.法国 10.决定国家特赦的职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家主席 D.国务院 11.一省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的决定权属于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省人大常委会 12.下列属于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是 A.审计署 B.新华社 C.国务院参事室 D.国务院研究室 13.由行政首长、行政首长副职、秘书长组成的地方人民政府会议是 A.全体会议 B.联席会议 C.常务会议 D.专题会议 14.根据1954年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县人民委员会设立的派出机关是 A.专员公署 B.区公所 C.街道办事处 D.派出所 15.一般而言,可以申请设立民族乡的条件是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人口总数的 A.20%以上 B.30%以上 C.40%以上 D.50%以上 16.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国务院的 A.组成部门 B.直属机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1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1)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5题共1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A.宪法制度 B. 国家元首制度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A.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工农联盟 D.统一战线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A. 柔性宪法 B. 协定宪法 C. 语义性宪法 D.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司法部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 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 A. 中央委员会 B. 中央政治局 C.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 中央书记处 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党中央 B.国务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 A.17岁以上 B. 18岁以上 C. 19岁以上 D. 19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乡(镇)三级制 B. 单一制 C. 联邦制 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 A.4700万 B.5700万 C.6700万 D.7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 A.公共权力 B. 选举制度 C. 主权在民 D.公民权利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社会主义制度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 A.宪法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政党制度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日本国宪法》 B.《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D.《挪威王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 A,钦定宪法 B.协定宪法 C.民定宪法 D.柔性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中共中央委员会 D.国务院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业3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已识别的少数民族有(C ) A.53个B。54个C。55个D。56 2.目前全国大约有少数民族干部(A )。 A.270多万人B。280多万人C。290多万人D。300多万人 3.中国少数民族中,有文字的民族有(B)。 A.20个 B.21个 C.22个 D.23个 4.一国两制方针最早提出针对的是(C )。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香港和澳门问题 5.特区行政长官由(B)任命。 A.选举委员会 B.中央政府 C.全国人大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6.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是审判(C)人员犯罪的法院。 A.正团职以上 B.副师职以上 C.正师职以上 D.副军职以上7.目前检察机关实行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案标准是数额在(B)A. 5万元以上的 B. 10万元以上的C. 15万元以上的D. 20万元以上的8.我国法官必须具备的年龄条件是(D)。 A. 年满20周岁 B. 年满22周岁 C. 年满22周岁 D. 年满23周岁 9.军区按照所辖军事区域的大小,最基层的是(D)A.卫戍区B.警备区C. 军分区D. 人民武装部10.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委员可(D) A.任一届 B.连任两届 C. 连任三届 D. 连选连任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下列少数民族中,目前已没有本民族语言的是(B E) A.壮族B.满族C.羌族D.苗族E.回族F.黎族2.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形式有(ABCDF)A.以一个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B.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模拟试卷考卷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1分,共10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D )。 A.宪法制度B.国家元首制度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一国两制方针最早针对的是( D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香港和澳门问题 3、军区按照所辖军事区域的大小,最基层的是( B )。 A.卫戍区 B.警备区 C.军分区 D.人民武装部 4、中共管理全国干部的核心是( A )。 A. 干部监督 B. 干部任免权 C.干部调配 D. 干部鉴定考核 5、目前国务院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A )进行。 A.行业协会 B.国家经贸委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D.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6、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 B )。 A.人民 B.公民 C.国家 D.政府机构 7、有权制定效力仅次于法律的行政法规的只有( C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中共中央委员会 8、中国核准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法院是( D )。 A.基层法院B.中级法院C.高级法院D.最高法院 9、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 B )。 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 10、村民自治的基础是(A )。 A. 民主选举 B. 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 民主监督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 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BCDE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权威性 D.层次性 E.稳定性 F.系统性 2.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BF ) 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工会 D.妇联 E.共青团 F..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 3.社会主语法制的基本要求,就是:(ABEF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依法行政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笔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一章绪论 1、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性质、国家 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维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持社 会实体活动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广义) 将政治制度理解为政治统治的性质和政治统治的形式的总和,即国体和政体的统一。(狭义) 2、特点:①历史性;②稳定性;③强制性;④合法性 3、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4、在社会各项制度中,起根本性、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 5、社会的经济制度及政治制度之间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性质是一致) 6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起导向作用。 思想文化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更紧密,也更直接。 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记录 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 文化。 8、根本政治制度:①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 ②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区别: 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配、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主要是指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可理解为局部的微观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过程中的具体化,它受政治制度制约,也影响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的实施和巩固。 10、1986年,邓小平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①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②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11、政治制度的改革主要有:改革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提出党政分开和政企分开、 改革行政体制、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执政党建设、加强多党合作等。 12、政治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果: a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 识化,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 b 实现了党政职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 c 加强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 d 实施公务员制度 e 转变政府职能,根据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 f 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更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g 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加快人大立法速度,完善人大立法制度 h 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I 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J 按照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 13、着重加强制度建设的内容: 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②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③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