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类的进化

人类的进化

人类的进化
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最早出现的人科成员是南方古猿。随后,出现了人属成员直立人和智人。
一、直立人( Homo erectus)
直立人( Homo erectus )生活在距今 40万年前~ 200万年前,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早期至中期,考古期属于旧石器时代。
(一)直立人的祖先--能人 ( Homo habilis )
直立人的祖先现在还不能完全肯定。但是,最有可能是能人( Homo habilis)。
1.能人的发现
能人最早的化石是 1960年在坦桑尼亚奥杜威层位Ⅰ发现的小孩顶骨、下颌骨和手骨,以及成人的锁骨、手骨和足骨。1964年被定名为能人( Homo habilis)。
后来,在肯尼亚和南非也发现有能人的化石。
能人生活在距今约 160万年~ 220万年前。
2.能人的体质特征
颅腔增大,雄性颅容量为 700~ 800毫升,雌性为 500~ 600毫升,两性异形较明显。根据对颅内模的研究,能人脑的总形态和沟回与人的相似,可能已有语言的能力。
后部的牙齿仍较大,但比南方古猿稍小。
能人保留着一些与南方古猿相同的特征:两性差异大,颅骨壁薄,眉嵴中等发达,项肌附着区短而位置低,面部大而前突,颧骨向两侧张开,颞肌前部发达,后齿较大(
(二)直立人化石的发现
最早发现直立人是在 1880年代。当时,这些标本被命名为 Pithecanthropus,即猿人。
(三)直立人化石的分布
直立人化石地点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和中部、非洲东部和西北部以及欧洲西部。
中国发现的直立人有北京猿人、元谋猿人(云南)、蓝田猿人(陕西)等。
(四)直立人的体质特征
颅骨较厚。颅容量的变化范围是 775~ 1400立方厘米。面颅骨比脑颅骨相对较大。额部倾斜。颅顶较低。扁头型。眉嵴明显,延伸成横跨鼻根和两眼眶的条形骨嵴。鼻额缝呈水平线。颌部前突。眶后收缩较明显。枕骨短而宽,呈现棱角,枕外隆突和项线明显。颅顶有矢状嵴。下颌骨无颏部,内面有骨质增厚形成的圆枕。多颏孔。牙齿较大。上颌的犬齿稍前突,并有小的裂隙。齿列最宽处位于两侧第三臼齿之间,齿列后部向外岔开。第一臼齿是最大的牙齿。臼齿表面有细微的皱褶,围绕基部有增厚的珐琅质带。
颅后骨骼为两足直立行走型。股骨干的骨壁较厚。平均身高 132~ 145厘米。平均体重约为 53公斤。
(五)直立人的文化
直立人已能制造石器,如石斧、刮削器、砍砸器和石钻等。在奥杜威峡谷发现有人类最早的居住建筑物。直立人已开始用火。直立人以狩猎或腐食为生。狩猎对脑的进化有重要作用。直立人可能存在食人俗。

二、智人( Homo sapiens)
(一)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 early Homo sapiens)

也称为远古智人( archaic H.s.),过去曾经称为古人,生活在距今 13万年至 40万年前。地质年代属于更新世中期至晚期。考古期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1.早期智人的分布
目前已发现的早期智人的化石地点有 70多处,分布在亚洲、欧洲和非洲。主要的化石地点是:
中国:陕西大荔、广东马坝、山西许家窑、湖北长阳、辽宁金牛山。
印度尼西亚:昂栋
巴勒斯坦:塔邦、斯虎尔、卡夫扎。
乌兹别克:切舍克塔施。
克罗地亚:克拉皮纳。
希腊:佩特拉洛纳。
法国:托塔维尔、圣沙拜尔。
英国:斯旺斯库姆。
德国:斯坦海姆、尼安德特。
意大利:萨科帕斯托。
伊拉克:沙尼达尔。
赞比亚:卡布韦。
埃塞俄比亚:博多。
2.过渡类型
在亚、非、欧三洲所发现的一些人类化石既有直立人的特征,又有早期智人的特征,很难绝然归入某一类。这些化石被归为过渡类型。
这些化石有埃塞俄比亚的博多人,希腊的佩特拉洛纳人,法国的托塔维尔人,印度尼西亚的索罗人,中国辽宁营口金牛山人。
3.早期智人的体质特征
早期智人中最早发现的是尼安德特人( Neandertals)。过去,这一阶段的人类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现在尼安德特人 ( Homo sapiens neandertalensis )主要指在欧洲及其邻近地区发现的这种类型的化石。
①尼安德特人的体质特征
颅骨为扁头型,颅容量为 1300~ 1750立方厘米。眉嵴发达,成为连续的条形骨嵴,枕骨向后扩展成"小圆面包形",颅骨最宽处约位于中点
面部向前突出,有不同发达程度的颏部,牛齿症(臼齿和前臼齿的牙髓腔增大,牙根融合),骨骼比直立人纤细,耻骨较宽较微弱,
肩胛骨外侧缘有背沟(表明小圆肌发达,使肱骨外旋),长骨较弯曲,肌肉附着的面积较大。屈指肌较强有力。估计身高约 152厘米,体重约 73公斤。
②其他早期智人的体质特征
A.马坝人:额骨倾斜,较现代人为低,但高于直立人。眉嵴粗壮。眶后收缩较明显。鼻骨宽阔,头骨比直立人薄。
B.丁村人:齿冠和齿根比直立人小。门齿舌结节和指状突起较大,下臼齿 6尖。纹理介于直立人与现代人之间。
4.早期智人的文化
在早期智人阶段,人类制造石器的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石器以细小尖状器和刮削器为主。早期智人以狩猎为生。许多遗址发现大量用火的证据。这个时期的人类已有埋葬死者的习俗。

(二)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 late Homo sapiens)也称为现代智人( modern Homo sapiens)或智慧的智人( Homo sapiens sapiens),过去称为新人,指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大约从 13万年前开始至

今。
1.晚期智人化石的分布
在欧洲、非洲和亚洲有大量晚期智人的化石发现。澳洲和美洲也有人类的遗迹。
主要的晚期智人遗址有:
法国:克罗马农。
南非:萨尔达纳、菲什胡克、博斯科普。
肯尼亚:甘布勒洞。
婆罗洲:尼阿洞。
爪哇:梭罗,瓦贾克。
中国:山顶洞。
澳大利亚:蒙戈湖,科阿沼泽
美国:德尔马,洛杉矶,尤哈,拉克纳海滩,克洛维斯,福松。
加拿大:旧克罗遗址。
秘鲁:皮基马采洞。
委内瑞拉:塔伊马-塔伊马
2.晚期智人的体质特征
脑颅较高较圆。颅容量为 900~ 1300立方厘米。眉嵴中等至缺如,不成连续的条形骨嵴。颅骨最宽处较高(后面观)。面部较扁平(鼻与牙齿更接近与眼窝在一条直线上)。颏部发达。门齿相对较小。无牛齿症。骨骼比尼安德特人纤细。耻骨较窄而粗壮。肩胛骨外侧有腹沟。长骨较直,关节面较小。屈指肌握力较小。
3.晚期智人的文化
在晚期智人阶段,制造工具的技术更加多样化和专门化。人类文化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更进步,制作方法不仅用直接制作法,还用间接制作法。这个时期石器的特征是用窄长的石叶制作的工具占了很大的比例。石叶可用来制作各种工具和武器,如石刀、雕刻器、刮削器等。另外,骨器也有很大发展。用骨制作的工具有矛、标枪、鱼叉、鱼钩和有眼的骨针等。这个时期的人类以狩猎为主。狩猎工具有重大改进。人类除了居住洞穴,还建造人工住所。埋葬死者的习俗更隆重,为死者穿着衣服,佩戴装饰品。艺术有很大发展,主要有雕像和洞穴壁画。
4.人类迁徙到澳大利亚和美洲的过程
(1)人类迁徙到澳大利亚的过程
在冰川期,东南亚大陆与新几内亚是相连接的。在早于 4万年前,人类使用某种类型的筏,跨过相隔 80公里以上的海面,从新几内亚到达澳大利亚。
(2)人类迁徙到美洲的过程
在距今 8万年前至 3万 5千年前,以及在距今 1万 1千年前,在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之间曾经有陆桥相连。人类很可能在这两个时期由于追逐猎物,从亚洲到达美洲。

三、人类进化研究的新进展
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研究过去主要依靠化石。经典的古人类学研究勾画出来的人类进化图景是一种直线进化模型。但是,最近十多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被用于体质人类学研究,这种研究可称之为分子人类学研究。新的研究技术被用于体质人类学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争论的观点。
过去一般认为,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的祖先,但是,近年来对尼安德特人的DNA研究显示,尼安德特人的DNA对现代人的基

因库似乎没有贡献,因而推断,尼安德特人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已灭绝的旁支。
另外,对于现代人的起源的研究也出现许多不同的观点。由于线粒体DNA是以母系遗传的。美国的分子遗传学家卡恩(R. L. Cann)和斯通金(M. Stoneking)选择了其祖先来自非洲、欧洲、中东和亚洲的妇女以及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土著妇女总共147人,利用她们生产婴儿时的胎盘,分析了胎盘细胞内的线粒体DNA。由于线粒体DNA的差异都是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因而,对这些来自不同群体的线粒体DNA进行比较,就可以绘制出人类进化的系统树。他们根据研究数据绘制的系统树表明,该树来自单一的共同祖先,但是,很快分为两支。一支的线粒体DNA都是从非洲来的个体;另一支则来自非洲、亚洲、澳洲、高加索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祖先。这种类型最简单的解释是其共同祖先来自非洲。根据已知的线粒体DNA突变的速度,计算其年代为距今14万~29万年,平均为20万年。据此他们得出结论:所有婴儿的线粒体DNA向前追溯,最终可以追到大约在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这个妇女就是现今全世界人类的祖先。在大约13万年前,她的一群后裔离开非洲家乡,分散到世界各地,取代了当地的土著居民,最后在全球定居下来。卡恩和斯通金的研究结果1987年发表在《自然》杂志,引起了很大争论。这种理论被称为"夏娃理论"或"走出非洲理论"。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实际年代要比卡恩和斯通金两人得出的年代要长得多。
2002年,美国生物学家坦普尔顿(Alan R. Templeton)利用线粒体DNA,Y-染色体DNA,两个X-连锁区,六个常染色体区的资料,并参照化石记载绘制出一个进化树。结果表明,人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第一次走出非洲,然后,在距今约84万年至42万年的时期,以及在距今约15万年至8万年前又先后两次走出非洲。后来,还发生了一次某些人群从亚洲南部重返非洲的事件。
由此可见,人类进化的历程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进化的历程,其间可能发生过很多不同的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

作者:陈华 版权所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