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后浇带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后浇带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后浇带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后浇带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一、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范第9.1.1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但应注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当高层建筑与相邻的裙房之间设置永久变形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米,不满足此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发生相互倾斜。笔者曾经参观过某工程,高层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纯地下车库一层,与高层建筑地下室贯通,其间设置了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间采用硬质材料填充。由于没有解决好高层建筑与地下车库间的互倾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发现沉降缝两侧墙体开裂,造成地下室渗漏。

近年来,复合地基得到了广泛应用,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提高土体弹性模量,有效地控制建筑物沉降。北京地区有些工程已经通过在高层建筑下采用复合地基的方法来替代桩基,以解决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差异沉降的问题。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如果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都应依据相关规范计算裙房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当采用地基处理时,在结构设计图纸上,应明确规定采用地基处理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变形要求。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不能想当然,搞一刀切。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为减小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尚应采取其他措施,通常可考虑以下方法:1,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其他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或补偿基础,尽量扩大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减小高层建筑基础底面接触压力,而裙房则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等,调节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1、尽量减小裙房部分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即尽量增大裙房部分的基础底面接触压力,加

大裙房的沉浸量。

2、结合高层建筑埋置深度要求,调整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度,使地基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上,可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结构设计者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多方面对比,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而应让钢筋连续通过,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临时断开。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不允许留后浇带,例如某工程地下车库通道的顶板、底板均与主楼相连,但是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无法留设后浇带,于是要求施工单位先施工结构主体,待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车道部分,要求施工单位对与主体相连的钢筋必须预留,后期采用焊接连接,同一截面的钢筋焊接连接率不得大于50%.有的工程将后浇带内钢筋全部断开,这时候,为避免在同一截面钢筋100%连接,宜将后浇带曲折布置,而不要沿一直线布置。连接方式建议首选机械连接或焊接,但要注意施工质量。采用搭接连接时,应注意后浇带宽度要满足按混凝土规范计算的钢筋搭接连接长度。

基础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于结构设计图纸上用详图明确表示出来,而不应推给施工单位。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基础后浇带下设置防水板并增设一道附加防水层。

二、后浇带的施工

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 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在封闭后浇带之前,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后浇带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应允许施工堆放材料,限制施工荷载,并做好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特别是目前很多工程中,施工采用快拆体系的模板,这时候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防止在拆除模板过程中,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

总之,施工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好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保证结构的质量。

1、对后浇带(缝)的设置有4种形式,即平缝、阶梯缝、企口缝和V形缝,这些缝使用效果各异,如何适从?

2、对后浇带内钢筋的留置处置方法不同(以下选择了4种现行标准,相互间缺乏一致性):

(1)受力筋在后浇缝处断开,然后用钢筋搭接接长;

(2)后浇带处钢筋可以贯穿不断;

(3)后浇带处钢筋必须贯通;

(4)后浇带处钢筋贯通,还应增设附加筋。

3、后浇带的宽度,有的标准要求大于等于800mm,有的要求1m宽。

4、对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要求不同,要求浇筑时间不一致:

(1)后浇带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种规定“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另一种规定要求“采用比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混凝土”;

(2)对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国标规定“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6周后施工”,而部颁标准要求“在箱基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施工”。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结构设计≯2010-08-15 15:17:03 阅读625 评论1 字号:大中 小订阅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 一是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 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是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 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是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 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是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

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五是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 间不得少于28d. 1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 2 、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3、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 一般宽度以700 ~1000mm为宜。

浅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浅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X)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X严格了,规X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这两种施工后浇带,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X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X第9.1.1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X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

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但应注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2.2.3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4.1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 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筑; 4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5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条文说明:3.4.13 提高配筋率可以减小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宽度,并使其分布较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集中裂缝;在普通外墙设置外保温层是减少主体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有效措施。 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直接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在45d后收缩大约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缩裂缝。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条 5.2.1 后浇带宜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 5. 2.2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 5.2.3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Ⅱ 设计

版式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版式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版式设计是现代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版式设计作为版式艺术中的基础理论已经渗入室内设计之中,成为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特征。研究版式设计理论与室内设计,挖掘版式设计理论丰富室内空间的方法,从版式设计的美学角度去理解分析其的理论有利于室内的设计及组织,提出借鉴和吸收版式设计艺术的精髓,以期版式设计艺术在室内设计中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应用。 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实现了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版式设计可以说是现代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版面的装饰因素是由文字、图形、色彩等通过点、线、面的组合与排列构成的,并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的手法来体现视觉效果,既美化了版面,又提高了传达信息的功能。装饰是运用审美特征构造出来的。不同类型的版面的信息,具有不同方式的装饰形式,它不仅起着排除其他、突出版面信息的作用,而且又能使读者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一、版式设计与室内设计 版式设计是以轮廓塑形象,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排列成图案。其重点研究形在二维虚拟空间上的组织方式及其视觉效果,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的一种构图;其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变异、对比、集结、发射、特异、肌理等,按构成的技巧和表现方法加以组织,进行形式美的创造。版式设计作为基础理论可以作为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直接应用到室内设计中的平面布置和界面设计中。而从构成基础的角度来看,版式设计甚至还可以延伸到室内设计中的立体空间中。 室内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运用室内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墙体(或进一步地形),摆放花草、装饰物,营造空间和布置功能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环境和生活的过程。室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环境舒

浅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浅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发表时间:2013-12-25T16:49:17.403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4年1月供稿作者:李江 [导读] 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 四川省通江县至诚职业中学李江 【摘要】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关键词】后浇带;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G526.4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86-02 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这两种施工后浇带,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范第9.1.1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但应注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当高层建筑与相邻的裙房之间设置永久变形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米,不满足此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发生相互倾斜。笔者曾经参观过某工程,高层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纯地下车库一层,与高层建筑地下室贯通,其间设置了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间采用硬质材料填充。由于没有解决好高层建筑与地下车库间的互倾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发现沉降缝两侧墙体开裂,造成地下室渗漏。 近年来,复合地基得到了广泛应用,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提高土体弹性模量,有效地控制建筑物沉降。北京地区有些工程已经通过在高层建筑下采用复合地基的方法来替代桩基,以解决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差异沉降的问题。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如果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都应依据相关规范计算裙房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当采用地基处理时,在结构设计图纸上,应明确规定采用地基处理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变形要求。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不能想当然,搞一刀切。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为减小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尚应采取其他措施,通常可考虑以下方法: 1、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其他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或补偿基础,尽量扩大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减小高层建筑基础底面接触压力,而裙房则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等,调节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2、尽量减小裙房部分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即尽量增大裙房部分的基础底面接触压力,加大裙房的沉浸量。 3、结合高层建筑埋置深度要求,调整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度,使地基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上,可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结构设计者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多方面对比,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而应让钢筋连续通过,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临时断开。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不允许留后浇带,例如某工程地下车库通道的顶板、底板均与主楼相连,但是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无法留设后浇带,于是要求施工单位先施工结构主体,待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车道部分,要求施工单位对与主体相连的钢筋必须预留,后期采用焊接连接,同一截面的钢筋焊接连接率不得大于50%。有的工程将后浇带内钢筋全部断开,这时候,为避免在同一截面钢筋100%连接,宜将后浇带曲折布置,而不要沿一直线布置。连

后浇带设置依据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2010-07-16 10:04 一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 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 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 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 凝土。 二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 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 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 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 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 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 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 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 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 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 土 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8d

基础后浇带设计

基础后浇带设计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基础后浇带设计;基础后浇带施工问题;几点分析,对基础后浇带设计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高层建筑主体与 裙房的连接,是设计永久变形缝,还是临时变形缝,或不设变形缝, 要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情况、基础形式及上部结构而定,地基基 础及上部结构要考虑其空间整体协调作用、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的连 接处要不要设置后浇带,要做出基础方案,慎重选用、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具体情况,经认真推敲后确定,特别是基础 部位,纵横梁交错,结构较复杂,沿理想位置直接贯通断开,已非易事,但应遵循基本原则,即其位置应选出在结构受力较小处、后浇带 是为解决高层主体与裙房差异沉降的临时沉降缝,待高层与裙房主完成,补齐混凝土后,即取消了沉降缝。但有的高层建筑,当高层与裙 房施工至同高时,因为资金等原因,工程暂停,需装修使用、预留后 浇带的两侧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基础后浇带补浇混凝土,与 基础同样属于隐蔽工程,因此,在补齐混凝土后,应进行观测,包括 基础的沉降情况和后浇带连接情况,待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后,再进行 后浇带处的夯填、高层建筑基础埋置较深,对持力层土质情况及均匀 性要求较高,当高层建筑基础坐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 深墩者,其沉降变形量很小,一般高层主体与裙房基础可连成整体, 不必设缝;当地基持力层压缝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难度层建筑主 体与裙房的高差悬殊,高层建筑主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高层与裙房 坐在这样的地基上,其产生的差异沉降量较大,以设置永久性变形缝 为宜,使高层与裙房完全彻底脱开;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不高,高层 与裙房沉降差异值不很大,且沉降完成较快,所留后浇带补浇混凝土后,连成整体的结构完全可以承受剩余沉降差产生的结构内力,可设 临时变形缝,即后浇带,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本文从设计及施工方面分析了后浇带的应用。 关键词:后浇带;设计;施工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2.2 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2.2.3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 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 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 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3.4.13 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4.1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 后浇筑; 4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5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条文说明:3.4.13 提高配筋率可以减小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宽度,并使其分布较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集中裂缝;在普通外墙设置外保温层是减少主体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有效措施。 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直接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 ,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在45d 后收缩大约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缩裂缝。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 5.2 条 5.2.1 后浇带宜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 5. 2.2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 5.2.3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设计 5.2.4 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其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700-1000mm。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姓名:田万强 摘要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

目录

第1章概述 课题的提出: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裂缝,是一个带着有普通性被工程界很为关注的问题。有些裂缝的继续扩展可能危及结构安全,因为结构的最终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成为结构的破坏的先兆,这主要是指荷载产生的裂缝;有些裂缝的出现造成工程渗漏,影响正常使用,是钢筋锈蚀,保护层剥落,降低混凝土强度,严重损害工程耐久性,缩短工程使用寿命,这主要是指变形产生的裂缝;还有耦合作用下的裂缝和碱骨料反应膨胀应力引起的裂缝及冻融引起的裂缝。同时较大的结构裂缝,也为人的观瞻难以接受,造成恐惧心理压力,影响建筑美观,为装修造成困难。由于产生裂缝的微观与宏观机理的复杂性、动态变化性,它也是困扰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技术难题。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论文研究混凝土裂缝成因分别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 1.设计原因. 2.材料原因.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5.使用原因. 针对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分析以下几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后浇带施工组织设计

后浇带施工方案 力拓倾城住宅小区工程位于XX市飞驰大道与亭湖路交叉口,整个工程由1-6号楼组成的整体地下室1层,地上部分11+1层建筑总高度47.2米。基础筏板面标高为-4.85m(地下车库)。建筑±0.00等于绝对高程为3.3米。 根据建筑特征和规X要求,本工程从基础底板到地下室顶板单元之间后浇带(用于防止不均匀沉降);主楼主体结构封顶后经沉降观测满足要求才能浇筑砼. 二、后浇带的模板施工 1、基础底板后浇带 1.1按设计要求后浇带止水钢板厚3㎜,板带宽300㎜,由专门厂家制作后在现场焊接,按规X要求将止水钢板在现场搭接焊接,四面均焊接。止水钢板的详细尺寸形状见下图:

止水钢板设置位置:基础底板后浇带弯折边向下、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弯折边向外,水箱间等特殊部位折边对迎水面。 1.2底板后浇带闸槎: 在基础垫层上后浇带(南北向)两侧预制好100宽高40的细石砼条。因本工程设计要求底板先绑扎东西向,所以南北向砼条高为55㎜,(板底筋为Φ12)。当底板下层钢筋网片绑扎完后用与基础底板同标号的取砂浆在后浇带位置堵住钢筋间距的空格,以防底部漏浆。基础后浇带做法见下图:

后浇带闸槎采用钢丝网片,钢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一般以网眼20目为宜,用φ14钢筋做龙骨,间距300mm进行固定,以确保砼浇筑时钢丝网不鼓胀漏浆。依据本工程裙房底板厚度、保护层和钢筋直径,钢筋骨架的高度按两个尺寸加工:140㎜和70㎜。骨架焊接后外边包裹钢丝网,在两个骨架中间焊接止水钢板,详见下图: 后浇带钢丝网闸槎示意图 1.3后浇带的上口处理: 上层钢筋网片上口统一用木方子闸槎,施工前先对后浇带处的上层钢筋抄平后纠正不水平钢筋确保上口保护层一致。将木龙骨用铁丝固定在钢筋上,同时必须拉直线校直木方子。 2、梁板后浇带的处理 本工程在地下室车库顶板设置了后浇带,为确保后浇带两侧钢筋砼结构的安全,后浇带两侧采用独立的支撑体系,与整体平台、梁模板连接处断开,不影响平台、梁模板的拆除。按原来常规做法:后浇带两侧模板及支撑不能拆除,保留到后浇带砼强度达到100%后拆除,使得大量料具被积压在后浇带造成了料具投入费用的增加。为节约开支,项目部根据公司制定的后浇带统一施工标准要求结合现场结构特点,采用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52045 使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职业拓展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44学时 教研室:电脑艺术设计工作室 编写日期:2012年5月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课程的作用: 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前续课程的联系(1)《手绘》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PhotoShop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位图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3)《Coreldraw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矢量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4)《标志与广告设计》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标志与广告设计的理念。为后续《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何谓版式设计?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环节。版式设计当然要调动各类视觉元素进行形式上的组合排列,但更重要的是:版式上新颖的创意和个性化的表现。同时能够强化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以期全新的视觉效果。版式设计的创意不完全等同于平面设计中作品主题思想的创意,既相对独立,又必须服务于其主题思想创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版式设计训练为向导,以典型版面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版面构成的方法以及与色彩、文字、图形重组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2.2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2.2.3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3.4.13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4.1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 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筑; 4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5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1 膨胀剂掺量不宜大于12%; 2 膨胀剂掺量应以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表示。 5.2.10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应防止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止水带。 5.2.11 后浇带两侧的接缝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4.1.26条的规定。 5.2.12 采用膨胀剂拌制补偿收缩混凝土时,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 5.2.13 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5. 2.14 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应局部加厚,并应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图5.2.14)。 条文说明 5.2.1 后浇带是在地下工程不允许留设变形缝,而实际长度超过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所设置的一种刚性接缝。虽然先后浇筑混凝土的接缝形式和防水混凝土施工缝大致相同,但后浇带位置与结构形式、地质情况、荷载差异等有很大关系,故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5.2.2 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干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一般在龄期为6周后才能基本稳定,在条件许可时,间隔时间越长越好。 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除满足上述条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13. 5.9条的要求,对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这里所指按规定时间应通过地基变形计算和建筑物沉降观测,并在地基变形基本稳定情况下才可以确定。 高层建筑一般是按照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其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必要时,还需要分别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变形值。测定建筑地基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是一种十分直观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如工程需要适当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应采取有效措施,并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5. 2.3 补偿收缩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使混凝土产生微膨胀,在有配筋的情况下,能够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性和抗渗性。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是为了使新旧混凝上粘结牢固,避免出现新的收缩裂缝造成工程渗漏水的隐患。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尚应满足防水混凝土的抗渗和强度等级要求,故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渗和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Ⅱ 设计

版式设计教案内容

课程名称:第一章版式设计的概述 教学目的:(1)了解版式设计的目的 (2)理解版式设计的相关原则 (3)掌握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教学要求: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熟练掌握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构成关系。 教学重点: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教学难点:字体、行距、字距。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片分析并使学生展开对版式设计目的的讨论。 教学用具:幻灯片,黑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参考书目:1、《版式设计原理》佐佐木刚土著,武湛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年版 2、《版式设计》贺鹏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年9月第一版 教学过程: 一、首先介绍课程的性质,通过看一些设计图片来引申出版式设计的目的与 概念。 二、深入教学,请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谈谈对版式设计的认识,并思版式 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三.在对版式设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思考并总结版式设计的原则。课程作业:上网搜索2个优秀的和2个不好的版式设计,并给予解释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版式设计的目的 版式设计是一门特殊而关键的课程,更大程度上它又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以后的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以及一切需要通过平面来表达的设计课程打下基础。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主要是关于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法则和审美把握,它是一门认识课程而不是技法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一是要理解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版式的设计法则;二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审美结构;三是要训练学生和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四是要养成学生的动手习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这就是版式设计的教学目标。 版式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它能体现出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和时代精神风貌等,被广泛地应用于广告、书刊、包装、装潢、展机、机构视觉形象和网页等传播领域。 1、有效提高版面的注意值 当纷繁复杂的视觉信息展现在眼前的时候,哪些信息更能让我们愉快地去接受呢?哪些版式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呢?很显然,那些美感突出,对比强烈的画面更引人注目。现代版式设计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编排,而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人们的视觉习惯不断改变,设计师的观念也不断更新,新的版式效果不断呈现。那些形式独特、美轮美奂、现达完善的画面让人们过目不忘,注意值当然得到大大的提高。 2、有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 版式设计本身并不是设计师的最终目的,它只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的手段。凡是成功的版面,首先必须明确表达目的和主题思想,还要有上佳的创意策划和表现手法,做到主题鲜明、形象突出、美感强烈。在若干复杂纷乱的信息,无法让我理解,如果通过版式的精心设计,把各种元素根据特定内容进行组合排列,既可以使画面形式更加服从内容,提高信息的传达效果和效率,使版面更加风趣,富有内涵。 3、强化传达效果的持续留存 当今视觉传达设计大多都带有商业色彩,主要宣传的是企业及品牌形象。因此如何让企业形象得到很好的传播和留存是许多设计师强调的重点。因此说优秀的版式设计,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使画面生动、有趣、幽默,这样能够深度刺激大脑皮层,保持信息的持续留存。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1)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52045 使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职业拓展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44学时 教研室:电脑艺术设计工作室 编写日期:2012年5月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课程的作用: 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前续课程的联系(1)《手绘》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PhotoShop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位图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3)《Coreldraw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矢量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4)《标志与广告设计》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标志与广告设计的理念。为后续《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何谓版式设计?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设计

后浇带的一些规范要求

一、后浇带的定义 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临时施工缝。 二、后浇带的设置条件 1、伸缩后浇带: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 1.1、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1.2、后浇带是避免施工期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设置后浇带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不能代替伸缩缝。 1.3、在超长结构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留后浇带法施工是防止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之一。 2、沉降后浇带: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 2.1、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2.2、当“影响建筑物”的平均沉降大于 40cm时,相邻建筑基础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12m,当相邻建筑物较近时。 3、温度后浇带: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4、板间后浇带:装配式楼盖(包括屋盖)加强整体性的构造措施。 4.1、对后张楼板为减少约束力,使其与约束柱或墙暂时分开。 后浇带的设置 1、伸缩后浇带: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在柱距三等分 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 底板及外墙宜增设附加防水层。 1.1 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 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

污水处理站后浇带施工技术论文

污水处理站后浇带施工技术 摘要: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站,位于河北石家庄元氏县以东。该工程建筑面积为20000m2,由多个污水处理池组成。构筑物以水池为主,每个水池均与其它水池相连,污水处理站由后浇带分成8块,后浇筑带的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也是难点,文章基于此介绍了工程实例和技术特点。 关键词:污水处理站,后浇带,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hebei integrity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sewage chulizhan, located in shijiazhuang, hebei yuanshixian edom.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rea of 20000 m2, by many sewage chulichi composition. structures to pool is given priority to, each pool with all other cisterns, chulizhan wastewater by pouring belt into 8 pieces, with construction is after casting the focus of this project is also difficult,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is introduced and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sewage chulizhan, of the pouring bel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一、工程简介 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站,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元氏县

后浇带施工设计方案

后浇带施工方案 力拓倾城住宅小区工程位于市飞驰大道与亭湖路交叉口,整个工程由1-6号楼组成的整体地下室1层,地上部分11+1层建筑总高度47.2米。基础筏板面标高为-4.85m(地下车库)。建筑±0.00等于绝对高程为3.3米。 根据建筑特征和规要求,本工程从基础底板到地下室顶板单元之间后浇带(用于防止不均匀沉降);主楼主体结构封顶后经沉降观测满足要求才能浇筑砼. 二、后浇带的模板施工 1、基础底板后浇带 1.1 按设计要求后浇带止水钢板厚3㎜,板带宽300㎜,由专门厂家制作后在现场焊接,按规要求将止水钢板在现场搭接焊接,四面均焊接。止水钢板的详细尺寸形状见下图:

浇带弯折边向外,水箱间等特殊部位折边对迎水面。 1.2底板后浇带闸槎: 在基础垫层上后浇带(南北向)两侧预制好100宽高40的细石砼条。因本工程设计要求底板先绑扎东西向,所以南北向砼条高为55㎜,(板底筋为Φ12)。当底板下层钢筋网片绑扎完后用与基础底板同标号的取砂浆在后浇带位置堵住钢筋间距的空格,以防底部漏浆。基础后浇带做法见下图: 后浇带闸槎采用钢丝网片,钢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一般以

网眼20目为宜,用φ14钢筋做龙骨,间距300mm进行固定,以确保砼浇筑时钢丝网不鼓胀漏浆。依据本工程裙房底板厚度、保护层和钢筋直径,钢筋骨架的高度按两个尺寸加工:140㎜和70㎜。骨架焊接后外边包裹钢丝网,在两个骨架中间焊接止水钢板,详见下图: 后浇带钢丝网闸槎示意图 1.3后浇带的上口处理: 上层钢筋网片上口统一用木方子闸槎,施工前先对后浇带处的上层钢筋抄平后纠正不水平钢筋确保上口保护层一致。将木龙骨用铁丝固定在钢筋上,同时必须拉直线校直木方子。 2、梁板后浇带的处理 本工程在地下室车库顶板设置了后浇带,为确保后浇带两侧钢筋砼结构的安全,后浇带两侧采用独立的支撑体系,与整体平台、梁模板连接处断开,不影响平台、梁模板的拆除。按原来常规做法:后浇带两侧模板及支撑不能拆除,保留到后浇带砼强度达到100%后拆除,使得大量料具被积压在后浇带造成了料具投入费用的增加。为节约开支,项目部根据公司制定的后浇带统一施工标准要求结合现场结构特点,采用公司机具中心提供的大直径钢管来加固梁底支撑,钢管直径90㎜,壁

相关主题