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公司文件统一编号)
文件版本号: 0/A版
(公司名称)有限公司
交接班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发布(日期)实施
(公司名称)有限公司发布
1、目的
为规范生产班组交接班管理,保障生产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运行期间的生产装置班组交接班的管理。
3、职能分工
3.1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交接班的管理。
4、定义
4.1本制度所指的交接班,是指上一生产班组在完成工作时间即将下班,下一生产班组即
将上班,两个班组进行工作交接的过程。
5、交接班程序与内容
班组交接班,应当按以下程序进行。
5.1接班前检查
5.1.1接班班组各岗人员应按要求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在接班前15分钟到达各自工作
岗位。
5.1.2接班班组人员须查看交接班记录,进入现场进行核对检查,了解前班生产运行情
况。
5.2召开班前会
5.2.1召开班前会时间:交班班组下班时间之前5分钟。
5.2.2班前会地点:交接班室
5.2.3会议主持:接班班长
5.2.4班前会议程:
5.2.4.1接班班组员工在交接班室集合列队召开班前会。
5.2.4.2接班班长点名考勤。
5.2.4.3交班班长作交班报告。
5.2.4.4生产部门或相关专业管理人员作指示或简短培训。
5.2.4.5接班班长安排本班生产任务与生产注意事项。
5.2.4.6接班班长(或班组安全员)强调安全生产有关事项。
5.2.4.7接班人员无异议后,接班班长宣布同意接班,班前会结束,各岗人员到岗
位签字接班。
5.2.4.8交班中出现异议的,由交班班长安排或双方班长协商解决。
5.3交接班内容:
5.3.1交接当班安全(包括人身安全)、环保、事故情况。
5.3.2交接原始记录。
5.3.3交接产量及生产任务。
5.3.4交接设备运行情况。
5.3.5交接指标控制情况。
5.3.6交接过程和产品质量情况
5.3.7交接公用工器具是否齐全、完好。
5.3.8交接区域环境卫生和设备卫生情况。
5.3.9交接公司文件、通知、通报、指令等有关内容。
5.4交接班注意事项:
5.4.1接班人员进入装置检查时,重点部位要重点检查,检修中的设备要检查安全措施
落实情况。
5.4.2接班人员必须全部参加交接班会。
5.4.3在接班人员未正式接班前,交班人员不得离岗,当接班人员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名
正式接班后,交班人员才可离岗。
5.4.4如有特殊情况,交班班长不能参加班前会交接的,必须上报主管领导,由主管领
导委托主操以上人员作为临时负责人进行交接。
5.4.5交班者必须向接班者详细说明当班安全、生产和设备情况,不得隐瞒生产和设备
存在的隐患。如上班或当班有事故或异常情况发生过,必须要讲解事故或异常情
况发生经过、可能的原因、事故损失情况、事故的处理情况和经验教训等内容。
5.4.6在交班过程中,接班人员可就交班报告未明的内容、现场检查与交班记录或交班
报告不符的内容、生产操作经验和方法、事故的原因等与生产、质量、设备、安
全、环保相关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或异议。交班班长或负责人应对提出的问题一
一解答,对于达不到交班条件的应及时安排本班人员整改后才能交班;如有特殊
情况发生整改后仍达不到交班条件,应向上级汇报,协商解决。问题未解决前交
班班长和岗位所在人员不得离开岗位,继续处理遗留问题,接班者先接受本岗位
争议工作外的其他工作,并有义务配合、协助交班者共同处理遗留问题。
5.4.7交班过程中严禁推诿扯皮、故意刁难或拖延时间。
5.4.8由于接班人员未能按时到岗,使交接班不能正常顺利进行,交班班长可向上级请
示同意后可以进行交接班,但接班岗位的人员安排由双方班长协商解决。一般情
况由交班人员继续顶岗,直到接班人员到岗。特殊情况时,可由主管领导指定接
班班长临时顶岗。
5.4.9备用或附属设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开车检查。
5.4.10接班人员在交接班前检查过程中,马虎了事,未发现交班人员的记录与现场不符,
且已经签字同意接班的,除有明显证据证明为上班责任的外,原则上所有责任由
接班人员承担。
5.4.11接班人员在接班之后发现上班有故意隐瞒事故或异常情况之嫌,证据确凿的,将
严肃处理上班相关责任人。
5.4.12对于接班过程中难以界定的问题,由生产部门主管负责人决定。
5.5检查与考核:
5.5.1生产管理人员不定期参加和抽查交接班会,监督、检查交接班情况并及时规范其
要求、程序及内容。
5.5.2对于在交接班过程中有违规的,生产部根据《生产班组考核管理规定》、《生产员
工考核管理规定》给予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6、引用文件
6.1生产班组考核管理规定
6.2生产员工考核管理规定
7、记录与表单
7.1交接班记录
7.2班长交接班日志
本制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