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文阅读教师版

古文阅读教师版

古文阅读教师版
古文阅读教师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一、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翻译文言文太难了,怎么办?怎么办?快使用六字诀:留、增、删、调、直、换。哼哼哈嘿!

一、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国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如:

(1)(2014·成都实外·外地生)“齐朝有一士大夫”中“齐朝”是国名、“士大夫”是官名。

译文:“齐朝有一位士大夫”。

(2)(2014·成都嘉祥·本地生)“谢太傅盘桓东山”中“太傅是官名”。

译文“谢太傅徘徊在东山”。

二、增,即增添法。文中省略的成分要增添完整。

○1(2011·成都实外)“解绅尝从游内苑。”《解绅敏对》中是“从(皇上)”

译文“解绅曾经跟从(皇上)游览御花园”

○2(2013·成外·外地生)“秦青弗止,践行于郊衢”《薛谭学讴》中是“弗止(薛谭)”

译文“秦青没有制止薛谭,在郊区的大道给他践行”

三、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如:

①(2014·嘉祥·外地生)“夫,大道甚夷!”《盲苦》中“夫,发语词,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译文“大道这么平整”。

②(2012·成都嘉祥)“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个虚词,应删。

译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

四、调,即调整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例如:

①(2014·成都师大一中·本地生)“先生何以知之?”中是“以何知之?”

译文“先生用什么来知道它有隐伤呢?

②(2011·成都嘉祥)“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常羊学射》中是“常羊于屠龙子朱学射”

译文“常羊向屠龙子朱学习射箭”

五、直,即直译法。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

○1(2012·成外)“伊犁城中无井”《拔树凿井》

译文“伊犁城中没有井”

②(2013·成都嘉祥·本地生)“宗道为人刚直”

译文“宗道为人刚正、正直”。

六、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①(2014·成都嘉祥·外地生)“有盲子道涸溪”《盲苦》“道”替换为“路过”

译文:有一位盲人路过干涸的小溪。

○2(2014·四川师大一中)“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于京台之下,仰见飞鸟。”中的“异日者”是“不同的日子”

译文:从前。

○3(2014·成都实外·外地生)“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中的“走”不是走的意思而是“跑”的意思。

译文:取上诗经就飞快地跑了。

二、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怎样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

基本原则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

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真题回放:(2015·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实外、成都实外西区三校联考招生入学语文真卷·10分)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有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元旦这一天将他们捕获的斑鸠鸟进献给简子。简子很高兴,重重地奖赏了他们。门客问简子这样做的原因。简子说:“在正月元旦这天将猎物放生,是表示(对斑鸠)有恩德。”门客说:“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如果您想放生,不如禁止百姓捕猎它们。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犯下的过失。”简子说:“你说的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客问其故.。(缘故)(2)竞.而捕之。(竞相)

(3)、君如欲生.之(使……活着)(4)简子曰:“然.。”(对)

2、翻译句子。(4分)

①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正月元旦这天将猎物放生,是表示(对斑鸠)有恩德。

②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犯下的过失

3、这个故事揭露了赵简子这一类人怎样的行为? (2分)

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慈善。

文言文习题

一、(2015年成都七大名校招生入学语文真卷)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译文】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轻的宫廷侍从,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旁。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1、请补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分)

2、请先翻译再给加点字注音。(5分)

欲伐荆.(楚国)jing一声孺.子(年轻人)ru二声如是者三旦.(天)dan四声

3、请在文中勾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并翻译。(4分)

【这三个家伙,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

二、(2015年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招生入学语文真卷)

狼皮疗疾

狮子为百兽王。一日病,百兽来候安。独狐未至。狼遂献谗曰:“我辈皆来,狐独否,诚欺王。”狐适至,闻之,遂进问。狮子大怒,诘后至者何。狐日:“大王疾,百兽徒来一候安,于大王疾何瘳○1?小狐则遍走求良方。顷幸得,即趋前,何敢后?”狮子更,大喜,询:“何药也?”日:“当用生剥狼皮,乘热披大王体,立愈矣。”狮子便搏狼,如法用之。

【注释】瘳(chōu)痊愈。

1

2

3(6分)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文举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非常尴尬。

【注释】○1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2奕世:几代○3踧踖(cù jí):不安的样子。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的是(D)(4分)

A、韪大.踧踖大:很,非常

B、对.日对:回答

C、太中大夫陈韪后至.至,到

D、人以其语语.之语:话语(告诉)

E 、为.司隶校尉 为:担任

F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1乃.

通 乃:才 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 )(4分)

A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漂亮。”(出色)

B 、君与仆有何亲?——您和我○

的仆人有什么亲戚关系?(仆谦称“我”) C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无不奇怪。

D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孔文举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看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E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你的祖先(为师),都(老子)享有老师的尊贵。

F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孔文举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了不起)吧。”

8、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 )(4分)

A 、对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的描写,为后文孔文举成功地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做铺垫,从正面写出了孔文举的智慧。

B 、孔文举巧妙地将孔子和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体现了其思维的敏捷。

C 、陈韪认为孔文举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

并非故意出语刁难、轻视孔文举。

D 、孔文举采用针锋相对地方式来辩驳陈韪,这可以看出他能言善辩。

E 、本文写孔文举机智回答的故事,表现了他聪明机智、明晓事理、威武不屈的特点。

F 、孔文举最后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实际上是对陈韪年少时才能出众的赞美。

四、(2015·成都市石室外国语学校招生入学语文真卷·本地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译文】魏文侯和虞人约定日期打猎。到了那天,文侯跟群臣喝酒,饮得正高兴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文侯下令备车前往郊外。文侯将要出行,身边的人说:“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日期,虽然高兴,怎能不如期相会呢!”就动身前往,亲自告诉他因雨停止打猎的事。魏国于是逐渐强大起来。

【注释】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会:约定。③罢:取消。

6.解释加横线的字或词语。(4分)

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是日与群臣饮酒 (这)

而天雨 (下雨) 命驾将适野 (到)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2)乃往,身自罢之。就动身前往,亲自告诉他因雨停止打猎的事。

8.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天雨;守信

五、(2015·成都市石室外国语学校招生入学语文真卷·外地生)

智子疑邻(6分)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2分)

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2分)

3、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这样的感慨?请写在下面。(2分)

客观分析

持有相同意见的人因身份不同及与主人亲疏关系的不同而遭到不同对待。

积极方面(富人角度)

听取人意见时不能因其身份不同、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不同而决定是否存在偏见。

消极方面(邻人角度)

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六、(2016·成都成外语文模拟卷)

蹇(jiǎn)材望伪态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①倅②。北兵③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④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⑤见祀,题云⑥‘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⑦之费也。”日系.牌与银于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遍祝⑧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

丙子正月旦日⑨,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

..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⑩。(乡曲人皆能言之。)

【译文】蹇材望,四川人,是湖州的副知州。元军快要来了,蹇材望自己誓言必死。于是做了一块大锡牌,上面刻着:“大宋的忠臣蹇材望。”而且用两片银片凿出小孔,在上面写到:“得到我尸体的人,希望为我埋葬,还希望为我祭祀,题目为‘大宋忠臣蹇材望’。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的。”每天把锡牌和银子系在腰间。只等待元军到达湖州城,则自己跳入水中,而且通告每一个乡邻人以及平日往来的人,人人都同情他。

丙子年正月初一,元军入城,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人们都说他被淹死了。不久他穿着元军的服装骑马归来,才知道(他)早一天出城迎拜(元军)了,就做了本洲的知府。乡里人都纷纷议论他。

【注释】①湖州:地名,今浙江境内。②倅(cuì):副的,此处指副知州。③北兵:指元军。④笏(hù):愿意为板,这里作“片”解。⑤仍:还希望。⑥题云:墓碑上刻写。⑦瘗(yì):埋葬。⑧祝:告。⑨旦日: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其子患.之担忧中山人予.之猫给去.饥寒犹远离,距离

3、翻译画线句。(5分)

(2)、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3分)

八、(2016·成都嘉祥语文模拟卷)

于令仪赠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①也,长厚②不忤物,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为盗耶?”曰:“迫于贫耳!”令仪问其所欲,曰:“得十千○4足以度荒。”如其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天明时负归。”盗大惭,卒为良民。

【译文】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

【注释】①市井人:做生意的人,市井:经商。②长(zhǎng)厚:品行敦厚(厚:宽厚)。

③悔:后悔的事○4十千:指十贯铜钱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乃.邻子也(竟然)(2)何苦为.盗耶(做)

(3)夜负.十千以归(背)(4)卒.为良民(最终)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为盗耶?”(2分)

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后悔的)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

(2)既去,复呼之,盗大恐。(2分)

盗贼离去后,于令仪又喊他,盗贼非常恐慌。

3、于令仪让盗留下来的原因是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用原文回答)(2分)

4、这一个故事表现了于令仪待人宽厚的品质。(2分)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文言文大全

一至六年级文言文 杨氏之子(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甚:很。②惠:智慧。③诣:拜见。④乃:就,于是。⑤示:给……看。 ⑥曰:说。⑦未:没有。⑧设:摆设。 梁国有一位杨家的孩子,才九岁,却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叫孩子出来。孩子为孔君平摆上水果,水果里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孩子应声回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家的禽鸟。”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①绝:断绝。②鼓:弹。③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④哉:语气词。⑤峨峨:高。⑥兮:语气词。⑦洋洋:广大。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曲。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太好了,真像巍峨的泰山在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太好了,真像奔腾的江河向前!”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能领悟他的心意。子期去世了,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就毁掉琴,一辈子不再弹琴。 学弈(《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弈:下棋。②通国:全国。③诲:教导。④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⑤援:引,拉。⑥缴:带丝绳的箭。⑦俱:一起。⑧弗:不。⑨矣:了。⑩为:因为。

山水田园诗词鉴赏教师版

2013届高三语文作业讲义:山水田园诗词鉴赏(教师版) 一、山水田园诗和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在唐代诗人中,没有哪一个诗人没有写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篇。如:王绩《野望》;杜甫《望岳》、《江村》;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顾况《过山农家》;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大林寺桃花》《杭州春望》。唐代诗人中以山水诗闻名的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诗成就的,主要还是孟浩然、王维、李白。 二、代表诗作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追求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所喜欢的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所讨厌的有超过死亡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不去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避开祸患的手段,有哪一桩不能采用呢?这样做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采用它;照此就可以避祸,却有人不采纳它。因此,可知人们所追求的有胜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的。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本性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它就能活命,不吃它就会死亡。但如果吆喝着施舍,路过的饥民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面对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那么高官厚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结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自己所结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原本的本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向背,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然而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的原因。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们同心协力的原因。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西城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狄青,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宝元初,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延州指使①。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与谈兵,善之,荐于.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 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②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 皇祐中,广源州蛮反,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广西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已而顿甲,令军中休十日。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还至京师,帝嘉其功。 青为人慎密寡言,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 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

文言文专练(教师版)

文言文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与友人论师书 日者,足下枉过仆,仆以事他出,未得见。顷遇某舍人云,足下欲以仆为师,仆弗敢闻也。 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令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乡会试之师,曰投拜之师。人生五六岁,始能识字。稍长则习业之文,父兄皆延师教之。父兄曰:“汝师之。”吾从而师之。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童子之师,犹巫医百工之师,称之曰师可也。乡会试主司同考之于士子,朝廷未尝许其为师,而相沿师之者,三百余年。然甲令①又有外官、官小者回避之例,则固明予以师之称矣。汉人于主有为之制服者,而门生之名,唐宋以来有之。语其辈行,则先达也;语其交谊,则知己也。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长者之号,称之曰师,亦可也。今之最无谓者,其投拜之师乎!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修之问,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藉于师者,势也,质疑问难无有也,今日得志,而明日背其师矣。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②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直谅多闻,谓之三益。不识仆之戅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 注:①甲令:法令。②硁硁:固执。 .1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师道之.废久矣稍长则习业之.文 B. 外雅而.内俗侣鱼虾而.友麋鹿 C. 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语其辈行,则.先达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B 连词,表并列;A①主谓之间,取独;②助词“的”,中心语和定语之间。 C ①介词,表目的;②连词,因为。 D①连词,表因果,相当于“就”、“便”、“那么”;②副词,表示肯定,相当于乃,就是。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友人前来拜访钱大昕,希望拜他为师,却没有遇到。不久,钱大昕从他人那里听说这件事,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 上册: 1、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宋】·邵雍· 【sòng 】?shào yōng ? 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 wǔ jiā 亭台六七座,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八九十枝花。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注释】 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题解】 这是一首儿歌。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 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 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 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 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2、画 huà 【唐】·王维· 【táng 】?wáng wéi ? 远看山有色,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春去花还在,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 jīng 注词释义: 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 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 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 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 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 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 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 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 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 写出了画的特点。) 【赏析】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 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 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 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 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 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 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 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 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 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 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 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 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 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 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 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 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 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 “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 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 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 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 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 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 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 在画中。仅仅是如此吗?写的近近是画中的 花吗?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 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 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 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 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 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 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而 我们又将归往何方?去追寻什么呢? 【链接】 我知道: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 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并与 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 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3、静夜思 jìng yè sī 【唐】·李白· 【táng 】?lǐ bái ? 床前明月光,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疑是地上霜。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举头望明月,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低头思故乡。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 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 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 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 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 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 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 1

课外文言文教师版

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狸食鸽 叶侯之家,获二鸽,缚之翅而畜之野。狸(野猫)知其不能飞也,攫(抓住)而食其雌。雄者怒,奋起喙(鸟嘴)啄狸,狸嗥(野兽吼叫)而去。不数日,复获一雌焉,狸至而又食之,然以前被啄故,若惮雄不敢近。雄因自恃(依仗)其强,不为备。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狸嗥而去.②若惮.雄不敢近 2、下面“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3分) A 缚其翅而畜其野 B 攫而食其雌 C 狸嗥而去 D 狸至而又食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4、你从本文中得到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1(1)逃跑(2)害怕2C 3未过多久,雄鸽竟然被猫吃掉。 4从雄鸽被吃得出:骄傲自大,放松警戒,必将失败。或从猫得出:不怕失败,抓准时机,一举成功。 翻译:叶侯的家人捕获了两只鸽子,绑住它们的翅膀,放到野外去喂养。有一只野猫看见了,知道它们不能飞,抓了其中母的吃了。公的很愤怒,奋起用它的尖嘴啄野猫,野猫嗥叫着逃开。没有几天,叶侯家又得到一只母的(鸽子)。野猫过来又吃了它。但是因前面被啄的原因,好象害怕不敢靠近(公鸽子)。公(鸽子)因此凭借着自己强大对野猫不加防备。不久后,雄鸽竟也被野猫给吃了。 (二)“四知”先生 大将军邓骘闻杨震贤而辟之①,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②为昌邑令,谒见③,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注释]①大将军邓骘(zhì)闻杨震贤而辟之: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达,于是征召他(为官)。 ②王密:人名。③谒见:拜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举茂才举()(2)故人知君知()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3、杨震被称为“四知”先生的原因是什么? (3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题(教师版)

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题(教师版) (八下)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 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 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 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 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考题回放】 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 未已。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1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 子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八下)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 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 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 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 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 艺术境界。 5、《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 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 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6、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7、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 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课外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课外文言文是初中各类语文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应该注意积累字词,这样才能更好的翻译句子,并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翻译的更加熟练,才能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二、复习预习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文言文中常见的字词的意思。 1.通假异读 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的读音和本字的读音如果有别,一般要按照所表示的本字来读。例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的“扳”字,要读为pān(攀)。 2.一词多义 无论古代、现代,一词多义均是正常的、普遍的。例如:“于”的意思有 (1)到。例如: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2)在。于舅家见之(《伤仲永》) (3)比。贤于才人远矣(《伤仲永》) (4)从。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3.古今异义 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的情况外,还表现在词义不断演变。绝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学习文

言文,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例如:“或”字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4.通假字 本有其字,古人有时不用本来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同音替代现象,叫做“通假”或“古音通假”,被替代的那个(未出现)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例如: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5.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在具体的句子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具备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名词等)例如: 不能称前时之闻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二、方法归纳 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词语,不进行翻译。古属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帝号、年号、书名等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保留,不用翻译。 删 即通过删去无法翻译的文言词语来翻译古文。如无法译出的文言虚词。 增 即通过增加词语来翻译文言文语句。(1)便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句子 换 即将文言语句中的字词转换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如把”岁”换成“年”,“布衣”换成“平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

《颜渊论御马》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师用书+学生用书】

【教师用书】(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11 分)(2018 年山东潍坊中考 改编,14-17 )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谱人乎?” 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 '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 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 ù] )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 è] ):超越。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 (1)乡.寡人曰乡: (2)昔者舜工.于使人工: (3)然犹策.之不已策: 【答案】1、(1)通“向”,从前(先前)。(2)擅长(善于)。(3)用鞭子打(驱赶)。(3 分,每小题1 分) 【解析】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如, “乡”是通假字,“工” 是古今异义词,“策”是词类活用。解释词语时可用知识迁移法,如看到“策”这一实词,就能联想到《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 ,属于词类活用,可判断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一.教师版

文言文的来历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 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 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 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19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 “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 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概念解释】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实词辨析】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

诗词鉴赏——思想感情 (教师版)

诗词鉴赏专题——思想感情 古人所谓“诗言志”,乃谓诗是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诗”是“志”的载体,“志”是“诗”的终极目的。读诗,就是读诗人的思想感情,读诗人的内心世界。诗词的思想感情包括诗人相对稳定的思想感情、偶然的心理情绪的变化、对待“人、事、物”的观点态度等。那么,怎样把握诗词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呢?“三看四抓五关注”。“三看”就是要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四抓”就是抓画面(意境),抓意象,抓典故,抓词采(主要是动词、形容词的色调);“五关注”就是关注古代诗人常见的抒情方向,关注诗人此时此地的背景,关注诗词塑造的主体形象,关注诗词主要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乐景哀情等)及其他表达技巧,关注问题的命题角度和样式。 第一部分如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画面蕴情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初晴游沧浪亭①(宋?苏舜钦) 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②连明:直至天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 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画面。春日雨霁,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天上轻柔的云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由衷喜爱沧浪亭景色的心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春晚(宋?王安国①)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②初上琵琶, 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①王安国:王安石弟,后被罢归田里。②小怜:泛指歌女。 上阕中“满地残红宫锦污”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2.一幅“一夜风雨后,残花飘零满地像宫锦被污损”的画面。由春天归去而生的痛惜惆怅之感。(要注意到比喻的作用) 【方法总结】 二、意象含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3.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4.(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2011级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姓名使用时间2014年3月日编号 课题文言文翻译编制人吴春娥 审核人高三语文组 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在广泛的实践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通过当堂检测,熟练运用方法,规范答题。 评价设计目标1:课堂探究1、2、3 目标2:当堂达标检测 课堂探究学生纠错 (教师点拨)一、利用积累,把握文意。 ⑴乐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 广乃作二百句语,述之志。岳因取其意,便成名笔。时人咸云: “若广不假岳之文,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矣。”(《晋书·乐 广传》) 译文:乐广擅长清言,却不能操笔,请潘岳替自己作表。潘岳说: “我应当得知你的心意。”乐广于是口述二百多句话来表述自己 的心志。潘岳于是取乐广的意思加以整理,就写成了名作。当时 人都评论说:“如果乐广不借助潘岳之笔,而潘岳不取乐广的意 旨,也就无法成就这样的美文。” ⑵(2012高考广东卷)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 漕运梗阻,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亲赴上海, 筹雇商船。(《清史稿·陶澍传》) 译文: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一开始洪泽湖决堤, 漕运不通,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 论并阻挠他。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 船。 总结:注重积累.(课本、练习题)。建议:把训练题中的典型句整 理到笔记本上,常读常记,做到耳熟能详。 二、借助语法,解字释句。 ⑴(2013高考江苏卷)李丰,字安国。明帝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三国志》注引《魏略》) 译文:李丰,字安国。明帝登上了帝位,有一次见到一位吴国投降的人,问道:“你在江东时,听到中原地区谁称得上名士啊?”投降的人回答说:“我听说过李安国。”这个时候,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然遍布整个吴越地区了吗?” ⑵太宗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陛下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旧唐书·裴矩传》) 译文:唐太宗有一次听说许多案件都有受贿的人,就派人用财物去试探他们。有个官员接受了馈赠的一匹丝绢,太宗很生气,将要杀了他,裴矩进谏说:“陛下您用罪来陷害别人,恐怕不合礼仪。”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召集百官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如果每件事能象这样,何愁天下不能治理好!” 总结:注重语法。 据词性辨义,据成分释句。 三、关注语境,前后印证。 ⑴颜之仪,字子升。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译文:宣帝即位,晋升为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宣帝其后越来越昏纵,颜之仪冒犯主上的尊严屡次进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 ⑵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绍薨而辅其长子谭。及绍二子尚攻兄谭,谭使毗诣太祖,曰:“今河北岁凶,而袁氏兄弟龃龉,有违天道,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太祖称善。(《三国志·辛毗传》) 译文:袁绍死后他辅佐袁绍的长子袁谭。等后来袁绍的二儿子袁尚攻打兄长袁谭,袁谭派辛毗向太祖求救。辛毗说:“现在河北年成不好,袁氏兄弟又相互争斗,有违天道,这是老天灭亡袁尚的时候。来年如果收成好了,袁尚修改他的德行,你就会失去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天天练2教师学生版

《文言文阅读》天天练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初辟丞相府史,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闲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论曰: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谢,道谢 B.茂辟.左右问之曰辟,屏退 C.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顾,只是 D.律设大法,礼顺.人情顺,顺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①亭长为.从汝求乎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 ①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C. ①诚.能为人所不能为②诚.知其如此,虽万世之公相 D. ①而独.能取忠厚之臣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3.下列各句能直接表现卓茂“性宽仁恭爱”的一组句子是( )(3分) A.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文言文答题技巧(教师版)教学提纲

文言文答题技巧(教师 版)

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第一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第二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考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考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 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2)第二类解题方法—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①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云改正或抵制。 (一)《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1)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2)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3)。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4)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

诗歌鉴赏: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教师版)

诗歌鉴赏专题: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 “构思”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的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脉络”是指诗中清楚的布局和条理。也就是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构思技巧(结构安排): 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起-承-转-合)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总分总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构思技巧举例】 1.抑扬 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之分。抑扬,“抑”是贬抑否定,“扬”是褒扬肯定。为了褒扬肯定某一方面,意先对其他方面作贬抑否定这叫欲扬先抑。“扬”是目的,“抑”是手段。为否定和贬抑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他方面作一褒扬,这叫欲抑先扬。“抑”目的,“扬”是手段。“抑”与“扬”是对立统一的。运用抑扬手法,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便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展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 2.层层铺垫 如宋朝苏辙的《江上看山》:“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褚”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3.伏笔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照应一般有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4.以小见大 就是写小的景物来显示大的主题,即通过“小景”、“小事”、“小物”来反映大的主题。它可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烛分火是寒食节发生在宫中的生活小事,但是诗人却借百姓禁火而宫中不禁,写出宫廷的特权,讽刺当权者的腐败,小事写出大主题。 5.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感情。以景结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如宋朝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诗人在末句并未直抒离情别绪,只是把眼前开阔的横塘缩小到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柳、画船上,颇具神韵。 6.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