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神经、精神病学》教学大纲(03-06级)

《神经、精神病学》教学大纲(03-06级)

《神经、精神病学》教学大纲(03-06级)
《神经、精神病学》教学大纲(03-06级)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10070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

学分: 2.5

总学时数:40学时

理论课:28学时

见习课:12学时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教材:主编:贾建平,《神经病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在临床上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而《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神经病学教学和临床见习及实习,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方法;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维;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各种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进行CBL教学,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较扎实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最终能独立防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促进相关临床学科的学习。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神经病学》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2)熟悉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

(3)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

2.基本技能

(1)熟悉十二对颅神经的检查方法。

(2)熟悉各种反射:包括浅、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的检查方法。(3)熟悉肌力、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三、课时安排:总学时40节(28/12)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见习成绩30% 。平时成绩包括形成性评价(见习报告、课堂提问、课堂测验、考试后标准答案讲解等)、学生到课统计(理论课、见习课均要考勤)等。

3.CBL教学可安排在见习学时中。

五、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病学定义。

2.了解神经病学的目标、特性、实践和发展。

[讲授课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1.神经病学定义。

2.神经病学的目标。

3.神经病学的特性。

4.神经病学的实践。

5.神经病学的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一节意识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意识障碍定义;嗜睡、昏睡、昏迷、急性意识模糊、谵妄状态的概念。

2.熟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讲授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1.介绍意识障碍定义及解剖基础。

2.嗜睡、昏睡、昏迷、急性意识模糊、谵妄状态的概念。

3.意识障碍的分级及及鉴别要点。

4.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5.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二节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

[目的要求]

1.掌握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定义。

2.熟悉失语症分类及特点;失用症类型及表现;失认症类型及表现。

[讲授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1.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定义。

2.临床常见失语症的特点。

3.失用症类型及表现。

4.失认症类型及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四节痫性发作和晕厥

[目的要求]

1.掌握晕厥定义、临床表现;痫性发作的定义。

2.熟悉晕厥分类;晕厥与痫性发作的鉴别要点。

[讲授课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1.晕厥的定义及临床分类。

2.结合临床实例介绍晕厥的临床表现。

3.痫性发作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4.痫性发作与晕厥如何鉴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五节眩晕

[目的要求]

1.掌握眩晕的定义。

2.熟悉眩晕的分类及特点;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讲授课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1.眩晕的定义。

2.眩晕的分类及特点。

3.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节瘫痪

1.掌握瘫痪的定义;痉挛性瘫痪和弛缓性瘫痪定义和鉴别。

[讲授课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1.瘫痪的定义。

2.痉挛性瘫痪和弛缓性瘫痪的表现。

3.痉挛性瘫痪和弛缓性瘫痪如何鉴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三节共济失调

[目的要求]

1.掌握共济失调的定义。

2.熟悉共济失调的分类及表现(小脑性、大脑性、感觉性及前庭性共济失调)。[讲授课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1.共济失调的定义。

2.共济失调的分类及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四节步态异常

[目的要求]

1.掌握步态异常的分类;异常步态的临床特征。

[讲授课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1.步态异常的分类。

2.步态异常的临床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五节不自主运动

1.掌握震颤的分类和特点,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症的表现。

2.熟悉扭转痉挛、偏身投掷及抽动征的表现。

[讲授课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1.震颤的分类和特点。

2.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偏身投掷及抽动征的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六节尿便障碍

[目的要求]

1.熟悉排尿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讲授课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1.排尿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排便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一般检查方法;意识障碍检查;精神状态和高级皮质功能检查;运动系统检查方法;反射检查方法;脑膜刺激征检查方法。

2.熟悉感觉系统检查方法;脑神经检查方法。

3.了解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

[讲授课时]2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史的采集,突现现病史。

2.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的询问。

3.一般检查方法。

4.意识障碍检查。

5.精神状态和高级皮质功能检查。

6.运动系统检查方法,肌张力、肌力、六级肌力记录法及轻瘫病人的检查方法。

7.神经系统反射检查方法。

8.脑膜刺激征检查的方法。

9.感觉系统检查方法。

10.脑神经检查方法:十二对颅神经的检查方法。

11.介绍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的问诊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程序;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病变的临床特点;正确的临床思维步骤。

2.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讲授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程序。

2.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病变的临床特点。

3.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4.临床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七章头痛

[目的要求]

1.掌握偏头痛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

[讲授课时]1.5学时

[教学内容]

2.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4.偏头痛的诊断、鉴别诊断。

5.偏头痛的治疗:治疗目的和药物选择。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目的要求]

1.掌握TIA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治疗。

2.了解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及预后。

[讲授课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1.TIA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

2.TIA的临床表现。

3.TI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TIA的治疗方法。

5.TIA的辅助检查:CT、MIR、DSA。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二节脑梗死

[目的要求]

1.掌握脑梗死定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熟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病理。

3.了解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讲授课时]1.5学时

[教学内容]

2.脑血栓形成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3.脑栓塞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三节脑出血

[目的要求]

1.掌握脑出血定义、常见临床类型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熟悉病理变化。

3.了解病因、发病机理和辅助检查。

[讲授课时]1.5学时

[教学内容]

1.脑出血的定义、常见临床类型特点。

2.脑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理。

3.脑出血的病理。

4.脑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脑出血的治疗。

6.脑出血的辅助检查:CT、MIR、DSA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四节蛛网膜腔出血

[目的要求]

1.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熟悉病理及病理生理。

3.了解病因、发病机理和辅检查方法。

[讲授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

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

4.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5.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辅检查方法:CT、MIR、DSA,脑脊液。[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五节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目的要求]

1.掌握脑血管病的预防。

2.熟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讲授课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1.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2.脑血管病的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运动神经元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运动神经元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熟悉运动神经元病的病理变化、辅助检查。

3.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讲授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1.运动神经元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运动神经元病的病理变化。

3.运动神经元病的辅助检查。

4.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二节阿尔茨海默病

[目的要求]

1.掌握阿尔茨海默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熟悉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变化、辅助检查。

3.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讲授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1.阿尔茨海默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变化。

3.阿尔茨海默病的辅助检查。

4.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一节病毒感染性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熟悉病毒性脑膜炎的病理变化、辅助检查。

3.了解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讲授课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毒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病毒性脑膜炎的病理变化。

3.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4.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脑电图、影像学检查。[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二节细菌感染性疾病

[目的要求]

1.结核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变化、辅助检查、治疗措施及抗结核药物的选择。

3.了解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

[讲授课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2.结核性脑膜炎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

断、鉴别诊断、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第一节多发性硬化

[目的要求]

1.掌握多发性硬化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2.熟悉病理变化、临床分型。

3.了解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辅助检查、预后。

[讲授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1.多发性硬化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3.流行病学:MS高危地区。

4.病理:MS的病理特点。

5.临床表现: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

6.临床分型:5型。

7.辅助检查:CSF、VEP、MRI检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三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2.熟悉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病理变化。

3.了解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辅助检查、预后。

[教学手段]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1.急性播散性脊髓炎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3.急性播散性脊髓炎的流行病学、病理表现。

4.急性播散性脊髓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 急性播散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治疗及预防

第十二章运动障碍疾病

第一节帕金森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帕金森病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病理及生化病理。

3.了解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讲授课时]1.5学时

[教学内容]

1.帕金森病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病理及生化病理。

4.临床表现:静止性震颤重点介绍。

5.辅助检查。

6.诊断及鉴别诊断。

7.治疗:药物治疗为主。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四节肝逗状核变性

[目的要求]

1.掌握肝逗状核变性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2.熟悉肝逗状核变性的病理变化及辅助检查。

3.了解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及预后。

[教学手段]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1.肝逗状核变性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3.肝逗状核变性的流行病学、病理表现。

4.肝逗状核变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肝逗状核变性的辅助检查、治疗及预防

第十三章癫痫

概述

第一节癫痫的分类

第二节癫痫的诊断

第三节癫痫的治疗

第四节癫痫持续状态

[目的要求]

1.掌握癫痫的定义。

1.掌握诊断“三步原则”、癫痫的病史采集、体检及鉴别诊断。

1.掌握癫痫的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手术治疗的适应征。

2.掌握癫痫持续状态定义、临床表现及分类、治疗方法及用药。

1.熟悉癫痫发作的分类、癫痫综合征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2.了解癫痫的流行病学、病因、影响发作的因素、发病机制、病理。[讲授课时]2.5学时

[教学内容]

1.癫痫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影响发作的因素、发病机制、病理。

2.癫痫发作的分类。

3.癫痫综合征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4.诊断“三步原则”

5.癫痫的病史采集、体检及鉴别诊断。

6.癫痫的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7.癫痫手术治疗的适应征。

8.癫痫持续状态定义、临床表现及分类、治疗方法及用药。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四章脊髓疾病

第一节急性脊髓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脊髓炎的定义、临床表现。

2.熟悉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3.了解急性脊髓炎的病因、病理及预防措施、预后。

[讲授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1.急性脊髓炎定义。

2.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3.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项目。

4.如何进行急性脊髓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急性脊髓炎的病因、病理及预防措施、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五章周围神经疾病

第一节脑神经疾病

[目的要求]

一、三叉神经痛

1.掌握三叉神经痛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2.熟悉其病理变化。

3.了解病因和病理变化。

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1.掌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

2.熟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了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讲授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1.三叉神经痛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2.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措施,简单介绍病因及病理变化。

4.偏侧面肌痉挛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二节脊神经疾病

[目的要求]

一、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

1.掌握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了解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病因和发病机理。

[讲授课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1.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七章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第一节重症肌无力

[目的要求]

1.掌握重症肌无力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重症肌无力的病理变化、危象的处理。

3.了解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型、辅助检查。[讲授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1.重症肌无力的定义。

2.重症肌无力的病理变化。

3.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4.结合临床实例讲述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型。

5.重症肌无力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重症肌无力的辅助检查。

7.重症肌无力的危象的处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二节周期性瘫痪

[目的要求]

1.掌握周期性瘫痪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2.熟悉周期性瘫痪的防治措施。

3.了解周期性瘫痪的病理变化。

[讲授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1.周期性瘫痪及分型:低钾型、高钾型、正常血钾型。

2.结合临床实例讲述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3.周期性瘫痪的防治措施。

4.周期性瘫痪的病理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临床学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

二〇一四年六月

教学指导书教学大纲第二版

《C++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C++程序设计 英文名称:F undamental course of C++ Programming 面向专业:对计算机要求较高的理工科专业 授课学时____48__;习题课____8 __;实验学时___56(含课外24); 课程学分:___4___;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程序设计课程是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的知识。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能力,也锻炼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大学生将来结合其专业应用计算机编程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本课程选用面向对象的C++语言作为教学语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C++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组成部分,在短学期进行,因单独成课大纲另立,软件工程的知识安排在课程设计中。本大纲仅为基础教学部分的大纲。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分为两阶段进行,分别在两个学期实施,学时分配为授课24+24,习题课4+4,上机实验28+28学时。总上机时间含课外上机24学时。 第一阶段: 1.C++基础知识 (1)初识C++程序; (2)了解类型潜在的面向对象的特性——值集与操作集的封装 (3)掌握基本数据类型和运算:关键字与标识符,基本数据类型,数组,枚举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和优先级; (4)理解类型的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5)掌握简单标准输入输出的程序实现。 2.基本控制结构程序设计 (1)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描述方法,了解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 (2)掌握双路和多路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if 语句,switch语句; (3)掌握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while语句,for语句,do…while语句; (4)掌握常用算法的应用:直接法,枚举法,递推法,迭代法; (5)应用结构化技术分解程序,设计、实现、测试和查错简单程序; (6)掌握文本文件的输入输出。 3.函数 (1)理解函数抽象机制,掌握函数定义与函数的调用; (2)理解参数化机制(值调用),了解参数的传递过程; (3)理解函数的返回值及函数原型说明; (4)理解全局变量,局部变量,变量的存贮类型与作用域,生命期与可见性; (5)掌握函数的递归调用,编写、测试、调试简单的递归函数; (6)理解函数重载,缺省变元,内联函数。 4.类与对象 (1)理解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教学提纲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 所属专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要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编辑点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素质教育则着眼于教育的社会长期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大纲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类别:必修课制定时间:xx年7月9日英德华粤艺术学校制《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型:必修课 二、先修课程: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 三、学时:180学时 四、课程概述: 1、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最基本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制度、教育课程和幼儿园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从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我国学前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分析学前教育活动案例并指导学生的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实践。 五、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操作练习法、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发现法、课堂模拟教学等以及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六、重难点:七、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1]杨文尧主编,《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许卓娅主编,《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冯晓霞主编,《幼儿园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石筠韬主

编,《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袁爱玲主编,《学前创造教育活动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周兢、陈娟娟主编,《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汪荃主编,《在游戏中成长活动区游戏指导》,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8]王俊美主编,《幼儿园数学活动指导》,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9]顾荣芳、薛菁华主编,《幼儿园健康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许卓娅主编,《幼儿园音乐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应彩云主编,《孩子是天,我是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2]《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白爱宝主编,《幼儿发展评价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刘炎主编,《幼儿园游戏》,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1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xx;八、考核形式:笔试根据我校客观实际情况,采取过程性评价和形成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改变单一的评估形式,并且加大过程性评估在学生学业成绩的权重系数,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各占学期成绩的50%和50%。其构成如下:学期成绩=平时成绩(课堂笔记/课堂发言/课堂出勤)(50%)+ 期末考试成绩50%)九、学时分配本课程在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开设,课堂教学共180学时。第三

发酵工程试卷(1)

南京理工大学课程考试试卷(学生考试用) 课程名称:发酵工程学分: 4 教学大纲编号: 试卷编号:考试方式:满分分值:考试时间:分钟组卷日期:年月日组卷教师(签字):审定人(签字):2.发酵过程中合理的微量使用的促进剂和抑制剂的共同作用是(2')。 3.为了保证纯种生产,稳定生产和提高产量,通常要把在出现退化现象群体中的少量变异细胞除掉,以保持群体的纯正,这种操作叫做。(2') 4.若右图为酵母菌从摇瓶对数期接种到发酵罐后测得的生长曲线,请回答: (1)图中曲线AB形成的最可能原因(2'),试举一基 因表达调控的例子(2')。 (2)衰亡期对应图中的(1')段,其主要特点是 (3')。 (3)在生产上,要想扩大培养需选用BC段菌体;如要获得 较多的产物,则应该注意缩短BC段时间,延长CD段时 间,延长方法是进行(1')(填发酵培养方式)培养, 采取的主要措 施。(2') (4)假定测得酵母菌消耗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其余1.5%则用于用于 (2')。 三.简答题(25分) 1.比较一般情况下孢子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成分及其C/N的区别。(5') 2.简述连续发酵的优缺点。(10') 3.分批发酵中不同时间,染菌对发酵有什么影响,染菌如何控制?(10') 四.计算题(35分) 1.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符合Monod方程,测定实验数据如下: S(mg/L)100 120 153 170 220 μ(h-1)0.667 0.706 0.754 0.773 0.815 (1)计算在该培养条件下,大肠杆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饱和常数K S (2)比生长速率为μMAX时的倍增时间τd。 (3)说明Ks值的大小与该菌种对培养基营养物质的亲和力的关系。(15') 2.以葡萄糖为碳源,NH3为氮源进行酵母厌氧培养。培养中分析结果表明,消耗100 mol葡萄糖和12 molNH3生成了57 mol菌体、43 mol甘油、13 mol乙醇、154 molCO2和 3.6mol H20。 (1)求此培养条件下酵母的经验分子式。 (2)求Y X/S。(10') 3.在理想条件下用CSTR反应器串联进行酶反应S→S1→P。假设当有底物流入反应器便会有产物流出,且进入反应器的底物都会完全反应为产物。底物S的进料浓度随时间变化恒定,料液的体积流速为F,两个反应器的体积均为V,设t为反应时间。 试求:(1)先用示踪剂对反应器进行测试,在dt时间内加入浓度为c0的示踪剂,其他条件同上,试求单个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 (2)当开始进料后F=0.5 m3/min,V=1m3,物料浓度恒定为c0=1mol/L,求第二个反应器终产物的浓度变化函数。(10分) 一.选择题(2×10=20) 1.放线菌作为工业生产常用菌种的最重要价值在于() A.作为真核表达载体 B.产生抗生素 C.作为食用菌 D.酒精发酵 2.常作为生产菌种和科研材料的细菌群体,应该是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的。 所以应选择在它的( ) 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3.农副产品在发酵工业培养基中广泛使用,下列对于农副产品的作用说法错误() A.提供生长因子 B.作为氮源 C.作为磷源 D.为一般菌种提供微量元素 4.分批发酵的优点不包括() A.菌种不易变异 B.不易染菌 C.设备成本要求低 D.劳动强度大 5.流加补料是发酵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通过补料维持发酵液中高含糖量的目的是(B) A.增加目标代谢产物 B.菌体数目迅速增加 C.抑制杂菌生长 D.有利于溶氧 6.发酵法生产酵母菌时,正确的措施是() A、密闭隔绝空气 B、用萃取、离子交换获得产品 C、在稳定期获得菌种 D、使菌体生长长期处于稳定期 7.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 A.蛋白胨B.含碳有机物C.含碳无机物D.石油、花生饼 8.发酵接种量最大的是哪一种菌体() A.大肠杆菌 B.酿酒酵母 C.产抗生素放线菌 D.黄青霉菌 9.酿酒过程中,要使产量提高,必须要有足量的酵母菌。在扩大培养阶段,相应的条件及酵母菌 所处的生长期是() A.无氧条件,调整期 B.无氧条件,对数期 C.有氧条件,调整期 D.有氧条件,对数期 10.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已成功的培育出生产干扰素的酵母菌。某制药厂引入该菌后进行生产研究。 下表是在一固定容积的发酵罐内培养该酵母菌,并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的pH及菌体数量(万个/ 毫升)几次取样结果如下: 样品代号 a b c d e f g h 菌体数量32 56 127 234 762 821 819 824 pH 6.0 4.7 5.9 4.9 5.7 5.3 5.1 5.6 由于取样时技术员的粗心,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下面对该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样次序:a→c→b→g→f→h→d→e B.g样时次级代谢产物已有相当的积累 C.如果要扩大培养,可在c样时期选取菌种 D.d样时培养基中的养分几乎被耗尽 二.填空题(20分) 1.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淀粉的(1'),其原因是 (2')。 第 1 页共 1 页 时 间细菌数目对 数 A B C D E

初一上学期语文学科课程纲要

初中语文课程纲要(七年级上册) ●学校名称:济源市王屋镇第一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基础型课程 ●设计教师: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设计日期:2016/12/1 ●适用年级:七年级上学期 ●授课时间:70课时 一、育人目标 (一)学校育人目标 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 (二)语文学科侧重育人目标 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学生。 二、语文学科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具体分为四个方面: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基础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拓展性目标 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必须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丰富的语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提升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四)、本册课程目标 本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学习小说,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通过分析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主题。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写作: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并运用学会人物描写方法,写人要抓住特点。 3.做到写作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4.作文训练不少于8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5.注重作文的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互相评改作文,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促进合作,共同提高。 综合性学习 本册共安排了三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重点培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展现自己的风采,学会观察,勇于表达,培养写作的兴趣。 2.“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

【2019-2020】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 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 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它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 能算是雏形。20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当时叫国语、国文)“教学大纲”(当时称作“课程纲要”)。新 中国成立5O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语文教 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 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 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 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 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 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 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 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 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 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 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 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 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

《工业发酵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发酵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工业发酵分析 3.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生物工程教研室 5.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实验、发酵工程、发酵食品工艺学、氨基酸工艺学 6.面向对象:生物工程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 课程性质:专业能力培养课程 2. 课程目标:工业发酵分析为工业发酵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独立应用物理的和化学的分析方法,对工业发酵中有关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副产物进行分析测定,同时初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新型的、现代化的分析仪器应用到工业发酵中以及工业分析的发展方向。 工业发酵分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验部分是体现其实践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基本的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也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了解工业发酵分析的应用及发展动向,通过介绍我国发酵工业分析的方法的改进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二)教学具体内容 1. 概述 2. 工业发酵分析的应用及发展动向 3. 我国工业发酵分析方法的改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工业发酵分析方法的改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第二章化学分析(6学时)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要点。熟悉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了解相关化学物的作用和测定意义,了解相关试剂的制备,掌握相关化学物测定的原理,熟悉操作步骤掌握计算方法和公式。 (二)教学具体内容 1.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水分的测定 3.糖类的测定 4.含氮量的测定 5.酸的测定 6.白酒中总酯的测定 7.白酒中总醛的测定 8.原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9.原料中粗纤维素的测定 10.啤酒花中单宁的测定 11.酒石酸的测定 12.原料中磷的测定 13.酿造用水的硬度测定 14.废糖蜜中总胶体的测定 15.废糖蜜灰分的测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水分,糖类,含N量,酸,醛,酯等含量的测定,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水分、糖类、含氮量、酸等的测定方法。 (四)思考题 1.水分、糖类测定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三章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5学时)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要点。了解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的影响因素,掌握相关化学物测定的原理,熟悉操作步骤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1.比色分析与可见光分光光度分析 2.紫外光分光光度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 新修订版)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 所属专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要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编辑点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素质教育则着眼于教育的社会长期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小学数学竞赛辅导》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竞赛辅导》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057 总学时: 14 课程学分:1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课程英文译名:Tutorship of Mathematics Competition in Primary School 一、课程任务和目的 任务:使学生了解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了解小学数学竞赛题型,掌握小学数学竞赛题的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研究小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目的:小学数学竞赛辅导是为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2学时) 教学要求:明确开设小学数学竞赛辅导课程的意义,教学的方式和要求,了解小学数学竞赛的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 教学重点: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 教学难点:数学竞赛的题型 教学内容: 1.课程的意义 2.小学数学竞赛的教学内容,发展趋势 3.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 4.小学数学竞赛的题型介绍 (二) 假设法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假设法解题的方法、步骤,了解应用假设法解决的典型题型及基本解法。 教学重点:假设法解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假设法解题。 教学内容: 1.假设法解题的方法、步骤 2.鸡免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推广 3.分数应用题应用假设法解题举例 (三) 盈亏、还原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盈亏、还原问题的类型,解法,介绍应用方程思想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及典型题的介绍。 教学重点:掌握盈亏、还原问题的类型,解法。 教学难点:确定类型 教学内容: 1.盈亏、还原问题的类型 2.盈亏、还原问题的解题思想、方法 3.典型题的介绍,应用方程思想解决的方法 (四)相遇和追及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相遇和追及问题的类型,解法,以及变异问题。 教学难点:较难相遇与追及问题的解法。 教学重点:变异问题—追及问题在钟面上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1.相遇和追及问题的类型,求解的方法 2.典型题的介绍 3.钟面上的数学问题 (五) 整除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深刻理解整除的概念、性质、数的整除特征,以及整除问题的具体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数的整除特征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数的整除特征。 教学内容: 1.整除的概念、性质 2.数的整除特征 3.整除问题的应用实例 4.典型题的介绍 (六) 工程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问题的类型、计算公式,解法。 教学重点:工程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难点:工程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1.工程问题的类型 2.工程问题的计算公式、解法 3.工程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4.典型题的介绍 (七) 抽屉原理(2学时)

《药学概论》教学大纲 (1)

《药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药-0801-X 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的必修课 一、前言 《药学概论》是概要地介绍药学各学科的历史沿革、学科范畴、基本概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主要成就,以及药学领域未来发展前沿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绪论;2.药物化学;3.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化学;4.药理学;5.药物分析学;6.药剂学;7.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与生物制药;8.药事管理学等药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应用领域及其学科关联。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了解药学领域的基本概况,对所属各学科的地位、研究内容及其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开阔眼界,明确专业方向,为深入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学时为32。学分2.0。 教材选用吴春福主编《药学概论》(第四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年出版。 本课程是全校各专业的必修课。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基本内容] 药和药学的概念与范畴。药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和国内外药学发展的现状。药学的发展简史、药学二级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药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基本要求] 掌握:药和药学的概念;药学的主要任务。 熟悉:药学的发展简史以及各二级学科之间的联系。 了解:国内外药学发展的现状,药学在自然科学中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章药物化学(4学时) [基本内容] 药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药物化学和药学其他学科的联系。药物化学课程的基础。药物化学在药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药物化学研究的国内外状况。 [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化学的定义;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熟悉:药物化学和药学其他学科的联系;药物化学课程的基础。 了解:药物化学在药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药物化学研究的国内外状况。

(完整word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涂绍勇)发酵工程与设备实验教学大纲

《发酵工程与设备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发酵工程与设备实验 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执笔人:程爱芳 审定人:黄芳一 一、实验的性质与任务 实验课程作为发酵工程教学的重要部分,一直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建立一整套的实验管理体系,形成了我们学校实验教学的特色。另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基本实验方法且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使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掌握扎实,熟悉发酵工程实验技术方法,了解发酵工艺生产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实验准备知识和基本操作训练(4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发酵工程实验室技术的基本内容,掌握发酵工程实验室技术的基本操作。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试管、移液管、平皿、接种环、烧瓶、涂棒、棉花 掌握要点 几种棉塞的制作和基本的发酵工程实验室技术操作。 实验内容

1、观看30分钟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录像。 2、几种棉塞的制作 (1)试管棉塞的制作 (2)锥形瓶棉塞的制作 (3)发酵瓶棉塞的制作 3、几种器皿和用具的包扎 (1)培养皿的包扎 (2)移液管的包扎 (3)其它用品的包扎:试管口、锥形瓶口、发酵瓶口 4、发酵工程实验技术基本操作 (1)平板操作:到平板、划线、涂布 (2)斜面操作:斜面制作、划线、接块、穿刺 (3)摇瓶操作:接块、接菌苔、接斜面孢子、移液等 5、几种接种用具的制作 (1)接种环的制作 (2)涂棒的制作 (3)接种铲的制作 (4)接种针的制作 (5)酒精灯的制作 6、实验室10L小型发酵罐的系统组成及其使用讲解。 实验二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分离(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从自然界分离目的菌种的基本方法。 2、从土壤中取样分离产植酸酶黑曲霉菌株。 方法原理 植酸即肌醇六磷酸酯。植酸及其盐类是植物中磷的主要贮存形式,其贮存着植物总磷的60%~90%。在营养研究中,发现植酸具有比较明显的抗营养作用,且不被人和单胃动物所利用,最终绝大部分从粪尿中排出体外,造成环境的磷污染。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成肌醇与磷酸的一类水解酶的总称。植酸酶可将饲料或食品中的植酸及其盐分解成肌醇和磷酸,增加可利用磷的含量,抑制植酸对矿物质和蛋白质的亲和力,解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 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小麦、大麦、玉米等植物的种子中,但含量较低。细菌、酵母和丝状真菌等也是植酸酶的重要来源。 本实验利用选择培养基(透明圈法),从土样中筛选分离植酸酶的黑曲霉菌种。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1、土壤样品 采集自稻米加工厂堆积米糠或谷壳处的土壤,或将少量谷壳和麸皮埋入土壤中2个月后取土样。 2、培养基 (1)1%脱氧胆酸钠溶液。 (2)氯霉素注射液或氯霉素眼药水。 (3)筛选培养基0.2%植酸钙(没有植酸钙,可用0.14%植酸代替,用氢氧化钙溶液调pH5.5即可)、3%葡萄糖、0.5%NH4NO3、0.05%KCl、0.05%MgSO4·7H2O、0.003%MnSO4·4H2O、

最新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利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完整版)生物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工程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Bioengineering 课程编码: 学分:2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学时 实验学时:0 学时 适用专业:非生物类本科专业 执笔人: 审核人: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生物工程概论是生物类院校一些非生物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20 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农业、林业、工业、医药卫生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本课程介绍各项生物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使非生物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工程的基本知识框架,促进其他学科的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关注,为他们了解生物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提供平台,对促进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高科技意识和创新思维方式,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及择业机遇,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为全校非生物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与日常生产、生活的关系。掌握五大生物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并对生物工程的学科发展情况有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生物工程的概念、学科发展情况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了解本学科学习的大致内容。 重点: 1. 生物技术的概念; 2. 生物技术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3. 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 物技术的区别。 难点: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基因工程的概念、主要步骤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基因工程诞生的三大理论 和三大技术) 。了解常用工具酶的催化反应机制及主要用途,三种常用基因克隆载体(质粒、λ 噬菌体和粘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结构及其应用,目的基因的制备方法,重组体的构建及导 入受体细胞的方法,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方法。通过学习为进一步掌握生物技术相关知识和从 事基因工程工作打下基础,并对基因工程的发展动态有初步的了解。 重点:基因工程的主要操作步骤,主要工具酶的催化机理和用途,三类常用载体的特点和 主要用途,目的基因克隆的主要方法,重组 DNA 的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径,重组克隆的筛选与鉴 定方法。 难点:目的基因的克隆策略,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策略和方法,重组克隆筛选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 、 DNA 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含义 第二节 生物技术的产生 一、传统生物技术 二、近代生物技术 三、现代生物技术 第三节 生物工程的基本内容 一、基因工程 二、细胞工程 三、酶工程 四、发酵工程 五、蛋白质工程 六、五大生物工程技术之间的联系 第 四节 生物技术涉及的学科及其技术 第 五节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化 一、 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应用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及其基本特 征 第六节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0.25 学时 0.25 学时 0.5 学时 0.25 学时 0.25 学时 0.25 学时 第七节 现代生物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社会生存的重要影响 第二章 基因工程 第一节 基因工程的概念 第二节 DNA 的结构与功0.5 0.5 学时 学时 0.25 学时 4 学

1949年以来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听说能力的要求

1949年以来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听说能力的 要求 1956年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 *初级中学毕业的学生应该明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本规律,掌握足够的词汇,学会标准的发音,养成正确写字和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的技能、技巧和良好的习惯,具备熟练的阅读能力和正确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学习语音是学习语言的必要基础。语言教学跟语法教学、文字教学以及文学阅读教学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民族共同语的工作中,语音教学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初级中学汉语课应该教给学生关于发音的最基本的知识、拼音字母的发音和拼音方法,并且通过语音教学纠正学生方音习惯,使学生掌握汉语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能够纯熟地以正确的发音和语调朗读文学作品,基本上能运用普通话作为交际工具。 *观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得到规律,再通过具体的材料印证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从而巩固对它的认识和掌握,这是汉语教学方法中必须始终贯彻的基本原则。 *课堂的口头练习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考来观察、分析语言材料,进一步做也概括和结论;它可以使学生运用学过的定义和规律,从而得到巩固;它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收到良好的效果。口头练习的时候,教师不公要注意学生

答案的内容,并且要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运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训练学生用边疆的、有组织的语言鸸不是片断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表达思想,这是汉语课一项重要的任务。 1956年初级中学教学大纲 *朗读和默读,目的在训练学生自觉地领会课文,丰富学生的词汇。朗读还可以训练学生正确而有表情地说话的能力。 朗读要发音正确(力求用标准音——北京语音),句读分明,用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表达也作品的思想感情。 *文学教学中的语言教学,目的在提高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能用现代汉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扩大他们的语言知识,使他们对语言同文学的关系和祖国语言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文学教学的各种方法和方式,是使学生领会作品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说话和写作能力的手段。在语言教学里,学生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的培养,都同样重要。 *教师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极大的教养意义和教育意义。 1980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要学会普通话,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说和写有密切的关系,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很有作用。还要注意听的训练,如听写、做听讲记录等。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 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二)、写作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六学年度第二学期「休闲教育与辅导」教学大纲

國立嘉義大學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休閒教育與輔導」教學大綱 課程代號: 0962 Y6400025 修別:選修學分:2 授課教師:房兆虎課程名稱:休閒教育與輔導 上課班級:大學部輔導諮商系一年級甲班 上課時間:星期二1~2 上課教室:未設定(民雄校區) 教學目標: 1. 建立正確的休閒價值觀、休閒態度與培養休閒嗜好與技能。 世界休閒協會(World Leisure Association)所頒布的「休閒憲章(Charter for Leisure)」(2000年)提到:一、所有的人都有休閒基本人權;二、政府應確保人民容易獲得最高品質的休閒與遊憩機會……而如何落實提供大眾「休閒權」,是目前政府與民間所應關注的課題。 雖然國內已掀起一片休閒熱,但因「休閒能力」不足,也導致個人或社會產生諸多問題。值得關注的議題包括: 休閒是否需要教育? 休閒的目標、成效又是如何? 在學校體制與非教育機構如何實施? 休閒治療方案如何介入個案之輔導歷程? 特殊個案之休閒訓練模式 2. 肯定「休閒」對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性。 首先要改變「休閒」觀念,從過去負面的評價,如「怠惰」、「閒散」或「不事生產」,轉變為「提升生產力」或「紓解身心壓力」等正向評價,進而肯定「休閒使生命更豐碩」的觀點,故休閒領域得以拓展。如休閒農業、休閒漁業、休閒服、休閒鞋、休閒食品、休閒屋、休旅車、休閒廣場、休閒週報……可見,休閒已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每個人的生活「主流價值」之一。 3. 了解「休閒治療」(Therapy Recreation)領域,以增進輔導專業能力,拓展輔導專業生涯。 參閱Dolphin therapy: recreation or medicine? Recreational Therapy: An Integral Aspect of Comprehensive Healthcare. U.S. Department of Labor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Recreational Therapists. 一、教學與評量: (一)教學方式: 1.引言與討論 2.輔導與諮商選文導讀 3.專題寫作與報告 (二)評量: 1.課堂參與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